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同步练习(答案)--2024-2025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水陆交通的变迁
一、选择题
1.(2023·烟台)“如果说长城是一撇,大运河则是一捺,二者在首都交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厚重的人字。”材料中的“一捺”的重要作用是( )
A.方便了帝王游山玩水 B.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
C.解决了北方缺水问题 D.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2.(2023·保定)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首次将蒸汽机用于“克莱蒙特号”轮船上。1825年,英国发明家斯蒂芬森制造的蒸汽机车运载450名旅客,以24千米/小时的速度从达灵顿驶往斯托克。据此可知,19世纪初( )
A.近代运输业的蓬勃发展 B.“蒸汽时代”开始到来
C.美国交通革新领先世界 D.世界科技中心西移
3.中国秦朝修建了连通全国的驰道和直道,波斯帝国境内也有几条重要的驿道,这些大道沿途的驿站均备有马匹供信使使用。古代世界大国的这种做法( )
A.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B.确保了帝国统治的长治久安
C.成为帝国扩张的有力工具 D.有利于国家政令的及时传递
4.山东西南部的济宁是明清时运河沿岸的中心城市,四方“莫不以此为百货转运起点;工商业之盛甲于全省”;“及粮运改道,河道废弛,津浦(铁路)通车”,济宁“顿见停滞,不复如昔”,由直隶州降为济宁县,在山东乃至全国经济层次体系中迅速向边缘位置滑落。导致济宁地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新兴产业结构的变迁 B.海外贸易新格局形成
C.政治中心职能的丧失 D.新式交通方式的出现
5.元朝通过南北大运河漕运江南米粮供应都城官民;明太祖时期则基本不再依靠大运河进行漕运;明成祖以后又全面恢复大运河漕运。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北方地区局势持续动荡 B.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C.海路漕运具有明显优势 D.政治中心的变迁影响运河漕运
6.(2023·潍坊)元朝会通河开通后,山东的临清、济宁等运河城市经济实力迅速提升。清中期以后,京杭大运河逐渐衰微,交通方式由河运转向海运,烟台港和青岛港相继兴起。据此可知,交通方式的变迁( )
A.决定了城市兴衰 B.影响了区域经济格局
C.便利了商贸往来 D.改变了大众出行方式
7.在车子制成以后,很多牲畜是专为拉车而被饲养的。拉一辆重车往往和背负肩载同样艰难,但车轮却使畜力的效果增加了一倍。这可以用来说明古代(  )
A.陆上交通的艰难
B.陆上交通的进步
C.人们懂得节省力气
D.畜力的巧妙使用
8.1649年9月,俄国探险家捷日纽夫和阿列克塞的船队绕过亚洲东北端,通过了亚洲和美洲间的海峡(后称白令海峡),证明了亚洲大陆和美洲大陆隔海相望;1740年,白令奉沙皇之命又开拓了从阿瓦恰湾到阿拉斯加的航路,踏上了美洲大陆。这些航海探险活动(  )
A.开辟了从欧洲到达美洲的新航路
B.进一步开阔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
C.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D.表明俄国航海技术水平领先世界
9.共和国时期,罗马已经修筑了通向南方卡普亚的阿庇安大道。帝国建立后,罗马人筑路的步伐并未停止,如德鲁苏战役后,克劳迪亚大道“使得阿尔卑斯山脉可以通行”。1世纪末2世纪初,罗马道路修筑至中东地区等。据此可知,古代罗马(  )
A.对外扩张促进交通发展
B.交通进步保障边境安定
C.道路修建维持帝国繁荣
D.边疆开发加快道路建设
10.近代有报章载,沪上“西人每于闲暇时,喜乘铁轮小车,不用推挽,而以足蹴之……其行如风,较马车尤迅疾,然须练习多时,方能疾趋”。下列选项中与“铁轮小车”相关的是(  )
A.机械牵引的新式交通工具出现    
B.20世纪初出现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
C.标志着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起步    
D.人们的生活方式由此发生根本性改变
11.元朝京杭大运河的贯通使山东济宁市迅速发展起来,经济发达,文化兴盛。但至清末,新兴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兴起,对济宁市造成了极大冲击,使之日益衰落。这表明(  )
A.大运河促进城市兴旺    
B.新式交通也具有局限性
C.运河沿岸城市落伍了    
D.交通发展影响城市变迁
12.“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无事时可运官粮客货,有事时装载援兵军火,借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实践这种主张的是(  )
A.北洋水师正式成立        
B.汉阳铁厂的兴办
C.福州船政局的兴办        
D.轮船招商局的兴办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国家 主要内容
宋代(10—13世纪) 中国 海船普遍使用罗盘针,还出现了10桅10帆的大型船舶
明朝(14— 17世纪) 中国 中国的帆船已成为世界上最大、最牢固、适航性最优越的船舶
15、16世纪 西班牙、 葡萄牙 航海家探索新航路,完成环球航行
17世纪 荷兰 航运业在世界上独领风骚,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17、18世纪 英国 先后打败荷兰、法国,成为海上霸主
1807年 美国 约翰·史蒂芬孙建造了带轮桨的“菲尼克斯号”轮船,从纽约沿海岸驶向费城进行试航,是世界上轮船首次在海上航行
1807年 美国 富尔顿设计出蒸汽机带动车轮拨水的“克莱蒙特号”轮船,被称为“轮船之父”
1829年 奥地利 约瑟夫·莱塞尔发明了可实用的船舶螺旋桨,此后螺旋桨推进器逐渐取代了明轮
1862年 中国 第一艘蒸汽机暗轮船“安庆号”与“安庆一号”蒸汽机明轮船建造成功
1865年 中国 安庆内军械所建造“黄鹄号”蒸汽轮船,船长17米,航速6节,自重25吨
1868年 中国 中国第一艘载重600吨、功率为288千瓦的蒸汽机兵船“惠吉号”建造成功
1884年 英国 帕森斯设计出了以燃油为燃料的汽轮船。此后,汽轮机成为轮船的主要动力装置
1894年 英国 帕森斯用他发明的反动式汽轮机作为主机,在泰晤士河上试航成功,航速超过60公里
——摘编自《船舶的历史》
根据材料,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给予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水陆交通的变迁
一、选择题
1.(2023·烟台)“如果说长城是一撇,大运河则是一捺,二者在首都交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厚重的人字。”材料中的“一捺”的重要作用是( )
A.方便了帝王游山玩水 B.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
C.解决了北方缺水问题 D.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的修建对于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及带动运河两岸城市发展发挥重大作用,D项正确;方便帝王游山玩水缺乏史实依据,主要目的仍然是为了加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排除A项;B项与灵渠的修建有关,排除;C项与南水北调工程有关,排除C项。
2.(2023·保定)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首次将蒸汽机用于“克莱蒙特号”轮船上。1825年,英国发明家斯蒂芬森制造的蒸汽机车运载450名旅客,以24千米/小时的速度从达灵顿驶往斯托克。据此可知,19世纪初( )
A.近代运输业的蓬勃发展 B.“蒸汽时代”开始到来
C.美国交通革新领先世界 D.世界科技中心西移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轮船和火车的出现,助推了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A项正确;瓦特改良蒸汽机标志着“蒸汽时代”的到来,排除B项;材料中的火车是英国人发明的,排除C项;材料与科技中心转移的说法无关,排除D项。
3.中国秦朝修建了连通全国的驰道和直道,波斯帝国境内也有几条重要的驿道,这些大道沿途的驿站均备有马匹供信使使用。古代世界大国的这种做法( )
A.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B.确保了帝国统治的长治久安
C.成为帝国扩张的有力工具 D.有利于国家政令的及时传递
解析:从题干中可看出,无论是中国秦朝的驰道和直道,还是波斯帝国的驿道,其共同的特点是沿途驿站均备有马匹供信使使用,这便于国家政令的及时传递,故选D项。题干中交通设施的建设其主要作用集中于国内,而非国外,故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除;修建大道一定程度上存在劳民伤财的状况,处理不得当可能会激化阶级矛盾,不一定会确保帝国统治的长治久安,如秦朝二世而亡就是典型事例,故B项错误,排除;题干中的交通设施建设其作用集中于国内,而非用于帝国的扩张,故C项错误,排除。
4.山东西南部的济宁是明清时运河沿岸的中心城市,四方“莫不以此为百货转运起点;工商业之盛甲于全省”;“及粮运改道,河道废弛,津浦(铁路)通车”,济宁“顿见停滞,不复如昔”,由直隶州降为济宁县,在山东乃至全国经济层次体系中迅速向边缘位置滑落。导致济宁地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新兴产业结构的变迁 B.海外贸易新格局形成
C.政治中心职能的丧失 D.新式交通方式的出现
解析:材料表明,运河对济宁的政治、经济地位影响极大,从“河道废弛,津浦通车”可知,济宁地位发生重大变化,这说明交通方式是变化的主要原因,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该地产业结构的变化、海外贸易格局的形成,排除A、B两项;济宁由直隶州降为县,只能说明政治中心职能的下降,不是丧失,而且政治中心职能的下降是济宁地位变化的表现之一,不是原因,排除C项。
5.元朝通过南北大运河漕运江南米粮供应都城官民;明太祖时期则基本不再依靠大运河进行漕运;明成祖以后又全面恢复大运河漕运。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北方地区局势持续动荡 B.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C.海路漕运具有明显优势 D.政治中心的变迁影响运河漕运
解析:元朝和明成祖以后的都城在北方,而经济重心在南方,需要通过大运河的漕运保证对都城的物资供应;明太祖时都城在现在的南京,不需要漕运提供物资。可见,政治中心的变迁对运河漕运产生了影响,故答案为D项。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符合史实,但不能说明变化的原因,排除;材料没有比较运河漕运和海路漕运,排除C项。
6.(2023·潍坊)元朝会通河开通后,山东的临清、济宁等运河城市经济实力迅速提升。清中期以后,京杭大运河逐渐衰微,交通方式由河运转向海运,烟台港和青岛港相继兴起。据此可知,交通方式的变迁( )
A.决定了城市兴衰 B.影响了区域经济格局
C.便利了商贸往来 D.改变了大众出行方式
解析:材料“元朝会通河开通后,山东的临清、济宁等运河城市经济实力迅速提升”“交通方式由河运转向海运,烟台港和青岛港相继兴起”体现的是交通运输方式对区域经济格局的影响,B项正确;A项错在夸大交通方式变迁的作用,排除;材料与便利商贸往来及改变大众出行方式的说法无关,排除C、D两项。
7.在车子制成以后,很多牲畜是专为拉车而被饲养的。拉一辆重车往往和背负肩载同样艰难,但车轮却使畜力的效果增加了一倍。这可以用来说明古代(  )
A.陆上交通的艰难
B.陆上交通的进步
C.人们懂得节省力气
D.畜力的巧妙使用
【解析】材料“在车子制成以后……但车轮却使畜力的效果增加了一倍”体现了古代陆上交通的进步,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不是陆上交通的艰难,而是陆上交通的进步,故A项错误;材料以交通为核心,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交通的进步而不是畜力的使用,故D项错误。
8.1649年9月,俄国探险家捷日纽夫和阿列克塞的船队绕过亚洲东北端,通过了亚洲和美洲间的海峡(后称白令海峡),证明了亚洲大陆和美洲大陆隔海相望;1740年,白令奉沙皇之命又开拓了从阿瓦恰湾到阿拉斯加的航路,踏上了美洲大陆。这些航海探险活动(  )
A.开辟了从欧洲到达美洲的新航路
B.进一步开阔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
C.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D.表明俄国航海技术水平领先世界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俄国的探险家开辟了从亚洲东北端前往美洲大陆的新航路,进一步开阔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故B项正确;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到达美洲的新航路,排除A项;麦哲伦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排除C项;材料未将俄国的航海技术与其他国家进行对比,排除D项。
9.共和国时期,罗马已经修筑了通向南方卡普亚的阿庇安大道。帝国建立后,罗马人筑路的步伐并未停止,如德鲁苏战役后,克劳迪亚大道“使得阿尔卑斯山脉可以通行”。1世纪末2世纪初,罗马道路修筑至中东地区等。据此可知,古代罗马(  )
A.对外扩张促进交通发展
B.交通进步保障边境安定
C.道路修建维持帝国繁荣
D.边疆开发加快道路建设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罗马人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为加强对各地的管理,修建了通往各地的道路,故A项正确;交通进步有利于加强对各地的管理,但不能说是保障边境安定,排除B项;帝国的强大和繁荣推动了道路的修建,排除C项;道路建设加快了边疆地区的开发,排除D项。
10.近代有报章载,沪上“西人每于闲暇时,喜乘铁轮小车,不用推挽,而以足蹴之……其行如风,较马车尤迅疾,然须练习多时,方能疾趋”。下列选项中与“铁轮小车”相关的是(  )
A.机械牵引的新式交通工具出现    
B.20世纪初出现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
C.标志着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起步    
D.人们的生活方式由此发生根本性改变
【解析】根据材料“喜乘铁轮小车,不用推挽,而以足蹴之……其行如风,较马车尤迅疾,然须练习多时,方能疾趋”可知,“铁轮小车”指自行车,20世纪初出现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故B项正确;“不用推挽,而以足蹴之”说明其依靠的是人力而非机械牵引,排除A项;材料中骑自行车的是西方人,并且自行车也不可能标志着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起步,排除C项;自行车的出现主要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并未造成人们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化,排除D项。
11.元朝京杭大运河的贯通使山东济宁市迅速发展起来,经济发达,文化兴盛。但至清末,新兴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兴起,对济宁市造成了极大冲击,使之日益衰落。这表明(  )
A.大运河促进城市兴旺    
B.新式交通也具有局限性
C.运河沿岸城市落伍了    
D.交通发展影响城市变迁
【解析】济宁市因运河而兴旺,因铁路而衰落,体现了交通发展对城市变迁的影响,故D项正确。
12.“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无事时可运官粮客货,有事时装载援兵军火,借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实践这种主张的是(  )
A.北洋水师正式成立        
B.汉阳铁厂的兴办
C.福州船政局的兴办        
D.轮船招商局的兴办
【解析】材料“必须劝民自置……借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反映了要与外国争利,实践这种主张的是洋务派建立的民用企业,故D项正确;北洋水师对抗的是外国的海军,不在争利的范畴,排除A项;汉阳铁厂和福州船政局属于军事工业,排除B、C两项。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国家 主要内容
宋代(10—13世纪) 中国 海船普遍使用罗盘针,还出现了10桅10帆的大型船舶
明朝(14— 17世纪) 中国 中国的帆船已成为世界上最大、最牢固、适航性最优越的船舶
15、16世纪 西班牙、 葡萄牙 航海家探索新航路,完成环球航行
17世纪 荷兰 航运业在世界上独领风骚,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17、18世纪 英国 先后打败荷兰、法国,成为海上霸主
1807年 美国 约翰·史蒂芬孙建造了带轮桨的“菲尼克斯号”轮船,从纽约沿海岸驶向费城进行试航,是世界上轮船首次在海上航行
1807年 美国 富尔顿设计出蒸汽机带动车轮拨水的“克莱蒙特号”轮船,被称为“轮船之父”
1829年 奥地利 约瑟夫·莱塞尔发明了可实用的船舶螺旋桨,此后螺旋桨推进器逐渐取代了明轮
1862年 中国 第一艘蒸汽机暗轮船“安庆号”与“安庆一号”蒸汽机明轮船建造成功
1865年 中国 安庆内军械所建造“黄鹄号”蒸汽轮船,船长17米,航速6节,自重25吨
1868年 中国 中国第一艘载重600吨、功率为288千瓦的蒸汽机兵船“惠吉号”建造成功
1884年 英国 帕森斯设计出了以燃油为燃料的汽轮船。此后,汽轮机成为轮船的主要动力装置
1894年 英国 帕森斯用他发明的反动式汽轮机作为主机,在泰晤士河上试航成功,航速超过60公里
——摘编自《船舶的历史》
根据材料,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给予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
主题:世界航运主导国的变迁。
阐述:10—15世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综合国力和科技文化,使中国成为航运的主导国。15—19世纪,在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先进制度的推动下,欧美国家成为航运的主导国。其中,英国和美国居于优势地位。19世纪60年代,在洋务运动过程中,中国造船业得到一定的发展,但进展缓慢,严重依赖于资本主义国家。
示例二:
主题:世界航运技术的变迁。
阐述:10—15世纪,由于木制帆船及指南针的使用,中国在航运技术上领先世界。15—17世纪,在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获取利润的驱动下,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等国使用指南针和木帆船技术,取得航运优势。
18—19世纪,英国、奥地利、美国等国科学家先后发明蒸汽机明轮、螺旋桨、汽轮机等技术,推动了航运技术的发展。洋务运动中,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仿造出蒸汽轮船,是造船技术的重要发展。(“示例”仅作为阅卷参考,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同步练习(答案)--2024-2025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