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广东省阳春市陂面中学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答案)

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质量检测
(本试卷共3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80分钟)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析下面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与会代表构成表”,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构成 区域代表 团体代表 党派代表 解放军代表 特邀代表
人数 116人 235人 165人 71人 75人
A.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B.会议具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C.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D.会议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2. 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材料中第一种梦想实现的标志是
A.开国大典的举行 B.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C.西藏和平解放 D.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3. 美国人大卫·哈伯斯塔姆在《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一书中写道:“如果说中国当时还缺少把美国人赶出台湾的武器,那么他们利用充裕的人力、他们的独创性和战士的勇敢,在朝鲜半岛与美国人平分秋色。战争结束后,每个人都不得不另眼看待这个正在缓缓升起的东方大国。”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抗美援朝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抗美援朝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C.抗美援朝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外交环境
D.抗美援朝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4.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年)一书中写道:“作为一项经济改革方案,土地改革成功地把43%的中国耕地重新分配给约60%的农村人口。……土地改革对总的农业生产力的贡献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仍可以争论。总之,这个运动的主要成就是政治上的。”作者旨在说明土地改革
A.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
C.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顺利进行
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
5.1953年,高等学校暑期毕业的34985人中,大多分配给了工业和交通系统。这主要是为了进行
A.抗美援朝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一五”计划
6.“一五计划”期间,新的工业部门纷纷建立,主要有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新式机床制造业、重要有色金属冶炼业等。在建设沿海地区工业的同时,华中、西北等地区的新工业区也初步形成。这主要说明“一五计划”
A.加速推进航空业,注重自主研发
B.优先发展重工业,兼顾区域均衡
C.突出建设交通业,关注协调发展
D.大力投资制造业,完成三大改造
7. 宣传画往往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如图的宣传画最有可能出现在
A.三大改造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956年,主持全国经济建设的陈云在中共八大会议指出:“改变工商企业间的
购销关系,必须保存一定数量的分散生产和分散经营,改变市场管理办法,价格政策要有利于生产,适当改变计划管理的方法。”这表明当时中国
A.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B.要求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C.社会主义改造尚不彻底 D.注重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9.1960年,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以调整农、轻、重之间的比例关系,压缩基本建设规模,缩短重工业战线,节俭财政支出,等等。这一方针实施的主要背景是
A.国民经济发展严重困难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D.中共八大的召开
10. 如果要拍摄一部以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主题的影片,最合适的素材是
A.上甘岭战场,黄继光舍身堵枪眼 B.兰考盐碱地,焦裕禄带病治风沙
C.紫竹林租界,义和团抗击侵略军 D.北京菜市口,谭嗣同慷慨赴刑场
11.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其为“东风第一枝”。这是因为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哪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
A.“浮夸风”现象 B. “共产风”现象
C.“两个凡是”方针 D. “以阶级斗争为纲”
12. 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由此反映出邓小平强调的是
A.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主张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3. 到1984年底,我国乡镇企业数达到606.52万个,比上年增长3.5倍;总产值1709.89亿元,比上年增长68.2%(按当时价格计算)。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
C. 国防安全体系的建立 D.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开展
14. 下表是“‘七五’计划和“八五’计划成就对比表”。这一转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成就 “七五”计划(1986——1990年) “八五”计划(1991——1995年)
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 7.8% 12%
对外贸易年均增长率 10.6% 19.5%
年出口额占世界商品贸易比重 1.6% 3%
A.改革开放的提出与实施 B.经济特区的建立与发展
C.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
15.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之前,著名国营企业北京天桥百货商场的总经理只有10元钱的审批权,就连修个厕所都要向上级申请拨款。这表明该商场需要通过改革
A.实行分配制度“大锅饭” B.缩减企业的经营规模
C.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获得更多的政府拨款
16. 下面的历史年代尺展示了党带领中国人民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与1978年、2017年相对应的方框内应该分别填写
A.伟大转折、打开国门 B.高举旗帜、决胜小康
C.打开国门、高举旗帜 D.伟大转折、决胜小康
17.021年2月25日,习近平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脱贫攻坚提供了规范性力量、建设性作用;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为进一步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源泉、积蓄能量。这说明
A.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B.我国已实现全面小康
C.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 D.脱贫需要有精神指引
18.1949年《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明确载入宪法,此后历次宪法修改都坚持实行这一制度。1984年,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民族区域自治法》。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
A.有充分的法律保障 B.和谐了民族关系
C.促进了法制化建设 D.发展了民族经济
19. 自2023年2月20日起,在粤港澳大湾区工作的内地6类人才可以申办往来港澳人才签注,在签注有效期内可以不限次数往来港澳,每次在香港或者澳门停留不超过30天。这一政策
A.改变了锥澳的经济制度 B.稳定了粤港澳的社会治安
C.导致了内地人才的外流 D.加强了大湾区的内部联系
20.2005年3月,《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我国以国家法强调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是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
C.台湾实行高度自治 D.两岸政治对话的开展
21. 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打破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是在
A.“三不”政策调整后 B.“九二共识”达成后
C.“汪辜会谈”开展后 D.八项主张提出后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取得的成果,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③澳门回归祖国] ④海峡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 C.②①③④ D.④①②③
新中国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希望能与更多的国家在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和平共处。而处于两大阵营之间的许多民族主义国家,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干涉内政”的防范,也因对社会主义国家不了解而产生疑虑,但都有“和平共处”的愿望。这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得到了所有国家的认可 B.决定国际关系的走向
C.契合了当时的时代要求 D.直接推动了中法建交
24.维和部队方队首次亮相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自1990年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中国累计派出维和军事人员3.7万余人次,先后参加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也是联合国维和第二大出资国。这表明中国
A.主导联合国维和行动 B.深化与他国的军事合作
C.谋求政治强国的地位 D.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25. 1970年,中国与美国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双边贸易;1972年秋季广交会(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邀请了150名美国客商,直接从美国进口约1.5亿美元商品。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改革开放的影响 B.经济全球化影响
C.中美建交的推动 D.中美关系正常化
26. 如题19图。1978年以来我国部分科研项目的名称,这反映了我国
玉兔 神州 嫦娥 天宫
A.科技发展的重点是航天领域 B.科技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D.传统文化推动现代科技发展
2023年11月29日,中方发布《中国关于解决巴以冲突的立场文件》,提出推动全面停火止战、切实保护平民、确保人道主义救援、加大外交斡旋、通过落实“两国方案”寻求政治解决等五方面建议。中国这一立场是基于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对国际局势的完全掌控
C.对国际规则拥有决定权力 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8.2023年3月26日,中国同洪都拉斯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洪都拉斯共和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外交部发言人指出:“我们愿同洪都拉斯方面加强高层交往,不断增进政治互信和相互了解,本着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精神,同洪都拉斯方面共同推动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处理中洪关系要坚持
A.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B.“一国两制”方针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9.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材。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如果我们要研究袁隆平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的贡献,以下可作为一手史料使用的是
A.《袁隆平传奇》 B.袁隆平遗留的手稿
C.电影作品《袁隆平》 D.某同学的课堂笔记
30. 下表是2020年发布的近十年民生科技代表成果统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卫生健康 公共安全 防灾减灾
制定并推广了肝炎、心脑血管疾病等150余项疾病的诊疗指南、技术规范和防控策略 超深井超大矿山安全开采、载人用特种设备在线故障预警等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建立了3个地震预警示范区、实现预警时间 6-8秒、预警盲区小于25公里
A.科技改善生活质量 B.科学研发消除隐患
C.科技引发自然问题 D.我国科技领先世界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2分,第32题14分,第33小题14分,共40分
31.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依据,运用可信史料进行历史解释是历史学习必备素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928-193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情况(单住:亿关两)
年份 进口净值 出口净值 出超(+)或入超(+)
1928年 11.96 9.91 -2.05
1929年 12.66 10.16 -2.50
1930年 13.10 8.95 -4.15
1931年 14.33 9.09 -5.24
——摘编自许涤新等主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等
材料二 1950年中苏两国的贸易额在中国内地对外贸易中的比重,由1949年的第三上升为第一。1951年中国与苏联的进出口总额比1950年增长了138.9%。到 1952年,中国与苏联东欧及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总额已占中国内地对外贸易总额的81.26%。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8-193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变化(2分)
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合理解释。(6分)
数据是史料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和支撑,在探究历史过程中,对数据的使用应注意什么 (4分)
32.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依据,运用可信史料进行历史解释是历史学习的必备素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965年发行的粮票 1955年发行的布票
材料二 1978年以后,物资慢慢丰富起来。城市居民副食增多,主食减少,家家户户的粮票基本都有所盈余,政府部门开始研究是否应取消粮票。从1993年4月1日起,国家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油粮商品敞开供应,伴随城镇居民生活近40年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1994年,全国各地基本取消粮票,票证时代彻底终结。
——摘编自文刃《粮票制度的诞生与取消》
(1)从史料类型角度指出材料一的史料价值。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票证出现的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票证取消的原因。(6分)
33.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
次伟大革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978 年12月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后毛泽东时代中国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次会议标志着邓小平成为最高领导人,并通过了一些加速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关键性决定。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特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历史选择,该种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与传统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大集体时期)相比具有较大的进步,在改变农村经济格局的同时,奠定了经济发展和后续改革的基础,调动了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为我国农民脱贫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简明党史知识》
材料三 见题31表。
飞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世界贸易组织 经济特区 城市化
浦东新区 “一带一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邓小平 互联网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进步作用。(4分)
(3)请从材料三中任选两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并简述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联。(8分。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的选择应与主题保持逻辑上的一致性;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质量检测(答案)
一、选择题
1 C 2 B 3 A 4 D 5 D
6 B 7 B 8 D 9 A 10 B
11 C 12 D 13 B 14 D 15 C
16 D 17 C 18 A 19 D 20 A
21 A 22 A 23 C 24 D 25 D
26 C 27 D 28 D 29 A 30 A
非选择题
31.(1)变化:在进出口贸易中贸易逆差越来越大。(2分)
(2)趋势:主要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贸易。解释: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行外交孤立,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6分)
(3)注意数据的来源、数据的真实性、数据的完整性等。(言之有理即可,一点2分)(4分)
【小问1详解】
变化:据材料一“ 1928—193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情况(单位:亿美两)”可知,1928年-1931年,我国在进出口贸易中进口量不断加大,出口量总体减少,在进出口贸易中贸易逆差越来越大。
【小问2详解】
趋势:据材料二“1951年中国与苏联的进出口总额比1950年增长了138.9%,到1952年,中国与苏联、东欧及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总额已占中国内地对外贸易总额的81.26%。”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
原因: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采取敌视的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小问3详解】
据所学可知,利用数据作为史料时,首先要注意数据的来源,判断数据是否具有代表性;其次,要注意数据的真实性,判断数据能否用于历史研究;最后,还要注意数据的完整性,不完整的数据没有说服力。(其它言之有即可)
32.(1)价值:材料一是发行的票证,属于实物史料(史料类型2分),是研究新中国社会经济生活变迁的一手史料,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史料价值2分)(有关键词“实物史料”“一手史料”即可满分)
作用:①保障了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缓解供需矛盾(或缓解物资短缺);②推动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③为经济建设提供保障;④稳定社会秩序;⑤巩固国家政权(一点2分,共4分。意思相近即可)
①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深入(或改革开放);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③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④物质日益丰富;⑤副食增多,主食减少,粮票盈余(任一点2分,共6分。意思相近即可)
33.(1)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2分)
(2)作用:①改变了农村经济格局;②调动了农民的生产和极性;③有利于农民脱贫;④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⑤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任答两点即可,一点2分,共4分)
(3)选词:经济特区、浦东新区。
主题:对外开放促进中国经济发展。补充关键词:沿海开放城市。
简述:1980年,我国设立第一批经济特区,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1984年,我国开放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扩大这些城市对外开展经济活动的权限,以促进经济发展;1990年,我国建立浦东新区,浦东新区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并极大地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
结论:实行对外开放,是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制定的重大战略,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8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广东省阳春市陂面中学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