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历史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75年前的10月1日下午,开国大典,花如海、人如潮,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意气风发,朱老总笑意盈盈,周总理潇洒自如……历历在目、恍然如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进入( )
A. 社会主义社会 B. 共产主义社会 C. 新民主主义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举行,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我国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C项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共产主义社会是指在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和广大共识范围、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极大提高的基础上,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劳动者有序自由联合的社会经济形态,社会主义社会是其初级阶段,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而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最后一个剥削阶级社会,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2. 学习历史要注重培养比较、分析的能力.请你判断下面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
A. 有利于多民族团结 B. 巩固了新生人民共和国
C. 提高我国国际地位 D. 大大解放农村生产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和平解决西藏办法的协议》签字仪式”反映的是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图片《抗美援朝纪念馆》》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西藏的和平解放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都有利于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B项正确;有利于多民族团结只与西藏和平解放有关,排除A项;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只与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有关,排除C项;大大解放农村生产力与西藏的和平解放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都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3. 辛亥革命在政治上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新文化运动从思想上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下列哪项内容与从经济上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有关( )
A. 实行耕者有其田 B.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C. 农业合作化 D. 政社合一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1950到1952年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了土地的主人,B项正确;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并未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排除A项;农业合作化是1953年开始的三大改造的内容,1952年底已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排除C项;政社合一是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内容,1952年底已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4. 1954年4月15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历时三个月的鞍钢技术革新展览会在北京举行.展览会展示了鞍钢技术革新和基本建设的成就,会上劳模张明山、王崇伦等7人还建议在全国开展技术革新运动,各地纷纷赴京参观学习,由此推动了全国性生产热潮.这表明当时我国( )
A. 工业化建设激发劳动者生产热情 B. 学习苏联经验开展技术革新运动
C. 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D.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54年”“劳模张明山、王崇伦等七人还建议在全国开展技术革新运动,各地纷纷赴京参观学习,由此推动了全国性的生产热潮”可知,1954年,正是我国进行一五计划期间,技术革新是推动一五计划的有力措施,而且技术革新掀起了中国人民进行积极生产的热情,这体现出工业化建设激发劳动者生产热情,A项正确;一五计划借鉴了苏联经验,但题干并未反映出苏联经验的信息,排除B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排除C项;1965年,我国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排除D项。故选A项。
5. 1957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达到637元,比1952年增长42.8%,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人民平均消费水平,1957年达到102元,比1952年的76元提高34.2%,文教、卫生事业也有很大发展,以上材料主要说明一五计划关注( )
A. 农业生产 B. 工业发展 C. 均衡发展 D. 改善民生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题干“1957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达到637元”“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人民平均消费水平1957年达到102元”“文教、卫生事业也有很大发展”可知一五计划关注改善民生,D项正确;材料中除了关注农业生产,还提到了职工工资、人民消费水平、文教卫生等方面,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具体体现工业发展情况,排除B项;材料中仅提到民生方面的情况,没有提到其他方面,不能体现均衡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6. 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我国某项制度70年来,枝繁叶茂、历久弥新,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这源于其坚持人民至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民主底色。这项制度指的是( )
A.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我国某项制度70年来……坚持人民至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民主底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项制度是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第一届人大召开,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建立了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B项正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在政党关系方面的基本政治制度,与题干“这源于其坚持人民至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民主底色”不符,排除A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由居民(村民)选举的成员组成居民(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制度,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在民族关系方面的基本政治制度,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7.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必须在经济上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因此,我国从1953年起,就开始了三大改造的步伐.关于三大改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赎买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B. 三大改造指的是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 三大改造确立了生产资料私有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确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而不是生产资料私有制,描述错误,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赎买政策是国家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的一项创举,描述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三大改造指的是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描述正确,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描述正确,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8.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取得全国执政地位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正确分析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规定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这次会议是( )
A. 中共七大 B. 中共八大 C. 中共十二大 D. 中共十三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56年,召开八大,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作出了正确的分析,并提出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B项正确;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A项;中共十二大第一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排除C项;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排除D项。故选B项。
9. 国民经济计划被修改,农业总产值增长速度由6.1%修改为16.2%,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由10%修改为33%。至此,经济建设离开了稳步前进的轨道,一场全国性的运动被轻率地发动起来了。这场运动体现了我国( )
A. 渴望进行土地改革的迫切心情 B. 变革生产关系实现强国的决心
C.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愿望 D. 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国民经济计划被修改,农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由6.1%修改为16.2%,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由10%修改为33%。至此,经济建设离开了稳步前进的轨道,一场全国性的运动被轻率地发动起来了”并结合所学可知,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会运动在全国展开,但对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又急于求成,缺少经验,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是党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使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D项正确;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且与工业增长速度无关,排除A项;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属于变革生产关系,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改革开放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符合材料中“经济建设离开了稳步前进的轨道,一场全国性的运动被轻率地发动起来了”,排除C项。故选D项。
10. 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历史的发展.文革结束后,面对“两个凡是”的方针,我国思想理论界( )
A. 开始平反冤假错案 B. 学习南方谈话
C. 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D. 倡导“以阶级斗争为纲”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公开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方针,这一方针后来被称为“两个凡是”,它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项正确;“两个凡是”方针提出于1977 年,平反冤假错案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排除A项;“两个凡是”方针提出于1977 年,南方谈话在1992年,排除B项;倡导“以阶级斗争为纲”是在“文革”时期,材料信息强调破除“两个凡是”方针,这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开创了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中国农业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说明( )
A. 生产关系的调整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 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D. 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开创了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中国农业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说明生产关系的调整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A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其性质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与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等的总和)无关,排除B项;阶级斗争,指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是根本利益对立的阶级之间相互冲突的表现,是解决对立阶级之间矛盾的基本手段,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D项是《共产党宣言》的内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2. 1981年,北京京剧团实行改革,职工工资只发70%,国家不再负担大部分福利;剧团演出费用自行解决,演出盈余留存公积金30%,上交剧院10%,其余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分红。经过试验,职工收入明显增加。上述改革反映出( )
A. 非公有资本成为文化建设投资主体 B. 国有文化事业单位整体改制为企业
C. 新的分配方式有利于激发职工积极性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改革开放后,北京京剧团实行改革,演出盈余的60%按照“按劳分配”原则分红,使得职工收入明显增加,这种新的分配方式有利于激发职工积极性,C项正确;材料中的改革反映出新的分配方式有利于激发职工积极性,未体现非公有资本投资文化建设,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职工工资、福利以及经费改革,不能说明国有文化事业单位整体改制为企业,排除B项;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排除D项。故选C项。
13. 1984年11月,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成为改革开放后上海第一家试行股份制经营的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11月,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访华,国家领导人把一张面值50元的飞乐股票赠送给他.以上事件主要体现了( )
A. 对外开放的政策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 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 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84年11月,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成为改革开放后上海第一家试行股份制经营的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11月,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访华,国家领导人把一张面值50元的飞乐股票赠送给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1984年中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因此以上事件主要体现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D项正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中央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排除A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B项;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而题干强调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14. 2017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900亿元;2018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首次超过1000亿元;2019年,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增长近一倍,30%以上投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4.2%.据此可知( )
A. 深圳GDP居全国之首 B. 深圳科技水平领先全国
C. 深圳重视科技创新 D. 深圳是对外开放的“窗口”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2017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900亿元;2018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首次超过1000亿元;2019年,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增长近一倍,30%以上投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4.2%”可得出,深圳在社会研发中投入的资金不断增长,说明深圳重视科技创新,C项正确;题干反映出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4.2%,并未与全国其他地区对比,因此无法得出深圳GDP居全国之首,排除A项;科技投入增长并不能代表科技水平领先全国,且并未与其他地区进行对比,排除B项;深圳的发展得益于经济特区的开辟,但与题干强调的深圳重视科技创新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5. 据统计2002-2007年6年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合计已超过1979-2001年23年的总和,这主要是因为( )
A. 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D.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据统计2002-2007年6年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合计已超过1979-2001年23年的总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了一个更高的阶段,将进一步融人世界经济之中,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从而促进了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大幅度提升,B项正确;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属于政治方面的内容,与题干反映的进出口贸易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2015年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C项;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体现的是( )
A. 全面依法治国 B. “三步走”战略
C. 全面深化改革 D. 新发展理念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15年10月,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新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中绿色发展理念指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污染、破坏,保护自然环境、地球生物。改善人类社会环境的生存状态,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保证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因此,材料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绿色发展理念,D项正确;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198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17.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十分重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03年,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中共十八大以来,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这主要是为了( )
A. 消除分歧增进互信 B. 深化合作共谋发展
C. 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D. 改善全球治理体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十分重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外交理念”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重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而这些外交方针都是从国家利益出发,为了推动中国与邻国之间的和平交往和深化合作,B项正确;“消除分歧”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全球伙伴关系”与材料信息不符,材料强调周边国家,排除C项;“全球治理体系”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8. 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思曾说过:“这无论对中国、英国、香港本身,还是对世界都是最圆满的结果。”尽管如此,人们却很少听到这位老人评论自己,他的很多政治名言,比如“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等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但是大家找遍了所有档案都很难发现他对自己的评价。”爱德华·希思评述的人物是( )
A. 邓小平 B. 江泽民 C. 周恩来 D. 毛泽东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这无论对中国、英国、香港本身,还是对世界都是最圆满的结果”、“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可知,材料中描述的是一国两制、改革开放的相关内容。结合所学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在解决香港问题上成功实践,邓小平理论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A项正确;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排除B项;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9. 中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实行区域自治。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
A. 内蒙古自治区 B.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 广西壮族自治区 D. 西藏自治区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题干“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和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建立内蒙古自治区,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A项正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1955年建立,排除B项;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是1958年建立,排除C项;西藏自治区成立是1965年建立,排除D项。故选A项。
20. 为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策划摄制的纪录电影《潮涌濠江》新闻发布会于5月28日在北京举行.你认为下列资料对电影主创了解澳门历史价值最大的是( )
A. 电视剧《澳门的故事》 B. 《20世纪上半叶澳门档案》
C. 小说《澳门历史演义》 D. 《澳门口述历史丛书》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上半叶澳门档案》属于了解澳门历史的一手史料,可信度高,因此对电影主创了解澳门历史价值最大的是《20世纪上半叶澳门档案》,B项正确;电视剧《澳门的故事》、小说《澳门历史演义》是艺术地再现澳门历史,不是一手史料,可信度较低,排除AC项;《澳门口述历史丛书》难免有遗漏,主观色彩浓厚,也不是价值最大的,排除D项。故选B项。
21. 近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支援部队成立大会在京举行,根据中央军委决定,新组建的信息支援部队由中央军委直接领导指挥,同时撤销战略支援部队番号,相应调整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领导管理关系.这说明( )
A. 信息支援部队在现代战争中起决定作用 B. 我党已经认识到“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C. 我国信息技术严重落后 D. 是为了构建新型军兵种结构布局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近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支援部队成立大会在京举行,......相应调整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领导管理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信息支援部队的建立和对部队进行的调整,适应了现代军事的发展,中央军委此举是为了构建新型军兵种结构布局,D项正确;“起决定作用”表述有误,且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1927年召开的八七会议,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说明此时党已经认识到“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排除B项;中央军委组建信息支援部队,并不代表我国的信息技术落后,而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现代军事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22. 目前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美利坚合众国,五大国拥有一票否决权,我国能在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根本原因在于( )
A.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 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C.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D. 非洲国家的支持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我国能在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可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科技取得的重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因此在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C项正确;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排除A项;美国霸权地位衰落与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无关,排除B项;非洲国家的支持属于客观因素,不属于根本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23. 巨大的蘑菇云在中国西北荒漠腾空而起,轰动世界.它在爆炸之前一直有个神秘的代号“596”,它还有一个更形象的名字——争气弹.它( )
A. 体现了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 B. 主要得益于苏联的技术支持
C. 造成世界局势紧张 D. 让全世界再次重新审视中国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巨大的蘑菇云在中国西北荒漠腾空而起”“它还有一个更形象的名字——争气弹”和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当时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的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使世界再次重新审视中国,D项正确;原子弹的爆炸不属于航天事业领域,属于国防领域,排除A项;原子弹是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苏联仅在前期提供有限的帮助,后期则是完全撤回,排除B项;我国研制原子弹是为了打破核大国的核垄断,是有利于世界和平的,排除C项。故选D项。
24. 2024年2月17日,中国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指出,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一是做推动大国合作的稳定力量;二是做应对热点问题的稳定力量;三是做加强全球治理的稳定力量;四是做促进全球增长的稳定力量。材料表明中国( )
A. 旨在构建与大国均衡的关系格局
B. 展现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担当
C. 推动了中华文化向世界各地传播
D. 提升了全球治理体系的应对能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发挥稳定作用,表明其愿意为构建国际新秩序贡献力量,展现了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担当,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的角色,与构建大国均衡关系格局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国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内容,排除C项;材料强调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而不是提升全球治理体系,排除D项。故选B项。
25. 从下图流行语的变化中可见,改革开放( )
A. 改变了人们思想观念 B. 丰富了物质文化生活
C. 缩小了与他国的差距 D. 实现了民族伟大复兴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知,改革开放后,人们不再担心温饱问题,而是开始注重健身,住在小区里而不是大杂院,出行坐高铁,通信用手机,这都说明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变得丰富,B项正确;“高铁”、“手机”等都属于实物,不能体现思想观念变化,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对比,排除C项;实现了民族伟大复兴材料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二、辨析改错(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
26. 请辨别下列内容的正误,在题前的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予以改正
(1)20世纪70年代,我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2)1990年,海南经济特区建立极大地推动了长三角州和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
(3)20世纪末开始的西部大开发极大地带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4)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台湾地区领导人连战在新加坡会晤,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5)2021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在党领导下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
【答案】(1)错误,把“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改为“青蒿素”。
(2)错误,把“海南经济特区”改为“上海浦东开发区”。
(3)正确。 (4)错误,把“连战”改为“马英九”。
(5)错误,把“2021年”改为“2020年”。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我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故原题错误,把“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改为“青蒿素”。
【小问2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建立极大地推动了长三角州和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浦东也很快成为了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故原题错误,把“海南经济特区”改为“上海浦东开发区”。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末开始的西部大开发极大地带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缩小了东西部经济差距。故原题正确。
【小问4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晤,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晤,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故原题错误,把“连战”改为“马英九”。
【小问5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全国上下协调联动,全力打响了抗疫阻击战,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故原题错误,把“2021年”改为“2020年”。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共26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农业社会的稳定性,中国被迫加入世界现代化的进程.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求索,试图找到中国现代化的方案.特别是辛亥革命之后,现代化方案都是外源式的,这些不顾本国国情盲目照搬照抄他国的做法,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中国开启了主动现代化的征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奋斗中,逐步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内生型方案
——摘编自王晓青《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百年历程及经验启示》
(1)根据材料一、请指出自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道路探索发生的转变
材料二 无论是重工业为中心的经济战略、工业布局,还是社会主义改造方式的选择,党没有照搬苏联经验,而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但在经济管理、具体工程建设方面,我们没有经验、缺少技术,是在苏联帮助下完成的.陈云坦诚地说:“一五”时期的“重点项目建设,我们是小学生,先生是苏联.”因此,苏联的援助和我们向苏联学习,这就是中国经济在这段时期带有苏联模式痕迹的源由
——迟爱萍《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起步》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一五计划”实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材料三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节选自《中共二十大报告》
(3)综合以上材料,说说你对中国现代化探索的认识
【答案】(1)转变:从被动式到主动式;从外源型到内生型。
(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苏联的帮助;基于国情从实际出发。
影响:我国开始改变落后的工业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认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前提;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探索道路是曲折的;探要符合国情。
【解析】
【小问1详解】
转变:根据材料一“中国被迫加入世界现代化的进程”和“中国开启了主动现代化的征程”可得出,转变是从被动式到主动式;根据材料一“现代化方案都是外源式的”和“逐步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内生型方案”可得出转变是从外源型到内生型。
【小问2详解】
特点:根据材料二“无论是重工业为中心的经济战略”可得出,优先发展重工业;根据材料二“苏联的援助和我们向苏联学习”可得出,苏联的帮助;根据材料二“而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可得出,基于国情从实际出发。
影响:结合所学一五计划的影响可得出,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一五计划,1957年底一五计划完成,从此我国开始改变落后的工业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小问3详解】
认识:根据上述反映的近代中国人的探索和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现代化建设,从民族独立、党的领导、道路的曲折性、国情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前提;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探索道路是曲折的;探要符合国情。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节选自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
(1)根据材料一、指出“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发生在近代哪次战争?“园”指的是什么园?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初,新中国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区别对待的政策,尤其是对法国的政策表现得灵活、务实。毛主席称赞戴高乐总统“有勇气同美国闹独立性”,而戴高乐对美苏都在打“中国牌”。1963年底,周总理接见戴高乐特使富尔,谈到中法之间的共同点时说:“莫斯科三国(苏美英)部分禁核试验条约,你们没有签字,我们也反对”“我们都要维护自己的独立和主权……不允许几个大国垄断世界事务”。1964年,中法建交,不久后,台湾撤退“驻法使馆”。
——摘编自王惠《新中国外交》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法建交的原因。
材料三 习近平指出,60年前,中法打破冷战坚冰、跨越阵营鸿沟,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一历史事件推动世界格局朝着对话和合作的正确方向演变,至今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60年来,中法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战略抉择,始终致力于通过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通过平等交流促进文明互鉴、通过多边协调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两国关系创造多个“第一”、取得丰硕成果,不仅造福于两国人民,也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发挥重要作用。
——国家主席习近平1月27日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互致贺电
(3)根据材料三、请指出中法建交的意义。从中法关系的演变中你能得出哪些国家间关系的规律性认识。
【答案】(1)第二次鸦片战争;圆明园。
(2)原因:中国对法国采取灵活、务实的政策;反对美苏霸权主义,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或反对美苏超级大国垄断世界事务)核心利益一致性;中法妥善解决台湾问题。
(3)意义:推动世界格局朝正确方向发展;有利于互利合作共同发展;促进文明互鉴;有利于应对全球性挑战;造福两国人民;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任答四点)
认识:国家间关系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本国利益;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利益相悖是国家间摩擦的根源;国家间关系的发展变化还受到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形势等的影响;国家间关系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既有敌对和战争,也有各种形式的友好往来。(任答1点,或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战争:根据材料“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可知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园”: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小问2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新中国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区别对待的政策,尤其是对法国的政策表现得灵活、务实”可知中国对法国采取灵活、务实的政策;根据材料:“莫斯科三国(苏美英)部分禁核试验条约,你们没有签字,我们也反对”“我们都要维护自己的独立和主权……不允许几个大国垄断世界事务”可知反对美苏霸权主义,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或反对美苏超级大国垄断世界事务),核心利益一致性;根据材料“台湾撤退‘驻法使馆’”可知中法妥善解决台湾问题。
【小问3详解】
意义:根据材料“这一历史事件推动世界格局朝着对话和合作的正确方向演变,至今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可知推动世界格局朝正确方向发展;根据材料“中法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战略抉择,始终致力于通过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通过平等交流促进文明互鉴、通过多边协调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可知有利于互利合作共同发展;促进文明互鉴;有利于应对全球性挑战;根据材料“不仅造福于两国人民,也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发挥重要作用”可知造福两国人民;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
认识:根据材料中中法建交的原因和中法建交的意义可知国家间关系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本国利益;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利益相悖是国家间摩擦的根源;国家间关系的发展变化还受到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形势等的影响;国家间关系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既有敌对和战争,也有各种形式的友好往来。
四、活动探究(共14分)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出发,总结运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不断增强斗争意识、丰富斗争经验、提升斗争本领,不断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面对的风险挑战和应对
时期 风险挑战 应对
A.土地革命时期 夺取中心城市的斗争遭遇挫折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党带领红军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召开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抗日战争时期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与国民党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党领导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C.新中国成立初期
D.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C、D两处“风险挑战”的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从C、D两个时期中任选一个,对我党是如何应对风险挑战的进行阐释
(3)综合材料,从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你有何感悟?
【答案】(1)C:美军飞机入侵我国领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严重威胁我国安全。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导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遭到巨大破坏,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最严重的挫折,造成巨大损失。
(2)选C,应对:1950年10月,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党和政府决定入朝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通过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终于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展,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选D,应对:为克服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使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任选一个即可)
(3)感悟: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百折不挠、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将原则坚定性和策略灵活性紧密结合;中国共产党在关键时刻作出正确的决策。
【解析】
【小问1详解】
C:结合所学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抗美援朝战争,从其背景进行分析,当时面临的风险挑战是:美军飞机入侵我国领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严重威胁我国安全。
D:结合所学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出现的失误和文化大革命可得出,当时面临的风险挑战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导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遭到巨大破坏,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最严重的挫折,造成巨大损失。
【小问2详解】
选C,应对:根据所学中国参加抗美援朝的原因和目的进行分析可得出,当时中国采取的措施是:1950年10月,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党和政府决定入朝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通过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终于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展,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选D,应对:结合所学中共提出的八字方针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从八字方针的影响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影响等角度解答,当时为克服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使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任选一个即可)
【小问3详解】
感悟:根据上述材料“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面对的风险挑战和应对”,从党工作的出发点、党的优点、决策的灵活性和正确性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百折不挠、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将原则坚定性和策略灵活性紧密结合;中国共产党在关键时刻作出正确的决策。八年级(下)历史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75年前的10月1日下午,开国大典,花如海、人如潮,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意气风发,朱老总笑意盈盈,周总理潇洒自如……历历在目、恍然如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进入( )
A. 社会主义社会 B. 共产主义社会 C. 新民主主义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
2. 学习历史要注重培养比较、分析的能力.请你判断下面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
A. 有利于多民族团结 B.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国
C. 提高我国国际地位 D. 大大解放农村生产力
3. 辛亥革命在政治上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新文化运动从思想上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下列哪项内容与从经济上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有关( )
A. 实行耕者有其田 B.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C. 农业合作化 D. 政社合一
4. 1954年4月15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历时三个月的鞍钢技术革新展览会在北京举行.展览会展示了鞍钢技术革新和基本建设的成就,会上劳模张明山、王崇伦等7人还建议在全国开展技术革新运动,各地纷纷赴京参观学习,由此推动了全国性生产热潮.这表明当时我国( )
A. 工业化建设激发劳动者生产热情 B. 学习苏联经验开展技术革新运动
C. 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D.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5. 1957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达到637元,比1952年增长42.8%,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人民平均消费水平,1957年达到102元,比1952年的76元提高34.2%,文教、卫生事业也有很大发展,以上材料主要说明一五计划关注( )
A. 农业生产 B. 工业发展 C. 均衡发展 D. 改善民生
6. 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我国某项制度70年来,枝繁叶茂、历久弥新,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这源于其坚持人民至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民主底色。这项制度指的是( )
A.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7.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必须在经济上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因此,我国从1953年起,就开始了三大改造的步伐.关于三大改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赎买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B. 三大改造指的是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 三大改造确立了生产资料私有制
8.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取得全国执政地位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正确分析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规定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这次会议是( )
A. 中共七大 B. 中共八大 C. 中共十二大 D. 中共十三大
9. 国民经济计划被修改,农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由6.1%修改为16.2%,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由10%修改为33%。至此,经济建设离开了稳步前进的轨道,一场全国性的运动被轻率地发动起来了。这场运动体现了我国( )
A. 渴望进行土地改革的迫切心情 B. 变革生产关系实现强国的决心
C.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愿望 D. 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
10. 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历史的发展.文革结束后,面对“两个凡是”的方针,我国思想理论界( )
A. 开始平反冤假错案 B. 学习南方谈话
C. 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D. 倡导“以阶级斗争为纲”
1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开创了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中国农业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说明( )
A. 生产关系的调整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 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D. 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
12. 1981年,北京京剧团实行改革,职工工资只发70%,国家不再负担大部分福利;剧团演出费用自行解决,演出盈余留存公积金30%,上交剧院10%,其余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分红。经过试验,职工收入明显增加。上述改革反映出( )
A. 非公有资本成为文化建设投资主体 B. 国有文化事业单位整体改制为企业
C. 新的分配方式有利于激发职工积极性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13. 1984年11月,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成为改革开放后上海第一家试行股份制经营的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11月,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访华,国家领导人把一张面值50元的飞乐股票赠送给他.以上事件主要体现了( )
A. 对外开放的政策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 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 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
14. 2017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900亿元;2018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首次超过1000亿元;2019年,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增长近一倍,30%以上投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4.2%.据此可知( )
A. 深圳GDP居全国之首 B. 深圳科技水平领先全国
C. 深圳重视科技创新 D. 深圳是对外开放的“窗口”
15. 据统计2002-2007年6年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合计已超过1979-2001年23年的总和,这主要是因为( )
A. 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D.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体现的是( )
A. 全面依法治国 B. “三步走”战略
C 全面深化改革 D. 新发展理念
17.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十分重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03年,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中共十八大以来,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这主要是为了( )
A. 消除分歧增进互信 B. 深化合作共谋发展
C 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D. 改善全球治理体系
18. 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思曾说过:“这无论对中国、英国、香港本身,还是对世界都是最圆满的结果。”尽管如此,人们却很少听到这位老人评论自己,他的很多政治名言,比如“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等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但是大家找遍了所有档案都很难发现他对自己的评价。”爱德华·希思评述的人物是( )
A. 邓小平 B. 江泽民 C. 周恩来 D. 毛泽东
19. 中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实行区域自治。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
A. 内蒙古自治区 B.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 广西壮族自治区 D. 西藏自治区
20. 为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策划摄制的纪录电影《潮涌濠江》新闻发布会于5月28日在北京举行.你认为下列资料对电影主创了解澳门历史价值最大的是( )
A. 电视剧《澳门的故事》 B. 《20世纪上半叶澳门档案》
C. 小说《澳门历史演义》 D. 《澳门口述历史丛书》
21. 近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支援部队成立大会在京举行,根据中央军委决定,新组建信息支援部队由中央军委直接领导指挥,同时撤销战略支援部队番号,相应调整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领导管理关系.这说明( )
A. 信息支援部队在现代战争中起决定作用 B. 我党已经认识到“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C. 我国信息技术严重落后 D. 是为了构建新型军兵种结构布局
22. 目前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美利坚合众国,五大国拥有一票否决权,我国能在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根本原因在于( )
A.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 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C.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D. 非洲国家的支持
23. 巨大的蘑菇云在中国西北荒漠腾空而起,轰动世界.它在爆炸之前一直有个神秘的代号“596”,它还有一个更形象的名字——争气弹.它( )
A. 体现了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 B. 主要得益于苏联的技术支持
C. 造成世界局势紧张 D. 让全世界再次重新审视中国
24. 2024年2月17日,中国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指出,作为负责任大国,一是做推动大国合作的稳定力量;二是做应对热点问题的稳定力量;三是做加强全球治理的稳定力量;四是做促进全球增长的稳定力量。材料表明中国( )
A. 旨在构建与大国均衡的关系格局
B. 展现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担当
C. 推动了中华文化向世界各地传播
D. 提升了全球治理体系的应对能力
25. 从下图流行语的变化中可见,改革开放( )
A. 改变了人们思想观念 B. 丰富了物质文化生活
C. 缩小了与他国的差距 D. 实现了民族伟大复兴
二、辨析改错(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
26. 请辨别下列内容的正误,在题前的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予以改正
(1)20世纪70年代,我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2)1990年,海南经济特区的建立极大地推动了长三角州和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
(3)20世纪末开始的西部大开发极大地带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4)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台湾地区领导人连战在新加坡会晤,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5)2021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在党的领导下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共26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农业社会的稳定性,中国被迫加入世界现代化的进程.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求索,试图找到中国现代化的方案.特别是辛亥革命之后,现代化方案都是外源式的,这些不顾本国国情盲目照搬照抄他国的做法,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中国开启了主动现代化的征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奋斗中,逐步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内生型方案
——摘编自王晓青《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百年历程及经验启示》
(1)根据材料一、请指出自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道路探索发生的转变
材料二 无论是重工业为中心的经济战略、工业布局,还是社会主义改造方式的选择,党没有照搬苏联经验,而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但在经济管理、具体工程建设方面,我们没有经验、缺少技术,是在苏联帮助下完成的.陈云坦诚地说:“一五”时期的“重点项目建设,我们是小学生,先生是苏联.”因此,苏联的援助和我们向苏联学习,这就是中国经济在这段时期带有苏联模式痕迹的源由
——迟爱萍《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起步》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一五计划”实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材料三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节选自《中共二十大报告》
(3)综合以上材料,说说你对中国现代化探索的认识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节选自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
(1)根据材料一、指出“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东西,统统掠走”发生在近代哪次战争?“园”指的是什么园?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初,新中国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区别对待的政策,尤其是对法国的政策表现得灵活、务实。毛主席称赞戴高乐总统“有勇气同美国闹独立性”,而戴高乐对美苏都在打“中国牌”。1963年底,周总理接见戴高乐特使富尔,谈到中法之间的共同点时说:“莫斯科三国(苏美英)部分禁核试验条约,你们没有签字,我们也反对”“我们都要维护自己的独立和主权……不允许几个大国垄断世界事务”。1964年,中法建交,不久后,台湾撤退“驻法使馆”。
——摘编自王惠《新中国外交》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法建交的原因。
材料三 习近平指出,60年前,中法打破冷战坚冰、跨越阵营鸿沟,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一历史事件推动世界格局朝着对话和合作的正确方向演变,至今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60年来,中法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战略抉择,始终致力于通过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通过平等交流促进文明互鉴、通过多边协调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两国关系创造多个“第一”、取得丰硕成果,不仅造福于两国人民,也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发挥重要作用。
——国家主席习近平1月27日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互致贺电
(3)根据材料三、请指出中法建交的意义。从中法关系的演变中你能得出哪些国家间关系的规律性认识。
四、活动探究(共14分)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出发,总结运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不断增强斗争意识、丰富斗争经验、提升斗争本领,不断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面对的风险挑战和应对
时期 风险挑战 应对
A.土地革命时期 夺取中心城市的斗争遭遇挫折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党带领红军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召开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抗日战争时期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与国民党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党领导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C.新中国成立初期
D.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C、D两处“风险挑战”的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从C、D两个时期中任选一个,对我党是如何应对风险挑战的进行阐释
(3)综合材料,从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你有何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