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答案)

福建省福州2023-2024学年6月八年级历史期末学业跟踪检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考试形式:闭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答题卡。
第I卷(选择题56分)
本卷共28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1.表中的①处应为(  )
会议名称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会议时间 1949年9月
会议地点 北平
重要文献 ①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对歌词中“中国命运自己主宰”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胜利,洗刷民族耻辱
B.中国赢得了民族独立,人民开始当家做主
C.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
D.中国开始改革开放,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如图1所示体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  )
A.热情好客,彰显礼仪风范
B.爱好和平,打击侵略者
C.士气旺盛,武器装备精良
D.努力生产,踊跃支援前线
4.“经过朝鲜战争的交手,美国不得不对中国利益有所顾忌。比如在越南战争中,美军的轰炸机从来不敢越过北纬17度线轰炸北越,没有别的,它怕引起中国的反应。”这体现了(  )
A.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B.抗美援朝战争后美中关系发生变化
C.越南战争中美国军队的战斗力下降
D.中国取得了与美国同等的国际地位
5.土地改革后,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9%。据此可知土地改革(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改变中国工业落后面貌 D.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6. 下表为我国在“一五”时期的各部门投资比例。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
行业 工业 农林水利 运输邮电 文化、教育和卫生 其它
投资比例 58.2% 7.6% 19.2% 7.2% 7.8%
备注 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大体是1∶7.9
A.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D.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7.图2为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某一宣传画。该画(  )
宣传了“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
表明人民群众拥护社会主义改造
赞美了“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反映了人们改变落后面貌的渴望
8.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国家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54年这一年,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成就是(  )
A.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颁布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C.实施“一五”计划,初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
D.完成三大改造,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1955年,看到几亿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对人说,他现在很高兴,甚至比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还高兴。因为他觉得这件事情使中国的情况发生了“一个根本的变化”。毛泽东赞赏的历史事件指的是(  )
A.农民通过土改获得土地 B.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
C.“一五计划”进展顺利 D.全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
10.观察下图,从1949年到1970年促进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增加的原因有(  )
①土地改革 ②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11.1956年,广东省某传统饼家将所有货物资金、店面房产通过国家出资赎买归公,并与30多家私营饼家合并。整合后,企业逐步扩大生产规模。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
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 D.改革开放
12.如图3宣传画的背景是(  )
抗美援朝战争 B.西藏和平解放
C.“大跃进”运动 D.“一五”计划实施
13.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这三位人物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同仇敌忾、反抗侵略 B.坚持科学、崇尚民主
C.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D.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14.它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誉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第一步改革中最亮丽的风景线。它指(  )
A.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建立 B.沿海和内地经济开放城市设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5.谈到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厂长时的状况,张瑞敏说:“欢迎我的是53份请调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材料突出反映了(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迫切性 B.联产承包责任制势在必行
C.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病所在 D.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
16.1980年,我国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发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992年,决定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
A.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C.体制改革走向深入 D.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17.下列发生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  )
①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②中央决定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③邓小平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④① D.②③①④
18.“改革开放以来,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它是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克思主义。”“现实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是(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9.最适合图4中第三单元的标题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国家先后投资建设内蒙古包头钢铁撰地、宁夏青铜峡水电站新盗的油田以及“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重大工程。据此推知(  )
A.民族地区行使自治权 B.民族地区经济结构单一
C.各民族实现共同发展 D.对外开放格局不断扩大
21.如图所示时间轴是某同学的学习笔记。其学习内容的主题是(  )
A.民族共同繁荣 B.经济特区发展 C.香港回归祖国 D.对内改革深化
22.2020年7月17日晚,第四届海峡两岸中山论坛在广东中山开幕。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通过视讯方式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时,再次强调两岸共同弘扬中山精神,坚持“九二共识”。“九二共识”是指(  )
A.和平统一方针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加强两岸合作 D.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23.如图5,这支掌握着“大国利剑”的神秘部队从诞生伊始便肩负着保障中华民族根本生存利益的重任,可以说,对于潜在的敌对势力而言,它堪比古希腊神话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是震慑敌人的最有力杀手锏。关于该部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它的名称由第二炮兵部队更名 B.它是现代化军队中不可或缺的
C.它的成立是我国重大战略决策 D.它是中国战略进攻的核心力量
24.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了万隆会议。这些成就(  )
A.体现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实现了中日两国的邦交正常化
C.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 D.消除了与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25.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这一突破性大发展的出现与国际形势的变动有关。这一“突破性”的表现包括(  )
A.周恩来率团参加万隆会议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国成功举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
26.图6所示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时代》杂志某期的封面,所宣传的历史事件意味着(  )
A.中美关系得到改善
B.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正式建交
D.中美对国际问题看法一致
27.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美国舆论认为:“这是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这说明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  )
A.引起了美国政府的极度恐慌
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导致了国际关系格局的改变
D.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对华封锁
28.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主要原因是(  )
A.人们不再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
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人们辛勤劳动
D.人们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
第II卷(非选择题 44分)
本卷共4题,第29题8分,第30题12分,第31题12分,第34题12分,共44分。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见图7和图8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图1历史人物的姓名。(2分)
(2) 小历同学阅读上述材料,认为科学家们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我国研制原子弹成功的主要原因。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6分)
30.大国之间,和则两利,斗则两伤,这已为人类历史所证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下面是尼克松的两次谈话。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在发表谈话时说:“我愿非常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以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
正如我在过去三年中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摘编自美国总统尼克松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谈话
材料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为世界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阳光普照世界!
(1)依据材料一,指出尼克松对华态度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为推动建设和平繁荣世界,为世界发展提出了什么“中国方案”。并说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说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家庭联产承包激发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农村中大量剩余劳动力被闲置出来,这些劳动力不断地涌向企业,抑或从事承包和租赁集体资产的经营活动。这推动了村办企业、承包和租赁经营方式的产生。
——项贤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历史变迁与改制前瞻研究》
材料二
——金凤君、陈卓《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交通地理格局演变与规律》
根据材料一,概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4分)
根据材料二,简述1980年以来交通投资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80——2016年我国交通建设发展的原因。(6分)
(3)根据上述材料,确立一个主题。(2分)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现代史大事记(节选)
时间 事件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2年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1953年 抗美援朝取得胜利;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
1966年 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199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2008年 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派遣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实施护航
——摘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1949年以来中国历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1949年以来中国历史至少一件大事,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4年春季八年级期末学业跟踪检测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B A B B D B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D C A D D A D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答案 C B D A B A B B
二、非选择题
29.
(1)邓稼先。(2分)
(2)判断:不同意。(2分)理由:我国研制原子弹成功是多种原因共同促成的。科学家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只是原因之一,还有国家独立、科技体系的建立、政府的支持等其他原因。所以不同意上述的说法。判断:同意。理由:我国研制原子弹成功离不开科学家们艰苦奋斗的精神,正是科学家们艰苦创业、自力更生、无私奉献,为我国科技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研制原子弹才能成功。所以同意上述的说法。(4分)
判断:同意。(2分)理由:我国研制原子弹成功离不开科学家们艰苦奋斗的精神,正是科学家们艰苦创业、自力更生、无私奉献,为我国科技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研制原子弹才能成功。所以同意上述的说法。(4分)
30.
变化:由敌对中国到与中国改善关系。(意思相近也可)(1分)
原因:美苏争霸的需要(或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等等。(3分,一点2分,2点3分)
(2)“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分)
外交布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2分)
(3)主要因素: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综合国力、国际环境等。(4分.1点2分,2点4分)
31.
(1)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大发展;推动乡镇企业的发展(4分,1点2分,2点4分)
(2)总体上升。(2分)原因:国家交通战略和管理体制的改变;改革开放以来,交通投资向多元化、市场化转变;交通技术创新。(4分,1点2分,2点4分)
(3)改革开放强国之路(2分)
32.
【答案】【示例一】
历史事件1: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历史事件2:中国派遣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实施护航(2分)
观点: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巨大贡献(或: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2分)
论述: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在接近印度代表团是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越来越多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基本准则。
1955年,中国参加亚非万隆会议,针对会议上各国的矛盾和分歧,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之间团结与合作。根据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中国政府于 2008 年派遣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实施护航。中国一直支持并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之一,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6分)
结论:综上所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不断做出努力,对增强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团结合作有重大意义。(2分)
【示例二】
历史事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
历史事件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观点:法律制度是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保障。
论述: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消灭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也是我国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为了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我国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84 年国家制定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为民族区域提供了法律保障,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有重要意义。
结论:综上所述,法律能够给国家的政策和制度提供保障,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保障。
【示例三】
历史事件1: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历史事件2: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观点:我国的国防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论述:1950 年朝鲜内战爆发,为了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击美国侵略者。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新中国全面开展国防建设,军队组建走向现代化,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国防工业。
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是中国的战略导弹部队,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两弹一星”的成功,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结论:综上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军队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我国的国防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为国家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示例四】
历史事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历史事件2: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观点:国家独立是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前提条件。
论述: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的统治,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站了起来。
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港澳的回归,得益于祖国的日益强大,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结论:综上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独立自主的愿望,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前提。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