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下期期末测试题
七年级历史
(注:请在答题卷上答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共20分)
1.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589年,中国重新统一时的皇帝是(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2.下表是唐太宗李世民重用的部分大臣,从中可以看出李世民( )
尉迟恭 魏征 马周 长孙无忌
降将 太子李建成的旧臣 大臣常贺的幕僚 外戚
A.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B.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C.勤于政事,开创盛世 D.吸取教训,提倡节俭
3.诗史互鉴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以下诗句能帮我们了解唐玄宗统治下盛世气象的是( )
A.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4.唐朝时,陆上丝绸之路达到鼎盛,东起长安,经中亚,可以通往今天印度等许多国家。海路可到达今天日本、波斯湾等地。唐朝允许外商长期在中国居住、任官,长安、洛阳聚集了各国使节、商人。这些反映出唐朝( )
A.开明的民族政策 B.中外交往的繁盛
C.多彩的文学艺术 D.政治制度的完备
5.绘制时间轴是梳理历史进程的重要方式。下面时间轴①处应是( )
A.史前时期 B.秦汉时期 C.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D.五代十国时期
6.宋太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亲自控制军队,削弱相权,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该材料反映出宋朝的政治特点是( )
A.重文轻武,中央集权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藩镇割据,加强皇权 D.重农抑商,稳固政权
7.宋与辽在边界设置榷场,贸易量很大,北宋每年向辽购买数万只羊,有一年辽发生旱灾,购买了北宋两万石粮食。这说明( )
A.边界贸易有利于双方经济发展 B.少数民族政权的衰落
C.辽国在军事上对北宋取得优势 D.中原地区手工业发达
8.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
A. B.
C. D.
9.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①造纸术的发明 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③指南针的使用 ④火药广泛应用于战争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0.如下地图所示,管理A、B两地的机构分别是( )
A.澎湖巡检司、宣政院 B.北庭都元帅府、宣政院
C.北庭都元帅府、澎湖巡检司 D.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11.这样一个故事,明朝国子监宋讷某日独坐生气。第二天上朝时,明太祖问他昨日为何生气,宋讷大吃一惊,如实说了。明太祖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的直接原因是( )
A.六部分理朝政 B.设立锦衣卫
C.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 D.大兴文字狱
12.明朝末年,陕西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当地百姓“剥树皮以为食……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其山中石块而食”,而地方官员却依然严征苛捐杂税。于是侥幸活下来的百姓“转相为盗”。这一材料反映明末( )
A.阶级矛盾尖锐 B.政府机构瘫痪 C.边防危机四起 D.大臣结党营私
13.明朝末年流行这样的歌谣:“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此处的“闯王”是( )
A.陈胜 B.黄巢 C.元昊 D.李自成
14.如果我生活在17世纪的中国,我想要找到制糖的工艺流程,我应该去哪本书里找到?( )
A.《天工开物》 B.《农政全书》 C.《梦溪笔谈》 D.《农书》
15.某年春晚戏曲节目中有一段唱词:“倭寇贪婪人沦丧……救民水火敢担当,不求拜相与封侯,只为定国和安邦。”该唱词称赞的民族英雄为( )
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文天祥
16.明代学者黄宗羲评论明代科举制度,认为举子们追求应试的学问,“心思耳目,俱用于揣摩剿袭之中”,而有关兵、农、礼乐及“切于民生日用”的实用书籍,却“荡为荒烟野草”。黄宗羲的评论旨在( )
A.揭露八股取士的弊端 B.强调中央对地方加强管理
C.呼吁政府刊刻实用书籍 D.要求提高知识分子的地位
17.以下示意图表现的是中国古代( )
A.粮食作物种类不断丰富 B.灌溉工具取得进步
C.粮食的总产量有所起伏 D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18.以下是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对某一地区的管理,①处应为
西汉 唐朝 元朝 清·康熙时期 清·乾隆时期
设置西域都护 设置安西都护府 设置北庭都元帅府 ①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A.设置了台湾府 B.平定噶尔丹叛乱 C.设置驻藏大臣 D.组织雅克萨之战
19.清朝前期吴江县的盛泽镇“舟楫塞港,街道肩摩”;湖北的汉口“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苏州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这些材料反映了当时( )
A.农业生产的发展 B.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人口数量的增长
20.乾隆五十五年,四大徽班进京献艺。后来,徽调吸收汉调,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式以及其他地方民间曲调,最终形成京剧。这表明京剧( )
A.贴近生活 B.形式多样 C.题材广泛 D.博采众长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21.(7分)经济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的社会经济在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达到高峰,呈现出繁荣局面。……在耕犁方面,唐朝农民发明①,……便于控制,省时省力,只用一牛牵引即可,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二:两宋时期商业经济繁荣,北宋出现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星罗棋布。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人们对文化娱乐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能够歌唱的词比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更适应生活的需要。
——摘编自李优《唐诗宋词的音乐演唱传播及其影响》
材料三:
顺治十八年(1661) 549.3万顷
康熙二十四年(1685) 607万顷
雍正二年(1724) 683万顷
乾隆十八年(1753) 708万顷
乾隆三十一年(1766) 741万顷
嘉庆十七年(1812) 790万顷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①工具的名称及作用?(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的名称。(1分)据材料概括,宋代经济的繁荣对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3)材料三中“开荒执照”的出现反映了清朝实施了哪项政策?这项政策的推行对清朝前期的经济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22、(8分)历朝历代的制度建设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材料一:《大学中国史》记载:隋朝虽二世而亡,但能借鉴前朝经验,融汇南北之长,在制度层面推出一系列改革与创制。随后的唐朝,在此基础上,传承发扬,扩充改进,使当时的政治格局呈现新的气象和特点。隋唐两朝的制度创新在历史上影响尤为深远的是三省六部制和_________。
材料二:行中书省,凡十,秩(官吏品级)从一品,掌国庶务(分掌全国的大小事情),统郡县,镇边鄙(边疆),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明〕宋濂《元史》
(1)先把材料一空白处补充完整,并结合材料二概括该制度的影响?(2分)
材料三:
图一 图二 图三
(2)材料三中,与图一、二相比,图三反映的中央机构设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这三幅图反映出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关系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1分)
材料四:戴逸先生评论清雍正时期某机构时说:“它是皇帝私人的工作班子,直接听命于皇帝,帮助皇帝出主意,写文件,处理重大政务,如升革文武官员、审理重大案件、制定大典礼节、查考兵马钱粮等。”
(3)阅读上述材料,说出戴逸先生评价的是哪一机构,概括出这一机构的重要职能。(2分)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简要归纳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1分)
23.(8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交往、交流和交融,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从材料一中找出能体现以下主题的文物。(写序号,多选、错选不得分)(3分)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____________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____________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____________
材料二: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与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并举一例史实说明。(2分)
材料三: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多对边疆地区“因俗而治”,清朝前期统治者更是将“修其教而不易其俗,齐其政而不易其宜”作为治理边疆方略。在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度;在新疆的汉族聚居区实行郡县制,在维吾尔族地区尊重当地习俗,只对原有的制度稍加改制……这些多元化的边疆管理体制在清朝前期对维护边疆稳定和边疆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摘编自陈跃《“因俗而治”与边疆内地一体化》
(3)依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前期边疆治理的特点。结合所学,说说清朝统治者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
24.(7分)对外交往
材料一:
(1)观察地图,写出图中AB两条路线所对应的唐朝中外交往的史实。(2分)
材料二:历史史料见证郑和下西洋的历程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榜葛刺国)其王……后恭置金筒银叶表文,差使臣贵[ji,带着]捧,贡献方物于延。
——费信《星槎胜览》
(2)看材料二地图,指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什么地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2分)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请分别写出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和清初期以后实行的对外政策。并归纳中国古代对外政策的变化趋势。(3分)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分)
1--5AACBD 6-10AADDD 11-15BADAC 16--20AABCD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21.(共7分)(1)曲辕犁。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经济迅速发展。(2分)
(2)瓦子;影响: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壮大,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3分)
(3)垦荒政策。作用: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朝的兴盛奠定了基础。(2分)
22.(共8分)(1)科举制;影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巩固了国家统一(2分)
(2)撤销中书省,废除了丞相制度(2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相位被废除。(1分)
(3)军机处(1分)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出谋划策,写文件。(1分)
(4)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一定程度上为抵御外国侵略提供了保障;在很长时间内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1分)
23.(共8分)(1)③①②(3分)
(2)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举例: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被尊奉为“天可汗”;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等。(2分)
(3)特点:因俗而治,形成了多元化的边疆管理体制;措施: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金瓶掣签等。(3分)
24.(共7分)(1)路线A:玄奘西行;路线B:鉴真东渡。(2分)
(2)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意义: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2分)
(3)机构:市舶司;政策:闭关锁国政策。(2分)
变化:从主动走向被动,从开放走向封闭。(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