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题(无答案)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学业水平期末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2024.7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答在本试卷上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把正确的答案选出来,涂在答题卡上。)
1.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蒙曼博士说:“隋朝之所以兴盛有四个原因,第一是统一,第二是制度,第三是工程,第四是国际秩序。”这里的“统一”指的是
A.隋朝灭陈 B.开通大运河 C.创立科举制 D.开创繁荣时代
2.“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材料里的“其”是
A.都江堰 B.三省六部制 C.大运河 D.紫禁城
3.《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郭沫若评价武则天时说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武则天在历史上有很大争议,那么,史学家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A.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C.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D.执政时期任用酷吏,滥杀无辜
4.唐太宗即位后,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宗即位后,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由此可见,“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之一是
A.社会经济较快发展 B.统治者合理的政策
C.和平稳定的环境 D.贤臣能将的辅助
5.如果把唐朝的兴衰过程看作一个抛物线形状,如图所示,那么 A 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C.朱温建立后梁
D.五代十国
6.赵普给宋太祖的治国建议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为了“制其钱谷”,宋太祖
A.派文臣主持军务 B.知州三年一换 C.设置通判 D.设置转运使
7.王安石变法数年间,仅河东路9州26县就治淤1.8万顷,使大量荒地变成良田;全国水利田面积大大增加,得益的灌溉民田达到3600多万亩。这表明王安石变法
A.促进了北宋农业的发展 B.改变了北宋积弱的局面
C.扭转了政府的财政危机 D.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
8.辽宋夏金时期,主要少数民族都模仿汉字自行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如下图)。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A.国家统一有利于推动文化的发展 B.汉字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包容性
C.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的频繁 D.少数民族审美呈现世俗化趋势
9.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和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表达的共同情感是
A.飘逸的山水之情 B.浓郁的思乡之情 C.豪迈的报国之情 D.凄婉的惜别之情
10.《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出现这种局面是因为
A.政治统治开明 B.经济重心南移 C.城市经济活跃 D.民族融合加强
11.《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开封城中,商铺林立,邸店、酒肆、茶楼客流旺盛。这最能说明宋代开封
A.商品经济繁荣 B.文化生活丰富 C.出现早市和夜市 D.城市人口众多
12.从早晨开始,百姓穿上新衣,往来拜年,并燃放爆竹。各坊、巷摆设食物、日用品 开设舞场、歌馆,车马交驰,热闹异常。这一场景出现于宋代传统节日中的
A.春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重阳节
13.成吉思汗率军进攻西夏时,在六盘山去世。他临终前留下遗言,要借道宋境进攻金朝。1234年,金朝经多次挫败,元气大伤,根本无法抵抗蒙军,亡于宋蒙联军之下。蒙古灭金
A.使北宋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 B.完成了对蒙古草原的统一
C.结束了中国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D.为蒙古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14.图1为某朝代的都城平面示意图。该朝代是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15.据《元史·百官志三》记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由此判断,宣政院所辖之地是
A.东北 B.台湾 C.蒙古 D.西藏
16.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由中国传入欧洲,并由欧洲“发现世界”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科技成就是
A.造纸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火药
17.我们能够在《资治通鉴》一书里查阅到的历史是
A.黄帝到春秋的历史 B.夏朝到西周的历史
C.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D.辽宋夏金元的历史
18.清初思想家、文学家廖燕在《明太祖论》写道:(译文)“我认为明太祖的八股取士,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是明朝做的比较巧妙,秦朝做的笨而已,他们都是为了愚昧天下人的思想。”材料认为
A.八股取士具有重要积极作用 B.八股取士、焚书坑儒都是为加强思想专制
C.焚书坑儒直接影响八股取士 D.焚书坑儒、八股取士形式内容上完全一样
19.这部著作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与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全书收录了机械、砖瓦、陶瓷等生产技术,对我国古代各项技术进行了全面、深刻的总结。这本著作是
A.《伤寒杂病论》 B.《农政全书》 C.《齐民要术》 D.《天工开物》
20.明神宗时,南京一带有的豪富之家占土地7万顷;明熹宗时,一次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大宦官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明崇祯帝时,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李自成针对以上现象提出的解决方法是
A.严明军纪,不许妄杀 B.均田免赋,发放钱粮
C.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D.攻占北京,北拒满洲
!1.女真族(满洲)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唯一曾两度建立过中原王朝的少数民族。其建立过的“中原王朝”是
①辽朝 ②金朝 ③元朝 ④清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下表反映了清朝治理边疆地区的特点是
时期 顺治 康熙 乾隆
治理方式 册封五世达赖喇嘛 设置台湾府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A.笼络安抚 B.恩威并重 C.一致对外 D.武力解决
!3.“全面描写了封建社会末世的人情世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人生价值的追求,在艺术上达到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材料评价的著作是
A.《牡丹亭》 B.《徐霞客游记》 C.《红楼梦》 D.《西游记》
!4.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新剧种“皮黄戏”,后被称为“京剧”。据此可知,京剧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贴近生活,联系百姓 B.政策鼓励,题材广泛
C.文武兼修,角色齐全 D.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25.下表是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的统计资料表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科技发明 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
件数 百分比 件数 百分比
1—400年 45 28 62% 17 38%
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世界地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制度的腐朽阻碍了科技发明 B.明清时期思想控制加强
C.中国的科技人员不够努力 D.民族政权对中原文化的打击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8分,共50分)
26.习近平说:“我们学习历史,要结合我们正在干的事业和正在做的事情,善于借鉴历史上治理国家和社会的各种有益经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唐代中国,是世界文化的重心,是世界历史演进的总动脉。融合域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性文化,深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张大生《话说中国文明史》(第四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出一例唐朝“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唐文化传播四方”的史实。(4分)
材料二 使明代初期显得与众不同,但又同汉、唐、宋等朝代初期业绩典范相称的举措,是将帝国的骄傲播向四方,尤其是他们惊人的海上远征。
——罗兹·墨菲《亚洲史》
(2)材料二,明代初期“惊人的海上远征”主要由谁领导 “远征”最远到达什么地区 (4分)
材料三 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
——《乾隆御制诗》
(3)材料三,乾隆帝“宁可求全关不开”的心态在现实中演化为什么政策 (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根据唐朝、明朝和清朝对外政策变化和影响,以“开放”为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条理清楚)(8分)
27.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个鲜明特征,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唐与吐蕃交往的哪一史实 根据这幅图片分析唐朝民族交往的特点。(4分)
材料二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2)“辽”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是通过什么盟约实现的 (4分)
材料三 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汉梗于北狄,隋不能服东夷,唐患在西戎,宋患常在西北。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元史》
(3)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在元朝得到发展的原因。(4分)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认识。(2分)
28.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元代一改前代做法,……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人为地造成区划边界处于犬牙交错的格局,使地方丧失扼险而守的地理条件,从而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政治和军事控制。
——《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描述了元朝实行的哪一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 据材料归纳该制度创新的具体表现和影响。(6分)
材料二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決君相之争……于1380年,将丞相胡惟庸诛杀,在随后的十年里,大肆捕杀其党羽,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摘编自《中国政治制度史》
(2)据材料二,指出明初政治制度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项朱元璋“对政治制度进行改组”的具体措施。(6分)
材料三 清代既继承了历代王朝的治边思想,又有创新和发展。随着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统治者极其重视对边疆民族的治理,逐步形成以“因俗而治”为核心的边疆民族统治政策。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3)材料三中清朝在治理边疆时遇到什么问题 据材料指出清朝边疆治理的特点是什么 结合课本举一例加以说明。(4分)
(4)综上所述,概括中国古代制度变迁的特点。(2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题(无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