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五四学制)2023-2024六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题(无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初 一 历 史 试 题
一、单项选择题(25个小题,共50分)
1.隋朝结束了自西晋灭亡以来200多年的分裂局面。隋朝的建立者是( )
A. 杨坚 B. 杨广 C.李世民 D. 李渊
2.据史料记载: “炀帝巡幸,乘龙舟而往江都……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舳舻(船舶)相继。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这可以佐证大运河( )
A.加强了边疆控制 B.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
C.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D.灌溉了成都平原
3.唐开元十四年,全国户数统计近707万,开元二十年,达786万。社会稳定, “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这可说明唐朝( )
A.出现盛世局面 B.重视选拔人才
C.诗坛气象万千 D.藩镇割据严重
4.据记载, “区别于其他陶瓷最明显的优点,就是在于它釉色的丰富多变,颜色多种,以黄、绿、褐三色为主”。上述材料描述的相关成果体现出唐朝( )
A.经济繁荣 B.农业生产技术先进
C.手工工艺水平高超 D.商业发达
5.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积极吸收中国文化。最能反映下列四幅图片信息的诗句是( )
A.洛阳家家学胡乐 B.冲天香阵透长安
C.千金散尽还复来 D.唐风洋溢奈良城
6.公元907年,一个在东方屹立了近三百年的庞大帝国轰然倒塌,中国进入了又一个分裂割据的乱世。这个“乱世”是( )
A.春秋战国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五代十国时期 D.辽宋夏金元时期
7.生活在北宋的张三自幼习武,想要从军,有人劝他: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从军不如从文。”这反映出宋代统治者稳固政权的政策是( )
A.尚武轻文 B.重农抑商 C.注重文教 D.重文轻武
8.了解历史时序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如下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 )
A. 唐朝 B. 南宋 C. 明朝 D. 清朝
9.宋朝时期,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这反映出宋朝( )
A.农业技术有所发展 B.经济结构得到优化
C.市井文化繁荣发展 D.生产关系得到调整
10. “苏湖熟,天下足”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等现象说明了宋代( )
A.商业贸易繁荣 B.民众生活安定
C.经济重心南移 D.都市生活繁华
1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其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这一王朝是( )
A. 夏朝 B. 西周 C. 元朝 D. 明朝
12. “元代以前各朝代的地方行政体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中央与地方行政区之间空当过大的缺陷”,元代利于解决这一“缺陷”的制度是 (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 设“三司”
13. 《东京梦华录》记载: “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50余座……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这一现象说明了宋代( )
A.农村农业的发展 B.城市生活的多彩
C.海外贸易的兴盛 D.达官贵人的生活
14.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记载: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该记载描述的是 ( )
A.造纸术 B. 火药 C.印刷术 D.指南针
15.《元史·地理志》载: “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元朝政府这样做的初衷是( )
A.加强各地联系 B.改善民族关系 C.促进物资交流 D.便利赋税征收
16.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写道: “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材料中作者讨论的是中国古代的 ( )
A.文学成就 B.军事力量 C.科学技术 D.政治制度
17.《皇明祖训》中载: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颜顽(抗衡),不敢相压。”该朝“罢丞相”的目的是
A.精简官僚机构 B.强化君主专制
C.加强思想控制 D.扩大统治基础
18.闻一多先生挥笔写下《七子之歌》,诗人将当年被帝国主义列强侵占的七块土地比作离开母亲怀抱的子女。作为七子之一的澳门在古代被哪个国家侵扰( )
A. 英国 B. 日本 C. 沙俄 D.葡萄牙
19.这项工程从来不是“限制文明空间的环”,而是巧妙地控制、调节了中原政权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关系,把农业经济和游牧经济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材料中的“工程”指( )
A.明长城 B.赵州桥 C.北京城 D.大运河
20.明代末年,全面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先进经验的科学巨著是( )
A. 《齐民要术》B. 《农书》 C. 《农政全书》 D. 《天工开物》
21.建构历史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关于下面示意图中” ”的主题表达最恰当的是( )
A.吴三桂降清 B.皇太极继续进攻明朝 C.李自成起义 D.崇祯帝自缢
22.乾隆年间,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便于货币流通的商帮是( )
A. 晋商 B. 徽商 C. 浙商 D. 苏商
初一历史试题 第 3 页(共9页)
23.如图呈现了元明清时期中央对西藏地区管辖机构的演变。其中①、②处分别填写的是( )
A.设置西域都护、设置驻藏大臣 B.设立宣政院、设置伊犁将军
C.设置安西都护府、设置伊犁将军 D.设立宣政院、设置驻藏大臣
24.设立于清朝雍正年间,其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这一特殊机构是( )
A. 内阁 B.军机处 C.南书房 D.议政王大臣会议
25.京剧的前身徽剧,原以二黄调为主,兼唱昆腔、四平调等,后来又吸收了京调、秦腔等地方戏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可见京剧的发展是因为( )
A.贴近生活 B.博采众长 C.剧目齐全 D.政府扶持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材料分析题 (50分)
26.民生是指百姓的生计或生活,从古至今民生一直是热门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分)
材料一 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 “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 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
——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第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是如何关注民生的 以及他关注民生的原因。 (4分)
初一历史试题 第 4 页 (共9页)
材料二
(2)观察这幅名画,它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个朝代的生活场景 从图中能感受到哪些社会信息 (写出2点) (3分)
材料三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 民生自蹙(窘迫)。
——清·蓝鼎元《论南洋事宜书》
(3)材料三中“百货不通,民生自蹙”现象是清朝哪一对外政策造成的 从材料中看出这一政策实行前后“闽广人民生活状况”有何变化 你怎样评价这一政策 (5分)
材料四 清朝中期以后,人口的增长造成用地紧缺,而土地却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不择手段地兼并土地,失去土地的农民纷纷破产,变成地主的佃户和雇工,向地主交纳高额的地租。很多农民变为流民,以乞讨为生。社会的贫富分化十分严重。广大民众的生活日益困苦,社会危机重重。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指出清中后期出现的严重民生问题有哪些。 (4分)
初一历史试题 第 5 页 (共9页)
27.某校六年级(1)班同学以“载入史册的历史人物”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19分)
载入史册的历史人物
文学艺术篇
对外交流篇
反抗侵略篇
初一历史试题 第 6 页 (共9页)
科技成就篇
民族关系篇
(1)在“文学艺术篇”中,四人是唐诗、宋词、元曲、小说的代表人物,李白的美誉是 李清照作品的特点是什么 关汉卿和曹雪芹的代表作分别是 (4分)
(2) “对外交流篇”中,分别说出图中的人物青史留名的原因。 (6分)



初一历史试题 第 7 页 (共9页)
(3) “反抗侵略篇”中所示的两位民族英雄是谁 (2分)
(4)从“科技成就篇”的两位历史人物中分别任选一人,简述其引领文明发展的成就。 (3分)。(两个人物任选其一,从著作、内容、影响三方面回答)
(5)“民族关系篇”中人物的事迹与哪两个少数民族有关 据此指出中国古代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的两种方式。 (4分)
28.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开创的重要政治制度,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一
(1)读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科举制的发展变化”为题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小短文。 (要求:短文内容包含示意图中提及的四个时期,史论结合,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联系性) (10分)
初一历史试题 第 8 页 (共9页)
材料二 关于中国科举制的影响国外亦有研究
外国人眼中的科举 魁奈: “中国的先进性在于, 中国不存在欧洲社会那种意义的阶级分野,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是可以变动的,功绩和才能是获得显赫地位的唯一标准。”
休谟:“中国一流人才的出路也极为单一, 学而优则仕。除此之外, 中国想象不出还有什么更好的出路。怎能指望中国人会在科学上投入什么精力 ”
——整理自程国璋主编《中国科举辞典》等
(2)以上两人的观点,你认可谁的观点,结合所学给出理由。 (5分)
初一历史试题 第 9 页(共9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五四学制)2023-2024六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题(无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