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类型:A
2023 -2024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八 年 级 历 史 试 题 2024.7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 (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5页,第Ⅱ卷6~8页,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试卷密封线内及答题卡上面的考生信息填涂清楚。试题所有答案均须涂、写在答题卡限定的区域,答在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是著名学者朱云彬先生的日记,它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A.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学者杨凯认为,经历了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革命派、国民党、共产党的探索,到1949年,中国历史终于迎来了一个新纪元。材料中“新纪元”到来的标志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新中国的成立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三大改造的完成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外部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威胁;内部由于多年战乱,经济残破。面对该形势,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
A.召开政协会议和通过《共同纲领》 B.实行一五计划和开展三大改造
C.进行了抗美援朝和开展土地改革 D.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历史试题 第1 页 (共8页)
4. 右图是我国“一五计划”基础建设投资比重分配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为“三大改造”开始奠定了基础
B. 已经改变新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C.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确立
D. 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建设开始
5. “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要大合唱,就要有指挥,这个指挥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胜任。”这里的“大合唱”指的是
A.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合法地位
C.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 在一次会议上,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这次会议所制定的宪法将大大地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这次会议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A.初步形成了政治协商制度 B.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确立了新中国外交原则
7. 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时代烙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全行业公私合营” ②“多快好省” ③“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④“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 ①③②④ D. ③①②④
8.下图中两次会议的相同点描述正确的是
A.都提出了对外开放政策 B.都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C.都确立了党的指导思想 D.都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历史试题 第 2 页(共8页)
9. 右图是1958 年宋兴民创作的一副农民壁画。画中的文字是“稻子玉米搭彩门,悟空说是南天门。社员高坐哈哈笑,这是俺社幸福门”。壁画反映了
A. 土地改革后农民翻身成主人
B.农业生产合作社取得大成就
C.农民迫切希望提高粮食产量
D.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
10.在“文化大革命”长时间的社会动乱中,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但在工业、交通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就。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取得的成就是
A.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
C.首次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11. 邓小平说: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由此反映出的邓小平思想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2.歌曲是时代的记忆。大庆油田建成后,急需文艺作品反映油田会战的情况,一大批文艺工作者来到大庆油田,深入体验生活,一首豪迈的《我为祖国献石油》由此诞生。这首歌曲“记忆”的时代主题是
A.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艰辛前进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建立
C.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初见成效 D.新中国国防基础建设大发展
13.春联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下列春联中能反映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新气象的是
A. “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C. “总路线大放光芒,超英美指日可待”
D.“种责任田储粮翻两番,行大包干存款增十倍”
14.下表为《人民日报》社论高频词的统计分析。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始终
时间段 1949 -1956 1957-1965 1977 -1992 1993-2012
高频词 人民、工作、和平 人民、发展、社会主义 人民、生产、改革 人民、发展、市场经济
A.在建设中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B.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
C.把计划和市场作为经济手段 D.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历史试题 第 3 页 (共8页)
15.下图是1978 年和1987 年全国商品零售总额中各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图。图示占比变化可以反映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步发展 B.按劳分配成为主要的分配原则
C.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占比下降 D.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16. 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35 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材料中“大胆行动”指
A. 设立经济特区 B.开放沿海城市
C. 设沿海经济开放区 D. 开放上海浦东
17.英国《金融时报》说: “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 年”。1992年创业高潮点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B.邓小平南方讲话和十四大召开
C.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D.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8. 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是
A. 新发展理念 B. 邓小平理论
C. 科学发展观 D.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9.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56个民族的代表将五星红旗传递到体育场升旗区。仪式中各民族代表身着本民族传统服装,这体现出我国
A.北京地区居住了大量少数民族 B.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
C.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D.注重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
20.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它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的,国际上没有先例,粤港澳大湾区的建立主要得益于
A.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B.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C. “一国两制” 的保障 D. “九二共识” 的达成
历史试题 第4页(共8页)
21.小军在整理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将大事年表转化成了下面的年代尺。他整理的知识主题是
A. “一国两制”政策出台背景
B.大陆对台湾政策的调整
C.改革开放后海峡两岸的交往
D.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2.进入新时代,习近平主席亲自领导、设计和推动改革,开辟中国特色改革强军之路,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格局一新”是指
A. 战略支援部队组建 B. 成立五大战区
C.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 D.重塑领导指挥体系
23.2022年2月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与英、法以及欧盟的相关高层通话,就俄乌冲突表达中国立场:“中方坚定主张尊重和保障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立场是一贯的,在乌克兰问题上同样适用。”中国政府的这一原则立场出自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C.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D. 日内瓦会议上的主张
24. 陈毅曾对主持“两弹一星”工作的聂荣臻说: “我这个外交部长的腰杆现在还不太硬,你们把导弹、原子弹搞出来,我的腰杆就硬了。”此话反映出
A.中国发展核武器是自主而为 B. 国防建设是外交的坚强后盾
C.外交发展取决于核武器研制 D. 中国研究核武是公开的大事
25.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支付方式。右图是某班历史兴趣小组搜集的反映新中国成立后支付方式演变趋势的图片,这一演变说明
A. 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B. 支付方式逐渐趋于单一
C.传统支付方式退出生活
D.科技改变人们生活方式
历史试题 第5 页 (共8页)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 第26小题16分, 第27 小题18分, 第28小题16分,共50分。
26. (16分)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作出研制“两弹一星” 的战略决策。1962年成立中央专委会,全国协同攻关。大批科技工作者包括归国的科学家,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和广大干部、工人、解放军指战员一起,在当时经济、技术基础薄弱和条件艰苦的情况下,突破了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摘编自1999 年国务院表彰“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颁奖词
(1)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国防科技“取得举世瞩目辉煌成就”的原因。(6分)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杰出科学家
邓稼先 袁隆平在田间观察水稻 屠呦呦在实验室工作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三位科学家共同的精神品质。任选其中一位科学家,简要介绍其取得的科学成就及影响。(6分)
材料三 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水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据《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
(3)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实现科技进一步创新发展的策略。(4分)
历史试题 第6页(共8页)
27. (18分)改革促发展,经济兴民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地改革过程中,毛泽东非常强调“普遍发动群众”,反对恩赐,这种改革,不同于中国历史上的“改朝换代”,而是通过推翻旧政权,代之以人民政权,彻底砸碎旧秩序,重构了中国几千年的农村社会结构。
——摘编自龚云《毛泽东与中国农民问题》
(1)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土地改革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过渡时期为践行这一思想,政府在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方面采取的措施。(6分)
材料二
(2)据材料二,指出1958—1965 年国民经济发展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导致其变化的原因。(6分)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679亿元到1978年的3679亿元, 再到2018年突破90万亿元, 1978~2018年年均经济增长9.4%, 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2018年人均国民收入达到9732 美元, 高于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摘编自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史专题教育”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6分)
历史试题 第7 页 (共8页)
28. (16 分)外交活动,既体现外交智慧,更彰显国家担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出现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中国声音”。(4分)
材料二 1956 ~1974 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时间 1956年 1969 年 1970年 1971 年 1972 年 1973 年 1974 年
建交国家数/个 25 49 54 69 87 88 95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出现建交热潮的重要因素。(6分)
材料三
全球问题 西方方案 中国方案
国家统一 战争与谈判 一国两制
民族关系 战争与谈判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政党关系 对抗与妥协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国际关系 霸权主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
发展成果 打压制裁 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据材料三,围绕“中国方案”提炼主题,并选取材料中2-3 条信息展开论述。(6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历史试题 第8页(共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