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2023—2024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教学监测
历 史
注意事项:
1.满分75分,答题时间为7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0分)
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1.《通志》记载,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发河南诸郡男女七百余万开通济渠”;大业四年(608年),又“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由此可知,修建大运河( )
A.加重了劳动人民负担 B.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C.助推隋文帝实现统一 D.拓宽了隋朝的陆路交通
2.《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但也有人认为“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后者认为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的主要依据是她( )
A.首创分权制衡的三省六部制 B.开创了“贞观之治”局面
C.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当政时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3.某校七年级(1)班的同学在课后对教材图片进行了分类整理。观察下列图片,这说明了唐朝( )
A.农田面积扩大 B.粮食产量减少 C生产技术先进 D.水利建设全面
4.唐朝时期,玄奘西行天竺,带回大量佛经回到长安;鉴真将佛学、建筑、雕塑、医药、绘画、书法、文学、语言、印刷、饮食等唐代先进的文化带到了日本。由此可知,他们的共同贡献是( )
A.促进了中外交流 B.维护了国家统一 C.推动了民族交融 D.实现了科技创新
5.宋朝时期,从帝王“日阅三卷”到乡童“朝诵暮弦”,整个社会表现出浓郁的读书气氛。时人甚至说:“人生至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由此可见,宋代( )
A.崇文风气成为社会时尚 B.儒家思想开始受到推崇
C.地方治理重在文化教育 D.国家教育体制十分完备
6.阅读下面表格,从表中各项数值的变化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时间 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万贯 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995年—997年)末年 2408.1 1567.3 60∶40
天禧(1017年—1021年)末年 2641.2 3874.0 40∶60
熙宁(1068年—1077年)十年 2021.3 5117.2 28∶72
A.市民生活多姿多彩 B.经济重心向南转移
C.军事实力不断增强 D.商业贸易繁荣兴盛
7.忽必烈在《建国号诏》中说:“于朕心乎何有,可建国号曰大元,盖取《易经》‘乾元’之义。”忽必烈建号大元意在( )
A.巩固草原各部的统一 B.彰显政权的正统地位
C.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 D.效法汉族的科举制度
8.北宋的文化娱乐夜市有多种类型,在酒楼茶社里有艺人演唱、讲史;在瓦肆勾栏中有杂剧表演;街头还有歌舞表演。出现这种盛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宋时期没有进行对外战争 B.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C.宋朝实行了重文轻武的政策 D.宋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9.急递铺是元代官方邮驿系统,每10到15里或25里设一铺,设专人传递文书或军事情报。传递速度按一昼夜计算,一昼夜400至500里,加急时也能达到一昼夜700到800里。急递铺的设立有利于( )
A.使政令通达各地 B.锦衣卫缉捕违法的官员
C.加快经济的交流 D.各地商帮进行商业活动
10.李约瑟总结“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同时评价道,东方的航海家“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这一评价体现了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是( )
A.船队规模大 B.友好交往 C.航行时间长 D.航行范围广阔
11.明朝北京城的布局如下图所示,宫城在中央,是皇帝的居住地;皇城在宫城的外面,是贵族阶层的居住地;内城在皇城的外面,设中央官署等;外城在内城的南面。此规划布局和功能分区意在突出( )
A.劳动人民的建筑技艺 B.中华民族的交流交融
C.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威 D.紫禁城的宏大与辉煌
12.康熙、乾隆等皇帝几乎每年夏秋之际都要在承德避暑山庄居住五个月左右,与蒙、藏各族各部及宗教首领行围打猎,把酒言欢;同时仿照全国各地的寺庙,环绕避暑山庄,修建汉、藏佛教寺庙。这反映出清朝统治者( )
A.生活奢靡,贪图享乐 B.平定叛乱,稳定边疆
C.设置机构,颁布法律 D.因俗而治,促进民族交融
13.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广泛种植桑、棉,丝、棉织业快速发展,一批以丝绵加工、集散的专业市镇纷纷崛起。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江南地区( )
A.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B.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C.纺织业是支柱产业 D.大力发展对外贸易
14.清朝时期,先后出现了以下几个机构。这体现了( )
A.地方权力的加强 B.官场腐败的严重 C.君主专制的强化 D.大臣权力的加强
15.《红楼梦》一书,无论是对从物质文化层面的建筑园林、家具器皿、服饰饮食,还是对规范文化层面的人生礼仪、家族制度、法律制度等,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或认识价值。这强调了《红楼梦》( )
A.语言精练生动 B.内容通俗易懂 C.线索清晰完整 D.汇聚传统文化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5分)
本部分共4道大题,其中第16题8分,17题12分,18题10分,19题15分,共45分。
16.下面是七年级(1)班同学以“宋元时期的经济与都市生活”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的成果展板,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项目目标】通过查阅图文资料,形成知识梳理,围绕主题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并展示成果,形成对“宋元时期的经济与都市生活”的认识。
【项目任务】
任务一:一组同学收集了宋元时期的对外贸易交通路线图。
问题1:根据上面历史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中空白处内容的填写。(6分)
项目 宋朝 元朝
特点 以海路为主 海陆兼备
形成原因 民族环境:民族政权并立,北方冲突不断。 技术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格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政治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二组同学收集了宋元时期关于传统节日的诗句。
端午词·内廷 [宋]晏殊 披风别殿地无尘, 辟恶灵符自有神。 九子粽香仙醴熟, 共瞻宸极祝千春。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问题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晏殊和王安石的诗歌描绘的传统节日。(2分)
1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明基因。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是诗歌的黄金时代。唐朝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谱写了丝路明珠长安的繁华。以下材料是同学们搜集到的部分描绘唐朝社会景象的诗歌。
①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②万国衣冠拜冕旒。 ③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 ④女为胡妇学胡妆……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引用的唐诗分别描绘了唐朝哪些社会现象?(4分)
材料二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科技,是在隋唐经济高度繁荣基础上的延续。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和混战的局面。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两大要素的结合,使宋元时期文化突飞猛进,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艺术家,反映了那个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李惠民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新编》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元科技发展的原因,并列举两例史实证明宋元时期科技在世界的领先地位。(6分)
材料三 有同学比较了徐光启《农政全书》与宋应星《天工开物》两部著作的序言内容:
《农政全书》序言:“农桑真斯衣食之源,有国者富强之本。” 《天工开物》序言:“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两部明代科技巨著的共同点。(2分)
18.经济发展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宋时我国商业发展到一个新水平。唐代以前,城市布局是一种方格状的坊市结构,到唐代,城市的扩大,居民的众多,工商业的繁荣,出现了早市和夜市。在一些城郊附近、交通要道、驿站渡口,形成了大的农村市场,这被称为草市。到了宋代,商业的发展导致坊市制崩溃,因四川使用铁币不便,当地大商人就联合发行一种纸币,并将其称作“交子”。
——摘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我国的商品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全国性的统一市场已经趋于形成,大宗商品被长途贩运而广泛流通,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品的地区性生产基地出现。因钞易为政府所滥用,又因在中西方贸易中,中国是出超国,白银大量流入,而大量的商品流通需要一种稳定的货币,于是民间渐弃钞不用,改用贵金属作为一般等价物,白银逐渐成为主要货币。
——摘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唐宋以后社会经济新因素的成长,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向近代化的萌动,都是在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并且首先是在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出现的。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有曲折,也有波澜,但始终具有不断向前的活力。
——摘自章开沅主编《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宋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答两点即可,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唐宋至明清时期货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商品经济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2分)
19.在中国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中,内有民族交融、国家治理的创举,外有抵抗侵略的英雄。一代代封建统治者绘制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
【确立时空观念——关注民族发展】
(1)根据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将下面图示A、B处补充完整,并结合两宋时期中原王朝与民族政权的交流,谈谈你对这一时期民族关系的看法。(4分)
【立足历史事实——概括统治措施】
(2)根据以下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和清朝在政治、思想方面的重大举措。(4分)
项目 明朝 清朝
政治 锦衣卫印 军机处外景
思想 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 ——顾炎武 戴名世,康熙进士,在著《南山集》时,采用了同乡方孝标有关南明的材料……康熙五十年(1711),御史赵申乔告发戴名世私刻文集,具有浓厚的反清意识。主审官判戴名世凌迟处死,族皆弃市……
【立足历史足迹——树立家国情怀】
(3)历代封建统治者对内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对外抵抗侵略,维护祖国统一。请你从下面的史事中任选三例,以“反抗侵略,维护统一的民族英雄”或“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王朝统治的措施”为题,结合相关史实加以阐述或说明。(7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宋朝设置传运使 元朝设立行省制度 明朝分行中书省的权力,设“三司” 戚继光抗倭 康熙领导雅克萨之战 郑成功收复台湾
忻州市2023—2024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教学监测
历史参考答案
1.A 2.D 3.C 4.A 5.A 6.D 7.B 8.D 9.A 10.B
11.C 12.D 13.A 14.C 15.D
16.(8分)问题1:
技术发展:造船技术先进和指南针的应用。(2分)经济格局:经济重心南移。(2分)政治原因:国家统一,疆域辽阔。(2分)
问题2:晏殊——端午节;王安石——春节。(2分)
17.(12分)(1)①唐朝都城长安布局严整对称;②唐朝开放、强大,众多国家的使臣参拜唐朝天子;③唐朝的商业十分繁荣;④唐朝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受到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答出任意一点1分,共4分)
(2)原因:经济繁荣;结束了长期战乱分裂的局面;中外交流频繁;等等。(答出任意一点1分,共2分)史实: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宋代发明指南针并将其应用于航海;宋元时期,火药武器被广泛应用于战争。(答出任意一点2分,共4分)
(3)共同点:都记载了农业生产技术;都体现了重农思想。(答出任意一点1分,共2分)
18.(10分)(1)表现:出现了早市、夜市、草市(或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坊市制崩溃;北宋四川发行纸币“交子”。(答出任意一点2分,共4分)
(2)表现:全国性的统一市场已经趋于形成;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品的地区性生产基地出现;白银成为主要货币。(答出任意一点1分,共2分)主要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2分)
(3)作用: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2分)
19.(15分)(1)A:五代十国。(1分)B:金。(1分)看法:两宋时期,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多次发生战争,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和平交往仍是民族交往的主流。(符合题意即可得2分)
(2)明朝政治方面的举措:设立厂卫特务机构。(1分)明朝思想方面的举措:实行八股取士。(1分)清朝政治方面的举措:设立军机处。(1分)清朝思想方面的举措:大兴文字狱。(1分)
(3)【示例一】题目:反抗侵略,维护统一的民族英雄
论述:明朝中期,东南倭寇猖獗,明朝派年轻将领戚继光抗倭。戚继光率“戚家军”英勇作战,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至此,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17世纪中期,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康熙率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中俄经过平等协商,签订《尼布楚条约》,维护了中国主权与统一。因此,中华民族英雄在维护统一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示例二】题目: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王朝统治的措施
论述:宋太祖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元朝统一全国后,在地方设立行省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明朝朱元璋将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设“三司”,三司互不统属,从而分散行省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治。所以,中央集权能够维护国家的统一,推动社会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山西省忻州市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