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苏专用)中考历史真题汇编: 综合材料题- 5年(2020-2024)中考真题+1年模拟真题汇编

(江苏专用)中考历史真题汇编: 综合材料题- 5年(2020-2024)中考真题 1年模拟真题汇编
1.(2024·江苏扬州·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造竹纸工序图。
——摘编自杨维增译注《天工开物》
材料二 竹子分布广、产量大,使得竹纸不仅用于书写,还用于印书业,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文化的发展。纸张以其轻、薄、价廉和使用方便的特点在国内得到迅速推广的同时,也通过各种途径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国。
——摘编自贺超海《中国造纸术的起源、分期及其特征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天工开物》内容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竹纸的优势和造纸术的影响。
2.(2024·江苏苏州·中考真题)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地区冲突威胁世界和平,全球经济复苏动力不足,现行全球治理体系持续面临变革挑战。中国外交迎难而上,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下表整理自《大国外交2023》(新华社2024年1月3日特稿)
中国外交大事 影响
中国推动巴以停火止战,向加沙地带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推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展现国际社会促和共识。 国际舆论:“中国在巴以问题上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公道一边,站在国际法一边。”
中国为印尼建设的雅万(雅加达—万隆)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为沿线经济发展赋能,是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金字招牌”。
中美两国发布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 全球气候变暖,关系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中国的努力展现了大国担当。
(1)读材料一,指出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外交顺应了当今世界的哪些时代潮流?你怎样评价中国为解决全球性问题做出的巨大努力?
3.(2023·江苏无锡·中考真题)全球化是人类各民族之间相互联系和交往并日益普遍化和紧密化的表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探险时代】(1500—1750年)
材料一 16世纪以来的地理大发现堪称探险时代全球化历史进程的核心环节。地理大发现让地区性的交往成为世界交往,并且将新大陆、非洲和亚洲都卷入欧洲资本主义扩散的范围。
【殖民时代】(1750—1870 年)
材料二 18 世纪60年代开始形成的世界市场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也是全球化进入实质形成阶段的重要标志。……到19世纪末,世界被瓜分完毕,世界连接成一个整体,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确立起来。
【帝国时代】(1870—1945年)
材料三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进而向全面现代化推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尤其是工业化的发展,为帝国的形成和全球化的发展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股份公司不断涌现,资本和生产日益集中,资本主义向垄断过渡。……垄断组织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它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操纵政府进行对外扩张和侵略。
【网络时代】(1945年—)
材料四 作为当前世界系统中最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_________已经成为国际外交活动的最重要舞台,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世界上唯一处理国与国之间贸易规则的国际组织,WTO的建立,标志着世界贸易进一步规范化。两者在全球治理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何顺果《全球化的历史考察》.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首先“发现”美洲的是哪一位航海家。
(2)据材料二,指出全球化进入实质形成阶段的重要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哪一国家发展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得益于第几次工业革命。据材料三,指出垄断组织的发展有何影响。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_____”应填入的内容是什么。并指出WTO是哪一国际组织的简称。
(5)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出现了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等倾向,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一问题?
4.(2023·江苏常州·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晚清时期,随着轮船、电话、电报等现代交流方式的引入,常州与外界时空距离不断缩短。上海几个著名的西学传播媒体都有常州人投稿讨论,一些西学传播机构如江南制造局等也有常州人的身影。1897年,常州人恽积勋等人在上海发行《译书公会报》,该报在常州有多处售点。这些常州人见证了近代中国文化的变迁,又影响了常州本地文化建设。
材料二 民国时期的常州本土新文学主要阵地情况表
新文学刊物 新文学团体
本土刊物 读者人群 社团名称 创办组织
《中山日报》副刊《短炬》 大部分为常州青年学生和中小学教员,小部分为商店店员和工友。 滴墨社 县立初中
《中山日报》副刊《绿波》 心声社 女师范
《武进夜报》副刊《夜曲》 新澜社 常州商店店员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葛金华主编《江苏地方文化史常州卷》
(1)据材料一,指出晚清时期常州与外界信息交流加快的原因及这一现象对常州本土文化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民国时期常州本土新文学主要阵地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时期常州新文学盛行的历史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当今新时代常州的文化创新提供一条建议并说明理由。
5.(2022·江苏无锡·中考真题)宋朝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出现了深刻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抑制武将势力,巩固皇位,宋太祖利用宴会“杯酒释兵权”,剥夺宿将石守信等统领禁军的权力……与轻武相对,大力抬高文官、士人地位,提倡文治。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摘编)
材料二 宋代的纸币是世界历史上首次在一国国民经济中使用的纸质货币。……这对货物和服务的买卖来说,是一个明智的、高效的、有利可图的和方便的发明。
——【德】迪特·库恩《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摘编)
材料三 四大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其中的三项——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在宋朝有了划时代的突破。……这三种发明都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全部面貌和状态!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摘编)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采取的基本政策。
(2)材料二中的“世界历史上首次在一国国民经济中使用的纸质货币”是什么?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纸币使用的积极意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并称四大发明的还有哪一项发明。
(4)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项发明中的一项,说明其对世界发展的贡献。
(5)有学者认为宋朝是“繁荣和创造的黄金时代”,但也有学者认为宋朝是“积贫积弱”的时代。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哪些因素影响了学者们对宋朝历史形象的认识。
6.(2022·江苏无锡·中考真题)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一种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必要的制度保障。
——许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变迁、特点及改革方向》(摘编)
材料二 1979年4月,党中央决定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大型国营企业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试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在全国推开。
——《改革开放简史》
材料三 目前,我国已定点的四个经济特区,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关系密切…我国设置经济特区,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加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何佳声《试论我国设置经济特区的主要原则》(摘编)
材料四 “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已经并将继续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提供重要示范,也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创造了良好范例。
——张玉兰《“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实践一记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材料五 当前,世界大变局与中国新时代相互激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正在翻开崭新篇章。今后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塑造国际环境的能力将得到有效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必将得到更大的提高。
——徐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特”在何处?》
(1)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积极意义,以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2)据材料三,指出四个经济特区被定点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个城市由落后的边陲小镇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谁提出的。据材料四,指出这一构想成功实践的重大意义。
(4)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
7.(2021·江苏徐州·中考真题)百年党史
材料
(1)根据材料①及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预示着中国的光明和希望”?
(2)历史学家往往分阶段研究历史,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②为何将1923—1937年的历史划分为两个阶段。将下面三幅地图的序号正确填入时间轴上A、B、C的方框内?
(3)分别说明材料③④记录的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意义。据材料⑤⑥及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我国采取的哪些经济政策直接影响了图表数据的变化?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作用?
8.(2021·江苏淮安·中考真题)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昌起义的枪声,掀开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振兴的新的一页。从那时起,他们从井冈山一路走来,走过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万里长征,走过艰苦卓绝、浴血荣光的1 4年抗战,走过“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解放战争,走过戍边御敌、投身建设改革的辉煌岁月。
——《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二 我们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
材料三
材料四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讲话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南昌起义的枪声,掀开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振兴的新的一页”?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采取的哪一土地政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参战”的目的是什么?这场战争的胜利对我国有何影响?
(3)材料三反映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主要得益于哪一历史性决策的实施?这一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4)据材料四指出,到本世纪中叶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什么?你认为达成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9.(2020·江苏徐州·中考真题)《资治通鉴》
材料 《资治通鉴》的战国秦汉内容大都取材于《史记》《汉书》《后汉书》几部正史,而隋唐五代的记载许多出于正史之外,相关的考证部分也保存着大量失传文献的片断佚文,史料价值最高。《资治通鉴》继承了《左传》《史记》的优秀叙事传统,文笔生动,常有传神的细节描写,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资治通鉴》的编纂目的是“资治”,因此,它主要是一部政治史,记载重点是朝代兴亡始末、重大事件、君臣事迹、政见政论、战争战役、计谋策略。清人王鸣盛称赞它是“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
——摘编自张帆《<资治通鉴>编年体史书之典范》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对以下表述作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填“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填“ 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填“ 未涉及”。
①《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②《资治通鉴》博采正史和失传文献的片断佚文等资料。
③《资治通鉴》记录了从周朝到宋朝的历史。
④司马光用儒家的伦理思想来解释历史。
(2)据材料说明王鸣盛称赞《资治通鉴》的原因。
10.(2020·江苏无锡·中考真题)当前,因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高度关注。某校初三1班的同学针对这次疫情进行了如下的主题探究,现邀请你参加。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一:英雄的城市】
2020年2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对新冠肺炎防控一线调研指导时强调“武汉是英雄的城市”:钟南山院士此前在接受媒体专访时,面对镜头,满含热泪地说:“武汉,本来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
(1)1911年(旧历辛亥年),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的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探究二:“逆行者精神"】
面对疫情,“逆行者”的坚定无畏、志愿者的大爱无私、医护工作者的奋勇向前……
(2)“逆行者”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上世纪50年代,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物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请列举你所熟悉的一位志愿军战斗英雄。
【探究三:“疾风知劲草”】
在抗击疫情的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身先士卒,于沧海横流之间,尽显英雄本色。
(3)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担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鞠躬尽瘁,被誉为“党的好干部”的模范人物是谁?
【探究四:“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2020年2月,日本捐赠给湖北的物资外包装的标签上写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材料一 630年,日本派遣第一批遣唐使来唐渴望采纳中国文化和政治模式。646年日本朝廷发动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改革,将日本重建成一个法律、军事制度等和唐朝相似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4)材料一中提到的“重要的政治改革”是日本古代历史上的哪一次改革?
材料二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5)材料二中提到的“割台湾”是哪个条约中的内容?
【探究五:疫情无国界】
“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唯有团结协作才能应对各种全球性风险挑战。”“病毒无国界。疫情面前,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历史和现实已经反复证明,解决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团结协作才是根本之道。”
材料一 关于反法西斯战争,传统的观点……着重于强调不同力量间的协调与合作,认为邪恶轴心国家的政权被推翻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唐尼·格拉克斯坦(二战秘史》
(6)为了对抗共同的敌人法西斯,反法西斯力量联合起来,组建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该联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体现了“不同力量间的协调与合作”的美英等反法西斯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 亚洲近几十年快速发展,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就是敞开大门,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如果各国重新回到一个个自我封闭的孤岛,人类文明就将老死不相往来而丧失生机活力。亚洲各国人民希望远离封闭、融会通达,希望各国秉持开放精神,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同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
(7)依据材料二回答,习近平认为亚洲近几十年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经验是什么?对此他提出怎样的亚洲发展方案?
11.(2024·江苏南京·模拟预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战后,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是社会主义越出一国的范围,在东欧、亚洲以及拉丁美洲建立了以苏联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国家体系。……形成了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断深入,发展模式不尽相同。……开始了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促进了各国的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
——《世界史》
材料二 独立后,印度确立了以计划经济为主体的混合经济模式。……赢得独立后,大部分非洲国家盲目照搬原宗主国或美国的发展模式,也有极少数国家选择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由于也是一种模仿或照搬,结果并不理想。……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后,选择了走苏联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对发展模式进行了大胆的试验和探索。
——《世界现代化历程》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二战后苏联、美国的国际地位及相互关系。据材料一、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标志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哪一年被称为“非洲年”?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枷锁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二、概述非洲国家的发展状况及共同原因。
(3)据材料一、二、从发展方式角度,归纳二战后世界的基本变化。
(4)综上所述,概括二战后世界变化的主要特性。
12.(2024·江苏南通·二模)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初步设计并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请回答:
材料一 参与过新中国首次普选选民登记工作的法学家许崇德曾回忆:拿到选民证后,农民们特别高兴,因为他们第一次在大红色的选民榜上看到自己的名字,觉得非常光荣。更光荣的是,旧社会的受压迫者第一次拥有了选举权这项重要的政治权利,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材料二 在全国人民的生产建设热情空前高涨的1954年4月,鞍钢技术革新能手王崇伦等7名全国工业劳动模范向全国总工会发出了“开展技术革新运动”的建议书,促使全国技术革新运动蓬勃兴起。王崇伦创造了万能工具胎,可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张明光发明了反围盘,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杜绝职业病和烫伤事故。
(1)建国初期,新中国采取了许多重大决策以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请各举军事上和经济上的1则举措加以说明。
(2)阅读下列材料一回答:材料所述现象与新中国的哪一项政治制度密切相关 据材料,请指出该政治制度的实质。
(3)阅读下列材料二回答:材料描述的场景出现于哪一场经济建设运动中 谈谈你从材料中感受到的时代风貌。
13.(2024·江苏镇江·二模)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应任务: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梦想。他们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农具。1950—1953年间,我国粮食产量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3%。此外,不少农民开始盖新房,添置生产资料,购买各种生活消费品。
——摘编自刘雅静《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政策的演进及基本经验》
材料二 实施农业合作化,有历史必然性,个体经营因不能解决水利问题而对自然灾害束手无策,于是农村出现了农业互助组织。农业合作化以后,公有公营模式建立,缓解了当时的困难,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实践的发展需要调整了土地政策,“大包干”开始风行。这种政策坚持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势。
——摘编自李荣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再思考》
材料三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生产产量、均粮、均收入等统计表》
人口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入 还贷款 交售粮食
1976年 19户110多人 35000斤 230斤 32元 — —
1979年 20户115人 132300斤 800斤 200多元 800元 30000斤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材料指出“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二,对比两种土地政策的共同之处。
(3)从材料三的表格中可看出,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979年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党在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所坚持的理念。
14.(2024·江苏盐城·三模)近现代中国的外交历史跌宕起伏,几经波折,回首这段历史,令人深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1)材料一中的三幅漫画分别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三次列强侵华事件?
材料二:不承认旧中国的外交关系,废除不平等条约,凡同台湾当局断绝外交关系,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国政府愿意在平等、互利及在相互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外交和近代中国外交的不同特征。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体现20世纪50年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声音”和90年代“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的史实各一例。
(4)综上所述,从中国近现代的外交变化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15.(2024·江苏无锡·模拟预测)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自秦朝起,中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大国……他创建的许多制度,是符合当时社会需要的。后来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变。秦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朝代。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

材料三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王建《凉州行》
材料四
清朝疆域图(1820年)
(1)材料一中“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指的是什么体制?
(2)《汉代讲经图》中“经”主要是哪一学派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汉武帝在思想方面的重大举措。
(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列举一例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
(4)清朝为管理图中A处设立了什么机构?综合上述四则材料,请你拟一个主题。
16.(2024·江苏徐州·模拟预测)国际格局的演变
材料一 19世纪初,欧洲列强建立起欧洲新的政治军事及其领土的平衡,被称为维也纳体系。20世纪初的一场混战后,由战胜国构建的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持战后和平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个涵盖全球主要大国的多极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关英苏三大国经过一系列重大的国际会议与会晤,达成了一系列的协议,史称雅尔塔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国际格局的真正转折点,战后世界进入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时代。在经历了90年代的巨大动荡和不断调整之后,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围际格局更加明显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发展特点与态势,是向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过渡,尽管世界多极化的实现还需长期与复杂的过程,但其发展不可逆。
——摘编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 — — 种宏观论述》
材料二
序号 言论
① 无论是通过直接侵略还是间接侵略,将极权主义政权强加给自由国家人民,都破坏了国际和平的基础,从而也破坏了美国的安全 ……——杜鲁门
② 不与邪恶合作是我们的义务,就如同我们必须要与正义合作一样。——甘地
③ 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各地区逐渐形成,国际力量对比继续朝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的方向发展。——习近平
(1)依据材料一,将下面的国际格局演变示意图中的AD补充完整,并将材料二中的言论正确对应示意图中的历史阶段。
(2)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世界多极化的实现还需长期与复杂的过程,但其发展不体系可逆”
17.(2024·江苏常州·模拟预测)农为天下本。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神农教耕生谷,以致利。
——《管子》卷二十
神农耕而作陶。
——《太平御览》卷八百三十三
材料二
材料三 清代中期人口、耕地面积统计表
年份 人口数量(亿) 耕地面积(万顷) 人均耕地面积(亩)
1753年 1.84 735.22 4.00
1768年 2.08 741.45 3.56
1784年 2.86 760.57 2.66
1812年 3.34 788.93 2.36
——摘编自戴逸《简明清史》
材料四 假如在普通的时代,(明清时期)这种秩序和持久或许可看做是件幸事。但是,这些世纪却是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的世纪……中国不仅看起来,而且事实上也是相对静止的、落后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传说中神农氏的贡献。
(2)材料二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农耕场景,请指出其耕作方式的相同之处。本组材料对研究古代农业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请以图2为例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代中期农业发展的状况,并指出隐含的矛盾。
(4)再次分析材料二,找出证明材料四观点的证据。你认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相对静止的、落后的”根源是什么?
18.(2024·江苏徐州·模拟预测)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崛起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与图片,解决问题。
探究一 【文献谈论发展】
材料一 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一五”计划,至1957年,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中国通史》
探究二 【图片展现变化】
材料二 下图是1913—1937年苏俄 (苏联)时期工业产值增长示意图。
探究三 【政策改变方向】
材料三 在“百日新政”期间,罗斯福在解决银行问题的同时,竭力促使议会先后通过了《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这两部法律成了整个新政的左膀右臂。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实行“一五计划”的目的。
(2)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写出苏联在1920——1925年工业产值有所上升所实施的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到1937年工业产值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的“百日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有学者指出,新政是“政治上成功的典范”。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4)综合以上材料的探究,谈谈你的认识。
19.(2024·江苏盐城·二模)无论在硝烟弥漫的近代,还是在国际局势错综复杂的今日,外交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日新月异的世界,需要凝聚共识的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建国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样就打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孤立封锁,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我国举办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会议。
——中国外交部《新中国外交的光辉历程》
(1)材料一中《南京条约》涉及割让哪一领土给英国?在哪一伟大构想的指引下,通过通用过的外交谈判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
(2)材料二中漫画与哪一战争有关?《辛丑条约》中哪一内容最能体现清王朝最终成了“洋人的朝廷”?该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产生的影响。请举一例说明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进入21世纪,哪一事件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新途径?
(4)通过三则材料,从近代到现代,中国一系列外交活动或者政策的变化给你带来什么感想?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1)特点:内容详实、图文并茂、直观生动。(言之有理即可)
(2)优势:原料分布广,产量大。影响:有利于知识的传播,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繁荣。
2.(1)问题:地区冲突威胁世界和平;全球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全球气候变暖。
(2)潮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评价: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展现了中国大国担当;有利于改革全球治理体系;有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1)哥伦布。
(2)18 世纪60年代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英国。
(3)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垄断组织操纵政府进行对外扩张和侵略。
(4)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
(5)加强国际合作,推进贸易自由化;发挥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主要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坚定不移地推动新一轮的改革开放;落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坚定不移地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拓展世界市场;反对霸权主义和冷战思维;等等。
4.(1)原因:现代交流方式的引入,常州距离上海较近。影响:推动了常州本地文化建设(或:使常州人见证了中国近代文化的变迁)。
(2)特点:主要利用本土报刊的副刊,参与群体以新式学校师生为主。
背景: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倡导新文学(或:五四运动的推动)。
(3)样例
建议一:加强与国际及国内发达地区的交流,吸收先进的科学文化。理由:深化改革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对外开放。
建议二:立足常州本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理由: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经验和财富。
建议三:融合外来先进文化与本土优秀文化,实现文化创新改进。理由:文化交流是文化创新的有效途径。
建议四:融合报刊与电子媒体,增强传播力量。理由:信息时代传统媒体要与时俱进。
5.(1)基本政策:重文轻武政策。
(2)纸质货币:“交子”。
积极意义:携带方便,促进了商业交流,有利于工商业发展。
(3)造纸术。
(4)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极大地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交流进步。
指南针: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火药:中国发明的火药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任答1项即可)
(5)因素:依据史料不同;阶级立场不同;看待历史问题的方法不同等。(任答1点即可)
6.(1)积极意义:激发了农民的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2)原因: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关系密切。窗口:深圳。
(3)提出者:邓小平。意义:在香港、澳门成功实践,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最终使得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提供重要示范;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创造了良好范例。
(4)布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5)原因: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对外开放;维护国家统一;实行全方位外交等。(任答2点即可)
7.(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共产主义作为奋斗目标;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
(2)1923.6—1927.7是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1927.8—1937.7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排序:A:丙B:乙C:甲。
(3)中国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改革开放。
(4)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复兴。
8.(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政权的开始。;地改革,废除封建及半封建的土地制度。
(2)巩固政权和维护国家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巩固了政权,为经济建设提供稳定的国际环境。
(3)改革开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4)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9.(1)①错误;②正确;③错误;④未涉及;
(2)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为后世提供(政治)借鉴;是编年体史书的典范。
10.(1)辛亥革命(或武昌起义)
(2)黄继光(或邱少云等)
(3)焦裕禄
(4)大化改新
(5)《马关条约》
(6)《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诺曼底登陆
(7)经验:敞开大门(或对外开放)方案: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或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11.(1)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体系的中心;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心;冷战对峙。以信息技术为标志;促进了各国的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
(2)1960年;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结果不理想;照搬、模仿他国模式。
(3)苏联模式的推广(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深入;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4)发展性;多样性(差异性)客观依存性。
12.(1)军事:抗美援朝。
经济:土地改革(或稳定物价,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2)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实质:人民当家作主(或人民民主;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3)经济建设运动:第一个五年计划(或工业化建设)时期。
时代风貌:工人阶级具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中国工人充满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社会主义建设呈现出火热局面。
13.(1)事件:土地改革。
变化:由地主土地所有制变成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共同之处:都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必然选择(有历史必然性);都是以公有制为前提;都发挥了自己的优势等。(任答一点即可)
(3)变化:粮食产量(人均口粮)和人均收入都大大提高。
变化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理念:实事求是(符合国情);维护农民利益(关注民生、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适时调整(与时俱进);尊重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任答三点)
14.(1)鸦片战争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屈辱;独立自主(丧失主权/有主权)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港澳回归
(4)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15.(1)体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或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2) 学派:儒家。举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或“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3)现象:反映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相互学习、相互交往,民族融合的现象。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史实:①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或文成公主入藏);②金城公主嫁给赤德祖赞(尺带珠丹);③立“唐蕃会盟碑”
(4)机构:设置台湾府。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16.(1)A.一战;D.冷战。
①:D;②:A;③:E。
(2)原因: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认为自己“最有能力领导这个世界”,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但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因此说“世界多极化的实现还需长期与复杂的过程,但其发展不体系可逆”。
17.(1)贡献:教百姓耕种粮食作物和制造陶器。
(2)相同之处:都使用牛耕。
说明:中原农耕技术推广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体现了民族融合。
(3)状况:耕地面积不断增长。
矛盾:人地矛盾。
(4)证据:中国古代的牛耕技术长期没有进步。
根源: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18.(1)目的:建立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2)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成就:工业产值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实现国家工业化;
(3)中心措施:调整工业;理解:罗斯福新政策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之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本质上是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因此是“政治上成功的典范”。
(4)认识:生产关系的调整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要不断进行改革。
19.(1)领土:香港岛。构想:一国两制
(2)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内容: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影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3)影响:打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孤立封锁,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举例:1972年,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事件:加入世贸组织。
(4)感谢:弱国无外交,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江苏专用)中考历史真题汇编: 综合材料题- 5年(2020-2024)中考真题+1年模拟真题汇编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