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永乐第一中学2023-2024度八年级下学期6月质量监测历史试卷(答案)

贵阳市南明区永乐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6月质量监测
八年级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45分)
1.1949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领导人构成表如下(单位:人)。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权的特点不包括 (   )
  职务党派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
主席 副主席 委员 总理 副总理 政务委员
共产党 1 3 29 1 2 6
民主党派和党派人士 0 3 27 0 2 9
A.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B.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C.多党合作,具有广泛代表性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
2.新中国成立后,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取得的成果,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③澳门回归祖国
④海峡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 C.②①③④ D.④①②③
3.美国承认,战争之后才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看成一个平等的对手。过去日本社会上都轻蔑地称中国为“支那”,看到自己最敬佩的美国居然被中国人打败,才心服口服地改称正式国名。下列宣传标语与此次战争有关的是 (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打倒列强,打倒军阀
C.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4.“发展生产的人为障碍消除,广大翻身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因此,1952 年湖南的丰产运动成绩显著。”该材料可以佐证 (   )
A.土地改革的成效性 B.三大改造的必要性
C.工业建设的迫切性 D.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5.胡鞍钢教授在其《国家生命周期与中国崛起》一文中,对国家生命周期与中国崛起作了深刻的剖析。他指出,国家生命周期的决定性因素就是能否创新……全面创新是中国崛起的决定性因素。下列属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创新”是 (  )
①井冈山革命道路 ②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③建立经济特区④实行改革开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6.有学者认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经历了“鼓励发展—根本改造—销声匿迹—有益补充—共同发展”五个阶段。其中“销声匿迹”阶段成就了我国 (  )
A.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建立 B.民主政治建设的开展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D.科学文化的百花齐放
7.70年奋进的脚步,70年光辉的历程。以下对建国70年来重大事件的解读,正确的有 ( )
①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②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③迈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性一步 ④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和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材料中两项改革的直接目的是 (  )
A.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 B.确保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
C.维护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 D.激发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9.美国学者库珀·雷默把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形象界定为“淡色中国”。他解释说,“淡”将“水”与“火”两种不相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使对立的东西成为一种和谐,把两种正好相反的东西结合成一种清晰的颜色。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  )
A.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把计划和市场融合
B.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对内改革同步推进
C.中国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国情相结合
D.中国弘扬传统文化与学习西方相补充
10.下图是某学习小组进行历史学习设计的年代尺,请判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  )
A.中国共产党先进指导思想的确立、继承和发展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C.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历次代表大会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
11.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建设取得显著成就。近年来,中央财政通过部门预算、转移支付等渠道,不断完善投入机制,支持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国家这样做的目的是 (  )
①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发展 ②加强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③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繁荣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2.1984年邓小平曾说:“世界上许多争端用类似这样的办法解决,我认为是可取的。如果不要战争,只能采取我上面讲的这类方式,这样能向人民交代,局势可以稳定,并且长期稳定,也不伤害哪一方。”可见,香港回归的意义是 (  )
A.洗雪了中国百年耻辱
B.为解决世界争端提供了新的范例
C.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D.促进了香港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
13.“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国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场: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体现了求同存异的精神B.推动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D.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的关键问题
14.“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材料中的“这次成功的试验” (  )
A.是指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是指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C.是“863计划”的重要成果之一
D.得益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15.20世纪50—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等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如今注重环保、科学饮食等社会风尚逐步形成。影响中国社会风尚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  )
A.改革开放促进经济迅速发展 B.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
C.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 D.卫生知识的普及
二、非选择题(共30+2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朝鲜战争结束后,为争取国际局势的缓和,为国内即将开展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争取和平环境,周恩来提出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的提出可以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形成。
——摘编自章百家《我们怎样走向世界》
和牛军《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
材料二  (1954年确立的)这一制度能够在中国成为适宜的政治制度,是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做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人民群众经常通过这样的政治组织参加国家管理,行使自己的权力,从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人民正是用这样的根本政治制度来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三 建国初,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数量上仍居多数,广大农村的个体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更占绝对优势……(这些现象)到一九五六年已经根本改变,中国选择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它使全国的各项工作得以在一个新的制度基础上前进。离开这个起点,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言,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可言。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中,新中国提出了什么外交政策?(2分)这一政策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什么变化?(2分)
(2)材料二中的“这一制度”指什么制度?(2分)根据材料二概述这一政治制度的两大优势。(2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根本改变”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农村个体经济的手段分别是什么。(2分)这一“根本改变”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50年代的政策与制度设计的共同目的。2分)
17.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1950年9月25日,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表彰工农兵劳模464名。1956年4月30日,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评选出了4 703名先进生产者,包括一大批机械制造、建筑、铁路、纺织、教育、科技、卫生等行业的优秀技术人才,华罗庚、钱学森、林巧稚等榜上有名。
(1)与1950年相比,1956年全国表彰活动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3分)
材料二 改革开放初期,纺织和食品等轻工业发展较快。20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发展重点转向资本和技术密集的重工业。21世纪初,我国形成了巨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和显著的价格竞争力,成为世界重要的加工制造基地。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
(2)根据材料二,归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发展的特点。(3分)
材料三 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研发经费投入稳居世界第二。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粮食总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超过98%的行政村通了4G移动网络,9 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1年,全国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14.9%,引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时代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4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以一定人口的比例为基础,又适当照顾地区和单位,在城市与乡村间、少数民族与汉族间,作了不同比例的规定,使全国各阶层、各民族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都有相应的代表。
材料二 由于历史上反动统治者长期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各民族之间,主要是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存在着很深的隔阂。少数民族大多数信仰宗教,以致民族问题往往同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而难于处理……鉴于情况复杂,中国共产党从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正确的民族工作方针和政策。
材料三 不管大陆还是港、澳、台地区,都只有一个中央人民政府,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地区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下的一级地方政权,它们与中央人民政府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邓小平的这一思想是根据中国国情来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光辉范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特点。(2分)该材料体现了我国哪一政治制度?(3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民族问题复杂表现。(2分)为此,中央人民政府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中“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构想是什么?(1分)请写出其成功实践的范例。(2分)
(4)综合以上材料,分析我国确立制度、制定政策的出发点。(2分)
19.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一段历史小短文。(10分)
材料 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这次我到深圳一看,给我的印象是一片兴旺发达。深圳的建设速度相当快,盖房子几天就是一层,一幢大楼没有多少天就盖起来了。他们的口号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听说深圳治安比过去好了,跑到香港去的人开始回来,原因之一是就业多,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可见精神文明说到底是从物质文明来的嘛!厦门特区地方划得太小,要把整个厦门岛搞成特区……可以把周围地区带动起来,使整个福建省的经济活跃起来。厦门特区不叫自由港,但可以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这在国际上是有先例的。只要资金可以自由出入,外商就会来投资。我看这不会失败,肯定益处很大。
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
1.( D )
2.( A )
3. ( D )
4. ( A )
5. ( C )
6. ( C )
7. ( B )
8. ( D )
9.( A )
10. ( A )
11.( A )
12.( B )
13.( B )
14. ( A )
15. ( A )
16.(1)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分)变化: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1分)
(2)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分)优势: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保证人民行使权力),保证社会主义方向。(1分)
(3)手段:公私合营,农业合作化。(1分)性质: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社会主义社会)。(1分)
(4)共同目的:建设社会主义。(1分)
17.(1)变化:代表行业范围扩大;表彰人数众多;重视技术人才。(2分)原因:“一五”计划的实施;新中国建设的需要;人民政权的巩固;时代精神的影响等。(2分)
(2)特点:转型快,成就大,竞争力强,生产能力强,发展快,用时短。(1分)
(3)重大成就:科技创新跨越发展;“中国制造”竞争力增强;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对外开放日益扩大;精准脱贫取得成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3分)
18.(1)特点:以一定人口的比例为基础,又适当照顾地区和单位,在城市与乡村间、少数民族与汉族间,作了不同比例的规定,使全国各阶层、各民族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都有相应的代表。(2分)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分)
(2)表现:历史上反动统治者长期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各民族之间,主要是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存在着很深的隔阂。少数民族大多数信仰宗教,以致民族问题往往同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而难于处理。(2分)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分)
(3)构想:一国两制。(1分)范例:香港回归或澳门回归。(1分)
(4)出发点:基本国情和人民利益。(2分)
19.【示例】观点:对外开放促进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1分)
论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迈开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我国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深圳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从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1分)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之后,逐渐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分)2001年,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1分)结论:对外开放使我国的生产力得到提升,促进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1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永乐第一中学2023-2024度八年级下学期6月质量监测历史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