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分)昙花,又称“月下美人”,人们称它“刹那间的魅力,一瞬间的永恒”,寓意短暂的美好。如图年代尺中能够用“昙花一现,千载芬芳”形容的朝代是( )
A.①隋朝 B.②北宋 C.③明朝 D.④清朝
2.(2分)“运送物资最方便的乃是水运……中国主要的江河都是自西向东,没有连接南北的河流。于是,隋炀帝便决定以人工之力来完成此事。”材料表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主要是为了( )
A.强化边疆管辖 B.巩固国家统一
C.沟通南北交通 D.加强中央集权
3.(2分)贞观时期,唐太宗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下列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虚心纳谏,广开言路 B.重用贤才,知人善任
C.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D.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4.(2分)唐朝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材料直接反映出唐朝( )
A.社会风气的开放 B.经济的繁荣
C.文学艺术的兴盛 D.政治的清明
5.(2分)唐三彩是中国首创的,之后的新罗三彩、日本的奈良三彩都有仿烧,包括波斯三彩也深受影响,所以它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承载物。材料说明唐代( )
A.文明对外影响力强 B.各民族交往密切
C.大运河促进南北交通 D.长安是国际性大都会
6.(2分)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杜甫的诗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导致二人不同创作风格的主要原因是( )
A.仕途不同
B.所受的教育不同
C.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
D.对祖国山河的感触不同
7.(2分)唐代的“拔河”游戏,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据此可知,在唐代( )
A.少数民族文化成为主流
B.刚健豪迈尚武风气盛行
C.社会风气开放男女平等
D.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8.(2分)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如图这件文物(宋代定窑孩儿枕)最能说明宋代( )
A.民族交融加深 B.制瓷业水平高超
C.文化高度繁荣 D.造船业技术先进
9.(2分)北宋时都城东京每年从南方运输粮食600万石左右;南宋时,苏、湖、常、秀(秀水,今浙江嘉兴)有“天下粮仓”之美称。上述现象表明( )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江南地区开始开发
C.东南地区赋税沉重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10.(2分)“蹴鞠”(古代类似于足球的运动)在宋代从皇宫内院到平民家庭都有所普及。当时的蹴鞠艺人组织社团,制定社规,如要和气、要信实、要礼法、要尊重、戒争斗、戒酒色等等。据此可知,蹴鞠在宋代( )
A.推动宋朝军事力量的增强
B.具有规范社会秩序的功能
C.推动中外体育的频繁交流
D.促进重武轻文的风气形成
11.(2分)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写道,“若只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里指的是( )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12.(2分)《元史》中记载:“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这反映出元朝( )
A.完成经济重心南移 B.建立统一多民族政权
C.修建四通八达驿站 D.加强边疆地区的管辖
13.(2分)“在人事权方面,元代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行省不能独立行使军权,大多数情况下,遵照朝廷的敕命行事。”由此可见行省制度( )
A.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B.有利于地方与中央抗衡
C.地方机构过多,效率低
D.造成丞相权力威胁皇权
14.(2分)1333年,元朝开科取士,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回回、畏兀儿等民族50名,有58%的人的母亲为汉人,已婚者中有近70%的人娶汉人为妻。这说明了元朝( )
A.奉行民族歧视政策 B.已经完全实现汉化
C.科举考试更加公平 D.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15.(2分)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极其讲究“名分”的社会,名不正则言不顺。君主不让宰相拥有客观化、制度化的地位和权力,唐代三省制完成了这一转变,而明代则更为彻底。明代采取的这一措施是( )
A.废除丞相制度 B.设立内阁大臣
C.设立厂卫制度 D.废除行中书省
16.(2分)有这样一副对联:“爱国名将,百战不败扫平倭寇之患。民族英雄,八方敬重流传不朽名著。”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岳飞抗金 B.文天祥抗元
C.戚继光抗倭 D.郑成功收复台湾
17.(2分)明朝中期景泰至成化这几十年,王府庄田比明初增加了7.5倍,勋戚贵族庄田比明初增加4.7倍。这一现象导致明朝出现( )
A.皇室内部纷争 B.大臣结党营私
C.满洲威胁加重 D.土地大量兼并
18.(2分)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清朝设立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明清统治者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强化皇权 B.禁锢思想 C.发展经济 D.巩固边疆
19.(2分)毛泽东曾经评论康熙皇帝:“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确定了的。”清朝康熙皇帝在抗击外国侵略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A.打败郑氏军队统一了台湾
B.组织雅克萨之战反击侵略
C.打败准噶尔蒙古势力叛乱
D.调兵讨伐大、小和卓的叛乱
20.(2分)清朝进士徐骏的诗集里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和“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诗句,雍正帝认为这是存心诽谤,照大不敬律斩立决,将徐骏处死。这一事件主要反映了清朝( )
A.设特务机构 B.允许言论自由
C.制造文字狱 D.实行八股取士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21.(10分)中国是农业大国,历代统治者对农业的发展格外重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认为:“夫民者国之先,国者君之本。”因此他注重农桑,轻徭薄赋,使社会经济繁荣起来。明初,朱元璋下令各地流亡人民还乡生产,还乡者皆免税三年,量力开垦土地。清初统治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统编初中历史教科书等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历史上的大规模人口南迁,为稻米种植带来勃勃生机。北民南下带去了先进的种植技术,这些技术与南方的温润气候与丰厚土壤一拍即合,大片蛮荒之地变成万顷良田。经过隋、唐、五代到宋朝的不断经营和开发,江南的稻米逐渐成为维系国力的最重要因素。
——摘编自文慧《稻米传奇》
材料四 明中后期传入我国的高产作物,如玉蜀黍(即玉米)、番薯(俗称地瓜),到清代普遍种植于全国各地,高产作物的推广,对于粮食增产有重大影响。清初荒地极多,随处可见,而到康熙末年,则大都被开垦耕种。因而耕地面积由1645年的400余万顷,增加到1724年的680余万顷。人口增长也随之加快,特别是地丁合一之后,人口数字急剧增加,乾隆十四年(1749年)为1亿7000万,至嘉庆十七年(1812年)增加到3亿6000万。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
(1)材料一中,历代统治者对经济的发展有何共同态度?结果如何?
(2)材料二中的生产工具发明于哪一朝代?它们的发明有什么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南方农业发展迅速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概括明清时期农业产量迅速增加的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封建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2.(10分)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考试制度,存在时间达1300多年,为古代选官与选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
——摘编自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材料二 北宋时期科举制进一步发展,严格了科举考试程序,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进士及第者成为“天子门生”。在考试方法上实行糊名法,即将试卷上的姓名、籍贯密封,防止考官舞弊。录取名额比以前大大增加,宋太宗在位二十多年,科举取士近万人。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史资料汇编》
材料三 为了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吏,强化君权,明朝提倡尊孔崇儒。科举考试必须从四书五经中命题,严格规定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要求答卷由八部分组成,称为“八股文”……应试者只顾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试做官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制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科举考试经过层层考试与选拔,统治者的意识形态深入应试士子的心里,从而形成一个有利于统治的思想基础……科举的制度化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和公平竞争的机会,无论贫富皆以苦读经书、科第成功为荣,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摘编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宋时期科举制发展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八股取士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八股取士的主要危害。
(4)根据材料四,概括科举制存在上千年的原因。
23.(10分)中外交流是文明发展的重要方式。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唐朝时期往来于丝绸之路的人们不再仅仅是商人和士兵,还有为寻求信仰理念和文化交流的使者、学者、僧侣等人员。当时有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唐朝友好交往,中国大量先进的技术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到其他国家,并接纳相当数量的遣唐使及留学生,让他们学习中国文化。
——胡柏翠《兴盛的唐朝旅游活动及其历史影响》
材料二 中国过去的海外贸易,主要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整体经济收益不大。然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期,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增设机关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
——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
材料三 某事件路线图
材料四 固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朝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这种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导致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与中国过去相比,宋代的海外贸易出现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反映明朝时期对外交往事件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此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4)根据材料四,分析清朝的对外政策及影响。
24.(10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儿女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许多努力。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元史 地理志》
材料二 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沿海人民大量移居台湾,改变了台湾地旷人稀、劳动力缺乏的状况。从17世纪晚期到19世纪初,台湾的汉族人口从原来的20万增加到200万。大陆移民和当地居民共同劳动,大大促进了台湾的开发。
——历史《教学参考书》
(1)材料一反映出“元”实行了什么制度?为加强对琉球的管理,设置了什么机构?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台湾府的设置有什么作用?
(3)请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完成一篇历史小论文,说明为维护国家统一,中华儿女做出了哪些努力?
要求:①题目自拟,主题明确,观点合理;②弘扬正能量,符合主流价值观;③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语言流畅,字数不少于200字。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A; 2.C; 3.D; 4.A; 5.A; 6.C; 7.B; 8.B; 9.D; 10.B; 11.B; 12.B; 13.A; 14.D; 15.A; 16.C; 17.D; 18.A; 19.B; 20.C;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21.(1)态度:都重视农业生产。结果: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巩固了封建统治。
(2)朝代:唐朝。作用:曲辕犁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筒车便于灌溉,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原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耕作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的开发,成为了水稻良田;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
(4)高产作物的推广;大量开垦荒地;清朝实行赋税改革,取消了人头税,促进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
(5)统治者的统治政策;人口数量的变化;耕地面积的变化;农作物品种和数量的变化。;
22.(1)政府出面招生(或自由报考、公开考试等)。
(2)表现:考试程序严格,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提高进士地位,被录用者称“天子门生”,大大增加录取名额。
(3)目的: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吏,强化君权。危害:不讲求实际学问,应试者考取功名后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根据所学可知,其它影响还有,禁锢思想,摧残人才,不利于社会进步。
(4)原因:形成有利于统治的思想基础;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和公平竞争的机会,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23.(1)特点:人员身份多样;交往国家多;双向交流;交往频繁;交流人数(国家)多。
(2)变化:海外贸易规模远超前期;整体经济收益不大变为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3)事件:郑和下西洋。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
(4)对外政策:闭关锁国。影响:导致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24.(1)行省制度;澎湖巡检司。
(2)沿海人民大量移居台湾,改变了台湾地旷人稀、劳动力缺乏的状况,增加了汉族人口;大陆移民和当地居民共同劳动,大大促进了台湾的开发。
(3)题目:民族英雄——戚继光和郑成功。
论述: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在东南沿海一带坚持抗清的郑成功率领战舰数百艘,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台湾西海岸,在当地人民支持下,经过激烈战斗,终于在1662年初打败了荷兰殖民者,至此,被荷兰侵略者占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结论:戚继光和郑成功都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他们为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4/7/8 13:24:06;用户:13218109839;邮箱:13218109839;学号:54942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