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单元检测(含解析)--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单元检测--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游红色旅游景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成了十一国庆假期出游的热门项目。下列各项主题中,符合“沪浙红色旅游区”的是(  )
A.中共创立,开天辟地 B.武装起义,八一建军
C.秋收起义,转战农村 D.会宁会师,长征胜利
2.以国共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建立,掀起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其最大革命成果是
A.革命势力从长江流域发展到黄河流域
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黑暗统治
C.成立广州国民政府并消灭陈炯明势力
D.提出“打倒列强,除军阀”革命目标
3.下表反映了 1918—1920 年中国进口日本纱和印度纱的变化情况。根据下表结合所学,能得 出的结论是
年代 日本纱 印度纱
1918.5—1919.4 70891 39251
1919.5—1920.4 34177 138906
增减 -36714 +99655
A.当时中国进出口货物大大减少 B.中国实现了抵制洋货的目标
C.群众性反帝运动正在开展 D.一战后的日本经济萎缩
4.这场运动提出了“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还我青岛”等口号,这场运动( )
A.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起步 B.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 D.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5.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其后党中央所在地几经变迁,大致路线图是上海→武汉→上海→①→陕北地区→②→北平。其中①、②两处变迁的地点及迁移至此的原因匹配正确的是
A.①瑞金,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在中国受阻
B.①西柏坡,国民党对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
C.②瑞金,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D.②西柏坡,解放战争转入反攻阶段
6.1923年1月,中共政治机关报《向导》刊发《革命与反革命》一文,指出“一个阶级抑或是一个党派是否革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历史时期,“对于任何党派甚至于任何军人每个革命的行动,都可以与之联合”。由此可见,《向导》报
A.认清了国民党的阶级本质 B.对国共合作具有推动作用
C.指明了中国革命正确方向 D.确立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7.1920年,在制造业中手工业产值占90.05%,产值约80亿元,到1936年手工业产值占77.96%,产值增加到100亿元。这表明,该时期( )
A.近代工业取得较快增长 B.军阀割据阻碍民族工业
C.中国成为列强原料产地 D.官僚资本主义加速膨胀
8.“万里长征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遵城举会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诗中的“会”
A.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B.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C.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D.使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
9.下表反映了1936—1938年上海部分民族工业生产指数的变化(注:1936年为100)下列解读正确的是这一时期
①民族工业逐步萧条
②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
③民族工业发展比例失调
④日本侵华破坏民族工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对下述“修约外交”活动理解正确的有
1917年 中国对德、奥发表《宣战布告》,依据国际公法废止与两国订立之条约。
1926年 依据“到期修约”惯例,《中法越南通商章程》《中比条约》期满失效。
——刀泽元、朱陆民《近代中国的修约外交及其历史意义》
①趁“一战”契机依法收回国权②国民革命民心所向取得重大成果
③中止旧约重建新型外交关系④利用修约规则谋求维护民族利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1928年中共中央在给广东省委的指示信中提出,“中国现在革命的发展,事实上形成特殊的方式:‘农民割据’”,“这种割据局面必须发展大城市的中心。工人阶级的领导权,就要在这上面表现坚强起来”。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主导革命的胜利
12.下表所示为毛泽东担任第六期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期间(1926年5至9月)开展的主要教学活动。由此可见,毛泽东( )
① 分别组成了两广、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江浙、安徽、四川、云贵等13个“农民问题研究会”
② 要求学员就租率、主佃关系、抗租减租平粜、利率、田赋、自耕农半自耕农佃农雇农数目比较、地主的来源、工价、地方公会组织及财产状况、地方政治组织、教育状况、妇女、农民、农村组织状况等36个方面开展调查
③ 亲自给学员们修改调查报告,编写《农民问题丛刊》
A.认识到提高农民觉悟的重要性 B.始终把农村作为工作的重心
C.大力宣传工农革命以配合北伐 D.领导学员积极开展土地革命
13.1926年7月中共中央制定的《目前农运计划》指出:在目前状况之下,农民运动发展应取集中的原则,全国除粤省外,应集中在湘、鄂、赣、豫四省发展;次则陕西、四川、广西、福建、安徽、江苏、浙江七省亦应以相当的力量去做。据此可知,当时中国共产党
A.在农村地区力量较为薄弱 B.决定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C.调整策略以适应北伐需要 D.集中力量建立革命根据地
14.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便始终维护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第一次国共合作到十年对峙,从团结抗日到解放中国,从三大改造到改革开放,一路走来虽充满艰辛却也收获颇丰,这得益于下列哪次重大会议的历史功绩( )
A.遵义会议 B.汉口会议
C.二大 D.一大
15.“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为此,五四运动提出了
A.“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口号 B.“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口号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D.“公理战胜强权”的口号
16.如图是漫画家玄生于1925年发表的漫画《帝国主义和军阀原形写真》,右上角题字:有钱有势的美国人。他左手举着一把剑,右手拉着一根链子,链子的另一头套着被画成狗的军阀形象,写明是“屠杀京汉路工人的吴佩孚”。该漫画( )

A.矛头直指奉系军阀张作霖 B.指明了北伐战争的战略战术
C.促进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D.助推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开展
二、材料分析题
17.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对红军长征胜利的最好纪念,就是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走好新的长征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特点……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上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行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材料二:“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庭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
——伍修权
材料三: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表明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正确道路?为什么要走这样一条“相反的道路”?
(2)材料二中“铁壁合围”、“舵手一易”分别指什么事件?遵义会议的召开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3)结合材料三并根据你的理解,谈一谈长征精神的内涵。
18.中国发展的历史源头和内在动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在薪火相传、不断创新中助推中国历史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东汉一块画像石上刻画了春秋时期两位中国思想家的一次见面:孔子带领他的弟子问礼于老子,孔子躬身向老子行礼,老子拄曲杖躬身还礼。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已经发现了,中国不能再走西方的老路。所以他吸收了全世界最新的思想理念、知识,又结合了中国传统的东西。如《论语》中“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就包含了均富、以民为本的思想,孙中山先生吸收了传统文化中的这种以民为本的思想,也处处体现在三民主义中,民族、民权、民生都是以民为本。
——黄明同《三民主义中的民本思想来源于传统文化》
材料三 从承继孔夫子到孙中山,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的情怀、自强不息的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勤劳勇敢的品格,在革命过程中得到很好的继承与发扬,又经过革命烈火的淬炼显现出新的革命样态。五四运动以来,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孕育了不朽的革命文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阶段产生了多样的革命精神,以五四精神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与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为典型。这些优秀革命文化支撑着国家危亡时期的各族人民艰苦奋斗,推动中国革命的不断前进,建立了一个全新的中国。
——摘编自《在革命文化的辩证发展中树立文化自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个信息。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对传统文化传承与更新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孙中山思想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任一典型革命精神的内涵。
19.时代与报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现有材料统计,五四运动时期,全国新创办报刊1000种左右,选取部分有刊存的主要刊物如下表。
刊名 主持 刊行年月 地点 宗旨(倾向)
《新青年》 陈独秀 1915 上海北京 宣传新思想
《每周评论》 李大钊 1918.12.20 北京 评论时政
《南开日刊》 南开大学 1919.5.26 天津 鼓吹同胞之爱国心,唤起同胞之敌忾
《建设》 孙中山 1919.8 上海 研究革命理论和建设新中国方案
《解放与改造》 张东荪等 1919.9 北京 抵制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平民教育》 平民教育社 1919.10.10 北京 研究宣传及实施平民教育
《少年世界》 少年中国学会南京分会 1920.1.1 南京 实际调查和应用科学之研究
《醒农》 醒农社 1920.5.1 北京 促农民之觉悟
《劳动者》 广州共产主义小组 1920.10.3 广州 启发工人觉悟、促进团结、推动工运发展
《共产党》 李大钊 1920.11 上海 介绍国际共运、列宁学说、共产党知识
(1)阅读上述材料,概括五四运动时期中国报刊业的特点。
三、论述题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中国社会“沉沦”有一个“谷底”,这个“底”出现在20世纪的头二十年,在这二十年里,近代中国虽然“沉入深渊”,却出现了向上的转机,进步的力量开始酝酿和壮大,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跃出这个“谷底”后,中国社会积极向上的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
——摘编自张海鹏《追求集——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探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提出新的观点亦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参考答案:
1.A
【详解】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召开,成立了中国共产党,A正确;南昌起义建立军队,不在上海,排除B;湘赣边秋收起义,不在上海,排除C;甘肃会宁会师,不在上海,排除D。
2.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故B正确;国民大革命促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排除A;广州国民政府是在北伐之前就已经成立,排除C;D属于国民大革命时期北伐的目标,不是成果,排除D。故选B。
3.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1918年—1920年期间,进口日本纱的数量减少,而进口印度纱的数量增加,这主要和国内爆发的五四运动有关,C正确;AB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C。
4.C
【详解】“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还我青岛”是五四运动的口号,而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正确;ABD项与五四无关,不符合题意。
5.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地区之前进行的是红军长征,红军长征之前根据地在瑞金,所以排除B、C选项。西柏坡是解放战争时期前期的根据地,所以本题排除D选项,选择A选项。
6.B
【详解】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23年1月”“对于任何党派甚至于任何军人每个革命的行动,都可以与之联合”和所学知识可知,在国民大革命前夕,《向导》报的这一主张对于助推国共合作起到了重要作用,B项正确;国民党的阶级本质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材料显然未涉及,排除A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是中国革命正确方向,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国民党掌握领导权,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7.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从1920年到1936年制造业中手工业产值占的比重下降,产值增加,由此可以推断出机器工业占得比重上升,表明这一时期近代工业取得了较快增长,A项正确;材料信息体现的是民族工业有所发展,因此无法体现军阀割据阻碍民族工业,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到中国成为列强原料产地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官僚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8.D
【详解】根据材料“遵城举会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诗中的“会”指的是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D项正确;1923年,中共三大主张国共合作,排除A;八·七会议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排除B;C项是井冈山斗争时期,排除。
9.B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1937年和1938年各项工业生产指数都有急剧下降,说明民族工业走向萧条,故①正确;结合所学,正是日本侵华的结果,故④正确;图表反映的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变化,没有涉及外国资本,故②错误;这里没有体现各产业所占比重,没有横向比较,只有纵向比较,无法得出民族工业比例失调这一结论,故③错误,正确答案选B项。
10.B
【详解】根据材料“1917年,中国对德奥发表〈宣战布告〉,依据国际公法废止与两国订立之条约”,可知,①趁“一战”契机依法收回国权正确;根据材料“1926年,依据‘到期修约’惯例,〈中法越南通商章程〉〈中比条约〉期满失效”,可知,④中国政府利用修约规则谋求维护民族利益正确;所以①④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材料与国民革命无关,所以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建立新型外交关系,所以③不符合题意,故A、C、D项错误。
11.B
【详解】由材料可知,1928年中共中央认为农村的革命只是为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提供条件,城市中心论在当时依然是主流,所以B正确,A错误;C误读材料,排除;当时中共中央依然以工人阶级为革命的主力,D错误。
12.A
【详解】根据材料“毛泽东担任第六期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期间(1926年5至9月)开展的主要教学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成立了多个农民问题研究会,编写《农民问题丛刊》,关注农民思想意识的提高,反映出毛泽东已经认识到提高农民觉悟的重要性,A项正确;“始终”一词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北伐,排除C项;土地革命是在1927年后提出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3.C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26年7月,正值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中共中央制定《目前农运计划》,目的是集中力量在部分地区开展农民运动以支持北伐,说明中共适时调整政策以适应时代需要,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当时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地区力量较为薄弱,故A项错误;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才决定进军农村,故B项错误;中共在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才大力进行根据地建设,故D项错误。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从第一次国共合作到十年对峙,从团结抗日到解放中国,从三大改造到改革开放,一路走来虽充满艰辛却也收获颇丰”可知,中共二大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指明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方向,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政治上、理论上和组织上完备的建成,C项正确;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但在时间上不符合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排除A项;汉口会议指1927年八七会议,时间上不符合“从第一次国共合作到十年对峙”,排除B项;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共成立,但当时提出的党的最高纲领不符合中国社会实际和国情,排除D项。故选C项。
15.C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美、英、法等大国操纵会议,把原本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五四运动,因此口号应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故选C。“将革命进行到底”是毛泽东在1949年的新年献词。因此A项错误;“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是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因此B项错误;“公理战胜强权”是一战胜利后的口号,并不符合中国五四的背景。因此D项错误。
16.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25年中国。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1925年的漫画讽刺了屠杀京汉铁路工人的直系军阀吴佩孚受到美帝国主义的支持。结合所学可知,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共同反对封建军阀、帝国主义列强,1926年国民大革命运动开始。因此1925年的漫画有利推动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开展,D项正确;漫画矛头直指直系军阀吴佩孚,排除A项;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漫画讽刺吴佩孚不能说明战略战术,排除B项;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标志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7.(1)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原因:旧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城市敌强我弱,以城市暴动为中心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必须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2)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的第五次反革命“围剿”;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意义: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俱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详解】(1)依据材料一中“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上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行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结合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情况相关所学从旧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敌我力量分布特征、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等方面说明走这样一条道路的原因。
(2)结合所学可知,“铁壁合围”指的是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的第五次反革命“围剿”。“舵手一易”指的是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依据材料二中“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从革命乐观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及其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要意义等方面说明自己的理解。
18.(1)传统礼仪文化;虚心好学之风。
(2)表现:继承传统文化的民族观,提出“民族主义”理论;继承传统文化“民为邦本”思想,提出“民权主义”理论;继承传统文化“平均平等”思想,提出“民生主义”理论。影响:继承发展了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调动人民革命的积极性;推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
(3)五四精神: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的爱国主义精神。
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延安精神: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写出任一典型革命精神即可。
【详解】(1)根据“孔子躬身向老子行礼,老子拄曲杖躬身还礼”得出传统礼仪文化;根据“孔子带领他的弟子问礼于老子”得出虚心好学之风。
(2)表现:根据“孙中山先生吸收了传统文化中的这种以民为本的思想,也处处体现在三民主义中,民族、民权、民生都是以民为本”,从民族主义继承传统文化的民族观,民权主义继承传统文化“民为邦本”思想,民生主义继承传统文化“平均平等”思想等分析总结。影响:根据“孙中山先生吸收了传统文化中的这种以民为本的思想”得出继承发展了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调动人民革命的积极性;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推动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任一典型革命精神的内涵即可。如可从爱国、追求科学等总结五四精神。从开天辟地、坚定信念、立党为公等分析总结红船精神。从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独立自治、团结互助等分析长征精神。从全民抗战、不畏强暴、百折不挠等总结抗战精神。从自力更生、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等总结延安精神。
19.特点:受众群体范围广,有少年、青年、工人、农民、平民等;办刊者来自不同阶层和团体;报刊地点遍布全国,集中于大城市;报刊内容侧重传播新思想;报刊宗旨启发民智,救亡图存。
【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五四运动时期(中国)。从受众对象分析,得出受众群体范围广,有少年、青年、工人、农民、平民等;据材料“南开大学……平民教育社……广州共产主义小组”等,得出办刊者来自不同阶层和团体;从办报地点分析,得出报刊地点遍布全国,集中于大城市;据材料“宣传新思想……介绍国际共运、列宁学说、共产党知识……”,得出报刊内容侧重传播新思想;据材料“鼓吹同胞之爱国心,唤起同胞之敌忾”,得出报刊宗旨启发民智,救亡图存。
20.示例一
观点:近代中国在20世纪的前二十年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谷底”。
评述:20世纪初,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资产阶级政权很快转移至袁世凯手中,袁世凯建立起北洋军阀专制统治;1915年,日本提出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占领青岛和山东。袁世凯之后,中国出现了军阀混战的局面,中国社会变得极为黑暗和混乱,中国毫无前途可言。这正是“沉沦”到“谷底”的一些表征。
示例二
观点:中国近代在20世纪前二十年出现了向上的转机。
评述:清末新政十年,中国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而这个变化大大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国从封建帝制一跃成为民主共和制,这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又一标志,是近代社会发展上升期的又一表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正是这个时期,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得到壮大;在思想文化方面,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它们为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详解】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变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论证和探究历史事件、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学生要会提取材料中的观点。材料反映了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近代中国在20世纪前二十年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谷底”,另一种观点是近代中国在20世纪前二十年出现了向上的转机;学生可选取材料中一种观点或把材料中两种观点融合在一起进行论述,在论述时要根据所选择的观点来组织答案,若选取第一种观点,则要结合20世纪前二十年中国社会危机加深的事例进行阐述,若选取第二种观点,则要结合20世纪前二十年有利于中国社会进步的事例进行阐述。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单元检测(含解析)--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