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开县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题
七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全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为8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试室号、座位号、准
考证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准考证号及选择题[]内的数字(或字母)用2B铅笔填涂。
选择题如需改动,先擦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3.综合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
上,不准使用铅笔作答,不准使用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
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如何将干燥的华北地区与湿润的华中、华南地区结合起来,是自古以来中国当政者们思
考的一个重大政治课题。”解决这一“政治课题”的伟大工程是
A.都江堰
B.丝绸之路C.明朝长城
D.京杭大运河
2.《隋书》说杨坚“天性沉猜(猜疑),素无学术,好为小数(计较小事情),不达大体”,而
在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世界最伟大历史人物评选中,杨坚竟位列其中。下列能成为《时代》
周刊评选依据的是
A,开通了大运河
B.创立了科举制C.完成国家统一
D.开创诗歌黄金时期
3.成语典故“破天荒”出自笔记《北梦琐言》:荆州衣冠薮泽,每岁解送举人,多不成名,
号曰:天荒解。刘蜕舍人以荆解及第,号为破天荒。据此可知,破天荒涉及选官制度的说法
出现最早应在
A.西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东汉时期
4.据如表内容可知,唐朝前期统治者
姓名
人物概况
马周(601年一648年)
出身寒门,担任宰相
高仙芝(?一756年)
高句丽人,担任安西节度使
李光弼(708年一764年)
契丹人,担任天下兵马副元帅
A.
虚心纳谏
B.整顿吏治
C.广纳人才
D.勒于政事
5.红曲(以籼稻、
粳稻等为原料)酿造会导致酒液变酸,味道难阳,唐朝酿酒作坊便想出运
用加灰法解决这一难题,降低了酒醪(1á0)的酸度,避免了酒酸的出现。材料可用于印证唐
朝
A.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自然科学灵活运用
D.农业文明的发达
第1页共8页
6。晚唐时期政治危机不断加深,刘禹锡的《乘广禅师碑》、柳公权的《辱问贴》等大量书法
作品率意而为,追求空灵的弹意,与初唐、盛唐时期法度严谨的书法风格形成鲜明对比。这
表明
A.艺术创作深受时局影响
B.民族交融促进唐朝发展
C.书法艺术博大精深
D.
唐代文化兼收并蓄
7.唐前期,关中261个军府拥兵26万,约占全国军府总数和兵力总额的40%。唐玄宗天宝
年间设置了安西等九个节度使和一个岭南五府经略使,十镇兵力驻军约49万人,约占当时全
国总兵力的86%。唐玄宗的这一举措
A.体现了唐内重外轻的布局
B.为唐朝衰落埋下隐患
C.遏制了边疆少数民族叛乱
D.有利于维护国家统
8,背景为北宋的《水浒传》中,清风寨有文武二知寨,文知寨刘高为正,武知寨小李广花荣
为副,虽然花荣武艺高强,但由于刘高对花荣的压制,清风寨对周边各山的好汉们毫无办法。
结合时代背景可知,这种压制关系的根源在于
A.轻视军队的观念
B.文教事业的发展
C.分化事权的需要
D.重文轻武的国策
9.西方学者谢和耐在《中国社会史》中说:“一来,(燕云)十六州在后晋已丢,这给宋代
军事造成的问题是,牧马区丢失、中原失去屏障。二来,基于这样的情况,宋代处于北方的
威胁之下,若是战争胜率不高,那契丹人和金人早就该长驱直入了。”这表明宋代
A.积贫积弱导致边患危机
B.历史遗患影响边境安宁
C.军事孱弱难与辽金抗衡
D.农耕文明已成落日余晖
10.宋代取士不问世家,据学者对南宋宝祐四年(1256)《登科录》的统计,在601名宋朝
进士中,平民出身的有417名,官宦子弟有184名,差不多三分之二来自民间。由此可知,
宋代科举制度
A.改变了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
B.完全实现了公平考试
C.根除了名门望族的政治势力
D.推动了社会阶层流动
11.某历史小论文中包含了下图所示表格,
这篇论文的观点可能包括
北方省份
南方省份
朝代
陕西
河南
山西
直隶
江苏
浙江
江西
福建
隋
9
11
3
1
1
2
。t。中
4
唐
32
11
32
24
18
44
20
29
北宋
12
7
25
20
43
86
18
45
南宋
年
74
185
36
63
A.
南北方治水活动数量相对均衡
B.国家统一有利于实施治水活动
C.治水活动与政治经济关系不大
D.经济重心不断南移的趋势明显
12.中国古代中原王朝是立足于东亚的农业大国,汉唐农业帝国的立国态势是“头枕三河、
面向西北(草原)”,但是到了宋代、特别是南宋,其立国态势
一变而为“头枕东南,面向海
洋”。宋代的这一变化是基于
A.丝绸之路的兴起
B.农耕经济的势微
C.民族政权的对峙
D.中央集权的发展
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