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市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检测
历史科试题
温馨提示:开卷考试时间60分钟,本卷满分10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正确,每小题3分,共60分)
1.央视百家讲坛蒙曼教授所著图书《蒙曼说陷——隋文帝杨坚》一书,认为中国对世界历史影响最大的两位皇帝是秦始皇和隋文帝。这两位封建帝王对中国历史最大的共同影响是( )
A.开创了中央集权制 B.结束分裂完成统一 C.开创了科举制 D.修建了万里长城
2.有学者认为,“大批中下层地主阶级士子以及自耕农出身的读书人,由科举考试入仕途,参与和掌握各级政权。”该学者意在强调科举制( )
A.扩大了政权的统治基础 B.造成了人们思想僵化
C.杜绝了藩镇割据的现象 D.强化了世家大族垄断
3.下图所示唐朝墓葬出土的文物可以印证唐朝( )
A.钱币收藏成为时尚 B.随葬文物品种多样
C.中外铸币技术高超 D.中外经贸交流频繁
4.《湘山野录》记载:“真宗深念稼穑,闻占城稻耐旱遣使以珍货其种。占城得种二十石,至今在处播之”由此可见,占城稻的引进主要得益于( )
A.统治者的支持 B.自然灾害频发 C.造船业的发达 D.生产技术的提高
5.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以下各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2世纪蒙古各部落战争频繁 B.铁木真完成蒙古草原的统一
C.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D.宋元时期经济发展促进了市民文化生活的丰富
6.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丞相(宰相)的地位。我国古代设立和废除丞相(宰相)制度的朝代分别是( )
A.秦朝和唐朝 B.西汉和唐朝 C.秦朝和明朝 D.西汉和明朝
7.下图所示为某班级黑板报的部分内容。这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岳飞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A.英勇不屈的报国情怀 B.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
C.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 D.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8.列宁说“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和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以下战争中,最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
A.蒙古统一中国 B.金与南宋之战 C.辽攻北宋之战 D.辽攻金之战
9.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元朝军队用火炮攻打临安城 B.丞相李斯用纸写奏章呈给秦始皇
C.唐朝时有人用活字排版印刷《史记》 D.鉴真东渡日本时船上带有指南针
10.如图示意图反映出( )
唐 北宋 明 清
发明并推广曲辕犁和简车 引进的占城稻推广到东南地区 引进玉米、甘薯、马铃薯等 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A.中国古代重视农业的发展 B.铁农具是农业发展的基础
C.大兴水利有助于农业生产 D.农产品增多丰富商业活动
11.“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100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材料反映了澶渊之盟的( )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影响
12.宋朝的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均高于武将,武将则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反映了当时宋朝( )
A.藩镇割据 B.重文轻武 C.重农抑商 D.尚武轻文
13.某同学上网查找资料,发现“盐城”在元朝时,隶属于“河南江北行省”。由此推测,当时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
A.分封制 B.行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14.写于元末的诗句“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反映了元朝( )
A.统一全国,疆域辽阔 B.制度完备,男女平等
C.民族交往不断发展 D.元朝的音乐水平很高
15.郑成功在台湾设置府县,派军队到各地垦田,招徕大陆移民开垦荒地,派人向高山族人民传播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郑成功此举( )
A.打击了倭寇在台湾的统治 B.加速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C.加强了中央对台湾的控制 D.完成了台湾地区的收复
16.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塑造出许多经典的女性形象,《牧丹亭》中的杜丽娘自主追求爱情,《桃花扇》中的李香君富有家国大义,她们反抗世俗礼教,追求自身幸福。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君主专制的强化 C.文学走向世俗化 D.市民阶层的壮大
17.明清时期,山西祁县一带流传着“有儿开商店,强如坐知县”“生子有才可作商,不羡七品空堂皇”的谚语。这表明( )
A.安徽、山西等地商人形成商帮 B.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C.政府不再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D.商人地位提高,经商的氛围浓厚
18.奏折是清代特有的一种文书形式,它是上奏者与皇帝之间的私人信件。雍正曾反复强调奏折的保密性,“密之一字,最为紧要,不可令一人知之”“若不能密,不如不奏也”。这体现出清朝( )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地方权力的削减 C.行政效率的提高 D.思想控制的加强
19.下列关于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B.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C.该政策使得中外间断绝了一切往来
D.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两百多年
20.明清时期,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小说创作的鼎盛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八股取士的推行 D.文化氛围的宽松
二、材料分析题(有3题,21题15分,22题13分,23题12分共40分)
21.劳动者、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作为生产力要素、对经济发展作用巨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西汉——清)人口分布变化
时间断面 西汉(2年) 西晋(280年) 唐代(742年) 北宋(1102年) 南宋(1208年) 明代(1460年) 清代(1820年)
南方地区人口占比 24.04% 48.11% 44.24% 63.42% 53.98% 65.97% 65.97%
(注:“南方地区”;是指淮河——秦岭——西藏自治区北界一线南侧地区。)
——摘编自龚胜生等《两千年来中国经济重心变迁的量化分析》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
——根据傅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编制
材料四 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襄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交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摘编自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分布变化的总体趋势。(2分)
(2)说出材料二中图1与图2的作用。(2分)相较于图1,在动力方面,图2有何优越性?(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表中②处是我国古代哪一盛世局面?(2分)这一盛世局面的具体表现有哪些?(3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宋代商业交易的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商业贸易的兴盛对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的好处。(2分)
2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不同时期使用的货币形式不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纸币历史源远流长,小农经济商品交换被限制,但随着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开始萌芽,物物交换频繁,纸币作为参照物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历史上宋元纸币的出现是世界货币史的一大飞跃,对世界货币发展产业了深远的影响。
——摘自张孜航《宋元货币制度》
材料三 2022年1月,国家数字人民币APP正式登陆各大应用商店,这意味着我国成为了第一个普及法定数字货币的国家,也意味着今年将是数字人民币战略布局全面展开的一年。作为国家推行的数字货币,在元宇宙的经济系统中,其所肩负的功能将不仅仅是一种支付方式。
——摘自肖飒《元宇宙与数字人民币,在监管中有序发展》
(1)根据材料一回答。(左图)货币“开元通宝”与“日本和同开弥”钱币(右图)有何相似性?(2分)相似的原因与哪些史实有关?(2分)
(2)阅读材料二、试分析纸币出现的背景。(2分)请写出世界上最早出现纸币的地区及纸币的名称。到哪一朝代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3分)
(3)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归纳出中国的货币形式的变化过程。(2分)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货币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开创了最早亚非自由贸易圈,不仅拓宽了贸易往来,还符合各国人民寻求发展的意愿,在整个时代的经济发展中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民间海上贸易的发展有着很强的引导作用,并在客观上助推了早期南洋移民活动。
——郑鹤声、郑一钧《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东南地区满目疮痍,农村生活更加艰难。时值东南亚种植园经济发展,急需大量劳动力之际,出现了“下南洋”浪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10年间,中国向东南亚移民达到顶峰,仅1922年至1939年间,从厦门等港口出洋的移民就超过500万。
——摘自陈翰生《华工出国史料汇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郑和下西洋的影响。(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人“下南洋”的历史背景。(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比较“郑和下西洋”与近代“下南洋”的不同之处,(2分)并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