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评估历史试题(答案)

南阳市2024年春期高中一年级期终质量评估
历 史 试 题
第I卷(选择题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l.亚非古代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如埃及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印度的印度
河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但是美洲古代文明发源于高山峡谷地带,印加马丘
比丘城遗址就位于安第斯山脉中的山脊上(如图1)。这反映出
A.地理环境决定区域文明 B.经济水平影响文明程度
C.世界文明具有多元特征 D.美洲文明落后亚非文明
2. 1309年,由法王腓力四世支持而就任教皇的克雷芒五世离开罗马,驻进法国边境小城阿
维尼翁,此后70年间,有六任教皇皆驻该地。六位教皇都是法国人,枢机主教团中法国
人亦占大多数。由此可见,此时西欧
A.教皇权威完全丧失 B.国王权力加强
C.宗教改革运动兴起 D.民族国家形成
3.玉米原产美洲,具有耐寒、耐旱、产量高的特点。1494年2月,哥伦布船队的一个船员
从美洲带回了一包老玉米,此后玉米被好奇的西班牙人试种。1618年,威尼斯共和国政
府允许农民用玉米作为赋税上交,后来玉米种植向欧洲各地扩展。据此可知
A.欧洲贸易中心发生重大变化 B.世界市场形成推动生产关系变革
C.物种交流源于新航路的开辟 D.经济发展是多种因素推动的结果
4.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活动中,圣像画、基督受难雕像等大量出现,宗教游行队伍中的化妆表演和奇迹剧比比皆是,所有的宗教活动都借助于具体形象的表达。这种宗教活动形式
A.说明文艺复兴的低俗化 B,背离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
C.迎合了城市大众的需要 D.展现理性王国的发展蓝图
5.法国思想家孔多塞在《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中说:“人们一旦用理性检查了宗教的偏
见之后,马上就会把它伸展到政治的偏见上去;人们明白了教皇的篡权之后,终于也要
弄明白国王们的篡权。”为此,欧洲的思想家们
A.用启蒙思想批判专制制度 B.为纯洁信仰改造天主教会
C.借文学艺术讥讽教会腐败 D.以暴力革命推动社会进步
6.有学者将部分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特色归纳为下表。据此推断,表中①②③分
别是
A.英、日、德 B.意、俄、英
C.美、德、法 D.美、英、法
7.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者阿克莱特
和蒸汽机的改良者瓦特以及其他重要发明的发明者多是工匠出身。这现象可以用于说明
A.科学理论对工匠的影响 B.实践经验推动技术发展
C.英国有完善的工匠制度 D.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
8. 1837年,维克多·雨果在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这样描述他的旅途过程:“路边的花儿已经
不是花儿了,成了斑点,甚或条纹;所有的点都没有了,全部变成了条纹;小镇、尖塔
以及树林,在天际线上疯狂地跳着乱糟糟的舞蹈:不时地,一个影子、一个形状、一个
妖怪,会在窗户后面以闪电般的速度出现又消失”。雨果这样描写折射出
A.欧洲旅行观念改变 B.城乡差距逐渐缩小
C.工业加重化工污染 D.交通运输方式革新
9.关于巴黎公社的发生,马克思指出,当时在法国起决定作用的是“偶然情况”,且这种偶然性决不应该“到法国社会的一般条件中去寻找,而应该到普鲁士盘踞法国并兵临巴黎城下
这样一种情况中去寻找”。由此可知,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的爆发
A.是一场必然的社会革命 B.根本原因是法国阶级矛盾的尖锐
C.是一次偶然的城市起义 D.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结果
10.有学者将近代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概括为三种类型,如下表所示。其中甲、乙、丙分别
是指
A.亚洲、拉美、非洲 B.非洲、亚洲、拉美
C.拉美、非洲、亚洲 D.拉美、亚洲、非洲
1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反战”成为英法等国政党竞争中获得公众影响和支持的源泉,无论哪个政党要想取得足够的选票,都必须在宣传中大量地使用“和平”“反战”等迎合公众心理的词句,以提高自身的形象和威望。由此可见,一战后
A.和平反战思潮流行 B.反战情绪主导国际关系走势
C.欧洲局势动荡不安 D.欧洲国家民主制度遭到破坏
12. 1925年苏联粮食收购计划降低了2亿普特,结果工业投资就降低了4亿卢布,工业发展
速度随之降低。1926年,苏联粮食丰收,出口数量扩大,工业增长速度也随之提高。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A.受到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B.工业发展过于依赖农业
C.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经济政策调整非常频繁
1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影片《救济中的爱》由于揭示了大萧条年代的黑暗而最初未
能通过保守党政府审查,保守党还围绕丘吉尔进行英雄主义叙事,塑造“丘吉尔式神话”,
对抗和稀释大萧条记忆。英国保守党此举试图
A.建构服务于自身的历史记忆 B.号召民众全心投入福利国家建设
C.通过多种手段打压敌对势力 D.通过塑造英雄形象实现国家崛起
14. 1958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认为苏联入侵的可能性不复存在,而且美国在核战争中保护欧
洲的意愿并不强烈,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现代化防御系统威慑敌人,确保自身安全。由此可知
A.苏联与西欧开始走向和解 B.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裂
C.经济危机削弱了美国实力 D.欧洲联合威胁美国霸权
15.二战后,西方社会中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
级”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居主导地位。新中产阶
级“居主导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B.中产阶级标准改变
C,西方社会的贫富差距缩小 D.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16.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全球气候变化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热点。2018年12月,联合国气候
变化大会通过《巴黎协定》实施细则,建立了一系列指导和帮助各方落实协定的机制和规则。这
A.反映出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B.说明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C-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纵深发展 D.体现携手解决全球问题成为共识
第Ⅱ卷(非选择题52分)
二、非选择题(共52分,其中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早在考古学上的埃利都·欧贝特文化时期(公元前4300—前3500年,军事民主制时期)就已开始出现城市,这些城市始建于国家产生前,如乌鲁克。及至“苏美尔初史时期”
(公元前3500-前2700年),伴随着阶级分化,城市成为结合周围若干城镇、农业地区而形
成的国家的中心。在苏美尔,这种以城市为主要基础和单位的国家相继产生了许多,如乌鲁
克、乌尔、乌玛、基什、拉阿什等数十个,史学界一般称其为“苏美尔城市国家”或“苏美尔城邦”。苏美尔城邦时期,军事民主制的机构发展为国家的政治机构,即军事首领演化为城邦首领,民族长老会演化为贵族会议,民族部落成员参加的民众会议演化为公民男子战士会议(也称人民大会)。这三个机构的力量对比对城邦的政权组织形式具有决定性意义。
——摘编自张志民、张淑君《试论“苏美尔初史时期”城邦政体》
材料二 中世纪以来,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刺激了西欧城市工商业发展,从而造就
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市民阶级为争取人身自由,展开了争取城市自治运动的斗争。这一斗
争运动一直贯穿于从11世纪城市出现到13世纪城市形成的期间,许多城市通过金钱赎买、
举行起义、成立公社、谈判妥协等方式,开始实行城市自治。这种城市自治不是政治性的,
而是法律性的,即从管辖的领主或国王那里得到一种特权证书来保障它的一些权利。
——摘编自鲁蒙娜《中国与西欧城市发展影响因素浅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早期城市发展的特点。 (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推动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运动出现的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
时期城市自治运动的影响。 (8分)
18.工业化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其特征是通过自由市场的杠杆作用,推动了工业化,形成了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
一摘编自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苏联“一五”和“二五”计划时期工农业产值的增长情况。
——摘编自皮特.N.斯特恩斯等着《全球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国家与苏联工业化的不同之处。 (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工业化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原因及其启示。(8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时空观念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一个历史事件,其构成要素都包括人、时间和空间,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以下为世界近现代史上的若干关键词:
——改编自郭梦羽《历史时空观念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根据时空的联系,从材料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关键词,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内容予以阐述。(要求:提取关键词,观点明确,前后关联,史论结合)
20. 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两次世界大战都根源于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到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的形成。列强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几个大国试图对全世界进行控制与争夺。他们以为本民族“谋利益”和“传播文明”的名义,对东方众多弱小与落后国家和地区进行殖民扩张、侵略和掠夺,从而对整个世界进行瓜分,建立起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
——摘编自徐蓝《资本主义利益争夺和帝国主义国际秩序引发战争》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国际格局的真正转折点。新的国际格局的基石,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由反法西斯大同盟“三巨头”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确立的雅尔塔体系;其外在表现,则是美苏之间在战后逐渐形成的“冷战”态势。
——摘编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次世界大战的相似点。 (6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前后国际格局的变化,并概括其原因。(6分)
2024年春期高中一年级期终质量评估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 CBDCA 6—10 DBDCC 11—16 ABABDD
二、非选择题(共52分,其中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
17.(14分)
(1)特点:起源早;逐渐成为国家中心,形成城邦国家;数量不断增加;城市管理带有原始民主制色彩。(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2)因素:工商业经济发展;市民阶级推动;社会观念的转变;王权支持。(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影响: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保护了城市工商业者利益);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统一事业(有利于王权加强);推动了大学兴起(促进了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18.(14分)
(1)不同:
从部门上:西方国家先轻工业后重工业,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
从资金积累上:西方国家主要采取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和奴隶贸易的方式,苏联采取高积累、高投资,通过牺牲农业为工业化服务;
从依靠力量上:西方国家靠市场自发方式,苏联靠国家发挥主导作用。
从结果上:西方国家存在贫富阶级差距分化,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消灭了剥削阶级,没有阶级分化。(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2)原因:
外因:帝国主义敌视封锁(战争威胁需要巩固国防)。(2分)
内因:苏联重工业基础薄弱;斯大林的个人认识。(任答1点得2分)
启示:应根据国情选择工业发展模式;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农轻重部门要协调发展。(任答2点得4分)
19.(12分)
19.示例1:关键词: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1分)
论题: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加速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完善(2分)
阐述: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各国政府通过税收、立法、直接投资等方式推动工业发展。工业革命推动了欧美国家资本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完善。例如英国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政治权力由上层贵族下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手中;美国独立后,南方的奴隶制度严重制约了北方工业发展,南北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引发美国内战。内战中,联邦政府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奴隶制度。随后又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工业化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完善。(7分)
综上所述,工业革命加速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发展和不断完善,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得以确立并逐渐取得对世界的支配和统治地位。(2分)
示例2:关键词:启蒙运动、《独立宣言》(1分)
论题: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先导(2分)
阐述:17、18世纪,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发展,人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启蒙运动应运而生。启蒙思想家倡导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和权力制衡等,这些主张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做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导,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比如美国独立战争中,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以及法国大革命中议会颁布《人权宣言》,两者阐述了启蒙运动中人民主权、自由、平等等主张,革命后的美国与法国建立民主共和制国家,实践了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7分)
由此可见,启蒙运动不仅批评旧制度而且提出新社会的政治原则与基本框架,成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先导,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2分)
(“示例”仅供参考,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20.(12分)
(1)相似点:两次世界大战都根源于帝国主义的形成(或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都由大国争霸斗争引起;都打着相似的旗号;战后都建立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变化:从欧洲中心的格局演变为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2分)
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雅尔塔体系的奠基;冷战的推动;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和苏联成为世界上的两个超级大国)。(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评估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