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即墨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2024.07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2 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将第1卷(单项选择题)的正确答案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5 小题。每小题 2分,共 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境内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点有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进入新石器时代发现的文化遗存有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等,之后其又被龙山文化所代替。此后出现了黄帝、炎帝等大型部落,结成炎黄部落联盟,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材料意在说明
^.中华文明分布广泛
B.多元一体发展趋势
C.早期国家雏形产生
D.华夏认同观念形成
2.儒家思想认为礼乐是对人类感情的彰显和节制,是合乎人的性情的。墨子则认为礼乐制度会给老百姓带来物质上的不足。这本质上反映出两者
A.生活态度的差异
B.学术主张的对立
C.政治立场的差异
D.人性认识的冲突
3.下图为汉高祖到汉武帝时期因军功而位列公卿将相的比例。图中所示趋势反映出
A.汉初政治形势持续稳定
B.新儒学取代了黄老之学
C.察举制取代了军功爵制
D.政治形势影响选官用人
4.魏晋时期,周人石勒、氐人苻坚,都因拥有长安、洛阳两京,自居“中国皇帝”,反指东晋为“司马家儿” “吴人”;南方政权以华夏文化的继承者自居。上述现象表明当时
A.正统观念受到统治者重视
B.南北方缺乏经济文化交流
C.民族交融遇到了重大阻碍
D.统一逐渐成为南北方共识
5.安禄山反唐时,回纥两次派兵助唐平乱。唐肃宗至德二年 (757 年),唐朝为酬谢回圪军,送其绢两万匹,回纥则赠唐马匹以换回茶和丝,除自销外,还运往中亚地区销售。回约这一做法
A.加速了唐朝经济作物的外销
B.推动了与唐朝经济文化往来
C.扩大了官营手工业的发展规模
D.密切了唐与北方少数民族关系
6.如图所示,宋代投壶盛行,士大夫家中陈设常有投壶的壶与矢。吕大临在《礼记传》中写道:“投壶,射之细也。燕(宴)饮有射以乐宾。”司马光则认为“投壶可以治心,可以修身,可以为国,可以观人”。宋代投壶
A.反映了民族交流加强
B.体现了门第观念淡化
C.折射出教育的平民化
D.凸显了儒学价值取向
7.明朝政府封授给乌思藏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并设立了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据此可知,明代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B.加强对边疆的管理
C.西藏始归中央统辖
D.边疆地区形势严峻
8.魏源 1843 年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曾国藩1861年在《复陈助买外洋船炮折》中说: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据此可知,两者都
A.积极投身于学习西方的实践
B.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C.是对列强侵略挑战作出回应
D.主张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9.1902年,周天乡试借河南贡院举行,山西乡试与陕西乡试在西安合间。这一罕见科举考试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清末“新政”“的推行
B.《辛丑条约》的签订
C.清政府财政危机严重
D.新式学堂的广泛建立
10.下图是存于北洋政府内务部档案中的一份传单。
劝告吾最亲爱之军人警察 吾最亲爱之军人警察,皆是吾中华民国的好百姓,何苦去帮助日本,反来摧残吾中华民国之爱国学生。况军、警两界大半出身山东,祖宗血地被人侵占, 良心上应有何种痛苦。尚望急起挽救, 与学生商民取一致行动,万勿借口长官命令, 忘却国民义务, 虐待爱国学生。 上海绅商学界忠告
当时发放该传单的目的是
A.声援学生的五四爱国运动 B.谴责日本制造“济南惨案”
C.抗议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D.支持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
11.1940年 12月,毛泽东在为中央起草的“对党内的指示”中强调: “关于土地政策,必须向党员和农民说明,目前不是实行彻底的土地革命的时期,过去土地革命时期的一套办法不能适用于现在。”中国共产党调整土地政策旨在
A.满足各阶层的利益诉求
B.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奠定苏维埃政权经济基础
D.为工作重心转移积累经验
12.下表为 1953年2月我国国家预算报告表中的国民经济建设支出增长情况的部分内容,下列对相关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国民经济建设支出领域 比上一年增长
重工业和机械工业 47.31%
燃料工业 84.56%
铁路 88.93%
农业 61.44%
林业 128.38%
总支出 68%
A.国家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D.为“一五”计划的实施提供保障
13.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 “为了和平和建设的利益,我们愿意和世界上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建立友好关系。我们相信,这一点,总有一天会做到的。”这反映出
A.我国试图打破中美关系僵局
B.美国开始寻求改善对华关系
C.当时国际形势已经走向缓和
D.中美都面临来自苏联的压力
14.下表为中国 1978—1990 年各种经济成分在零售商业销售额中所占比重(%)。这些数据表明我国
1978年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国有企业 54.6 51.4 40.4 39.6
集体企业 43.3 44.6 37.2 31.7
其他。 2.1 4.0 22.4 28.7
注:*其他包括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
A.城乡差距呈现缩小的趋势
C.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
D.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下降
15.下表是两位西方学者对邓小平外交思想的研究情况。据此推知,邓小平外交思想
学者 观 点
简三强 (美国) 邓小平外交思想主张中国在国际问题上要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立场
贝迪 (新西兰) 在邓小平外交思想里,“所有可能的渠道都要用来促进国际交流 和互动”, 而不像以前那样“受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束缚”
A.受到美苏争霸格局中意识形态的影响
B.体现了从国家战略利益出发的实用性
C.更加关注与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一体化
D.主要着眼加强同美国及其西方盟国关系
16.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都是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但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又都是由西亚地区的“腓尼基字母”演化而来,字母文字能广泛流行的主要原因是
A、字母文字书写简便和方便记录
B.腓尼基地处埃及和西亚交汇点
C.便于西亚地区的君主专制统治
D.各地区文明存在着交流与联系
17.11 世纪,德皇亨利四世在与教皇的权力斗争中失败,被迫前往教皇居住地卡诺莎堡请罪以求宽恕,史称“卡诺莎之辱”;14 世纪,在法王腓力四世的压力下,教廷被迫迁往法国阿维农城。从此教皇成为法王的人质近 70年之久,史称“阿维农之囚”。从“卡诺莎之辱”到“阿维农之囚”反映了
A.欧洲民族意识加强和民族国家胜利
B.专制王权日益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
C.宗教改革运动首先在德国揭开序幕
D.社会生活实现由神性到理性的转变
18.传统观点解释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主要有东西方商路受阻、寻求黄金、宗教扩张等说法。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当时欧洲的落后和衰落促使欧洲阶级矛盾激化,导致欧洲力量被挤向地中海西部和大西洋,新航路开辟因此展开。据此可知,关于新航路开辟原因的认识
A.缺少对当时其他视角的观察
B.说明历史解释具有不确定性
C.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D.近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19.某学者在评论某事件时说,从天上的星星到地上的基岩,从人类的内在生命与精神到由人所建构起来的政治组织,所有的现象都得到了新的解读,被重新加以考量与讨论。据此可知该事件是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科学革命 D.启蒙运动
20.下表为中国、印度、英国、美国四国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1750—1900 年)。其中甲代表的是
1750年 1830年 1860年 1900年
甲 1.9% 9.5% 19.9% 18.5%
乙 —— 2.4% 7.2% 23.6%
丙 32.8% 29.8% 19.7% 6.2%
丁 24.5% 17.65 8.6% 0.7%
A.中国 B.英国
C.印度 D.美国
21.有学者指出,19 世纪70年代初德意志帝国这只强大的“夹子”,不仅把帝国内部紧紧地挤在一起,让内部经济浓缩交融,而且被德意志人当成“民族国家”而倍加重视。这反映出
A.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德意志统一进程
B.民族意识的觉醒促进了统一的完成
C.国家的统一改善了经济发展的环境
D.国家现代化促进了国内市场的扩展
22.1916 年,欧洲各国都建立起一整套政府的专门机构,包括各种局、署机关和专门委员会等。这些机构干预私人企业投资方向,负责分配政府订单,控制原材料的供应,垄断对外贸易。这些机构的设置表明
A.私人垄断资本弊端日益显露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已经形成
C.战时经济体制权力高度集中
D.战争迫使政府调控职能增强
23.有人指出,新经济政策不仅没有结束阶级与阶级斗争,反而使资产阶级的力量得到加强,只要资产阶级在一个国家内被推翻后还在国际范围内用十倍的力量加紧向社会主义进攻,这种专政就是必要的。这表明新经济政策
A.严守无产阶级专政的根基
B.把阶级斗争作为主要内容
C.遭到西方列强的武装抵制
D.旨在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
24.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为了解决战争物质的急需,不得不在殖民地和自治领发展一些采矿工业和原料加工工业。埃及的工业企业数增加了40%,印度工业总值增加了10%,而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联邦等自治领的工业增长更多。这反映了
A.亚非拉国家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
B.世界性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大爆发
C.英国殖民体系瓦解趋势进一步强化
D.二战削弱了殖民主义国家经济实力
25.据统计,世界上超过四分之三的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0多个国家和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多个国际组织支持全球发展倡议 (2021 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80 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对全球安全倡议(2022 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表示赞赏支持。这反映出
A.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呈现加快趋势
B.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发国际共鸣
C.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D.当今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步完善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 50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26题12分,27题12分,28题12分, 29题14分, 共50分。
26. (12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的封建政治以“亲亲”、 “尊尊”为骨髓,大宗包含小宗,而大宗为本,小宗为其枝。徐复观先生就曾经指出:有干则必有枝,在常情说,干枝本是一体,干强者枝茂,枝茂者亦可增加干之强,这是周初封建的信念,齐桓、晋文的霸业,也证明了这一点。
——摘编自高晓荣《秦汉时期“强干弱枝”政策考论》
材料二
“为人君者,数披其木,毋使木枝扶疏;木枝扶疏,将塞公闾,私门将实,公庭将虚,主将壅围。数披其木,无使木枝外拒,木枝外拒,将逼主处。数披其木,毋使枝大本小,枝大本小,将不胜春风,不胜春风,枝将害心。公子既众,公室忧吟,止之之道,数披其木,毋使枝茂。木数披,党与乃离。掘其根本,木乃不神,”……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极有可能是受了韩非的影响,从制度层面接受了韩非的政策。
— 摘编自高晓荣《秦汉时期“强干弱枝”政策考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封建政治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作用。(6分)
(2)与材料一相比,韩非的主张有何不同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始皇是怎样“从制度层面接受了韩非的政策”。(6分)
27. (12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科一
1895 年秋冬、梁启超、夏曾佑、谭嗣同等经常讨论诗歌革新问题,并开始了新诗的创作实践,与当时笼罩文坛的脱离社会现实的复古主义、形式主义的“宋诗运动”等相对抗。1899 年,在前往夏威夷途中的轮船上,梁启超写了一篇《夏成夷游记》,文中指出,中国“非有诗界革命,则诗运殆将绝”,正式提出“诗界革命”主张. “诗界革命”提出以后,迅速形成了一个颇具声势的新诗潮流,涌现出一大批断派诗人。
材料二
编者注: “华”指华盛顿; “拿”指拿破仑; “卢”指卢梭; “孟”指孟德斯鸠。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梁启超提出的“诗界革命”加以阐释。(12分)
28.(12分)中国的道路自信源于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成功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历经艰难探索出来了革命新道路,但是在一段时间卫并未被党中央认可和重视,反而遭到严厉批评。李立三坚定城市中心观念,加上他对当时革命形势估计过于乐观,这个时期爆发了席卷全球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而国内又堪发了规模浩大的中原大战,所以他认为革命高潮到来了。1930年6月9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李立三点名批评了主张“以农村为中心”的毛泽东。他认为“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的头脑和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死命”。
材料二
毛泽东提出了“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是不会成功的”的主张。……到193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建立了大小十几块农村根据地,红军人数发展到一个相当大的规模,而农村根据地也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 1930年时党内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观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形成各自观点的主要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措施。其对中国近代革命带来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回顾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的探索,给我们什么启示 (2分)
29. (14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国海军上将蒂尔皮茨曾宣称,德国的工业化和海外征服,像自然法则一样不可抗拒。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西奥多·罗斯福曾撰文指出,在文明与野蛮的边界上发生战争是正常的,因为这是野蛮人的状况所必然引起的……从长远来看,文明人只有通过征服野蛮人才能维持和平。每一次文明的征服换来的皆为和平,换言之,每一个伟大文明国家的扩张都意味着法律、秩序和正义的胜利。
——摘编自布雷特·鲍登《以文明之名:战争、征服和殖民主义》
材料二
——摘自D.A.荣《来源和观点:津巴布韦历史的几个方面》
注: Arjen. Robben, 19 世纪末非洲南罗德尼亚的一位国王; Charles. Ladd, 英国使团首领;图中文字:“这是什么 我不认识。” “这是规则,被我们接受的规则。”
材料三
“争夺非洲”是整个西欧一小部分极富裕和有权势的金融家们的经济利益造成的。……国家根据国际资本家的命令派遣征服军和占领军……他们闯出经济停滞的西欧,寻求着比在国内所能获得的更高的投资回报.霍布森曾总结:19 世纪后期的帝国主义是“一种国家生活的堕落的选择,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自私的攫取欲和暴力统治欲”。
——摘编自罗伯特·E·勒纳等《西方文明史》
材料四
“一小撮强者即资本家握有一切,而大批弱者即穷人却只能勉强活命” “一方面是不近人情的冷淡和铁石心肠的利己主义,另一方面是无法形容的贫困” “在这种条件下生活的人们,的确不能不下降到人类的最低阶段”.
——摘编自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1)提取材料一信息,说明西方殖民者是如何论证殖民扩张的“合理性”的 (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应该如何看待西方殖民者认可的“合理性”。(5分)
提取材料三、四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殖民扩张是谁的诉求,给西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5分)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2024.07
一、选择题 (每题2分,共50分)
1—5 BCDAA 6—10 DBCBA 11—15 BDCAB 16—20 DACDB 21—25 CDACB二、非选择题 (26题12分, 27题12分, 28题12分, 29题14分, 共50分)
26. (12分)
(1)特点:以血缘为纽带,等级森严,干枝一体。(3分)
作用:密切了西周各诸侯国与王室的关系;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3分)
(2)不同:材料一主张干枝一体,材料二(韩非)主张强干弱枝。(2分)
表现:确立皇帝制度,皇权至上;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互相牵制,军国大权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地方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3分)
27. (12分)
梁启超是在19 世纪末提出的“诗界革命”,当时的新诗积极关注社会现实,运用了大量的新名词,并表达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3分)
这一主张的提出的社会背景:政治上,甲午战后,中国民族危机大大加深,维新运动失败,梁启超流亡海外,社会革新遭受挫折;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思想文化上,西方民主思想大量传入中国(西学东渐);当时国内文坛脱离现实的诗风浓厚。为此,1899年梁启超提出了“诗界革命”。(6分)
梁启超提出的“诗界革命”主张,是当时先进知识分子为挽救民族危机(救亡图存)在思想文化领域作出努力的重要表现,体现了梁启超强烈的爱国情感;新诗的创作与传播推动了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 (4分)
28. (12分)
(1)观点: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李立三的城市中心论。 (2分)
原因:毛泽东,从当时中国国情方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敌人在城市与农村的力量发展不平衡(城市中敌人力量过于强大,农村里敌人力量相对薄弱);在汲取教训方面,一系列城市起义的失败。 (2分)
李立三,从革命形势方面,认为内(军阀混战)外(经济危机)的有利条件促成革命高潮的到来;对于成功经验方面,苏联城市暴动的成功经验。 (2分)
(2分)措施:开展土地革命;领导武装斗争;进行根据地建设。 (3分)
影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1分)
(3)启示:要从实际出发,确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要正确对待外国经验,与本国国情相结合;要将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分)
29. (14分)
(1)西方率先进行工业化,其对世界的征服符合自然法则;西方是法律、正义和秩序的象征,西方扩张是文明拯救野蛮的过程。(每点2分,共4分)
(2)论述:西方殖民扩张虽然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思想观念,但其过程充满了残暴、野蛮和欺诈;(3分)西方将自己视为世界的主宰者,把自己的规则强加于别国的做法是典型的霸权行为,反映了当时国际秩序的不合理。(2分)
(3)诉求:少数资本家。(1分)
影响:确立了西方对世界的主导权;为西方带来了大量财富;推动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剧了西方社会的贫富差距与社会不公。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