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5分。
1.饕餮纹最早出现在良渚、龙山等文化的玉器、陶器上,也称兽面纹,融合虫、鱼、鸟、兽等多种动物元素,有“驱 鬼辟邪”之义。青铜器上的兽面则出现在夏代,商代和西周早期纹饰神态愈加生动,形状复杂多变,应用更普遍。
饕餮纹的流变说明( )
A.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基本奠定 B. 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起源
C. 中华文明具有继承性和连续性 D.中华文明根源于游牧文明
2.西周时期,周王授予诸侯管治封域内土著邦族的权力,包括组织城防、分派劳役、划定田亩、贡献土产等具体
内容;各邦族大多依旧保有其宗族组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践行周礼。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儒家礼乐文明推动文化认同 B. 中央政府实现对地方的直接管理
C.分封制的推行促进部族交融 D.土著邦族作为新兴政治力量崛起
3.春秋以前,地方民众多聚族而居,由族长进行管理。春秋战国时期,乡里民众逐渐打破了血缘聚居的形式,其管
理者也由政府任命的乡长、里长及伍长所代替。据此可知,当时( )
A.郡县制度普遍推行 B.宗法观念日益消亡
C.行政管理日趋严密 D.统一进程不断加快
4.《荀子·强国篇》:“应侯问孙卿子曰:‘入秦何见 ’,孙卿子曰:‘……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
流污,其服不佻,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横(轻慢),古之吏
也。’”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秦人尚未摆脱边地陋俗 B. 秦国社会治理井然有序
C.秦国成为最强的诸侯国 D.郡县制巩固了中央集权
5. 《论语》中记载,孔子去卫国,冉有驾车。到卫国后,孔子说:“人真多啊!”冉有说:“人口已经是如此众多了,
又该再做什么呢 ”孔子曰:“富之。”冉有曰:“既富矣,又何加焉 ”孔子曰:“教之。”这反映出孔子
A.主张弘扬教育的万能论 B.认为教育基于经济发展
C. 宣扬士庶等级贵贱有序 D.鼓励发展封建土地制度
6.西汉初期规定:禁止马匹出关外(指函谷关或者潼关以东地区)而流到东部地区;任何为诸侯国服务的人员,不
得再为朝廷服务;需持帝国签署的出关文书才能通关。这些规定旨在( )
A.防止秦朝残余势力的反扑 B.阻隔关中与关外的联系
C.维护西汉王朝的统治秩序 D.削弱地方诸侯国的势力
7.读下表信息。据此可知,西汉时期( )
墓葬 概况
湖南长沙马王 堆三号汉墓 出土了大量帛书和木简,其中有很多古医书,根据内容分别被定名为《脉法》《导 引图》《胎产书》《十问》《合阴阳》《杂禁方》《天下至道谈》
河北满城西汉 中山靖王墓 发现了“医工”专用的铜盆、铜药匙等医疗专用器械,而且有多根金针、银针,且保 存完好
湖北江陵张家 出土了一批汉简,其中有两部医学著作《脉书》和《引书》,内容与马王堆三号汉
山汉墓 墓出土的《脉法》和《导引图》相对应,字迹清晰,内容齐全
A.封建贵族生活奢靡 B.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C.医疗体系趋于完善 D.中医药事业得到了发展
8.秦汉以后,嫡长子继承原则被运用到皇位继承和一般地主家产分配之中,但没有西周宗法制严格;在东汉豪
族地主的田庄内,庄主“振赡穷乏,务施九族,自亲者始”,对同宗贫困而死者则纠合宗人合族收葬;魏晋南北
朝时期,门阀士族垄断政权,“谱学”大兴。这反映了( )
A.家国同构是古代政治结构的首要特征 B.宗法制度本质就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
C. 宗法宗族观念在古代社会的影响深远 D. 宗法伦理道德维系封建社会长治久安
9. 传国玉玺是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信物,相传为秦始皇用和氏璧制成。西晋末至东晋初,传国玉玺先后为匈奴
建立的前赵、羯族建立的后赵所获。他们讥讽没有玉玺的东晋皇帝为“白板天子”。这一现象
A. 根本上体现了民族冲突的阶级实质 B. 一定程度说明传国信物是统治基础
C. 充分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狭隘性特征 D. 侧面反映了民族认同在冲突中发展
10.有学者认为:至于三省的职掌,普遍的说法是中书省出诏令,门下省主封驳,尚书省掌执行……事实上,
初唐三省均参与诏令的决策和审议,遵行宰相一致原则。该学者认为三省制( )
A. 会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B. 扩大了中书省与门下省的决策权
C. 是一种集体宰相制度 D. 便于抑制相权以加强中央集权
11. 唐代科举考试前士子往往向显贵名流投呈作品,称为“行卷”,甚至三番五次投呈作品,称为“温卷”,官
员也可以向主考官推荐人才,称为“公荐”。这反映了唐朝科举制( )
A.不够成熟完善的时代特征 B. 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合理流动
C. 深受魏晋九品中正制影响 D. 致力于考试程序的公平正义
12.变文是唐代兴起的一种说唱文学,起初佛教僧侣为吸引信众,以讲经和说唱形式相结合来演绎佛经神变故 事;后来出现了以转唱变文为职业的民间艺人,创作出许多以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变文。
从变文的演变过程,可知( )
A. 文化现象受社会环境影响 B. 文学体裁未有新突破
C. 佛教僧侣借变文传播教义 D. 民间艺人靠说唱谋生
13. 唐朝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新罗王去世时,唐玄宗特意挑选经学家前往吊祭,并对他说:“新罗号为君子
之国,颇知书记,有类中华。以卿学术,善与讲论,故选使充此。”这说明( )
A. 唐文化对新罗影响巨大 B. 儒学在新罗取得正统地位
C. 东亚文化圈已正式形成 D. 新罗沿袭唐朝的制度文化
14.北宋时,在州郡之上设置路一级的派出机构。各路设转运司,掌财赋;设提点刑狱司,掌刑政;设提举常平司, 掌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设安抚司,掌军政。这四个机构相互平行、互相监督,又共同负责对地方州郡的监督,
也被称为“外台”。这一举措( )
A.削弱了三省六部的权力 B.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C.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 D.扩大了地方行政权力
15.金海陵王完颜亮扩建燕京城,并在1153年正式迁都于此,定名“中都大兴府”。他下令拆毁上京的旧宫殿、宗
庙、诸大族宅第等,并“夷其址而耕种之”,将居于上京的宗室、贵族及其猛安谋克迁入内地,太祖、太宗的陵寝
也一并迁至中都郊外。这一举措( )
A.使统治中心转到中原地区 B.推动了女真各部走向统一
C.破坏了黄河流域文化发展 D.增强了金朝军队的战斗力
16. 《元史》记载,户部掌“天下户口、钱粮、田土之政令”,而宣徽院掌管诸王宗戚、蒙古万户的粮食和差发;
刑部“掌天下刑名法律”,但大宗正府掌管诸王驸马的刑事词讼;兵部和枢密院分掌屯田和兵甲征调,但无法介入
诸王驸马私属军队的管领,由此可见当时( )
A.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 B. 因俗而治分配合理
C.官制设置有职能重叠 D.封建化程度不断提高
17. 辽朝统治者采取“藩汉分治”的政治制度,中央设置南面官和北面官。南面官由汉人和契丹人担任,沿用 唐以来的官制,统治汉人和渤海人,权力不及北面官大;北面官均由契丹人担任,统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
这一制度( )
A. 保护了先进的农耕文明 B. 使民族矛盾加剧
C. 体现了民族自治政策 D. 有利于促进国家的统一
18. 元世祖在四大汗国与中原地区,以及中原各行省之间建立了发达的驿路。在行省之下的省与府之间、府与
县之间修筑了大道,形成了三级交通网络。明清两朝对此进行了进一步完善。这表明( )
A. 交通完善决定经济的发展 B. 发展交通有利于加强社会治理
C. 驿路建设是政府工作重点 D. 道路交通发展有严格的承接性
19.南宋时期,“今杭城茶肆亦如之……夜市于大街有车担设浮铺,点茶汤以便游观之人”“巷陌街坊,自有提茶瓶
沿门点茶,或朔望日,如遇吉凶二事,点送邻里茶水,倩其往来传语”。上述材料可用来说明当时( )
A.政治与经济中心合一 B.城市商业比较发达
C.官府加强了经济监管 D.理学思想压制迷信观念
20.宋徽宗时期,官方编订了一部国家礼典《政和五礼新仪》,其中除了皇族和王公大臣的仪制以外,首次出现了
庶人婚仪、冠仪和丧仪。这意味着官方( )
A.首次否定传统严格的等级制度 B.顺应城乡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C.将国家礼典提升为法制的高度 D.开始推动礼仪文化向民间发展
21.至两宋时,国家以法律的形式承认了民营商业的存在及其合法性,使商税在很大程度上提供了维持庞大官僚
机构正常运行和赡军养兵的巨额费用。这表明两宋时期 ( )
A.政府重商政策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B. 商业占据经济的主导地位
C.商税制度完善有利于缓解统治危机 D.政府垄断商业局面被打破
22.唐朝服饰多崇尚浓艳鲜丽之色,宋朝服饰却崇尚简洁、质朴,形成淡雅恬静的着装风格。袁采在《世范》中讲:
“妇女衣饰,惟务洁净,尤不可异人。”宋朝服饰风格的变化说明了( )
A.市民文化的影响扩大 B. 理学思想影响社会生活
C. 崇文抑武的风气形成 D.积贫积弱导致民众贫困
二、非选择题:共3题,23题18分,24题12分,25题15分,共45分。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
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在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
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
——摘编自文物出版社《新中国考古五十年》
材料三 《吕氏春秋》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所谓“公作”,就是指奴隶 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与新发展起来的封建制之间的
鲜明对比。
——摘编自张仁忠《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4分)
(2)根据材料二,从商代墓出土的文物中可以归纳出当时的哪些历史信息 (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时期耕作方式的变化,分析这一变化的历史作用。(4分)
(4)概括以上材料反映的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4分)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下表是汉朝中央政府为经略边疆而设立的不同机构。
机构 管理范围 职能
郡县 北疆、东北疆、西 南地区以及南部边 疆地区 管理边疆地区的民政和防务
属国 脱离本民族主体而 迁徙到内地的边疆 民族 置属国都尉,其内部事务仍然由该内徙民 族的酋长负责
都护府、校尉、 中郎将、将军 等 不具备设置郡县条 件的边疆地区 既理民政,管理边疆民族的有关事务,也理 军政,管理戍守的军队、屯田的士卒,负责 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
材料二汉王朝在广阔的边疆地区以长城为主干,设置完善的由塞、障、亭、燧组成的瞭望、预警和防御为一体
的边防体系,不仅可以及时掌握边疆地区的情况,而且也可以防御来犯之敌,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定。针对边疆地区 分布的众多民族,汉王朝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对强大的匈奴先后采取了和亲、武力进攻、纳降、内徙、分化瓦解 等政策;对西域诸国则是先后采取了频繁遣使者往来以密切关系、武力征服、和亲、屯田、册封官爵等政策和措 施;对南方诸族则采取的是郡县制和羁縻统治并行、“毋赋税”的政策。从边疆稳定、民族关系和睦的角度看,
汉王朝的边疆政策是较为成功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汉朝经略边疆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朝经略边疆的意义。(4分)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周朝、汉朝、明清曲阜故城与“三孔”布局图
姜腾根据曲阜鲁故城各时期平面复原图自绘
材料二 孔庙是奉祀孔子的庙宇,现拥有各种建筑460余间;孔林又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 共计有孔氏子孙墓十余万座,林内保存有自汉朝以来的墓碑和谒陵题记石刻等共5000余块;孔府又称“衍圣公 府”,有各类楼房厅堂共400余间,府内藏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档案、传世文物、历代服饰和用具等。“三孔”的建 筑布局、规划和装饰等方面反映出儒家思想的精髓,其内生长的17000余株古树名木是研究古代物候、气候和
生态问题的宝贵素材。
——摘编自《世界遗产名录》等
(1)提取材料一中三幅图片的信息,指出“三孔”与曲阜城市发展的演变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孔”对古代历史的研究价值。(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