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冲刺
论述题专练50题
考查范围:七年级下册1—13课
一、观点论述类题答题技巧
1、题型特点
观点论述题综合题是是中考历史中的新题型,是一种考查知识、能力、素养的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炼关键信息、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形成观点并进行完整论述的能力。通常有“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等具体要求,考查难度较大。
2、答题技巧
做观点论述类综合题需要先阅读材料,列出所涉及的历史事件。阅读材料时要注意两点:①关注人名、地名、特定名称、专有名词、历史事件、出处等;②联系教材,回顾与所学知识的衔接点。在充分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答题,答题须包含以下三部分:
①观点:概据大意,提炼观点。观点来源途径可从材料中提取,也可以结合所学进行提炼。
②论述:精读材料并结合所学,找史实论述,具体要求是以史实为基础、以观点为核心,论从史出,论述全面,且一般要有两个史实论证。
③总结:结论升华观点。写结论时,不能简单地把观点重抄一遍,应对论述内容进行小结,将情感态度升华。
二、论述题专练50题
1.图片是触摸历史脉搏的媒介。围绕“图片中的历史”,先选取以下一幅或多幅图片,然后提取图片信息,自定观点,并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
【答案】【示例】选取:图一、图三。
观点:杰出人物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论述:隋炀帝的暴政使得百姓忍无可忍,揭竿斩木,很多官僚、贵族也趁机反叛。李渊建立唐朝后,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勤于政事,虚心纳谏,戒奢从简,广纳贤才,知人善任,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度。在他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唐玄宗在位前期,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综上所述,在唐太宗、唐玄宗等的励精图治之下,唐朝呈现盛唐气象。杰出人物顺应时代需要,勇于担当重任,实行积极有效的措施,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历史的发展。
【详解】根据图片中的内容,可选取图一、图三。图一是唐太宗,图三是唐玄宗,结合二人的事迹可得出观点为:杰出人物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论述:结合唐朝建立的背景、唐太宗贞观之治形成的背景及影响概括杰出人物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再结合唐玄宗在位前期的治理与后期治理的差距,概括唐玄宗对唐朝历史进程的影响。从而再契合到主题,得出杰出人物顺应时代需要,勇于担当重任,实行积极有效的措施,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历史的发展。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米价便宜到每斗十三个钱,今山东省一带的青齐等州,斗米只要三钱;社会秩序也异常良好,行旅可以“行万里不持寸兵”。人口也急剧的增加,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全国共有户八百四十一万二千八百七十一,人口数四千八百一十四万三千六百九。较之贞观时代,几乎增加了两倍。
——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二 唐玄宗在其统治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衡……755年,节度使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中国古代史》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的方式评价唐玄宗。
【答案】参考答案: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重用奸臣,政治十分腐败,以致于酿成“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唐玄宗为唐朝的高度繁荣起过重大作用,但他晚年也给唐朝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他是一位功过都很突出的重要历史人物。
【详解】开放性回答,言之有理即可,注意史论结合。根据材料“米价便宜、社会秩序也异常良好,、人口也急剧的增加”可知在唐玄宗统治前期,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根据“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可知,在后期唐玄宗宠爱杨贵妃、重用奸臣,政治十分腐败,以致于酿成“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根据所学可知,评价人物应该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评价,先论述唐玄宗前期的统治状况,接着论述后期的统治,最后,简要地对论述加以总结,用一句话全面评价唐玄宗即可。
3.阅读下列材料,请写出对武则天的评价
武则天与无字碑
公元705年12月,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病逝。她的生前身后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谜。
最为著名的就是乾陵的无字碑。乾陵,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陵前并立着两块巨大的石碑,西侧的一块叫“述圣碑”(或称述圣纪碑),东侧的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述圣碑”是武则天为高宗歌功颂德而立的碑,她还亲自撰写了碑文,黑漆碑面,字填金粉,光彩照人。无字碑因最初碑上未刻一字而得名,清乾隆年间《雍州金石记》记载:“碑侧镌龙凤形,其面及阴俱无字。”
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墓碑上为何无字?人们一直觉得是因为难以评定武则天的是非功过,所以碑文上不知该写什么,所以就干脆不写一个字,留给后人来评说。
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引自孙宝义《毛泽东的读书生涯》
现在你作为一名小小历史学家,谈谈你对武则天的评价。
【答案】(1)评价:武则天善于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姚崇等中兴名臣。武则天在位期间,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武则天对历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她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重用酷吏周兴、来俊臣等打击敌对势力,所以她又有残暴的面。(一分为二、全面客观评价即可)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根据材料,结合武则天的相关史实,一分为二、全面客观评价即可。如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善于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姚崇等中兴名臣。武则天在位期间,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也为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武则天对历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她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重用酷吏周兴、来俊臣等打击敌对势力,所以她又有残暴的面。
4.请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
(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反映两幅图片内容的比较)
图一 安史之乱 图二 黄巢起义
【答案】
题目: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的异同
唐玄宗统治后期,国家朝政日趋腐败,社会各种矛盾尖锐,公元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发动政变,史称“安史之乱”。 由于唐朝后期,统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态势越来越严重,引发社会动荡,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攻入长安,建立政权,史称黄巢起义。这两场动乱的性质不同,前者是由于国家内部政治腐败而引发的一场有预谋的夺取政权的内部叛乱,后者是一场由农民自发组织的农民大起义。这两场动乱的结果相同,两者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但都对唐朝的统治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详解】题干中图一是“安史之乱”,图二是“黄巢起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都发生在唐朝,都影响了唐朝的命运,但是这两场动乱的性质不同,所以题目可以定为“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的异同”。正文部分第一段可以先简单介绍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的起因、时间、人物等概况,第二段可以分析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正文如下:唐玄宗统治后期,国家朝政日趋腐败,社会各种矛盾尖锐,公元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发动政变,史称“安史之乱”。 由于唐朝后期,统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态势越来越严重,引发社会动荡,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攻入长安,建立政权,史称黄巢起义。这两场动乱的性质不同,前者是由于国家内部政治腐败而引发的一场有预谋的夺取政权的内部叛乱,后者是一场由农民自发组织的农民大起义。这两场动乱的结果相同,两者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但都对唐朝的统治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5.阅读大事年表,回答问题。
时间 事件(史事)
618年 唐朝建立
629年—646年 玄樊西行
641年 文成公主入藏
唐太宗统治时期 贞观之治
唐玄宗统治前期 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742年—754年 鉴真东渡
755年—763年 安史之乱
821年—824年 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
907年 唐朝灭亡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的治世局面。
(2)请参照示例,从以上材料中提取两个中外交流(或民族交往)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示例:
提取事件:贞观之治、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观点:统治者励精图治有利于国家发展。
论述: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以民为本,虚心纳读,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使社会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开创了“贞观之治”局面,为大唐盛世打下了基础。唐玄宗在位前期,进一步整顿吏治,发展经济,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总之,从太宗贞观年间到玄宗开元年间,唐朝经济长足发展,唐朝国力空前强盛。
【答案】(1)开元盛世
(2)参考示例1:
提取事件: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观点: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或唐朝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活跃)
论述:唐太宗时期,玄奘西行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唐玄宗时期,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结论:综上所述,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友好交往,双向交流,兼收并蓄。
参考示例2:
提取事件:文成公主入藏;立“唐蕃会盟碑”
观点: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或唐与吐蕃友好交往)
论述: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蔬菜种子、丝绸以及佛经、医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密切了唐蕃的文化交流。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是汉藏两大民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
结论:总之,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通过和亲、会盟等方式,促进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交往。
【详解】(1)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2)根据材料“大事年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以选择历史事件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这两个事件反映的是唐朝的对外交往。可拟定观点为唐朝中外文化交流频繁。论述时结合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以及影响阐述即可,如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玄奘西行天竺,研习佛法,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他口述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综上所述,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友好交往,文化交流频繁。也可以选择历史事件文成公主入藏和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可拟定观点为唐朝民族关系和睦。论述时结合唐朝的民族政策以及民族关系的交往史实阐述即可,如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蔬菜、丝绸以及佛经、医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密切了唐蕃的文化交流。“唐蕃会盟碑”是汉、藏人民情深谊厚、友好相处的历史见证。综上所述,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通过和亲、会盟等方式,促进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交往。
6.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史实)
隋文帝时期 统一全国;加强中央集权
隋炀帝时期 科举制正式确立
唐太宗时期 完善三省六部制;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玄奘西行
武则天时期 创立殿试制度
唐玄宗时期 安史之乱;藩镇割据鉴真东渡
五代十国时期 政权更迭与分立
北宋时期 重文轻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两宋时期 出现“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元朝 设立行省制度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
(2)选择材料中至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示例,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结构完整)
示例观点: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事件: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论述:唐贞观初年,为求取佛法,玄奘西行天竺,研习佛法,10多年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玄奘游历过的各国风情,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为弘扬佛法,唐玄宗时,鉴真6次东渡,终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结论:中外文化交流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条件,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答案】(1)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
(2)观点: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论述: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唐太宗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详解】(1)标志:根据所学知识,隋炀帝时进士科的设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建立。
(2)综合上述材料可知,材料的事件可以划分为巩固中央集权的制度、中外的文化交流、科举制度的完善、经济重心的南移等,因此可以从这几个角度去论述。例如:
观点: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事件: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论述:唐贞观初年,为求取佛法,玄奘西行天竺,研习佛法,10多年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玄奘游历过的各国风情,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为弘扬佛法,唐玄宗时,鉴真6次东渡,终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结论:中外文化交流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条件,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鉴真留居日本期间,传播佛教,使佛教成为日本国教,日本国内佛教文化盛行;根据中国唐代寺院建筑的样式,为日本精心设计了唐招提寺,便是日本迄今为止最为著名的佛教建筑;鉴真还把中国唐朝的医学、饮食等文化带到了日本。
——摘编自《鉴真东渡与古代日本文化》
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观点:对外交流有利于文化的繁荣。
论述: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促进了日本文化的繁荣。丝绸之路开通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结论:对外交流促进文化的发展。
其他观点如:一个国家只有积极开放交流才能有所进步;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鉴真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意思相近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解答本题,首先应提炼观点。阅读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鉴真东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鉴真6次东渡,终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据此可提炼观点:对外交流有利于文化的繁荣;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鉴真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等。其次,结合材料及相关史料展开论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促进了日本文化的繁荣。丝绸之路开通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最后,得出结论。根据以上叙述可知,对外交流促进文化的发展。
8.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反映内容之间的联系)
“贞观之治” “贞观遗风” “开元盛世”
【答案】重视贤才是唐朝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唐太宗统治时期,知人善任,轻徭薄赋,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武则天统治时期,继续推行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人称“贞观遗风”。唐玄宗统治前期,任用姚崇、宋璟等人为相,政治稳定,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这三个皇帝统治政策的共同点是重视贤才,这是唐朝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位皇帝都是唐朝早中期比较著名的皇帝,他(她)们在位期间重视人才,锐意进取,大力改革是唐朝在他(她)们在位时期,都开创盛世局面。因此可从三位皇帝的共同点出发拟定题目,结合史实进行论述。例如:
题目:重视贤才是唐朝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论述:唐太宗统治时期,知人善任,轻徭薄赋,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武则天统治时期,继续推行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人称“贞观遗风”。唐玄宗统治前期,任用姚崇、宋璟等人为相,政治稳定,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结论: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这三个皇帝统治政策的共同点是重视贤才,这是唐朝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9.按照唐代的规定,十六至二十是中男。二十一岁为男丁,需为政府服段。但大宗却下旨征满十八岁未成丁的中男入伍。当时魏征正在负责审核政令的门下省任官,对皇帝这一诏书总是抗拒,顶着不办。于是太宗大发雷召魏征上殿。……魏征历数太宗即位以来四个月中几件失信于民的大事,包括减免关内外租税,徭役诏敇的反复,驳得太宗张口结舌,不得不回心转意地说:…今天听了你论述国家不守信用的情况,乃是我不通民情。我不曾认真考虑,过错实在不小,处理事情如此失策怎能把国家治理好?”于是太宗收回成命,停止了征召中男入伍,并厚赏了魏征。
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晰)
【答案】观点:重用人才是兴国安邦的重要前提。论述: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魏征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 “镜子”。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当时朝中人才济济,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因此唐太宗任用贤才,在位时期出现了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国力增强,文教昌盛的“贞观之治”。综上所述,人才是实现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兴国安邦的重要前提。
【详解】根据材料“……魏征历数太宗即位以来四个月中几件失信于民的大事,包括减免关内外租税,徭役诏敇的反复,驳得太宗张口结舌,不得不回心转意地说:…‘今天听了你论述国家不守信用的情况,乃是我不通民情。我不曾认真考虑,过错实在不小,处理事情如此失策怎能把国家治理好?’于是太宗收回成命,停止了征召中男入伍,并厚赏了魏征”,进行分析,提炼一个观点:重用人才是兴国安邦的重要前提;再结合史实进行分析即可。如观点:重用人才是兴国安邦的重要前提。论述: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魏征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 “镜子”。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当时朝中人才济济,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因此唐太宗任用贤才,在位时期出现了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国力增强,文教昌盛的“贞观之治”。综上所述,人才是实现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兴国安邦的重要前提。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古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史实)
隋朝 开凿大运河;创立科举制;创立三省六部制
唐朝 诗歌的黄金时代;文成公主入藏;安史之乱
北宋 王安石变法;活字印刷术发明
南宋时期 市舶司设立;宋金对峙
元朝 行省制;回族形成
明朝 营建北京城;郑和下西洋;《本草纲目》
清朝 军机处;闭关锁国;京剧诞生
——摘编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阅读以上材料,从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确定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结构完整)
【答案】观点:影响后世的隋朝。
论述: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与开放时期,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领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在政治上,隋文帝时,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三省的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长官共议国事,执宰相之职。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这种制度。隋文帝时,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隋炀帝继位后,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综上所述,隋朝统治时间虽然短暂,但其创立新制,加强工程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详解】本题是小论文题。写小论文,史实要正确,语句要通顺,条理要清楚。必须做到观点明确、清楚;论据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典型史实;论证要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根据材料“隋朝,开凿大运河;创立科举制;创立三省六部制”,可从隋朝历史功绩的角度概括得出:影响后世的隋朝。论述时,从隋朝历史功绩及其影响的角度进行说明。如: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与开放时期,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领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在政治上,隋文帝时,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三省的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长官共议国事,执宰相之职。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这种制度。隋文帝时,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隋炀帝继位后,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综上所述,隋朝统治时间虽然短暂,但其创立新制,加强工程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朝实行的政策及出现的原因?
材料二 唐朝时期,中央政府有鸿胪寺接待各国使节宾客,在各地设商馆招待外商,设互市监等机构掌管对外贸易,长安、洛阳、扬州、广州、兰州、凉州、敦煌,是唐朝对外贸易的重要城市。当时,中国与高句丽、新罗、百济(均在朝鲜半岛)、日本、泥婆罗(今尼泊尔)……赤土(今泰国)、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大食(今阿拉伯)、波斯(今伊朗)等亚非地区的70多个国家都有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摘编自百度百科
(2)根据材料一、二,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1)政策:对外开放。原因:唐朝政治清明,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活跃,商品贸易活动频繁;思想文化上开放包容;对外交往频繁,如外交往形式多样,范围广;民族交往频繁密切,民族文化习俗相互交流融合。
(2)观点:唐朝中外交往频繁。
论述:唐朝时期政府实行开明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央政府有鸿胪寺接待各国使节宾客,在各地设商馆招待外商,设互市监等机构掌管对外贸易。这一对外政策推动了中外交往,如日本派遣大量的遣唐使来华学习中华文化,玄奘西行天竺取经推动了中印文化交流,鉴真东渡日本推动了中日文化交流。唐代中外交往的频繁,有利于中外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仅丰富了唐朝文化,也扩大了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详解】(1)政策:由材料一可知,唐朝陆路和海陆交通发达,对外交往范围广,国家多,这体现了唐朝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大的时代背景的角度分析作答。如政治清明,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活跃,商品贸易活动频繁;思想文化上开放包容;对外交往频繁,如外交往形式多样,范围广;民族交往频繁密切,民族文化习俗相互交流融合。
(2)本题是开放性小论文题。首先分析材料,依据“唐朝时期,中央政府有鸿胪寺接待各国使节宾客,在各地设商馆招待外商,设互市监等机构掌管对外贸易……等亚非地区的70多个国家都有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可知,题干材料的主题是关于唐代对外开放,由此可以提炼一个观点“唐朝中外交往频繁”。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如从对外政策的角度,唐朝时期政府实行开明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央政府有鸿胪寺接待各国使节宾客,在各地设商馆招待外商,设互市监等机构掌管对外贸易;从对外交往表现的角度,日本派遣大量的遣唐使来华学习中华文化,玄奘西行天竺取经推动了中印文化交流,鉴真东渡日本推动了中日文化交流。最后小结,唐代中外交往的频繁,有利于中外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仅丰富了唐朝文化,也扩大了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12.【科举制与唐诗】
材料一 唐代宰相科举出身人数及所占当朝宰相总人数比例
唐太宗 唐高宗 唐宪宗 唐武宗 唐宣宗 唐懿宗
科举出身人数 1 13 29 15 23 21
占当朝宰相总人数比例 3.4% 31% 56% 80% 87% 81%
材料二 唐太宗统治时期,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以诗赋取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唐朝是中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当时的文人士子,以唱和吟诵诗歌为社会交往和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仅《全唐诗》辑录的诗歌就有近5万首。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阅读以上材料,凝练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答案示例一】
观点:科举取士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论述:科举取士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创举。为改变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吏看重门第、不注重才能的局面,隋唐时期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科举制。这是一种公平、公开、公正的用人制度,有利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唐代宰相中科举出身的人数逐步增加,其所占当朝宰相总人数比例不断提高,在唐武宗、唐宣宗、唐懿宗时期都高达80%以上,科举出身成为遴选宰相的主要途径。科举制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方面的权利,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中小地主乃至平民开辟了入士途径,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提升了官僚集团的文化素养。总之,科举制是一种比较先进的选官制度,是我隋朝以后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
【答案示例二】
观点:科举制的推行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阐述:隋朝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唐朝时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以诗赋取士,鼓励士人报考,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这吸引了寒门学子和平民百姓主动学习诗赋,不仅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使唐朝成为中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为参加科举,大批才华卓越的人进行诗歌唱和吟诵,壮大了诗歌的创作群体。他们利用诗歌记录社会交往和抒发个人情怀,题材丰富,开掘了诗歌博大深广的内容,形成了五彩斑斓的风格。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仅《全唐诗》就辑录了2200多位诗人近5万首诗歌。总之,唐朝由于实行科举取士制度,尤其是在以诗赋取士的推动下,诗歌成为唐朝最重要的文学形式,唐诗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
【详解】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从材料一“唐代宰相科举出身人数及所占当朝宰相总人数比例”可归观点:科举取士有利于人才的选拔。结合科举制制度的发展和影响论述为:科举取士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创举。为改变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吏看重门第、不注重才能的局面,隋唐时期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科举制。这是一种公平、公开、公正的用人制度,有利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唐代宰相中科举出身的人数逐步增加,其所占当朝宰相总人数比例不断提高,在唐武宗、唐宣宗、唐懿宗时期都高达80%以上,科举出身成为遴选宰相的主要途径。科举制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方面的权利,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中小地主乃至平民开辟了入士途径,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提升了官僚集团的文化素养。总之,科举制是一种比较先进的选官制度,是我隋朝以后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也可根据材料二归纳观点:科举制的推行促进了唐诗的繁荣。根据唐朝科举制度的发展与唐诗的关系进行论述:隋朝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唐朝时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以诗赋取士,鼓励士人报考,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这吸引了寒门学子和平民百姓主动学习诗赋,不仅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使唐朝成为中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为参加科举,大批才华卓越的人进行诗歌唱和吟诵,壮大了诗歌的创作群体。他们利用诗歌记录社会交往和抒发个人情怀,题材丰富,开掘了诗歌博大深广的内容,形成了五彩斑斓的风格。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仅《全唐诗》就辑录了2200多位诗人近5万首诗歌。总之,唐朝由于实行科举取士制度,尤其是在以诗赋取士的推动下,诗歌成为唐朝最重要的文学形式,唐诗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朝代 史实
唐朝 唐太宗时,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出现“开元盛世”的局面。
唐中宗时,吐蕃赞普迎取了金城公主。
唐朝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
李白享有“诗仙”的美誉,杜甫被誉为“诗圣”。
唐朝时期和日本、天竺有频繁的交往。
唐穆宗时,唐蕃立唐蕃会盟碑。
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确定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观点:繁荣开放的唐朝。
论述: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唐朝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很多外国人到中国贸易、学习、居住;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唐朝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天竺取经,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学文化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唐玄宗时,高僧鉴真6次东渡,终于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总之,唐朝是一个繁荣而开放的王朝。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的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根据材料中“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出现‘开元盛世’的局面”、“唐朝时期和日本、天竺有频繁的交往”,可以确定观点为“繁荣开放的唐朝”。然后结合课本所学知识,以“开元盛世”和“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取经”为例,展开论述,具体论述如下: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唐朝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很多外国人到中国贸易、学习、居住;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唐朝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天竺取经,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唐玄宗时,高僧鉴真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由此可得出结论“唐朝是一个繁荣而开放的王朝”。
14.唐朝开放包容、大气恢宏的特点造就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发达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下表是同学们在课外阅读时整理的“唐朝时期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简表”(部分)。请根据下面表格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0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往来地区 影响
日本 中华文化直接影响日本,推动日本大化改新,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唐代建筑也对日本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时期日本的建筑风格基本上是模仿长安的建筑。唐朝服装传入日本后,被改造为“和服”。
朝鲜半岛 唐代诗歌在朝鲜非常受欢迎,许多新罗使臣把中国的诗歌文化带到了朝鲜,推动了朝鲜文学的繁荣。陶瓷器物等作为中国代表和象征的产品也传入到朝鲜半岛,推动了该地区生产水平的迅速提高。
南亚 唐朝的《秦王破阵舞》传到印度,受到印度诸邦国的欢迎和喜爱。唐代音乐节目“击瓯”,传到印度,流行至今。
波斯 波斯仿照唐三彩制作了波斯三彩,仿照邢窑白瓷制作了白釉彩陶。
【答案】示例:
题目:唐朝时中华文化影响深远。
唐朝时,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商业空前发展,政治上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对外交往方面开放包容,造就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发达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日本学习中华文化,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唐朝的服装和建筑也对日本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唐朝的诗歌文化推动了朝鲜文学的繁荣;唐朝的音乐、舞蹈传到了南亚地区;唐朝的陶瓷等器物传入朝鲜、波斯等地,推动了当地生产水平的提高。
【详解】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按照要求结合所学和表格内容,拟定题目,选取史实创作小短文,言之有理即可。
分析表格信息可知,唐朝时期的中华文化影响了日本、朝鲜半岛、南亚、波斯等地,因此可以拟定题目为“唐朝时中华文化影响深远”。撰写小短文时,可以首先结合所学阐述唐朝时期中华文化发达的原因——唐朝时,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商业空前发展,政治上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对外交往方面开放包容,造就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发达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接着结合表格内容中阐述中华文化对日本、朝鲜半岛、南亚、波斯等地的影响——日本学习中华文化,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唐朝的服装和建筑也对日本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唐朝的诗歌文化推动了朝鲜文学的繁荣,唐朝的音乐、舞蹈传到了南亚地区,唐朝的陶瓷等器物传入朝鲜、波斯等地,推动了当地生产水平的提高。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国家的稳定与统一为商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先决条件。其次,唐王朝统治者开明的国内政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央政府开明的民族政策以及开放的国际政策,为国内国外的有志于进行商业活动的商人提供了保证。再次,唐朝人民具有的开放性的思想意识。时代引导了当时的人民敢于创新、敢于尝新的开放意识,在这样的各方面相互促进下,商业活动空前活跃起来。
——《论唐朝商业空前繁荣的表现》
阅读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题目,围绕“开放与社会发展”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题目:对外交流开放促进社会经济繁荣。
论述:唐朝时期,国家稳定统一,国力强盛,统治者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新罗、阿拉伯等地的商人到中国经商,推动唐代的商业贸易繁荣发展,都城长安成为一个繁荣的国际性的大都会。唐朝人民具有开放性的思想意识,敢于创新、敢于尝新,商业活动空前活跃,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对外交流、开放有利于实现经济的繁荣发展和推动社会发展。
【详解】根据材料中涉及的“国家的稳定与统一为商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先决条件”“唐王朝统治者开明的国内政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央政府开明的民族政策以及开放的国际政策,为国内国外的有志于进行商业活动的商人提供了保证”“唐朝人民具有的开放性的思想意识。”可以拟定题目为:对外交流开放促进社会经济繁荣。论述如:唐朝时期,国家稳定统一,国力强盛,统治者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新罗、阿拉伯等地的商人到中国经商,推动唐代的商业贸易繁荣发展,都城长安成为一个繁荣的国际性的大都会。唐朝人民具有开放性的思想意识,敢于创新、敢于尝新,商业活动空前活跃,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所以对外交流、开放有利于实现经济的繁荣发展和推动社会发展。其他福言之有理的答案均可。
16.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不少于15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内容之间的比较)
【答案】题目:唐朝时的中外交流
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十多年后返回大唐,带回大量佛经,主持译经工作,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整理成《大唐西域记》,该书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唐玄宗时期高僧鉴真,多次东渡日本,前5次失败,第6次成功,在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主持修建唐招提寺,为中日文件的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玄奘学习外国文化,鉴真传播大唐文化,他们为唐朝的中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详解】根据图片“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像、玄奘西行求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是唐朝对外交往的重要历史事件,鉴真在中日交流史上作出了重要贡献,玄奘在中印交流史上作出了重要贡献,得出短文题目“唐朝时的中外交流”,运用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十多年后返回大唐,带回大量佛经,主持译经工作,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整理成《大唐西域记》,该书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唐玄宗时期高僧鉴真,多次东渡日本,前5次失败,第6次成功,在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主持修建唐招提寺,为中日文件的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玄奘学习外国文化,鉴真传播大唐文化,他们为唐朝的中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7.【历史人物评价】人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历史人物评价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生历程 时间 主要活动
少年时代 685年 生于唐朝宫闱多事之秋。
691年 受其父睿宗政治地位影响.被幽闭宫中七年。
政坛登场 699年 恢复爵位后在今山西一带主事,开始形成劝课农桑.敦化风俗的意向。
710年 因拥立其父睿宗即位有功被封为"平王"继而被立为皇太子。
登上皇位 712年 登上皇位。政治上整顿吏治.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经济上率先禁绝奢靡之风,采取鼓励农业生产的措施。成就了唐代文人所勾画的开元盛世”的图景
渐趋奢侈 开元后期 在取得成就后.骄侈心代替了求治心。在生活上渐渐穷奢极欲,挥霍无度。在用人上重用李林甫、杨国忠,高力士等奸佞之臣。
755年 安史之乱爆发后,仓皇逃亡途中退位被尊为“太上皇”。
逝世 762年 在晚年郁闷中,渣然逝世。终年78岁。
历史上人们对唐玄宗褒贬不一。作为盛世局面的继承者,唐玄宗在革故鼎新的同时又把它推向低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我眼中的唐玄宗”为题写一篇历史小作文。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答案】示例:题目:我眼中的唐玄宗;阐述:唐玄宗统治前期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辅佐下实施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使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节度使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因此,我认为唐玄宗前期会做皇帝,后期不会做皇帝。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要遵循一分为二的原则、客观公正原则。
【详解】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重在考查唐玄宗的功与过,结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如题目:我眼中的唐玄宗;阐述:唐玄宗统治前期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辅佐下实施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使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节度使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因此,我认为唐玄宗前期会做皇帝,后期不会做皇帝。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要遵循一分为二的原则、客观公正原则。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隋唐历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618年 隋朝灭亡,唐朝建立
627-649年 唐太宗先后击败东、西突厥
627-645年 玄奘西行
641年 文成公主嫁到吐蕃
754年 鉴真东渡到达日本
755-783年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881年 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907年 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开始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下)》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古代史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古代史至少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温馨提示:【历史事件、观点示例】
历史事件1:隋朝灭亡,唐朝建立
历史事件2: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开始
观点:失民心失天下。(注:以上示例仅供考生参考,考生作答不得选用示例中的历史事件1、2和观点)
【答案】示例一历史事件1:唐太宗先后击败东、西突厥
历史事件2:文成公主嫁到吐蕃
观点:唐朝注重经营边疆,促进当地发展。
论述:唐朝建立,北方突厥经常对唐朝进行骚扰。627-649年唐太宗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641年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入吐蕃,带去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松赞干布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还请求唐朝给予蚕种,派遣掌握各种专业技能的工匠。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受封的渤海国与内地经贸往来频繁,经济文化发展很快,被称为“海东盛国”。结论:终上所述,唐朝对周边地区或用武力,或用和亲,或用册封方式加强管理,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示例二历史事件1:玄奘西行
历史事件2:鉴真东渡到达日本
观点:唐朝的对外交流具有开放性和双向性的特点。或对外开放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论述:唐朝时期对外交流采取非常开放的政策,中外交流频繁。627-645年玄奘西行,历经艰辛,经过十几年的游历,口述而成《大唐西域记》,成为第一个系统地将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754年鉴真东渡日本,将唐朝的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详细介绍到日本,出现了“唐风洋溢奈良城”的景象,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日本政府多次派出遣唐使来华,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对日本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或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来往。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结论:综上所述,唐朝的对外交流具有“走出去”,也有“请进来”,体现了对外开放性、双向交流等特点。
示例三历史事件1: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历史事件2: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开始
观点:藩镇割据导致国家分裂。
论述:唐玄宗后期,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755-783年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907年节度使朱温灭亡唐朝,建立后梁政权,此后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加上北方的北汉。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宋太祖采取一系列措施把节度使的军权、行政权和财权收回,才使政局稳定。结论:终上所述,唐朝和五代十国藩镇割据,使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导致政局动荡不安,国家分裂。说明:其他观点及其论述只要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详解】此题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如,观点必须正确,史实准确,能证明观点,如,示例一历史事件,1:唐太宗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历史事件;2:文成公主嫁到吐蕃。观点:唐朝注重经营边疆,促进当地发展。论述:根据所学和材料“唐太宗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历史事件、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可知,唐朝建立,北方突厥经常对唐朝进行骚扰。627-649年唐太宗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641年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入吐蕃,带去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松赞干布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还请求唐朝给予蚕种,派遣掌握各种专业技能的工匠。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受封的渤海国与内地经贸往来频繁,经济文化发展很快,被称为“海东盛国”。由此,得出结论:终上所述,唐朝对周边地区或用武力,或用和亲,或用册封方式加强管理,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示例二历史事件,1:玄奘西行,历史事件,2:鉴真东渡到达日本。观点:唐朝的对外交流具有开放性和双向性的特点。论述:根据所学和材料“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到达日本”可知,唐朝时期对外交流采取非常开放的政策,中外交流频繁。627-645年玄奘西行,历经艰辛,经过十几年的游历,口述而成《大唐西域记》,成为第一个系统地将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754年鉴真东渡日本,将唐朝的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详细介绍到日本,出现了“唐风洋溢奈良城”的景象,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日本政府多次派出遣唐使来华,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对日本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或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来往。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由此,得出结论:综上所述,唐朝的对外交流具有“走出去”,也有“请进来”,体现了对外开放性、双向交流等特点。示例三,历史事件,1: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历史事件,2: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开始,观点:藩镇割据导致国家分裂。论述:根据所学和材料“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开始”可知,唐玄宗后期,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755-783年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907年节度使朱温灭亡唐朝,建立后梁政权,此后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加上北方的北汉。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宋太祖采取一系列措施把节度使的军权、行政权和财权收回,才使政局稳定。由此,得出结论:终上所述,唐朝和五代十国藩镇割据,使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导致政局动荡不安,国家分裂。
19.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请任选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达完整,能体现所选两幅图片反映的内容)
【答案】示例:图三、图四
观点:文化交流互鉴可以推动人类文明共同进步
论述:玄奘西行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并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由他口述,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唐玄宗时期,扬州大明寺高僧鉴真受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技艺,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结论:综上所述,文化交流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重要动力。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应坚定文化自信,吸收他国优秀文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根据题目要求选取两幅图片进行论述,七幅图片分别反映宋代经济的繁荣、唐朝中外交流、唐朝民族关系、唐朝文化艺术与唐朝的社会风气,可以围绕经济、中外交往、民族交流等角度作答。
示例:选取图三、图四,观点:文化交流互鉴可以推动人类文明共同进步。
论述:玄奘西行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并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由他口述,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唐玄宗时期,扬州大明寺高僧鉴真受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技艺,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结论:综上所述,文化交流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重要动力。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应坚定文化自信,吸收他国优秀文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唐朝相关史事
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随后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统一了全国。
贞观年间,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贞观年间,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贞观年间,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贞观年间,高僧玄奘西游天竺。
武则天时期,创立殿试,亲自面试考生。
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唐玄宗时期,高僧鉴真东渡日本。
唐朝前期,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唐代的官营和私营手工业均得到发展,其创新的花釉瓷,釉下彩绘瓷及三彩釉陶等,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唐朝时期出现了“贞观盛世”、“开元盛世”等治世局面。
——摘编自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材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示例一:
事件一:贞观年间,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事件二:武则天时期,创立殿试,亲自面试考生
观点:创新推动大唐盛世的出现
论述:唐朝初期,进一步完善了隋朝创立的三省六部制,明确了中央机构职权及决策程序,三省各有分工,彼此制约,避免了决策的失误,使社会稳定发展。
隋朝开创了科举制度,唐朝进一步完善,贞观年间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殿试的创立,官僚队伍素质大大提高。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扩大了选官的范围、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提高了官僚队伍的素质,也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结论:唐朝的创新促进了唐朝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进步,推动了唐朝盛世的出现。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了。
观点如: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前提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等
言之成理亦可
【详解】本题考查近代科学的兴起和科技进步和考生分析整理历史信息、获取并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注重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学科核心素养。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贞观年间,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贞观年间,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时期,创立殿试,亲自面试考生”可以确定论点:“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推动社会的进步”,唐朝初期,进一步完善了隋朝创立的三省六部制,明确了中央机构职权及决策程序,三省各有分工,彼此制约,避免了决策的失误,使社会稳定发展;隋朝开创了科举制度,唐朝进一步完善,贞观年间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殿试的创立,官僚队伍素质大大提高。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扩大了选官的范围、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提高了官僚队伍的素质,也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唐朝前期,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唐代的官营和私营手工业均得到发展,其创新的花釉瓷,釉下彩绘瓷及三彩釉陶等,造型精美、色彩亮丽”、可以确定论点:“唐朝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结合材料中和所学知识,从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几个方面的进步与创新论述唐朝的繁荣与开放。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唐玄宗时期,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唐朝时期新罗与隋唐的往来频繁,唐朝派高僧玄奘西行天竺取经等历史史实,确定论点:“唐朝对外交流取得了重要成果”。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史实)
629年-646年 玄奘西行
641年 文成公主入藏
唐太宗统治时期 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
唐玄宗统治前期 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742年-753年 鉴真东渡
821年-824年 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确定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通顺)
【答案】【角度一】观点: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或唐朝中外友好交往,或唐朝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活跃)。论述:玄奘西行天竺,研习佛法,他口述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总之,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友好交往,双向交流,兼收并蓄。【角度二】观点:唐朝汉藏友好交往(或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或唐朝民族关系和睦)论述: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蔬菜、丝绸以及佛经、医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密切了唐蕃的文化交流。“唐蕃会盟碑”是汉、藏人民情深谊厚、友好相处的历史见证。总之,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通过和亲、会盟等方式,促进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交往。【角度三】观点:唐朝走向盛世。论述: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以民为本,虚心纳谏,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使社会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开创“贞观之治”,打下了大唐盛世的基础。唐玄宗在位前期,进一步整顿吏治,发展经济,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总之,从太宗贞观年间到玄宗开元年间,唐朝经济长足发展,唐朝国力空前强盛。
【详解】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如,观点必须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通顺,并揭示史实的意义,如,【角度一】观点: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论述:根据所学和材料“629年-646年玄奘西行、742年-753年鉴真东渡”可知,玄奘西行天竺,研习佛法,他口述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由此,得出结论:总之,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友好交往,双向交流,兼收并蓄。【角度二】观点:唐朝汉藏友好交往。论述:根据所学和材料“641年文成公主入藏、821年-824年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可知,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蔬菜、丝绸以及佛经、医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密切了唐蕃的文化交流。“唐蕃会盟碑”是汉、藏人民情深谊厚、友好相处的历史见证。由此,得出结论:总之,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通过和亲、会盟等方式,促进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交往。【角度三】观点:唐朝走向盛世。论述:根据所学和材料“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可知,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以民为本,虚心纳谏,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使社会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开创“贞观之治”,打下了大唐盛世的基础。唐玄宗在位前期,进一步整顿吏治,发展经济,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由此,得出结论:总之,从太宗贞观年间到玄宗开元年间,唐朝经济长足发展,唐朝国力空前强盛。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历史事件
581年 隋朝建立
589年 隋朝统一
618年 隋朝灭亡,唐朝建立
627一645年 玄奘西行
641年 文成公主嫁到吐蕃
754年 鉴真东渡到日本
755一763年 安史之乱
907年 唐朝灭亡,五代十国时期开始
——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的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示例
事件1.隋朝统一,事件2.唐朝灭亡,五代十国时期开始;观点:国家统一是社会繁荣昌盛的基石。
事件1.玄奘西行,事件2.鉴真东渡到日本;观点:中外文化交流促进社会发展。
事件1.隋朝灭亡,唐朝建立,事件2.文成公主嫁到吐蕃;观点:国家统一促进民族交融。
事件1.安史之乱,事件2.唐朝灭亡,五代十国时期开始;观点: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论述: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统一后所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促进了我国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589年,隋文帝灭陈,统一全国。隋的统一,结束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大趋势。统一后的隋朝采取发展经济的措施,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907年,唐朝灭亡,五代十国时期开始。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而南方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综上所述,国家统一,社会才能稳定,统一局面有利于社会的繁荣发展。
【详解】事件1、安史之乱,事件2、唐朝灭亡,五代十国时期开始。观点: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国家的发展。论述: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755年,节度使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逃亡四川,太子李亨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763年被平定。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大增,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朱温投降唐朝后,被封为节度使,逐渐控制朝政,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唐朝灭亡,五代十国时期开始。故维护社会稳定,关系到国家的长久发展,是维护国家主权的需要,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证。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史实
唐初 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学习
唐太宗 文成公主入藏
唐太宗 玄奘西行
唐太宗 被西北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
唐中宗 金城公主入藏
唐玄宗 鉴真六次东渡
唐穆宗 唐蕃会盟
——据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编制
阅读以上材料,从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史实,确定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字数150字左右)
【答案】【角度一】
观点:唐朝时期,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论述:唐朝初期,日本开始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唐玄宗时鉴真东渡,到日本传播佛经,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贡献。唐太宗时,玄奘西行天竺求法,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总之,唐朝持有一种开放包容的对外态度,促成了繁荣昌盛的大唐盛世。
【角度二】
观点:唐朝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论述:唐朝对待周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唐太宗被尊奉为“天可汗”,他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8世纪初,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唐蕃“和同为一家”9世纪前期,唐蕃订立友好盟约,唐蕃会盟碑至今仍屹立在拉萨大昭寺门前。
总之,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中原汉族同周边少数民族的民族融合。
【详解】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题干反映的是唐朝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可从中选择一个侧重点进行论述,结合题干信息,言之有理即可。如观点1:唐朝时期,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论述:唐朝初期,日本开始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唐玄宗时鉴真东渡,到日本传播佛经,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贡献。唐太宗时,玄奘西行天竺求法,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总之,唐朝持有一种开放包容的对外态度,促成了繁荣昌盛的大唐盛世。观点2:唐朝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论述:唐朝对待周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唐太宗被尊奉为“天可汗”,他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8世纪初,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唐蕃“和同为一家”9世纪前期,唐蕃订立友好盟约,唐蕃会盟碑至今仍屹立在拉萨大昭寺门前。总之,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中原汉族同周边少数民族的民族融合。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隋唐时期历史大事年表(局部)
时间 事件
605年 开始开凿大运河
606年 正式设置进士科
唐太宗时期 贞观之治
唐玄宗时期 开元盛世
627—645年 玄奘西行、《大唐西域记》
641年 文成公主入藏
738年 唐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754年 鉴真东渡
根据材料可以提炼出“隋唐时期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唐朝时期各民族友好交往”“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三个主题,请你任选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两个或三个相关联的史事,围绕主题,加以说明。(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符合逻辑。)
【答案】【示例一】主题:隋唐时期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史事:开始开凿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任选两个或三个)
说明:隋朝建立后,统一南北,结束了长时间政权分立的局面。隋朝开通了大运河、开创了科举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继起的唐朝,前期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在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树,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局面,呈现出繁荣、富强的盛唐景象,成为当时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所以隋唐时期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示例二】主题:唐朝时期各民族友交往。
史事:文成公主入藏、唐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说明: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发展。唐玄宗时期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与唐王朝关系密切,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
【示例三】主题: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史事: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说明: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唐太宗时期玄奘西行天竺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经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其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详解】本题是开放题,需要围绕“隋唐时期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唐朝时期各民族友好交往”“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三个主题之一,提取隋唐时期历史大事年表的信息加以说明。从开始开凿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中可以看出,隋唐时期的经济政治发展都很繁荣;从文成公主入藏、唐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可以看出唐朝时期的各民族友好交往;从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历史事件中也可以了解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结合具体史实,根据主题加以说明即可。如:
【示例一】主题:隋唐时期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史事:开始开凿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任选两个或三个)说明:隋朝建立后,统一南北,结束了长时间政权分立的局面。隋朝开通了大运河、开创了科举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继起的唐朝,前期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在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树,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局面,呈现出繁荣、富强的盛唐景象,成为当时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所以隋唐时期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示例二】主题:唐朝时期各民族友交往。史事:文成公主入藏、唐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说明: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发展。唐玄宗时期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与唐王朝关系密切,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
【示例三】主题: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史事:玄奘西行、鉴真东渡。说明: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唐太宗时期玄奘西行天竺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经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其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5.观察下面的图片,回答问题。
围绕图片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示例:观点:文化交流互鉴可以推动人类文明共同发展。
论述: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玄奘西行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他口述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唐玄宗时期,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技艺,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结论:综上所述,文化交流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重要动力。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应坚定文化自信,吸收他国优秀文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结合所学可知,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汉藏地区的交流,鉴真东渡向日本传播了唐文化,玄奘西行加强了中国和印度之间的文化交流,由此说明,文化交流互鉴可以推动人类文明共同发展。根据文成公主入藏、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最后说明文化交流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重要动力。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应坚定文化自信,吸收他国优秀文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其他角度总结论点进行阐述,言之有理亦可。
26.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答案】论点:民族精神,永恒光辉
论述: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他领导的岳家军英勇抵抗,从金军手中收复建康,后来金军又大举进攻南宋,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他们的统治,就向金求和,并令岳飞等人班师,解除他们的兵权,秦桧以“莫须有”罪杀害了岳飞。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千百年来,岳飞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文天祥是抗元英雄,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后,抗战派大臣文天祥继续抗元,兵败被俘后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品质。在岳飞和文天祥身上的不屈不挠、顽强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品质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因此岳飞和文天祥,他们的事迹是中华儿女永远的骄傲。他们的英雄形象,成为历史长河中永恒的光辉,激励着我们走向未来,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例如根据材料“图一岳飞”,“图二文天祥”,可以拟定论点是民族精神,永恒光辉。结合“岳飞”“文天祥”等史实进行分析归纳即可。如论述: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他领导的岳家军英勇抵抗,从金军手中收复建康,后来金军又大举进攻南宋,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他们的统治,就向金求和,并令岳飞等人班师,解除他们的兵权,秦桧以“莫须有”罪杀害了岳飞。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千百年来,岳飞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文天祥是抗元英雄,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后,抗战派大臣文天祥继续抗元,兵败被俘后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品质。在岳飞和文天祥身上的不屈不挠、顽强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品质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因此岳飞和文天祥,他们的事迹是中华儿女永远的骄傲。他们的英雄形象,成为历史长河中永恒的光辉,激励着我们走向未来,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27.请对比下面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的联系)
【答案】题目:北宋的自我毁灭。
论述:北宋建立之初便定下了重文轻武这一基本国策。重文轻武促进了文化、经济空前繁荣,同时也使武将被限制,军事被忽视。北宋早期的主要敌人是契丹人建立的辽国。宋真宗在位时辽军侵宋,宋真宗在寇准的力劝下御驾亲征,澶州督战,结果士气大振,但在战况有利的情况下,北宋君臣竟然做出了屈尊乞和的选择,与辽国签订了著名的澶渊之盟。澶渊之盟约定:宋辽以白沟河为界各自撤兵停战,宋辽从此结为兄弟之国,作为代价,此后宋朝每年需向辽国进贡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澶渊之盟的本质就是北宋花钱买和平,从长远来看给北宋灭亡埋下了祸根。从赵匡胤定下重文轻武国策,到宋真宗与辽国签订澶渊之盟,再到宋徽宗鼠目寸光联金灭辽,北宋用一百多年时间完成了缓慢的自我毁灭,走向了灭亡。
【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根据图片信息反映的史实,分析其反映的共同特征归纳题目,结合具体的史实进行论述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所学的有关北宋重文轻武及澶渊之盟的史实进行分析。题目可自拟为:北宋的自我毁灭。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之后定下了重文轻武这一基本国策。北宋的重文轻武促进了文化、经济空前繁荣,同时也使武将被限制,军事被忽视。北宋早期的主要敌人是契丹人建立的辽国。宋真宗时辽军侵宋,宋真宗在寇准的力劝下御驾亲征,于澶州督战,结果士气大振,但在战况有利的情况下,北宋君臣竟然做出了屈尊乞和的选择,与辽国签订了著名的澶渊之盟。澶渊之盟约定:宋辽以白沟河为界各自撤兵停战,宋辽从此结为兄弟之国,作为代价,此后宋朝每年需向辽国进贡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澶渊之盟的本质就是北宋花钱买和平。从长远来看澶渊之盟给北宋灭亡埋下了祸根。从赵匡胤定下重文轻武国策,到宋真宗与辽国签订澶渊之盟,再到宋徽宗鼠目寸光联金灭辽,北宋用一百多年时间完成了缓慢的自我毁灭,走向了灭亡。
28.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60-8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达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图1:宋真宗 图2:寇准 图3:澶渊之盟
【答案】题目:澶渊之盟。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详解】根据图片“宋真宗”、“寇准”、“澶渊之盟”可以得出这表现的是澶州之战与澶渊之盟,结合所学知识,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29.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答案】题目:北宋的政治及宋夏和战。
论述: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北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北宋建立后,因为自己就是通过造反当的皇帝,所以宋太祖通过一系列措施,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宋朝因为重文轻武,军事孱弱,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1044年,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但宋给西夏岁币。
【详解】题目及论述:本问属于开放性设问,不仅要解读三幅图片所含的历史,还要在论述时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分析图片可知,图一反映了宋朝建立的过程,图二反映了宋朝的统治措施,图三反映了宋朝面临的军事困局,结合所学可知,因为得国不正,所以宋朝重文轻武,这就建立了图一和图二之间的联系,因为重文轻武,所以战争屡战屡败,这就建立了图二和图三之间的联系。
因此可以以“北宋的政治及宋夏和战”为题,从北宋建立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及宋夏和约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体现联系性,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题目:北宋的政治及宋夏和战。
论述:首先,根据图片一,介绍北宋的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北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接着,以宋太祖得国不正所以重文轻武,建立起图一和图二之间的联系——北宋建立后,因为自己就是通过造反当的皇帝,所以宋太祖通过一系列措施,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最后,以重文轻武所以导致战争屡战屡败为因果,建立起图二和图三之间的联系——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宋朝因为重文轻武,军事孱弱,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1044年,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但宋给西夏岁币。
30.英国哲学家培根指出:“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在战争中,最后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结合下列图片,请你论证这一观点。(要求:史实正确,语句通顺,条理清晰,80—120字)
泥活字版 南宋持罗盘陶俑 宋代火器(模型)
【答案】观点:人类的世界因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
论述:宋代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顶峰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出现了活字印刷术,大大的加快了知识和文化的普及传播速度;同时这一时期新的发明指南针被用于航海事业之上,加速了人类在探索海洋方面的进程;火药在唐朝开始发明,宋代普遍用于军事领域,人类的战争形式由此发生大的改观,进入热兵器时代。随着这三大发明的向外传播,它们改变了人类的发展进程。印刷术促进了世界优秀文明的相互传播和交流,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指南针为远洋航行提供了技术支持,为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做出来巨大贡献;火药帮助西欧的资产阶级对抗腐朽的封建残余势力,将人类带进来新时代,资本主义时代。
结论:人类的世界因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
【详解】论述题主要应从题意的观点结合史实进行论述。重点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者对整个世界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例如:
观点:人类的世界因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
论述:宋代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顶峰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出现了活字印刷术,大大的加快了知识和文化的普及传播速度;同时这一时期新的发明指南针被用于航海事业之上,加速了人类在探索海洋方面的进程;火药在唐朝开始发明,宋代普遍用于军事领域,人类的战争形式由此发生大的改观,进入热兵器时代。随着这三大发明的向外传播,它们改变了人类的发展进程。印刷术促进了世界优秀文明的相互传播和交流,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指南针为远洋航行提供了技术支持,为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做出来巨大贡献;火药帮助西欧的资产阶级对抗腐朽的封建残余势力,将人类带进来新时代,资本主义时代。
结论:人类的世界因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
31.请依据下侧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自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图1 毕昇像 图2 水罗盘
【答案】题目:宋代科技成就;论述: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速度,促进了教育和文化的发展。北宋发明水罗盘,也就是指南针,指南针运用航海事业,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条件。
【详解】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观点必须符合材料,论述时,史实典型,并准确揭示其意义,如,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题目:宋代科技成就。论述: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速度,促进了教育和文化的发展。北宋发明水罗盘,也就是指南针,指南针运用航海事业,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条件。
32.人人都想做英雄。关于英雄,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一是指本领高强、勇武过人的人;二是指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佩的人:三是指具有英雄品质的人。中国的独立与解放离不开为此英勇献身的英雄,中国的建设尤其是科技发展也离不开英雄。“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请以岳飞为例,说明他成为南宋抗金英雄的理由。(要求:史事准确、理由充分合理)
【答案】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如下:南宋抗金英雄——岳飞他从小立志“精忠报国”,武艺高强;他的部队纪律严明,威震敌胆,人称“岳家军”;他率领“岳家军”取得郾城大捷,重创金军;岳飞抗金阻止了金军进一步南下,收复了大量失地,为南方创造了相对和平的环境,保护了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他一生廉洁正直,战功卓著,令人尊崇。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岳飞成为南宋抗金英雄的主要理由是,他阻止了少数民族入侵对南宋人民的伤害,为南方创造了相对和平的环境,保护了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可从这些角度去写岳飞成为英雄的理由。除此之外岳飞个人的热爱祖国、廉洁正直、治军严明的优秀品德也是其成为英雄的原因。因此也可从这一角度去写。总之,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如下:南宋抗金英雄——岳飞他从小立志“精忠报国”,武艺高强;他的部队纪律严明,威震敌胆,人称“岳家军”;他率领“岳家军”取得郾城大捷,重创金军;岳飞抗金阻止了金军进一步南下,收复了大量失地,为南方创造了相对和平的环境,保护了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他一生廉洁正直,战功卓著,令人尊崇。
3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
(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成吉思汗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是毛主席对中国古代几位杰出帝王的赞颂与评价。在这些人里面,开启盛唐大幕的太宗皇帝的光环尤为璀璨夺目。请结合太宗皇帝相关统治措施的知识点,自拟观点,全面评价唐太宗的历史功绩。(要求:①观点明确;②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楚。)
【答案】(1)贡献: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
(2)观点: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论述: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他善用人才,重视纳谏,贞观时期,名相名将辈出,如“房谋杜断”的房玄龄和杜如晦,敢于直言的魏征等。沿用和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增加宰相人数避免宰相专权。合并州县,革除唐初“民少吏多”的弊政,减轻人民负担。重视文化教育,完善科举制,增加了考试科日,以进士
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冲刺
论述题专练50题
考查范围:七年级下册1—13课
一、观点论述类题答题技巧
1、题型特点
观点论述题综合题是是中考历史中的新题型,是一种考查知识、能力、素养的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炼关键信息、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形成观点并进行完整论述的能力。通常有“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等具体要求,考查难度较大。
2、答题技巧
做观点论述类综合题需要先阅读材料,列出所涉及的历史事件。阅读材料时要注意两点:①关注人名、地名、特定名称、专有名词、历史事件、出处等;②联系教材,回顾与所学知识的衔接点。在充分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答题,答题须包含以下三部分:
①观点:概据大意,提炼观点。观点来源途径可从材料中提取,也可以结合所学进行提炼。
②论述:精读材料并结合所学,找史实论述,具体要求是以史实为基础、以观点为核心,论从史出,论述全面,且一般要有两个史实论证。
③总结:结论升华观点。写结论时,不能简单地把观点重抄一遍,应对论述内容进行小结,将情感态度升华。
二、论述题专练50题
1.图片是触摸历史脉搏的媒介。围绕“图片中的历史”,先选取以下一幅或多幅图片,然后提取图片信息,自定观点,并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米价便宜到每斗十三个钱,今山东省一带的青齐等州,斗米只要三钱;社会秩序也异常良好,行旅可以“行万里不持寸兵”。人口也急剧的增加,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全国共有户八百四十一万二千八百七十一,人口数四千八百一十四万三千六百九。较之贞观时代,几乎增加了两倍。
——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二 唐玄宗在其统治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衡……755年,节度使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中国古代史》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的方式评价唐玄宗。
3.阅读下列材料,请写出对武则天的评价
武则天与无字碑
公元705年12月,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病逝。她的生前身后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谜。
最为著名的就是乾陵的无字碑。乾陵,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陵前并立着两块巨大的石碑,西侧的一块叫“述圣碑”(或称述圣纪碑),东侧的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述圣碑”是武则天为高宗歌功颂德而立的碑,她还亲自撰写了碑文,黑漆碑面,字填金粉,光彩照人。无字碑因最初碑上未刻一字而得名,清乾隆年间《雍州金石记》记载:“碑侧镌龙凤形,其面及阴俱无字。”
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墓碑上为何无字?人们一直觉得是因为难以评定武则天的是非功过,所以碑文上不知该写什么,所以就干脆不写一个字,留给后人来评说。
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引自孙宝义《毛泽东的读书生涯》
现在你作为一名小小历史学家,谈谈你对武则天的评价。
4.请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
(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反映两幅图片内容的比较)
图一 安史之乱 图二 黄巢起义
5.阅读大事年表,回答问题。
时间 事件(史事)
618年 唐朝建立
629年—646年 玄樊西行
641年 文成公主入藏
唐太宗统治时期 贞观之治
唐玄宗统治前期 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742年—754年 鉴真东渡
755年—763年 安史之乱
821年—824年 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
907年 唐朝灭亡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的治世局面。
(2)请参照示例,从以上材料中提取两个中外交流(或民族交往)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示例:
提取事件:贞观之治、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观点:统治者励精图治有利于国家发展。
论述: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以民为本,虚心纳读,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使社会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开创了“贞观之治”局面,为大唐盛世打下了基础。唐玄宗在位前期,进一步整顿吏治,发展经济,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总之,从太宗贞观年间到玄宗开元年间,唐朝经济长足发展,唐朝国力空前强盛。
6.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史实)
隋文帝时期 统一全国;加强中央集权
隋炀帝时期 科举制正式确立
唐太宗时期 完善三省六部制;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玄奘西行
武则天时期 创立殿试制度
唐玄宗时期 安史之乱;藩镇割据鉴真东渡
五代十国时期 政权更迭与分立
北宋时期 重文轻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两宋时期 出现“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元朝 设立行省制度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
(2)选择材料中至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示例,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结构完整)
示例观点: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事件: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论述:唐贞观初年,为求取佛法,玄奘西行天竺,研习佛法,10多年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玄奘游历过的各国风情,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为弘扬佛法,唐玄宗时,鉴真6次东渡,终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结论:中外文化交流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条件,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鉴真留居日本期间,传播佛教,使佛教成为日本国教,日本国内佛教文化盛行;根据中国唐代寺院建筑的样式,为日本精心设计了唐招提寺,便是日本迄今为止最为著名的佛教建筑;鉴真还把中国唐朝的医学、饮食等文化带到了日本。
——摘编自《鉴真东渡与古代日本文化》
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8.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反映内容之间的联系)
“贞观之治” “贞观遗风” “开元盛世”
9.按照唐代的规定,十六至二十是中男。二十一岁为男丁,需为政府服段。但大宗却下旨征满十八岁未成丁的中男入伍。当时魏征正在负责审核政令的门下省任官,对皇帝这一诏书总是抗拒,顶着不办。于是太宗大发雷召魏征上殿。……魏征历数太宗即位以来四个月中几件失信于民的大事,包括减免关内外租税,徭役诏敇的反复,驳得太宗张口结舌,不得不回心转意地说:…今天听了你论述国家不守信用的情况,乃是我不通民情。我不曾认真考虑,过错实在不小,处理事情如此失策怎能把国家治理好?”于是太宗收回成命,停止了征召中男入伍,并厚赏了魏征。
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晰)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古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史实)
隋朝 开凿大运河;创立科举制;创立三省六部制
唐朝 诗歌的黄金时代;文成公主入藏;安史之乱
北宋 王安石变法;活字印刷术发明
南宋时期 市舶司设立;宋金对峙
元朝 行省制;回族形成
明朝 营建北京城;郑和下西洋;《本草纲目》
清朝 军机处;闭关锁国;京剧诞生
——摘编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阅读以上材料,从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确定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结构完整)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朝实行的政策及出现的原因?
材料二 唐朝时期,中央政府有鸿胪寺接待各国使节宾客,在各地设商馆招待外商,设互市监等机构掌管对外贸易,长安、洛阳、扬州、广州、兰州、凉州、敦煌,是唐朝对外贸易的重要城市。当时,中国与高句丽、新罗、百济(均在朝鲜半岛)、日本、泥婆罗(今尼泊尔)……赤土(今泰国)、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大食(今阿拉伯)、波斯(今伊朗)等亚非地区的70多个国家都有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摘编自百度百科
(2)根据材料一、二,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12.【科举制与唐诗】
材料一 唐代宰相科举出身人数及所占当朝宰相总人数比例
唐太宗 唐高宗 唐宪宗 唐武宗 唐宣宗 唐懿宗
科举出身人数 1 13 29 15 23 21
占当朝宰相总人数比例 3.4% 31% 56% 80% 87% 81%
材料二 唐太宗统治时期,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以诗赋取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唐朝是中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当时的文人士子,以唱和吟诵诗歌为社会交往和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仅《全唐诗》辑录的诗歌就有近5万首。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阅读以上材料,凝练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朝代 史实
唐朝 唐太宗时,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出现“开元盛世”的局面。
唐中宗时,吐蕃赞普迎取了金城公主。
唐朝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
李白享有“诗仙”的美誉,杜甫被誉为“诗圣”。
唐朝时期和日本、天竺有频繁的交往。
唐穆宗时,唐蕃立唐蕃会盟碑。
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确定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14.唐朝开放包容、大气恢宏的特点造就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发达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下表是同学们在课外阅读时整理的“唐朝时期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简表”(部分)。请根据下面表格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0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往来地区 影响
日本 中华文化直接影响日本,推动日本大化改新,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唐代建筑也对日本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时期日本的建筑风格基本上是模仿长安的建筑。唐朝服装传入日本后,被改造为“和服”。
朝鲜半岛 唐代诗歌在朝鲜非常受欢迎,许多新罗使臣把中国的诗歌文化带到了朝鲜,推动了朝鲜文学的繁荣。陶瓷器物等作为中国代表和象征的产品也传入到朝鲜半岛,推动了该地区生产水平的迅速提高。
南亚 唐朝的《秦王破阵舞》传到印度,受到印度诸邦国的欢迎和喜爱。唐代音乐节目“击瓯”,传到印度,流行至今。
波斯 波斯仿照唐三彩制作了波斯三彩,仿照邢窑白瓷制作了白釉彩陶。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国家的稳定与统一为商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先决条件。其次,唐王朝统治者开明的国内政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央政府开明的民族政策以及开放的国际政策,为国内国外的有志于进行商业活动的商人提供了保证。再次,唐朝人民具有的开放性的思想意识。时代引导了当时的人民敢于创新、敢于尝新的开放意识,在这样的各方面相互促进下,商业活动空前活跃起来。
——《论唐朝商业空前繁荣的表现》
阅读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题目,围绕“开放与社会发展”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16.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不少于15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内容之间的比较)
17.【历史人物评价】人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历史人物评价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生历程 时间 主要活动
少年时代 685年 生于唐朝宫闱多事之秋。
691年 受其父睿宗政治地位影响.被幽闭宫中七年。
政坛登场 699年 恢复爵位后在今山西一带主事,开始形成劝课农桑.敦化风俗的意向。
710年 因拥立其父睿宗即位有功被封为"平王"继而被立为皇太子。
登上皇位 712年 登上皇位。政治上整顿吏治.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经济上率先禁绝奢靡之风,采取鼓励农业生产的措施。成就了唐代文人所勾画的开元盛世”的图景
渐趋奢侈 开元后期 在取得成就后.骄侈心代替了求治心。在生活上渐渐穷奢极欲,挥霍无度。在用人上重用李林甫、杨国忠,高力士等奸佞之臣。
755年 安史之乱爆发后,仓皇逃亡途中退位被尊为“太上皇”。
逝世 762年 在晚年郁闷中,渣然逝世。终年78岁。
历史上人们对唐玄宗褒贬不一。作为盛世局面的继承者,唐玄宗在革故鼎新的同时又把它推向低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我眼中的唐玄宗”为题写一篇历史小作文。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隋唐历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618年 隋朝灭亡,唐朝建立
627-649年 唐太宗先后击败东、西突厥
627-645年 玄奘西行
641年 文成公主嫁到吐蕃
754年 鉴真东渡到达日本
755-783年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881年 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907年 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开始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下)》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古代史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古代史至少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温馨提示:【历史事件、观点示例】
历史事件1:隋朝灭亡,唐朝建立
历史事件2: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开始
观点:失民心失天下。(注:以上示例仅供考生参考,考生作答不得选用示例中的历史事件1、2和观点)
19.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请任选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达完整,能体现所选两幅图片反映的内容)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唐朝相关史事
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随后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统一了全国。
贞观年间,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贞观年间,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贞观年间,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贞观年间,高僧玄奘西游天竺。
武则天时期,创立殿试,亲自面试考生。
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唐玄宗时期,高僧鉴真东渡日本。
唐朝前期,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唐代的官营和私营手工业均得到发展,其创新的花釉瓷,釉下彩绘瓷及三彩釉陶等,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唐朝时期出现了“贞观盛世”、“开元盛世”等治世局面。
——摘编自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史实)
629年-646年 玄奘西行
641年 文成公主入藏
唐太宗统治时期 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
唐玄宗统治前期 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742年-753年 鉴真东渡
821年-824年 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确定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通顺)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历史事件
581年 隋朝建立
589年 隋朝统一
618年 隋朝灭亡,唐朝建立
627一645年 玄奘西行
641年 文成公主嫁到吐蕃
754年 鉴真东渡到日本
755一763年 安史之乱
907年 唐朝灭亡,五代十国时期开始
——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的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史实
唐初 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学习
唐太宗 文成公主入藏
唐太宗 玄奘西行
唐太宗 被西北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
唐中宗 金城公主入藏
唐玄宗 鉴真六次东渡
唐穆宗 唐蕃会盟
——据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编制
阅读以上材料,从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史实,确定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字数150字左右)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隋唐时期历史大事年表(局部)
时间 事件
605年 开始开凿大运河
606年 正式设置进士科
唐太宗时期 贞观之治
唐玄宗时期 开元盛世
627—645年 玄奘西行、《大唐西域记》
641年 文成公主入藏
738年 唐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754年 鉴真东渡
根据材料可以提炼出“隋唐时期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唐朝时期各民族友好交往”“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三个主题,请你任选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两个或三个相关联的史事,围绕主题,加以说明。(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符合逻辑。)
25.观察下面的图片,回答问题。
围绕图片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6.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27.请对比下面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的联系)
28.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60-8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达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图1:宋真宗 图2:寇准 图3:澶渊之盟
29.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30.英国哲学家培根指出:“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在战争中,最后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结合下列图片,请你论证这一观点。(要求:史实正确,语句通顺,条理清晰,80—120字)
泥活字版 南宋持罗盘陶俑 宋代火器(模型)
31.请依据下侧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自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图1 毕昇像 图2 水罗盘
32.人人都想做英雄。关于英雄,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一是指本领高强、勇武过人的人;二是指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佩的人:三是指具有英雄品质的人。中国的独立与解放离不开为此英勇献身的英雄,中国的建设尤其是科技发展也离不开英雄。“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请以岳飞为例,说明他成为南宋抗金英雄的理由。(要求:史事准确、理由充分合理)
3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
(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成吉思汗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是毛主席对中国古代几位杰出帝王的赞颂与评价。在这些人里面,开启盛唐大幕的太宗皇帝的光环尤为璀璨夺目。请结合太宗皇帝相关统治措施的知识点,自拟观点,全面评价唐太宗的历史功绩。(要求:①观点明确;②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楚。)
34.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开创的重要政治制度,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读示意图,运用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科举制的历史小短文。
要求:
①以《我看科举制》为题。
②短文内容包含示意图中提及的三个朝代在科举制确立与发展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及影响(唐朝包含两位皇帝的措施)。并谈谈你对科举制度的看法。
③史实准确,表达流畅,不低于150字。
35.【大一统王朝】
材料 元朝的统治
①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② 元朝时期,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③ 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帮助下,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④ 元朝把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等地区外,设置了岭北等10个行省
⑤ 元朝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因地制宜的设置了相应的管理机构
⑥ 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关汉卿的《窦娥冤》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根据材料,选择两条或以上相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主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说明(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提示:主题可以从政治、民族关系、文化等任意一个角度拟定)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中国古代科技发明比较表(部分)
科技发明 发明时间 贡献
活字印刷术 北宋 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为书籍的传抄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为书籍及时有效的传播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的科学从中世纪漫长黑夜之后突飞猛进发展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物质条件。
指南针 北宋 对航海等探索大陆的行为影响很大,这令贸易,探险等的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扩充,对军事,经济,航海意义重大,推动近代的地理大发现。
火药 唐朝 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欧洲,火药动摇了西欧的封建统治,昔日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渐衰落了。也令战争模式得以发生质的改变,由以前的冷兵器时代变为了热兵器时代。是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重要支柱之一。
(1)根据材料,指出促进世界航海技术发展的发明。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3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魏晋南北朝及隋唐之时,南方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逐步进入南北经济并驾齐驱的局面。其主要原因一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文化知识,从而大大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二是隋唐时期国家统一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把南北经济联系起来,在这个基础上,黄河和长江两大领域的经济齐头并进。三是各族人民密切交流,互相学习,促进了民族交融,也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两宋之时,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摘编自谢琳《重心渐南移,经济共腾飞——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研究》
阅读上述材料后,有同学提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漫长而必然的过程。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8.阅读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材料一:如图所示。(注: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四大发明外传的路线)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播路线图
材料二: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一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级炸的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摘自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39.【澶渊之盟】
材料 对“澶渊之盟” 的评价,历来存在很大的分歧。大致有如下几种观点:
一、宋朝是在澶州城打退辽军的情况下,与辽议和,辽军撤回,宋朝每年给辽岁币,岁币加重了北宋政府的负担,这对于北宋来说,是不公平的。
二、从多民族国家共同创造历史的眼界来看,尽管双方都有得失,但总的来说是公平的。宋辽两个兄弟民族签订了和平条约,从而使两个民族能在安定的大环境中和平同处、协同发展,这不仅是符合民心、顺应历史发展要求的好事,同时,也为以后正确处理民族纠纷树立了典范。
三、宋朝虽然打赢了澶州之役,但这只是暂时的胜利,因为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其军队的战斗力比较低下,北宋还不足以完全贏得整个宋辽战争的彻底胜利,双方仍呈现出对峙局面。辽与宋议和,保存了宋的军事实力和政治统治,维持了辽宋之间的长久和平。
----摘编自杨国宜《“澶渊之盟”平议》等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史大事记(部分)
朝代 史实
唐朝 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出现“开元盛世”的局面
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
李白享有“诗仙”的美誉,杜甫被誉为“诗圣”
日本先后派出十几批遣唐使来华
宋朝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确定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通顺。字数:100﹣150)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宋元时期,与前代相比,中外交通有了很大的发展。宋元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两宋海外贸易超过前代,由于陆路和海路的畅通,中国的创造发明输往西方,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入欧亚各国,对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明清时期,一方面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另一方面,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日益尖锐,甚至发展成为大规模的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史》(全一册)2003年第1版
根据材料,选择或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选择两个事例对你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宋朝本来是中国历史上极其辉煌的朝代,然而一提起宋朝,人们立即会想到“积贫积弱”四字,并由此误以为它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朝代,认为除了宋词之外,宋史是不值一提的。倘若按综合实力分析,应当说宋的经济实力比辽、金强,远超汉唐。科技上领先世界的火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都是在宋代出现或得到推广。在宽松的知识分子政策下,宋代学术文化得到高度发展,学术空气空前活跃,可以说是继战国之后,又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
——摘编自李裕民《宋代“积贫积弱”说商榷》
历历同学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极其辉煌的朝代。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43.根据下面两幅图片写一篇小短文。(要求:语句通顺、史料正确,条理清楚,80字左右。)
44.请根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的小短文。要求: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
45.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4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朝代 成就
隋朝 李春主持建造赵州桥
唐朝 雕版印刷术发明,并在唐朝中后期开始被普遍使用
宋朝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运用于航海
元朝 王祯发明了转轮排字法
明朝 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宋应星编写了《天工开物》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古代科技史》
请围绕下表中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成就,提炼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4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朝代 事件
隋朝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
唐朝 文成公主入藏
诗歌发展进入繁荣期
北宋 “澶渊之盟”
元朝 建立行省制度
——据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整理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历史至少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温馨提示:
【历史事件、观点示例】
历史事件1:隋炀帝创立科举制。
历史事件2:唐朝时,诗歌发展进入繁荣期。
观点:科举制的发展促进文化繁荣。
(注:以上示例仅供考生参考,考生作答不得选用示例中的历史事件1、2和观点)
48.【制度创新专题学习】
唐宋时期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
唐代科举考试不关注家庭出身,考生可以自由报考,但对于参加科举考试的人也有德行、职业身份等限制。
唐代在参加考试之前,官员可以举荐考生,达官贵人甚至能够影响考试结果。
唐朝后期,参加考试的人中出现了许多贫寒子弟。
宋太宗规定,有才华的手工业者、商人及其子弟都可以参加科举。
宋真宗时期,各级科举考试试卷的制定、拆封、批阅、成绩公布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两宋时期,仅考中的进士多达43000人,远远超过了前后各代。90%以上的宰相,都是通过科举途径获得官职。
根据上述材料,自拟题目,围绕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字数100字以上)
49.阅读材料
宋代经济的发展
行业 成就
农业 水稻:占城稻;居首位;苏湖熟,天下足。棉花:种植向北推进,衣被天下
丝织业 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以四川、江浙为代表
棉纺织业 逐渐兴起,海南岛有先进的纺织工具
制瓷业 五大名窑;制瓷中心:江南地区;瓷都:景德镇
造船业 广州、泉州和明州(今宁波),都集中在沿海;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最早的船坞;南宋海船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
请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5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史以来,能成就“盛世”的王朝屈指可数,而唐代却出现两度盛世,这既与两位君主的英明密不可分,同时又与制度因素密切相关。唐朝基本沿用了隋代的创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保障了国家权力的规范与有序执行,避免了帝王独断专行及重大决策失误;官员选拔升迁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保证了官员队伍的素质;改进府兵制,保证了军事强大。总之,唐代的兴盛乃是制度所成就。当然,好制度需要人设计,更需要人执行。
——摘编自陈良《略谈唐代兴盛的制度原因》
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七下期中冲刺——论述题(答题技巧+专练50题)(答案) 2023-2024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