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一、选择题
1.全球人口的流动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下列关于不同时期的人口流动现象,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
①“全球移民的供应地也从欧洲转移到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
②“66%移居美国的移民来自英国,大规模的向外移民源于经济的发展”
③“在这一时期,国际人口迁移人数最多的是非洲黑奴”
④“法国、英国从中国征集了近50万劳工作为其军事后援”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②③④① D.②③①④
2.下图反映了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比例的变化状况,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黑奴贸易促进人口流动
B.垄断组织控制经济命脉
C.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发展
D.福利国家提供社会保障
3.1933-1944年,美国接纳了为数众多的知识难民,大约在22 842到25 535人之间,其中,在美国继续从事原来工作的大约有15 000至17 000人。但美国本土却约有5 000名博士处于失业状态。这一现象最能说明 ( )
A.纳粹独裁统治导致欧洲知识难民涌入
B.经济大危机波及美国的知识界
C.罗斯福政府实行宽容的知识移民政策
D.大学和科研机构对人才需求有限
4.“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 )
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
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
5.《荷马史诗》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在公元前6世纪汇编成册。从公元前5世纪起,每逢雅典四年一次的泛雅典娜节上,都有朗诵《荷马史诗》的节目。在现实生活中,古希腊人从《荷马史诗》中摘章引句,用以解答有关道德与行为的问题,甚至在城邦间的领土纠纷中引用荷马诗句来作为自己的有力证据。这表明《荷马史诗》( )
A.成为了共同历史文化心理的源泉
B.提供了政治准则和日常生活的样板
C.植根于城邦民主政治的时代潮流
D.铸就了全希腊的宗教政治道德宪章
6.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往往都自认为与汉族有着共同的祖先,如鲜卑拓跋部称其先祖为黄帝后裔,建立夏政权的匈奴首领自称“大禹之后”“(将)复大禹之业”。这表明 ( )
A.北方出现民族大交融
B.中原文明的影响扩大
C.游牧民族转向农耕生活
D.北方地区统一进程加快
7.据欧盟统计局统计,2015年欧盟有许多国家出现了人口负增长;但同期欧盟总人口却有所上升,移民人口抵消了本地人口的萎缩。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B.经济区域集团化的不平衡
C.市场经济在各国实行D.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形成
8.汪达尔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429年,汪达尔军政领袖盖萨里克审时度势,率8万汪达尔人和阿兰人前往北非,于439年以迦太基为都建立了汪达尔王国。迦太基的陷落对西罗马的打击最为严重,切断了它在非洲的财政来源。由此可以推知( )
A.汪达尔人的迁徙标志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B.汪达尔人的迁徙削弱了西罗马帝国的力量
C.汪达尔人的迁徙使罗马古文物遭严重破坏
D.汪达尔人的迁徙体现出其对外扩张的本性
9.1820~1850年英国流放到澳大利亚的犯人为10万人左右,而自由移民高达20万人以上。1823年,英国议会通过相关司法条例,规定新南威尔士和范迪门地区分别建立起5~7人的立法会议。此后,英国被迫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改革,变换统治方式。这说明英国对澳大利亚的统治( )
A.顺应了澳大利亚人口结构的变化
B.削弱了当地地主资产阶级对议会的控制
C.根据澳大利亚的实际主动进行调整
D.遏止了自由移民大批涌入澳大利亚
10.“铁路运输是美国工业化道路中的先行官,对加快太平洋铁路在1869年的通车做出无可替代的历史功绩的,正是远涉重洋沉默奉献的攻无不克的冲锋队和敢死队的外来中国农民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铁路运输决定了美国工业化的发展
B.华工对美国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C.太平洋铁路对美国经济发展贡献最大
D.华工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11.下表为1960~2000年美国人口增长中移民所占比例,据此可知( )
时间 1960~1970年 1970~1980年 1980~1990年 1990~2000年
比例 11% 33% 39% 34%
A.20世纪60年代以来,移民主要来自东欧
B.20世纪7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吸引移民
C.20世纪80年代开始,移民呈现高端化、知识化趋势
D.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内在矛盾得到了有效整合
12.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50年代初,大量移民获准进入英国、法国、德国和北欧国家。他们大多来自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南斯拉夫和土耳其等国家,也有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北非等其他地区。这股移民潮( )
A.有助于欧洲推进经济复兴计划B.使冷战局势更加严峻
C.实质是宗教冲突下的难民问题D.促使欧洲走向一体化
二、非选择题
13.人口流动是重要的社会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具体表现各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662 年英国议会通过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凡擅自变更住所之人,都应被迁回其法定住所所在地的教区。1795 年和 1846 年的贫民迁移法实际上已经取消了对劳动力迁徙的限制。
——丰华琴《英国工业化时期的济贫政策与人口
迁移运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影响。(10分)
(2)材料二中英国人口管理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结合所学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背景。(10分)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一、选择题
1.全球人口的流动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下列关于不同时期的人口流动现象,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
①“全球移民的供应地也从欧洲转移到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
②“66%移居美国的移民来自英国,大规模的向外移民源于经济的发展”
③“在这一时期,国际人口迁移人数最多的是非洲黑奴”
④“法国、英国从中国征集了近50万劳工作为其军事后援”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②③④① D.②③①④
【解析】选B。①“全球移民的供应地也从欧洲转移到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指的是当今时代的移民。②“66%移居美国的移民来自英国,大规模的向外移民源于经济的发展”指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的移民。③“在这一时期,国际人口迁移人数最多的是非洲黑奴”指的是新航路开辟后的黑奴贸易。④“法国、英国从中国征集了近50万劳工作为其军事后援”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移民。按时间先后顺序为③②④①,故B正确。
2.下图反映了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比例的变化状况,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黑奴贸易促进人口流动
B.垄断组织控制经济命脉
C.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发展
D.福利国家提供社会保障
【解析】选C。从时间来看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比例的增加是由于工业革命造成的,C符合题意的,正确;19世纪中期黑奴贸易已逐渐消失,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经济命脉的问题,B不符合题意,排除;建设福利国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D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
3.1933-1944年,美国接纳了为数众多的知识难民,大约在22 842到25 535人之间,其中,在美国继续从事原来工作的大约有15 000至17 000人。但美国本土却约有5 000名博士处于失业状态。这一现象最能说明 ( )
A.纳粹独裁统治导致欧洲知识难民涌入
B.经济大危机波及美国的知识界
C.罗斯福政府实行宽容的知识移民政策
D.大学和科研机构对人才需求有限
【解析】选C。由题干时间“1933-1944年”可知是罗斯福政府时期,这一时期美国接纳了众多的知识难民,与此同时国内约有5 000名博士失业,由此反映出罗斯福政府实行宽容的知识移民政策。C正确。
4.“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 )
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
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
【解析】选A。“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就是启蒙运动与宗教改革的共通之处,所以本题考查的就是启蒙运动与宗教改革的共同点。宗教改革反对教皇的控制,强调“因信称义”;启蒙运动反对君主专制,主张民主和自由,所以选A。
5.《荷马史诗》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在公元前6世纪汇编成册。从公元前5世纪起,每逢雅典四年一次的泛雅典娜节上,都有朗诵《荷马史诗》的节目。在现实生活中,古希腊人从《荷马史诗》中摘章引句,用以解答有关道德与行为的问题,甚至在城邦间的领土纠纷中引用荷马诗句来作为自己的有力证据。这表明《荷马史诗》( )
A.成为了共同历史文化心理的源泉
B.提供了政治准则和日常生活的样板
C.植根于城邦民主政治的时代潮流
D.铸就了全希腊的宗教政治道德宪章
【解析】选A。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古希腊人对《荷马史诗》的复述和代代相传中包含了对其中价值的认同和传承,故选A;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古希腊从王政时代走向政体多元化,例如雅典民主制、斯巴达贵族制等,希腊社会从政治生活到日常生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提供“样板”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荷马史诗》先于雅典民主政治潮流诞生,排除C;《荷马史诗》的确在宗教、政治、道德等方面发挥了重大影响,但无法上升到“宪章”的高度,D说法过分扩大了《荷马史诗》的作用,排除。
6.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往往都自认为与汉族有着共同的祖先,如鲜卑拓跋部称其先祖为黄帝后裔,建立夏政权的匈奴首领自称“大禹之后”“(将)复大禹之业”。这表明 ( )
A.北方出现民族大交融
B.中原文明的影响扩大
C.游牧民族转向农耕生活
D.北方地区统一进程加快
【解析】选B。据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往往都自认为与汉族有着共同的祖先”体现了少数民族政权对汉族文化的吸收和认可,说明中原文化影响不断扩大,B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少数民族政权学习汉族,不能得出民族大交融的信息,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经济方面的内容,C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统一问题,D不正确。
7.据欧盟统计局统计,2015年欧盟有许多国家出现了人口负增长;但同期欧盟总人口却有所上升,移民人口抵消了本地人口的萎缩。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B.经济区域集团化的不平衡
C.市场经济在各国实行D.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形成
解析:由材料可知,欧盟人口的增多是由于移民人口抵消了本地人口的萎缩,而人口流动加速是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影响,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全球化对欧盟的影响,并未提及经济区域集团化的不平衡,排除B项;市场经济在各国实行与移民人口大量增加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国际经济新秩序还没有形成,排除D项。
8.汪达尔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429年,汪达尔军政领袖盖萨里克审时度势,率8万汪达尔人和阿兰人前往北非,于439年以迦太基为都建立了汪达尔王国。迦太基的陷落对西罗马的打击最为严重,切断了它在非洲的财政来源。由此可以推知( )
A.汪达尔人的迁徙标志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B.汪达尔人的迁徙削弱了西罗马帝国的力量
C.汪达尔人的迁徙使罗马古文物遭严重破坏
D.汪达尔人的迁徙体现出其对外扩张的本性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由于汪达尔人在北非建立了汪达尔王国,导致迦太基的陷落,因此严重打击了西罗马,切断了其在非洲的财政来源,削弱了西罗马帝国的力量,故B项正确;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标志是罗慕路斯的被废而非汪达尔人的迁徙,A项错误;题干并未提及有关罗马文物是否被破坏,C项错误;题干所指意识是汪达尔人的迁徙,但迁徙不一定就是对外扩张,D项错误。
9.1820~1850年英国流放到澳大利亚的犯人为10万人左右,而自由移民高达20万人以上。1823年,英国议会通过相关司法条例,规定新南威尔士和范迪门地区分别建立起5~7人的立法会议。此后,英国被迫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改革,变换统治方式。这说明英国对澳大利亚的统治( )
A.顺应了澳大利亚人口结构的变化
B.削弱了当地地主资产阶级对议会的控制
C.根据澳大利亚的实际主动进行调整
D.遏止了自由移民大批涌入澳大利亚
解析:材料“流放到澳大利亚的犯人为10万人左右,而自由移民高达20万人以上”反映了澳大利亚人口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自由移民数量超过了流放犯人的数量,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为此英国政府改变了对澳大利亚的统治方式,故A项正确;“新南威尔士和范迪门地区分别建立起5~7人的立法会议”此后又被迫进行一次次改革,这间接表明当地地主资产阶级控制议会的力量日益膨胀,排除B项;C项错在“主动”,题干中所提及的“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改革”是被动的,排除;D项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
10.“铁路运输是美国工业化道路中的先行官,对加快太平洋铁路在1869年的通车做出无可替代的历史功绩的,正是远涉重洋沉默奉献的攻无不克的冲锋队和敢死队的外来中国农民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铁路运输决定了美国工业化的发展
B.华工对美国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C.太平洋铁路对美国经济发展贡献最大
D.华工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解析:题干材料阐述了太平洋铁路对美国经济发展起到“先行官”的重要作用,而太平洋铁路建设者是“中国农民工”即华工,据此可知,华工对美国经济发展产生的重要作用,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铁路运输是美国工业化发展的先行官,而不是决定性的作用或者贡献最大,排除A、C两项;材料反映的是华工对太平洋铁路建设发挥重要作用,不能代表华工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排除D项。故选B项。
11.下表为1960~2000年美国人口增长中移民所占比例,据此可知( )
时间 1960~1970年 1970~1980年 1980~1990年 1990~2000年
比例 11% 33% 39% 34%
A.20世纪60年代以来,移民主要来自东欧
B.20世纪7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吸引移民
C.20世纪80年代开始,移民呈现高端化、知识化趋势
D.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内在矛盾得到了有效整合
解析:表格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人口增长中移民比重整体上呈不断增长趋势。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产业升级和新兴行业的发展,美国对移民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移民呈现高端化、知识化趋势,故C正确;材料数据无法推断出移民的国籍和地区情况,而且20世纪60年代美国移民主要来自于墨西哥,故排除A;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处于“滞胀”时期,而不是高速发展,故排除B;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文化内在矛盾并未得到有效整合,多元文化冲突一直困扰着美国社会,故排除D。
12.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50年代初,大量移民获准进入英国、法国、德国和北欧国家。他们大多来自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南斯拉夫和土耳其等国家,也有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北非等其他地区。这股移民潮( )
A.有助于欧洲推进经济复兴计划B.使冷战局势更加严峻
C.实质是宗教冲突下的难民问题D.促使欧洲走向一体化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50年代初,大量移民进入欧洲,主要是因为欧洲在战争中受到很大创伤,战后重建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人才,这股移民潮有助于欧洲经济迅速恢复,A项正确;材料强调移民进入欧洲,而非体现美苏冷战,排除B项;移民涌入欧洲不一定是宗教冲突下的难民问题,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移民潮促使欧洲走向一体化,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3.人口流动是重要的社会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具体表现各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662 年英国议会通过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凡擅自变更住所之人,都应被迁回其法定住所所在地的教区。1795 年和 1846 年的贫民迁移法实际上已经取消了对劳动力迁徙的限制。
——丰华琴《英国工业化时期的济贫政策与人口
迁移运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影响。(10分)
(2)材料二中英国人口管理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结合所学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背景。(10分)
【解析】第(1)题第一问“趋势”结合图示从人口总数变化和地域所占人口比例分析。第二问“影响”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第(2)题第一问“变化”据材料二“凡擅自变更住所之人,都应被迁回其法定住所所在地的教区”“1795 年和 1846 年的贫民迁移法实际上已经取消了对劳动力迁徙的限制”进行概括。第二问“背景”结合时间从经济、政治、思想三方面分析。
答案:(1)趋势:人口总数增多;区域人口分布比例呈南增北减趋势(长江流域占主导,珠江流域增加,黄河流域减少)。
影响:有利于江南地区开发或推动经济重心南移。
(2)变化:从严禁流动到允许自由迁徙。
背景:工业革命(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力,限制人口流动不利于经济发展;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公民自由迁徙的权利得到保证;天赋人权(自由、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素养训练(含解析)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