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13)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专项汇编(答案)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
1.[2024年甘肃中考真题]歌曲《长城谣》唱到:“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黄金少灾殃。自从大难平地起……骨肉离散父母丧……四万万同胞心一样,新的长城万里长。”据此判断,“大难平地起”指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南京大居杀
2.[2024年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事件是( )
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黄埔军校的建立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北伐的胜利进军
3.[2024年黑龙江中考真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西安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4.[2024年陕西中考真题]下列分别是我抗日军民在华北破袭铁路统计图和破袭铁路线场景。场景反映的破袭行动高潮出现在( )
A.五四运动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5.[2024年吉林长春中考真题]“这次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文中的“光明前途”是指( )
A.结束君主专制制度 B.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
C.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D.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
6.[2024年山西中考真题]数据分析是历史学习常用的重要方法。小华同学收集了一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抗战的数据。这些数据表明( )
A.全民族团结才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中国人民的抗战得到了世界各国援助
C.中国抗战是近代以来抗击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D.中国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7.[2024年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1945年,毛泽东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经过谈判,国共双方签署的文件是( )
A.《讨袁檄文》 B.“双十协定” C.《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D.“九二共识”
8.[2024年甘肃中考真题]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共商和平大计。另一方面,他又借用美国的军用飞机空运大量国民党军队抢占各大城市和交通要道。这反映出蒋介石的真实意图是( )
A.消板抗日,积极反共 B.攘外必先安内
C.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D.假和平真内战
9.[2024年吉林长春中考真题]毛泽东曾说:“延安是我们的,我们在这里开了窑洞,种了小米。”但1947年3月,中共中央却主动撤离延安。这一行动反映了我军( )
A.军事指挥策略灵活 B.拉开战略进攻序幕
C.配合正面战场作战 D.取得战略决战胜利
10.[2024年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下表是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情况简表。据此可知,三大战役( )
时间 战役 结果
1948年9—11月 辽沈战役 解放东北全境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淮海战役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平津战役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A.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B.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C.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D.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11.[2024年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在人民解放战争中,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战役是( )
A.青化砭战役 B.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
12.[2024年黑龙江中考真题]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哈尔滨火了,带火了整个东北的旅游业。某同学来东北参加研学活动,他收集到以下资料,请你为他答疑解惑。
材料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每当人们唱起这首如泣如诉、悲愤激越的歌曲《松花江上》时,仿佛看到当年在日军铁蹄蹂躏下的东北父老乡亲,看到遥望白山黑水,背井离乡、有家难归的东北妇孺学子。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首先攻占辽宁锦州,一举切断了敌人向关内的退路。随后,攻占沈阳等城市,解放东北全境。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中国人渴望有自己的汽车制造厂,生产出自己的汽车。1956年,一座宏伟的汽车城建立起来了。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四: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东北父老乡亲背井离乡、有家难归”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的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描述了哪一场战役?
(3)材料三中所说的“汽车城”建立在哪座城市?诞生于哪一时期?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被称为“铁人”的大庆石油工人是谁?在他身上体现了什么时代精神?
(5)该同学在研学活动中听到很多英雄人物故事,请你写出一位东北抗日英雄。
13.[2024年广东中考真题]一脉相承的桑梓情怀与报国理想,让无数学子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37年,出现了中国近代留学史上规模最大、情景最为壮观的一次回国潮。当时正值战火纷飞,交通阻隔,留学生们不惜牺牲个人学业,辗转千山万水,想方设法回到祖国。为筹措旅费,有的多方借贷,甚至变卖衣服和留学用具。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摘编自王奇生《留学与救国》
材料二:下表为20世纪70—80年代初中国公派留学生统计概况(部分)。
1972年底至1978年底 1978年9月底至1981年底
所学领域 人数 比例 所学领域 人数 比例
语言学科 1451人 93.7% 语言学科 1150人 15.4%
自然科学 97人 6.3% 自然科学 6039人 81.0%
其他 267人 3.6%
——摘编自章开沅、余子侠《中国人留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37年中国留学生回国潮发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其体现的时代精神。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80年代初中国公派留学生情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
14.[2024年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0年8月至次年1月,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八路军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主要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这次战役历时数月,战果辉煌。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四:“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为祖国统一开辟了途径。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这次战役”史称什么?该战役的总指挥是谁?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是哪里?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哪项基本政治制度?
(3)材料三中,“这次会议”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改革”是先从安徽农村的哪个地方开始的?
(4)材料四中,“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者是谁?在“一国两制”构想下,哪两个地方回归了祖国?
15.[2024年湖北武汉中考真题]【团结与革命实践】
材料一:
——摘编自林宏伟、高永中《中国共产党历史画典》等
材料二:
《团结就是力量》是1943年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晋察冀边区创作的歌曲。歌中“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向着法西斯蒂开火”表达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坚强意志。
——摘编自刘习良《歌声中的20世纪》
材料三:
1949年9月25日,在一次国旗设计工作座谈会上,毛泽东拿着五星红旗指着说:我们这个图案表现我们革命人民大团结。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因此,现在也好,将来也好,又是团结又是革命。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按动电钮,升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
——摘编自杨冬权等《让激情飞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歌曲《团结就是力量》创作的历史背景。
(3)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运用史实说明“团结”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重要性。
16.[2024年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冉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代——抗倭战争】
材料一:嘉靖中叶,倭患已蔓延东南数省,烧杀抢掠,造成巨大损失,戚继光奉调至东南平倭,在浙江招募农民、矿夫等组成一支新军,严加调练,时称“戚家军”。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近代——抗日战争】
材料二:据统计,全国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主要战绩:毙伤日军520463人,毙伤伪军490130人;俘虏日军6213人,俘虏伪军512933人;投降反正的日军为746人,伪军为183632人;与日、伪军作战总次数为125165次,中国共产党不仅成为中国长期抗战最重要的因素,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编辑室《名家史学精讲——中国共产党历史》
【现代——抗美援朝战争】
材料三:正当全国人民集中力量争取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时候,新中国又面临着外部侵略的威胁,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密切配合,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津湖……经此一战,中国人民打败了侵略者,震动了全世界,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彰显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抗倭战争的性质及其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抗日战争与抗倭战争在性质上的不同,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战争相同的国际影响。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材料“自从大难平地起……骨肉离散父母丧……四万万同胞心一样,新的长城万里长。”倾诉了九一八事变后人民被迫流浪的苦难,激发了人民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侵华战争,很快占领东三省,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大难平地起”指的是九一八事变,A项正确;“大难平地起”指的是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是指继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之后,1935年日本侵略军蚕食侵犯华北地区的一系列事件的统称,排除B项;“大难平地起”指的是九一八事变,1937年侵华日军发动“七七事变”(亦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排除C项;“大难平地起”指的是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是1937年12月至1938年日本在南京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排除D项。故选A项。
2.答案:C
3.答案:D
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我抗日军民在华北破袭铁路统计图和破袭铁路线场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团大战是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围绕正太铁路展开的交通破袭战,因此题干体现的战争是百团大战,D项正确;“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徐州会战是1938年1月至5月,中国军队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津浦、陇海铁路地区对日本侵略军展开的大规模防御战役,不符合题干内容,排除B项;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而题干所述为百团大战,没有发生在华北,排除C项。故选D项。
5.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光明前途”指的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D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排除A项;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也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正式合作,排除B项;1926年,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排除C项。故选D项。
6.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参战总人口17亿,中国占4.5亿;各国军民总共伤亡9000余万人,中国伤亡3500万人;德、意、日法西斯军队1110万人(1941年),中国抗日军240万人。通过这些数据占比可知,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D项正确;全民族团结才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中国人民的抗战得到了世界各国援助,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与题干强调的影响不符,排除AB项;中国抗战是近代以来抗击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属于抗日战争的国内影响,与题干强调的国际影响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7.答案:B
8.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共商和平大计。另一方面,他又借用美国的军用飞机空运大量国民党军队抢占各大城市和交通要道。”结合所学知识,1945年,国民党为了发动内战争取时间,赢得政治主动,进行重庆谈判,D项正确;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是国民党反动派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表现,排除A项;“攘外必先安内”是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亡之时国民政府的基本国策,排除B项;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国民政府的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
9.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延安是我们的,我们在这里开了窑洞,种了小米。’但1947年3月,中共中央却主动撤离延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对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重点进攻的描述。面对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体现我军军事指挥策略灵活,A项正确;1947年6月,刘邓率军挺进大别山拉开战略进攻序幕,排除B项;配合正面战场作战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是对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重点进攻的描述,该行动没有使得我军取得战略决战胜利,排除D项。故选A项。
10.答案:C
11.答案:C
12.答案:(1)历史事件:九一八事变
影响: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战役:辽沈战役
(3)城市:长春
时期:第一个五年计划
(4)工人:王进喜
精神:艰苦创业的精神
(5)抗日英雄:杨靖宇
13.答案:(1)历史背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极大地激发了留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促使他们迅速回国参与国家的抗争
时代精神:团结/军民一心/众志成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计个人得失,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2)变化:从以学习语言科学为主转向自然科学,学习领域扩大;
原因: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鼓励对外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高科技武器的运用;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影响;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建交,中国国际地位提升。
14.答案:(1)百团大战;彭德怀;延安(陕西延安、陕北延安)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全名称也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或十一届三中全会);凤阳小岗村(“安徽凤阳小岗村”中有凤阳或小岗村即可)
(4)邓小平;香港、澳门(澳门、香港)
或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
15.答案:(1)历史事件:图一:井冈山会师;图二: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长征胜利。
(2)背景:中国人民正在进行全民族抗战;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3)重要性:只有团结才能取得革命胜利。如国共第一次合作,创办了黄埔军校,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国共第二次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但不团结会极大地损害革命,甚至导致革命的失败。如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导致大革命失败;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导致中国共产党和平建国的努力付诸东流。
16.答案:(1)性质:反侵略战争。依据:戚继光抗击的是进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日本倭寇,属于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的战争。
(2)不同:中国抗日战争是20世纪中期为实现民族独立进行的一场全面性的反侵略战争,主要针对的是日本的侵略暴行;抗倭战争是针对侵犯中国东南沿海倭寇进行的反侵略战争,规模上和影响上远低于抗日战争。作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长期抗战最重要的因素,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3)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威望;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奠定了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为国内建设赢得了良好的环境。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13)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专项汇编(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