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一、选择题
1.如图中,序号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名称依次是( )
A.魏、吴、蜀 B.蜀、吴、魏 C.吴、蜀、魏 D.魏、蜀、吴
2.据魏晋南北朝的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族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种现象说明( )
A.汉族人已全部被赶出中原
B.西晋对内迁各族实行了仁政
C.内迁民族全部被汉族同化
D.中华民族在交融中发展
3.东汉以后,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内迁中原地区,逐渐建立起许多政权。唐代所修的《晋书》记载,匈奴、鲜卑为黄帝后裔。对此最准确的解读是( )
A.民族交融推动文化认同
B.人口迁徙促进区域开发
C.战乱频仍导致国家分裂
D.黄帝是各民族共同祖先
4.唐代大诗人杜甫在瞻仰了某古迹后,心生敬慕,发而为诗:“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帝位)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其评价的三国人物是( )
A.诸葛亮 B.孙权 C.刘邦 D.曹操
5.如图所示是北魏时期的“汉人胡食”画像砖,描绘的是汉人在吃烧烤的情形。这种情况主要反映出( )
A.北方各民族和平共处
B.北方民族交融的实现
C.社会动荡导致生活习惯改变
D.民族间的交融丰富了饮食文化
6.“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上述材料描述的是哪一历史时期( )
A.部落联盟时期 B.春秋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
7.东汉末年,由于中央集权的衰落,少数民族开始进入中原,农牧经济格局逐渐受到冲击。西晋灭亡后,游牧民族大批进入中原,畜牧带大幅度向南推移。由此推断魏晋时期( )
A.北方形成农牧并重局面
B.南北经济的互补性增强
C.少数民族完成汉化过程
D.北方生态环境相对恢复
8.“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了武力”。对上述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鸦片战争的爆发是英国对外扩张的结果
B.鸦片战争的爆发的责任在于中国
C.材料作者全面的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D.材料作者认识到鸦片战争结果的双重性
9.著名学者易中天在其《中华史卷十二:南朝,北朝》中指出:“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南北朝的历史意义,我认为那就是:原来有的没了,原来没的有了。什么没了?五胡。什么有了?南北。”这说明( )
A.汉民族对少数民族的单向融合导致五胡的消失
B.南北分野对中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C.国家分裂严重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
D.民族融合是导致民族消失的根源
10.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中国应创设新式海军,以后又建议清政府聘请洋人指导中国工匠制造战舰,还提出在闽粤两省的科举考试中增设水师一科,达到一定水平即可授予科甲出身。对魏源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
A.重视海防,寻求强国御敌之策
B.中体西用,探索自强求富之路
C.改革科举,创建近代新式学堂
D.固守传统,维护天朝上国尊严
11.史书记载,晋武帝司马炎共有26个儿子,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桌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最终,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由此可见,晋武帝选立太子是根据
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B.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D.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制
12.下表是关于“赤壁之战”的记述,由表格信息可知
《三国志先主传》 (刘备、孙权)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刘备)与吴军水陆并进给,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
《三国志吴主传》 公(孙权)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
A.南方整体实力优于北方 B.北方将会出现人口锐减
C.经济重心南移开始出现 D.疾疫爆发加剧战局变化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是部分北魏皇帝列表
谥号 姓名 在位时间(公元) 谥号 姓名 在位时间(公元)
道武帝 拓跋圭 368—409 宣武帝 元恪 500—515
太武帝 拓跋焘 424—452 孝明帝 元诩 516—527
献文帝 拓跋弘 466—471 孝庄帝 元子攸 528—531
孝文帝 拓跋宏 471—499 孝武帝 元修 532—534
材料二 北魏统治者进入中原以前,没有成文的法典,如遇案件,“皆临时决遣”。迁都洛阳后,孝文帝鉴于“律令不具,奸吏用法,致有轻重”,多次参与修订《太和律》,加重了不孝罪的处刑,首创了独子犯死罪可存留养亲的办法。同时经常躬自断狱,并设立司直官对适用法律和审判程序进行监督。
——摘编自张晋藩《中华法制文明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指出材料一内容变化,这些变化分别体现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
(2)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司法改革的措施。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北魏改革的显著特点。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一、选择题
1.如图中,序号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名称依次是( )
A.魏、吴、蜀 B.蜀、吴、魏 C.吴、蜀、魏 D.魏、蜀、吴
【答案】D
2.据魏晋南北朝的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族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种现象说明( )
A.汉族人已全部被赶出中原
B.西晋对内迁各族实行了仁政
C.内迁民族全部被汉族同化
D.中华民族在交融中发展
【答案】D
3.东汉以后,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内迁中原地区,逐渐建立起许多政权。唐代所修的《晋书》记载,匈奴、鲜卑为黄帝后裔。对此最准确的解读是( )
A.民族交融推动文化认同
B.人口迁徙促进区域开发
C.战乱频仍导致国家分裂
D.黄帝是各民族共同祖先
【答案】A
4.唐代大诗人杜甫在瞻仰了某古迹后,心生敬慕,发而为诗:“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帝位)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其评价的三国人物是( )
A.诸葛亮 B.孙权 C.刘邦 D.曹操
【答案】A
5.如图所示是北魏时期的“汉人胡食”画像砖,描绘的是汉人在吃烧烤的情形。这种情况主要反映出( )
A.北方各民族和平共处
B.北方民族交融的实现
C.社会动荡导致生活习惯改变
D.民族间的交融丰富了饮食文化
【答案】D
6.“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上述材料描述的是哪一历史时期( )
A.部落联盟时期 B.春秋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
【答案】B
7.东汉末年,由于中央集权的衰落,少数民族开始进入中原,农牧经济格局逐渐受到冲击。西晋灭亡后,游牧民族大批进入中原,畜牧带大幅度向南推移。由此推断魏晋时期( )
A.北方形成农牧并重局面
B.南北经济的互补性增强
C.少数民族完成汉化过程
D.北方生态环境相对恢复
【答案】D
8.“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了武力”。对上述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鸦片战争的爆发是英国对外扩张的结果
B.鸦片战争的爆发的责任在于中国
C.材料作者全面的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D.材料作者认识到鸦片战争结果的双重性
【答案】B
9.著名学者易中天在其《中华史卷十二:南朝,北朝》中指出:“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南北朝的历史意义,我认为那就是:原来有的没了,原来没的有了。什么没了?五胡。什么有了?南北。”这说明( )
A.汉民族对少数民族的单向融合导致五胡的消失
B.南北分野对中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C.国家分裂严重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
D.民族融合是导致民族消失的根源
【答案】B
10.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中国应创设新式海军,以后又建议清政府聘请洋人指导中国工匠制造战舰,还提出在闽粤两省的科举考试中增设水师一科,达到一定水平即可授予科甲出身。对魏源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
A.重视海防,寻求强国御敌之策
B.中体西用,探索自强求富之路
C.改革科举,创建近代新式学堂
D.固守传统,维护天朝上国尊严
【答案】A
11.史书记载,晋武帝司马炎共有26个儿子,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桌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最终,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由此可见,晋武帝选立太子是根据
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B.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D.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制
【答案】D
12.下表是关于“赤壁之战”的记述,由表格信息可知
《三国志先主传》 (刘备、孙权)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刘备)与吴军水陆并进给,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
《三国志吴主传》 公(孙权)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
A.南方整体实力优于北方 B.北方将会出现人口锐减
C.经济重心南移开始出现 D.疾疫爆发加剧战局变化
【答案】D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是部分北魏皇帝列表
谥号 姓名 在位时间(公元) 谥号 姓名 在位时间(公元)
道武帝 拓跋圭 368—409 宣武帝 元恪 500—515
太武帝 拓跋焘 424—452 孝明帝 元诩 516—527
献文帝 拓跋弘 466—471 孝庄帝 元子攸 528—531
孝文帝 拓跋宏 471—499 孝武帝 元修 532—534
材料二 北魏统治者进入中原以前,没有成文的法典,如遇案件,“皆临时决遣”。迁都洛阳后,孝文帝鉴于“律令不具,奸吏用法,致有轻重”,多次参与修订《太和律》,加重了不孝罪的处刑,首创了独子犯死罪可存留养亲的办法。同时经常躬自断狱,并设立司直官对适用法律和审判程序进行监督。
——摘编自张晋藩《中华法制文明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指出材料一内容变化,这些变化分别体现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
(2)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司法改革的措施。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北魏改革的显著特点。
【答案】(1)变化:谥号多采用孝字;拓跋氏改姓为元氏。
措施:尊儒崇礼(以孝治国、改行汉制);改汉姓。
(2)措施:制订成文法;加强司法监督。
特点:全面学习汉族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注重法律,以法治国。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一课一测(含答案)--2024-2025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