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2024年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1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4·东兴模拟)1888年广州海关《贸易报告》称:“洋纱供应大量增加,造成对洋布的需求削减,进口洋纱和土纱混合织成的土布比同样成本的任何洋布都便宜耐穿,更适合民众的需要”。这说明土布的生产和销售(  )
A.具有抵制外国资本的作用 B.受到官办企业严重挤压
C.使中国走上了自强的道路 D.完全依赖于洋纱的进口
【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进口洋纱和土纱混合织成的土布比同样成本的任何洋布都便宜耐穿,更适合民众的需要”可知,由于土布便宜且耐用,使得土布销量增加,说明土布具有抵制外国资本的作用。
A项具有抵制外国资本的作用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项受到官办企业严重挤压错误,题干主要强调土布对洋布的抵制作用,未涉及官办企业,不符合题意;
C项使中国走上了自强的道路错误,题干主要强调土布对洋布的抵制作用,未体现中国走上了自强的道路,不符合题意;
D项完全依赖于洋纱的进口错误,题干主要强调土布对洋布的抵制作用,未阐释完全依赖于洋纱的进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及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土布的生产和销售具有抵制外国资本的作用。
2.(2024·东兴模拟)据《清实录》记载,1898年5月光绪帝将维新派人士的部分著作刊印,让京官对其可行不可行提出意见,以此测验官员对变法的态度,其中在体现地方改革的一篇文章中,有252条意见,认为不可行的有189条,认为可行的只有63条。这表明(  )
A.变法导致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维新变法遇到的阻力很大
C.变法促进近代民用工业出现
D.变法的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在体现地方改革的一篇文章中,有252条意见,认为不可行的有189条,认为可行的只有63条”表明维新变法阻力很大,这是维新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
AC两项材料未涉及社会性质的变化、民用工业的出现,不符合题意;
B项维新变法遇到的阻力很大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D项变法的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与史实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维新变法及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了解维新变法的主要史实。
3.(2024·东兴模拟)某学者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指出:“自古以来,皇帝被看做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权威,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这说明辛亥革命(  )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产生
C.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D.扫除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题干的“自古以来,皇帝被看做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权威,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说明辛亥革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A项正确;
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产生,排除B项;
辛亥革命没有推翻中国的封建制度,排除C项;
辛亥革命没有扫除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解题的关键是对“自古以来,皇帝被看做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权威,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的理解。
4.(2024·东兴模拟)1921年3月8日,陈独秀撰文说“我们中国的诗礼人家,有客来访时,若男主人不在家,女主人必定隔着门帘回答说:‘我家里没有人。’……所以中国妇女,第一必须取得法律家所谓‘自然人’的资格,然后才能够说到别的问题”。这可佐证新文化运动(  )
A.提倡科学主义 B.推崇诗礼教化
C.维护法律权威 D.关注男女平等
【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所以中国妇女,第一必须取得法律家所谓‘自然人‘的资格”表明陈独秀认为这时女性的社会地位亟待提高,说明他关注女性地位问题,因此可以佐证新文化运动关注男女平等。
排除ABC项。
ABC三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女性地位问题,与科学、诗礼教化、法律无关,不符合题意;
D项关注男女平等可用题干材料内容佐证,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能力。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2024·东兴模拟)对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认识正确的是(  )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
C.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使得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答案】D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据材料“《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国红军长征,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战略转移,使得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A项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的是南昌起义,不符合题意;
B项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是在八七会议上,不符合题意;
C项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1927年建立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符合题意;
D项使得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是红军长征,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红军长征,要求学生具备准确识记能力。
6.(2024·东兴模拟)“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人民率先举起抗日旗帜……谱写了爱国主义的英雄壮歌。”东北人民与未撤走的爱国官兵组织的抗日队伍是(  )
A.工农革命军 B.抗日游击队
C.抗日义勇军 D.东北抗日联军
【答案】C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人民率先举起抗日旗帜……谱写了爱国主义的英雄壮歌。”结合所学可知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从此开始,东北人民与未撤走的爱国官兵组织成抗日义勇军。
A项工农革命军是南昌起义后建立的,不符合题意;
B项抗日游击队在九一八事变后,很多地方都出现,不符合题意;
C项抗日义勇军是东北人民与未撤走的爱国官兵组织的抗日队伍,符合题意;
D项东北抗日联军是1936年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与日军战斗,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中国局部抗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局部抗战的相关史实。
7.(2024·东兴模拟)以下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
①九一八事变 ②淞沪会战 ③七七事变 ④台儿庄战役 ⑤平型关大捷
A.①②③⑤④ B.①③②⑤④ C.①②⑤③④ D.①⑤③④②
【答案】B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九一八事变 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②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8月, ③七七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7日, ④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3月 ,⑤平型关大捷发生在1937年9月,故正确顺序是①③②⑤④。
B项①③②⑤④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8.(2024·东兴模拟)这次会议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其中战后奋斗方向指的是什么?(  )
A.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B.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解放全国人民
C.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D.建立一个共产主义的中国
【答案】C
【知识点】中共七大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内容可得出这是中共七大,结合所学可得出,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即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A项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不是奋斗的方向,不符合题意;
B项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解放全国人民错误,当时抗战还没有胜利,没有进行解放战争,不符合题意;
C项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是战后的奋斗方向,符合题意;
D项建立一个共产主义的中国是中共一大提出的目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共七大的内容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中共七大的相关史实。
9.(2024·东兴模拟)1919—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为推翻专制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展开了一场又一场英勇战斗,以下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
时间 指挥官和战役战斗 影响
A 1924年 叶挺连克汀泗桥、贺胜桥 孙传芳主力被消灭
B 1934年 四渡赤水 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C 1941年 第三次长沙会战 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D 1947年 林彪指挥淮海战役 解放东北全境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第三次长沙会战紧接太平洋战争而爆发,当时日军一路势如破竹,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接连败退。故第三次长沙会战壮大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A项A描述错误,叶挺连克汀泗桥、贺胜桥,吴佩孚主力被消灭,不符合题意;
B项B描述错误,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围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不符合题意;
C项C描述错误,林彪指挥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不符合题意;
D项D描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三次长沙会战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第三次长沙会战的相关史实。
10.(2024·东兴模拟)国民党军人回忆淮海战役时说:“从双堆集战斗到徐州撤退,基层官兵哭喊、哀叹的厌战情绪充斥于行伍之中,及至陈官庄被围,官兵悲观情绪恶化到极致。结果,未及解放军攻击,即不战自溃。”以上回忆表明(  )
A.士气往往决定战争成败 B.国民党军队内部的矛盾重重
C.国民党军队的贪腐严重 D.战略战术错误导致战争失败
【答案】A
【知识点】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解析】【分析】据题干“从双堆集战斗到徐州撤退,基层官兵哭喊、哀叹的厌战情绪充斥于行伍之中,及至陈官庄被围,官兵悲观情绪恶化到极致。结果,未及解放军攻击,即不战自溃。”可知,国民党军人回忆淮海战役时说的话说明在当时的解放战争时期,士气往往决定战争成败,A项正确;
材料没体现国民党军队内部的矛盾重重、国民党军队的贪腐严重和战略战术错误,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士气往往决定战争成败的相关史实。
11.(2024·东兴模拟)物理科代表巧用电路图表示17世纪后期某国家最高权力的转移(如图:打开S1,闭合S、S2,L灯亮)。其意指(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日本
【答案】B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17世纪后期某国家最高权力的转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示反映的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奠定了国王统而不治的基础,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B项正确;
美国没有国王,排除A项;
18世纪后期法国爆发大革命,没有确立君主立宪制度,并且与题干“17世纪后期”时间不符,排除C项;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1889年颁布《明治宪法》,1890年开设国会,从而确立了专制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即日本近代天皇制,与题意不符,与题干“17世纪后期”时间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2.(2024·东兴模拟)明治政府利用国家的资金,创办了一批官营的“模范工厂”,目的是把私人资本引向发展近代工业的道路。这表明明治政府在改革中(  )
A.推行地税改革 B.提倡“文明开化”
C.注重示范引领 D.实行“废藩置县”
【答案】C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明治政府利用国家的资金,创办了一批官营的‘模范工厂’,目的是把私人资本引向发展近代工业的道路”可知,这说明明治政府在改革中注重示范引领,通过创办官营的“模范工厂”,引导私人资本发展近代工业。C项正确;
题干材料说明明治政府在改革中注重示范引领,不能说明明治政府推行地税改革,排除A项;
题干材料说明明治政府在改革中注重示范引领,不能说明明治政府提倡“文明开化”,排除B项;
题干材料说明明治政府在改革中注重示范引领,不能说明明治政府实行“废藩置县”,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明治政府在改革中注重示范引领。
13.(2024·东兴模拟)下边是小勇同学学习美国南北战争后制作的思维导图,从中可以得出南北战争的本质是(  )
A.更新行业比重 B.调整生产关系
C.改变国家性质 D.摆脱殖民统治
【答案】B
【知识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思维导图表明奴隶制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通过南北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这说明南北战争的本质是调整生产关系。B符合题意;
更新行业比重,题干未体现,排除A;
改变国家性质,与史实不符,排除C;
美国独立战争摆脱殖民统治,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美国南北战争。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美国南北战争的基本史实,利用排除法作答即可。
14.(2024·东兴模拟)1907年,《英俄协约》签订。学者蒙格指出,英国与俄国缔约的主要动机是“改变欧洲的力量对比,尤其要加上一个对付德国的砝码”。以上材料可用于研究(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英国与俄国缔约的主要动机“是改变欧洲的力量对比,尤其要加上一个对付德国的砝码”,这反映了一战前三国协约军事集团的形成,是一战的背景。
A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可用题干材料研究,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做出正确答案。
15.(2024·东兴模拟)对于“世界革命”的看法,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被扬弃,全人类进入后国家的“自由人联合体”的时代。尽管俄国十月革命未达到上述理论设定的标准,但有些学者仍赋予其“世界革命”的称号,其主要依据是,十月革命(  )
A.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B.大大推动了全球工业化进程
C.实现了俄国社会的伟大变革 D.影响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
【答案】D
【知识点】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有些学者仍赋予其‘世界革命的称号’”,结合所学可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因此赋予十月革命世界革命”的称号,其主要依据是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
AC两项表述主要是对俄国产生的影响,作为“世界革命”的依据不够充分,不符合题意;
B项大大推动了全球工业化进程的是工业革命,不符合题意;
D项影响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理解并识记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的相关史实。
16.(2024·东兴模拟)下图是第聂伯河水电站的照片,这座历经近百年历史沧桑的老电站在苏联和乌克兰的历史上一直被作为民族的象征,被称为承载荣辱的民族图腾。作为最初的荣耀象征,它可以佐证(  )
A.新经济政策 B.苏联工业化 C.农业集体化 D.苏联模式
【答案】B
【知识点】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第聂伯河水电站是苏联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修建的,它可以佐证苏联工业化成就。
A项新经济政策1921年开始实施,不符合题意;
B项苏联工业化可以用题干信息佐证,符合题意;
C项农业集体化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苏联模式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苏联的工业化成就及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第聂伯河水电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2个小题,共计36分。
17.(2024·东兴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征收捐税。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权利法案》
材料二 “这场战争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制定了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美国的独立》
材料三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们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别外,不得有其他差别。
——《人权宣言》
材料四
图(a) 图(b)
(1)概括材料一中《权利法案》是如何限制王权的?该法案的颁布使得什么政治体制逐渐形成?
(2)材料二中的这场战争具有双重性,根据材料指出这样定义的依据。
(3)结合材料三,谈谈《人权宣言》的历史进步性。
(4)材料四中图(a)的两位伟人的重大贡献是什么?图(b)的历史史实发生在哪一年?图(a)与图(b)所示史实有何联系。
【答案】(1)如何限制:限制了立法权、征税权、司法权、军事权。
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
(2)依据: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3)历史进步性:《人权宣言》阐明了人权、民主、平等和法治的观念,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摧毁封建君主专制的要求,具有明显的反封建色彩;《人权宣言》 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些根本原则,对于动员法国人民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重要作用。
(4)重大贡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时间:1917年。
联系:马克思主义为俄国十月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实践了《共产党宣言》的思想。(意思相近即可)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征收捐税”“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可知,限制了立法权、征税权、司法权、军事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权利法案》规定,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征收捐税。此后,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所以,该法案的颁布使得君主立宪制政治体制逐渐形成。
(2)根据材料二“这场战争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可知,体现的是美国独立战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民族解放战争、资产阶级革命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独立战争的性质即可。所以,这样定义的依据为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3)根据材料三“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和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开始后,制宪议会通过了多项法令,废除了种种贵族特权和封建地租。1789年8月,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所以,《人权宣言》的历史进步性为《人权宣言》阐明了人权、民主、平等和法治的观念,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摧毁封建君主专制的要求,具有明显的反封建色彩;《人权宣言》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些根本原则,对于动员法国人民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重要作用。
(4)根据材料四“《共产党宣言》”可知,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这一年马克思30岁,恩格斯28岁。《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所以,材料四中图(a)的两位伟人的重大贡献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根据材料四“十月革命”和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一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第二天,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这次革命因发生在俄历10月,被称为“十月革命”。所以,图(b)的历史史实发生在1917年。第三问为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材料四图a为《共产党宣言》,图b为十月革命。可以从二者相辅相成等角度进行分析其联系。所以,图(a)与图(b)所示史实的联系为马克思主义为俄国十月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实践了《共产党宣言》的思想。(意思相近即可)。
故答案为:(1)如何限制:限制了立法权、征税权、司法权、军事权。
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
(2)依据: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3)历史进步性:《人权宣言》阐明了人权、民主、平等和法治的观念,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摧毁封建君主专制的要求,具有明显的反封建色彩;《人权宣言》 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些根本原则,对于动员法国人民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重要作用。
(4)重大贡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时间:1917年。
联系:马克思主义为俄国十月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实践了《共产党宣言》的思想。(意思相近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人权宣言》,《共产党宣言》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
18.(2024·东兴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便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愿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材料二 “‘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美国内战》
材料三 1853年外国舰队以武力打开日本国门。面对严峻的局面,以武士为首的倒幕派发起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后,拥护新继位的明治天皇仿效先进的军事、工业技术和文明成果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并主动与外国通商贸易,使日本走上了经济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
材料四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在这种思想驱使下进行的改革,势必会存在弊端,即使如此,它仍能推动俄国社会进步,请予以说明。
(2)材料二中的“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分别是指什么经济形式?
(3)材料三中的“一系列改革”的性质是什么,从改革对日本发展的影响你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
(4)材料四中的图1是哪个历史事件中的发明?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什么?图3中的新秩序的实质是什么?为材料四概括一个合适的主题。
【答案】(1)根本目的:巩固统治;
说明:使俄国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改革不彻底,农奴制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经济形式: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3)性质:资产阶级性质改革;启示:改革是强国之路。
(4)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实质: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主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初期的世界。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便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起解放农奴,我宁愿把手指砍掉”可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巩固沙皇的统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经过农奴制改革使俄国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社会矛盾,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但改革不彻底,农奴制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南北方存在两种不同的经济类型,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3)根据材料三“面对严峻的局面,以武士为首的倒幕派发起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后,拥护新继位的明治天皇仿效先进的军事、工业技术和文明成果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并主动与外国通商贸易,使日本走上了经济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一系列改革”指的是明治维新,这场改革从1868年开始,全面改造日本,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所以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改革是强国之路。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出现的早期汽车,所以说材料四中的图1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2是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费迪南大公。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次世界大战爆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3中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形成的世界新秩序,它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是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成为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萨拉热窝事件直接引发了一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形成的世界新秩序,所以可以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初期的世界。
故答案为:(1)根本目的:巩固统治;说明:使俄国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改革不彻底,农奴制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经济形式: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3)性质:资产阶级性质改革;启示:改革是强国之路。
(4)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实质: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主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初期的世界。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美国内战,明治维新,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美国内战,明治维新,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工业革命等相关史实。
19.(2024·东兴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不断入侵我国。随着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社会各阶层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抵御外侮,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材料二
材料三 我们兹宣布日本帝国大本营及在日本控制下驻扎各地的日本武装部队
——《日本无条件投降书》
材料四
(1)依据下列材料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题,围绕“探索之路和富强之路”进行简要阐述。要求:阐述论题必须史论结合。)
“自强,求富。”
救亡图存,创办京师大学堂等。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所示时间轴中①处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②处对应的时间发生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中国取得这一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中建立的最大的革命根据地的名称是什么?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的主要对象是谁?根据地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什么革命局面?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二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的主要对象是谁?图二中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在什么地方?
(6)材料三中图一和图二根据地的开辟都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走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群众路线,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内容,另举事例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践行“群众路线”的?(只举一例即可)
【答案】(1)观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论述: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改革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2)①事件、影响: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②国民党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3)因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4)名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对象:国民党反动派;
局面: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5)对象:日本帝国主义;地方:延安;
(6)践行:大革命时期:解救劳苦大众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1922-1923年掀起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北伐时期领导工农革命运动,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国共十年对立时期:在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心系人民,革命根据地快速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赢得抗战的胜利;中共七大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九一八事变;工农武装割据;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分析】(1)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史论结合,阐述论题即可。
(2)根据时间可得出是九一八事变,结合所学可得出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根据所学可得出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史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为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3)根据“我们兹宣布日本帝国大本营及在日本控制下驻扎各地的日本武装部队”可得出是日本投降,结合所学可得出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4)根据图一的内容和时间可得出是土地革命时期,根据所学可得出当时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根据所学,土地革命时期的对象是国民党反动派;结合所学可得出,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5)根据图二的内容,可得出图二是抗战时期,对象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6)根据所学,可结合中共的革命历程进行概括,主要可选择大革命时期时期,解救劳苦大众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1922-1923年掀起第--次工人运动高潮;北伐时期领导工农革命运动,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还有国共十年对立时期,在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心系人民,革命根据地快速发展。最后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赢得抗战的胜利;中共七大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
故答案为:(1)观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论述: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改革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2)①事件、影响: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②国民党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3)因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4)名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对象:国民党反动派;局面: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5)对象:日本帝国主义;地方:延安。
(6)践行:大革命时期:解救劳苦大众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1922-1923年掀起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北伐时期领导工农革命运动,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国共十年对立时期:在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心系人民,革命根据地快速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赢得抗战的胜利;中共七大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抗日战争,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等知识。
2024年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1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4·东兴模拟)1888年广州海关《贸易报告》称:“洋纱供应大量增加,造成对洋布的需求削减,进口洋纱和土纱混合织成的土布比同样成本的任何洋布都便宜耐穿,更适合民众的需要”。这说明土布的生产和销售(  )
A.具有抵制外国资本的作用 B.受到官办企业严重挤压
C.使中国走上了自强的道路 D.完全依赖于洋纱的进口
2.(2024·东兴模拟)据《清实录》记载,1898年5月光绪帝将维新派人士的部分著作刊印,让京官对其可行不可行提出意见,以此测验官员对变法的态度,其中在体现地方改革的一篇文章中,有252条意见,认为不可行的有189条,认为可行的只有63条。这表明(  )
A.变法导致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维新变法遇到的阻力很大
C.变法促进近代民用工业出现
D.变法的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3.(2024·东兴模拟)某学者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指出:“自古以来,皇帝被看做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权威,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这说明辛亥革命(  )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产生
C.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D.扫除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4.(2024·东兴模拟)1921年3月8日,陈独秀撰文说“我们中国的诗礼人家,有客来访时,若男主人不在家,女主人必定隔着门帘回答说:‘我家里没有人。’……所以中国妇女,第一必须取得法律家所谓‘自然人’的资格,然后才能够说到别的问题”。这可佐证新文化运动(  )
A.提倡科学主义 B.推崇诗礼教化
C.维护法律权威 D.关注男女平等
5.(2024·东兴模拟)对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认识正确的是(  )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
C.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使得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6.(2024·东兴模拟)“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人民率先举起抗日旗帜……谱写了爱国主义的英雄壮歌。”东北人民与未撤走的爱国官兵组织的抗日队伍是(  )
A.工农革命军 B.抗日游击队
C.抗日义勇军 D.东北抗日联军
7.(2024·东兴模拟)以下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
①九一八事变 ②淞沪会战 ③七七事变 ④台儿庄战役 ⑤平型关大捷
A.①②③⑤④ B.①③②⑤④ C.①②⑤③④ D.①⑤③④②
8.(2024·东兴模拟)这次会议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其中战后奋斗方向指的是什么?(  )
A.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B.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解放全国人民
C.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D.建立一个共产主义的中国
9.(2024·东兴模拟)1919—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为推翻专制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展开了一场又一场英勇战斗,以下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
时间 指挥官和战役战斗 影响
A 1924年 叶挺连克汀泗桥、贺胜桥 孙传芳主力被消灭
B 1934年 四渡赤水 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C 1941年 第三次长沙会战 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D 1947年 林彪指挥淮海战役 解放东北全境
A.A B.B C.C D.D
10.(2024·东兴模拟)国民党军人回忆淮海战役时说:“从双堆集战斗到徐州撤退,基层官兵哭喊、哀叹的厌战情绪充斥于行伍之中,及至陈官庄被围,官兵悲观情绪恶化到极致。结果,未及解放军攻击,即不战自溃。”以上回忆表明(  )
A.士气往往决定战争成败 B.国民党军队内部的矛盾重重
C.国民党军队的贪腐严重 D.战略战术错误导致战争失败
11.(2024·东兴模拟)物理科代表巧用电路图表示17世纪后期某国家最高权力的转移(如图:打开S1,闭合S、S2,L灯亮)。其意指(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日本
12.(2024·东兴模拟)明治政府利用国家的资金,创办了一批官营的“模范工厂”,目的是把私人资本引向发展近代工业的道路。这表明明治政府在改革中(  )
A.推行地税改革 B.提倡“文明开化”
C.注重示范引领 D.实行“废藩置县”
13.(2024·东兴模拟)下边是小勇同学学习美国南北战争后制作的思维导图,从中可以得出南北战争的本质是(  )
A.更新行业比重 B.调整生产关系
C.改变国家性质 D.摆脱殖民统治
14.(2024·东兴模拟)1907年,《英俄协约》签订。学者蒙格指出,英国与俄国缔约的主要动机是“改变欧洲的力量对比,尤其要加上一个对付德国的砝码”。以上材料可用于研究(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5.(2024·东兴模拟)对于“世界革命”的看法,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被扬弃,全人类进入后国家的“自由人联合体”的时代。尽管俄国十月革命未达到上述理论设定的标准,但有些学者仍赋予其“世界革命”的称号,其主要依据是,十月革命(  )
A.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B.大大推动了全球工业化进程
C.实现了俄国社会的伟大变革 D.影响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
16.(2024·东兴模拟)下图是第聂伯河水电站的照片,这座历经近百年历史沧桑的老电站在苏联和乌克兰的历史上一直被作为民族的象征,被称为承载荣辱的民族图腾。作为最初的荣耀象征,它可以佐证(  )
A.新经济政策 B.苏联工业化 C.农业集体化 D.苏联模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2个小题,共计36分。
17.(2024·东兴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征收捐税。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权利法案》
材料二 “这场战争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制定了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美国的独立》
材料三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们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别外,不得有其他差别。
——《人权宣言》
材料四
图(a) 图(b)
(1)概括材料一中《权利法案》是如何限制王权的?该法案的颁布使得什么政治体制逐渐形成?
(2)材料二中的这场战争具有双重性,根据材料指出这样定义的依据。
(3)结合材料三,谈谈《人权宣言》的历史进步性。
(4)材料四中图(a)的两位伟人的重大贡献是什么?图(b)的历史史实发生在哪一年?图(a)与图(b)所示史实有何联系。
18.(2024·东兴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便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愿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材料二 “‘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美国内战》
材料三 1853年外国舰队以武力打开日本国门。面对严峻的局面,以武士为首的倒幕派发起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后,拥护新继位的明治天皇仿效先进的军事、工业技术和文明成果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并主动与外国通商贸易,使日本走上了经济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
材料四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在这种思想驱使下进行的改革,势必会存在弊端,即使如此,它仍能推动俄国社会进步,请予以说明。
(2)材料二中的“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分别是指什么经济形式?
(3)材料三中的“一系列改革”的性质是什么,从改革对日本发展的影响你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
(4)材料四中的图1是哪个历史事件中的发明?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什么?图3中的新秩序的实质是什么?为材料四概括一个合适的主题。
19.(2024·东兴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不断入侵我国。随着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社会各阶层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抵御外侮,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材料二
材料三 我们兹宣布日本帝国大本营及在日本控制下驻扎各地的日本武装部队
——《日本无条件投降书》
材料四
(1)依据下列材料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题,围绕“探索之路和富强之路”进行简要阐述。要求:阐述论题必须史论结合。)
“自强,求富。”
救亡图存,创办京师大学堂等。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所示时间轴中①处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②处对应的时间发生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中国取得这一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中建立的最大的革命根据地的名称是什么?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的主要对象是谁?根据地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什么革命局面?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二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的主要对象是谁?图二中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在什么地方?
(6)材料三中图一和图二根据地的开辟都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走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群众路线,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内容,另举事例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践行“群众路线”的?(只举一例即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进口洋纱和土纱混合织成的土布比同样成本的任何洋布都便宜耐穿,更适合民众的需要”可知,由于土布便宜且耐用,使得土布销量增加,说明土布具有抵制外国资本的作用。
A项具有抵制外国资本的作用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项受到官办企业严重挤压错误,题干主要强调土布对洋布的抵制作用,未涉及官办企业,不符合题意;
C项使中国走上了自强的道路错误,题干主要强调土布对洋布的抵制作用,未体现中国走上了自强的道路,不符合题意;
D项完全依赖于洋纱的进口错误,题干主要强调土布对洋布的抵制作用,未阐释完全依赖于洋纱的进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及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土布的生产和销售具有抵制外国资本的作用。
2.【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在体现地方改革的一篇文章中,有252条意见,认为不可行的有189条,认为可行的只有63条”表明维新变法阻力很大,这是维新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
AC两项材料未涉及社会性质的变化、民用工业的出现,不符合题意;
B项维新变法遇到的阻力很大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D项变法的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与史实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维新变法及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了解维新变法的主要史实。
3.【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题干的“自古以来,皇帝被看做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权威,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说明辛亥革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A项正确;
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产生,排除B项;
辛亥革命没有推翻中国的封建制度,排除C项;
辛亥革命没有扫除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解题的关键是对“自古以来,皇帝被看做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权威,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的理解。
4.【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所以中国妇女,第一必须取得法律家所谓‘自然人‘的资格”表明陈独秀认为这时女性的社会地位亟待提高,说明他关注女性地位问题,因此可以佐证新文化运动关注男女平等。
排除ABC项。
ABC三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女性地位问题,与科学、诗礼教化、法律无关,不符合题意;
D项关注男女平等可用题干材料内容佐证,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能力。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D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据材料“《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国红军长征,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战略转移,使得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A项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的是南昌起义,不符合题意;
B项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是在八七会议上,不符合题意;
C项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1927年建立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符合题意;
D项使得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是红军长征,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红军长征,要求学生具备准确识记能力。
6.【答案】C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人民率先举起抗日旗帜……谱写了爱国主义的英雄壮歌。”结合所学可知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从此开始,东北人民与未撤走的爱国官兵组织成抗日义勇军。
A项工农革命军是南昌起义后建立的,不符合题意;
B项抗日游击队在九一八事变后,很多地方都出现,不符合题意;
C项抗日义勇军是东北人民与未撤走的爱国官兵组织的抗日队伍,符合题意;
D项东北抗日联军是1936年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与日军战斗,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中国局部抗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局部抗战的相关史实。
7.【答案】B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九一八事变 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②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8月, ③七七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7日, ④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3月 ,⑤平型关大捷发生在1937年9月,故正确顺序是①③②⑤④。
B项①③②⑤④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8.【答案】C
【知识点】中共七大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内容可得出这是中共七大,结合所学可得出,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即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A项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不是奋斗的方向,不符合题意;
B项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解放全国人民错误,当时抗战还没有胜利,没有进行解放战争,不符合题意;
C项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是战后的奋斗方向,符合题意;
D项建立一个共产主义的中国是中共一大提出的目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共七大的内容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中共七大的相关史实。
9.【答案】C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第三次长沙会战紧接太平洋战争而爆发,当时日军一路势如破竹,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接连败退。故第三次长沙会战壮大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A项A描述错误,叶挺连克汀泗桥、贺胜桥,吴佩孚主力被消灭,不符合题意;
B项B描述错误,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围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不符合题意;
C项C描述错误,林彪指挥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不符合题意;
D项D描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三次长沙会战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第三次长沙会战的相关史实。
10.【答案】A
【知识点】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解析】【分析】据题干“从双堆集战斗到徐州撤退,基层官兵哭喊、哀叹的厌战情绪充斥于行伍之中,及至陈官庄被围,官兵悲观情绪恶化到极致。结果,未及解放军攻击,即不战自溃。”可知,国民党军人回忆淮海战役时说的话说明在当时的解放战争时期,士气往往决定战争成败,A项正确;
材料没体现国民党军队内部的矛盾重重、国民党军队的贪腐严重和战略战术错误,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士气往往决定战争成败的相关史实。
11.【答案】B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17世纪后期某国家最高权力的转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示反映的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奠定了国王统而不治的基础,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B项正确;
美国没有国王,排除A项;
18世纪后期法国爆发大革命,没有确立君主立宪制度,并且与题干“17世纪后期”时间不符,排除C项;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1889年颁布《明治宪法》,1890年开设国会,从而确立了专制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即日本近代天皇制,与题意不符,与题干“17世纪后期”时间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2.【答案】C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明治政府利用国家的资金,创办了一批官营的‘模范工厂’,目的是把私人资本引向发展近代工业的道路”可知,这说明明治政府在改革中注重示范引领,通过创办官营的“模范工厂”,引导私人资本发展近代工业。C项正确;
题干材料说明明治政府在改革中注重示范引领,不能说明明治政府推行地税改革,排除A项;
题干材料说明明治政府在改革中注重示范引领,不能说明明治政府提倡“文明开化”,排除B项;
题干材料说明明治政府在改革中注重示范引领,不能说明明治政府实行“废藩置县”,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明治政府在改革中注重示范引领。
13.【答案】B
【知识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思维导图表明奴隶制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通过南北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这说明南北战争的本质是调整生产关系。B符合题意;
更新行业比重,题干未体现,排除A;
改变国家性质,与史实不符,排除C;
美国独立战争摆脱殖民统治,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美国南北战争。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美国南北战争的基本史实,利用排除法作答即可。
14.【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英国与俄国缔约的主要动机“是改变欧洲的力量对比,尤其要加上一个对付德国的砝码”,这反映了一战前三国协约军事集团的形成,是一战的背景。
A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可用题干材料研究,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做出正确答案。
15.【答案】D
【知识点】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有些学者仍赋予其‘世界革命的称号’”,结合所学可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因此赋予十月革命世界革命”的称号,其主要依据是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
AC两项表述主要是对俄国产生的影响,作为“世界革命”的依据不够充分,不符合题意;
B项大大推动了全球工业化进程的是工业革命,不符合题意;
D项影响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理解并识记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的相关史实。
16.【答案】B
【知识点】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第聂伯河水电站是苏联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修建的,它可以佐证苏联工业化成就。
A项新经济政策1921年开始实施,不符合题意;
B项苏联工业化可以用题干信息佐证,符合题意;
C项农业集体化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苏联模式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苏联的工业化成就及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第聂伯河水电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1)如何限制:限制了立法权、征税权、司法权、军事权。
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
(2)依据: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3)历史进步性:《人权宣言》阐明了人权、民主、平等和法治的观念,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摧毁封建君主专制的要求,具有明显的反封建色彩;《人权宣言》 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些根本原则,对于动员法国人民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重要作用。
(4)重大贡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时间:1917年。
联系:马克思主义为俄国十月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实践了《共产党宣言》的思想。(意思相近即可)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征收捐税”“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可知,限制了立法权、征税权、司法权、军事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权利法案》规定,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征收捐税。此后,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所以,该法案的颁布使得君主立宪制政治体制逐渐形成。
(2)根据材料二“这场战争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可知,体现的是美国独立战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民族解放战争、资产阶级革命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独立战争的性质即可。所以,这样定义的依据为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3)根据材料三“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和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开始后,制宪议会通过了多项法令,废除了种种贵族特权和封建地租。1789年8月,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所以,《人权宣言》的历史进步性为《人权宣言》阐明了人权、民主、平等和法治的观念,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摧毁封建君主专制的要求,具有明显的反封建色彩;《人权宣言》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些根本原则,对于动员法国人民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重要作用。
(4)根据材料四“《共产党宣言》”可知,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这一年马克思30岁,恩格斯28岁。《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所以,材料四中图(a)的两位伟人的重大贡献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根据材料四“十月革命”和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一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第二天,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这次革命因发生在俄历10月,被称为“十月革命”。所以,图(b)的历史史实发生在1917年。第三问为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材料四图a为《共产党宣言》,图b为十月革命。可以从二者相辅相成等角度进行分析其联系。所以,图(a)与图(b)所示史实的联系为马克思主义为俄国十月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实践了《共产党宣言》的思想。(意思相近即可)。
故答案为:(1)如何限制:限制了立法权、征税权、司法权、军事权。
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
(2)依据: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3)历史进步性:《人权宣言》阐明了人权、民主、平等和法治的观念,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摧毁封建君主专制的要求,具有明显的反封建色彩;《人权宣言》 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些根本原则,对于动员法国人民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重要作用。
(4)重大贡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时间:1917年。
联系:马克思主义为俄国十月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实践了《共产党宣言》的思想。(意思相近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人权宣言》,《共产党宣言》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
18.【答案】(1)根本目的:巩固统治;
说明:使俄国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改革不彻底,农奴制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经济形式: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3)性质:资产阶级性质改革;启示:改革是强国之路。
(4)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实质: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主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初期的世界。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便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起解放农奴,我宁愿把手指砍掉”可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巩固沙皇的统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经过农奴制改革使俄国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社会矛盾,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但改革不彻底,农奴制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南北方存在两种不同的经济类型,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3)根据材料三“面对严峻的局面,以武士为首的倒幕派发起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后,拥护新继位的明治天皇仿效先进的军事、工业技术和文明成果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并主动与外国通商贸易,使日本走上了经济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一系列改革”指的是明治维新,这场改革从1868年开始,全面改造日本,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所以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改革是强国之路。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出现的早期汽车,所以说材料四中的图1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2是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费迪南大公。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次世界大战爆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3中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形成的世界新秩序,它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是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成为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萨拉热窝事件直接引发了一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形成的世界新秩序,所以可以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初期的世界。
故答案为:(1)根本目的:巩固统治;说明:使俄国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改革不彻底,农奴制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经济形式: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3)性质:资产阶级性质改革;启示:改革是强国之路。
(4)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实质: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主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初期的世界。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美国内战,明治维新,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美国内战,明治维新,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工业革命等相关史实。
19.【答案】(1)观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论述: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改革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2)①事件、影响: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②国民党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3)因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4)名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对象:国民党反动派;
局面: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5)对象:日本帝国主义;地方:延安;
(6)践行:大革命时期:解救劳苦大众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1922-1923年掀起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北伐时期领导工农革命运动,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国共十年对立时期:在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心系人民,革命根据地快速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赢得抗战的胜利;中共七大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九一八事变;工农武装割据;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分析】(1)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史论结合,阐述论题即可。
(2)根据时间可得出是九一八事变,结合所学可得出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根据所学可得出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史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为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3)根据“我们兹宣布日本帝国大本营及在日本控制下驻扎各地的日本武装部队”可得出是日本投降,结合所学可得出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4)根据图一的内容和时间可得出是土地革命时期,根据所学可得出当时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根据所学,土地革命时期的对象是国民党反动派;结合所学可得出,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5)根据图二的内容,可得出图二是抗战时期,对象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6)根据所学,可结合中共的革命历程进行概括,主要可选择大革命时期时期,解救劳苦大众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1922-1923年掀起第--次工人运动高潮;北伐时期领导工农革命运动,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还有国共十年对立时期,在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心系人民,革命根据地快速发展。最后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赢得抗战的胜利;中共七大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
故答案为:(1)观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论述: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改革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2)①事件、影响: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②国民党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3)因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4)名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对象:国民党反动派;局面: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5)对象:日本帝国主义;地方:延安。
(6)践行:大革命时期:解救劳苦大众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1922-1923年掀起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北伐时期领导工农革命运动,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国共十年对立时期:在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心系人民,革命根据地快速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赢得抗战的胜利;中共七大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抗日战争,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等知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