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时期的欧洲
一、选择题
1.从10世纪开始,在英国、法国等地,逐步产生了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认为国王的触摸可以治愈患者的皮肤病,这种观念在17、18世纪达到高峰。这一现象可以说明( )
A.欧洲医学水平长期停滞不前
B.王权观念和民族国家得到发展
C.启蒙运动对西欧影响有限
D.英法民众卫生意识显著增强
2.某地区形成了国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的等级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一个拥有几个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许就是更高一级封君的封臣,而更高一级的封君又可能是一个更大关系网络中的封君手下的一名封臣。”这一现象出现在( )
A.古代希腊 B.近代俄国
C.古代印度 D.欧洲封建社会时期
3.不列颠(“Britannia”或“Britannus”)最初是罗马对生活在不列颠岛的原始居民的称呼,经过都铎王权和精英阶层的重塑,不列颠人由中世纪时期的苏格兰人、爱尔兰人、威尔士人的代名词,向“英格兰和‘凯尔特’各族”的共同称呼演变。这样做促使英国( )
A.向政治文化共同体演变
B.重构民族国家集体记忆
C.塑造共同的社会价值观
D.开启了政治现代化步伐
4.1300年,埃尔顿庄园法庭记录中,有部分农奴被控告未完成对庄园主的运草任务,农奴坚称未违反庄园义务。法庭查阅有关劳役惯例确认:农奴有义务将牧草垛起,但无义务将草装车。农民和农奴在庄园法庭觉得权利未能维护,可越级向上一级法庭申诉。英国格兰斯塔福德郡就有三个佃农与其领主进行了长达35年之久的争论。这些现象( )
A.说明封建主的权力受到一定限制
B.反映出西欧庄园经济的日益衰落
C.为西欧近代法律制度奠定了基础
D.表明西欧封建庄园内部等级森严
5.如表为16世纪中后期伊凡四世在位期间的部分举措。这些举措旨在( )
未经特许,王公不得将自己的领土出售或馈赠给教会。凡未经报批而转让给教会的土地,一律没收。 将莫斯科及邻近各县的优质土地分给在莫斯科附近没有领地的1000余名小贵族。 颁布《兵役条例》,推行义务兵役制,规定凡占有150俄亩土地者,必须提供一名全副武装的骑兵,自备马匹、大刀、弓箭等。
A.实现富国强兵 B.进行土地改革
C.加紧对外扩张 D.加强沙皇权力
6.欧洲中世纪在人们传统的印象中,是黑暗的,愚昧的,落后的;这个时代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这个时代的标志性事物是教会、骑士与封建制度,基督教会笼罩着整个思想界控制着教育、思想、哲学。下列关于欧洲中世纪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政治权力分散王权始终强大
B.经济的主要形态是商品经济
C.庄园是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D.城市是封建主领地,没有自治权
7.从800年教皇利奥三世为法兰克王国的查理大帝加冕开始,中古西欧国王的加冕典礼通常由教皇主持。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 )
A.王权神圣不可侵犯
B.王权与教权相互依存
C.国王相信君权神授
D.教会主宰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8.[2023·贵州贵阳高一联考]公元1077年,德皇亨利四世在与教皇的斗争中失败,被迫亲往教皇住地卡诺莎堡请罪,史称“卡诺莎之辱”;公元1305年,法王腓力四世强行拥立法籍教皇克雷芒五世,将教廷迁至法国控制下的阿维农并沦为其“御用工具”,史称“阿维农之囚”。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世俗生活彻底摆脱教会束缚
B.民族国家意识逐渐增强
C.基督教信仰已走向土崩瓦解
D.专制王权日益走向衰落
9.阿拉伯帝国通过扩张,在8世纪中期建立起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在东西方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最高统治者的称呼为( )
A.苏丹 B.哈里发 C.法老 D.沙皇
10.由于存在多种制约因素,欧洲封建领主在组织庄园法庭时不得不吸收和利用一些村社组织和庄民自治的形式;庄园法庭是领主控制和盘剥庄民的工具,对庄民具有保护作用的不是庄园法庭,而是其背后潜藏着的村社集体力量。据此对庄园法庭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体现领主和庄民的妥协
B.依靠村社集体力量设立
C.独立行使庄民的自治权
D.无法保护庄民合法权益
11.在中古时期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任免,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这表明( )
A.英国实行君主专制 B.英国国王权力至上
C.英国官员服务国王 D.借鉴中国选官制度
12.[2023·辽宁高一联考]中世纪早期,西欧领主对农民限制各种自由,通过剥削获得最大利益。随着社会的发展,庄园法规定农民可以向庄园法庭上诉维护其权益,甚至在某些地区,农民可以直接向王室法庭上诉来维护自身权益。这反映了当时西欧( )
A.封君封臣制度解体
B.农奴政治权利扩大
C.庄园秩序得到维护
D.生产关系有所调整
二、综合题
13.[2023·江苏连云港高一统考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世纪早期的城市,古代繁华都市尽遭破坏。残存的城址,只含有政治、军事和宗教意义。期间,偶尔可见贩卖食盐、刀剑和奢侈品的行商小贩,其经济意义无异于乡村,具有浓厚的自然经济性质。……10世纪前后,一大批古罗马大城市如罗马、米兰、巴黎、马赛、里昂、科隆、特里尔等相继复苏,成为西欧中世纪城市中的佼佼者。更多的工商业城市完全是新兴的。据统计,1100~1300年,英国新兴的大小城镇达140个。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对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纷繁复杂的广泛影响。12世纪以后,西欧商品交换日益频繁,地方集市、国内市场和国际贸易区域逐步形成。各地经济联系普遍加强,为西欧一些国家从封建割据走向集权统一创造了物质前提。领主们在庄园内部弃农经商,以谋厚利,使庄园自然经济为货币经济所排挤。——摘编自晏绍祥、李隆庆《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1)根据材料,概括中世纪早期城市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归纳中古后期西欧城市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城市兴起对中古西欧的影响。
中古时期的欧洲
一、选择题
1.从10世纪开始,在英国、法国等地,逐步产生了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认为国王的触摸可以治愈患者的皮肤病,这种观念在17、18世纪达到高峰。这一现象可以说明( )
A.欧洲医学水平长期停滞不前
B.王权观念和民族国家得到发展
C.启蒙运动对西欧影响有限
D.英法民众卫生意识显著增强
【答案】B
2.某地区形成了国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的等级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一个拥有几个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许就是更高一级封君的封臣,而更高一级的封君又可能是一个更大关系网络中的封君手下的一名封臣。”这一现象出现在( )
A.古代希腊 B.近代俄国
C.古代印度 D.欧洲封建社会时期
【答案】D
3.不列颠(“Britannia”或“Britannus”)最初是罗马对生活在不列颠岛的原始居民的称呼,经过都铎王权和精英阶层的重塑,不列颠人由中世纪时期的苏格兰人、爱尔兰人、威尔士人的代名词,向“英格兰和‘凯尔特’各族”的共同称呼演变。这样做促使英国( )
A.向政治文化共同体演变
B.重构民族国家集体记忆
C.塑造共同的社会价值观
D.开启了政治现代化步伐
【答案】A
4.1300年,埃尔顿庄园法庭记录中,有部分农奴被控告未完成对庄园主的运草任务,农奴坚称未违反庄园义务。法庭查阅有关劳役惯例确认:农奴有义务将牧草垛起,但无义务将草装车。农民和农奴在庄园法庭觉得权利未能维护,可越级向上一级法庭申诉。英国格兰斯塔福德郡就有三个佃农与其领主进行了长达35年之久的争论。这些现象( )
A.说明封建主的权力受到一定限制
B.反映出西欧庄园经济的日益衰落
C.为西欧近代法律制度奠定了基础
D.表明西欧封建庄园内部等级森严
【答案】A
5.如表为16世纪中后期伊凡四世在位期间的部分举措。这些举措旨在( )
未经特许,王公不得将自己的领土出售或馈赠给教会。凡未经报批而转让给教会的土地,一律没收。 将莫斯科及邻近各县的优质土地分给在莫斯科附近没有领地的1000余名小贵族。 颁布《兵役条例》,推行义务兵役制,规定凡占有150俄亩土地者,必须提供一名全副武装的骑兵,自备马匹、大刀、弓箭等。
A.实现富国强兵 B.进行土地改革
C.加紧对外扩张 D.加强沙皇权力
【答案】D
6.欧洲中世纪在人们传统的印象中,是黑暗的,愚昧的,落后的;这个时代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这个时代的标志性事物是教会、骑士与封建制度,基督教会笼罩着整个思想界控制着教育、思想、哲学。下列关于欧洲中世纪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政治权力分散王权始终强大
B.经济的主要形态是商品经济
C.庄园是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D.城市是封建主领地,没有自治权
【答案】C
7.从800年教皇利奥三世为法兰克王国的查理大帝加冕开始,中古西欧国王的加冕典礼通常由教皇主持。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 )
A.王权神圣不可侵犯
B.王权与教权相互依存
C.国王相信君权神授
D.教会主宰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答案】B
8.[2023·贵州贵阳高一联考]公元1077年,德皇亨利四世在与教皇的斗争中失败,被迫亲往教皇住地卡诺莎堡请罪,史称“卡诺莎之辱”;公元1305年,法王腓力四世强行拥立法籍教皇克雷芒五世,将教廷迁至法国控制下的阿维农并沦为其“御用工具”,史称“阿维农之囚”。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世俗生活彻底摆脱教会束缚
B.民族国家意识逐渐增强
C.基督教信仰已走向土崩瓦解
D.专制王权日益走向衰落
答案:B
9.阿拉伯帝国通过扩张,在8世纪中期建立起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在东西方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最高统治者的称呼为( )
A.苏丹 B.哈里发 C.法老 D.沙皇
【答案】B
10.由于存在多种制约因素,欧洲封建领主在组织庄园法庭时不得不吸收和利用一些村社组织和庄民自治的形式;庄园法庭是领主控制和盘剥庄民的工具,对庄民具有保护作用的不是庄园法庭,而是其背后潜藏着的村社集体力量。据此对庄园法庭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体现领主和庄民的妥协
B.依靠村社集体力量设立
C.独立行使庄民的自治权
D.无法保护庄民合法权益
【答案】A
11.在中古时期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任免,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这表明( )
A.英国实行君主专制 B.英国国王权力至上
C.英国官员服务国王 D.借鉴中国选官制度
【答案】C
12.[2023·辽宁高一联考]中世纪早期,西欧领主对农民限制各种自由,通过剥削获得最大利益。随着社会的发展,庄园法规定农民可以向庄园法庭上诉维护其权益,甚至在某些地区,农民可以直接向王室法庭上诉来维护自身权益。这反映了当时西欧( )
A.封君封臣制度解体
B.农奴政治权利扩大
C.庄园秩序得到维护
D.生产关系有所调整
答案:D
二、综合题
13.[2023·江苏连云港高一统考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世纪早期的城市,古代繁华都市尽遭破坏。残存的城址,只含有政治、军事和宗教意义。期间,偶尔可见贩卖食盐、刀剑和奢侈品的行商小贩,其经济意义无异于乡村,具有浓厚的自然经济性质。……10世纪前后,一大批古罗马大城市如罗马、米兰、巴黎、马赛、里昂、科隆、特里尔等相继复苏,成为西欧中世纪城市中的佼佼者。更多的工商业城市完全是新兴的。据统计,1100~1300年,英国新兴的大小城镇达140个。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对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纷繁复杂的广泛影响。12世纪以后,西欧商品交换日益频繁,地方集市、国内市场和国际贸易区域逐步形成。各地经济联系普遍加强,为西欧一些国家从封建割据走向集权统一创造了物质前提。领主们在庄园内部弃农经商,以谋厚利,使庄园自然经济为货币经济所排挤。——摘编自晏绍祥、李隆庆《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1)根据材料,概括中世纪早期城市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归纳中古后期西欧城市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城市兴起对中古西欧的影响。
答案:(1)特点:遭到破坏;只有政治、军事和宗教意义;具有自然经济性质。
原因:蛮族入侵(日耳曼人入侵);政治上分裂割据;王权和教权并立;商品经济的式微。
(2)变化:一批古罗马城市复苏;众多工商业城市兴起。
影响: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使庄园自然经济逐步瓦解;有利于城市自治;促进了大学的兴起。(任意4点)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后检测(答案)--2023-2024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