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框所示的诗句出自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何其芳创作的《我们最伟大的节日》。该诗句中的“东方的巨人”的诞生标志着中国( )
你新的中国,人民的中国呵, 你终于在汨中国的母体内生长,壮大,成熟。 你这个东方的巨人终于诞生了。
A.大陆获得了完全的统一 B.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C.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
2.1951年5月3日,《人民日报》刊发文章《人民民主专政在农村中生了根》,文中写道:“刚分到田地的农民晚上兴奋得连睡觉都睡不好,半夜要起来好几次,出门去看看他新分得的插着小红旗的田。从心坎里高兴出来!”据此推测,“人民民主专政在农村中生了根”主要得益于( )
A.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土地改革运动的实施
C.农业合作化掀起高潮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3.数据统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是我国《“一五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表》,该数据反映了“一五计划”期间( )
A.农、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B.各行业均取得显著的增长
C.培养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 D.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4.1984年7月,北京市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在全国国营商业中率先迈出股份制改革步伐。11月,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向本企业和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成为改革开放后上海第一家试行股份制经营的股份有限公司。这一经济新气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5.某同学课下阅读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三个小标题:“世界分享了中国经济增长的红利”“世界分享了中国市场准入的红利”“世界分享了中国降低壁垒的红利”。那么这篇文章的总标题应是( )
A.联产承包,生产力大解放 B.新中国成立,壮大世界和平力量
C.中国“入世”,世界得到了什么 D.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6.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目标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该改革方案属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 )
A.全面深化改革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7.如果要为下面资源包命名,最恰当的是( )
歌曲:《翻身农奴把歌唱》《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天路》 新闻:《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于2021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文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照片:孔繁森 视频: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A.经济特区 B.民族大团结 C.西藏民主改革 D.“一国两制”
8.1979年首届“省港杯”足球赛后,香港各界人士组成参观团在赛事期间到广州交流访问逐渐成为惯例,不少香港工商界人士回乡投资。这反映体育活动的开展( )
A.成为粤港沟通的主要渠道 B.增进粤港的交流与合作
C.得益于“一国两制”的实施 D.加快了香港回归的步伐
9.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许多台湾有识之士也提出“中华文化应是两岸沟通的共同语言”。这说明( )
A.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历史悠久 B.“一国两制”获得了广泛认同
C.海峡两岸有着高度的文化认同 D.海峡两岸民众渴望祖国统一
10.20世纪之前的战争基本是在陆地和海洋上进行的,战场是平面的、一维的。如今,六维战场空间已经形成,信息化战争的战场空间形态由实体空间转向以网络、人的认知领域等为主体的虚拟空间。材料反映了( )
A.我国开始自主研发军事装备 B.人民海军的战斗力不断增强
C.走新时代强军之路的必要性 D.现代战争以网络交流的形式进行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档案选编》案卷编号为206-Y0002的档案,是周恩来发表的一个声明:“这个会议将要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作为档案材料,其价值在于( )
A.实证亚非会议在万隆圆满结束 B.是确证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C.佐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是带有主观性的影像史料
12.1972年,中日双方共同签署《联合声明》,声明指出,中日两国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这一声明表明( )
A.日本支持新中国重返联合国 B.中日战争状态结束
C.日本接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日关系正常化
13.2012到2019年,有1600多部中国影视剧被译成36种语言,登陆100多个国家的银幕荧屏;2017年,“欢乐春节”在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城市举办了2000余场活动,海外受众突破2.8亿人次。这主要反映了( )
A.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B.世界产品中国制造
C.“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多边外交取得进展
14.下表为1997—2007年中国铁路发展情况表。这体现我国( )
日期 主要路线 全国平均时速
1997年4月1日 京广、京沪、京哈 48.1公里
2007年4月18日 京哈、京广、京沪、京九、陇海、浙赣、兰新、广深、胶济、武九、宣杭 70.2公里
A.大众消费观念更为合理 B.人们出行方式多样化
C.国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D.交通运输取得新发展
15.微信支付、刷脸支付、数字人民币等新型支付方式的出现,大大便捷了人们的生活。这反映出( )
A.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增强 B.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人们的消费观念在不断变化 D.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二、材料题
16.八年级同学以“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项目主题】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项目目标】通过查阅资料,绘制知识结构图,围绕主题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并展示成果,形成对“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认识。
【任务驱动】
任务一:第一组同学围绕主题搜集到下面一组相关资料进行布展。
(1)请按时间顺序在空格处填写正确的序号,并任选两个资料简述其历史价值。
任务二:第二组同学对民族大团结进行总结并绘制如下图示。
(2)请为上述“民族大团结”类型找到对应的知识点填入下表。
类型 知识点
法律依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适用范围
作用
目的
举措
【活动感悟】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
17.外交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外交活动既要靠外交智慧,更要靠国家实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在成立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以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
——摘编自《中国外交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并以万隆会议为例进行说明。
材料二:尼克松任总统时期,致力于中美关系的改善。1970年,他在国会演说时强调:美国无视中国这个亚洲最大的国家是个错误,我们寻求开放的世界,努力探索对中国贸易和人员交流的开放……从长远看,对中国的孤立政策是不明智的,从根本上讲也是不可能成功的。要看到中国的潜在力量,任何外交灵敏政策都不能加以忽视和拒绝,让中国继续排斥在国际社会之外,军备、安全、人口、环境问题会变得复杂化和难以解决。
——摘编自《外交季刊》
近年来,中国提出了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发展愿景。可以说,中美关系的未来已不再由美国一家主导,更不由某一届美国政府的政策好恶来决定,而是由中美两国的利益取向与战略需要来决定。美国一些政治家认为,必须重视并给予中国在中美关系发展中更多话语权。
——摘编自《世界知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尼克松主张改善中美关系的理由。说明美国“重视并给予中国在中美关系发展中更多话语权”的原因。
材料三:今年(2023年)是我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提出这一倡议的初心,是借鉴古丝绸之路,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同各国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迎接共建“一带一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3)根据材料三,说明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背景。简述应如何更好地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18.新闻报道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一种途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年磨一剑。辽宁舰历经“试验试航、试训结合。由训转战”3个不同阶段,实现了从试验训练到备战打仗的转变。2021年以来,辽宁舰创造了海上补给时间最长、数量最大、间隔最久等3项新纪录,舰载机单波次出动量、单日最大出动量均取得了突破,舰党委被海军党委表彰为“奋斗新时代先进党委班子”。
——摘编自中国青年网
材料二:1964年10月16日,在中国西部大漠深处升起的蘑菇云震惊世界,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实现了核技术的又一次飞跃;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一曲《东方红》响彻寰宇。至此,我国跻身少数独立掌握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国家,并在某些关键技术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摘编自《经济日报》
材料三:“你家趁什么?”这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孩子们互相“攀比”时最常说的一句话。曾经,吃上一顿带鱼、买到电视机、家里装电话,都能赢得同龄人的艳羡。时过境迁,现在再看,这些东西太过稀松平常,甚至,随着手机的发展,固定电话都逐渐退出了家庭舞台。从餐桌上到衣橱里,从住的房子到出行的车子,推门进入一个个小家,便能深刻体会改革开放45年来的巨变。
——摘编自《北京日报》
(1)根据材料一,指出辽宁舰经历的3个不同阶段,并简述“辽宁舰”交接入列带来的现实意义。
(2)根据材料二,简述“两弹一星”精神及其成功研制的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举例说明改革开放后人们日常生活发生变化的表现,并分析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19.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和艰辛探索,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王老师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设计了大单元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梳理线索——回望探索之路】
(1)根据“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这一大单元主题结构示意图(见下图),简述①②③处的相关史实,并为④处内容归纳出一个主题。
任务二【释读图片——重温建设之路】
(2)根据图一、图二信息,结合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简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历程。
任务三【论述观点——坚定中国道路】
(3)请结合下列材料,以“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为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正是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充分尊重人民首创精神,鼓励人民群众进行开创性探索,把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无穷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才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摘编自王炳林《人民群众是推动新中国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你新的中国,人民的中国啊,你终于在旧中国的母体内生长,壮大,成熟,你这个东方的巨人终于诞生了。”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诞生的标志是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人们以无比喜悦的心情欢庆新中国的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故这个“东方巨人”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D项正确;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排除A项;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排除B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C项。故选D项。
2.答案:B
解析:据题干描述农民对新分得的土地感到兴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这正是“人民民主专政在农村中生了根”的直接表现。B项正确;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在1953年,且与题干所述农民情绪高涨无关,排除A项;农业合作化是在1953年后掀起高潮,时间上不符,排除C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是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确立的,与农村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故选B项。
3.答案:D
解析:据题干《“一五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表》可知,重工业的占比达到51%,这说明“一五计划”期间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D项正确;图片反映出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工业的协调发展显然与图表信息不符,排除A项;各行业均取得显著的增长与图片中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情况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反映不出培养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排除C项。故选D项。
4.答案:B
解析:据题干中的“1984年”“北京”“上海”“股份制改革”等关键词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85年起,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其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B项正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排除A项;农村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题干反映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不符,排除C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D项。故选B项。
5.答案:C
解析:据题干“世界分享了中国经济增长的红利”“世界分享了中国市场准入的红利”“世界分享了中国降低壁垒的红利”和所学知识可看出这是讲中国入世对世界的影响,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参与,C项正确;联产承包,生产力大解放是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壮大世界和平力量与题意不符,题干材料不符,排除B项;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与题意不符,题干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6.答案:A
解析:据题干“《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属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部分。A项正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强调的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建设,机构改革并非直接指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排除B项;全面依法治国侧重于法律体系的完善和法治建设,与机构改革的直接关联较小,排除C项;全面从严治党主要是针对党的建设和治理,机构改革并非其主要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
7.答案:B
解析:根据资源包和所学可知,《翻身农奴把歌唱》反映的是西藏农奴制的废除;《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的歌词体现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天路》反映了青藏铁路的修建;《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反映了内蒙古自治区建立促进了民族团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反映了对民族区域自治区的管理;孔繁森是援藏的杰出代表。这些资料都与少数民族,民族大团结有关,B项正确;经济特区是实行特殊经济政策的地区,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还涉及内蒙古自治区,不仅是西藏地区,排除C项;一国两制是解决港、澳、台问题的方针,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B
解析:据题干“1979年首届“省港杯”足球赛后,香港各界人士组成参观团在赛事期间到广州交流访问逐渐成为惯例,不少香港工商界人士回乡投资”和所学知识可知,足球赛后,香港各界人士组成参观团在赛事期间到广州交流访问逐渐成为惯例,说明体育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增进粤港的交流与合作,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体育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增进粤港的交流与合作,没有强调体育活动成为粤港沟通的主要渠道,因为材料内容没有对比粤港沟通的主要渠道,排除A项;“一国两制”的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实施是在20世纪9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体育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增进粤港的交流与合作,没有体现香港回归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
9.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可知,海峡两岸的文化同根同源,一脉相承,海峡两岸有着高度的文化认同,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文化认同,并不是强调交流的久远,且没有涉及很久之前的海峡两岸交流往来,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一国两制等相关信息,无法得出“获得了广泛认同”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只提及“诗人余光中”,未提及“海峡两岸的民众”,因此,海峡两岸的民众渴望祖国统一是对材料的误读,排除D项。故选C项。
10.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如今,六维战场空间已经形成,信息化战争的战场空间形态由实体空间转向以网络、人的认知领域等为主体的虚拟空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今战场形势的发展,需要加强军队的科技含量,因此题干描述的是走新时代强军之路的必要性,C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后我就开始走向自主研发军事装备,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题干未涉及军种,因此无法得出人民海军的战斗力不断增强,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新时代中国加强军队建设的必要性,而不是要说明现代战争的进行方式,排除D项。故选C项。
11.答案:B
解析:据材料“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可知,1954年4月至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在日内瓦召开的关于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因此该会议是日内瓦会议,而周恩来的原版声明,是原始档案,属于一手史料,B项正确;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两者不是一个会议,排除A项;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外交档案属于国家档案,并非影像史料,排除D项。故选B项。
1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1972年中日双方共同签署《联合声明》,声明指出,中日两国之间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可以得出,中日两国之间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D项正确;中国1971年已经重返联合国,排除A项;中日结束战争状态是在1945年,排除B项;日本接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13.答案:A
解析:根据“有1600多部中国影视剧被译成36种语言,登陆100多个国家的银幕荧屏;……”可得出,中国文化向世界范围内传播,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A项正确;材料主旨是文化的传播,没有体现具体的商品,排除B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文化交流,并不是官方的外交,排除D项。故选A项。
14.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97—2007年中国铁路发展情况表”可知,新的铁路线出现新的增长,全国平均时速大幅度提升,说明交通运输取得新发展,D项正确;铁路的快速发展,与大众消费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题干只提到一种交通工具,因此人们出行方式多样化说法错误,排除B项;国民生活的水平的提高应该主要体现在收入、娱乐等方面,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微信支付、刷脸支付、数字人民币等新型支付方式的出现,大大便捷了人们的生活。”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微信支付、刷脸支付等都是基于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它们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支付方式,使支付更加便捷、快速。因此,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B项正确;仅从出现多种支付方式,无法得出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增强的结论,排除A项;支付方式的变革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消费观念,但题目中的描述更侧重于支付方式本身的变化,而非消费观念的变化,排除C项;生活水平的提高可能会促使新型支付方式的出现,但这一选项更多地是一个宏观的描述,排除D项。故选B项。
16.答案:(1)⑤1984年,撒切尔夫人访华;④1997年香港回归。
①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欢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考察、经商等。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②1992年汪辜会谈。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浦在新加坡举行第一次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这次会谈被称为“汪辜会谈”,汪辜会谈对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③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凌晨,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澳门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回到祖国怀抱。澳门回归标志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④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回归标志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⑤1984年撒切尔夫人访华,签订《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为香港回归中国奠定政治基础。⑥2008年,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2)适用范围: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
作用: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地区发展。
目的:各民族共同繁荣。
举措: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西部大开发,修建青藏铁路。
解析:(1)填写:根据任务一的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欢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考察、经商等。②1992年汪辜会谈。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浦在新加坡举行第一次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这次会谈被称为“汪辜会谈”,③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凌晨,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澳门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回到祖国怀抱。④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⑤1984年撒切尔夫人访华,签订《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⑥2008年,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因此填写顺序是⑤1984年,撒切尔夫人访华;④香港回归。
价值: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欢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考察、经商等。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②1992年汪辜会谈。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浦在新加坡举行第一次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这次会谈被称为“汪辜会谈”,汪辜会谈对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③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凌晨,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澳门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回到祖国怀抱。澳门回归标志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④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回归标志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⑤1984年撒切尔夫人访华,签订《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为香港回归中国奠定政治基础。⑥2008年,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2)适用范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建立民族自治区,实现民族区域自治,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少数民族聚集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地区发展。
目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胡,党和政府在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举措: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这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极大带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17.答案:(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说明: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中国代表团加强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2)理由: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中国对解决国际问题有重要作用;与中国进行贸易等的需要;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国家,其潜力是无穷的等。
原因: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在世界舞台发挥重大作用;中美两国利益取向和战略需要。
(3)历史背景:古丝绸之路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国改革开放综合实力提高;中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国内改革开放调整;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
如何建设: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解析:(1)外交政策:根据材料“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就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说明:以万隆会议说明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主要体现在“求同存异”方针上。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中国代表团加强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2)理由:根据材料“尼克松任总统后,致力于中美关系的改善,1970年他在国会演说时强调:美国无视中国这个亚洲最大的国家是个错误,我们寻求开放的世界,努力探索对中国贸易和人员交流的开放……从长远看,对中国的孤立政策是不明智的,从根本上讲也是不成功的。要看到中国的潜在力量,任何外交灵敏政策都不能加以忽视和拒绝,让中国继续排斥在国际社会之外,军备、安全、人口、环境问题变得复杂化和难以解决”可知,尼克松主张改善中美关系的理由是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中国对解决国际问题有重要作用;与中国进行贸易的需要。
原因:根据材料“中美关系的未来已不再是美国一家主导,更不由某一届美国政府的政策好恶来决定,而是由中美两国的利益取向与战略需要决定。美国一些政治家认为,必须重视并给予中国在中美关系发展中拥有更多话语权。”结合所学知识,美国愿意“重视并给予中国在中美关系发展中拥有更多话语权”的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在世界舞台发挥重大作用;中美两国利益战略需要等。
(3)历史背景:根据材料“出这一倡议的初心,是借鉴古丝绸之路,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同各国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背景主要有:古丝绸之路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国改革开放综合实力提高;中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国内改革开放调整;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
如何建设:根据材料“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迎接共建“一带一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继续深化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8.答案:(1)不同阶段试验试航、试训结合、由训转战。
现实意义:提高我国国防实力,保卫中国安全。
(2)精神: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爱国爱党,刻苦钻研,坚持不懈等精神。
重要意义: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3)表现:饮食结构更合理,更加丰富多样化,注重健康和绿色;通信手段更加便捷,电话和互联网发展;住房面积增大,住房条件优化;交通便利,家庭轿车普及,公共交通完善等。
原因:改革开放的实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全国人民的努力等。
解析:(1)不同阶段:根据材料“辽宁舰历经“试验试航、试训结合。由训转战”3个不同阶段,实现了从试验训练到备战打仗的转变。”可知,辽宁舰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试验试航、试训结合、由训转战。
现实意义:根据材料“2021年以来,辽宁舰创造了海上补给时间最长、数量最大、间隔最久等3项新纪录,舰载机单波次出动量、单日最大出动量均取得了突破,舰党委被海军党委表彰为“奋斗新时代先进党委班子”。”可知,辽宁舰交接入列提高我国国防实力,保卫中国安全,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
(2)精神:根据材料“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实现了核技术的又一次飞跃;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一曲《东方红》响彻寰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弹一星”的成功体现了科研人员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爱国爱党,刻苦钻研,坚持不懈等精神。
重要意义:根据材料“我国跻身少数独立掌握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国家,并在某些关键技术领域走在世界前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弹一星”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3)表现:根据材料“吃上一顿带鱼、买到电视机、家里装电话,都能赢得同龄人的艳羡。时过境迁,现在再看,这些东西太过稀松平常,甚至,随着手机的发展,固定电话都逐渐退出了家庭舞台。从餐桌上到衣橱里,从住的房子到出行的车子,推门进入一个个小家,便能深刻体会改革开放45年来的巨变。”可知,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饮食结构更合理,更加丰富多样化,注重健康和绿色;通信手段更加便捷,电话和互联网发展;住房面积增大,住房条件优化;交通便利,家庭轿车普及,公共交通完善等。
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人民日常生活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改革开放的实施,极大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实施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全国人民的努力等。
19.答案:(1)相关史实:①三大改造的完成;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焦裕禄、王进喜、雷锋、邓稼先;④探索中的曲折与前进。
(2)探索历程: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阶段(1992—2002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2002—2012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2012年至今)。
(3)观点论述: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不懈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人民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无穷智慧,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进步。正是因为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才创造了“中国奇迹”,使中华民族前所未有地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要继续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解析:(1)相关事实:根据材料“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这一大单元主题结构示意图和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大改造,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故①三大改造的完成;1954年新宪法的颁布,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制度确保了人民能够通过选举代表,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和决策,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故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英雄模范人物,焦裕禄是兰考县委书记,带领全县人民战天斗地,治理“三害”(风沙、盐碱、内涝),为改变兰考面貌而奋斗,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王进喜是我国石油战线上的著名铁人,他留下的“铁人精神”、“大庆精神”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宝贵财富;雷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共产主义战士,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邓稼先是两弹元勋之一,他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和精神,不仅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也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故③焦裕禄、王进喜、雷锋、邓稼先;基于上述史实,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成功与挫折,可为④处归纳出“探索中的曲折与前进”这一主题,这一主题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所面临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挫折中不断学习、总结经验、继续前进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2)探索历程:根据图一、图二信息,结合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历程如下: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2年),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突破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设立经济特区,打开对外开放的窗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阶段(1992—2002年),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2002—2012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实施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2012年至今),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如中国梦、新发展理念等。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探索历程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3)观点论述: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材料已给出观点: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只要结合材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正是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充分尊重人民首创精神,鼓励人民群众进行开创性探索,把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无穷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才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紧扣该观点论述或说明即可,如论述: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不懈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人民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无穷智慧,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进步。正是因为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才创造了“中国奇迹”,使中华民族前所未有地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要继续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