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海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现代英国的官吏制度,是仿照帝制中国的官制度而建立的……通过考试提拔任用行政官吏的制度在英国已经广泛了。”材料中的“官吏制度”指的是( )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C.三公九卿制 D.分封制
2.在中亚、西亚和非洲等地出土了隋唐的铜镜、钱币和瓷器。在我国新疆、陕西、河南等地发现的隋唐时期的外国钱币也很多,如东罗马金币、阿拉伯金币、日本钱币等。这反映了隋唐时期( )
A.铸币技术先进 B.中外交流频繁 C.瓷器应用广泛 D.国家实力强盛
3.“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这是一部关于唐朝高僧的电视剧片尾曲。这部电视剧取材的历史事件是( )
A.鉴真东渡日本 B.张骞出使西域
C.玄奘西游天竺 D.日本遣唐使来华
4.通过关键词“安禄山”“叛乱”“八年”“唐朝由盛转衰”判断,该事件是( )
A.李自成起义 B.黄巢起义 C.安史之乱 D.黄巾起义
5.小明运用下面四幅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是( )
A.耕作方式的进步 B.灌溉技术的成熟
C.育秧技术的提高 D.唐宋农业的发展
6.如图为契丹鸡冠壶,它是汉族制瓷工匠模仿游牧民族储水皮囊烧制而成,清洁美观,深受契丹人的喜爱。鸡冠壶的出现与流行体现了( )
契丹鸡冠壶
A.民族政权并立 B.商品经济发展 C.民族文化交融 D.对外贸易发达
7.王安石变法执政期间,变法派广泛听取建议。社会地位低下的胥吏、小商贩、农民以至犯过罪的人,只要能讲求水利,都可来东京献策。有功绩的还要授官嘉奖,如潭州人李度修筑两乡塘堤,补为本州官吏,这些措施( )
A.有利于农业发展 B.限制了官僚特权 C.增强了军事力量 D.增加了赋税收入
8.下面四幅两宋与西夏.金并立的示意图中,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9.为纪念岳飞,我国在许多地方都修筑了岳王庙,规模较大的有安阳汤阴、杭州、朱仙镇、靖江、宜丰等地的岳王庙。以下四幅对联中,适合贴在岳王庙前的是( )
A.一使胜千军,两出惠万年 B.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C.东渡传文化,西行取真经 D.诗魂系采石不散,傲骨同仙酒未陈
10.宋英宗时市舶收入年63万贯,至南宋前期已增至200万贯。当时的铸币量很大,很多时候高出盛唐十余倍,但仍不能满足市场发展需要,因此民间产生了交子。交子的出现反映了宋代( )
A.金属铸造水平的高超 B.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D.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11.人们常用“比黄连还苦,比窦娥还冤”这句话形容一个人含冤命苦。塑造窦娥这个艺术形象的是( )
A.苏轼 B.关汉卿 C.辛弃疾 D.李白
12.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选项中,属于史论的是( )
A.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B.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政权
C.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
D.元朝统一,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奠定基础
13.宋朝书籍产量大增,“多且易致”,从而导致了书价的下降,基本实现了书籍销售价格的平民化。这在中国书籍史上乃至在世界书籍史上,堪称“书价革命”。导致“书价革命”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造纸术的推广 B.文学作品涌现
C.印刷术的发展 D.对外交流频繁
14.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年轻将领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戚继光临危受命,南下浙江抗倭,多次击退倭寇的侵犯。由此可以看出这场抗倭战争是( )
A.一场反侵略的战争 B.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C.统一北方的重要战争 D.一场平定分裂祖国叛乱的战争
15.有学者统计,公元1600年中国人口已达1亿,1741年达1.6亿以上,至1762年增至2亿。人口的迅速增长与高产作物的引入有重要关系。材料中的“高产作物”可能是( )
A.水稻和小麦 B.玉米和甘薯 C.芝麻和马铃薯 D.南瓜与粟
16.中国古代有一中央机构,保密性较强,不是法定的独立的政府衙门。它一方面可参议军国大政,另一方面又是一个摘抄辑录的秘书部门。该机构是( )
A.中书省 B.枢密院 C.市舶司 D.军机处
17.曹雪芹曾在其作品开篇赋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部作品是( )
A.《西游记》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红楼梦》
二、材料题
18.七年级(13)班同学以“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第一组同学以“隋朝的农业”为主题,收集到下面史料。
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
隋朝为巩固国家统一,加强调运江淮地区粮食等物资到统治中心洛阳的能力。并从根本上解决京城缺粮的问题,当时统治者在将首都由长安迁往洛阳的同时,征调民工百万,开凿沟通南北的大运河。
——摘编自王炬《隋唐大运河与仓储相关问题研究》
(1)结合所学,写出组织修建大运河的皇帝。根据任务一提供的史料,请你推测含嘉仓储存粮食可能来源于我国哪里和运输粮食的交通工具。
任务二:第二组同学以“了解古代繁荣开放”为题,精选部分文物,制作了下面的研学记录卡。
①法门寺出土的罗马工艺的玻璃瓶(通过西域传入长安) ②德化窑青白釉印花六棱执壶(发现于南宋沉船“南海Ⅰ号”) ③郑和铸铜钟(明) ④清朝按欧洲皇室要求生产的出口瓷器(耶稣像)
(2)将上面一组文物图片与下表中的说明进行匹配。(填写序号)
文物(序号) 说明
A.见证了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B.闭关锁国下中国海外贸易最后的辉煌
C.为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提供了实物史料
D.彰显了丝绸之路的盛唐气象
任务三:第三组同学以“了解A朝合浦珍珠开采”为主题,收集到下面史料。
——选自B(作者)《天工开物》插图《没水探珠船》
《本草纲目》“真珠”篇中曾描述了合浦珠民采珠的艰险:“合浦县海中有梅、青、婴三池。蜒人(采珠人)每以长绳系腰,携篮入水,拾蚌入筋即振绳,令舟人急取之。若有一线之血浮水,则葬鱼腹矣。”
——节选C(作者)《本草纲目》
(3)结合所学,将A、B、C信息补充完整。第三组同学收集到的史料可以互相印证的内容有哪些。
(4)请你为七年级(13)班的同学通过哪些途径收集史料提出建议。
19.实地调查是研究历史重要方法之一,七年级(1)班同学在暑假期间到全国各地历史遗址开展研学活动,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任务。
【研学点一】:第一组同学:入西藏拉萨,寻盛唐繁华。
第一组同学在布达拉宫拍摄的文成公主塑像 从汉族地区来的王后文成公主,带来不同的粮食共有三千八百类,给西藏的粮食仓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王后文成公主,带来不同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西藏的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王后文成公主,带来不同的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第一组同学在西藏收集到的民歌
(1)研学点一收集的史料可以用于研究唐朝什么政策?根据研学点一,分析文成公主将哪些文明传播到了西藏地区。
【研学点二】:第二组同学:访河南开封,追东京梦华。
第二组同学在开封市博物馆拍摄到的图片
北宋傀儡戏瓷枕
(2)根据研学点二地图,分析北宋商业特点。研学点中的娱乐场景会出现在什么场所?这些活动主要丰富了哪一社会阶层的文化生活?
【研学点三】第三组同学:探江苏南京市,研朝堂威严。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
——《皇明祖训》
(3)结合所学,写出明朝建立的时间。根据研学点三,归纳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影响社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0.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战争与和平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两大主题,时战时和、战与和相互交织或交叉进行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期 民族关系
唐太宗时 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唐玄宗时 册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纶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辽太宗时 占领燕云十六州,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宋真宗时 辽军大举攻宋,威胁都城开封,寇准力劝真宗亲征,宋军士气大振击退辽军,之后宋辽议和,双方订立①____________。此后很长时间内,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元朝 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②____________。
元朝 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由③____________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雍正皇帝 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掌管地方军事、外交等事务。
乾隆皇帝 大、小和卓发动叛乱,乾隆皇帝调兵讨伐,清军经过两年战斗,平定了这场分裂祖国的叛乱。清朝设置④____________,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1)完成材料中的填空:①②③④
(2)根据材料概括古代民族政权间交流交往的主要方式。
(3)阅读上述材料,围绕“民族政策与社会发展”关系提出观点,并在材料中选取两个对应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通过考试提拔任用行政官吏的制度”和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制,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B项正确;三省六部制是隋朝建立的政治管理制度,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三公九卿制是秦朝建立的政治管理制度,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分封制是按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选拔人才的制度,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在中亚、西亚和非洲等地出土了隋唐的铜镜、钱币和瓷器。在我国新疆、陕西、河南等地发现的隋唐时期的外国钱币也很多,如东罗马金币、阿拉伯金币、日本钱币等”,可知在唐朝出现了阿拉伯、东罗马、日本的物品,同时期的中亚、西亚和非洲也出土了中国的物品,说明了唐朝时期与西亚、欧洲、非洲、日本等都有交往,中外交往频繁,B项正确;铸币技术先进与铜镜、瓷器无关,排除A项;瓷器应用广泛与材料中的外国钱币无关,排除C项;国家实力强盛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而材料强调的是中外交往,排除D项。故选B项。
3.答案:A
解析:材料中的“东瀛”是指的日本,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宣扬佛法,促进中日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A项正确;张骞出使西域,没有到达日本,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B项;唐太宗时期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C项;材料信息反映的是鉴真东渡日本,没有体现日本遣唐使来华,排除D项。故选A项。
4.答案:C
解析:安史之乱是唐玄宗末年至唐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叛唐战乱,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由材料“安禄山”“叛乱”“八年”“唐朝由盛转衰”,可知指安史之乱,C项正确;李自成起义是明末农民起义,排除A项;唐末的黄巢起义沉重打击了唐王朝,与材料中的“安禄山”无关,排除B项;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排除D项。故选C项。
5.答案:D
解析:由题干图片信息所学知识可知,唐代曲辕犁和筒车、宋朝秧马,体现了农具的改进,宋代谷物移植法令和农业生产有关,所以四幅图整体反映了唐宋农业的发展,D项正确;耕作方式的进步只与曲辕犁有关,排除A项;灌溉技术的成熟只与筒车有关,排除B项;育秧技术的提高只与宋朝秧马有关,排除C项。故选D项。
6.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汉族制瓷工匠模仿游牧民族储水皮囊烧制而成鸡冠壶,深受契丹人的喜爱”反映的是汉族与契丹族之间的民族文化交融,C项正确;鸡冠壶是民族交融的产物,并不能说明民族政权并立,没有涉及不同的政权国家同时存在,排除A项;题干反映了鸡冠壶的制作特点,与商品经济无关,排除B项;鸡冠壶反映的是民族关系,与对外贸易无关,没有涉及与外国进行商品贸易,排除D项。故选C项。
7.答案:A
解析:据题干“王安石变法执政期间,变法派广泛听取建议。社会地位低下的胥吏、小商贩、农民以至犯过罪的人,只要能讲求水利,都可来东京献策”和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重视农业,有利于农业的发展。A项正确;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侧重农业水利方面,与限制官僚特权、增强军事力量、增加了赋税收入等内容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8.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北宋960年建立于南方,1127年灭亡;辽916年建立于东北地区,1125年灭亡;西夏1038年建立于西北地区,1227年灭亡。故北宋、辽、西夏并立的示意图正确,D项正确;1125年辽被金所灭,1127年南宋建立,故南宋不可能和辽并立,排除AB项;1125年辽被金所灭,C项辽的位置应是西夏,排除C项。故选D项。
9.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忠骨”是岳飞,“佞臣”指秦桧。岳飞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不断壮大,害怕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以所谓的“谋反”罪杀害了岳飞,B项正确;“一使胜千军,两出惠万年”指的是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排除A项;“东渡传文化,西行取真经”赞扬的是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排除C项;“诗魂系采石不散,傲骨同仙酒未陈”歌颂的是“诗仙”李白,排除D项。故选B项。
10.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贸的繁荣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B项正确;“交子”是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制作材料是纸,排除A项;宋朝的商业繁荣是重农抑商政策松动的明显表现。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场市,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城市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早市和夜市;空间上突破坊市界限;城乡之间的市镇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排除C项;北宋前期交子出现,而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排除D项。故选B项。
11.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关汉卿是元朝著名的戏剧家,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B项正确;苏轼是北宋著名的词人,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A项;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词人,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C项;李白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B项。
12.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史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不带有作者自己的感彩;“史论”是依据史实得出的分析和结论,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元朝统一,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奠定基础”不是描述某个历史事件,而是依据史实得出的分析和结论,属于史论,D项正确;ABC项是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史实,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1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宋朝书籍产量大增,‘多且易致’从而导致了书价的下降,基本实现了书籍销售价格的平民化。这在中国书籍史上乃至在世界书籍史上,堪称‘书价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宋朝时期印刷术的发展,使得书籍产量大增,引发书价革命,C项正确;造纸术早在西汉时期出现,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并且得到推广,排除A项;文学作品涌现无法引发书价革命,因为在唐朝时期文学作品也非常丰富,主要是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推动图书刊印,排除B项;对外交流频繁与书价革命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4.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年轻将领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戚继光临危受命,南下浙江抗倭,多次击退倭寇的侵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戚继光抗倭是一场反侵略战争,基本上解决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倭患,A项正确;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排除B项;戚继光抗倭是反侵略战争,不是统一北方的战争,排除C项;戚继光抗倭是打击东南沿海地区的倭患,不是一场平定分裂祖国叛乱的战争,排除D项。故选A项。
15.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公元1600年中国人口已达1亿,1741年达1.6亿以上,至1762年增至2亿。人口的迅速增长与高产作物的引入有重要关系”并结合所学可知,明代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清朝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B项正确;水稻和粟由我国古代先民培育,不是引入的“高产作物”,排除AD项;芝麻和马铃薯在中国不是作为主食来增加粮食产量,排除C项。故选B项。
16.答案:D
解析:依据“保密性较强,不是法定的独立的政府衙门。它一方面可参议军国大政,另一方面又是一个摘抄辑录的秘书部门”可知是指军机处,清朝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军机处并非法定的独立的政府衙门,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处,但是参与军国大政,军机大臣的主要职能是跪受笔录,传达皇帝的诏令,不仅行政效率高,而且保密性较强,D项正确;中书省在隋唐三省六部制下是中央决策机构,负责草拟政令,在元朝时期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排除A项;枢密院是宋朝负责军事的机构,排除B项;市舶司是宋朝时期设置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排除C项。故选D项。
17.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和所学知识可知,曹雪芹的作品《红楼梦》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D项正确;《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排除A项;《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排除B项;《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排除C项。故选D项。
18.答案:(1)皇帝:隋炀帝。来源:江淮地区。工具:船运
(2)A:③;B:④;C:②;D:①
(3)A:明;B:宋应星;C:李时珍
印证内容:合浦珠民采珠的艰险;蜒人(采珠人)每以长绳系腰,携篮入水,拾蚌入筋即振绳,令舟人急取之。
(4)建议: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实地走访调查;通过网络查阅资料。
解析:(1)皇帝:结合所学可知,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开凿了大运河。
粮食来源:根据材料“隋朝为巩固国家统一,加强调运江淮地区粮食等物资到统治中心洛阳的能力”可得出信息:含嘉仓储存粮食可能来源于江淮地区。
交通工具:根据材料“征调民工百万,开凿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可得出信息:运输粮食的交通工具是船运。
(2)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③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B:结合所学可知,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④属于闭关锁国下中国海外贸易最后的辉煌。
C:结合所学可知,宋朝的海外贸易发达,②为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提供了实物史料。
D:结合所可知,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最远可达大秦(古罗马),①彰显了丝绸之路的盛唐气象。
(3)A:根据材料《天工开物》《本草纲目》并结合所学可知,《天工开物》是明朝的科技巨著,《本草纲目》是明朝的药物学巨著。
B:结合所学可知,《天工开物》的作者是宋应星。
C:结合所学可知,李时珍耗时27年编写出《本草纲目》这部药物学著作。
印证:根据图片和材料““真珠”篇中曾描述了合浦珠民采珠的艰险”“蜒人(采珠人)每以长绳系腰,携篮入水,拾蚌入筋即振绳,令舟人急取之。”可得出信息,印证了合浦珠民采珠的艰险;蜒人(采珠人)每以长绳系腰,携篮入水,拾蚌入筋即振绳,令舟人急取之。
(4)建议:本小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可从图书馆或网络途径来回答,如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实地走访调查;通过网络查阅资料。
19.答案:(1)政策:和亲政策。文明:粮食品种;汉族手工业技术;牲畜品种。
(2)特点:出现夜市;出现同类商品集中经营商业街;商品种类繁多。场所:瓦子。阶层:市民阶层
(3)时间:1368年。措施:废除丞相制度;设置锦衣卫监察臣民;科举上实行八股取士。
(4)因素:政府的政策颁布;经济的发展;正确的民族政策。
解析:(1)政策: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材料反映的是唐代的和亲政策。文明:由材料“带来不同的粮食共有三千八百类”,可得出粮食品种;由材料“带来不同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可得出汉族手工业技术;由材料“带来不同的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可得出牲畜品种。
(2)特点:由宋代开封布局图中的夜市,可得出出现夜市;由宋代开封布局图中的商业街,可得出出现同类商品集中经营商业街;由宋代开封布局图中的商品种类,可得出商品种类繁多。场所:瓦子为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表演曲艺说唱杂技等内由材料“蹴鞠”“说书”等,可得出瓦子(勾栏);阶层:结合所学,上述活动主要丰富了市民阶层的文化生活。
(3)时间:结合所学,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措施:由材料“今朝罢丞相”,可知废除丞相制度;由图片“锦衣卫印”,可知设置锦衣卫监察臣民;由图片“八股抄本”,可得出科举上实行八股取士。
(4)因素:政治上,以明代废除丞相制度来看,影响社会发展的因素与政府的政策有关;经济上,从宋代开封的城市经济繁荣来看,影响社会发展的因素与经济的发展有关;民族关系上,以唐太宗时期的文成公主入藏来看,正确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各民族的交融。
20.答案:(1)澶渊之盟回族宣政院伊犁将军
(2)主要方式:设置机构;册封首领;签订协议;平定叛乱;杂居相处。
(3)范例:观点:正确民族政策促进社会发展。
论述: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西藏社会得到发展。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掌管地方军事、外交等事务,维护西藏地区稳定和繁荣。
综上所述:正确民族政策有利于社会发展,我们要根据国情制定恰当民族政策,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
解析:(1)填空:根据所学可知,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威胁都城开封,寇准力劝真宗亲征,宋军士气大振击退辽军,之后宋辽议和,双方订立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内,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元朝时,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乾隆皇帝时,大、小和卓发动叛乱,乾隆皇帝调兵讨伐,清军经过两年战斗,平定了这场分裂祖国的叛乱,清朝设置伊犁将军,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故材料中的①处填澶渊之盟;②处填回族;③处填宣政院;④处填伊犁将军。
(2)主要方式:根据“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得出,古代民族政权建设的交流方式是设置机构管理;根据“册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得出,古代民族政权建设的交流方式是册封民族首领;根据“辽军大举攻宋,威胁都城开封,寇准力劝真宗亲征,宋军士气大振击退辽军,之后宋辽议和,双方订立盟约。此后很长时间内,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得出,民族政权间交流的方式是签订协议;根据“大、小和卓发动叛乱,乾隆皇帝调兵讨伐,清军经过两年战斗,平定了这场分裂祖国的叛乱。”得出,民族政权间交流的方式是平定叛乱;根据“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得出,民族政权间交流的方式是杂居相处。
(3)观点:首先围绕“民族政策与社会发展”关系,提出观点为:正确民族政策促进社会发展。然后,在材料中选取两个对应的史实为:元朝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接着从“元朝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的概况、影响”展开论述,如: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西藏社会得到发展。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掌管地方军事、外交等事务,维护西藏地区稳定和繁荣。最后进行简单总结,突出观点,加以升华,如:综上所述,正确民族政策有利于社会发展,我们要根据国情制定恰当民族政策,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广西北海市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