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阶段反馈练习
七年级历史试卷
(全卷共8页,32小题;完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友情提醒:所有答案都必须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各大菜系的形成,在扬州菜中,千层油糕是从河南的千层馒头演变而来的,大汤包与饺面是从淮安传来的。这主要体现了大运河
A. 维护了国家安定统一 B. 促进了中外友好交往
C. 消除了南北方的差异 D. 加强了南北文化交流
2. 唐初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兴修水利、奖励人口增殖、提倡节俭、疏缓刑罚等措施。这体现了他们政治实践的共同理念是
A. 以民为本 B. 任用贤才 C. 减轻赋役 D. 虚心纳谏
3.图1是唐代画家阎立本创作的《步辇图》,该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该作品体现了
A.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 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
C.西域风情与中原文化的交汇 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4.文物是认识历史的重要载体。图2“唐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让我们认识到唐朝
A.中外交流频繁
B.科学技术发达
C.社会风气开放
D.商业贸易繁荣
5.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图3的两首诗反映了唐朝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其转折点是
忆昔(节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兼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垂老别(节选) 万国尽任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图3
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藩镇割据
6.欧阳修在《本论》中记载:“五十三年之间,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八。”这反映了五代十国时期
A.政局动荡 B.蕴含统一 C.内重外轻 D.宦官专权
7.史载,宋代帝王“日阅三卷”,以至乡童“朝诵暮弦”,时人甚至说“人生至乐,无如读书”。由此可见,宋代
A.崇文风气成为社会时尚 B.儒家思想开始受到推崇
C.地方治理重在文化教育 D.国家教育体制十分完备
8.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在榷场,官府和商人交换各种商品,且数量很大。这一态势
A. 加速了北宋政权灭亡 B. 促进各民族之间交融
C. 造成辽宋夏长期战争 D. 带来了海外贸易繁荣
9.岳飞《满江红》中写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词中的“胡虏”“匈奴”在当时是
A.党项族 B.蒙古族 C.匈奴族 D.女真族
10.“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元无北渡心”揭示了辛弃疾奋力抗金、渴望收复失地而又壮志难酬的伤感痛苦。与之直接相关的史实是
A.安史之乱 B.澶渊之盟 C.南宋偏安 D.元朝统一
11. 考古学家在泉州湾后渚港发掘了一艘南宋海船,该船由12道隔舱板将全船分成13个舱,所有的舱壁钩联十分严密,水密程度很高,提高了船体的安全性。这说明了当时
A. 造船技术高超 B. 海外贸易繁荣
C. 中外交往频繁 D. 海陆交通发达
12.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这说明了北宋时期
A. 农业经济发展 B. 科技文化灿烂
C. 市民生活丰富 D. 饮食结构多样
13.图4是某同学总结的元朝统一的历史进程,其中①这个历史阶段发生的历史事件是
A.陈桥兵变,北宋建立 B.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C.更改国号,元朝建立 D.废除宰相,八股取士
14. 《元史 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由此可知元朝
A.驿站加强了各地联系 B.丝绸之路促进贸易往来
C.对外贸易遍及全世界 D.海上丝绸之路畅通无阻
15.图5所示印章能够印证元朝时期我国已对该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该地区是
A. 台湾
B. 西藏
C. 新疆
D. 内蒙古
16.宋杂剧为元朝戏剧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由于元统治者不重用汉人知识分子,一些不得意的文人、落魄之士,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又一辉煌的篇章——元曲。材料阐述了元曲
A.兴起的条件 B.发展的历程 C.具体的类别 D.产生的影响
17.唐宋时期,佛经和儒学经典、农书及大众书籍大量出现;宋朝官员在巡视乡村时会携带大量介绍农业技术的书籍,广为散发。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 指南针的发明 B. 印刷术的应用
C. 佛教广泛传播 D. 经济重心南移
18.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搜集宋元时期的历史史实,如“澶渊之盟”、“蒙古兴起”、“占城稻的引进”、“交子的出现”、“回族的形成”等,他们把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概括为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9.有一位年轻将领,临危受命,南下浙江抗倭,建立了一支由农民和矿工组成的军队,并创造了“鸳鸯阵”。他率军英勇作战,为东南沿海倭患的基本解除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位将领是
A.岳飞 B.文天祥 C.戚继光 D.郑成功
20.明代长城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有屯田区进行生产,在附近的多民族聚居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这体现长城
A.功能具有多样性 B.旨在抵御外来侵略
C.象征着皇权至上 D.技术先进质量优异
21. 《本草纲目》是由明代李时珍通过考古证今、辨疑订误、广采群书编成的。书中对安图长生不老,服食丹石成风现象进行了批判,对黄连、泽泻服之可以成仙,亦做了驳斥,这些体现了该著作
A. 注重继承 B. 宣扬迷信 C. 科学严谨 D. 求变创新
22.1644年,李自成率百万大军攻入北京城,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这一时间可表述为
A.16世纪中期 B.17世纪初期 C.17世纪中期 D.17世纪后期
23.图6是某同学总结整理的清朝前期的有关内容。该图示内容反映了清政府
·设立台湾府 ·平定噶尔丹叛乱 ·设置驻藏大臣 ·设置伊犁将军
A.巩固皇权的军事手段 B.反抗攻略的英勇斗争
C.主动对外交流的表现 D.加强边疆管理的措施
24. 图7和图8反映的共同历史主题是
A. 科举制度的发展
B. 军事制度的改革
C. 监察制度的完备
D. 君主专制的强化
25.清朝进士徐骏的诗里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和“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等句,雍正帝认为这是存心诽谤,将徐骏处死。这一事件主要反映了清朝
A.设特务机构 B.允许言论自由
C.制造文字狱 D.实行八股取士
26. 《红楼梦》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踩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这一观点肯定了《红楼梦》具有
A. 史料研究的价值 B. 浪漫主义的色彩
C. 艺术鉴赏的价值 D. 教化百姓的功能
27. 有“国剧”之称的京剧,其前身是徽剧,原以二簧调为主,兼唱昆腔、四平调等,后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发展为京剧。这说明京剧艺术得以迅速发展缘于
A. 贴近生活,联系百姓 B. 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C. 文武兼修,角色齐全 D. 政策鼓励,题材广泛
28.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认识或评判。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明成祖时期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完成了北京城的修建
B.元朝在西藏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
C.元朝在澎湖列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D.元明清时期经略边疆的举措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4题,第29题8分,第30题12分,第31题12分,第32题12分,共44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1757年,乾隆帝以“民俗易嚣,洋商错处,致滋事(外国商人会侵扰沿海)”为由,关闭漳州、宁波、云台山三口,(全国)仅留广州一口对外通商,史称“一口通商”。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词典》
材料
(1)简述材料所反映的清朝对外政策。(2分)
(2)小史认为,清朝的对外政策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你同意此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6分)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在唐朝前期130多年中,朝廷经常发布诏令劝课农桑,组织兴修水利工程达160多项,劳动人民还发明了连同、筒车和水轮等新式灌溉工具。贞观末年,全国户数约300万,到开元末年,全国户数已超过841万。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陷入长期藩镇割据混战中,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有力地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中国古代经济发展逐渐发生了深远变化。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下)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简述唐朝鼎盛时期的名称,并概括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的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名称,并分析这一时期海外贸易的特点。(5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呈现出的趋势。(2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古代科技在宋代发展至极盛,指南针、印刷术、火药武器三项重大发明创造是宋代科技最突出的成果。……印刷术在欧洲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的社会文化环境,对当时欧洲资产阶级的兴起和思想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古代就已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大都属于中国人。
——摘编自罗伯特 坦普尔《中国一发明和发现的国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长安城和日本平城建筑布局的共同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项可以入选诺贝尔奖的科技成就,并说明理由。(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对世界的影响。(2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幅图片,根据其反映的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邮票的序号,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