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4)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2025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易混易错专项复习(含答案解析)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易混易错】
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对内:(1)在一定条件下准许各民族自行处理民俗事务,依照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进行统治,有利于保持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促进了民族交融。(2)明清两代对西藏、新疆、南海诸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等进行了有效管辖,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的基础。
对外:打击了外来侵略者,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独立和尊严。
明清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特点:(1)既有继承也有发展。如监察制度、选官制度、行省制度等都体现了继承性,而内阁、军机处的设置则是一种新发展。(2)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如裁撤中书省、废宰相设内阁,推行八股取士,设军机处、实行奏折制度、大兴文字狱,等。(3)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统治日益腐朽僵化,反映了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影响
积极 ①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有利于民族交融及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消极 ①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皇帝专断独裁,强化了对人民的控制,政治体制日益僵化腐败 ③思想文化专制,阻碍了科技创新、文化进步和思想的发展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
农业生产的商品化:由以生产粮食为主的单一农业结构开始向多种经营方向发展;新租佃制的出现促使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进一步分离。
手工业生产的历史性变革:官营手工业向商品化和民营化转变;新兴手工业兴起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了专业分工明确的手工业中心;自由雇佣促使新的经营方式出现。
商业的市场化、都市化、群体化:商品流通空前繁荣,全国性的统一市场逐渐形成;许多集市发展为市镇,江南地区形成独特的市镇网络体系,城市化进程加快;商人活动走向集团化,形成众多商帮,其经营活动具有全国性和专业化的特点。
白银的货币化:白银货币化推动国内市场与世界市场的联系,世界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中国传统社会从自然经济向货币经济转变;白银货币化深刻影响明朝财政和税收的货币化,赋役征银和赋役合一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货币化。
【提升练】
1.明前期,大婚、大礼、万寿、出师、制对等例行公文。由内阁直接票拟,经司礼监朱笔抄后直接下六科签署颁行。明朝中期,按照上述规则颁行的诏令在全部诏令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并出现“首轴专票”之现象。这一趋势表明( )
A.内阁中枢地位的强化 B.司礼监宦官专权趋势显现
C.奏折制度的有效运行 D.君相之间的矛盾趋于缓和
2.明成祖初年,对日本来贡曾“厚礼之”。此后,因其多次朝贡逾制,明政府向日本重申“十年一贡,人止二百,船止二艘”的规制并严格执行,日本即基本中断了与明廷的交往。与此情形类似,其他一些国家也逐渐“朝贡不常”。这反映了当时( )
A.中国对日贸易出现逆差 B.日本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C.朝贡贸易缺乏动力支撑 D.海禁政策取得显著成效
3.明代中期以前,内阁大学士和以翰林学士身份入职内阁者,人们称之为阁臣或阁老。中期以后,内阁大学士多加六部尚书、侍郎等衔,凡大学士兼六部尚书者,则被尊称为“阁部”。这说明( )
A.内阁已转变为行政机构 B.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部门
C.内阁大学士趋向年轻化 D.阁部人员的职权得到扩大
4.1727年,清廷开始在拉萨设置驻藏办事大臣正副二人,任期为三年,作为中央常驻西藏代表,协助西藏政府处理政务。同时,在拉萨留驻川陕兵2000人,归驻藏大臣指挥;在昌都留驻滇军1000人,两地驻军三年一轮换。这些措施( )
A.消除了西藏的分裂割据势力 B.使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C.有利于西藏政教合一模式建立 D.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理
5.据记载,康熙帝时期“御门听政”成为中枢决策的主要形式,也就是皇帝定期在乾清门听取内阁等各部院部门官员的奏事,或即时裁决,或留给相关部门进行商定。据此可知,“御门听政”( )
A.剥夺了内阁的决策权 B.提高了皇权统治效能
C.减轻了君主政务负担 D.保证了决策的正确性
6.据《元史》记载:“诸内都官仕云南者,有罪依常律,土官有罪,罪而不废。诸左右两江所部土官,辄兴兵相仇杀者,坐以叛逆之罪。其有妄相告言者,以其罪罪之。”由此可知( )
A.土司犯罪在民族聚居区处理上的差异
B.土司与元朝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紧张
C.元朝统治者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
D.元朝对西域地区实行有效的行政管理
7.明末清初,戏剧家李渔在南京开办书铺,从事戏曲、传奇写作的同时,开展印刻、销售业务。他还组成了“家班女戏”,自编自导剧本在各地巡演,其文名才情“倾动一时,所交多名流才望”。该史料最适合研究的主题是( )
A.政治变革与阶层流动 B.戏曲艺术与国民素质
C.商品经济与社会观念 D.世俗文化与主流思想
8.明清时期,江苏吴江地区“绫罗纱绸出盛泽镇,奔走衣被遍天下”;湖州“以蚕为田”;苏州嘉定地区“堪种花(棉花)、豆田地一万零三百七十二顷五十亩”“种稻之田约止十分之一”。由此看出当时当地( )
A.商业资本开始投向产业领域 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瓦解
C.封建生产关系受到冲击动摇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9.明清时期部分手工业中雇佣的帮工来源于学徒,行会对学徒有极其严格的限制,如嘉庆年间长沙《香店条规》中规定“本城各琢坊,无论三伙四计只许老板两年半带徒弟一名”,且“进师之日”应缴纳高额入帮会费。这些规定( )
A.严格遵守家庭化技艺传承模式 B.体现出行会规范市场运作的职能
C.旨在强化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D.制约了手工业新经济因素的发展
10.“数字人文”是利用信息技术和人文研究融合而产生的新兴研究领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江南名郡松江府
材料一 明洪武年间,全国夏税秋粮总共二千九百四十三万石,其中,苏州府实征二百八十万九千石,松江府一百二十九万九千余石。但松江府属地方,仅抵苏州十分之三,而赋额却半于苏州。同时,松江还有“松江棉布,衣被天下”之誉。
——摘编自马学强《论明清时期松江府的经济特色》
材料二 明清江南部分府县市镇数
(单位:个)
明代 清代
镇数 市数 合计 镇数 市数 合计
苏州府 45 45 90 58 59 117
松江府 42 20 62 97 39 136
镇江府 9 6 15 13 17 30
嘉兴府 30 13 43 29 21 50
湖州府 18 4 22 29 35 64
——摘编自陈国灿主编《江南城镇通史(明清卷)》
材料三 明清两代松江府进士各县分布
(单位:人)
华亭县 上海县 青浦县 金山卫 娄县 金山县 本贤县 南汇县 共计
明代 265 165 25 11 - - - - 466
清代 75 60 52 3 77 10 5 8 290
共计 340 225 77 14 77 10 5 8 756
——摘编自陈凌《明清松江府进士人群的初步研究》
材料四 明清松江府各县女性作家人数、著姓望族以及学校的关系
(说明:“明清妇女作家”数据库中,松江府的女性作家共有139人)
——摘编自彭霞等《空间视域下明清女性作家地理分布及其成因——以松江府为例》
(1)根据材料,为明清时期的松江府写一篇享誉“江南名郡”的推介词。
(2)谈谈你对“数字人文”应用于历史学研究的认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明朝中期,按照上述规则颁行的诏令在全部诏令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并出现首辅专票之现象”可知,内阁票拟权扩大,首辅权力增强,这说明内阁中枢地位的强化,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内阁中枢地位的强化,而非司礼监宦官专权趋势显现,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内阁中枢地位的强化,而非奏折制度的有效运行,排除C项;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排除D项。
2.答案:C
解析:据题干“因其多次朝贡逾制明政府向日本重申“十年一贡,人止二百,船止二艘”的旧制并严格执行,日本即基本中断了与明廷的交往。与此情形类似,其他一些国家也逐渐“朝贡不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朝贡贸易对于其他国家来说限制较多且利益有限,所以当明朝严格执行规定后,朝贡贸易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动力支撑,导致其他国家朝贡不常,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及中国对日贸易的具体情况,无法得出是否出现逆差,排除 A项;题干没有体现日本经济发展状况排除 B项;题干主要强调的是朝贡贸易的情况,与海禁政策的成效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C项。
3.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期以后,内阁大学士多加六部尚书、侍郎等衔,凡大学士兼六部尚书者”可知内阁大学士本身并无行政权力,但内阁大学士加上六部尚书等衔,代表他们掌握了实际行政权力,这说明被称为“阁部”的人员职权得到扩大,D项正确;明代中后期,内阁虽然可以参与政务,但依然是辅政机构,而不是行政机构,排除A项;虽然“阁部”人员兼管六部,但其并非常设,故不能说明六部从属于内阁,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内阁大学士的年龄变化,不能由此得出内阁大学士趋向年轻化,排除C项。故选D项。
4.答案:D
解析:清政府设驻藏大臣协助西藏政府处理政务,还在西藏设有驻军,归驻藏大臣指挥,这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理,故选D项;A项“消除”说法绝对,排除;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部分,排除B项;西藏政教合一模式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
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御门听政”的决策方式减少了处理政务的环节,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并没有决策权,A项错误;“御门听政”过程中皇帝是定期参与的,并未减轻君主政务负担,C项错误;“御门听政”不能保证决策的正确性,D项错误。
6.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元朝时,云南士官犯罪不受国家法律的影响,而两江的土官若兴兵则以叛逆之罪论处,体现了元朝土司犯罪在民族聚居区处理上的差异,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土司犯罪的规定,而非与元朝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紧张,排除B项材料没有描述元朝的民族政策,排除C项;元朝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而非西域地区,排除D项。故选A项。
7.答案:C
解析:明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戏曲等世俗艺术繁荣,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士人的价值取向,李渔从事编剧表演并谋求利益的现象正是这种氛围的体现,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制度变革,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国民文化素质,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李渔的商业活动和艺术创作,与世俗文化相关,但未涉及主流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
8.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江苏吴江地区盛产纱绸,湖州生产蚕,苏州盛产棉花,种稻谷是种棉花的十分之一”可知明清时期种植商品作物增多,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D项正确;开始说法错误,排除A项;小农经济没有瓦解,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生产关系没有动摇,排除C项。故选D项。
9.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行会对手工业资本化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在行会管理下,雇佣的帮工即为学徒,对学徒人数及年限的限制,不利于手工业者扩大生产规模,制约了手工业领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未描述这些学徒来源于家族内部,排除A项;行会对学徒的规定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规范行会内部的竞争等,而非对市场的规范,排除B项;材料中的生产经营是手工业的发展,无法体现强化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
10.答案:(1)推介词:明清时期,松江府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不断提升是重要的粮食基地和棉纺织业中心;商品经济发达,到清朝工商业市镇数量远远超过江南其他各郡;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教育的繁荣,松江府人文气氛浓厚,科举兴盛,人才辈出,明清两朝松江府科举进士人数较多,受家庭教育和江南地区浓厚的地域文化环境的影响,还出现了女性知识群体,反映了松江文化教育发达,地方官员和望族重教兴学的良好社会氛围。
(2)为历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角,便于分析叙述宏大的历史,拓宽了研究空间;研究者要注意史料的收集、辨析与考证,对史料有系统的把握;要辨伪存真,考察史料中数字的准确性,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任答2点即可)
解析:明清时期的松江府,第(1)问,解题思路如下图所示:
根据上述对明清时期松江府的分析,从经济和人文两方面进行写作即可。第(2)问,据材料“‘数字人文’是利用信息技术和人文研究融合而产生的新兴研究领域”并结合所学,从其对历史学研究的影响、使用方法等方面分析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4)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2025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易混易错专项复习(含答案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