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迪庆州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图是云南省博物馆馆藏一级文物、奏响国歌的第一把乐器聂耳小提琴。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与哪一次会议相关( )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下侧表格可用于说明( )
比较项 旧中国 新中国,
国家命运 贫穷落后、任人宰割 独立自主
人民命运 受奴役、受压迫 当家作主
A.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原因 B.解放战争爆发的背景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D.西藏和平解放的影响
3.1951年,达赖喇嘛在致中央人民政府的信中说:“过去,在我年幼未掌权期间,藏汉之间关系屡遭破坏,近日已通知阿沛及随员从速启程去北京(谈判)。”此次和平谈判促成了( )
A.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B.西藏和平解放
C.中国全境获得统一 D.土地改革
4.大会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2024年,70年历程昭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的旗帜。据此推断,“大会”的召开( )
A.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 D.推进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5.下图是李云同学查询的云南地区口述史资料
【红色档案·云南记忆】听志愿军老兵讲述那段亲身经历,用镜头致敬“最可爱的人”:
张钧:长津湖畔,我们伏击美陆战第一师李成录:浴血奋战十字架山
乔长焜:我曾翻译为黄继光请功的电报赵中州:哪里有伤员就到哪里去
谢应鸿:子弹射穿脖子,重伤半年后重返朝鲜战场
这些资料有助于她深入理解( )
A.抗美援朝精神 B.焦裕禄精神 C.雷锋精神 D.特区精神
6.1953年,周恩来在谈到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时说:“所谓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周恩来讲话的主旨是( )
A.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B.剖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得失
C.强调国民经济稳步协调发展 D.反思“大跃进”出现的问题
7.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全票通过宪法,这标志着新中国第一部“人民的宪法”由此诞生,迈出新中国法治征途的关键一步。这部宪法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8.1955年河北省有两个农民群体进入毛泽东的视线,日理万机的毛泽东甚至为报道这两个农民群体的新闻稿撰写按语。这两个农民群体被毛泽东关注的原因应当是他们( )
A.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 B.报名参加抗美援朝
C.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下图反映了我国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成分的比例。图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土地改革完成 B.国民经济调整到位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0.以下历史人物都属于( )
A.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 B.社会主义建设的楷模
C.改革开放的时代先锋 D.国防建设的领军人物
11.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不把阶级出身作为录取因素,完全依靠成绩录取的考试。578万人参考,最终录取了27.3万人。这说明( )
A.高考开始于1977年 B.高考体现了公平原则
C.工农子女优先录取 D.录取比例低效果较差
12.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邓小平在深圳等南方地方视察的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这两篇文章都( )
A.体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 B.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D.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3.进行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是1978—1982年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标志是( )
A.“九一三事件”
B.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4.《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据此,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开放沿海城市 B.设立浦东新区
C.增强企业活力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5.自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以来,这里诞生了第一家外商独资贸易公司、第一家外资银行、第一个自贸试验区等诸多“全国第一”。材料反映出浦东快速发展的情景是( )
A.拨乱反正的开展 B.对外开放的扩大
C.科教兴国的实施 D.西部大开发政策
16.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按照我国对外开放的次序各举一例,正确的是( )
A.深圳—大连—长江三角洲—重庆
B.厦门—武汉—珠江三角洲—昆明
C.珠海—天津—满洲里—闽南三角地区
D.上海—汕头—辽东半岛—重庆
17.加入WTO之后,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积极参与规则谈判和制定、推动改革,引领新兴议题,是多边贸易体制中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参与者”。这说明,中国加入WTO( )
A.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B.极大推动中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增长
C.标志着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D.中国智慧为世界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
18.1999—2009年,澳门GDP以年均近15%的速度增长,是全球最活跃的经济体之一。推动澳门经济快速发展的政治保障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一国两制”基本方针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以下表格反映的是( )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建主时间 1947年 1955年 1958年 1958年 1965年
第一届自治区政府主席 乌兰夫(蒙古族) 赛福鼎·艾则孜(维吾尔族) 韦国清(壮族) 刘格平(回族) 阿波·阿旺普美(藏族)
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出现
20.“萃取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度过一劫。”这句颁奖词称赞的是下列哪一人物?( )
A.袁隆平 B.屠呦呦 C.邓稼先 D.钱学森
21.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推进。下图军队徽章的出现,说明我国强军之路( )
A.加强军队政治工作建设
B.把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为五大军种
C.成立了五大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
D.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
22.2022年,我国领导人先后出席了博鳌亚洲论坛年会,G20峰会、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首届中国一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政府承诺将继续支持联合国事务,承诺组建常备的维和警队。这说明我国( )
A.是联合国维和主要力量 B.致力打造新型国家关系
C.践行着不结盟外交政策 D.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23.“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材料中的“九二共识”是指( )
A.和平统一祖国方针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加强两岸经济交流 D.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24.下组图片反映了我国社会生活相应领域的变迁与成就,该领域是( )
五华区“三环四射”高快速路网格局 智慧101、106号停车场,是云南省首次采用AGV技术的智慧停车库
A.交通通信 B.生态环境 C.文化教育 D.医疗卫生
25.2024年,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法国巴黎隆重举办。中国也曾举办过这样的盛会。中国之所以能够主办国际盛会的根本原因是( )
A.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 B.重视发展体育运动
C.兴建了大量体育场馆和设施 D.人们的健身意识不断增强
二、材料题
26.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材料二: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______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能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他不仅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而且始终走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前沿。他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四: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大食物观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提供了重要思路和方法。
———《人民日报》
(1)结合所学知识,请把材料一和材料三中的信息补充完整。
(2)根据上述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粮食安全,谈谈你的看法。(要求:看法明确;观点正确;利用材料中信息,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材料二: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种难受的过程。经过分析研究,工作人员认为,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随后他们改进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情况有了很大改善,在后来的航天飞行中再没有出现过。聂海胜说:“我们乘坐的火箭、飞船都非常舒适,几乎感觉不到振动。”
——《太空一日》
材料三:
北京时间(2024年)4月26日05时04分,神舟十八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与神舟十七号乘组实现“太空会师”。随后,两个航天员乘组拍下“全家福”,共同向牵挂他们的全国人民报平安。 ——《人民日报》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下决心发展“两弹一星”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名称。
(2)根据材料二,指出“神舟六号”技术工艺改进解决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日记的作者是哪位航天员?
(3)根据材料三,指出神舟十八号首先顺利完成的任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的原因。
(4)2024年4月14日是我国第9个航天日,请你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中国航天日设立的意义。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间 事件
1982年 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1987年 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92年10月 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1997年 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02年 在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06年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2007年 在中共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
2012年 在中共十八大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17年 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022年 中共二十大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等重大问题,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
材料二: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摘编自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关于中国梦,同学们持有以下观点:第一种,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第二种,中国道路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要求:明确写出自己的观点,说明理由要有史实依据。)
29.历慎思同学喜欢读新闻,请你根据他提供的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和他一起解读。
历史长河中的又一次“中法相遇”
——习近平主席对法国第三次国事访问纪实(节选)
中法建交精神传
时间的指针回拨至1964年。冷战正酣之时,一份40余字的中法建交联合公报如一记惊雷在国际舞台上引发了“外交核爆”。“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习近平主席以16字概括中法建交精神。
历史火炬照亮前行之路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经过75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国的国家面貌和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有一点从未改变,那就是我们和平良善的本性、博大包容的胸襟和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它根植于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生长于中国人民的灵魂深处。
新路标,新征程
中法人文合作发展论坛,中法图书交流活动、“遇鉴中国”2024中华文化主题展……在习近平主席访法之际,一场场人文交流活动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中法文化旅游年携手巴黎奥运年,经贸缘、文化缘、体育缘彼此交融,中法友谊和合作步入了新高潮。
——摘编自新华社消息
(1)“中法建交精神传”所体现的是新中国自成立以来一贯坚持的哪一外交原则。根据所学知识,列举两项新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
(2)根据“历史火炬照亮前行之路”,归纳新中国一路走来的“变”与“不变”。
(3)根据“新路标,新征程”请你给中法合作提一些合理建议。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B项正确;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排除A项;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排除C项;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排除D项。故选B项。
2.答案:C
解析:据题干表格信息可知,新中国成立,国家实现了独立自主,人民实行了当家作主。结合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国大典),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因此,题干可用于研究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C项正确;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原因是中国共产党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排除A项;解放战争爆发的背景是重庆谈判,排除B项;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排除D项。故选C项。
3.答案:B
解析:由材料“1951年,达赖喇嘛在致中央人民政府的信中说:‘过去,在我年幼未掌权期间,藏汉之间关系屡遭破坏,近日已通知阿沛及随员从速启程去北京(谈判)。’”依据题干关键信息“1951年”“藏汉”可知,与西藏和平解放有关。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B项正确;为完成统一祖国大业,1950年10月16日,人民解放军开始向西藏进军,时间与题干时间信息不一致,排除A项;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而非中国全境获得统一,排除C项;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4.答案:D
解析:据题干“大会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2024年,70年历程”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这个“大会”是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它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从而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D项正确;1935年1月,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排除A项;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排除B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排除C项。故选D项。
5.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志愿军老兵”、“长津湖畔”、“黄继光”、“朝鲜战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讲述的是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10月,根据中央决定,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和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如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奋不顾身地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他们被誉为“最可爱的人”,A项正确;焦裕禄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涌现出的时代精神之一,其内涵是“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排除B项;雷锋精神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精神,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排除C项;特区精神是2000年11月,在庆祝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0周年之时,提出的一种精神,是敢闯、敢冒、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是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创业精神,排除D项。故选A项。
6.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可知,周恩来强调的是国民经济发展要稳步发展,协调发展。A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B项社会主义改造的时间是1953年到195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D项“大跃进”运动时间是195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选C。
7.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D项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1912年由孙中山颁布的,排除A项;《中华民国约法》是袁世凯于民国三年1914年颁布的,取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排除B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排除C项。故选D项。
8.答案:C
解析:1953年,国家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故选择C项,A项1952年底基本完成土地改革,B项与材料无关;D项为197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因此排除ABD三项,选择C。
9.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我国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成分的比例”可知,到1956年,国民收入、商品零售额中的公有制占超大比重,工业总产值中公有制经济占百分之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D项正确;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排除A项;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排除B项;中共八大的召开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排除C项。故选D项。
10.答案:B
解析:据所学可知,王进喜,中国石油工人,为中国石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被誉“铁人”;雷锋,中国人解放军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被誉为“解放军的好战士”;焦裕禄,兰考县委书记,为治理兰考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被誉为“党的好干部”。邓稼先,中国核物理学家,为中国原子弹和导弹的研制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他们都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B项正确;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有黄继光、邱少云等,排除A项;题干人物与改革开放无关,排除C项;国防建设的领军人物只有邓稼先,排除D项。故选B项。
1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不把阶级出身作为录取因素,完全依靠成绩录取的考试”和所学知识可知,高考恢复后,大学录取以考试成绩为主,体现的是公平、公正的原则,B项正确;高考是在1977年恢复,并非是开始,A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考试录取,并非是工农子女优先录取,C项排除;高考对于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具有重大意义,D项说法错误。故选B。
12.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邓小平在深圳等南方地方视察的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思想理论界针对“两个凡是”展开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为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作了思想准备;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这两篇文章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C项正确;体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相关,与题干内容“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不符,排除A项;198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题干内容“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不符,排除B项;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与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相关,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3.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D项正确;“九一三事件”标志着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排除A项;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排除B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始,排除C项。故选D项。
14.答案:C
解析:中心环节:根据所学可知,改革前,政企不分,企业没有活力,因此,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C项正确;沿海开放城市属于对外开放的内容,排除A项;1990年设立浦东新区也是对外开放格局的组成,不属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排除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但不属于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排除D项。故选C项。
15.答案:B
解析:据题干“自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以来,这里诞生了第一家外商独资贸易公司、第一家外资银行、第一个自贸试验区等诸多‘全国第一’。”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了,加速了上海浦东的快速发展,B项正确;拨乱反正的开展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排除A项;科教兴国的实施在1995年,排除C项;西部大开发政策开始于2000年,排除D项。故选B项。
16.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80年我国设立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又开辟四个经济开放区,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深圳—大连—长江三角洲—重庆对外开放的次序排列正确,故A符合题意;武汉不属于沿海开放城市,故B不合题意;满洲里属于陆地边境城市,故C排列顺序错误,不合题意;上海是沿海开放城市,故D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17.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加入WTO之后,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积极参与规则谈判和制定、推动改革,引领新兴议题,是多边贸易体制中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参与者’”分析可知,中国为世界发展贡献着中国智慧,中国智慧也为世界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D项正确;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A项;推动中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增长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是在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向纵深推进后的几年后,排除C项。故选D项。
18.答案:C
解析:据题干“1999年至2009年,澳门GDP以年均近15%的速度增加”结合所学可知,通过“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我国恢复了澳门的主权,“一国两制”并未改变澳门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推动了澳门经济的快速发展,C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的外交原则,排除A项;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与澳门经济快速发展无关,排除B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1992年提出,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9.答案:B
解析:据题干表格信息“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反映的是我国的五大省级自治区,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项正确;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A项;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出现都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出现严重失误,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
20.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屠呦呦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终于在1971年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故B符合题意;袁隆平、邓稼先、钱学森与题干无关,故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21.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新时代我国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图片中军队徽章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结合所学可知,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即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C项正确;我军在古田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为强军目标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而图片是北部战区的建立,排除A项;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军种,包括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而图片是北部战区的建立,排除B项;新时代下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形成了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而图片只是北部战区的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
22.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博鳌亚洲论坛年会、G20峰会、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联合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均是多边外交舞台,中国积极参与,体现出我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D项正确;是联合国维和主要力量之一,排除A项;中国政府承诺将继续支持联合国事务,承诺组建常备的维和警队,这体现出,中国重视多边外交,体现不出致力打造新型国家关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不结盟,排除C项。故选D项。
23.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92年,两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B正确;和平统一祖国方针是对台方针,排除A;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都不是“九二共识”,排除CD。故选B。
24.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及所学可知,高快速路网格局属于交通领域,智慧停车库的建设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因此图片中的领域是交通通信,A项正确;生态环境领域是自然环境方面,而材料是交通通信,排除B项;文化教育领域是指文学艺术、学校、博物馆等方面,而材料是交通通信,排除C项;医疗卫生领域是卫生健康方面,而材料是交通通信,排除D项。故选A项。
25.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2024年,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法国巴黎隆重举办。中国也曾举办过这样的盛会”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具备主办国际盛会的能力,A项正确;重视发展体育运动、兴建了大量体育场馆和设施、人们的健身意识不断增强,都有利于体育事业的发展,但与题干强调的举办国际盛会的根本原因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26.答案:(1)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袁隆平
(2)观点:适宜的农业政策和科学技术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
论述:作为人口大国,我国历来重视农村和农业的发展,关注“三农”问题。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办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大食物观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推进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提供了重要思路和方法。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总结:综上所述,我国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注重对农村政策的调整,与时俱进,实事求是,适宜的农业政策促进农村和农业发展。袁隆平为代表的科学技术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做出重要贡献。因此,适宜的农业政策和科学技术促进农业发展,有助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解析:(1)补充: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办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2)本题为开放性题型,要求围绕粮食安全问题,综合上述材料得出观点。综合上述材料的共同点,从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习近平就大食物观的重要论述可知,我国不同阶段注重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调整农业发展政策。结合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从科学技术角度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可以得出观点:适宜的农业政策和科学技术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论述则是围绕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新时代大食物观等与时俱进的政策调整对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保障粮食安全。再结合袁隆平培育出的籼型杂交水稻如何从科学技术角度保障粮食安全。
观点:适宜的农业政策和科学技术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
论述:作为人口大国,我国历来重视农村和农业的发展,关注“三农”问题。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办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大食物观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推进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提供了重要思路和方法。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总结:综上所述,我国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注重对农村政策的调整,与时俱进,实事求是,适宜的农业政策促进农村和农业发展。袁隆平为代表的科学技术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做出重要贡献。因此,适宜的农业政策和科学技术促进农业发展,有助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27.答案:(1)原因:中国受到大国的核威胁和外交孤立政策,为了增强国防实力,保障国家安全,提高国际地位。
名称:东方红一号
(2)问题:飞船的共振来自于火箭的振动
航天员:杨利伟
(3)任务: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
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航天科研人员和航天员的努力;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努力等。
(4)意义:铭记历史和传承精神,弘扬航天精神,激发探索和创新热情,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受到大国的核威胁和外交孤立政策,我国下决心发展“两弹一星”是为了增强国防实力,保障国家安全,提高国际地位。
名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问题:根据材料“过分析研究,工作人员认为,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随后他们改进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可知,“神舟六号”技术工艺改进解决的问题是飞船的共振来自于火箭的振动。
航天员:根据材料“随后他们改进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情况有了很大改善,在后来的航天飞行中再没有出现过。”可知,在“神舟六号”之前的航天员。结束所学知识可知,2003年,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3)任务:根据材料“北京时间(2024年)4月26日05时04分,神舟十八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与神舟十七号乘组实现“太空会师”。”可知,神州十八号首先顺利完成的任务是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与神舟十七号乘组实现“太空会师”。
原因: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离不开航天科研人员和航天员的努力;更需要改革开放对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的全方面的支持;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努力也是航天事业取得发展的重要因素。
(4)意义:综合上述材料可知,我国设立中国航天日有助于更好的铭记历史和传承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精神,弘扬航天精神,激发探索和创新热情,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28.答案:(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观点:中国道路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
论述: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8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各其他各方面建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解析:(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02年在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12年在中共十八大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17年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本题为开放题,选择其中一个观点进行论述。实际上不管是第一种,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还是第二种,中国道路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其论述实质都是体现中国一路走来,与时俱进,实事求是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选择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体现中国梦的实现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中国道路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也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探索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示例:
观点:中国道路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
论述: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8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各其他各方面建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29.答案:(1)外交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外交成就:1971年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把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1972年中美双方正式签署《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变”:国家面貌和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变”:中国对和平友好、包容开放、公平正义的追求。
(3)合理建议:增强两国经贸、文化和体育等交流交往。
解析:(1)外交原则:根据材料“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可知,新中国自成立以来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外交成就:结合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所取得的外交成就可知,1971年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把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1972年中美双方正式签署《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变”:根据材料“中国的国家面貌和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知,国家面貌和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变”:根据材料“那就是我们和平良善的本性、博大包容的胸襟和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可知,中国对和平友好、包容开放、公平正义的追求。
(3)合理建议:根据材料“中法文化旅游年携手巴黎奥运年,经贸缘、文化缘、体育缘彼此交融”可知,增强两国经贸、文化和体育等交流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