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云南省曲靖市2023-2024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云南省曲靖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从605年起,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利用黄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趋势,连接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 )
A.都江堰 B.灵渠 C.丝绸之路 D.大运河
2.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以下描述唐太宗时期统治的对联是( )
A.调整政策呈开元,后期昏庸误王国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后人评
C.开明君主吸亡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D.盛世万年乾隆帝,智勇兼备神仙姿
3.云南贡院就坐落在今云南大学校园内,现包含致公堂、东号舍、会泽院、映秋院、钟楼等建筑群,从翠湖旁边的青云街可以到达云南大学。据说青云街名称的由来,是考生通过这条道路,可以中举,“平步青云”的寓意。从这则材料可以读到的历史信息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郡县制
4.唐朝在借鉴波斯马球运动的同时,融入自己的创造,使马球运动兼具东西文化特色。在外来体育运动影响唐朝的同时,我国本土体育运动也向外传播,如唐朝时围棋传入印度。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是( )
A.昂扬进取,充满活力 B.恩威并重,怀柔为主
C.政策开明,和同一家 D.双向交流,兼收并蓄
5.唐代女子同男子一样受过文学、音乐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弈棋等体育活动,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作为史料,下面这组图片可用于说明唐代( )
A.奢靡享乐之风盛行 B.手工技艺绚丽多彩
C.妇女地位超越男性 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6.唐朝诗人杜甫的诗歌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下面两首诗反映了唐朝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其转折点是( )
忆昔(节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垂老别(节选)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A.八王之乱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藩镇割据
7.中国空间站的问天实验舱“问天”之名取自于先秦诗人屈原的长诗《楚辞·天问》;2022年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的设计灵感源于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均突出中国元素,彰显了我国源远流长的( )
A.思想理论 B.政治制度 C.文化底蕴 D.经济繁荣
8.下图是某书的目录节选,它反映了北宋( )
第二章走出五代 一宋初对于读书的提倡 二关于宰相须用读书人 三关于事业付之书生 四文武兼长与文武分途
A.开创科举制度 B.军队战斗力得到提高
C.分割宰相权力 D.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9.下列关于我国古代货币的发展,其共同作用是( )
A.巩固了对边疆地区的统治 B.有利于加强君主的权力
C.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10.以下是我国经济重心变化示意图,与这幅图相对应的大致时期是( )
A.商周时期 B.魏晋时期 C.唐朝前期 D.南宋时期
11.现在网上颇为流行历史穿越小说。假如小明同学成功穿越,到了古代一个都城,这里人烟稠密、商业繁荣,读书人在茶楼酒肆高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几个商人用纸币交易大宗丝绸生意,索取“岁币”的契丹和西夏使者纵马狂奔,全不顾在“瓦肆”游玩的百姓的安全,路人脸上显出愤愤之色。据此可推断,小明应该是穿越到了( )
A.西汉的长安 B.北宋东京 C.南宋临安 D.元朝大都
12.从早晨开始,百姓穿上新衣,往来拜年,并燃放爆竹。各坊、巷摆设食物、日用品……开设舞场、歌馆,车马交驰,热闹异常。这一场景出现于宋代传统节日中的( )
A.春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重阳节
1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其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这一王朝是( )
A.夏朝 B.西周 C.元朝 D.明朝
14.西藏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元朝设置管理西藏。( )
A.西域都护 B.三司 C.巡检司 D.宣政院
15.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一带一路”成为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嘉宾热议的高频词。陆上丝绸之路开通和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分别是在哪个朝代( )
A.秦朝、清朝 B.东汉、北宋 C.西汉、元朝 D.唐朝、宋朝
16.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举办“辉煌灿烂的宋元科技文化成果展示会”。以下图片资料不适合采用的是( )
A. B.
C. D.
17.我国古代出现过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对他们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李春是隋朝时著名的工匠,他主持建造了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B.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唐太宗时期著名的宰相,合称为“房谋杜断”
C.晚唐的黄巢,起义反唐,攻入长安,建立了政权,但最终还是起义失败了
D.北宋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编写了《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18.史料实证是历史学习的必备技能,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史实和结论。下列表述中,属于结论的是( )
A.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规模最大时有船200多艘
B.郑和的船队满载中国的优质丝绸和精美瓷器等各类物品
C.郑和船队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郑和远航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19.明朝末年流行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闯王受欢迎的原因是( )
A.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 B.军纪严明
C.严禁掠夺 D.不许妄杀百姓
20.清朝时期天山北路的蒙古贵族准噶尔部在俄国的唆使下发动叛乱,哪位皇帝御驾亲征,三次率军前去平定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 )
A.顺治 B.康熙 C.雍正 D.乾隆
21.大臣胡中藻写的诗句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之句,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之上,是何居心?”胡中藻被杀,友人也受到牵连。这说明清朝推行( )
A.焚书坑儒 B.特务统治 C.文字狱 D.八股取士
22.看下图:鸦片战争前,中国沿海某城市的港口有许多外国船只往来岸上有许多外国商馆,据此可判断该城市是( )
A.香港 B.上海 C.宁波 D.广州
23.如图是小明制作的古代科技著作资料卡片。据此判断,卡片中的著作是( )
作者:宋应星 内容:记载了明朝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 地位: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24.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 )
A.沈阳故宫 B.北京故宫 C.苏州园林 D.避暑山庄
25.它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它以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线索,通过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它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二、材料题
26.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本质上看,宋代只不过是残唐五代的延续,宋代之所以国祚长久,没有短命而亡,只是因为宋太祖断绝了武人专政的传统,宋代的中央政府管理体系多头分权,效率并不是很高。
——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二:元朝虽然因为民族压迫问题致使其国祚仅仅只有不到100年时间,但是元朝所建立的一些制度却对后世中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了解元朝对地方的管理制度的诞生与发展,有利于我们进一步透析地方管理的要点,并作用于当今国家治理。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注:互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材料四:天子无日不与大臣相见,无论宦寺不得参,即奉旨诸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赵翼《檐曝杂记》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中央政府管理体系”的利弊。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出元朝对地方的管理采取了什么制度?
(3)材料三中“我朝罢丞相”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明太祖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了什么措施?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出清朝为了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设置了什么机构?
(5)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
27.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密切交往、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材料二:辽宋西夏时期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相互吸收。在辽朝,契丹族上自皇帝下至臣僚百姓,大都向往汉文化。西夏王室同样重视吸收汉族文化。虽然宋朝自以为是文化大国,但仍然吸收了辽夏的某些文化成分。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材料三:元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等民族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清朝入关后,西藏宗教首领五世达赖入京朝贺,受到顺治皇帝隆重接见并正式赐予他A封号。后来,康熙皇帝又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列举一个唐与少数民族交往的具体史实。
(2)依据材料二、指出辽宋西夏时期的民族文化交往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元朝时期民族大交融,形成了哪一个新的民族?
(4)将材料四中A处内容补充完整。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什么机构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5)综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对当今处理民族关系的认识。
28.明清时期,我国边疆地区相继遭到日本、荷兰、沙俄的侵略,广大爱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进行了英勇斗争。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1)依据上述三幅图片和所学知识,请你说出分别反映了哪三个重大历史事件?
(2)分别简述图一、图二的结果或者影响?
(3)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元政府将台湾纳入版图,设置机构管理,这个机构名称是什么?
(4)当今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民进党以各种形式搞“台独”。对此,作为爱国学生,你有什么看法?
三、论述题
29.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唐朝的对外交往十分频繁。唐朝时期,中央政府有鸿胪寺接待各国使节宾客,在各地设商馆招待外商,设互市监等机构掌管对外贸易,长安、洛阳、扬州、广州、兰州、凉州、敦煌,是唐朝对外贸易的重要城市。当时,中国与高句丽、新罗、百济(均在朝鲜半岛)日本、尼婆罗(今尼泊尔)赤土(今泰国)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大食(今阿拉伯)波斯(今伊朗)等亚非地区的70多个国家都有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用书
材料二: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当时西方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两百年,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历史现象,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或说明。(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字数:80—12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从605年起,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利用黄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趋势,连接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D项正确;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建,排除A项;灵渠是秦始皇为统一岭南修建,排除B项;丝绸之路开通于汉武帝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2.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朝政,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使得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因此开明君主吸亡训,贞观之治创唐荣是描述唐太宗统治的对联,C项正确;调整政策呈开元,后期昏庸误王国描述是唐玄宗,排除A项;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后人评描述是武则天,排除B项;盛世万年乾隆帝,智勇兼备神仙姿描述的是乾隆皇帝,排除D项。故选C项。
3.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云南贡院就坐落在今云南大学校园内,……据说青云街名称的由来,是考生通过这条道路,可以中举”可知,反映的是科举制,隋唐时期到明清之间的选官制度,C项正确;禅让制是尧舜禹时期实行的部落选举制度,排除A项;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地方制度,排除B项;郡县制是秦汉时期的地方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4.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唐朝在借鉴波斯马球运动的同时,融入自己的创造,使马球运动兼具东西文化特色。在外来体育运动影响唐朝的同时,我国本土体育运动也向外传播,如唐朝时围棋传入印度。由此可知,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是双向交流,兼收并蓄,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而昂扬进取、充满活力反映的是精神面貌,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B项反映的是唐王朝对少数民族政策的特点,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C项反映的是唐王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5.答案:D
解析:据题干“唐戴维帽女子骑马雕塑”“《弈棋仕女图》(局部)”“吹排箫乐妓壁画”并结合所学可知,三幅图反映出唐代社会风气的开放。唐朝时期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社会风气兼容并蓄,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D项正确;材料反映唐朝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不能说明奢靡享乐之风盛行,排除A项;材料反映唐朝社会风气比较开放,无法说明手工技艺绚丽多彩,排除B项;妇女地位超越男性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6.答案:B
解析:根据诗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句“忆昔”反映的是开元盛世,诗句“垂老别”反映的是安史之乱爆发后人民遭受的灾难与统治者的残酷。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安史之乱,唐玄宗末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历时8年之久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B项正确;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黄巢起义是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也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黄巢之乱转战近半唐朝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但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藩镇割据是唐朝中期以后的地方形势,不是材料所述两首诗句的转折点,排除D项。故选B项。
7.答案:C
解析:由题干“‘问天’之名取自于先秦诗人屈原的长诗《楚辞·天问》;”“‘冰丝带’的设计灵感源于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可知,这些设计彰显了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C项正确;《楚辞·天问》和“飞天”与思想理论和政治制度无关,排除AB项;题干和经济繁荣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8.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对于读书的提倡……宰相须用读书人……事业付之书生……文武兼长……”及所学可知,宋朝建立后,为了避免唐朝末年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注重文教事业,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D项正确;隋朝开创了科举制度,排除A项;重文轻武政策的实行,降低了军队战斗力,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分割宰相权力,排除C项。故选D项。
9.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货币是通用货币,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秦朝统一货币、宋代出现纸币,在推动经济的同时,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统一货币、出现纸币,这是金融方面的内容,能促进经济发展,不能巩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排除A项;古代货币的发展与有利于加强君主的权力无关,排除B项;古代货币的发展与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0.答案:D
解析:根据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南宋时,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了南方,这使得南方的经济发展迅猛,超越了北方,D项正确;商周时期经济中心在河南、陕西一带,不在南方,排除A项;魏晋时期,经济中心在关中和中原地区及淮河流域,但长江流域的经济重要性已与之接近,经济中心开始南移,排除B项;唐朝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几无差距,排除C项。故选D项。
1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纸币”、“岁币”、“契丹和西夏使者”、“瓦肆”。可知,这是北宋的东京城,B项正确;西汉的长安,排除A项;南宋时期契丹建立的辽已经灭亡,排除C项;元朝和“岁币”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2.答案:A
解析:依据“从早晨开始,百姓穿上新衣,往来拜年,并燃放爆竹。各坊、巷摆设食物、日用品”和所学知识可知,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受重视,元旦前几天人民就洒扫庭户,准备过节,除夕夜,百姓要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合家围炉而坐,饮酒唱歌,直到天明称为“守岁”。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大街上搭彩棚,摆满各色货物,歌馆、舞场挤满了人,连妇女也出来游乐,A项正确;端午节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习俗是吃粽子,赛龙舟,排除B项;中秋节的习俗是赏月,吃月饼,排除C项;重阳节的习俗是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等,排除D项。故选A项。
13.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C项正确;夏朝、西周是我国历史上早期的奴隶制国家,由汉族建立且疆域较小,排除AB项;明朝是元朝之后的朝代,由汉族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
14.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西藏自古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设宣政院管理西藏,自此西藏成为中国一个行政区,D项正确;西域都护是西汉设立的管辖新疆的机构,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三司是明朝设立,与题干所述西藏无关,排除B项;巡检司是元朝管辖台湾的机构,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15.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元朝时,疆域广大,造船和航海技术发达,我国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C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BD项。故选C项。
16.答案:A
解析: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早期用麻做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造纸术,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北宋时期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火箭、突火枪,是宋元时期的热兵器,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罗盘是北宋时期发明的,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7.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编写了《资治通鉴》,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ABC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8.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郑和远航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是对郑和下西洋影响的评价,属于结论,D项正确;“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规模最大时有船200多艘”是对郑和下西洋船队规模的客观描述,属于史实,排除A项;“郑和的船队满载中国的优质丝绸和精美瓷器等各类物”是对郑和下西洋船队所载货物的客观描述,属于史实,排除B项;“郑和船队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是对郑和下西洋船队航程的客观描述,属于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19.答案:A
解析:从题干“闯王来时不纳粮”可以看出闯王受欢迎的原因是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BCD项军纪严明、严禁掠夺、不许妄杀百姓与题干信息不符。故选A。
20.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康熙御驾亲征,平定了准噶尔叛乱。B正确;顺治、雍正、乾隆不符合题意,排除ACD。综上故选B。
21.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体现的是清朝时期大兴文字狱中的胡中藻狱,选项C符合题意;焚书坑儒是秦朝时期的措施,排除A;特务统治是在明朝时期出现的,排除B;八股取士是明朝时期设立的,排除D。故选C。
22.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鸦片战争前,中国沿海某城市的港口有许多外国船只往来岸上有许多外国商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前,清朝统治者严格限制海外贸易,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允许开放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在广州设立十三行,D项正确;鸦片战争前,只开放广州一处进行海外贸易,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开放上海和宁波为通商口岸,排除BC项。故选D项。
23.答案:B
解析: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B项正确;《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排除A项;《农政全书》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作者徐光启,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排除C项;《本草纲目》,药物学著作,明代李时珍所著,排除D项。故选B项。
24.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和所学知识可知,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朱棣于1406年开始建设,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公元1368~1912年)的皇宫,现辟为“故宫博物院”,故宫的宫殿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B项正确;沈阳故宫是清朝早期的皇宫建筑,规模比北京故宫小,排除A项;苏州园林属于古典园林,不是古建筑群,排除C项;避暑山庄是世界现存的最大的皇家园林,排除D项。故选B项。
2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它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它以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线索,通过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是《红楼梦》,D正确;《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以三国的史实为基础,生动的描述了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也反映了人民群众对中国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排除A;《水浒传》书中以官逼民反为主体,揭示了从皇帝到各级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排除B;《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突出刻画了艺高大胆,爱憎分明、满怀智慧的孙武红这一神话英雄,排除C。故选D。
26.答案:(1)利:断绝了武人专政的传统,国祚长久。
弊:中央政府管理体系多头分权,效率不高。
(2)行省制度。
(3)加强皇权(君主专制)。八股取士。
(4)军机处。
(5)君主专制(皇权)不断加强(强化)。
解析:(1)利弊:利:根据材料一“从本质上看,宋代只不过是残唐五代的延续,宋代之所以国祚长久,没有短命而亡,只是因为宋太祖断绝了武人专政的传统”可概括出宋代“中央政府管理体系”的利是断绝了武人专政的传统,国祚长久;弊:根据材料一“宋代的中央政府管理体系多头分权,效率并不是很高”可概括出宋代“中央政府管理体系”的弊是中央政府管理体系多头分权,效率不高。
(2)制度:根据材料二“元朝虽然因为民族压迫问题致使其国祚仅仅只有不到100年时间,但是元朝所建立的一些制度却对后世中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了解元朝对地方的管理制度的诞生与发展,有利于我们进一步透析地方管理的要点,并作用于当今国家治理”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在地方上实行了行省制度。
(3)目的:根据材料三“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注:互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和所学可知,“我朝罢丞相”的根本目的是加强皇权,巩固统治;措施: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的措施是实行八股取士,禁锢人们的思想。例如,在八股取士中,考试的题目必须出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能有自己的见解,这就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4)机构:根据材料四“天子无日不与大臣相见,无论宦寺不得参,即奉旨诸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和结合所学可知,雍正帝在位时,设置了军机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军机处这一特殊机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5)趋势:根据材料一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材料二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材料三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材料四雍正帝设置了军机处和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趋势是君权不断增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中央权力不断增强,地方权力不断减弱。
27.答案:(1)开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或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
(2)相互吸收(双向交流,兼收并蓄)
(3)回族
(4)达赖喇嘛;驻藏大臣
(5)民族团结是国家强盛的重要保证,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民族交融(友好、团结)促进祖国的繁荣昌盛。
解析:(1)民族政策:据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知,唐太宗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举例:据所学可知,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或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
(2)特点:据材料“辽宋西夏时期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相互吸收”可知,材料体现宋辽西夏时期的民族文化交往呈现出相互吸收的特点。(双向交流,兼收并蓄)
(3)民族:据材料“元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等民族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可知,元朝时期形成一个新民族“回族”。
(4)补充:A:据材料“清朝入关后,西藏宗教首领五世达赖入京朝贺,受到顺治皇帝隆重接见并正式赐予他A封号”可知,顺治帝册封西藏宗教首领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
机构:据所学可知,1727年雍正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事务。
(5)认识:据所学可从民族团结是国家强盛的重要保证,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民族交融(友好、团结)促进祖国的繁荣昌盛等方面回答。
28.答案:(1)图一戚继光抗倭;图二郑成功收复台湾;图三抗击沙俄(雅克萨之战)。
(2)图一:戚继光消灭了东南沿海的倭寇,保卫了东南沿海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了东南沿海的安定,他是我国历史上民族英雄。
图二: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他是我国历史上民族英雄。
(3)名称:澎湖巡检司。
(4)看法: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国家强盛的前提,中学生要树立爱国观念,同任何形式“台独”做斗争。
解析:(1)根据“图一戚继光”可知,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戚继光抗倭,基本上肃清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倭患;根据“图二郑成功”可知,图二反映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根据“图三清朝自卫反击战和使用的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可知,图三反映的是抗击沙俄(雅克萨之战),最终双方签署《尼布楚条约》。
(2)图一:结合所学戚继光抗倭的事迹可知,明朝时期,东南沿海地区倭患严重,戚继光组建戚家军,消灭了东南沿海的倭寇,保卫了东南沿海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了东南沿海的安定,他是我国历史上民族英雄。
图二:结合所学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知识可知,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台湾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后来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他是我国历史上民族英雄。
(3)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地区,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设立机构。
(4)看法: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可从历史、国家统一、树立爱国观念、反对“台独”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国家强盛的前提;中学生要树立爱国观念,同任何形式“台独”做斗争。
29.答案:开放式小论文,观点明确,有理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即可。
观点:开放让国家强大,封闭导致落后。
唐朝实行开明、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交往频繁。海陆交通发达,同70多个国家有交流和往来。唐朝以博大的胸怀吸收着国外文化,同时又以高度文明影响周围各国,全面开放交流使得中华文明更加辉煌,使得当时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上国,无需同他国进行交往,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看不到世界的变化,阻碍了自身正常发展,让中国全面落后于西方,是近代落后挨打的根本原因。
综上所述,开放有利于加强中外交流,让国家变得强大,封闭则导致国家落后。(唐朝可以列举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的例子,可以说明长安的地位;清朝可以举例说明维护专制统治,实行禁海令,广州一口通商,设广州十三行,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解析:据材料可知,材料一叙述了唐朝的对外交往,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交往频繁,推动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材料二叙述了清朝的对外交往,清朝统治者妄自尊大,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通过材料一二的对比即可得出相应的观点,然后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论述即可。如观点:开放让国家强大,封闭导致落后。论述:唐朝实行开明、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交往频繁。海陆交通发达,同70多个国家有交流和往来。唐朝以博大的胸怀吸收着国外文化,同时又以高度文明影响周围各国,全面开放交流使得中华文明更加辉煌,使得当时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世界领先。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上国,无需同他国进行交往,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看不到世界的变化,阻碍了自身正常发展,让中国全面落后于西方,是近代落后挨打的根本原因。综上所述,开放有利于加强中外交流,让国家变得强大,封闭则导致国家落后。(唐朝可以列举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的例子,可以说明长安的地位;清朝可以举例说明维护专制统治,实行禁海令,广州一口通商,设广州十三行,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云南省曲靖市2023-2024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