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甘肃省陇南州礼县2023-2024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甘肃省陇南州礼县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分)《彭德怀自述》中有这样一段记录:“它既要来侵略,我就要反侵略。不同美帝国主义见过高低,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是困难的。”与这段记录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土地改革 B.开国大典 C.三大改造 D.抗美援朝
2.(2分)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是我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深刻的社会变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下列表述中,属于政治意义的是(  )
A.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B.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C.大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
D.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3.(2分)以下是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产值比重变化表。该数据表明(  )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农业 52.8 43.5
轻工业 29.6 29.2
重工业 17.6 27.3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C.国民经济高速发展
D.改变了落后的经济面貌
4.(2分)这场变革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它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这场变革后期也存在一此弊端,主要表现为(  )
①比例失调
②要求过急
③工作过粗
④改变过快
A.①③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④
5.(2分)中共八大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共八大制定正确路线的基础是(  )
A.对我国主要矛盾的分析
B.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C.苏联建设的经验教训
D.土地改革的完成
6.(2分)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的事件是(  )
A.“两个凡是”的提出
B.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拨乱反正的深入开展
7.(2分)某一时期,农民形象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  )
A.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推广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D.乡镇企业的发展
8.(2分)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新途径,为国民经济的社会发展开括了新空间的是(  )
A.完成三大改造 B.包产到户
C.设立经济特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9.(2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其最根本的相同点是(  )
A.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B.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D.坚持阶级斗争为纲
10.(2分)如图是历史课堂上的板书内容。据此判断他教学的主题应是(  )
A.全面从严治党 B.新发展理念
C.全面深化改革 D.中国梦宏伟蓝图
11.(2分)为促进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共同发展繁荣,党和政府采取的措施包括(  )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采取许多优惠政策
②给予人员、资金、技术支持
③注重保护少数民族文化
④进行西部大开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2分)“当零点的钟声敲响时,大厅肃穆,飘扬了400多年的葡萄牙国旗降下,高高飘扬在大厅中,同时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听着庄严的国歌,我非常激动(  )
A.1997年7月1日 B.1997年12月20日
C.1999年7月1日 D.1999年12月20日
13.(2分)2022年是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30周年。“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  )
A.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
B.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
C.海峡两岸尽快实现“三通”
D.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
14.(2分)我国导弹部队担任的主要任务是(  )
A.核反击 B.海上巡逻 C.空中侦察 D.两栖作战
15.(2分)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次双边谈判中(  )
A.中印谈判 B.中缅谈判 C.中苏谈判 D.中美谈判
16.(2分)1971年10月的某份报纸刊登的一则新闻中,有“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外交胜利”等内容。据此判断,这则新闻最有可能在报道(  )
A.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B.北京申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
C.中日两国的正式建交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7.(2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发展起来。2021年6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  )
A.开启我国飞天之旅
B.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C.首次完成太空行走
D.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18.(2分)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科技取得很大成就。其中在农业方面的成就是(  )
A.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B.焦裕禄治理兰考的灾害
C.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制造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19.(2分)八年级某班同学开展了社会实践调查,如表是他们拟定的实践调查项目,据此判断他们的调查主题是改革开放以来该城市(  )
公园自行车道的修建 高架修建以来的交通状况 高铁修建后人们出行方式的改变
A.居住环境的变迁 B.娱乐方式的变化
C.电信网络的发展 D.交通设施的完善
20.(2分)习近平说:粮票、布票、肉票、鱼票、油票、豆腐票、副食本、工业券等百姓生活曾经离不开的票证已经进入了历史博物馆,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我国人民的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这说明(  )
A.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B.我国已经实现共同富裕
C.我国已经没有贫困人口
D.我国成为发达国家
二、列举题(每小题0分,共10分)
21.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1951年,   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   年,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3)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   、自治县。
(4)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    的和平外交政策。
(5)我国药学家    领导科研团队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三、材料分析题(共40分)
22.(10分)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通过“一化三改”创造性的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前进道路上,甚至还出现了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结合所学知识
(1)“一化三改”中三大改造是指哪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我国开始进入什么阶段?
(2)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出现过哪两次急躁冒进的严重错误?
(3)你认为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哪些经验?(写出一点即可)
23.(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是在走第一步。
——据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材料二: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民族复兴、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A,方针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体现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华智慧,既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
——摘编自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中华民族为之自豪的伟大成就。新中国的科技工作者隐姓埋名几十年,呕心沥血、勇于攀登,只为了新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百年光辉历程,全面建成小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步”实现的标志及其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补写出A处的内容,并举出该方针成功实践的一个史实。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核导弹研制成功对中国有怎样的意义?
24.(14分)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升,外交事业也取得了辉煌成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西方国家控制我们命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亚非国家的命运应该由亚非各国人民自己掌握。
——周恩来
材料二: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20世纪70年代,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筑梦中国》解说词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拓展多边外交
(1)材料一是周恩来在哪次国际会议上的讲话?周恩来为“求团结”提出了什么方针?本次会议有何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打破“西方世界封锁”的关键性事件。列举这一时期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
2023-2024学年甘肃省陇南州礼县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分)《彭德怀自述》中有这样一段记录:“它既要来侵略,我就要反侵略。不同美帝国主义见过高低,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是困难的。”与这段记录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土地改革 B.开国大典 C.三大改造 D.抗美援朝
【分析】本题考查抗美援朝,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它既要来侵略,我就要反侵略,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是困难的,党和政府作出了出兵朝鲜的决定,保家卫国,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了相对安定的和平环境,故D项符合题意、开国大典,排除ABC项。
故选:D。
【点评】记忆抗美援朝目的、时间、经过、结果、意义,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2.(2分)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是我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深刻的社会变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下列表述中,属于政治意义的是(  )
A.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B.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C.大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
D.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分析】本题考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相关知识,掌握土地改革的原因、内容、意义。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选项BCD是经济方面的意义。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3.(2分)以下是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产值比重变化表。该数据表明(  )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农业 52.8 43.5
轻工业 29.6 29.2
重工业 17.6 27.3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C.国民经济高速发展
D.改变了落后的经济面貌
【分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掌握一五计划起止时间、任务、成就、意义。
【解答】由图表可以看出,一五计划时期、轻工业所占比重下降,说明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故选:A。
【点评】本题以一五计划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4.(2分)这场变革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它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这场变革后期也存在一此弊端,主要表现为(  )
①比例失调
②要求过急
③工作过粗
④改变过快
A.①③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④
【分析】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从此。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后期、工作过粗。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
5.(2分)中共八大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共八大制定正确路线的基础是(  )
A.对我国主要矛盾的分析
B.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C.苏联建设的经验教训
D.土地改革的完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八大。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解答】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大会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大会提出,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大会明确指出,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初步的成果。因而,这就是八大确定正确路线的“基础”。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党召开的重要会议。
6.(2分)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的事件是(  )
A.“两个凡是”的提出
B.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拨乱反正的深入开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认识
【解答】依据学过的知识已知,“文革”结束后,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故选:C。
【点评】重点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内容与影响.
7.(2分)某一时期,农民形象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  )
A.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推广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D.乡镇企业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到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8.(2分)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新途径,为国民经济的社会发展开括了新空间的是(  )
A.完成三大改造 B.包产到户
C.设立经济特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分析】本题以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新途径,为国民经济的社会发展开括了新空间为依托,考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新途径,为国民经济的社会发展开括了新空间的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为国民经济的社会发展开括了新空间。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
9.(2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其最根本的相同点是(  )
A.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B.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D.坚持阶级斗争为纲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中国国情出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相关史实。
10.(2分)如图是历史课堂上的板书内容。据此判断他教学的主题应是(  )
A.全面从严治党 B.新发展理念
C.全面深化改革 D.中国梦宏伟蓝图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梦,解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必须走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所以板书内容是中国梦宏伟蓝图;材料强调的是中国梦的内涵和实现措施、新发展理念以及全面深化改革。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梦,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1.(2分)为促进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共同发展繁荣,党和政府采取的措施包括(  )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采取许多优惠政策
②给予人员、资金、技术支持
③注重保护少数民族文化
④进行西部大开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促进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共同发展繁荣的措施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为促进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共同发展繁荣,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还通过技术、物资等多种方式,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也根据本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发展经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促进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共同发展繁荣的措施的相关史实。
12.(2分)“当零点的钟声敲响时,大厅肃穆,飘扬了400多年的葡萄牙国旗降下,高高飘扬在大厅中,同时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听着庄严的国歌,我非常激动(  )
A.1997年7月1日 B.1997年12月20日
C.1999年7月1日 D.1999年12月20日
【分析】本试题考查“一国两制”的构想及港澳回归,结合“一国两制”的构想及港澳回归的过程回答。
【解答】根据“飘扬了400多年的葡萄牙国旗降下”可知,这是澳门回归祖国的场景,D项正确,当时降下的是英国国旗;1997年12月20日与澳门回归日期不符;1999年7月1日与澳门回归日期不符。
故选:D。
【点评】本试题考查“一国两制”的构想及港澳回归,掌握“一国两制”的构想及港澳回归的过程。
13.(2分)2022年是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30周年。“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  )
A.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
B.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
C.海峡两岸尽快实现“三通”
D.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
【分析】本题考查祖国统一大业。重点掌握两岸关系的发展。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1992年,这就是“九二共识”。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祖国统一大业的相关知识。
14.(2分)我国导弹部队担任的主要任务是(  )
A.核反击 B.海上巡逻 C.空中侦察 D.两栖作战
【分析】本题考查战略导弹部队的成立。
【解答】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担负核反击的任务。
故选:A。
【点评】掌握战略导弹部队成立时间、任务、武器装备及意义。
15.(2分)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次双边谈判中(  )
A.中印谈判 B.中缅谈判 C.中苏谈判 D.中美谈判
【分析】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答】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内容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获得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
故选:A。
【点评】重点识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间、内容及影响。
16.(2分)1971年10月的某份报纸刊登的一则新闻中,有“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外交胜利”等内容。据此判断,这则新闻最有可能在报道(  )
A.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B.北京申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
C.中日两国的正式建交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解答的关键信息是“1971年10月的某份报纸刊登的一则新闻中”。
【解答】A.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B.2001年,北京申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排除。
C.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
D.根据材料中的“1971年10月的某份报纸刊登的一则新闻中……外交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考查学生对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相关内容的准确记忆。
17.(2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发展起来。2021年6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  )
A.开启我国飞天之旅
B.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C.首次完成太空行走
D.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的相关史实。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2021年,航天员乘组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中国这一历史性的一刻,D项正确,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排除A项,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8年9月,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的相关史实。
18.(2分)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科技取得很大成就。其中在农业方面的成就是(  )
A.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B.焦裕禄治理兰考的灾害
C.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制造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分析】本题考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根据题干信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在农业方面的成就”,20世纪70年代,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B.焦裕禄治理兰考的灾害,是指焦裕禄同志从1962年担任兰考县委书记到1964年5月逝世、风沙,改变了兰考县的面貌,我国在农业方面的成就”不符。
C.我国首次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在世界医学上居于领先地位,我国在农业方面的成就”不符。
D.制造第一批解放牌汽车,属于一五计划(1953﹣1957年)工业方面成就,我国在农业方面的成就”不符。
故选:A。
【点评】记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9.(2分)八年级某班同学开展了社会实践调查,如表是他们拟定的实践调查项目,据此判断他们的调查主题是改革开放以来该城市(  )
公园自行车道的修建 高架修建以来的交通状况 高铁修建后人们出行方式的改变
A.居住环境的变迁 B.娱乐方式的变化
C.电信网络的发展 D.交通设施的完善
【分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变化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解答】A.材料未涉及居住环境变迁的相关信息,排除A。
B.材料体现不出娱乐方式变化的信息,排除B。
C.材料未涉及电信网络发展的相关内容,排除C。
D.根据材料“公园自行车道的修建、高架修建以来的交通状况,交通设施不断完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变化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0.(2分)习近平说:粮票、布票、肉票、鱼票、油票、豆腐票、副食本、工业券等百姓生活曾经离不开的票证已经进入了历史博物馆,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我国人民的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这说明(  )
A.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B.我国已经实现共同富裕
C.我国已经没有贫困人口
D.我国成为发达国家
【分析】本题考查了社会生活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保障制度逐步走向成熟。
【解答】习近平说:粮票、布票、鱼票、豆腐票、工业券等百姓生活曾经离不开的票证已经进入了历史博物馆、缺吃少穿。这说明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改善。
故选:A。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二、列举题(每小题0分,共10分)
21.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1951年, 西藏 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 1988 年,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3)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 自治州 、自治县。
(4)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  独立自主 的和平外交政策。
(5)我国药学家  屠呦呦 领导科研团队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藏和平解放、海南经济特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平外交政策和屠呦呦的成就。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1)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 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至此,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珠海、厦门4个经济特区,我国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县。
(4)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
(5)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故答案为:
(1)西藏。
(2)1988。
(3)自治州。
(4)独立自主。
(5)屠呦呦。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藏和平解放、海南经济特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平外交政策和屠呦呦的成就的相关史实。
三、材料分析题(共40分)
22.(10分)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通过“一化三改”创造性的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前进道路上,甚至还出现了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结合所学知识
(1)“一化三改”中三大改造是指哪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我国开始进入什么阶段?
(2)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出现过哪两次急躁冒进的严重错误?
(3)你认为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哪些经验?(写出一点即可)
【分析】本试题考查三大改造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结合主要事件的影响回答。
【解答】((1)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到1956 ,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手工业和社会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阶段: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错误:据题干信息“20世纪50年代”并结合所学可知,1958年、力争上游。接着。
(3)经验: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即可,实事求是;必须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放在首位。
故答案为:
(1)内容:农业、手工业和社会主义工商业。
阶段: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经验: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必须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放在首位。
【点评】本试题考查三大改造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掌握主要事件的影响。
23.(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是在走第一步。
——据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材料二: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民族复兴、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A,方针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体现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华智慧,既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
——摘编自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中华民族为之自豪的伟大成就。新中国的科技工作者隐姓埋名几十年,呕心沥血、勇于攀登,只为了新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百年光辉历程,全面建成小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步”实现的标志及其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补写出A处的内容,并举出该方针成功实践的一个史实。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核导弹研制成功对中国有怎样的意义?
【分析】本题意三则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新国的成立、港澳回归、两弹一星。
【解答】(1)标志:根据材料一“第一步,改变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重大意义:据所学知识可知,就国内而言,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对世界而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A:根据材料二“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体现了海纳百川,既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改革开放以后。不久,形成了“和平统一,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史实: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中英两国政府经过两年谈判,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87年8月,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3)意义: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弹一星”的成功,以钱学森,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故答案为:
(1)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重大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意义: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熟记新国的成立、港澳回归、两弹一星相关知识。
24.(14分)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升,外交事业也取得了辉煌成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西方国家控制我们命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亚非国家的命运应该由亚非各国人民自己掌握。
——周恩来
材料二: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20世纪70年代,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筑梦中国》解说词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拓展多边外交
(1)材料一是周恩来在哪次国际会议上的讲话?周恩来为“求团结”提出了什么方针?本次会议有何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打破“西方世界封锁”的关键性事件。列举这一时期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万隆会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新时期外交布局等相关史实。解题关键在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解答】(1)会议、方针:据材料一“西方国家控制我们命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该会议为万隆会议,1955年。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一些国家的代表由于受帝国主义国家挑拨,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分歧。
地位:结合所学可知,1955年。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2)事件:结合所学可知,1972年。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松。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成就:结合所学可知,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2年中日建交。
(3)布局: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故答案为:
(1)会议:万隆会议。方针:求同存异。
(2)事件: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建交。
(3)布局:全方位、多层次。
【点评】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识记万隆会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新时期外交布局等相关史实。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4/7/21 23:58:45;用户:娄老师;邮箱:15225657626;学号:48669677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甘肃省陇南州礼县2023-2024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