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云南省曲靖市2023-2024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云南省曲靖市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分)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达成,西藏和平解放。这标志着(  )
A.中国实现了独立自主 B.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C.帝国主义终于被推翻 D.西藏农奴翻身做主
2.(2分)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同朝鲜军民一起(  )
A.陈毅 B.彭德怀 C.聂荣臻 D.林彪
3.(2分)如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工业品和粮食产量变化柱状图。其中钢、原油和煤产量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D.“文化大革命”的开展
4.(2分)土地改革后,我国农业仍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农业生产的发展受到制约,国家实行了(  )
A.赎买政策 B.农业合作化
C.公私合营 D.手工业合作化
5.(2分)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三大改造的完成
6.(2分)这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次会议是(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7.(2分)1977年12月,李先念在全国计划会议上说:“文化大革命十年,在经济上,党和国家应坚持(  )
A.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B.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新时代的强军之路
8.(2分)如图是《人民日报》刊登的毛泽东题词,雷锋精神影响、教育了中国几代人。雷锋被誉为(  )
A.党的好干部 B.“铁人”
C.“两弹元勋” D.解放军好战士
9.(2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  )
A.习近平 B.邓小平 C.胡锦涛 D.江泽民
10.(2分)1979年安徽凤阳县流行的歌谣:“大包干,真正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吃陈粮,烧陈草。”这首歌谣赞扬的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国有企业改革 D.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1.(2分)李明同学做了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公司制改革”“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土地改革 B.社会主义改造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2.(2分)中共十四大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目标是要(  )
A.逐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完善公平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
D.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13.(2分)“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
A.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B.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设立经济特区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14.(2分)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趋势是经济全球化。2001年,我国为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的新途径是(  )
A.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
B.“一带一路”的建设
C.上海自贸区的成立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5.(2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和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共同作用是(  )
A.改变了计划经济 B.确立了市场经济
C.实现了体制改革 D.促进了思想解放
16.(2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中共中央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同时,加强反腐败斗争,查处了一大批违法案件,这主要体现了党中央(  )
A.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17.(2分)总结、归类、提炼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班历史小组在自主学习时从网络上收集了以下几幅图片,符合这组图片主题的是(  )
A.新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B.外交事业的发展
C.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D.现代的社会生活
18.(2分)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有关“人民军队建设”的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  )
A.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华东军区海军
B.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在朝鲜战场击落敌机300多架
C.1966年,组建第二炮兵部队,2015年,更名为火箭军
D.2017年,朱日和阅兵,体现了新形势下强军兴军的新局面
19.(2分)1949年,周恩来在外交部成立大会的致辞中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要有独立的精神,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的外交政策是(  )
A.和同一家 B.不结盟
C.全方位外交 D.独立自主
20.(2分)“君子和而不同”,这是中国儒家思想的大智慧,意思是“和谐但不千篇一律,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巧妙运用这一智慧,为促进会议成功召开而提出了(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的方针
C.“和平与发展”战略 D.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21.(2分)如图是1971年10月,多国代表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欢呼庆祝的场景。与此相关的是(  )
A.中苏建立外交关系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形成全方位外交布局
22.(2分)中国政府重视发展与各大国之间的关系,持续深化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巩固同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好关系,重视国际合作。材料反映了中国的外交特点是(  )
A.以联合国为中心 B.只与周边国家交往
C.实行全方位外交 D.与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23.(2分)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这一方针直接推动了(  )
A.科技文化进步 B.教育事业发展
C.经济水平提升 D.统一大业进程
24.(2分)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  )
A.改革开放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人们追求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25.(2分)“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是外国青年选出的中国“新四大发明”。它表明(  )
A.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不断解放
B.中国经济居世界首位
C.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D.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深远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0分,共50分)
26.(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一中“开国大典”举行的时间(具体到年月日),“开国大典”标志着什么?
材料二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他们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抗美援朝精神”的涵义是什么?举出两位“最可爱的人”的杰出代表。
材料三 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它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伟大胜利,是新中国政权得以巩固的重要基础。同时,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3)根据材料三,归纳土地改革的意义。
(4)结合所学知识,为以上材料及问题拟定一个主题。
2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摘编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会议的召开?这次会议通过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什么?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确定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具有怎样的地位?
材料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工业总产值(亿元)
1952年 46.5 11.4
1978年 155.6 212.1
2014年 11352.3 64369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什么?该制度的实行有何意义?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制度建设”的认识?
28.(12分)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阅读材料
材料一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梦”是什么?
材料二 小岗破冰,深圳探路,浦东闯关,雄安启航,海南弄潮……一次次观念裂变、一轮轮探索突破、一场场攻坚克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摘编自钟华论《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坚如磐石的中流砥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走出一条富民之路、强国之路”得益于我们党的什么决策?这一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
材料三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
——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什么是“中国道路”?这一道路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什么?
材料四 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华民族这个“东方巨龙”一定会日益“强起来”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们如何才能实现“中国梦”?
29.(10分)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1984年10月22日)
材料二
材料三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进程
时间 事件
1987年 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
1992年 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2005年 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大陆
2008年 海峡两岸实现“三通”(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
2015年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材料四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
———《反分裂国家法》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围绕“祖国统一”这一主题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结合相关史实表述成文,字数不少于80字)
2023-2024学年云南省曲靖市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分)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达成,西藏和平解放。这标志着(  )
A.中国实现了独立自主 B.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C.帝国主义终于被推翻 D.西藏农奴翻身做主
【分析】本题考查西藏和平解放的知识点。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统一。
【解答】1950年,人民解放军克服重重险阻。1951年5月。10月,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中国实现了独立自主与新中国成立有关;帝国主义终于被推翻与新中国成立有关;西藏农奴翻身做主于1959年。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西藏和平解放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
2.(2分)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同朝鲜军民一起(  )
A.陈毅 B.彭德怀 C.聂荣臻 D.林彪
【分析】本题考查抗美援朝。1950年10月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解答】1950年10月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抗美援朝。故句中的“他”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彭德怀。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率领志愿军赴朝作战的是彭德怀。
3.(2分)如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工业品和粮食产量变化柱状图。其中钢、原油和煤产量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D.“文化大革命”的开展
【分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图片中钢、原油和煤产量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一五计划”的实施,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底。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故B符合题意,排除A,排除C,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一五计划,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图片中钢、原油和煤产量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一五计划”的实施。
4.(2分)土地改革后,我国农业仍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农业生产的发展受到制约,国家实行了(  )
A.赎买政策 B.农业合作化
C.公私合营 D.手工业合作化
【分析】本题考查三大改造,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但是。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这就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故B符合题意、公私合营都是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的;手工业合作化是对手工业实行的。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改造,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针对题干现象,国家实行农业合作化。
5.(2分)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三大改造的完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三大改造相关知识的掌握。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A不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三大改造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三大改造的内容与影响。
6.(2分)这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次会议是(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八大的内容的相关史实。中共八大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解答】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为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明确指出,实现国家工业化。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共八大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共八大的相关史实。
7.(2分)1977年12月,李先念在全国计划会议上说:“文化大革命十年,在经济上,党和国家应坚持(  )
A.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B.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新时代的强军之路
【分析】本题考查文革对国民经济的破坏。“文化大革命”践踏了中国的民主与法制。
【解答】根据材料“文化大革命十年,在经济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此党和国家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符合题意,排除A,与题意不符;材料并未涉及军队方面。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文革对国民经济的破坏,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2分)如图是《人民日报》刊登的毛泽东题词,雷锋精神影响、教育了中国几代人。雷锋被誉为(  )
A.党的好干部 B.“铁人”
C.“两弹元勋” D.解放军好战士
【分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焦裕禄被誉为“党的好干部”,排除。
B.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被誉为“铁人”,排除。
C.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排除。
D.雷锋是解放军好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型。
故选:D。
【点评】记忆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9.(2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  )
A.习近平 B.邓小平 C.胡锦涛 D.江泽民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邓小平,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政治。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0.(2分)1979年安徽凤阳县流行的歌谣:“大包干,真正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吃陈粮,烧陈草。”这首歌谣赞扬的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国有企业改革 D.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分析】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知道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开始实行改革。我国农村实行以“分田到户,自负盈亏”为特点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实行以“分田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从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开始富裕起来了。
故选:A。
【点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1980年代初期在中国大陆的农村推行的一项重要的改革,从根本上体现了农民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的关系,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转折,也是现行中国大陆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11.(2分)李明同学做了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公司制改革”“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土地改革 B.社会主义改造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5年,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是实行政企分开,实行经营责任制,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均不符合题干内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等知识。
12.(2分)中共十四大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目标是要(  )
A.逐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完善公平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
D.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分析】本题考查中共十四大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所学可知,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逐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均与中共十四大的主要内容不符。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中共十四大的主要内容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相关史实。
13.(2分)“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
A.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B.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设立经济特区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分析】本题考查对外开放和经济特区的设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珠海、厦门4个经济特区。故C符合题意、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是1978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20世纪80年代。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对外开放和经济特区的设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歌曲描写的是设立经济特区。
14.(2分)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趋势是经济全球化。2001年,我国为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的新途径是(  )
A.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
B.“一带一路”的建设
C.上海自贸区的成立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题干“2001年,我国为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的新途径”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故D正确,排除A,排除B,排除C。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2001年,我国为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的新途径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5.(2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和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共同作用是(  )
A.改变了计划经济 B.确立了市场经济
C.实现了体制改革 D.促进了思想解放
【分析】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邓小平南方谈话,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978年,思想理论界针对“两个凡是”展开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1992年初。在视察过程中,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故D正确、确立了市场经济,排除AB,指克服现有体制中的弊端,与题干内容“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和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共同作用”没有联系。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邓小平南方谈话,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和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共同作用是促进了思想解放。
16.(2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中共中央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同时,加强反腐败斗争,查处了一大批违法案件,这主要体现了党中央(  )
A.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根据题干材料“中共中央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同时,加强反腐败斗争,查处了一大批违法违纪案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题干强调的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容,排除A项,在题干中未涉及全面深化改革;题干强调的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容,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7.(2分)总结、归类、提炼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班历史小组在自主学习时从网络上收集了以下几幅图片,符合这组图片主题的是(  )
A.新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B.外交事业的发展
C.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D.现代的社会生活
【分析】本题以题干图片为依托,考查国防建设的知识点。
【解答】总结、归类,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风导弹,都属于新中国的国防建设成就。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中国国防建设的相关史实。
18.(2分)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有关“人民军队建设”的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  )
A.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华东军区海军
B.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在朝鲜战场击落敌机300多架
C.1966年,组建第二炮兵部队,2015年,更名为火箭军
D.2017年,朱日和阅兵,体现了新形势下强军兴军的新局面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什么是历史史实,什么是历史解释的相关史实。注意掌握区别历史史实和历史解释的方法。
【解答】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组建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是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属于历史史实;“2017年,体现了新形势下强军兴军的新局面”是对朱日和阅兵的评判,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什么是历史史实,什么是历史解释的相关史实。
19.(2分)1949年,周恩来在外交部成立大会的致辞中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要有独立的精神,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的外交政策是(  )
A.和同一家 B.不结盟
C.全方位外交 D.独立自主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理解“我们……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反映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解答】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吐蕃,促进了吐蕃经济与社会发展,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从20世纪80年代起,因此B选项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表现,是建立在独立自主外交的而基础上的,周恩来在外交部成立大会的致辞中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要争取主动。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20.(2分)“君子和而不同”,这是中国儒家思想的大智慧,意思是“和谐但不千篇一律,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巧妙运用这一智慧,为促进会议成功召开而提出了(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的方针
C.“和平与发展”战略 D.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万隆会议和“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等相关史实。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君子和而不同’,这是中国儒家思想的大智慧,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结合所学可知,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1953年,排除A项,排除C项,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亚非万隆会议,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1.(2分)如图是1971年10月,多国代表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欢呼庆祝的场景。与此相关的是(  )
A.中苏建立外交关系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形成全方位外交布局
【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依据课本知识分析问题要求选择即可。
【解答】据材料“如图是1971年10月,多国代表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欢呼庆祝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194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197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改革开放后,与材料时间不符。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22.(2分)中国政府重视发展与各大国之间的关系,持续深化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巩固同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好关系,重视国际合作。材料反映了中国的外交特点是(  )
A.以联合国为中心 B.只与周边国家交往
C.实行全方位外交 D.与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分析】本题考查了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国实行全方位外交,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促进共同繁荣,C是正确的选项,反映不出以联合国为中心;“只与周边国家交往”与材料“重视发展与各大国之间的关系”“积极开展多边外交”不符;题干材料“各大国”“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23.(2分)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这一方针直接推动了(  )
A.科技文化进步 B.教育事业发展
C.经济水平提升 D.统一大业进程
【分析】本题考查了“双百”方针,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结合所学可,1956年,这一方针直接推动了科技文化进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与教育事业发展,排除BC项,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双百”方针,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4.(2分)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  )
A.改革开放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人们追求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分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改革开放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从而出现了材料中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种种表现,符合题意。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材料中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不是根本原因。
D.人们追求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是题干现象的总结,不是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
故选:A。
【点评】记忆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25.(2分)“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是外国青年选出的中国“新四大发明”。它表明(  )
A.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不断解放
B.中国经济居世界首位
C.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D.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深远
【分析】本题考查了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根据材料“‘高铁、支付宝,题干材料描述表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逐渐变化;题干材料表明人们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排除A项,排除B项,没有提及西方文化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0分,共50分)
26.(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一中“开国大典”举行的时间(具体到年月日),“开国大典”标志着什么?
材料二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他们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抗美援朝精神”的涵义是什么?举出两位“最可爱的人”的杰出代表。
材料三 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它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伟大胜利,是新中国政权得以巩固的重要基础。同时,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3)根据材料三,归纳土地改革的意义。
(4)结合所学知识,为以上材料及问题拟定一个主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答。
【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涵义:根据材料“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可得出爱国主义、革命乐观主义。代表:结合所学知识、邱少云。
(3)根据材料三“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它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伟大胜利。同时,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土地改革的完成,消灭了地主阶级,得到了土地。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4)综合材料信息,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土地改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故答案为:
(1)时间:1949年10月8日。意义: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涵义: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邱少云。
(3)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摘编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会议的召开?这次会议通过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什么?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确定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具有怎样的地位?
材料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工业总产值(亿元)
1952年 46.5 11.4
1978年 155.6 212.1
2014年 11352.3 64369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什么?该制度的实行有何意义?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制度建设”的认识?
【分析】本题考查了新中国民主与法治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1)会议:依据所学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所以答案为。文件:依据所学可知,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所以答案为。
(2)制度及地位:根据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9月,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所以答案为。地位: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前提:根据材料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意义:根据材料三“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表中工农业总产值不断增长。
(4)认识:本题相对开放,可从合理的适合国情的制度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角度回答。
故答案为:
(1)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地位: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前提:在国家统一领导下。意义: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4)合理的制度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了新中国民主与法治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8.(12分)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阅读材料
材料一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梦”是什么?
材料二 小岗破冰,深圳探路,浦东闯关,雄安启航,海南弄潮……一次次观念裂变、一轮轮探索突破、一场场攻坚克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摘编自钟华论《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坚如磐石的中流砥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走出一条富民之路、强国之路”得益于我们党的什么决策?这一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
材料三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
——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什么是“中国道路”?这一道路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什么?
材料四 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华民族这个“东方巨龙”一定会日益“强起来”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们如何才能实现“中国梦”?
【分析】本题考查了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1)内容:根据材料“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得出“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决策:根据材料“小岗破冰,深圳探路,前海开发,海南弄潮……一次次观念裂变、一场场攻坚克难、强国之路”,小岗村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这些都是改革开放后推行的措施。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中国道路”:根据材料“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新的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做法: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事实就是,体现出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体现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所以要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等。
故答案为: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决策:实行改革开放。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3)“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国情出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点评】本题考查了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9.(10分)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1984年10月22日)
材料二
材料三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进程
时间 事件
1987年 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
1992年 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2005年 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大陆
2008年 海峡两岸实现“三通”(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
2015年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材料四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
———《反分裂国家法》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围绕“祖国统一”这一主题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结合相关史实表述成文,字数不少于80字)
【分析】本题考查了祖国统一大业,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1)基本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后。不久,形成了“和平统一。
(2)根据题目:祖国统一。围绕题目、香港和澳门回归。论述: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西藏和平解放,各族人民实现了民族大团结、香港、澳门问题,在香港。香港和澳门回归,标志着祖国在完成统一大业上;1987年,海峡两岸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经济、政治往来日益密切。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实现和平统一。
故答案为:
(1)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题目:祖国统一。论述: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西藏和平解放,各族人民实现了民族大团结、香港、澳门问题,在香港。香港和澳门回归,标志着祖国在完成统一大业上;1987年,海峡两岸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经济、政治往来日益密切。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实现和平统一。
【点评】本题考查了祖国统一大业,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4/7/21 23:59:09;用户:娄老师;邮箱:15225657626;学号:48669677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云南省曲靖市2023-2024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