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康熙帝多次南巡均把江南作为必经之地 ( http: / / )。在南巡过程中,康熙帝曾下口谕增加进学和乡试的名额,以接受诗赋进献、考试记名等方式选拔士子;另外,康熙帝对江南地区具有号召力的文人学士的创作采取宽大、包容的态度。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满汉文化互鉴 B.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C.拓宽人才选拔途径 D.巩固清朝统一局面
2.唐玄宗开元年间,御史台机构 ( http: / / )进一步完善,其下设三院,分工明确。其中,察院设监察御史十五人,主要掌管监察地方官吏和巡视检查州县狱讼、军戎、祭祀、营作、太府出纳等事。据此可知,察院的设置( )2-1-c-n-j-y
A.利于规范地方政府运作 B.意在削弱宰相的权力
C.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D.导致官僚机构的臃肿
3.2006 年,国家公务员 ( http: / / )在考试公告明确提出中央机关必须有三分之一的职位用于招考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主要是指具有县级及以下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村(社区)组织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工作的经历。此后,这一规定逐渐成为公务员考试的“一道门槛”。这一举措( )21*cnjy*com
A.提高了公务员的综合素质 B.优化了国家对公务员的选拔
C.保证了公务员队伍的廉洁 D.扩大了政府官员考录的范围
4.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重新设计颁布了政府的人事制度,颁布了一系列法规。下列相关法规不属于这一时期制定的是( )【来源:21cnj*y.co*m】
A.《考试法》 B.《文官考试法草案》
C.《公务员任用法》 D.《公务员任用条例》
5.某史书记载:“夫乡举里选,必累功劳。今 ( http: / / )刺史、守相不明真伪,茂才、孝廉岁以百数,……每寻前世举人贡士,或起畎亩,不系阀阅。”形成上述现象的制度性因素是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6.朱熹曾在《贡举学校私议》中提及“及至隋唐,遂专以文辞取士,而尚德之举不复见矣”。在此,朱熹提及的变化反映了【出处:21教育名师】
A.科举制的创立 B.九品中正制的创立 C.察举制的创立 D.三省六部制的创立
7.有学者指出,实行了300多年的两汉选 ( http: / / )官制度——察举制。从实际情况观察,察举制确实为汉朝选出了许多人才。但任人唯亲、唯财、唯势,权门势家把持察举的结果,令其流弊百出。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察举制埋下汉末分裂割据的隐患 B.察举制对两汉政治具有双重影响
C.权门势家把持察举使其不能持久 D.以官举士的方式不利于政治清明
8.汉末社会动荡,“人口流移,考详无地”,原有的选官制度失去了社会基础。因此而推行的新的选官制度是( )2·1·c·n·j·y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9.监察机构行政化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演化的一个重要特点。下列地方行政机构,符合这一特点的有( )www-2-1-cnjy-com
①秦朝的郡②东汉的州③唐朝的道④宋代的路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旧唐书》记载,隋朝人窦 ( http: / / )威家世勋贵,他的兄弟们都崇尚武艺,“以军功致仕通显”,而窦威好读诗书,为官清闲。到唐代后期,“乡贡明经”“乡贡进士”作为一种头衔被广泛使用。这一变化说明( )21*cnjy*com
A.科举入仕的观念日益发展 B.官吏选拔强调文官特色
C.朝廷增加进士及第的名额 D.地方政治稳定得以巩固
11.唐宋时期,因上辈有功而获得入学、任官 ( http: / / )的待遇被称为“恩荫”。唐朝恩荫入仕者授官高升迁快,官至宰相级别的不下六七十人;而宋朝恩荫不仅授官低,而且升迁也远远慢于进士出身的官员。这一调整有利于( )
A.抑制官员腐败问题 B.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C.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D.维持官僚队伍稳定
12.两晋时期,“高门华族 ( http: / / ),有世及之荣;庶族寒门,无寸进之路”。隋唐时期,则出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现象。促成这一转变的是( )
A.中央机构的调整 B.门第观念的消亡
C.地方吏治的改善 D.选官制度的变革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 ( http: / / )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助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www.21-cn-jy.com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 ( http: / / )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
材料三 (卢商)早孤,家宴(ja ( http: / / ),贫寒)图,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握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21教育网
——《新唐书》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的是什么选官制度?选官标准分别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材料三所反映的选官制度有什么积极意义?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官职完全由贵族垄断。战国 ( http: / / )时期,各国变法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废除世卿世禄制度。虽然各国要职大多仍由宗室、同姓或大族担任,但是官吏都不再授给采邑,而是领取实物俸禄。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岁举孝廉的察举常科亦初步建立。同年,武帝还诏举贤良、文学,并亲加策试。汉武帝还在京师建立了太学,置博士弟子五十人,学成考试合格,可授予官职。东汉中后期,随着豪强大族经济力量的发展,察举和辟召都为豪强大族所垄断。【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摘编自吴宗国《唐代科举制度研究》
材料二 罗马共和国时期, ( http: / / )元老院是最高的权力机构,由前任国家长官及其他大奴隶主代表组成,掌握统治权。拥有批准、认可法律,批准当选的最高官吏,管理财政、外交、军事,以及实施重大宗教措施等实权。屋大维执掌政权后,他保留了共和制的各种政治机构:公民大会、元老院和共和时期的官制,但这些官员的权力都被他逐渐架空。从公元前28年到公元前11年,屋大维三次改组元老院,缩减名额,限定财产资格,从中清除了不合格者,安插了大量亲信。帝国内各种官职和人员也都唯无首之命是从。21·世纪*教育网
——摘自曾兮筠《罗马帝国的衰亡与官僚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春秋到东汉选官制度的变化,说明察举制在两汉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元老院在罗马共和时代和帝国时代的不同地位,并分析其地位变化的原因。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 ( http: / / )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其志行名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21cnjy.com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唐代将品德与任职 ( http: / / )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存状,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
——据《新唐书》
材料三 取士概归学堂,固已明示天 ( http: / / )下以作新之基……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
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 ( http: / / )。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用积分法,与各门科学一体考核,同记分数,共分言语、容止、行动、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查,第其等差,至考试时,亦以该生平日品行分数,并合计算。版权所有
凡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 ( http: / / )铁路、矿务、警察、外国政法等事,但有一长,皆可保送。俟考试时分别去取……其取定者,酌量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官。
——摘编自《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奏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5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
参考答案:
1.D
2.A
3.B
4.B
5.B
6.A
7.B
8.C
9.D
10.A
11.C
12.D
13.(1)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选官标准:察举以德行(或孝廉)为标准;九品中正制以门第(家世)为标准;科举制以考试成绩(或者答才学、才能、学识都可以)为标准。21·cn·jy·com
(2)意义: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
14.(1)变化:从贵族制到官僚制;世卿世禄制度被打破;官员不再世袭,开始领取俸禄;儒学成为选官重要标准。【版权所有:21教育】
作用:扩大了朝廷选官的范围;有助于推动孝悌和清廉社会风气的形成;巩固了儒家思想的官方主体地位;东汉后期成为世家大族巩固自身权益的工具。
(2)不同:罗马共和国时代:元老院是国家 ( http: / / )最高权力机构,拥有立法、选官、军事、外交等诸多权力。罗马帝国时代:逐渐成为丧失实权,成为受屋大维控制的顾问机构。
原因:屋大维建立元首制,逐渐控制了罗马的权力。
15.德和才都是国民应具备的基本素 ( http: / / )质;强调学校在德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德可以通过课程教育、日常考察等方法养成;在官员选拔中更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
继承古代德才兼备的人才观;适应时代需要;有利于新式人才的培养。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