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青海省西宁市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卷(答案)

西宁市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末调研测试卷
七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试卷为试题卷,不允许作为答题卷使用,答题部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同时填写在试卷上。
4.选择题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唐朝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诗中评论的是( )
A.隋朝大运河和隋炀帝 B.隋朝大运河和科举制
C.隋朝科举制和隋文帝 D.隋朝大运河和赵州桥
2.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此事件从历史发展角度看( )
A.标志着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最顶峰 B.揭开了中国走向世界强国的序幕
C.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D.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科技的交流
3.唐太宗时,在文臣武将之中,有的以前是农民起义的将领,有的曾效力于他的政敌,还有的曾策划要谋害他……,但都受到重用。这说明唐太宗( )
A.排斥异己 B.知人善任 C.轻徭薄赋 D.注重文教
4.(右图)所示生产工具,据记载,此物“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此物”的功能是( )
A.鼓风冶铁 B.精耕细作 C.手工纺织 D.取水灌溉
5.认识图片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途径。为下列图片拟定一个共同的主题,最为恰当的是( )
A.频繁的中外交流 B.繁荣的商业贸易 C.多彩的文学艺术 D.完善的管理体制
6.唐朝诗人杜甫在《垂老别》一诗中写道:“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恋。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造成这一惨状的历史事件是( )
A.牧野之战 B.八王之乱 C.陈桥兵变 D.安史之乱
7.五代十国时期,真正敌对的政权是个别,绝大多数政权奉中原王朝正朔,称臣纳贡。在某种程度上,这就减少了进一步分裂的因素,相反增加了促进国家统一的因素。材料反映了( )
A.藩镇割据导致五代十国局面出现 B.五代十国时期国家完成统一
C.五代十国时期蕴含着统一的趋势 D.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的稳定
8.宋朝时,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削弱相权、派文人担任各地州县长官、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各州府设置通判……。这些管理措施( )
A.埋下了诸侯争霸的隐患 B.强化了宋朝的中央集权
C.改变了文臣统兵的格局 D.促进了民族交往与交融
9.如(右)图,契丹、西夏货币的出土共同反映了( )
A.契丹、西夏经济发展超过中原 B.少数民族都使用中原的货币
C.少数民族受中原文明影响较大 D.商人在契丹、西夏地位很高
10.澶渊之盟是在宋辽两国实力相当的情况下达成的妥协,各自未能完全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但此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
A.宋辽之间维持了较长的和平局面 B.北方人民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境
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宋夏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打击
11.小明同学近期阅读了《契丹国志》《细说宋朝》《辽宋西夏金社会生活史》等相关书籍后,打算制作一期历史手抄报,你认为最适合的手抄报主题是( )
A.封建国家的统一时代 B.军阀割据混战的时代
C.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D.繁荣与开放并举时代
12.他在金军南下给南宋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灾难的情况下大败金军,取得郾城大捷,但在抗金初见成效的时候,他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所杀害。“他”是( )
A.张骞 B.岳飞 C.文天祥 D.郑成功
13.“宋朝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相关机构加以管理,收入颇丰。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材料中的“相关机构”是( )
A.安西都护府 B.广州十三行 C.市舶司 D.宣政院
14.2000年,美国最有影响的《时代》杂志,在“对本千年十个影响最大的人物”评选活动中,成吉思汗荣登金榜,成为十个千年的“最伟大人物”之一。下列功绩与成吉思汗有关的是( )
A.分封渤海郡王 B.统一蒙古草原 C.改国号为大元 D.完成全国统一
15.《元朝·地理志》记载:元朝“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代和唐朝。材料表述的是元朝( )
A.疆域辽阔 B.贸易繁荣 C.人口众多 D.科教兴盛
16.宋元时期的大都市景象繁华,文化生活十分丰富,如开封城内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瓦子中热闹非凡,商业广告琳琅满目,各种表演令人眼花缭乱。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武将专权,中央集权强化 B.重视文教,节日氛围浓厚
C.北人南迁,科技水平提升 D.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壮大
17.下列是某同学梳理的宋词、元曲的汇总表,请你帮他补充完整。表格中①处应填写( )
苏轼 豪迈而飘逸,代表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李清照 委婉、细腻、清秀,代表作《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辛弃疾 雄奇阔大、气势磅礴,代表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关汉卿 创作了许多剧本,代表作①
A.《念奴娇》 B.《满江红》 C.《蝶恋花》 D.《窦娥冤》
18.明朝时期,经济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下列对明朝经济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形成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B.南北方都涌现出了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C.引进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等农作物 D.出现了有名的“晋商、徽商”等商帮
19.中国历代封建王朝设宰相辅佐君主来总理国家政务,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体的产物。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被废除是在(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20.位于蓬莱水城小海东侧水师府内的戚继光纪念馆,已成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良好基地。人们缅怀戚继光的主要原因在于( )
A.民族交融,永载史册 B.航海壮举,促进交流
C.平定叛乱,丰功伟绩 D.抵御外辱,扬我国威
21.面对明末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的严重破坏,清初统治者采取的主要策略是( )
A.大力发展对外贸易 B.恢复发展农业生产
C.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D.进行海外殖民扩张
22.下表列出了清代人均占有耕地的变化状况,呈现出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年代 每人平均田亩数(亩)
清康熙二十年(1673年) 27.93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 6.89
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3.56
A.耕地面积的明显减少 B.人口数量的迅猛激增
C.土地兼并的日趋严重 D.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23.康熙时有人修《明史》,对南明的史事使用了明朝纪年,结果朝廷下令把参与编写、印刷、销售的70多人全部处死,总共处罚了200多人。这反映了清政府( )
A.重视发展文化教育 B.推行闭关锁国策略
C.采取民族交融政策 D.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24.明清文学艺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影响最深远的《红楼梦》、昆曲代表作《牡丹亭》,日臻完善的京剧等艺术成就大放异彩,这些主要得益于( )
A.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的繁荣 B.统治者的爱好和支持
C.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的不断强化 D.唐诗宋词的日渐衰落
二、材料分析及综合探究题(本大题共3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见道宗,执子婿之礼甚恭。
——摘编自刘昫等《旧唐书·吐蕃传》(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另举一例唐朝时期民族交往的史实。(4分)
材料二 元朝大一统的政治形势,极大的促进了边疆地区各族人民和中原地区经济、文化联系的发展,而民族融合和各族人民联系的进一步加强,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国家……改变了宋、辽、西夏、金时期各少数民族偏守一隅的情况,过去视为边陲绝域的地区与中原地区成为同呼吸共命运的统一整体。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元朝管理“边陲绝域地区”的措施和民族融合的具体表现有哪些?(6分)
材料三
时间 史实
1653年 顺治皇帝册封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
1690—1697年 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在多次战役中打败噶尔丹,平定叛乱,后设置伊犁将军。
1713年 康熙皇帝册封格鲁派另一位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1723年 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1793年 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归纳清朝为安定边疆采取的主要方式有哪些?概括这些治理措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共同作用。(6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是中古史上选举制度的重大变革,它改变了以往门阀士族把持选举的弊端,重才学而轻门第,从而扩大了招揽人才的门路,使一批中小地主士人得以参加统治政权,适应了庶族地主在政治上要求,削弱了门阀士族在政治上的垄断权。它有利于选拔封建人才,提高行政效率,适应了大一统帝国的政治需要。
——选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科举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概括科举制产生的积极作用。(6分)
材料二 宋代立国之后,裁抑武臣,优待文士,高其官职,厚其俸禄,同时改革并完善了科举制度,扩大科举取士名额,使士人的仕进之路大为改善,使科举成为政府选拔人才的主要制度。
——摘编自杨洪涛《从宋代笔记小说看宋代科举制度下的社会心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宋代科举制度与前代对比有何变化,该变化的产生与宋代哪一政策有关?(4分)
材料三
信息1 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信息2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摘编自顾炎武《日知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明朝科举的答卷文体及其危害。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认识。(6分)
27.阅读材料,探究问题。(20分)
材料一 对盛世而言,仅有政治稳定与经济繁荣,是远远不够的,伟大的精神创造尤为重要。盛唐就是这样一个时代,诗歌、绘画、书法等领域涌现出一大批中国文化史上的巨匠,其风格多姿多彩,且大多具有青春勃发、气势磅礴的精神风貌,即后人所称的“盛唐气象”。
——摘编自中国历史研究院主编《(新编)中国通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一例盛唐时期在绘画领域的代表性人物及其作品,分析“盛唐气象”出现的原因。(6分)
材料二 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中提到了三项中国宋元时期的科技发明,文中表示“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是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由此又引出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提到的三项发明是什么?任选其中一项说明该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5分)
材料三 杰出历史人物能够对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如下图中的杰出历史人物,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向前发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从上述两位历史人物中任选一人,简述其引领文明发展的成就。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中学生应该如何传承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9分)
西宁市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末调研测试卷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主观题评分说明:(1)主观题评阅四步骤:认真学习试题材料及问题——动笔试答加深对试题的认识——仔细阅读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评阅答卷给定分数。(2)若考生答案与参考答案不完全相同,但符合题意,言之有理有据,可酌情给分。(3)试题设问所指向的人物、事件、事物、现象、制度、国名、作品、文献、概念等核心史实书写以现行统编教材为准,出现错别字则不给分;与试题设问所指向核心史实无关的文字书写,出现错别字则不扣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
1.A 2.C 3.B 4.D 5.A 6.D 7.C 8.B 9.C 10.A 11.C 12.B 13.C
14.B 15.A 16.D 17.D 18.A 19.C 20.D 21.B 22.B 23.D 24.A
二、材料分析及综合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5.(16分)
(1)(4分)
事件:文成公主入藏(2分)
史实: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有许多重要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唐玄宗册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吐蕃赞普赤祖德赞迎娶了金城公主等。(其他符合题意,答出一点即可,2分)
(2)(6分)
措施: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在西藏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等(写出两点即可,各2分,共4分)
表现: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原先流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已同汉族没有区别。(其他符合题意,答出一点即可,2分)
(3)(6分)
方式:册封、派驻(藏)大臣、颁布法律、军事征服等(写出两点即可,4分)
作用: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其他符合题意也可,2分)
26.(16分)
(1)(6分)
标志:进士科的创立(2分)
积极作用: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管理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改变了以往门阀士族把持选举的弊端,重才学而轻门第,扩大了招揽人才的门路;使一批中小地主士人得以参加统治政权,适应了庶族地主在政治上要求,削弱了门阀士族在政治上的垄断权;有利于选拔封建人才,提高行政效率,适应了大一统帝国的政治需要。(符合题意答出两点即可,4分)
(2)(4分)
变化: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2分)
政策:重文轻武的政策(2分)
(3)(6分)
答卷文体:八股文(2分)
危害: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符合题意即可,2分)
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和发展变化都是为了维护君主的统治;科举制度不断走向了僵化;科举制度应该为社会进步发展而服务等。(言之有理,答出一点即可,2分)
27.(20分)
(1)(6分)
人物和作品: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等。(例举一例,符合题意即可,共4分)
原因:国家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统治者注重施行仁政,减轻百姓负担,重视生产;社会风尚磅礴大气,有海纳百川之势;统治者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心态和博大的胸怀;政治文化制度的先进。(统治者励精图治;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关系;先进的政治文化制度)等等。(符合题意答出一点即可,2分)
(2)(5分)
发明:活字印刷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3分)
贡献: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它降低了制书成本,加快了图书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
火药(火器的使用):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指南针: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条件)。(任选一项,符合题意即可,2分)
(3)(9分)
李时珍:明朝著名的医药学家,代表作《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性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学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
宋应星:明朝著名的科学家,代表作《天工开物》。这部著作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写出朝代、著作、影响即可,7分)
中学生怎么做:积极宣传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自觉学习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领略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和传承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同破坏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的行为作斗争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答出一点即可,2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青海省西宁市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