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中职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8-10章(练习题含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是:( A )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B、新中国的成立
C、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D、全国人民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2、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D )
A、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3、没收官僚资本,具有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重性质,其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是从:( B )
A、反对外国帝国主义的附庸的意义上看
B、反对中国的大资产阶级的意义上看
C、反对中国的买办资产阶级的意义上看
D、反对三座大山的经济基础的意义上看
4、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 B )
A、社会主义社会
B、新民主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5、1953年9月,彭德怀在一份报告中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B )
A、结束了西方列强霸权主义的历史
B、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
C、奠定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基础
D、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6、新中国成立初期,针对党政干部中存在的腐化问题,中国共产党开展了( B )
A、三查运动
B、三反运动
C、五反运动
D、四清运动
7、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是( D )
A、实现工业和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实现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现工业化
D、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
8、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是( B )
A、公私合营
B、合作化
C、国家资本主义
D、和平赎买
9、建国初期,国家对官僚资本采取的政策是( C )
A、赎买
B、管制
C、没收
D、拍卖
10、1950年,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与朝鲜人民并肩反击美国侵略的司令员是( A )
A、彭德怀
B、聂荣臻
C、刘伯承
D、贺龙
11、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是( C )
A、辛亥革命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D、社会主义改革
12、首次明确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法律文件是( C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论十大关系》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3、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一化”是指( C )
A、社会主义现代化 B、农业合作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科学技术现代化
14、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最初三年,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来自于(C )
A、农业合作化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C、没收官僚资本 D、没收外国在华企业
15、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以下四种意见,惟一正确的是( D )
A、他是资本家,怎么可以担任我们的副厂长
B、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
C、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他说的话我们不听
D、他懂业务,他说的对,我们还是要听的
16、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过渡时期”是指( C )
A、从建国到三大运动胜利
B、从建国到国民经济恢复
C、从建国到三大改造完成
D、从建国到一五计划完成
17、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仍然具有两面性,其表现为( C )
A、革命性和妥协性
B、主动性和被动性
C、剥削工人的一面和接受改造的一面
D、进步性和顽固性
18、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初步建立的事件是( B )
A、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
B、1956年,全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1958年,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D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B、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
C、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完成
D、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20、20世纪50年代,我国推动国家政治民主建设的主要举措是( B )
A、在工矿企业实行民主改革
B、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发动群众参加共产党的整风运动
D、成立全国政协
21、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恢复国民经济,振兴民族工业,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B )
A、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B、接管私人资本主义企业
C、合理调整工商业
D、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22、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这七年,是( A )
A、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
B、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时期
23、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是( B )
A、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十年
B、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C、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十年
D、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的十年
2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社会开始了( C )
A、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过渡
B、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D、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
25、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个别企业公私合营阶段,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 D )
A、统筹兼顾
B、劳资两利
C、公私兼顾
D、 四马分肥
26. 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时间是( B )
A 1955年
B1956年
C 1957年
D 1958年
27. 向全党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任务的是( A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28.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知识分子(C)
A“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B“攀登科学技术高峰”
C“向现代科学进军”
D“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29.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D )
A不要四面出击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积极引导,稳步前进
D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30.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方针是( A )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C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1.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开始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文献是( C )
A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B 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32.在中共八大上作《政治报告》的是 (B )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朱德
33.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会议明确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C )
A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阶级斗争
C发展生产力
D 加强党的建设
37. 1956年被毛泽东称作“新经济政策”的是(B)
A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商品生产
B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价值规律
D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38.《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于( B )
A 1956年
B 1957年
C 1958年
D 1959年
39.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B )
A 依法治国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开展阶级斗争
40.1957年整风运动的形式是( B )
A闭门整风
B开门整风
C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
D批评和自我批评
41. 决定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的党的会议是(C )
A中共八大一次会议
B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C中共八届九中全会
D中共八届六中全会
42.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 D )的总路线,是反右倾的理论总结,是即将发生的“大跃进”的思想路线。
A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43. 揭开“大跃进”的序幕的事件是( A )
A 1957年冬季的农业生产高潮
B1958年1月南宁会议的召开
C 1958年3月成都会议的召开
D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的召开
44.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总路线的缺点是( C )
A高指标
B共产风
C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D多、快、好、省
45.《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和“小麦亩产12万斤”、“皮棉亩产5000斤”、“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宣传全国各地大放“卫星”这一现象发生在( B )
A 建国初期
B 大跃进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新时期
46.1959年,( A )给毛泽东写信指出“大跃进”以来工作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及其原因,但被毛泽东认为是右倾的表现,于是,庐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由纠“左”变为反右,随即全党范围展开大规模“反右倾”斗争
A 彭德怀
B 周恩来
C邓小平
D 张闻天
47.造成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多种因素中,主要的是( C )
A空前严重的自然灾害
B国际反共势力的破坏
C“大跃进”和“反右倾”斗争的错误
D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48.1961年我国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主要是为了(D)
A克服严重的自然灾害
B巩固“反右倾”斗争的成果
C解决农副产品供应紧张问题
D纠正“大跃进”运动的错误
49.人民公社的基本特点是( B )
A政社合一
B一大二公
C高指标、瞎指挥
D浮夸风、共产风
50. 较早觉察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尖锐问题并立即着手纠正的人是(A)
A 毛泽东
B刘少奇
C 彭德怀
D邓小平
51. 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上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搞一个实事求是年,这一年是( C )
A 1959年
B1960年
C 1961年
D 1962年
55.我们对待“文化大革命”必须是(D)
A肯定
B基本肯定
C基本否定
D彻底否定
56.1966~1976年给党和国家带来了深重灾难的运动是( A )
A“文化大革命”
B“大跃进”运动
C 反右斗争
D三大改造运动
57.1965年,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批判( B )所写的《海瑞罢官》,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索。
A康生
B吴晗
C 林彪
D邓小平
58.发动和领导“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被概括为(B)
A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B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C以阶级斗争为纲
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59.1975年着手对各方面工作进行整顿的是( C )
A周恩来
B叶剑英
C邓小平
D华国锋
60.1967年2月,谭震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提出了强烈的批评,却被江青等人诬蔑为(A)
A“二月逆流”
B“三月逆流”
C“四月逆流”
D“六月逆流”
61. 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的会议是( C )
A 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八大
C中共九大
D中共十大
62.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失败的是( C )
A中共九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B各省市自治区革命委员会的成立
C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事件的发生
D江青反革命集团加紧进行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的活动
63.在“文化大革命”中,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群众进行过多次抗争,其中包括( B )
(1)“一月革命”(2)“二月逆流”(3)“四五”运动(4)“九一三事件”
A (1)(2)
B (2)(3)
C (1)(2)(3)
D (1)(2)(3)(4)
62.在“文化大革命”中作恶多端,被毛泽东称为“四人帮”的是( C )
A 林彪、江青、陈伯达、姚文元
B 林彪、江青、张春桥、王洪文
C 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
D 江青、王洪文、张春桥、陈伯达
65.1970年~1971年发生了( C )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的事件
A江青反革命集团
B康生反革命集团
C林彪反革命集团
D姚文元反革命集团
二、多选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ABCD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的胜利
B、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D、我国社会进入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2.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三年,在着重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的同时,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实际上也已经开始实行了,这主要表现在( ABC )
A、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B、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
C、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D、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3.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说法正确的是( AD )
A、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我国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B、它是独立的社会形态
C、它属于资本主义体系
D、它带有过渡性质
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C )
A、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矛盾
5.有中国特点的农业互助合作道路所采取的组织形式有( AC )
A、互助组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人民公社
6.“一五”计划实施期间,我国同时完成了( BCD )
A、对知识分子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7.1952年党中央在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时,毛泽东把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设想,由建国之初的“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改变为“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逐步过渡”,这一改变原因和条件是( AD )
A、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因素的不断增长和对资本主义经济的限制
B、为了确定我国工业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C、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D、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
8.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是( ABCD )
A、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
B、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
C、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的反映
D、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9.新中国成立初期,也面临着许多严重的困难和一些紧迫的问题。这对于刚刚执掌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是新的严峻的考验。主要是( ABCD )
A、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B、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C、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D、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
10.我国在1951年底到1952年,开展的“三反”运动的内容是( ABC )
A、反贪污
B、反浪费
C、反官僚主义
D、反冒险主义
1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外交方针包括( ABC )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孤立主义
12.新中国成立后,没收官僚资本的工作在全国范围展开。没收官僚资本具有的两重性质是( AB )
A、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
B、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C、具有资本主义的性质
D、具有封建主义的性质
13.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是( ABCD )
A、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逐步实现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逐步实现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4.开展土地革命,就是要消灭封建地主的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私有制。下列关于土地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 ABCD )
A、土地革命是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
B、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
C、1931年毛泽东和邓子恢等制定了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
D、1947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
15.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断是( AD )
A、1842年8月29日,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B、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
D、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了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16.下列成就属于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是( AC )
A、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B、“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C、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D、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7.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伟大历史贡献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历史贡献的意义还有( ABC )
A、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B、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
C、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D、彻底改变了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
18.20世纪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 ABD )
A、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B、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我国步入了社会主义改革时期
D、我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9.1956年,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了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贡献之一,其历史意义在于( ABCD )
A、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B、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C、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D、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20.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但是在改造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遗留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ABCD )
A、所有制结构过于简单,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已居于绝对统治地位的条件下,没有有限度地保留一部分有益于国计民生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
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也随之扩大到整个社会经济生活
C、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了商品经济和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
D、要求过急,发展过快,工作过粗,改造形式过于简单划一
21.《论十大关系》中指出要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包括( ABCD )
A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
B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C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
D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22.毛泽东在1956年4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方针是 ( BC )
A推陈出新
B百花齐放
C百家争鸣
D古为今用
23.以下对《论十大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BCD )
A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领导集体深入调查研究的成果
B它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C十大关系之一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D十大关系围绕的基本方针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24.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即是(ABC)
A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
B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
C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D国营经济是主体,非公有制经济为补充
25.中共八大的主要贡献是( ABC )
A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B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C强调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
D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26.《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的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 AB )
A 敌我之间的矛盾
B 人民内部的矛盾
C 中华民族同国际帝国主义的矛盾
D 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矛盾
27.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AB )
A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C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 人民内部的矛盾
28.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是( BCD )
A强制的方法
B民主的方法
C说服教育的方法
D“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
29.1957年的整风运动反对的主要是( BCD )
A 教条主义
B主观主义
C 宗派主义
D官僚主义
30.毛泽东希望通过开门整风造成的政治局面是( ABCD )
A又有集中又有民主
B又有纪律又有自由
C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
D生动活泼
31.以下对于反右派斗争表述正确的是( ACD )
A 对极少数右派分子的进攻实行坚决反击是完全正确的和必要
B反右派斗争是完全错误的和不必要的
C反右派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
D采取了大鸣、大放的错误斗争方式
32.1961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是 ( ABCD )
A 调整
B 巩固
C 充实
D 提高
33.“大跃进”运动所犯的“左”倾错误的主要标志是( ABCD )
A高指标
B瞎指挥
C浮夸风
D“共产风”
34.“大跃进”运动失败的原因包括(ABC )
A 盲目追求高速度,破坏了经济发展的综合平衡
B 不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企图依靠群众运动的方法来快速发展生产力
C 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思想准备不足
D 人民群众的高涨热情
35.1958年秋冬至庐山会议前期,毛泽东和党中央为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左”的错误而召开的会议有( ACD )
A 第一次郑州会议
B中共八届八中全会
C第二次郑州会议
D中共中央政治局武昌会议
“文化大革命”中,抵制“左”倾错误,却遭到诬陷或镇压的事件是(BD)
A 一月革命
B二月逆流
C批林批孔
D四五运动
40.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 ( BC )
A 《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B 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五一六通知”
C 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的《十六条》
D 《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
41.“文化大革命”的性质应为( BCD )
A 革命和社会的进步
B 由领导者错误发动的
C 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
D 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42.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文化大革命”的斗争中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有( BCD )
A邓小平
B华国锋
C叶剑英
D李先念
43.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家是( ABD )
A 中国
B缅甸
C越南
D印度
44.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提出,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可能分为( CD )
A 落后的社会主义
B先进的社会主义
C 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D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45.1956年至1976年的20年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包括( ABCD )
A 提出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原则
B 提出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和统筹兼顾的方针
C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46.“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粉碎林彪和“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分别是在(AD)
A1971年
B1972年
C1975年
D1976年
47.1956年至1976年的20年中,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探索中仍然取得了很大成就,包括( ABCD )
A 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基本建立
B 经济得以增长,例如,重工业各主要部门新建的大中型项目绝大部分是在此时期开工的
C 科教上取得突出成就,尤其是国防科技进展最为显著
D 广大农民和职工的生活水平比解放初有了很大的改善
48.造成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原因,主要包括( ABD )
A “左”倾错误的严重泛滥
B 严重的自然灾害
C 国际反共势力的破坏
D 苏联单方面撕毁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49.“一五”时期到1976年,涌现出大量英雄模范人物,他们是( ACD )
A焦裕禄
B孔繁森
C王进喜
D雷锋
50.和平共处的原则是( ABCD )
A 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 互不侵犯
C 互不干涉内政
D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51.1972年,先后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有( ABCD )
A英国
B荷兰
C希腊
D联邦德国
52.1972年,( AC )两国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开辟了两国关系的新前景。
A 中国
B 日本
C 美国
D 印尼
53.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在核技术、人造卫星和运载火箭等尖端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有( ABCD )
A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B中远程导弹发射成功
C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54.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强调指出( ABCD )
A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着矛盾
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C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得到解决
D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55.1956年至1976年的20年中,关于执政条件下如何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毛泽东提出的论断有( ABCD )
A 共产党员要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B 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自觉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
C 坚决反对党内和干部队伍中的腐败
D必须切实解决“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的问题
三、判断题
1、1954年以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 )
2、新中国没收官僚资本,既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 )
3、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其中“一化”是指社会主义现代化 ( × )
4、我国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 )
5、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 ( × )
6、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 )
7、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经济上的特点,是既有社会主义,又有资本主义。( × )
8、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社会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 √ )
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 )
10、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 × )
1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 )
1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 )
13、社会主义改造是围绕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任务进行的。( √ )
14、到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了。 ( √ )
15、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基本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 )
16、从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把优先发展轻工业作为建设的中心环节。 ( × )
17、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赎买政策实现的。( √ )
18、新民主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
19、新中国是在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之后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 × )
20、1953年,新中国提出有系统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也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 ( √ )
21、中国的资产阶级有三个部分,即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 )
22、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讨论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成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历程中具有标志性的事件。( √ )
23、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这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 ( × )
24、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 ( √ )
25、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合作化运动实现的。( × )
26、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合作化运动实现的 (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九章 练习题
单项选择题
1、粉碎“四人帮”后,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华国锋坚持的错误方针是(B )。
A、反击右倾翻案风
B、“两个凡是”
C、“阶级斗争为纲”
D、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2、1977年8月召开的,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又继续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的全国代表大会是( B)。
A、中共十大
B、中共十一大
C、中共二十大
D、中共十三大
3、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讲话的题目是( C)。
A、《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实现四化,永不称霸》
4、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的重要会议是( A)。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5、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予以彻底平反并恢复名誉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是( D)。
A、彭德怀 B、邓小平
C、薄一波 D、刘少奇
6、1979年4月5日至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是(A )。
A、“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B、“改革、稳定、充实、完善”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D、“改革、发展、创新、提高”
7、1979年9月,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保障基层干部和农民因时因地制宜的自主权,发挥其主动性,全会通过的决议是(B )。
A、《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B、《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
C、《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D、《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8、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重要决议是(C )。
A、《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D、《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9、1982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邓小平明确提出的重大命题是( C)。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10、1986年9月,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阐述的主要内容是( A)
A、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基本方针
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步骤、根本任务和基本方针
C、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经济基础、根本任务和基本方针
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制度保证、根本任务和基本方针
11、198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被概括为(A )。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一化三改”
C、“一体两翼”
D、“三步走”
12、198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七中全会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央制定(C)。
A、《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B、《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
C、《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设想》
D、《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13、1989年6月,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选举的中共中央总书记是(D )。
A、胡耀邦
B、赵紫阳
C、李鹏
D、江泽民
14、邓小平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会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 A)。
A、发展集体经济
B、发展个体经济
C、发展国有经济
D、发展合作经济
15、1992年6月9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发表的讲话,明确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是( B)。
A、创新的关键在人才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充分保证人民依法享受人权
D、“高增长,低通胀”
16、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的在全党具有指导地位的理论是(A )。
A、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17、1992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所进入的新的发展阶段是(C )。
A、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多种经济体制转变
B、从多种经济体制向单一经济体制转变
C、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D、从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18、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1994年5月,江泽民进一步明确提出(C )。
A、稳定是目的,改革是动力,发展是前提
B、稳定是动力,改革是前提,发展是目标
C、稳定是前提,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
D、稳定是任务,改革是动力,发展是前提
19、1995年9月,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深刻阐述了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D )。
A、十大关系
B、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C、经济、政治和文化关系
D、十二大关系
20、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逝世于(C )
A、1995年2月19日
B、1996年2月19日
C、1997年2月19日
D、1998年2月19日
2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的时间是(B )
A、十五大
B、十六大
C、十七大
D、十八大
22、( C)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
A、十六大
B、十六届三中全会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六届五中全会
23、《反分裂国家法》通过的时间是(C )
A、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B、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C、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D、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24、从1978年到2012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38668亿美元,跃居世界第( B)位。
A、一
B、二
C、三
D、四
25、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中国政府坚持高举(D)的旗帜。
A、和平、发展、开放
B、共商、共建、共享
C、发展、合作、共赢
D、和平、发展、合作
二、多选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有(ABD )
A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
B中国开始进入改革开放时期
C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D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论述正确的有( BC )
A坚持了“两个凡是”的方针
B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为改革开放做了思想理论准备
D标志改革开放的开始
3、中共十三大的理路成果和规划包括( ABCD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党的基本路线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D制定了“三步走”战略
4、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阐述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其中有( ABCD )
A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
B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思想
C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
D关于“三个有利于”的思想
5、下列哪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 (ACD)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政社合一
C.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
D.政企分开
6、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干部队伍建设实行下列哪些? (ABCD)
A.革命化
B.年轻化
C.知识化
D.专业化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概念是( ABD )
A.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
D.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8、根据科学发展观,发展应该是包括下列哪几点的发展? (ABD)
A.全面的
B.协调的
C.迅速的
D.可持续的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BCDE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E.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0、“一带一路”建设遵循( ABD )原则,将为欧亚大陆的振兴开辟新的广阔前景。
A.共商
B.共建
C.共赢
D.共享
三、判断题
1.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次伟大觉醒。( √ )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指:“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 )
3.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 × )
4.干部队伍“四化”建设是指实现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 )
5.“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被运用于解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问题。( √ )
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
7.“三讲”教育是指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十章 练习题
单项选择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C )
A.中国梦的提出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是在(D )
A.党的十六大
B.党的十七大
C.党的十八大
D.党的十九大
3、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 C )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A.创新
B.改革
C.发展
D.开放
4、我国经济已由( D)阶段转向( )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A.高速增长 高水平发展
B.高速发展 高水平发展
C.高速增长 高质量发展
D.高速发展 高质量发展
5、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 A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6、“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指的是( C)
A.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党的基本路线
D.四项基本原则
7.从(B )到( ),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A.2020年 2035年
B.十九大 二十大
C.二十大 二十一大
D.2035年 本世纪中叶
8、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 D)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A.不平衡
B.不平衡不全面
C.不充分
D.不平衡不充分
9、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A )。
A.人民幸福
B.社会和谐
C.环境优美
D.科技发达
10、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C )
A.合理化
B.信息化
C.现代化
D.科学化
11、人民军队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战斗力的根本保证是( C)。
A.组织建设
B.政治建设
C.党的领导
D.思想建设
12、到2035年,中国将基本实现( A )
A.社会主义现代化
B.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C.社会主义发达国家水平
D.社会主义科技强国
13、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间( B )
A.2012年12月
B.2013年3月
C.2014年6月
D.2016年9月
14、党的( C )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是党的建设的“灵魂”和“根基”。
A.思想建设
B.组织建设
C.政治建设
D.作风建设
15、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 A ),稳居世界第二位。
A.101.6万亿元
B.105.7万亿元
C.107.5万亿元
D.109.7万亿元
多选题
1、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包括(ABCDE )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文化建设
D.社会建设
E.生态文明建设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包括(ABCD )
A.全面深化改革
B.全面依法治国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全面从严治党
3、实现中国梦必须( ABC )
A.走中国道路
B.弘扬中国精神
C.凝聚中国力量
D.走资本主义道路
4、四个自信包括( ABCD )
A.道路自信
B.理论自信
C.制度自信
D.文化自信
5、在政治建设上,要坚持(ABC )有机统一,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A.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依法治国
D.经济建设
三、判断题
1.党的十八大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
2.党的十八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
3.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 √ )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 )
5.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普法宣传是重点任务。( )
全面从严治党首先从作风问题抓起。( √ )
7.2012年12月,习近平在会见驻广州部队师以上领导干部时,首次提出“强军梦”( √ )
8.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 )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中职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8-10章(练习题含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