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练习题(答案)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 我国政府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的是( )
A.打退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 B.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C.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D.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2.毛泽东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的落后状况,有过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讲话:“……我们……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因此,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  )
A.农业   B.手工业 C.轻工业 D.重工业
3.下面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基建投资比重(%)分配表”,从中可以直接读到的信息是(  )
农林 水利 轻工业 重工业 运输 邮电 贸易 物储 文教 卫生 城市 公用 其他
7.6 6.52 51.68 19.2 3 7.2 3.7 1.1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农、轻、重等各行业均衡发展
B.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C.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4.下面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变化柱状图。其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抗美援朝的推动
C.三大改造的进行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5.“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这副春联描述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②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建成投产 ③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④大庆油田建成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下表是1952—1956年我国农业总产值统计表,这一阶段农业总产值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农业总产值 461 510 535 575 610
A.土地改革运动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泰来机制面粉厂是泰州最早具有近代意义的工厂,始建于1906年,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改名为“公私合营泰州面粉厂”。该厂改名的时间大约是20世纪(  )
A.40年代 B.5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8. 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2%,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这则材料反映出( )
A.土地公有制建立 B.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 D.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
9.“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和平方法”指的是(  )
A.实行股份制 B.廉价收购
C.赎买政策 D.无偿没收
10. 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的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老字号。解放后同仁堂响应国家号召,顺利实现了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出现在( )
A.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1.《中国历史上错失的三次战略机遇期》一文中说:“在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却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内乱上,搞自我封闭。”这里的“内乱”是指( )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12. “他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工人。”“他”的典型事迹是( )
A.研制原子弹 B.参加石油会战
C.治理兰考灾害 D.培育杂交水稻
23.民族精神是支撑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 )
A. 长征精神 B.无私奉献精 C.大庆精神 D.“两弹一星"精神
14.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华人民共成立初期,正确分析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出了当时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使之成为探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的会议是( )
A.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八大二中全会
15. 许多历史事件虽然在表象上存在千差万别,但却拥有共同的性质。以下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共同的实质性错误是( )
A.制定了过高的目标
B.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C主要以行政命令推行
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6.从下边的“1958年全国钢产量的生产指标”柱状图可以看出,当年我国钢产量的生产指标呈现不断的增长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 B.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行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17.1964年,周恩来在一次谈话中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的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误……有敢于承认自己缺点和错误的勇气我们才能改正它们。”这里的“失误”是指(  )
A.第一个五年计划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18.2017年4月20日《盐城港“十三五”发展规划》正式印发,描绘了盐城港建设的宏伟蓝图……到2020年,盐城港货物总通过能力突破亿吨。回顾历史,我国在哪个五年计划之后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
A.第一个五年计划 B.第二个五年计划 C.九五计划 D.十二五计划
19.针对新中国的某一重大举措,一位农民说:“刚分到的土地屁股还没坐热呢,又被收走了。不仅把土改时分来的土地收归公有了,把我们自己原有的土地也充公了,牲畜和农具也都统统归公了。”这一重大举措是( )
A.土地改革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大跃进”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到1952年,国营经济已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私营工厂只有依附国营经济才能生存。大部分资本家认识到公私合营是大势所趋。”材料叙述的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 )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作用
21.“一伙穷光蛋想办社哩,没见过鸡毛能上天!”“穷大社变了样,鸡毛也能绕天飞。”此种情况出现于( )
A.“一五”计划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土地改革时期
22.无论是资本主义阵营还是社会主义阵营,重建或者恢复一个较为完整的工业化体系是最为重要的任务,对于大多数新兴的原殖民地国家而言,加快工业化进程并建立一个完整的工业化体系更是成为巩固与维持政治独立的经济前提。为此中国政府开始(  )
A.抗美援朝 B.土地改革 C.实施“一五”计划 D.实施西部大开发
23.列宁说:“在战争结束后,俄国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国家建设里面去。俄国慢慢‘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列宁提到的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工业化政策
2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历史从此开辟了嘉的纪元。下列对“新的纪元”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B.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D.标志着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25.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开展了(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大会着重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请回答:
(1)这是哪次会议的内容?是哪一年召开的?
(2)这次会议是如何看待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
(3)你能说出这次会议的意义吗?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会议精神为什么没有在实践中得到贯彻执行?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私合营,对于当时很多资本家来说,几辈人辛辛苦苦创办的家业就这样交出去,心里真是“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
材料二 1956年,荣毅仁代表上海工商界集体给毛泽东写信,表示要在6天内实现上海全行业公私合营。 他说:“我已经在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表示了决心,我一定把所得的利润以投资企业和购买公债的方式,用来支援国家的建设。我个人愿意在任何工作岗位上来尽我的责任,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主义有贡献的人。”
材料三 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从材料一叙述的现象到材料二中荣毅仁等 “红色资本家”的出现,说明了什么?对此你有什么感悟?
(2)材料三中“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3)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么意义?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9 年10月1日,首都群众举行声势浩大的宣传社会主义总路线和“大跃进”运动的游行。
材料二:1953-197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图
材料三:综合来说,这一段探索虽然我们走得很不容易……但是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国家的历史上、民族的历史上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段落……无论是成就还是教训,对后来我们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重要的影响。我们应该全面地、理性地、公正地来看待这段历史,这才不会发生苛求于前人的问题,才不会发生割断历史的问题。
一-《党史知识大讲堂》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1956- -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曲线中出现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应如何认识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成就和所出现的失误。
29、 材料一: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材料三:这一时期,浮夸风相当严重,1958年,丰都县全县粮食总产量21万多吨,竟报成42万多吨;1958年要求全县户户有存款,数量多多益善。三建公社11个信用社五天实现储蓄万元化,三元营业所一个晚上储蓄余额达8万元等等。
材料四:“大战钢铁”是“大跃进”的产物。丰都树人区在1958年10月份,一呼百应,两天之内就集合上山的炼钢“部队”7000多人,干部、师生、居民大献柴火,提供废铁。大量砍伐森林资源,1956年我县森林面积为99万亩,森林覆盖率为近23%,1959年森林面积锐减为31万亩,森林覆盖率降到7%左右。
(1)材料一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
(2)材料二的名称是什么?此材料制定后,中共中央在实践中发动了哪两大运动?
(3)针对材料三,谈谈你的看法。
(4)全民大办钢铁,大量砍伐森林,给我们的环境造成怎样的危害?
(5)从以上材料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实现四个现代化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1)结合材料一回答,这一时期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是什么?“一五”计划的完成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这次会议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答案
1-5BDBDA 6-10ABCCB 11-15DBBCB 16-20AACBB 21-25BCBAB
26、(1)中共八大;1956年。
(2)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3)这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或为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4)对国情分析不够;缺乏建设经验;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
27、(1)说明民族资本家的心态经历了恐慌、疑虑、担忧、心存不安到积极主动这样一个变化的过程。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民族资本家心态的转变,同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政策、恰当的说服教育以及民族资产阶级个人的思想觉悟是分不开的。
(2)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3)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8、(1)严重的“左”倾错误。
(2)曲折发展。“大跃进”的浮夸风。
(3)无论是成就还是教训,对后来我们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重要的影响,应该全面地、理性地、公正地来看待这段历史,不苛求于前人。
29、(1)、“一五”计划时期
(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总路线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国民经济落后的愿望,但由于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言之有理即可)
(4)、森林的大量破坏,使水土流失更加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5)、充分认识到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客观现实,不能急于求成,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不能盲目主观臆断等。(言之有理即可)
30、(1)重点:发展重工业。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改革开放(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练习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