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25讲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新兴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2025年高考历史统编版(2019)一轮复习微专题训练(答案)

【微专题特训】第25讲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新兴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A组(巩固成果,学以致用)
1.(2024·广东联考)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政府推行经济政策,控制通货膨胀,鼓励企业自由竞争,让已经实现国有化的企业重新私有化,使萎靡的英国经济暂时走出衰退状态。由此可知,英国政府(  )
A.调整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
B.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C.放弃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英国出现经济“滞胀”,因此英国政府逐渐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是英国调整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体现,故选A项;此时英国政府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并非完全放弃干预,也没有坚持战前的自由放任政策,B、C两项错误;该措施只能调节资本主义的矛盾,不能完全解决这一矛盾,D项错误。
2.(2024·吉林长春模拟)二战即将结束时,美国动用100多架次飞机,派遣数千名随军科技专家组成一支特殊部队奔赴轴心国物色科技精英,最终使2000多名科学家流向美国,如爱因斯坦、冯·诺依曼等。这反映了美国(  )
A.力图改变西方文明进程
B.试图缓和冷战中的对抗
C.巩固了科技领域强国地位
D.重视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派遣数千名随军科技专家组成一支特殊部队奔赴轴心国物色科技精英,最终使2000多名科学家流向美国,如爱因斯坦、冯·诺依曼等”可知,二战后美国从德、日等国家吸收了大量高科技人才,巩固了美国科技领域强国地位,故选C项;力图改变西方文明进程夸大了美国的意图,排除A项;材料中的时间是二战即将结束,此时还未进入冷战,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科学家流向,而不是科技合作与交流,排除D项。
3.(2024·福建模拟)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秘书长范莱内普提出了“福利社会”的构想。他认为:“我们必须寻求国家与私人行动的新关系,加强个人对自己和其他人的责任。在这个意义上,福利社会是必然的和符合人们愿望的。”这一构想的提出旨在(  )
A.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   B.应对福利国家危机
C.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 D.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寻求国家和私人行动的新关系,加强个人对自己和其他人的责任”可知,为了满足社会对福利的不断变化的需求,范莱内普强调不同政府机构之间和公共团体与私人团体之间的合作,这主要是因为“福利国家”政策给西方国家的财政增加了负担,为解决这一问题,西方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减少公共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故选B项;20世纪70年代“福利国家”政策的出台就是为了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而材料主要强调西方国家由“福利国家”向“福利社会”转变的原因,排除A项;“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需要从生存公平、产权公平和发展公平等方面调整,而材料强调“福利社会”出现的原因,排除C项;加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是二战后西方国家的举措,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出现“滞胀”以后,西方国家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4.(2023·湖南联考)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前,数据分析其存在三分之一的失败概率。美国航天局层层上报数据,但为了向250万美加中小学生讲授人类历史的首次太空课,总统接到报告时“挑战者号”失败概率已变成了万分之一。最终“挑战者号”升空后发生事故,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挑战者号”的悲剧缘于(  )
A.政府片面追求政绩
B.民众对于航天事业的期待
C.美国受到苏联施压
D.经济困境使国家无力试错
答案:A
解析:据材料“数据分析其存在三分之一的失败概率”“但为了向250万美加中小学生讲授人类历史的首次太空课”可知,美国航天局已经告知航天飞机强行升空有巨大风险,但为了达到政治上的宣传效果,各级人员将数据传达至总统时,数据已经严重失真,导致政府作出错误决策,故选A项;民众的期待只是影响政府决策的诱导因素,统治利益才是政府决策的根本原因,排除B项;20世纪80年代,苏联日益衰落,其给美国施加巨大压力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在“里根经济学”的指引下逐渐走出危机,迎来较快发展,排除D项。
5.(2023·安徽联考)下图所示是《20世纪的世界》一书中第八编第一章的目录,出现下面内容的根源是(  )
第一节 波兰:危机与变革
第二节 匈牙利:历史的重负
第三节 民主德国:渴望统一
A.西方“和平演变”策略的影响
B.改革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
C.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急剧的变化
D.东欧国家内部都遭遇严重危机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波兰:危机与变革”“匈牙利:历史的重负”“民主德国:渴望统一”可知,该书第八编第一章主要叙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东欧剧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欧国家在该时间出现剧变,是因为其改革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故选B项;西方“和平演变”策略是东欧剧变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项;“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急剧的变化”是东欧剧变的表现,而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项;“东欧国家内部都遭遇严重危机”是东欧剧变的直接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
6.(2023·山东泰安期中)有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主张民族自决和人权自由的一方取得了胜利,这场胜利迅速将那个依靠霸权来实现资本无限积累,依靠战争和掠夺来稳固资本扩张基础的‘帝国主义时代’,连同此前在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起过重要作用的殖民政治和殖民统治都淘汰出局了。”这一观点(  )
A.强调交战各国战后的社会变化
B.否定了欧洲列强殖民扩张的本质
C.表达了对欧洲国际地位的担忧
D.表明二战冲击了旧有的国际秩序
答案:D
解析:据材料“这场胜利迅速将那个依靠霸权来实现资本无限积累,依靠战争和掠夺来稳固资本扩张基础的‘帝国主义时代’,连同此前在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起过重要作用的殖民政治和殖民统治都淘汰出局了”可知,二战冲击了帝国主义统治以及殖民秩序,这表明二战冲击了旧有的国际秩序,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二战对帝国主义时代、殖民地统治等国际秩序的影响,排除A项;据材料“连同此前在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起过重要作用的殖民政治和殖民统治都淘汰出局了”可知,该学者并未否定列强殖民扩张的本质,排除B项;该学者认为二战改变了国际秩序,并没有呈现出其对欧洲国际地位变化的态度,排除C项。
7.(2023·安徽联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发展模式有拉丁美洲的“中间道路”、印度的“混合经济”、石油输出国和农矿产资源国的发展模式以及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东亚出口加工模式等。这些模式使一些国家和地区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严重缺陷。材料所述的这些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
A.以各自实际情况为依托
B.以参与经济全球化为根本宗旨
C.以独立自主为发展前提
D.以对外贸易为经济增长主动力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发展模式”可知,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模式都体现了各自的实际情况,反映了不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不同发展模式,故选A项;据材料“拉丁美洲……印度……‘亚洲四小龙’”可知,这些发展模式的根本宗旨是发展本国、本民族或本地区的经济,而非参与经济全球化,排除B项;材料“‘中间道路’……‘混合经济’、石油输出国”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以独立自主为发展前提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据材料“拉丁美洲的……印度的……”可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模式是多样的,以对外贸易为经济增长主动力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8.(2023·辽宁葫芦岛检测)1980年,发展中国家出口中的工业制成品比重还不足30%,到1998年这一比例攀升至80%左右。1980年到2010年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商品贸易总额中所占份额从25%增加到47%,在世界经济总产出中所占份额从33%提高到45%。这一时期影响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因素有(  )
①冷战的终结 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③美国的衰落 ④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故①正确;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故②正确;美国在苏联解体后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并未衰落,故③错误;苏联解体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故④正确。故选B项。
B组(发展素能,创新思维)
9.(2024·海南海口模拟)1946年法国宪法宣布:“所有一切已经具有和将要具有为全民服务或事实上具有和将要具有垄断性质的财富和企业,必须全部成为全社会的财产。”这说明,法国(  )
A.认同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B.放弃传统自由企业制度
C.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致力于改变“滞胀”局面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必须全部成为全社会的财产”可知,当时法国通过部分企业国有化的方式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选C项;当时美苏战时同盟关系逐渐走向破裂,意识形态的对立日益剧烈,而且法国的经济干预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进行的,排除A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以市场经济为根本前提的,自由企业制度得到了充分保障,排除B项;20世纪70年代才出现“滞胀”危机,排除D项。
10.(2023·海南海口模拟)
英国 撒切尔夫人改革 严格控制政府财政支出;大规模推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社会福利制度,削减福利开支;紧缩银根,提高利率
美国 里根改革 大规模减少个人和企业所得税;实行货币紧缩政策;削减社会福利规模,扩大私人和地方经营规模
上表内容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两场改革。据此可知,这两场改革都(  )
A.使国家走上了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B.是二战后人民民主斗争的结果
C.消除了国民经济“滞胀”现象
D.调整了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方略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大规模推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社会福利制度,削减福利开支”“削减社会福利规模,扩大私人和地方经营规模”及时间“20世纪七八十年代”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滞胀”危机,凯恩斯主义失灵,美、英等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调整了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方略,故选D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国家走上了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排除A项;这两场改革与二战后人民民主斗争无关,排除B项;这两场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国民经济的“滞胀”现象,C项表述有误,排除。
11.(2023·山东青岛模拟)下面为美国和联邦德国就业人口分布变化表。该变化主要基于(  )
国家 经济部门 1950年 1990年
美国 农业 12.2% 2.8%
工业 34.7% 25.8%
服务业 48.9% 71.4%
联邦德国 农业 23.2% 5.1%
工业 42.2% 40.5%
服务业 32.4% 54.4%
A.国家宏观调控全面而有力
B.社会中间阶层的不断壮大
C.科技新发展推动生产力进步
D.政府扩大开支推行社会福利
答案:C
解析:据表格数据可知,到20世纪末,在美国和联邦德国国内,其农业、工业就业人口占比显著降低,而服务业就业人口占比显著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之后,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其就业人数在总劳动力中所占比重迅速上升,故选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进行了大力干预,其主要措施是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制定经济计划等,但这与就业人口分布没有多大关系,排除A项;B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政府扩大开支推行社会福利也是政府宏观调控的内容之一,其主要目的在于缓解社会矛盾,与“就业人口分布”无关,排除D项。
12.(2023·福建检测)1952年,美国某公司一张主推其牛津布衬衫系列的广告海报上,上方有四名穿着该公司不同款式衬衫的白人男性和一名印第安人,下方配文则是“全世界最时髦(聪明)的衬衣”。这主要体现了当时的美国(  )
A.重视争夺印第安人市场
B.意图笼络印第安人
C.旨在推动印第安人进步
D.种族歧视根深蒂固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全世界最时髦(聪明)的衬衣”可知,美国衬衣广告将白人与印第安人进行对比,且强调“聪明”的衬衣,以反衬印第安人,体现了当时美国种族歧视根深蒂固,故选D项;材料并未说明美国的衬衣是面向印第安人的,且广告中白人居多,排除A项;材料并未表明美国要笼络印第安人,排除B项;该广告从侧面反映了美国对印第安人的歧视,排除C项。
13.(2024·安徽芜湖模拟)美国于1949年通过《住房法案》承诺“为每个美国人提供体面的住房”,然而1981年到1987年,里根政府联邦住房项目的拨款从319亿美元减少到94亿美元。这种变化说明了美国(  )
A.“福利国家”规模开始缩小
B.经济实力呈现衰退的迹象
C.国家经济政策因时调整
D.政党政治影响政策连续性
答案:C
解析:据材料“美国于1949年通过《住房法案》,承诺‘为每个美国人提供体面的住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故美国承诺为每个美国人提供体面的住房;据材料“然而1981年到1987年,里根政府联邦住房项目的拨款从319亿美元减少到94亿美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经济“滞胀”,且深陷越战泥潭,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故而缩减了对住房项目的财政投入,故选C项;“福利国家”包含对社会各个层面的福利政策,材料只体现了美国政府对住房投入的削减,未体现别的层面的福利也减少了,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了美国政府对住房项目的投入减少,没有体现其经济实力呈现衰退的迹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增速放缓,但到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出现后,经济又快速增长,排除B项;政党政治影响政策连续性是指后继任的由不同政党组成的政府改变前任政府的政策,材料中没有体现1981年的里根政府与1949年的美国政府分别是什么党派,由此也无法得知里根政府改变政策是出于政党政治的考量,排除D项。
14.(2024·辽宁葫芦岛模拟)下表展示了为苏联时期建设的部分大型工程。这些大型工程能得以兴建,主要是因为(  )
序号 时间 工程 地位
(1) 1930—1933年 白海—波罗的海运河 世界上最长的连海运河
(2) 1929—1935年 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城 钢铁城市
(3) 1961年 沙皇邦巴 世界上最大的氢弹
(4) 1970年开始 科拉超深钻孔 到达地球最深处的人造物
(5) 1986年 YAMAL号破冰船 世界上最大的核动力破冰船
A.国家强大的组织能力
B.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
C.应对美国冷战的需要
D.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
答案:A
解析:这五个大型工程的建设,都需要举全国之力才可以做到,也就是动用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行,所以这些大型工程得到兴建的主要原因是苏联强大的组织能力,故选A项;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形成于1936年,所以B项不是前两个大型工程得以兴建的原因,排除;冷战开始于二战后,前两项工程在时间上与之不符,所以这些大型工程得以兴建的原因不是应对美国冷战的需要,排除C项;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1956年才开始的,而其改革并未取得明显的成效,且上述改革措施也主要得益于苏联强大的组织能力,后三个大型工程也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关联,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15.(2023·江苏南通期中)诺瓦胡塔是波兰钢都,在东欧剧变前,与西欧相比,其唯一的重要优势是因工资低而形成的价格竞争力。但是,1992年订立的《欧共体与中东欧国家经济合作协定》,在推动东西欧贸易的同时,却把钢铁业作为“敏感领域”划为例外,并大谈出口限额与反倾销义务。诺瓦胡塔的上空一时阴云笼罩。这反映出(  )
A.欧洲内部不同的利益诉求
B.欧洲向政治一体化迈进
C.不同经济体制之间的冲突
D.贸易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唯一的重要优势是因工资低而形成的价格竞争力……却把钢铁业作为‘敏感领域’划为例外,并大谈出口限额与反倾销义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波兰与西欧签订协定,却把波兰具有竞争力的钢铁排除在外,这说明东西欧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故选A项;据材料“1992年订立的《欧共体与中东欧国家经济合作协定》”可知,材料仅涉及欧洲的经济合作,不能说明欧洲向政治一体化迈进,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波兰在1989年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与西欧经济体制相同,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贸易的规范化和法制化,排除D项。
16.(2023·湖南模拟)1970—1988年,发展中国家间出口额在它们出口总额中的比重由20.3%增加到27.4%;1975—1981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官方开发援助从62.39亿美元增加到84.66亿美元;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也逐渐增加,到1980年,累计对外投资额已达到50亿—100亿美元。这些变化说明发展中国家(  )
A.加强南北对话提高国际地位
B.进行资本输出改变不利局面
C.建立区域集团应对挑战
D.加强合作提升整体力量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国家间……石油输出国组织……对外投资”可知,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对外出口和投资逐渐增加,体现了二战后亚非拉地区获得独立后,发展中国家发展谋求现代化建设,加强国际合作来提高国际竞争力,故选D项;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是南南合作,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联系称为南北对话,题中未提及发达国家的信息,加强南北对话提高国际地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资本输出是发达国家的经济侵略手段,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资金不足,进行资本输出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区域集团是属于政府间建立的合作组织,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并非都要建立区域集团组织,排除C项。
17.(2023·福建厦门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次能源革命简表
开始时间 能源构成 主要参与国家
第一次 18世纪末19世纪初 煤炭 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
第二次 20世纪初 煤炭、电能、原油 美国、部分西欧国家、日本、俄国等
第三次 20世纪末 原油、煤炭、电能、水能、风能、太阳能、核能等 美国、部分西欧国家、日本、苏联、中国、印度等
——摘编自史丹《论三次能源革命的共性与特性》
材料二 1975年美国通过了节能法案,对汽车每加仑汽油的最低行驶里程作出规定;西欧各国纷纷采取节能措施,如汽车减速、航班减少;1980年,通过限制室内温度等措施,西方国家取暖用油普遍下降。1975—1985年,世界煤炭需求量增加了27%,天然气需求量增加了24%。到1989年,核电已占全世界发电总量的17%。在1990年的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占38.6%、煤炭占27.28%、天然气占21.6%、水电占6.72%、核电占5.73%。
——摘编自刘波《石油与20世纪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能源革命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能源革命带来的启示。
答案:(1)特点:与产业革命同步进行,具有阶段性;能源结构不断优化,试图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参与主体越来越多)。
(2)原因:西方国家遭遇传统能源危机;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增强。
(3)启示:树立能源安全意识,不能过分依赖外国的能源供给;推动产业革新,调整能源结构;增强节能意识。
18.(2023·福建厦门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战后苏联主要经济指标的年均增长率变化
年份 国民收入 工业产值 农业产值 投资额 社会劳动生产率
1951—1955 11.4% 13.1% 4.1% 12.0% 9.6%
1956—1960 9.1% 10.4% 5.7% 13.0% 7.4%
1961—1965 5.7% 8.6% 2.3% 6.2% 3.9%
1966—1970 7.8% 8.5% 3.9% 7.3% 6.8%
1971—1975 5.7% 7.4% 2.5% 6.7% 4.5%
1976—1980 4.3% 4.4% 1.7% 3.7% 3.3%
1981—1985 3.2% 3.6% 1.0% 3.7% 2.7%
1986—1990 1.8% 2.6% 0.5% 0.3% 2.0%
——摘编自王金存《苏联剧变深层原因初探》
从上表中选取一个或多个经济指标,对战后苏联经济发展进行历史分期,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划分依据。(要求:历史分期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
分期:第一阶段,1951—1960年;第二阶段,1961—1985年;第三阶段,1986—1990年。
说明:本分期以苏联农业产值的年均增长率变化为依据。第一阶段,针对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发展长期落后等问题,赫鲁晓夫在斯大林逝世后采取了加大农业投入、实行农产品收购制等举措,推进农业发展,20世纪50年代后期农业产值年均增长率有所提升。第二阶段,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例依然严重失调。勃列日涅夫侧重在工业领域进行改革,且效果有限,农业增长更趋缓慢。第三阶段,戈尔巴乔夫时期经济改革收效甚微,转向政治领域的改革导致社会混乱、经济滑坡、农业产值趋向负增长。
纵观战后苏联经济发展的历程,农业发展的长期落后制约苏联经济发展,成为苏联解体的深层原因之一。
[示例二]
分期:第一阶段,1951—1965年;第二阶段,1966—1985年;第三阶段,1986—1990年。
说明:本分期以国民收入和投资额的年均增长率变化为依据。第一阶段,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试图对旧体制进行改革,但并没有真正改善苏联的经济发展状况。在其执政后期,苏联经济呈恶化趋势并出现了混乱局面,投资额和国民收入增长速度急剧放缓。第二阶段,勃列日涅夫执政前期,推行“新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勃列日涅夫过分追求稳定,改革步伐放缓,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第三阶段,戈尔巴乔夫时期经济改革收效甚微,转向政治领域的改革导致社会混乱、经济滑坡。生产投入要素特别是投资枯竭,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国民经济下滑到崩溃边缘。
纵观战后苏联经济发展的历程可知,改革未能在深层触动苏联经济高投入、高消耗的发展模式,经济增长潜力渐趋枯竭,成为苏联解体的深层原因之一。第25讲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新兴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A组(巩固成果,学以致用)
1.(2024·广东联考)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政府推行经济政策,控制通货膨胀,鼓励企业自由竞争,让已经实现国有化的企业重新私有化,使萎靡的英国经济暂时走出衰退状态。由此可知,英国政府(  )
A.调整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
B.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C.放弃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2.(2024·吉林长春模拟)二战即将结束时,美国动用100多架次飞机,派遣数千名随军科技专家组成一支特殊部队奔赴轴心国物色科技精英,最终使2000多名科学家流向美国,如爱因斯坦、冯·诺依曼等。这反映了美国(  )
A.力图改变西方文明进程
B.试图缓和冷战中的对抗
C.巩固了科技领域强国地位
D.重视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3.(2024·福建模拟)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秘书长范莱内普提出了“福利社会”的构想。他认为:“我们必须寻求国家与私人行动的新关系,加强个人对自己和其他人的责任。在这个意义上,福利社会是必然的和符合人们愿望的。”这一构想的提出旨在(  )
A.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   B.应对福利国家危机
C.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 D.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4.(2023·湖南联考)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前,数据分析其存在三分之一的失败概率。美国航天局层层上报数据,但为了向250万美加中小学生讲授人类历史的首次太空课,总统接到报告时“挑战者号”失败概率已变成了万分之一。最终“挑战者号”升空后发生事故,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挑战者号”的悲剧缘于(  )
A.政府片面追求政绩
B.民众对于航天事业的期待
C.美国受到苏联施压
D.经济困境使国家无力试错
5.(2023·安徽联考)下图所示是《20世纪的世界》一书中第八编第一章的目录,出现下面内容的根源是(  )
第一节 波兰:危机与变革
第二节 匈牙利:历史的重负
第三节 民主德国:渴望统一
A.西方“和平演变”策略的影响
B.改革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
C.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急剧的变化
D.东欧国家内部都遭遇严重危机
6.(2023·山东泰安期中)有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主张民族自决和人权自由的一方取得了胜利,这场胜利迅速将那个依靠霸权来实现资本无限积累,依靠战争和掠夺来稳固资本扩张基础的‘帝国主义时代’,连同此前在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起过重要作用的殖民政治和殖民统治都淘汰出局了。”这一观点(  )
A.强调交战各国战后的社会变化
B.否定了欧洲列强殖民扩张的本质
C.表达了对欧洲国际地位的担忧
D.表明二战冲击了旧有的国际秩序
7.(2023·安徽联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发展模式有拉丁美洲的“中间道路”、印度的“混合经济”、石油输出国和农矿产资源国的发展模式以及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东亚出口加工模式等。这些模式使一些国家和地区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严重缺陷。材料所述的这些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
A.以各自实际情况为依托
B.以参与经济全球化为根本宗旨
C.以独立自主为发展前提
D.以对外贸易为经济增长主动力
8.(2023·辽宁葫芦岛检测)1980年,发展中国家出口中的工业制成品比重还不足30%,到1998年这一比例攀升至80%左右。1980年到2010年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商品贸易总额中所占份额从25%增加到47%,在世界经济总产出中所占份额从33%提高到45%。这一时期影响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因素有(  )
①冷战的终结 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③美国的衰落 ④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B组(发展素能,创新思维)
9.(2024·海南海口模拟)1946年法国宪法宣布:“所有一切已经具有和将要具有为全民服务或事实上具有和将要具有垄断性质的财富和企业,必须全部成为全社会的财产。”这说明,法国(  )
A.认同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B.放弃传统自由企业制度
C.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致力于改变“滞胀”局面
10.(2023·海南海口模拟)
英国 撒切尔夫人改革 严格控制政府财政支出;大规模推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社会福利制度,削减福利开支;紧缩银根,提高利率
美国 里根改革 大规模减少个人和企业所得税;实行货币紧缩政策;削减社会福利规模,扩大私人和地方经营规模
上表内容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两场改革。据此可知,这两场改革都(  )
A.使国家走上了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B.是二战后人民民主斗争的结果
C.消除了国民经济“滞胀”现象
D.调整了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方略
11.(2023·山东青岛模拟)下面为美国和联邦德国就业人口分布变化表。该变化主要基于(  )
国家 经济部门 1950年 1990年
美国 农业 12.2% 2.8%
工业 34.7% 25.8%
服务业 48.9% 71.4%
联邦德国 农业 23.2% 5.1%
工业 42.2% 40.5%
服务业 32.4% 54.4%
A.国家宏观调控全面而有力
B.社会中间阶层的不断壮大
C.科技新发展推动生产力进步
D.政府扩大开支推行社会福利
12.(2023·福建检测)1952年,美国某公司一张主推其牛津布衬衫系列的广告海报上,上方有四名穿着该公司不同款式衬衫的白人男性和一名印第安人,下方配文则是“全世界最时髦(聪明)的衬衣”。这主要体现了当时的美国(  )
A.重视争夺印第安人市场
B.意图笼络印第安人
C.旨在推动印第安人进步
D.种族歧视根深蒂固
13.(2024·安徽芜湖模拟)美国于1949年通过《住房法案》承诺“为每个美国人提供体面的住房”,然而1981年到1987年,里根政府联邦住房项目的拨款从319亿美元减少到94亿美元。这种变化说明了美国(  )
A.“福利国家”规模开始缩小
B.经济实力呈现衰退的迹象
C.国家经济政策因时调整
D.政党政治影响政策连续性
14.(2024·辽宁葫芦岛模拟)下表展示了为苏联时期建设的部分大型工程。这些大型工程能得以兴建,主要是因为(  )
序号 时间 工程 地位
(1) 1930—1933年 白海—波罗的海运河 世界上最长的连海运河
(2) 1929—1935年 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城 钢铁城市
(3) 1961年 沙皇邦巴 世界上最大的氢弹
(4) 1970年开始 科拉超深钻孔 到达地球最深处的人造物
(5) 1986年 YAMAL号破冰船 世界上最大的核动力破冰船
A.国家强大的组织能力
B.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
C.应对美国冷战的需要
D.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
15.(2023·江苏南通期中)诺瓦胡塔是波兰钢都,在东欧剧变前,与西欧相比,其唯一的重要优势是因工资低而形成的价格竞争力。但是,1992年订立的《欧共体与中东欧国家经济合作协定》,在推动东西欧贸易的同时,却把钢铁业作为“敏感领域”划为例外,并大谈出口限额与反倾销义务。诺瓦胡塔的上空一时阴云笼罩。这反映出(  )
A.欧洲内部不同的利益诉求
B.欧洲向政治一体化迈进
C.不同经济体制之间的冲突
D.贸易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16.(2023·湖南模拟)1970—1988年,发展中国家间出口额在它们出口总额中的比重由20.3%增加到27.4%;1975—1981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官方开发援助从62.39亿美元增加到84.66亿美元;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也逐渐增加,到1980年,累计对外投资额已达到50亿—100亿美元。这些变化说明发展中国家(  )
A.加强南北对话提高国际地位
B.进行资本输出改变不利局面
C.建立区域集团应对挑战
D.加强合作提升整体力量
17.(2023·福建厦门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次能源革命简表
开始时间 能源构成 主要参与国家
第一次 18世纪末19世纪初 煤炭 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
第二次 20世纪初 煤炭、电能、原油 美国、部分西欧国家、日本、俄国等
第三次 20世纪末 原油、煤炭、电能、水能、风能、太阳能、核能等 美国、部分西欧国家、日本、苏联、中国、印度等
——摘编自史丹《论三次能源革命的共性与特性》
材料二 1975年美国通过了节能法案,对汽车每加仑汽油的最低行驶里程作出规定;西欧各国纷纷采取节能措施,如汽车减速、航班减少;1980年,通过限制室内温度等措施,西方国家取暖用油普遍下降。1975—1985年,世界煤炭需求量增加了27%,天然气需求量增加了24%。到1989年,核电已占全世界发电总量的17%。在1990年的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占38.6%、煤炭占27.28%、天然气占21.6%、水电占6.72%、核电占5.73%。
——摘编自刘波《石油与20世纪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能源革命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能源革命带来的启示。
18.(2023·福建厦门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战后苏联主要经济指标的年均增长率变化
年份 国民收入 工业产值 农业产值 投资额 社会劳动生产率
1951—1955 11.4% 13.1% 4.1% 12.0% 9.6%
1956—1960 9.1% 10.4% 5.7% 13.0% 7.4%
1961—1965 5.7% 8.6% 2.3% 6.2% 3.9%
1966—1970 7.8% 8.5% 3.9% 7.3% 6.8%
1971—1975 5.7% 7.4% 2.5% 6.7% 4.5%
1976—1980 4.3% 4.4% 1.7% 3.7% 3.3%
1981—1985 3.2% 3.6% 1.0% 3.7% 2.7%
1986—1990 1.8% 2.6% 0.5% 0.3% 2.0%
——摘编自王金存《苏联剧变深层原因初探》
从上表中选取一个或多个经济指标,对战后苏联经济发展进行历史分期,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划分依据。(要求:历史分期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25讲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新兴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2025年高考历史统编版(2019)一轮复习微专题训练(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