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32讲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2025年高考历史统编版(2019)一轮复习微专题训练(答案)

【微专题特训】第32讲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A组(巩固成果,学以致用)
1.(2024·江苏盐城模拟)据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亡律》记载,“奴婢为善而主欲免者,许之”。被免之奴婢,奴为私属、婢为庶人,他们的身份介于奴婢与自由民之间,国家免除其算赋和徭役,但他们仍需像从前为奴婢时一样,服侍自己的主人。这一规定,从长远看有利于(  )
A.促进社会阶层的双向流动
B.消除国家与主家间的矛盾
C.扩大编户齐民的社会基础
D.强化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答案:C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奴婢被赦免后,他们的身份介于奴婢与自由民之间,国家免除其算赋和徭役,这一措施从长远来看,赦免的奴婢被编入户籍后,便成为封建国家的“编户齐民”,扩大了编户齐民的社会基础,故选C项;赦免奴婢,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但不是双向流动,排除A项;“消除”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描述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也没有表明对农业和商业的态度,排除D项。
2.(2023·浙江温州模拟)某同学课堂笔记所记的关键词有:“编户齐民”“大索貌阅”“土断”“诸色户计”等,据此推断,徐同学这堂课的学习主题是(  )
A.西方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
B.历代中国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C.中国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D.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汉代百姓编户入籍后,便成了封建国家的“编户齐民”;隋朝建立后,命州县官“大索貌阅”,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登记相比较,重新核定户籍,严防不实;东晋后期和南朝,政府为增加赋税,不时将侨居户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称作“土断”,使白籍人口土著化,承担赋役;元朝的户口类型比较复杂,按职业可以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统称为“诸色户计”,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即其学习主题是中国历代户籍制度演变,故选C项;古希腊时期,基层治理依靠村社进行。西欧封建社会中,庄园主组织生产、征收地租、主持庄园法庭审判,解决纠纷;城市行会与商会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可以规范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经营活动、把持城市政权、治理城市。近代英国确立了近代自治市制度,美国乡镇承担着除司法以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法国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二战后,社区发展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排除A项;历代中国社会救济主要由政府主导,如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宋朝以后,宗族、慈善组织的作用逐渐增大;中国古代一直有优抚老弱贫苦等弱势群体的传统,如唐朝的养病坊、宋朝的福田院等,排除B项;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起步于民国时期,排除D项。
3.(2023·广东联考)南宋时期,政府对全国民户的田宅统计已经确定了一整套程序,比如制作了“砧基簿”,用于全面记载民户的姓名、田产数量及来源,甚至左邻右舍的情况也要登记清楚。当田宅需要买卖时,双方都需要持“砧基簿”,一起到县衙办理转让手续。这(  )
A.说明宋朝限制土地流转
B.有利于加强基层社会治理
C.规范了农业用地的管理
D.反映出宋朝抑制商业发展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南宋建立之初,州县的户籍多因战争而遭到破坏,政府通过砧基簿,对全国民户的田宅进行统计,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土地登记与土地产权制度,同时在砧基簿上“全面记载民户的姓名、田产数量及来源,甚至左邻右舍的情况也要登记清楚”,这有利于加强对基层的控制和管理,故选B项;据材料“当田宅需要买卖时,双方都需要持‘砧基簿’”可知,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对土地流转的规范化,并非对土地流转的限制,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砧基簿规范了农业用地和住宅用地,还记载了“民户的姓名、田产数量及来源,甚至左邻右舍的情况”,C项不能全面概括材料,排除;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鼓励商业发展,排除D项。
4.(2023·重庆南开中学检测)功过格是古代中国流传于民间社会的善书,用于记录日常生活中的“功”与“过”,年终进行功过核算。如《太微仙君功过格》有不仁、不义、不善等;《了凡功过格·准百功》有“救免一人死”“完一妇女节”“为人延一嗣”等条目。功过格的流行反映了(  )
A.统治者推行思想文化专制
B.基层社会推行自治管理
C.佛教的兴盛影响社会生活
D.儒家思想的平民化实践
答案:D
解析:据材料“流传于民间社会”“不仁、不义、不善等”可知,功过格作为民间善书,有利于宣扬传统道德规范,推动儒家伦理世俗化、民间化,故选D项;据材料“功过格是……民间社会的善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统治者推行思想文化专制主要体现在文字狱、八股取士、思想控制等方面,排除A项;明清在县以下基层社会推行宗族内部自治,功过格只是道德引领,起不到“自治管理”的作用,排除B项;中国佛教在唐代达到鼎盛,宋、元、明、清几代渐入式微,且材料主要体现了儒家伦理道德中的仁、义、善等,排除C项。
5.(2023·湖北鄂东南联盟模拟)下表所示是两宋时期的部分诏书。由此可知,两宋时期(  )
时间 内容
淳化二年(991年)二月 “峡路州军于江置撞岸司,贾人舟船至者,每一舟纳百钱已上至一千二百,自今除之”
宣和元年(1119年)正月 “应客人兴贩米斛,般赴灾伤州县,并免沿路力胜税钱。候丰熟日依旧”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正月 “应客贩食米若无他货,并实时放行,应禾谷皆合免税。如有违慢,许民户经监司、御史台越诉,当议重作施行”
A.赈灾体制作出重大变革
B.传统民本思想影响施政
C.重农抑商政策受到冲击
D.漕运贸易影响商业发展
答案:B
解析:据淳化二年(991年)的诏书内容可知,撞岸司免除了商人“每一舟纳百钱已上至一千二百”的商税;据宣和元年(1119年)的诏书内容可知,“客人”在向灾区贩运粮食时,政府免除五谷力胜税钱;据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的诏书内容可知,政府免除了五谷过税,这体现出政府在颁布“减免‘过税’制度”诏书时考虑了民生问题,即传统民本思想影响了政府的施政措施,故选B项;宣和元年(1119年)正月的诏书与赈灾有关,而淳化二年(991年)二月的诏书与商税有关,与赈灾无关,排除A项;题干三则史料述及的都是关于商业的内容,与“重农”无关,排除C项;据表格可知,朝廷决策影响商业发展,而不是漕运(利用水道调运粮食)贸易影响商业发展,排除D项。
6.(2024·河北邯郸模拟)中世纪的西欧有谚语云:“想涨租就像拔着头发离开土地一样难”,农民有一套办法来抵制地主加租。而中国历史上一直到“一条鞭法”实施,农民要限制统治者的额外盘剥,都是很难的。这主要源于(  )
A.主流思想的不同
B.基层治理的差异
C.经济发展的差距
D.自然条件的差别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在中世纪的西欧庄园,领主与富裕农民的合作是不可或缺的,没有富裕农民的帮助,领主就难以对庄园进行管理,同时庄园法庭受富裕农民控制,他们有权解释惯例、解决争端、制定公共法则、颁布村规,因此基层治理中农民拥有很大的自主权,领主很难对农民增加地租;但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古代中国,历代政府注重建立基层民众的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机制,同时非常重视户籍的编制和管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较强,农民要限制统治者的盘剥是很难的,这体现了基层治理的差异影响了材料所述现象,故选B项;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与政府额外征收农民赋税没有直接关系,且儒家思想强调使民以时,轻徭薄赋,反对统治者对农民过度盘剥,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农民很难限制政府额外盘剥的原因和中古西欧农民能够有效抵制地主加租的原因,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会影响国家整体税赋征收,但不会影响农民是否有办法抵制地主或政府的剥削,排除C项;西欧以平原、山地为主,河流较多,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以平原为主,相似的自然条件使得古代中国和中古西欧经济均以农业为主,排除D项。
7.(2023·北京丰台区模拟)1834年英国颁布《济贫法修正案》,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那里的生存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的生存条件还要恶劣得多,且工作繁重,待遇低下。这一规定说明英国(  )
A.社会保障制度不断进步
B.社会救济具有惩戒性质
C.基层治理措施日益完善
D.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答案:B
解析:题干述及的时间是1834年,此时英国处于工业革命时期,据题干可知,《济贫法修正案》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并且“贫民习艺所”的环境恶劣,工作繁重,待遇低下,说明这一规定具有惩戒性质,故选B项;《济贫法修正案》具有惩戒性质,并且仅通过一部法案也不能证明英国社会保障制度不断进步,排除A项;材料中《济贫法修正案》的救济对象是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这不属于“基层治理”的范畴,排除C项;材料中《济贫法修正案》是对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的救济,并不涉及阶级结构,并且英国的阶级结构在此时并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排除D项。
8.(2024·浙江临海模拟)截至2022年年底,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4570万人,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人口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这说明(  )
A.爱国卫生运动不断深入
B.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保险法规的颁布
C.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
D.基本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多,覆盖面广,这说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减轻了人们的后顾之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故选C项;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把公共卫生事业当作一件大事,将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发动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预防疾病、保护健康的爱国卫生运动,排除A项;1951年2月,政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定的第一部社会保险法规,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基本医疗卫生体系逐渐建立起来,大力推行计划免疫,积极防治传染病,把食品、饮用水、药品的安全监督视为重要工作,排除D项。
B组(发展素能,创新思维)
9.(2023·辽宁抚顺模拟)秦汉岁终上计时,由县令或县长当面对全部人口一一核对,以确定实际人口以及与上年相比的增减数。在当时的户籍上,除了要登记姓名、性别、年龄、住地以外,还要登记身高及肤色等个人特征。这反映出(  )
A.政府重视对地方官的考核
B.国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C.人口隐藏和逃亡现象消失
D.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监察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秦汉时期的上计制在地方人口数量、户籍登记方面要求严格,这有利于国家全面掌握地方人口、户籍的详细情况,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故选B项;材料没有体现“对地方官的考核”,排除A项;“消失”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上计制不具有监察职能,排除D项。
10.(2024·山东滨州模拟)明中期,政府对社会流民的管理在沿袭“劝归原籍,皆给牛、种、口粮”的基础上,更多是采用“编排户籍附入州县”的办法,在流民聚居地“重编里甲,新造黄册”。这一调整的出发点是(  )
A.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B.平衡全国人口布局
C.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D.革新地方行政区划
答案:C
解析:“流民”是指因天灾或专制皇权压榨而破产,被迫逃往外地的人,流民的聚集容易引发农民起义,对封建统治不利。结合材料“劝归原籍,皆给牛、种、口粮”“重编里甲,新造黄册”可知,明代对流民除了给予耕牛、种子、口粮让他们返回原籍外,还重新编排里甲,新造名册让流民重新归入“编户齐民”的封建统治秩序中,以避免出现农民起义等情况,所以这一调整的出发点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故选C项;社会阶层的流动是指社会成员从一个社会阶层跨越到另一个社会阶层,实现身份地位的转化,明朝政府把流民编入新名册以后,流民仍是社会底层,社会阶层没有发生变化,排除A项;仅由材料并不能判断出流民是从人口多的地区逃往人口少的地区,所以无法得出“平衡全国人口布局”的结论,排除B项;地方行政区划指为了对地方实行分级管理而作出的区域划分,如省、府、州、县等,通过材料只能看出政府对流民实行管理,无法看出地方行政区划有所调整,排除D项。
11.(2023·湖北模拟)从东吴到东晋时期,以建康城(今南京)为核心的“大建康”是区域乃至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建康”的范围包括:建康城,东府城、西州城、石头城等外围城池,周围的郡县治所和安置北方士族和移民的侨县,以及军事堡垒。这一布局(  )
A.推动了魏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
B.完善了都城的空间形态和功能划分
C.促进了区域经济合作理念的萌发
D.有利于都城的政治稳定和物资供应
答案:D
解析:材料中“大建康”以建康城为核心,通过外围城池、郡县来保障国都的物资供应,设有安置北方士族和移民的侨县及军事堡垒来维护国都的政治稳定,故选D项;魏晋时期,南方初步开发,经济重心尚未南移,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都城外部空间及周边区域发展,并非都城空间形态和功能划分,排除B项;本题考查建筑布局的政治意义,无法体现经济合作,排除C项。
12.(2024·江苏盐城模拟)道光咸丰之际,中国社会逐步出现了一个以绅董(泛指地方有身份地位的绅士)为主体的地方社会治理权属体系。下图为《申报》中记述绅董内容条款数量的变化曲线图。图中最高点的成因最有可能是(  )
A.列强侵略加剧冲击了地方社会秩序
B.清末新政破产导致地方离心力增强
C.民主革命兴起动摇了政府统治根基
D.精英阶层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凸显
答案:A
解析:据图片可知,图中最高点对应的时间是在1898年左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深,因此“列强侵略加剧冲击了地方社会秩序”的说法符合题意,故选A项;题干最高点对应的时间是在1898年左右,当时还未出现清末新政,排除B项;1898年,中国民主革命尚未兴起,排除C项;据材料无法推知1898年前后精英阶层在中国的社会治理中发挥比较明显的作用,排除D项。
13.(2023·山东青岛模拟)西汉吕后时期实行“受鬻法”,规定“大夫以上(年)九十……禀鬻米月一石”;汉文帝时期颁布“养老令”,规定“年八十已(以)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汉武帝时期改为仅赐三石米;汉哀帝时期则赐予老人具有象征意义的鸠杖,而非布帛、粮食等。这些举措(  )
A.体现出优抚政策渐显教化趋向
B.反映出赈济活动由国家主导
C.旨在强化统治集团的特权地位
D.确立了儒学的社会正统地位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的尊老养老政策中,优抚群体的年龄限制从90岁下降到80岁,实现了优抚群体的扩大,且养老赐物的数量呈现减少趋势;汉哀帝时发展成赐予老人具有象征意义的鸠仗而非实惠型物品,这体现出优抚政策渐显教化的趋向,故选A项;赈济活动指赈济灾荒、救济灾民的活动,而材料讲的是社会优抚政策,排除B项;统治集团特权地位的强化是相对于非统治集团而言的,而材料涉及的是尊老养老政策,出于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确立了儒家的正统地位,时空观念不符,排除D项。
14.(2023·湖南益阳模拟)中世纪早期的西欧,庄园主掌握自己庄园法庭的司法权。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由庄园主、管家、僧侣等为那里的居民办理行政事务、对其征收赋税。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西欧庄园(  )
A.带有基层自治的色彩
B.继承了古希腊的村社自治
C.具有相对独立的主权
D.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答案:A
解析:中世纪早期的西欧庄园主有独立的司法权且可以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为其居民办理行政事务和对其征收赋税,这体现出这一时期国王对庄园的影响力较弱,庄园具有一定的基层自治色彩,故选A项;古希腊的村社自治是指村社大会作为村社最高的权力机关,可以处理与村社相关的事务,而中世纪早期的西欧庄园是由庄园主处理与庄园相关的事务,二者性质不同,排除B项;中世纪早期的西欧存在王权,国家拥有独立主权,所以不能说庄园具有相对独立的主权,排除C项;由题干能看出中世纪早期的西欧庄园具有一定的基层自治色彩,但并不能体现出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排除D项。
15.(2023·北京西城区模拟)1881年,德皇颁布诏书,宣称:社会弊病的医治,一定不能仅仅依靠对社会民主党过火行为的镇压,同时也要积极提高工人阶级的福利。随后,政府出台了《医疗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和《老年和残疾社会保险法》。据此可知,当时(  )
A.这些举措意在提高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
B.德国通过立法方式缓和阶级与社会矛盾
C.德国基本实现全民覆盖的社会保障制度
D.第一国际推动欧洲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
答案:B
解析:据材料中“要积极提高工人阶级的福利”“政府出台了《医疗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和《老年和残疾社会保险法》”等内容可知,德国通过立法的方式缓和阶级与社会矛盾,故选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目的在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发展,以巩固其统治,排除A项;题干仅述及了“工人阶级”,并不能扩大为“实现全民覆盖”,排除C项;题干所述内容有利于缓和社会与阶级矛盾,而不会“推动欧洲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并且在题干中并没有述及“第一国际”,排除D项。
16.(2024·江苏南京模拟)下表所示是21世纪以来北欧国家关于福利制度方面的若干政策。
项目 内容
财政 对家庭、个人和企业实行减税
劳动力市场 创造就业机会鼓励就业,包括按职位空缺匹配岗位、进行职业培训
养老 实行灵活、弹性的退休政策,延长工作年限
医疗 加强医疗机构绩效管理,鼓励私人医疗机构,拓宽市场竞争渠道
这表明,北欧国家(  )
A.基层治理能力大幅提升
B.福利水平与规模领先世界
C.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在公平和效率之间寻求平衡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对家庭、个人和企业实行减税”“创造就业机会鼓励就业”“实行灵活、弹性的退休政策”“拓宽市场竞争渠道”可知,当时北欧国家通过减税、鼓励就业、灵活退休和激发市场竞争力的方式来提高企业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体现了当时北欧国家在注重保障社会公平的前提下,兼顾社会效率的平衡,故选D项;战后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主要由社区承担,且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福利国家建设,与基层治理无关,排除A项;材料并未将北欧国家的福利国家建设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多方面对比,无法体现“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B项;“减税”“拓宽市场竞争渠道”说明当时政府减轻了对经济的干预,更多是依靠市场手段来推动社会福利建设,排除C项。
17.(2023·山东烟台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之兼并,兼民利也,今之兼并,又并(争夺)公税也。
——[北宋]陈舜俞《说田》
郓州牧地,侵于民者,凡数千顷。……大姓……欲窃取其田,乃伪作卖券……遂夺而有之。
——《宋史》
材料二 税户者有常产之人也,客户则无产而侨寓者。皆编户齐民,非有上下之势。宋仁宗天圣五年诏:自今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年)收田毕日,商量去往,各取稳便……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州县论详。
——《宋会要辑稿》
(鲁提辖逃亡代州,遇见金老汉)那老儿直拖鲁达到僻静处,说道:“恩人,你好大胆!见今明明地张挂榜文,出一千贯赏钱捉你,你缘何却去看榜?若不是老汉遇见时,却不被做公的拿了。榜上见写着你年甲貌相贯址。”
——《水浒传·第四回·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材料三 今天下壮有力之民,侨寓杂处,散于四方,手不服耒耜之勤,心不知田亩之乐,为淫巧奇技、屠贩游博,其无理之甚者,啸聚不逞,杀人于(越)货。
——[北宋]李昭玘《乐静集·属民》
(1)分别阐述上述材料对研究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价值。
(2)综合上述材料,简述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影响。
(3)若进一步探究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补充什么材料,并说明理由(举一例即可)。
答案:(1)价值:材料一对土地兼并对政府赋税的影响及宋朝土地兼并情况的叙述,可用于研究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
材料二《宋会要辑稿》对主户、客户的记录,《水浒传》小说中涉及的户籍管理的情节,可用于研究宋代户籍具体实施政策、实施情况。
材料三李昭玘对改革后人员流动的评述,可用于研究北宋户籍改革的影响。
(2)影响:户籍制度改革,加强了基层治理,便于赋役征发,有利于巩固统治和维护国家的稳定;推动了租佃关系和农业的发展;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迁徙条件的放宽,促进了手工业、商业和城市经济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大量的流动人口,特别是以客户为主体的流民,加大了社会治安和户籍管理的难度。
(3)理由:可以补充唐以来赋税政策调整方面的材料,用于说明征税对象由人丁向土地转移,户籍制度也应随之调整;也可补充北宋商品经济发展和政府放松对社会控制方面的材料,用以说明大量流动人口的出现推动了户籍制度的改革;等等。(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18.(2023·山东聊城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啤酒馆管制
从16世纪开始,英国啤酒馆的数量急剧增加。据估算,1577年英国啤酒馆的数量是24000家,在随后的半个世纪中,啤酒馆数量翻番,到17世纪30年代,啤酒馆数量增至50000家。1616年,詹姆斯一世在星室法庭的演讲中抱怨“啤酒馆泛滥”会扰乱治安,危害国家。1624年1月24日,柴郡治安法官理查德·格罗夫纳爵士在给季审法庭陪审团的指令中,批评啤酒馆是“国家的祸根”。
从16世纪末开始,世俗政府逐渐取代教会,成为惩罚酗酒恶行与管制啤酒馆的主要力量。1552年,议会法令授权治安法官“根据需要与便利,管理公共啤酒馆出售啤酒”,并且季审法庭或法庭之外的两名治安法官有权为新开张的啤酒馆颁发许可证。1576—1610年,议会共通过35个与酗酒、客栈和啤酒馆相关的法案。
在国家管制啤酒馆的法律规定中,治安法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治安法官主要由乡绅担任,需经国王任命,职权的行使具有合法性。在啤酒馆管制中,治安法官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有权决定啤酒馆许可证的颁发,有权惩罚违法的啤酒馆经营者和顾客,可以较为灵活地执行国家管制啤酒馆的法令。啤酒馆经营者在获得许可证时,要承诺遵守相关经营规定。1624年7月14日,诺丁汉一位啤酒馆经营者因在啤酒馆内酗酒引发不良后果,而被罚3先令4便士。作为国家权力的载体,国家通过治安法官和教区官员执行管制啤酒馆的法令,使得国家权力得以在基层社会扩散。
——摘编自初庆东《近代早期英国的啤酒馆
管制与治安法官的地方实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角度,对近代早期英国的啤酒馆管制进行解读。
答案:
解读:近代早期,英国啤酒馆的数量急剧增加,民众酗酒风气日兴,贫困与犯罪问题愈加严重,这引起国家对啤酒馆引发的社会失序与道德败坏的恐慌。
为加强对啤酒馆的管制,国家出台一系列法令,授权治安法官决断啤酒馆许可证的颁发与惩罚违法的啤酒馆经营者和顾客。治安法官作为中央与地方的连接枢纽,关乎国家管制啤酒馆法令的执行与成效。治安法官管制啤酒馆的地方实践表明,治安法官在综合考虑当地民众对啤酒馆的需求、啤酒馆经营者的财力与品行的基础上颁发啤酒馆许可证,同时严厉惩罚违法的啤酒馆经营者和顾客,基本上遵循了国家管制啤酒馆的法令。
近代早期的啤酒馆问题,是英国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的众多社会问题的一个缩影,英国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对啤酒馆的职能与经营者和顾客在啤酒馆内的行为予以规范,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建立妥协与合作的关系,这些管制活动与治理实践获得了民众的广泛支持,从而推进国家的有序治理和社会的稳定转型。第32讲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A组(巩固成果,学以致用)
1.(2024·江苏盐城模拟)据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亡律》记载,“奴婢为善而主欲免者,许之”。被免之奴婢,奴为私属、婢为庶人,他们的身份介于奴婢与自由民之间,国家免除其算赋和徭役,但他们仍需像从前为奴婢时一样,服侍自己的主人。这一规定,从长远看有利于(  )
A.促进社会阶层的双向流动
B.消除国家与主家间的矛盾
C.扩大编户齐民的社会基础
D.强化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2.(2023·浙江温州模拟)某同学课堂笔记所记的关键词有:“编户齐民”“大索貌阅”“土断”“诸色户计”等,据此推断,徐同学这堂课的学习主题是(  )
A.西方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
B.历代中国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C.中国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D.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
3.(2023·广东联考)南宋时期,政府对全国民户的田宅统计已经确定了一整套程序,比如制作了“砧基簿”,用于全面记载民户的姓名、田产数量及来源,甚至左邻右舍的情况也要登记清楚。当田宅需要买卖时,双方都需要持“砧基簿”,一起到县衙办理转让手续。这(  )
A.说明宋朝限制土地流转
B.有利于加强基层社会治理
C.规范了农业用地的管理
D.反映出宋朝抑制商业发展
4.(2023·重庆南开中学检测)功过格是古代中国流传于民间社会的善书,用于记录日常生活中的“功”与“过”,年终进行功过核算。如《太微仙君功过格》有不仁、不义、不善等;《了凡功过格·准百功》有“救免一人死”“完一妇女节”“为人延一嗣”等条目。功过格的流行反映了(  )
A.统治者推行思想文化专制
B.基层社会推行自治管理
C.佛教的兴盛影响社会生活
D.儒家思想的平民化实践
5.(2023·湖北鄂东南联盟模拟)下表所示是两宋时期的部分诏书。由此可知,两宋时期(  )
时间 内容
淳化二年(991年)二月 “峡路州军于江置撞岸司,贾人舟船至者,每一舟纳百钱已上至一千二百,自今除之”
宣和元年(1119年)正月 “应客人兴贩米斛,般赴灾伤州县,并免沿路力胜税钱。候丰熟日依旧”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正月 “应客贩食米若无他货,并实时放行,应禾谷皆合免税。如有违慢,许民户经监司、御史台越诉,当议重作施行”
A.赈灾体制作出重大变革
B.传统民本思想影响施政
C.重农抑商政策受到冲击
D.漕运贸易影响商业发展
6.(2024·河北邯郸模拟)中世纪的西欧有谚语云:“想涨租就像拔着头发离开土地一样难”,农民有一套办法来抵制地主加租。而中国历史上一直到“一条鞭法”实施,农民要限制统治者的额外盘剥,都是很难的。这主要源于(  )
A.主流思想的不同
B.基层治理的差异
C.经济发展的差距
D.自然条件的差别
7.(2023·北京丰台区模拟)1834年英国颁布《济贫法修正案》,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那里的生存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的生存条件还要恶劣得多,且工作繁重,待遇低下。这一规定说明英国(  )
A.社会保障制度不断进步
B.社会救济具有惩戒性质
C.基层治理措施日益完善
D.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8.(2024·浙江临海模拟)截至2022年年底,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4570万人,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人口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这说明(  )
A.爱国卫生运动不断深入
B.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保险法规的颁布
C.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
D.基本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B组(发展素能,创新思维)
9.(2023·辽宁抚顺模拟)秦汉岁终上计时,由县令或县长当面对全部人口一一核对,以确定实际人口以及与上年相比的增减数。在当时的户籍上,除了要登记姓名、性别、年龄、住地以外,还要登记身高及肤色等个人特征。这反映出(  )
A.政府重视对地方官的考核
B.国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C.人口隐藏和逃亡现象消失
D.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监察
10.(2024·山东滨州模拟)明中期,政府对社会流民的管理在沿袭“劝归原籍,皆给牛、种、口粮”的基础上,更多是采用“编排户籍附入州县”的办法,在流民聚居地“重编里甲,新造黄册”。这一调整的出发点是(  )
A.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B.平衡全国人口布局
C.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D.革新地方行政区划
11.(2023·湖北模拟)从东吴到东晋时期,以建康城(今南京)为核心的“大建康”是区域乃至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建康”的范围包括:建康城,东府城、西州城、石头城等外围城池,周围的郡县治所和安置北方士族和移民的侨县,以及军事堡垒。这一布局(  )
A.推动了魏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
B.完善了都城的空间形态和功能划分
C.促进了区域经济合作理念的萌发
D.有利于都城的政治稳定和物资供应
12.(2024·江苏盐城模拟)道光咸丰之际,中国社会逐步出现了一个以绅董(泛指地方有身份地位的绅士)为主体的地方社会治理权属体系。下图为《申报》中记述绅董内容条款数量的变化曲线图。图中最高点的成因最有可能是(  )
A.列强侵略加剧冲击了地方社会秩序
B.清末新政破产导致地方离心力增强
C.民主革命兴起动摇了政府统治根基
D.精英阶层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凸显
13.(2023·山东青岛模拟)西汉吕后时期实行“受鬻法”,规定“大夫以上(年)九十……禀鬻米月一石”;汉文帝时期颁布“养老令”,规定“年八十已(以)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汉武帝时期改为仅赐三石米;汉哀帝时期则赐予老人具有象征意义的鸠杖,而非布帛、粮食等。这些举措(  )
A.体现出优抚政策渐显教化趋向
B.反映出赈济活动由国家主导
C.旨在强化统治集团的特权地位
D.确立了儒学的社会正统地位
14.(2023·湖南益阳模拟)中世纪早期的西欧,庄园主掌握自己庄园法庭的司法权。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由庄园主、管家、僧侣等为那里的居民办理行政事务、对其征收赋税。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西欧庄园(  )
A.带有基层自治的色彩
B.继承了古希腊的村社自治
C.具有相对独立的主权
D.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15.(2023·北京西城区模拟)1881年,德皇颁布诏书,宣称:社会弊病的医治,一定不能仅仅依靠对社会民主党过火行为的镇压,同时也要积极提高工人阶级的福利。随后,政府出台了《医疗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和《老年和残疾社会保险法》。据此可知,当时(  )
A.这些举措意在提高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
B.德国通过立法方式缓和阶级与社会矛盾
C.德国基本实现全民覆盖的社会保障制度
D.第一国际推动欧洲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
16.(2024·江苏南京模拟)下表所示是21世纪以来北欧国家关于福利制度方面的若干政策。
项目 内容
财政 对家庭、个人和企业实行减税
劳动力市场 创造就业机会鼓励就业,包括按职位空缺匹配岗位、进行职业培训
养老 实行灵活、弹性的退休政策,延长工作年限
医疗 加强医疗机构绩效管理,鼓励私人医疗机构,拓宽市场竞争渠道
这表明,北欧国家(  )
A.基层治理能力大幅提升
B.福利水平与规模领先世界
C.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在公平和效率之间寻求平衡
17.(2023·山东烟台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之兼并,兼民利也,今之兼并,又并(争夺)公税也。
——[北宋]陈舜俞《说田》
郓州牧地,侵于民者,凡数千顷。……大姓……欲窃取其田,乃伪作卖券……遂夺而有之。
——《宋史》
材料二 税户者有常产之人也,客户则无产而侨寓者。皆编户齐民,非有上下之势。宋仁宗天圣五年诏:自今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年)收田毕日,商量去往,各取稳便……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州县论详。
——《宋会要辑稿》
(鲁提辖逃亡代州,遇见金老汉)那老儿直拖鲁达到僻静处,说道:“恩人,你好大胆!见今明明地张挂榜文,出一千贯赏钱捉你,你缘何却去看榜?若不是老汉遇见时,却不被做公的拿了。榜上见写着你年甲貌相贯址。”
——《水浒传·第四回·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材料三 今天下壮有力之民,侨寓杂处,散于四方,手不服耒耜之勤,心不知田亩之乐,为淫巧奇技、屠贩游博,其无理之甚者,啸聚不逞,杀人于(越)货。
——[北宋]李昭玘《乐静集·属民》
(1)分别阐述上述材料对研究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价值。
(2)综合上述材料,简述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影响。
(3)若进一步探究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补充什么材料,并说明理由(举一例即可)。
18.(2023·山东聊城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啤酒馆管制
从16世纪开始,英国啤酒馆的数量急剧增加。据估算,1577年英国啤酒馆的数量是24000家,在随后的半个世纪中,啤酒馆数量翻番,到17世纪30年代,啤酒馆数量增至50000家。1616年,詹姆斯一世在星室法庭的演讲中抱怨“啤酒馆泛滥”会扰乱治安,危害国家。1624年1月24日,柴郡治安法官理查德·格罗夫纳爵士在给季审法庭陪审团的指令中,批评啤酒馆是“国家的祸根”。
从16世纪末开始,世俗政府逐渐取代教会,成为惩罚酗酒恶行与管制啤酒馆的主要力量。1552年,议会法令授权治安法官“根据需要与便利,管理公共啤酒馆出售啤酒”,并且季审法庭或法庭之外的两名治安法官有权为新开张的啤酒馆颁发许可证。1576—1610年,议会共通过35个与酗酒、客栈和啤酒馆相关的法案。
在国家管制啤酒馆的法律规定中,治安法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治安法官主要由乡绅担任,需经国王任命,职权的行使具有合法性。在啤酒馆管制中,治安法官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有权决定啤酒馆许可证的颁发,有权惩罚违法的啤酒馆经营者和顾客,可以较为灵活地执行国家管制啤酒馆的法令。啤酒馆经营者在获得许可证时,要承诺遵守相关经营规定。1624年7月14日,诺丁汉一位啤酒馆经营者因在啤酒馆内酗酒引发不良后果,而被罚3先令4便士。作为国家权力的载体,国家通过治安法官和教区官员执行管制啤酒馆的法令,使得国家权力得以在基层社会扩散。
——摘编自初庆东《近代早期英国的啤酒馆
管制与治安法官的地方实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角度,对近代早期英国的啤酒馆管制进行解读。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32讲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2025年高考历史统编版(2019)一轮复习微专题训练(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