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外交
一、选择题
1.在刚刚结束的G7会议上,西方国家迫不及待的提出了与中国“一带一路”针锋相对的替代方案﹣﹣“清洁绿色倡议”。这说明( )
A.发达国家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超强发动机
B.加强区域合作是当今世界各国的共识
C.遏制和围堵中国的倡议得到大多数国家的认可
D.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影响力日益增强
2.胡锦涛同志曾多次提出,中国要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习近平主席强调:“任何外国都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这说明当前我国外交活动的特点是( )
A.与时俱进和坚持原则相结合
B.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相结合
C.和平发展和国家统一相结合
D.和平外交和多边外交相结合
3.1949年2月27日,北京市军管会发布《关于停止外国记者活动的通令》,限令外国记者即日起停止一切活动。市公安局遵照市委和市军管会的指示对其他外侨活动也予以种种限制,如外侨出入城要凭颁发的通行证、外出要办旅行证和通行证。这表明当时( )
A.南京国民政府废除了治外法权
B.新政权冲破了美国外交孤立政策
C.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D.中国共产党否定了列强在华特权
4.建国初期《中国建设》杂志刊登了许多外国读者的反馈。一位印尼读者表示“今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中国的少数民族是如何在人民政府的治理下享有和平和繁荣”。一位印度读者写道“在新中国少数民族是如何平等地享有全部自由,还享有自由的区域去实现进步和繁荣。”这些反馈直接表明外国读者( )
A.赞赏新中国的民族政策
B.讴歌中国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C.认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认识到爱国统一战线的优越性
5.1964年1月,周恩来在访问加纳期间,正式提出了中国对外援助的八项原则,并加大了对亚非国家的援助。以八项原则为指导,中国为安哥拉民族解放组织和坦桑尼亚等国提供了大量无偿军事援助,为马里等国提供了经济援助,还向非洲国家派出了援外医疗队。中国的这些外交活动( )
A.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B.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彻底打破超级大国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
D.积极发展了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6.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开展了一系列外交活动,与英国首相艾登、法国外长皮杜尔、英国议员威尔逊等进行了会晤。这表明新中国( )
A.外交实现重大突破
B.实行结伴而不结盟外交政策
C.扭转外交被动局面
D.积极探索中西方接触的渠道
7.有人认为,万隆会议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处理和发展周边国家关系进程的延伸和拓展。中国对万隆会议的立场和态度,集中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对民主中立国家的认识和国际格局发展变化新的战略判断。据此可知,万隆会议( )
A.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和平外交方针
B.是特殊时期外交战略的有效探索
C.打破了美国对新中国的孤立封锁
D.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实践的开始
8.1971年,联合国通过了一项由阿尔巴尼亚和阿尔及利亚等23国发起的一份提案。该提案表决如下: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苏联、英国、法国等76票赞成,美国、日本等35票反对,西班牙等17票弃权。史称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该决议能通过,主要原因有( )
①第三世界国家的有力支持
②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
③美国孤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逐渐破产
④基辛格秘密访华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原新华社记者高梁曾回忆道:“我作为代表团先遣小组的成员,亲身经历了这些激动心弦的日日夜夜……在三天之内办理了一切出国手续,赶制了行装……秘书处未再安排为我国举行升旗仪式,而是采取了更换旗帜的做法……秘书处不清楚,我国国旗的位置是按中国(CHINA)的‘C’,还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的第一个字母‘P’来排列。”据材料判断,此文所反映的外交事件是( )
A.毛泽东率领代表团访问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
B.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
C.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
D.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参加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
10.尼克松认为,由于担心莫斯科进行先发制人的进攻,或者是进行全面战争,中国人希望找一种对抗苏联压力的反威胁力量;考虑到将来“和苏联人进行对话时,我也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上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对尼克松的这一认识,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B.中国外交开始改变“一边倒”战略
C.中美两国关系面临重大转机
D.美国需要中国推动美苏关系缓和
11.在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席位进行了投票,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此次投票中,整个欧洲21个国家,竟几乎全部投了支持票,只有马耳他一个国家投了反对票。这一现象反映了( )
A.两极格局下,欧洲独立意识增强
B.欧洲实现了政治、外交上的统一
C.中美关系缓和推动中国地位提升
D.不结盟运动推动发展中国家崛起
12.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明确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条方针,废除旧中国残留下来的一切不平等条约,肃清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和影响。这些外交方针的提出主要是基于( )
A.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及当时的国际环境
B.中国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
C.中华人民共和国打破美国经济军事封锁的需要
D.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推出这一政策不仅有意识形态的共性,也有实际的考虑: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需要依靠苏联的援助和保护,以防止像布尔什维克革命后发生在西伯利亚的那种西方列强的干预。因此,毛泽东……前往苏联寻求一项友好同盟条约。……斯大林给予毛泽东一项军事同盟和3亿美元的贷款,并答应派遣专家帮助中国进行工业化和军事现代化。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后来的抗美援朝政策包含着维护国家主权的目的……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开始建立对中国的包围圈,在中国周边地区建立军事基地、增加驻军和建立军事同盟,这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构成了长期的威胁。……1952年年初,朝鲜战争局部化的趋势出现后,中国领导人在2月提出,经济建设成为中国的“中心任务”,并提出经过22个月准备,然后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在此形势下,过于突出意识形态的外交政策调整势在必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外交政策及其对我国经济、政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并指出调整后的外交政策与之前的不同之处。
当代中国的外交
一、选择题
1.在刚刚结束的G7会议上,西方国家迫不及待的提出了与中国“一带一路”针锋相对的替代方案﹣﹣“清洁绿色倡议”。这说明( )
A.发达国家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超强发动机
B.加强区域合作是当今世界各国的共识
C.遏制和围堵中国的倡议得到大多数国家的认可
D.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影响力日益增强
【答案】D
2.胡锦涛同志曾多次提出,中国要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习近平主席强调:“任何外国都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这说明当前我国外交活动的特点是( )
A.与时俱进和坚持原则相结合
B.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相结合
C.和平发展和国家统一相结合
D.和平外交和多边外交相结合
【答案】A
3.1949年2月27日,北京市军管会发布《关于停止外国记者活动的通令》,限令外国记者即日起停止一切活动。市公安局遵照市委和市军管会的指示对其他外侨活动也予以种种限制,如外侨出入城要凭颁发的通行证、外出要办旅行证和通行证。这表明当时( )
A.南京国民政府废除了治外法权
B.新政权冲破了美国外交孤立政策
C.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D.中国共产党否定了列强在华特权
【答案】D
4.建国初期《中国建设》杂志刊登了许多外国读者的反馈。一位印尼读者表示“今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中国的少数民族是如何在人民政府的治理下享有和平和繁荣”。一位印度读者写道“在新中国少数民族是如何平等地享有全部自由,还享有自由的区域去实现进步和繁荣。”这些反馈直接表明外国读者( )
A.赞赏新中国的民族政策
B.讴歌中国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C.认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认识到爱国统一战线的优越性
【答案】A
5.1964年1月,周恩来在访问加纳期间,正式提出了中国对外援助的八项原则,并加大了对亚非国家的援助。以八项原则为指导,中国为安哥拉民族解放组织和坦桑尼亚等国提供了大量无偿军事援助,为马里等国提供了经济援助,还向非洲国家派出了援外医疗队。中国的这些外交活动( )
A.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B.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彻底打破超级大国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
D.积极发展了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答案】B
6.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开展了一系列外交活动,与英国首相艾登、法国外长皮杜尔、英国议员威尔逊等进行了会晤。这表明新中国( )
A.外交实现重大突破
B.实行结伴而不结盟外交政策
C.扭转外交被动局面
D.积极探索中西方接触的渠道
【答案】D
7.有人认为,万隆会议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处理和发展周边国家关系进程的延伸和拓展。中国对万隆会议的立场和态度,集中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对民主中立国家的认识和国际格局发展变化新的战略判断。据此可知,万隆会议( )
A.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和平外交方针
B.是特殊时期外交战略的有效探索
C.打破了美国对新中国的孤立封锁
D.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实践的开始
【答案】B
8.1971年,联合国通过了一项由阿尔巴尼亚和阿尔及利亚等23国发起的一份提案。该提案表决如下: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苏联、英国、法国等76票赞成,美国、日本等35票反对,西班牙等17票弃权。史称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该决议能通过,主要原因有( )
①第三世界国家的有力支持
②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
③美国孤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逐渐破产
④基辛格秘密访华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9.原新华社记者高梁曾回忆道:“我作为代表团先遣小组的成员,亲身经历了这些激动心弦的日日夜夜……在三天之内办理了一切出国手续,赶制了行装……秘书处未再安排为我国举行升旗仪式,而是采取了更换旗帜的做法……秘书处不清楚,我国国旗的位置是按中国(CHINA)的‘C’,还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的第一个字母‘P’来排列。”据材料判断,此文所反映的外交事件是( )
A.毛泽东率领代表团访问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
B.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
C.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
D.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参加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
【答案】D
10.尼克松认为,由于担心莫斯科进行先发制人的进攻,或者是进行全面战争,中国人希望找一种对抗苏联压力的反威胁力量;考虑到将来“和苏联人进行对话时,我也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上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对尼克松的这一认识,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B.中国外交开始改变“一边倒”战略
C.中美两国关系面临重大转机
D.美国需要中国推动美苏关系缓和
【答案】C
11.在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席位进行了投票,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此次投票中,整个欧洲21个国家,竟几乎全部投了支持票,只有马耳他一个国家投了反对票。这一现象反映了( )
A.两极格局下,欧洲独立意识增强
B.欧洲实现了政治、外交上的统一
C.中美关系缓和推动中国地位提升
D.不结盟运动推动发展中国家崛起
【答案】A
12.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明确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条方针,废除旧中国残留下来的一切不平等条约,肃清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和影响。这些外交方针的提出主要是基于( )
A.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及当时的国际环境
B.中国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
C.中华人民共和国打破美国经济军事封锁的需要
D.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答案】A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推出这一政策不仅有意识形态的共性,也有实际的考虑: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需要依靠苏联的援助和保护,以防止像布尔什维克革命后发生在西伯利亚的那种西方列强的干预。因此,毛泽东……前往苏联寻求一项友好同盟条约。……斯大林给予毛泽东一项军事同盟和3亿美元的贷款,并答应派遣专家帮助中国进行工业化和军事现代化。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后来的抗美援朝政策包含着维护国家主权的目的……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开始建立对中国的包围圈,在中国周边地区建立军事基地、增加驻军和建立军事同盟,这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构成了长期的威胁。……1952年年初,朝鲜战争局部化的趋势出现后,中国领导人在2月提出,经济建设成为中国的“中心任务”,并提出经过22个月准备,然后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在此形势下,过于突出意识形态的外交政策调整势在必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外交政策及其对我国经济、政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并指出调整后的外交政策与之前的不同之处。
参考答案:(1)政策:“一边倒”外交政策。影响:经济方面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政治方面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独立。
(2)原因: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不同:前者侧重意识形态,后者淡化意识形态。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同步练习(答案) --2024-2025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