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35讲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2025年高考历史统编版(2019)一轮复习微专题训练(答案)

【微专题特训】第35讲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A组(巩固成果,学以致用)
1.(2023·山西太原期中)春秋战国时期兴起了一些区域性或全国性的城市,如赵国的邯郸、楚国的郢、齐国的临淄等。《战国策》中记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狗,六博踏鞠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这反映出当时(  )
A.国强民富,政局稳定    B.经济发展,商业繁荣
C.百家争鸣,文化兴盛 D.社会动荡,精神空虚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兴起了一些区域性或全国性的城市,如齐国临淄的人口众多,家家富裕,人人丰足,车辆往来频繁,百姓们不但喜欢音乐,还喜欢斗鸡玩狗、六博蹴鞠,这反映出当时经济发展,商业繁荣,故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繁,政局动荡,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百家争鸣,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当时的百姓们喜欢音乐、斗鸡玩狗、六博蹴鞠,这些属于娱乐活动,不属于精神空虚,故D项错误。
2.(2024·山东青岛模拟)下表反映了历史上载有中国瓷器的部分沉船的信息。据此可知,唐朝至明朝时期(  )
朝代 沉船 所在地 瓷器
唐朝 “黑石号” 印尼勿里洞岛海域 长沙窑、越窑、邢窑、巩县窑瓷器
五代 “井里汶号” 爪哇海域 越窑青瓷
宋朝 “南海一号” 广东阳江附近海域 德化和景德镇窑青白瓷、龙泉窑青瓷
明朝 “南澳一号” 南澳县附近海域 景德镇窑青花瓷、漳州窑青花瓷
A.瓷器是中外贸易的大宗商品
B.南方瓷器的生产越来越发达
C.瓷器是中外贸易中常见的商品
D.中国经济重心自北向南转移
答案:C
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唐朝至明朝,在印尼、爪哇等海域发现的沉船中都有中国瓷器,这说明在当时的中外贸易中,瓷器是常见的商品,故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瓷器,没有与其他商品进行比较,不能说明瓷器是中外贸易的“大宗”商品,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瓷器的产地,不能体现南方瓷器生产越来越发达,且邢窑、巩县窑等是北方的瓷窑,故B项错误;中国经济重心自北向南转移表现在南北方人口数量、粮食产量等多个方面,仅凭材料信息不能说明该时期中国经济重心自北向南转移,故D项错误。
3.(2023·江西赣州期末)明朝廷为了供应长城九边军粮,以盐引为报酬,招募商户将粮食运至边塞,晋商应势而起。清军入关前后,晋商获得皇商身份,负责向政府供应军需民用,垄断了蒙古与中原之间的贸易。到了咸丰年间,晋商又以接济官府获得代理省库、国库的特权。据此可知,晋商的商业贸易(  )
A.适应了明清社会发展的需要
B.突破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C.促进了明清全国大市场形成
D.不利于明清商业的健康发展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晋商获得了政府特殊政策支持,故能供给政府物资,取得垄断地位及多种特权。晋商的商业贸易阻碍了市场竞争,不利于商业的健康发展,故D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出明清时期晋商享有政府的特殊政策,并不能反映晋商的商业贸易适应了明清社会发展的需要,排除A项;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一直存在,排除B项;材料仅叙述了晋商在明清时期的发展状况,无法体现晋商的商业贸易促进了全国大市场的形成,排除C项。
4.(2023·湖南长沙期末)与其他古代文明发源地不同,两河流域出土的文物大部分都是合同文件,而非陶罐之类的物品。《汉谟拉比法典》中有大量对契约制度进行调整的内容,据统计,有关契约的规定占法典全部条文的一半左右。这反映了当时两河流域(  )
A.契约成为社会规范 B.法律制度日益成熟
C.手工生产相当落后 D.商业贸易比较繁荣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两河流域出土的文物大部分都是合同文件,且《汉谟拉比法典》中有大量关于契约的规定,这说明两河流域地区商业贸易比较繁荣,出于规范商业贸易的需要,出现了大量合同文件,出于解决商业贸易纠纷的需要,《汉谟拉比法典》中有大量关于契约的规定,故D项正确;材料中的契约针对的是商业贸易,并不是社会规范,故A项错误;材料只涉及合同文件、契约制度,不能说明法律制度日益“成熟”,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两河流域商品经济的发展,不能证明手工生产相当落后,故C项错误。
5.(2024·广东汕头模拟)16世纪早期,意大利的热那亚人开始从葡萄牙人那里购买胡椒,甚至威尼斯人为了完成老客户的订单也被迫从葡萄牙的里斯本购买胡椒。这一事实表明,当时(  )
A.葡萄牙已垄断了东西方贸易
B.欧洲贸易格局发生变化
C.地中海沿岸对香料需求增长
D.成功开辟了跨大西洋航路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早期,葡萄牙已经开辟了从欧洲绕过非洲通往亚洲的新航线,欧洲贸易中心逐渐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热那亚人、威尼斯人均从葡萄牙人那里购买胡椒,这表明欧洲贸易格局发生了变化,故B项正确;材料只涉及胡椒贸易,不能说明葡萄牙垄断了东西方贸易,故A项错误;意大利的热那亚人、威尼斯人均从葡萄牙人那里购买胡椒,不能表明地中海沿岸对香料需求增长,故C项错误;胡椒的原产地是东南亚,且1492年哥伦布船队在西班牙的支持下成功开辟了跨大西洋航路,故D项错误。
6.(2023·广东韶关模拟)1573年,直通中国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开启标志着由哥伦布开启的西班牙人的新航路真正完成。更重要的是,西班牙人的新航路与葡萄牙人建立起的太平洋西部航线在南中国海交会时,一个常规性而持久的跨洋联系才在亚、非、欧、美四个洲之间真正建立起来。据此可知,“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
A.实现了哥伦布到东方寻找黄金的初衷
B.扩大了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贸易范围
C.建立了以菲律宾为主的东西贸易通道
D.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势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使亚、非、欧、美四个洲之间的贸易联系真正建立起来,这表明“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扩大了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贸易范围,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世界贸易,不是黄金,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菲律宾在东西贸易通道中的地位,故C项错误;当时西班牙是一个封建国家,不可能确立“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势”,故D项错误。
7.(2024·辽宁模拟预测)十月革命后,列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贸易自由就是倒退到资本主义”的观点,而到了1921年后,列宁逐渐认为“不必害怕资本主义的某些滋长”“我们的任务就是经商做买卖”。列宁对商业贸易态度的变化得益于(  )
A.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成功实施
C.工业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D.农业集体化运动的迅速推进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20年代,(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产生的政治经济危机使列宁逐渐认识到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是不现实的,也开始认识到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这说明列宁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故A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了自由贸易,导致国家经济衰退,故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推动自由贸易逐步恢复,排除B项;工业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和农业集体化运动都是斯大林时期的事件,排除C、D两项。
8.(2023·天津南开区期中)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普惠各国的全球化。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为一体,但是在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范围内合理分配。该学者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
A.是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
B.给世界各国都提供了发展机遇
C.使各国的经济相互依存
D.带来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并不是普惠各国的全球化,在全球化中产生的经济利益没有在全球范围内合理分配,这表明经济全球化带来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全球化的弊端,没有强调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全球化的弊端,“给世界各国都提供了发展机遇”是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全球化中的利益分配不合理,不是强调“各国的经济相互依存”,故C项错误。
B组(发展素能,创新思维)
9.(2024·山东淄博模拟)《唐六典》记载,市令管理市场交易之事,以“三贾均市”为原则管理市场物价。三贾均市,就是由市场官员按商品质量优劣,每十天对物价进行调研、评估,确定三等价格作为市场交易的基准和官方买卖的物价依据。这一做法意在(  )
A.加强对商业活动限制
B.保障政府财政收入
C.杜绝商家的恶意竞争
D.规范市场交易秩序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朝政府设置市令管理市场交易,按照商品质量确定三等价格作为市场交易的基准和官方买卖的物价依据,这有利于规范市场的交易秩序,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政府对商业活动的管理,不能体现对商业活动的限制,故A项错误;按照商品质量确定三等价格作为市场交易的基准和官方买卖的物价依据,与保障政府财政收入没有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做法有利于抑制商家的恶意竞争,但不能“杜绝”,故C项错误。
10.(2023·山东日照模拟)南宋政府优待外国商人并鼓励中国商人外出经商。大食客商贩运到泉州的乳香价值30万缗,市舶司纲首(领班)蔡景芳招徕外国货船,都被补授低级武阶官;泉州、广州市舶司的主管官员若到外国引客商或贩货回国,买卖商品价值每满100万两就升一级官。这反映了当时(  )
A.商人的政治地位因商业贸易而提升
B.商业税收对政府财政经济影响巨大
C.政府以政治手段强化对商业的控制
D.官商一体的对外贸易模式初步形成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政府优待外国商人并鼓励中国商人外出经商的政策推动了商品经济与海外贸易的发展,同时商业税收与市舶收入成为宋朝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这反映了当时商业税收对政府财政经济影响巨大,故B项正确;材料说明市舶司的主管官员若到外国引客商或贩货回国,买卖商品价值达到一定数额就可以晋升,而非强调商人的政治地位提升,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南宋政府重视和鼓励海外贸易的发展,并非以政治手段强化对商业的控制,故C项错误;南宋政府优待外国商人并鼓励中国商人外出经商,同时提拔在发展海外贸易方面取得成就的官员,这不属于官商一体的对外贸易模式,故D项错误。
11.(2023·湖南衡阳练习)下面为1864—1869年汉口茶叶出口统计图。下图反映了(  )
A.茶叶成为中外贸易的大宗商品
B.开埠后汉口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C.汉口在全国商业中心地位确立
D.与世界市场联系的区域化差异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1864—1869年,大量汉口茶叶经上海中转运往国外,这说明汉口、上海与世界的经济联系紧密程度存在差异,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其他出口货物,无法得知茶叶成为中外贸易的大宗商品,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汉口茶叶的出口量,无法得知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情况,排除B项;C项表述错误,且不符合史实,排除。
12.(2023·山东日照模拟)下表反映了1867年和1905年各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方面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据此可推知(  )
国家 1867年占比 1905年占比
英国及英属殖民地 74.6% 19.4%
俄国 1.8% 14.8%
德国、法国、意大利及其他欧洲国家(不包括英、俄) 5.4% 32.9%
美国 15.0% 15.5%
日本(1905年包括日占中国台湾) 2.0% 14.0%
A.列强势力消长对中外贸易影响巨大
B.关税主权丧失使对外贸易陷入被动
C.工业革命发展促进贸易格局的变化
D.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因而在1867年,英国及英属殖民地在中国出口贸易方面所占的比重最大且占绝对优势;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个中心的新格局,因而在1905年,英国及英属殖民地在中国出口贸易方面所占的比重迅速下降,其他国家所占的比重上升,这说明列强势力消长对中外贸易影响巨大,故A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关税主权就已经丧失,因而关税主权的丧失不能解释材料中的现象,故B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列强在中国出口贸易方面所占比重的变化,没有涉及变化的原因,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就逐渐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故D项错误。
13.(2023·山东烟台期中)有学者概括了某一阶段世界贸易的特征:“中国出售丝绸和瓷器;东南亚地区出售香料和胡椒;印度出售棉布;非洲出售奴隶和黄金;美洲出售白银、皮毛、糖和烟草;欧洲人则出售远洋保护,并运输各方的货物。”符合此特征的阶段应是(  )
A.14、15世纪
B.1500年前后
C.16世纪中期至18世纪中期
D.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当时欧洲与东南亚、非洲、美洲等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表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因而此阶段应是16世纪中期至18世纪中期,故C项正确;14世纪新航路还没有开辟,哥伦布船队发现美洲是在1492年,故A项错误;1500年前后,新航路正在开辟过程中,世界贸易达不到材料中的规模,故B项错误;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处于两次工业革命时期,欧洲主要是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D项错误。
14.(2023·山东烟台模拟)有学者就18世纪后期英国在南太平洋的航海探险活动指出:征服从来不是英国的主要目的,占有金、银等硬通货也并非英国人制订计划的主要动机……直接的征服和统治都是多余的,对当地的自由贸易和英国自身的经济利益只能起到拖后腿的作用。该论述(  )
A.强调自由贸易的重要性
B.夸大了英国的世界影响
C.揭示了英国扩张的动力
D.美化了英国的殖民侵略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后期,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大机器生产逐渐代替手工劳动,材料强调了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对海外市场的需求,揭示了英国殖民扩张的动力是与当地开展自由贸易,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英国对外扩张的动力,没有强调自由贸易的重要性,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英国的世界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英国对外扩张的动力,并未美化英国的殖民侵略,故D项错误。
15.(2024·山东淄博模拟)下图所示为1965—1980年主要国家本币兑换美元的汇率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际金融秩序的混乱 B.英国实力的逐步增强
C.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D.美国经济霸权的衰落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5年至1970年左右,材料中的国家本币兑换美元的汇率比较稳定,这主要是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固定的汇率制;20世纪70年代初至1980年,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100本币可以兑换美元的金额大幅上升,美元贬值,这主要是因为西欧走向联合、日本崛起,资本主义世界呈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美国经济霸权衰落,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主要国家由实行固定的汇率制到采取浮动汇率制,这更符合国际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并不意味着国际金融秩序的混乱,故A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后,英镑可以兑换美元的金额较之前有所减少,不能说明英国实力的逐步增强,故B项错误;当时经济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故C项错误。
16.(2023·湖南模拟预测)下面为1990—2007年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统计表。据此可知(  )
1990年 2000年 2005年 2007年
主要发达国家 2.88% 3.84% 2.36% 2.15%
其他发达国家 4.61% 5.88% 4.14% 4.96%
新兴和发展中国家 3.39% 5.90% 7.28% 8.73%
世界 3.22% 4.81% 4.57% 5.34%
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
B.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实力上升
C.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D.西方发达国家优势地位丧失
答案:B
解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1990—2007年,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主要发达国家、其他发达国家(1990年除外)和世界的经济增长速度,这反映了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实力的上升,故B项正确;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故A项错误;直至今日,国际经济新秩序仍未建立,故C项错误;仅凭材料信息不能断定西方发达国家优势地位丧失,且“丧失”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17.(2023·江苏连云港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明朝中期起,商品经济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商业性农业的发展加强了全国各地区的商业联系,也引起了各农业部门和手工业部门之间的连锁反应,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增强。许多重要商品的贸易,已不再局限于地方局部范围内的狭小市场,而是被长途贩运到很远的地方销售,乃至行销全国。有关海禁、开海的斗争由地方发展到中央,隆庆开放海禁之后,大批中国商品以东南亚为跳板流入欧洲和美洲,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中国出现了白银货币化的趋势。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即规定赋税折银征税时,政府财政也以白银为计算单位。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市场迅速与世界市场衔接,变成世界市场的一部分,一个依附的部分。市场的变化影响产业的变化。第一个受影响的是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它们逐渐与世界市场发生了关系,处在这种关系中的农业和手工业,便逐渐受市场摆布,被操纵在国际资本主义手中;第二个受影响的是现代工业,机器、设备、技术、资金方面均依赖于外国市场,在工业结构与部门方面,那些能够有限满足世界资本主义市场需要的行业优先发展,如丝、茶等出口加工业;第三个受影响的是金融业,中国的货币愈到后期对世界金融市场的依附性愈强。
    ——摘编自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
材料三 2018年后,中国推动自主开放,如主动降税、构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向全球提供公共产品,如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随着经贸发展的需要,中国不断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反垄断法》《外商投资法》等相继出台。
   ——摘编自薛荣久、杨凤鸣《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周年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中后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了哪些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新变化出现的外部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答案:(1)主要特征: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农业、手工业具有商业性;由区域贸易扩展为全国性贸易,并主动参与全球贸易;白银货币化,财政货币化。
(2)新变化:被动开放通商口岸;传统自然经济逐步解体;逐渐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出现了现代工业。
外部因素: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革命);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主要趋势:融入全球化由被动到主动;由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8.(2023·山东济宁模拟)下表为1870—1992年美国人均GDP、每工时GDP与欧洲国家的相对水平变化表(美国为10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际视角下的美国经济发展
年份 人均GDP 每工时GDP
10个大陆国家的平均值 英国 10个大陆国家的平均值 英国
1870 76 132 65 115
1900 67 112 — —
1913 63 95 57 86
1929 62 76 55 74
1950 56 72 45 62
1973 70 72 70 68
1992 81 73 87 82
注:本表中的10个大陆国家是指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挪威、瑞士。
——摘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以恰当的尺度划分美国经济发展的阶段,并对每一阶段的特点及其成因作出合理的解释。
答案:[示例]
阶段:1870—1950年为第一阶段;1950—1992年为第二阶段。
特点:
第一阶段:从美国一直保持上升势头,对英国与西欧大陆国家的领先优势逐步扩大的角度作答。第二阶段:从美国发展相对放缓,对英国与西欧大陆国家的领先优势相对缩小的角度作答。
成因:
第一阶段:从美国内战后开辟出新道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两次世界大战受益巨大、二战后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分析美国处于领先地位的主观原因;从欧洲各国受世界大战影响、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破坏相对巨大、战后受美国控制以及殖民体系崩溃影响欧洲发展等角度分析美国处于领先地位的客观原因。
第二阶段:从冷战的影响、朝鲜战争与美国陷入侵越战争泥潭、经济“滞胀”等角度分析美国发展相对缓慢的主观原因;从美苏冷战中苏联处于优势、西欧国家的联合发展、第三世界的斗争等角度分析美国发展相对缓慢的客观原因。【微专题特训】第35讲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A组(巩固成果,学以致用)
1.(2023·山西太原期中)春秋战国时期兴起了一些区域性或全国性的城市,如赵国的邯郸、楚国的郢、齐国的临淄等。《战国策》中记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狗,六博踏鞠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这反映出当时(  )
A.国强民富,政局稳定    B.经济发展,商业繁荣
C.百家争鸣,文化兴盛 D.社会动荡,精神空虚
2.(2024·山东青岛模拟)下表反映了历史上载有中国瓷器的部分沉船的信息。据此可知,唐朝至明朝时期(  )
朝代 沉船 所在地 瓷器
唐朝 “黑石号” 印尼勿里洞岛海域 长沙窑、越窑、邢窑、巩县窑瓷器
五代 “井里汶号” 爪哇海域 越窑青瓷
宋朝 “南海一号” 广东阳江附近海域 德化和景德镇窑青白瓷、龙泉窑青瓷
明朝 “南澳一号” 南澳县附近海域 景德镇窑青花瓷、漳州窑青花瓷
A.瓷器是中外贸易的大宗商品
B.南方瓷器的生产越来越发达
C.瓷器是中外贸易中常见的商品
D.中国经济重心自北向南转移
3.(2023·江西赣州期末)明朝廷为了供应长城九边军粮,以盐引为报酬,招募商户将粮食运至边塞,晋商应势而起。清军入关前后,晋商获得皇商身份,负责向政府供应军需民用,垄断了蒙古与中原之间的贸易。到了咸丰年间,晋商又以接济官府获得代理省库、国库的特权。据此可知,晋商的商业贸易(  )
A.适应了明清社会发展的需要
B.突破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C.促进了明清全国大市场形成
D.不利于明清商业的健康发展
4.(2023·湖南长沙期末)与其他古代文明发源地不同,两河流域出土的文物大部分都是合同文件,而非陶罐之类的物品。《汉谟拉比法典》中有大量对契约制度进行调整的内容,据统计,有关契约的规定占法典全部条文的一半左右。这反映了当时两河流域(  )
A.契约成为社会规范 B.法律制度日益成熟
C.手工生产相当落后 D.商业贸易比较繁荣
5.(2024·广东汕头模拟)16世纪早期,意大利的热那亚人开始从葡萄牙人那里购买胡椒,甚至威尼斯人为了完成老客户的订单也被迫从葡萄牙的里斯本购买胡椒。这一事实表明,当时(  )
A.葡萄牙已垄断了东西方贸易
B.欧洲贸易格局发生变化
C.地中海沿岸对香料需求增长
D.成功开辟了跨大西洋航路
6.(2023·广东韶关模拟)1573年,直通中国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开启标志着由哥伦布开启的西班牙人的新航路真正完成。更重要的是,西班牙人的新航路与葡萄牙人建立起的太平洋西部航线在南中国海交会时,一个常规性而持久的跨洋联系才在亚、非、欧、美四个洲之间真正建立起来。据此可知,“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
A.实现了哥伦布到东方寻找黄金的初衷
B.扩大了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贸易范围
C.建立了以菲律宾为主的东西贸易通道
D.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势
7.(2024·辽宁模拟预测)十月革命后,列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贸易自由就是倒退到资本主义”的观点,而到了1921年后,列宁逐渐认为“不必害怕资本主义的某些滋长”“我们的任务就是经商做买卖”。列宁对商业贸易态度的变化得益于(  )
A.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成功实施
C.工业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D.农业集体化运动的迅速推进
8.(2023·天津南开区期中)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普惠各国的全球化。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为一体,但是在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范围内合理分配。该学者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
A.是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
B.给世界各国都提供了发展机遇
C.使各国的经济相互依存
D.带来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B组(发展素能,创新思维)
9.(2024·山东淄博模拟)《唐六典》记载,市令管理市场交易之事,以“三贾均市”为原则管理市场物价。三贾均市,就是由市场官员按商品质量优劣,每十天对物价进行调研、评估,确定三等价格作为市场交易的基准和官方买卖的物价依据。这一做法意在(  )
A.加强对商业活动限制
B.保障政府财政收入
C.杜绝商家的恶意竞争
D.规范市场交易秩序
10.(2023·山东日照模拟)南宋政府优待外国商人并鼓励中国商人外出经商。大食客商贩运到泉州的乳香价值30万缗,市舶司纲首(领班)蔡景芳招徕外国货船,都被补授低级武阶官;泉州、广州市舶司的主管官员若到外国引客商或贩货回国,买卖商品价值每满100万两就升一级官。这反映了当时(  )
A.商人的政治地位因商业贸易而提升
B.商业税收对政府财政经济影响巨大
C.政府以政治手段强化对商业的控制
D.官商一体的对外贸易模式初步形成
11.(2023·湖南衡阳练习)下面为1864—1869年汉口茶叶出口统计图。下图反映了(  )
A.茶叶成为中外贸易的大宗商品
B.开埠后汉口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C.汉口在全国商业中心地位确立
D.与世界市场联系的区域化差异
12.(2023·山东日照模拟)下表反映了1867年和1905年各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方面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据此可推知(  )
国家 1867年占比 1905年占比
英国及英属殖民地 74.6% 19.4%
俄国 1.8% 14.8%
德国、法国、意大利及其他欧洲国家(不包括英、俄) 5.4% 32.9%
美国 15.0% 15.5%
日本(1905年包括日占中国台湾) 2.0% 14.0%
A.列强势力消长对中外贸易影响巨大
B.关税主权丧失使对外贸易陷入被动
C.工业革命发展促进贸易格局的变化
D.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
13.(2023·山东烟台期中)有学者概括了某一阶段世界贸易的特征:“中国出售丝绸和瓷器;东南亚地区出售香料和胡椒;印度出售棉布;非洲出售奴隶和黄金;美洲出售白银、皮毛、糖和烟草;欧洲人则出售远洋保护,并运输各方的货物。”符合此特征的阶段应是(  )
A.14、15世纪
B.1500年前后
C.16世纪中期至18世纪中期
D.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
14.(2023·山东烟台模拟)有学者就18世纪后期英国在南太平洋的航海探险活动指出:征服从来不是英国的主要目的,占有金、银等硬通货也并非英国人制订计划的主要动机……直接的征服和统治都是多余的,对当地的自由贸易和英国自身的经济利益只能起到拖后腿的作用。该论述(  )
A.强调自由贸易的重要性
B.夸大了英国的世界影响
C.揭示了英国扩张的动力
D.美化了英国的殖民侵略
15.(2024·山东淄博模拟)下图所示为1965—1980年主要国家本币兑换美元的汇率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际金融秩序的混乱 B.英国实力的逐步增强
C.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D.美国经济霸权的衰落
16.(2023·湖南模拟预测)下面为1990—2007年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统计表。据此可知(  )
1990年 2000年 2005年 2007年
主要发达国家 2.88% 3.84% 2.36% 2.15%
其他发达国家 4.61% 5.88% 4.14% 4.96%
新兴和发展中国家 3.39% 5.90% 7.28% 8.73%
世界 3.22% 4.81% 4.57% 5.34%
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
B.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实力上升
C.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D.西方发达国家优势地位丧失
17.(2023·江苏连云港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明朝中期起,商品经济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商业性农业的发展加强了全国各地区的商业联系,也引起了各农业部门和手工业部门之间的连锁反应,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增强。许多重要商品的贸易,已不再局限于地方局部范围内的狭小市场,而是被长途贩运到很远的地方销售,乃至行销全国。有关海禁、开海的斗争由地方发展到中央,隆庆开放海禁之后,大批中国商品以东南亚为跳板流入欧洲和美洲,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中国出现了白银货币化的趋势。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即规定赋税折银征税时,政府财政也以白银为计算单位。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市场迅速与世界市场衔接,变成世界市场的一部分,一个依附的部分。市场的变化影响产业的变化。第一个受影响的是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它们逐渐与世界市场发生了关系,处在这种关系中的农业和手工业,便逐渐受市场摆布,被操纵在国际资本主义手中;第二个受影响的是现代工业,机器、设备、技术、资金方面均依赖于外国市场,在工业结构与部门方面,那些能够有限满足世界资本主义市场需要的行业优先发展,如丝、茶等出口加工业;第三个受影响的是金融业,中国的货币愈到后期对世界金融市场的依附性愈强。
    ——摘编自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
材料三 2018年后,中国推动自主开放,如主动降税、构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向全球提供公共产品,如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随着经贸发展的需要,中国不断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反垄断法》《外商投资法》等相继出台。
   ——摘编自薛荣久、杨凤鸣《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周年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中后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了哪些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新变化出现的外部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18.(2023·山东济宁模拟)下表为1870—1992年美国人均GDP、每工时GDP与欧洲国家的相对水平变化表(美国为10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际视角下的美国经济发展
年份 人均GDP 每工时GDP
10个大陆国家的平均值 英国 10个大陆国家的平均值 英国
1870 76 132 65 115
1900 67 112 — —
1913 63 95 57 86
1929 62 76 55 74
1950 56 72 45 62
1973 70 72 70 68
1992 81 73 87 82
注:本表中的10个大陆国家是指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挪威、瑞士。
——摘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以恰当的尺度划分美国经济发展的阶段,并对每一阶段的特点及其成因作出合理的解释。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35讲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2025年高考历史统编版(2019)一轮复习微专题训练(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