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5年高考历史统编版(2019)一轮复习微专 单元素养练 第九套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答案)

第九套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90分钟 100分)
【考情分析】
高考对接点 兼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形式考查,如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影响、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等
学习疑难点 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工业革命前后列强侵略手段和目的比较,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历史意义,等等
滚动知识点 英国的早期殖民扩张、美国政治体制的特征
典型情境题 2、5、6、12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观点认为,17世纪初期英国的殖民扩张,乃至殖民地政治、经济制度的确立和社会管理,无不体现出由英国商人、贵族、宗教信徒等群体组成的力量所孕育的冒险和开拓精神。他们也确实得到了政府一定程度的支持,但是这种支持主要体现在为殖民扩张活动颁发特许状。按此理解,英国早期殖民活动的特征是
A.民间性 B.宗教性 C.体系化 D.残酷性
【解析】由材料中“无不体现出由英国商人、贵族、宗教信徒等群体组成的力量所孕育的冒险和开拓精神”“也确实得到了政府一定程度的支持”等信息可知,材料观点突出了个人在早期殖民活动中的作用,这实际上体现出英国民间力量的影响力,故A项正确。“宗教性”只反映了部分材料信息,排除B项;“体系化”“残酷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D两项。
【答案】A
2.托克维尔于1831年开始游历美国,之后他在游记中写道:美国人“几乎总是留心地把(自己)立法和行政权力的所在地放置在远离首都的地方”,如宾夕法尼亚州的州府是哈里斯堡,一个内陆小城,而不是费城(美国最初国都所在地)。这反映出美国人
A.对中央集权的不满 B.对西部开发的侧重
C.对联邦权力的警惕 D.对权力制衡的认可
【解析】由材料中“把(自己)立法和行政权力的所在地放置在远离首都的地方”及宾夕法尼亚州的州府选择等信息可知,美国地方各州政权害怕联邦权力过大以致侵害自身利益,这反映了美国人对联邦权力的警惕,故C项正确。美国宪法赋予联邦政府最高权力的同时,也承认了地方各州政府拥有一定的自治权,A项说法不准确,排除;B、D两项明显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答案】C
3.早在1624年,英国就制定了专利法——《垄断法规》,该法规规定:发明人享有14年的专利和特权。该法规不仅禁止了王室的垄断权,还制定了专利制度,鼓励创新。上述法规的出台
A.促进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B.有利于英国新兴技术的涌现
C.保护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D.巩固了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
【解析】英国通过专利法,为新技术发明人的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这有助于英国新兴技术的涌现,故B项正确。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排除A项;当时,工业革命尚未爆发,不可能产生工业资产阶级,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也尚未确立,排除C、D两项。
【答案】B
4.18世纪末,英国由一个生铁进口国一跃成为生铁出口国,到19世纪70年代前,英国生铁产量长期占世界生铁产量的50%左右。这一时期,英国生铁产量的不断增长
A.与蒸汽动力的使用密不可分 B.加速了英国近代城市化进程
C.催生了集中生产的垄断组织 D.主要得益于电力的广泛使用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末英国早已开始工业革命,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的出现,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机器的发明与应用,使生铁产量大幅增长,由此可见生铁产量的不断增长与蒸汽动力的使用密不可分,故A项正确。英国近代城市化主要是工业化的产物,B项说法过于夸张,排除;C、D两项均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答案】A
5.下面是1840~1900年英国进口结构图。其数据可用于探究英国
A.世界工业地位的变迁 B.海外市场的扩展
C.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 D.经济重心的转移
【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知,1860年后原料和半成品进口占比大幅下降,这反映出英国国内工业生产的疲软,而制成品进口占比上升,则反映出英国对他国制成品的需求旺盛。原料(包括半成品)和制成品进口占比的增减,反映了英国在两次工业革命中世界工业地位的变化,故A项正确。材料中不同项目呈现出有起有伏的特征,B项不能完整体现材料内容,排除;当时英国正处于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经济结构确实存在调整,但材料数据难以体现这一点,排除C项;当时英国经济重心没有发生转移,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答案】A
6.1847年,英国颁布法案,将工人的每日工作时长限制在10小时以内;1848年,英国通过了《公共卫生法》,以防治城市瘟疫;1859年,英国伦敦开始了地下排水系统的改造。这些举措旨在
A.增加城市就业 B.缩小城乡差距
C.加强经济干预 D.缓和社会矛盾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期,英国政府通过颁布一系列法案来改善城市环境以及工人的工作、生活待遇,进而缓和社会矛盾,故D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只反映了英国政府为解决城市问题所采取的相应措施,而未涉及乡村,排除B项;这些举措属于社会治理层面,不只局限于经济层面,排除C项。
【答案】D
7.1838年,英国伦敦工人协会发布《人民宪章》,呼吁召开年度议会、废除议员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支付议员薪水,并普及成年男子选举权等。一份庞大的请愿书被呈交给议会,据说有125万人为请愿书签名。这表明英国工人阶级
A.主要关注工作条件的改善 B.找到自身解放的斗争方式
C.提出参与政治的权利要求 D.呼吁科学革命理论的指导
【解析】从材料“呼吁召开年度议会、废除议员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支付议员薪水,并普及成年男子选举权等”可知,工人阶级已在英国宪章运动中提出了“普及成年男子选举权”的要求,即参与政治的权利要求,故C项正确。A项对材料理解不够完整,排除;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革命理论,为人类实现自身的解放指明了正确的道路,B、D两项说法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答案】C
8.《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各自独立的……各个地区,现在已经结合为一个拥有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由此看来,资产阶级的海外扩张在客观上
A.刺激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B.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C.增强了世界各区域间的联系 D.形成了美利坚民族国家
【解析】由材料中“资产阶级”“各自独立的……各个地区,现在已经结合为一个拥有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等信息可知,材料突出了资产阶级在世界市场开拓中的客观作用,即打破了世界不同地区间的割裂状态,加强了世界各区域间的交流,故C项正确。A、B、D三项对材料理解错误,排除。
【答案】C
9.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这实际上说明马克思主义
A.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个人智慧的结晶 B.为国际工人运动指明了正确方向
C.是长期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的产物 D.是资本主义时代发展的必然成果
【解析】材料“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另一方面,材料也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综合前人的一切优秀思想成就并加以发展的成果。这实际上说明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故C项正确,排除A项。B、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答案】C
10.1871年3月,巴黎公社规定:住户免交三个季度(1870年第四季度和1871年第一、二季度)的房租。后来,巴黎公社颁布分期付款的办法,规定一切债务延期三年偿付。上述规定
A.反映了下层人民的愿望 B.巩固了无产阶级政权
C.稳定了公社的市场价格 D.清算了旧式剥削阶层
【解析】由材料中“住户免交三个季度……的房租”“一切债务延期三年偿付”等信息可知,公社政权关于住户免房租、债务延期的法令,体现出对生活困难者利益的照顾,反映了下层人民的愿望,故A项正确。B、C、D三项明显夸大了材料中法令的影响,排除。
【答案】A
11.根据重商主义理论,西班牙王室设立了专门管理宗主国与拉美殖民地间贸易往来的机构——“贸易总署”。一切往来于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船只、货物、乘客及船员都要经过它的严格审查和批准,外国货物更是如此。这一举措
A.为宗主国积累了大量原始资本 B.刺激了殖民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C.强化了殖民地与宗主国的联系 D.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解析】由材料中“根据重商主义理论”“一切往来于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船只、货物、乘客及船员都要经过它的严格审查和批准”等信息可知,“贸易总署”的设立说明,西班牙王室加强了对拉美殖民地对外贸易的控制,此举明显有助于强化殖民地与宗主国的联系,故C项正确。由所学知识可知,西班牙王室从殖民地掠夺的财富主要用于统治者消费,并没有转化为资本,故A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明显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夸大了材料中西班牙的举措的影响力,且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的产物,排除。
【答案】C
12.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起,英国发现,在印度直接使用从印度掠夺所得的财富,对于他们而言是更为有利的,因为印度有丰富的原料、廉价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这说明
A.工业革命增强了英国实力 B.资本输出更符合英国利益
C.印度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 D.印度拥有巨大的经济潜力
【解析】材料“在印度直接使用从印度掠夺所得的财富……更为有利”“印度有丰富的原料……”说明,英国已认识到利用印度当地的资源、市场,直接进行资本投资所带来的巨大收益,故B项正确。A、C、D三项对材料理解错误,排除。
【答案】B
13.1852~1856年,英国人利文斯通横越非洲大陆,完成了从大西洋沿岸到印度洋沿岸的探险。他还先后发表过《南非考察和传教旅行》《赞比西河及其支流探险记》等作品。这种探险活动在客观上
A.造就了非洲被瓜分的命运 B.改变了世界商业格局
C.协调了西方殖民者的利益 D.丰富了环球航行路线
【解析】由材料中“横越非洲大陆,完成了从大西洋沿岸到印度洋沿岸的探险”“发表过《南非考察和传教旅行》《赞比西河及其支流探险记》”等信息可知,当时西方国家的探险家深入非洲内地的探险活动,有助于外界对非洲内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状况的了解,在客观上为列强把非洲变成殖民地提供了帮助,从而造就了非洲被瓜分的命运,故A项正确。材料中有关非洲内陆的探险活动,未涉及原有商路的改变,谈不上改变世界商业格局,排除B项;材料中有关非洲内陆的探险活动也不涉及西方殖民者利益的协调,排除C项;材料只提及横越非洲内陆的探险,D项说法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答案】A
14.18世纪,以传播科学知识为主要特征的启蒙运动,在拉丁美洲主要是由牧师和修士进行的。1700~1808年,拉丁美洲殖民地的天主教牧师大都积极参与了传播科学知识和从事科学研究的活动。这一特征的形成反映了
A.西班牙王室对天主教的压制 B.基督教神学理论的趋时更新
C.拉美殖民地的经济发展较快 D.欧洲启蒙运动的强大影响力
【解析】材料中“以传播科学知识为主要特征的启蒙运动”“拉丁美洲殖民地的天主牧师大都积极参与了传播科学知识和从事科学研究的活动”等信息说明,天主教会力图借助科学思想和科学知识的传播来扩大其在拉丁美洲的影响,这从侧面反映了天主教会已经很难阻止启蒙运动在拉美殖民地的渗透和影响,故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西班牙王室对天主教的压制,排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不能解释材料中“特征的形成”,排除。
【答案】D
15.民国初年,各种报纸杂志纷纷得以创办,“一时报纸风起云涌,蔚为大观”,社会风俗也有了明显的变化,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层出不穷。这一现象说明
A.新文化运动取得重大成果 B.政治变革推动思想解放
C.社会主义成为思想的主流 D.民国政党政治获得成功
【解析】材料中“各种报纸杂志纷纷得以创办”“社会风俗也有了明显的变化”“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层出不穷”等信息说明,民国之初,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思想趋于活跃。这实际上反映了辛亥革命在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领域的影响力,即极大地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故B项正确。材料所示现象不是新文化运动的成果,排除A项;“社会主义”不是民国初年的主流思想,排除C项;根据材料无法判断“民国政党政治获得成功”,排除D项。
【答案】B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4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3分,第19题16分,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蕴含着推动现代变革的潜在要素的西欧各国中,英国首先具备了启动这一大变革的物质技术条件与社会前提。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在17、18两个世纪中逐渐形成的……农业革命先行,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增长率高;早期工业革命所需的煤、铁资源丰富;传统政治结构多元化,土地贵族权势衰落,王权因资产阶级革命而受到限制;社会分化程度较高,市民阶层兴起,社会内部未出现大分裂,地主和商人阶级关系融洽;宗教世俗化较早,清教徒的神佑理性与谋利精神影响广泛;科学革命先行,英国在近代科学、技术方面占领先地位,并拥有海峡的独特战略地位。……正是这些优势,就天时、地利、人和而言,英国在当时的欧洲无可匹敌。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伴随着圈地运动的大规模推进和私有制的确立,土地私有的大农场制发展起来。大农业有益于农业资金的投入和技术的推广。1700年英国谷物产量为1477万夸脱,1750年增加到1648.8万夸脱,到1800年更是增加到2110.2万夸脱。1700年一英亩地的产量大约能养活0.18个人,1800年一英亩地的产量大约能养活0.26人,亩产增加了44%。1700年一个农民生产所得能养活1.7个人,1800年一个农民生产所得能养活2.5个人。
——摘编自王洪斌《17世纪末期到18世纪中后期
  英国消费社会的兴起研究》
(1)概括材料一的主旨,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两条当时英国所具备的其他优势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二,简述这一时期英国农业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农业发展对工业革命的影响。(8分)
【答案】(1)主旨: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兴起并非偶然。(2分)
因素:英国“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英国的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使英国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工场手工业发展,积累了一定的技术条件;等等。(4分,答出两点即可)
(2)表现:大农场制得到发展;谷物总产量增长;亩产量得到提高;农业生产率提高;等等。(4分)
影响: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在生产更多农产品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剩余劳动力,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农业原料和大量劳动力;农业革命提高了民众的收入水平,增加了消费者的支出,为工业革命的兴起积累了资本并提供了市场条件。(4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一个独特的政治产物,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欧洲的许多政治团体深受巴黎公社的影响,在每年3月18日都会组织隆重的纪念活动。不过,对于巴黎公社的政治遗产,不同的社会主义流派,其评价也不尽相同。下面是不同社会主义流派的学者对巴黎公社的态度:
学者 态度
马克思、恩格斯 认为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社会改良主义者 对巴黎公社起义的武装斗争形式持否定态度,提出了用选举和罢工的手段夺取政权的理论
列宁 总结了巴黎公社经验对苏维埃政权建立的重要意义
——摘编自让-努马·迪康热、姚岚《如何评价巴黎公社:从马克思到列宁》
选择其中一种观点,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也可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说明。)(12分)
【答案】[示例]
观点: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2分)
说明:1871年3月,巴黎爆发工人武装起义,起义者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第一国际的一些成员在公社的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认为建立工人政权是向社会主义迈出的第一步。(3分)
巴黎公社为此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起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政权机关和司法机构;废除旧军队与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和治安委员会;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由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由工人合作社管理工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等等。(4分)
虽然巴黎公社失败了,但其作为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被载入史册,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3分)
(“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4年前夕的非洲
就上图形势,有些学者认为新的边界是不可被接受的,因为它们是武断的、人为的、轻率的和随意的,并且歪曲了欧洲人到来以前的国家政治秩序。某些学者如约瑟夫·安宁和萨迪亚·图瓦尔,则认为它们比1879年以前的更为合理。
——摘编自[加纳]A.阿杜·博亨主编《非洲通史·第七卷:殖民统治下的非洲1880-1935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两种观点的理解。(13分)
【答案】[示例]
理解:19世纪后期,英、法、德等国加快了对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的侵略步伐。1884年的柏林会议上,列强经过激烈讨价还价,达成协议。会议还决定:各国可以先在地图上划定彼此的势力范围,再去占领。因此,这次会议是一次“地图上作业”的会议。柏林会议之后,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1914年前夕,整个非洲几乎被瓜分完毕。(6分)
1914年前夕的非洲政治形势,是柏林会议后列强根据实力随意改变非洲各国版图的体现,呈现出列强的贪婪本性,故被认为是“武断的、人为的、轻率的和随意的”。欧洲列强通过对非洲的瓜分,使非洲大部分国家沦为其殖民地,暂时缓和了列强在非洲的矛盾。材料中1914年前夕的非洲政治形势比1879年以前的更为合理的观点,实际上是对西方殖民者瓜分非洲行为的美化,是以非洲人民的血泪为代价的。(7分)
(“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所示是部分学者关于1906~1911年伊朗立宪革命失败原因的观点:
学者 观点
埃尔顿·丹尼尔 革命支持者是“一群信奉极端折中主义的政府官员、新闻工作者、知识分子、宗教界不同政见者、教士、批发商、零售商。他们有着非常不同的目的,徘徊在真诚的爱国主义和十足的个人利己主义之间,并且经常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立场”
卡姆兰·马丁 立宪革命失败的原因是革命的领导者在封建经济基础之上提出建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主张,这与巴列维王朝在封建专制的上层建筑基础之上进行资本主义经济改革一样,最终只能导致失败
——摘编自蒋真《1906~1911年伊朗立宪革命失败原因初探》
材料二 总体来看,伊朗立宪革命在本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深受法国大革命和俄国1905年革命的影响,是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革命初期,为反对君主专制和抵制外来文明的侵袭,主张民主政治的革命主义者和希望通过革命恢复昔日权威的乌莱玛阶层结成联盟,这为推动革命的爆发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随着革命的深入,立宪革命开始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如提倡现代教育、主张政教分离等,这与乌莱玛预想的目标并不一致,因此乌莱玛阶层走上革命的对立面是不可避免的。更重要的是,20世纪初期是伊朗进行现代化变革的重要时期,立宪革命给伊朗带来了宪法、三权分立等具有现代理念的政治因素。崇尚世俗化、西方化的巴列维王朝的建立与1979年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政权的建立,都是伊朗政治中世俗与宗教因素激烈斗争的结果。
——摘编自蒋真《乌莱玛在伊朗立宪革命中的作用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06~1911年伊朗立宪革命失败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06~1911年伊朗立宪革命的进步性。(9分)
【答案】(1)原因:革命联盟基础不够稳固;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匹配;统治阶级和俄、英两国等外部势力的联合镇压;等等。(7分)
(2)进步性:制定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制国家;促进了伊朗社会的现代化、世俗化改革;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削弱了本国封建势力;传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推动了民族独立;声援了亚非拉其他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冲击了世界殖民体系;等等。(9分)第九套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90分钟 100分)
【考情分析】
高考对接点 兼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形式考查,如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影响、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等
学习疑难点 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工业革命前后列强侵略手段和目的比较,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历史意义,等等
滚动知识点 英国的早期殖民扩张、美国政治体制的特征
典型情境题 2、5、6、12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观点认为,17世纪初期英国的殖民扩张,乃至殖民地政治、经济制度的确立和社会管理,无不体现出由英国商人、贵族、宗教信徒等群体组成的力量所孕育的冒险和开拓精神。他们也确实得到了政府一定程度的支持,但是这种支持主要体现在为殖民扩张活动颁发特许状。按此理解,英国早期殖民活动的特征是
A.民间性 B.宗教性 C.体系化 D.残酷性
2.托克维尔于1831年开始游历美国,之后他在游记中写道:美国人“几乎总是留心地把(自己)立法和行政权力的所在地放置在远离首都的地方”,如宾夕法尼亚州的州府是哈里斯堡,一个内陆小城,而不是费城(美国最初国都所在地)。这反映出美国人
A.对中央集权的不满 B.对西部开发的侧重
C.对联邦权力的警惕 D.对权力制衡的认可
3.早在1624年,英国就制定了专利法——《垄断法规》,该法规规定:发明人享有14年的专利和特权。该法规不仅禁止了王室的垄断权,还制定了专利制度,鼓励创新。上述法规的出台
A.促进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B.有利于英国新兴技术的涌现
C.保护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D.巩固了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
4.18世纪末,英国由一个生铁进口国一跃成为生铁出口国,到19世纪70年代前,英国生铁产量长期占世界生铁产量的50%左右。这一时期,英国生铁产量的不断增长
A.与蒸汽动力的使用密不可分 B.加速了英国近代城市化进程
C.催生了集中生产的垄断组织 D.主要得益于电力的广泛使用
5.下面是1840~1900年英国进口结构图。其数据可用于探究英国
A.世界工业地位的变迁 B.海外市场的扩展
C.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 D.经济重心的转移
6.1847年,英国颁布法案,将工人的每日工作时长限制在10小时以内;1848年,英国通过了《公共卫生法》,以防治城市瘟疫;1859年,英国伦敦开始了地下排水系统的改造。这些举措旨在
A.增加城市就业 B.缩小城乡差距
C.加强经济干预 D.缓和社会矛盾
7.1838年,英国伦敦工人协会发布《人民宪章》,呼吁召开年度议会、废除议员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支付议员薪水,并普及成年男子选举权等。一份庞大的请愿书被呈交给议会,据说有125万人为请愿书签名。这表明英国工人阶级
A.主要关注工作条件的改善 B.找到自身解放的斗争方式
C.提出参与政治的权利要求 D.呼吁科学革命理论的指导
8.《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各自独立的……各个地区,现在已经结合为一个拥有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由此看来,资产阶级的海外扩张在客观上
A.刺激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B.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C.增强了世界各区域间的联系 D.形成了美利坚民族国家
9.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这实际上说明马克思主义
A.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个人智慧的结晶 B.为国际工人运动指明了正确方向
C.是长期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的产物 D.是资本主义时代发展的必然成果
10.1871年3月,巴黎公社规定:住户免交三个季度(1870年第四季度和1871年第一、二季度)的房租。后来,巴黎公社颁布分期付款的办法,规定一切债务延期三年偿付。上述规定
A.反映了下层人民的愿望 B.巩固了无产阶级政权
C.稳定了公社的市场价格 D.清算了旧式剥削阶层
11.根据重商主义理论,西班牙王室设立了专门管理宗主国与拉美殖民地间贸易往来的机构——“贸易总署”。一切往来于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船只、货物、乘客及船员都要经过它的严格审查和批准,外国货物更是如此。这一举措
A.为宗主国积累了大量原始资本 B.刺激了殖民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C.强化了殖民地与宗主国的联系 D.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12.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起,英国发现,在印度直接使用从印度掠夺所得的财富,对于他们而言是更为有利的,因为印度有丰富的原料、廉价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这说明
A.工业革命增强了英国实力 B.资本输出更符合英国利益
C.印度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 D.印度拥有巨大的经济潜力
13.1852~1856年,英国人利文斯通横越非洲大陆,完成了从大西洋沿岸到印度洋沿岸的探险。他还先后发表过《南非考察和传教旅行》《赞比西河及其支流探险记》等作品。这种探险活动在客观上
A.造就了非洲被瓜分的命运 B.改变了世界商业格局
C.协调了西方殖民者的利益 D.丰富了环球航行路线
14.18世纪,以传播科学知识为主要特征的启蒙运动,在拉丁美洲主要是由牧师和修士进行的。1700~1808年,拉丁美洲殖民地的天主教牧师大都积极参与了传播科学知识和从事科学研究的活动。这一特征的形成反映了
A.西班牙王室对天主教的压制 B.基督教神学理论的趋时更新
C.拉美殖民地的经济发展较快 D.欧洲启蒙运动的强大影响力
15.民国初年,各种报纸杂志纷纷得以创办,“一时报纸风起云涌,蔚为大观”,社会风俗也有了明显的变化,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层出不穷。这一现象说明
A.新文化运动取得重大成果 B.政治变革推动思想解放
C.社会主义成为思想的主流 D.民国政党政治获得成功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4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3分,第19题16分,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蕴含着推动现代变革的潜在要素的西欧各国中,英国首先具备了启动这一大变革的物质技术条件与社会前提。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在17、18两个世纪中逐渐形成的……农业革命先行,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增长率高;早期工业革命所需的煤、铁资源丰富;传统政治结构多元化,土地贵族权势衰落,王权因资产阶级革命而受到限制;社会分化程度较高,市民阶层兴起,社会内部未出现大分裂,地主和商人阶级关系融洽;宗教世俗化较早,清教徒的神佑理性与谋利精神影响广泛;科学革命先行,英国在近代科学、技术方面占领先地位,并拥有海峡的独特战略地位。……正是这些优势,就天时、地利、人和而言,英国在当时的欧洲无可匹敌。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伴随着圈地运动的大规模推进和私有制的确立,土地私有的大农场制发展起来。大农业有益于农业资金的投入和技术的推广。1700年英国谷物产量为1477万夸脱,1750年增加到1648.8万夸脱,到1800年更是增加到2110.2万夸脱。1700年一英亩地的产量大约能养活0.18个人,1800年一英亩地的产量大约能养活0.26人,亩产增加了44%。1700年一个农民生产所得能养活1.7个人,1800年一个农民生产所得能养活2.5个人。
——摘编自王洪斌《17世纪末期到18世纪中后期
  英国消费社会的兴起研究》
(1)概括材料一的主旨,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两条当时英国所具备的其他优势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二,简述这一时期英国农业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农业发展对工业革命的影响。(8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一个独特的政治产物,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欧洲的许多政治团体深受巴黎公社的影响,在每年3月18日都会组织隆重的纪念活动。不过,对于巴黎公社的政治遗产,不同的社会主义流派,其评价也不尽相同。下面是不同社会主义流派的学者对巴黎公社的态度:
学者 态度
马克思、恩格斯 认为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社会改良主义者 对巴黎公社起义的武装斗争形式持否定态度,提出了用选举和罢工的手段夺取政权的理论
列宁 总结了巴黎公社经验对苏维埃政权建立的重要意义
——摘编自让-努马·迪康热、姚岚《如何评价巴黎公社:从马克思到列宁》
选择其中一种观点,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也可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说明。)(12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4年前夕的非洲
就上图形势,有些学者认为新的边界是不可被接受的,因为它们是武断的、人为的、轻率的和随意的,并且歪曲了欧洲人到来以前的国家政治秩序。某些学者如约瑟夫·安宁和萨迪亚·图瓦尔,则认为它们比1879年以前的更为合理。
——摘编自[加纳]A.阿杜·博亨主编《非洲通史·第七卷:殖民统治下的非洲1880-1935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两种观点的理解。(13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所示是部分学者关于1906~1911年伊朗立宪革命失败原因的观点:
学者 观点
埃尔顿·丹尼尔 革命支持者是“一群信奉极端折中主义的政府官员、新闻工作者、知识分子、宗教界不同政见者、教士、批发商、零售商。他们有着非常不同的目的,徘徊在真诚的爱国主义和十足的个人利己主义之间,并且经常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立场”
卡姆兰·马丁 立宪革命失败的原因是革命的领导者在封建经济基础之上提出建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主张,这与巴列维王朝在封建专制的上层建筑基础之上进行资本主义经济改革一样,最终只能导致失败
——摘编自蒋真《1906~1911年伊朗立宪革命失败原因初探》
材料二 总体来看,伊朗立宪革命在本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深受法国大革命和俄国1905年革命的影响,是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革命初期,为反对君主专制和抵制外来文明的侵袭,主张民主政治的革命主义者和希望通过革命恢复昔日权威的乌莱玛阶层结成联盟,这为推动革命的爆发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随着革命的深入,立宪革命开始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如提倡现代教育、主张政教分离等,这与乌莱玛预想的目标并不一致,因此乌莱玛阶层走上革命的对立面是不可避免的。更重要的是,20世纪初期是伊朗进行现代化变革的重要时期,立宪革命给伊朗带来了宪法、三权分立等具有现代理念的政治因素。崇尚世俗化、西方化的巴列维王朝的建立与1979年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政权的建立,都是伊朗政治中世俗与宗教因素激烈斗争的结果。
——摘编自蒋真《乌莱玛在伊朗立宪革命中的作用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06~1911年伊朗立宪革命失败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06~1911年伊朗立宪革命的进步性。(9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5年高考历史统编版(2019)一轮复习微专 单元素养练 第九套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