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知识速记清单
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
1、单元综述:
人民解放战争是国共两党的最后决战,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迅速走向胜利的阶段。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政治方面 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一线曙光。国民党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均被粉碎。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三大战役使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渡江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经济方面 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思想文 化方面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
2.中外联系: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推行冷战政策,支持蒋介石打内战,中国陷入国共内战的混乱局面。
3.专题线索:
一次谈判 重庆谈判
一次会议 七届二中全会
一次改革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两个重点 陕甘宁解放区、山东解放区
三个阶段 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
四次战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
第23课内战爆发
考点1、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
1.重庆谈判
①时间:1945年8月。
②目的
国民党: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
③成果:1945 年 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其中规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2.政治协商会议
①时间:1946年1月。
②地点:重庆。
③内容:大会讨论了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法草案、整编军队等问题。
3.意义: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考点2、国民党发动内战与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1.国民党发动内战
①爆发: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②重点进攻: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在全面进攻受挫的情况下,转而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2.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①作战原则和方针: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②成果: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孟良崮战役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知识拓展】
1.国民党“假戏真做”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对蒋介石的邀请,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持什么态度 原因是什么 双方会谈取得了什么成果
(1)目的: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2)态度:接受了蒋介石的邀请,于1945年8月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3)原因: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4)成果:签订了有利于国内和平的“双十协定”。
2.内战爆发的必然性
①从两党的本质看: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其反共反人民的本性不会改变;共产党代表全国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争取和平、民主。
②从两党的主张看:国民党继续维护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拒绝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一心准备内战;共产党方面主张建立联合政府,抱着和谈诚意,但没有放松对战争的准备。
③从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看:抗日战争胜利后,民族矛盾下降,阶级矛盾上升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解放军采用了什么战略战术
(1)主要作战方式:运动战。
(2)主要目标: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3)作战原则和方针: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易错提醒】
经过重庆谈判,国共双方达成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但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的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经典练】如图,两位同学谈论的内容应该是( )
A.会宁会师 B.挺进中原 C.重庆谈判 D.解放北平
【答案】C
【详解】根据图片可知,“毛泽东为争取和平不顾个人安危”指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共商大计,,毛泽东为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也为了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C项正确;会宁会师与争取和平无关,排除A项;挺进中原和解放北平均发生在解放战争期间,与“毛泽东为争取和平不顾个人安危”无关,排除BD项。故选C项。
【教考衔接1】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某班筹办一期“永远的怀念——走近毛主席”为主题的展板,所选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出席中共一大 ②发表《论持久战》 ③发动秋收起义 ④亲赴重庆谈判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③①④②
【答案】B
【详解】据所学可知,①出席中共一大在1921年;②发表《论持久战》在1938年;③发动秋收起义在1927年;④亲赴重庆谈判在1945年。时间先后顺序为:①③②④,B项正确;ACD排列顺序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教考衔接2】1946年6月至10月,胶东我军主力部队奋起自卫还击,发起胶济路阻击战。阻击战历时3个多月,共歼敌1万余人。材料中的“自卫还击”( )
A.意在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有力配合了孟良崮战役
C.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有利于华北全境的解放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胶济路阻击战发生在1946年6月至10月”,结合所学知识,1946年6月蒋介石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胶济路阻击战即发生在此时间段内,此次阻击战意在意在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A项正确;孟良崮战役发生在1947年5月13日至16日,排除B项;1947年6月30日夜,刘邓大军12万人强渡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揭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排除C项;1948年11月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发起平津战役,1949年1月平津战役结束,歼敌52万余人,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排除D项。故选A项。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考点3、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土地政策: 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中国土地法大纲》
①时间:1947年。
②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3.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4.意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考点4、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战略反攻: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2.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名称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时间 1948.9 1948.11—1949.1 1948.11—1949初
指挥 林彪、罗荣桓 刘伯承、邓小平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地点 锦州、长春、沈阳 以徐州为中心 北平(和平解放)、天津、张家口
意义 解放东北全境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3、七届二中全会
①时间、地点:1949年3月,河北西柏坡。
②主要内容: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把这个逐渐由先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③党的建设---“两个务必”:毛主席告诫党员,今后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我们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4.解放南京: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知识拓展】
1.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具有怎样的意义
(1)目标:耕者有其田。
(2)意义: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2.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感想?
(1)主要原因: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拥护;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英明决策,灵活的战略战术;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国民党统治腐朽。
(2)感想:任何一个政党或政权,必须顺应历史潮流,顺应民心,否则就会衰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2.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关系变化呈现什么特征?出现这一特征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有何认识?
(1)特征: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
(2)主要原因: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国共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国际环境和国际势力的影响等。
(3)启示:和则两利,分则两伤。
(4)认识: 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是政治舞台上的两个重要角色,两党关系的演变,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
【易错提醒】
1.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解放区不再是解放战争的主战场,战争主要在国民党统治区进行。
2.三大战役与渡江战役的区别: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的是三大战役;最终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是渡江战役。
3.解放战争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垮台的标志是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
4.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达22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的垮台,人民解放战争尚未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也没有结束。
5.解放战争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的建立,而不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或西藏的和平解放。
6.“两个拳头”“胸膛”分别喻指什么 “尖刀”所表示的是哪一军事行动 这一行动有何意义
(1)“两个拳头”是指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胸膛”是指中原地区。
(2)“尖刀” 是指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3)意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经典练】下图是电影《大决战》的海报,这是一部是关于解放战争的系列电影,共三部。以宏伟逼真的气势再现了解放战争中三次决定性的伟大战役。三大战役中,第一个打响的战役是( )
A.渡江战役 B.辽沈战役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辽沈战役的时间是1948年9月12日至 1948年11月2日,最终解放东北全境,是三大战役中最先打响的。B项正确;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不属于三大战役,排除A项;淮海战役的时间是1948年11月6日至 1949年1月10日,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但不是三大战役中最先打响的,排除C项;平津战役的时间是1948年11月29日至 1949年1月31日,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但不是三大战役中最先打响的,排除D项。故选B项;
【教考衔接1】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这让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进一步认识到( )
A.国民党统治陷于孤立的状态 B.中国共产党是他们利益的坚决维护者
C.中国即将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D.解放战争即将进入夺取全国胜利阶段
【答案】B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中国共产党推行土地改革,使农民得到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他们利益的坚决维护者,B项正确;国民党统治陷于孤立的状态,与材料反映的共产党领导土地革命无关,排除A项;抗战胜利后中国即将进入和平建设时期,与材料反映的时间不相符,排除C项;1947年夏解放战争即将进入夺取全国胜利阶段,与材料反映的共产党领导土地革命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教考衔接2】根据《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分析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其中正确的是( )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牲畜 筹粮 挑子 船只
543万人 30.5万副 88万辆 76.7万头 48万吨 20.6万副 8500只
A.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B.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
C.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 D.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
【答案】A
【详解】据题干《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中的数据“民工543万人”“担架30.5万副”“大小车88万辆”“筹粮48万吨”“挑子20.6万副”“船只8500只”等可知,人民的大力支持是淮海战役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A项正确;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在题干中并无法体现出来,排除BCD项。故选A项。
【史料实证】
重庆谈判与西安谈判之比较
【时空观念】
1.三大战役示意图
2.归纳从1924—1949年国共关系的四个阶段
近代国共关系发展
【历史解释】
1.明确重庆谈判的背景。
2.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关系变化呈现什么特征?出现这一特征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1)特征: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
(2)主要原因: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国共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国际环境和国际势力的影响等。
(3)启示:和则两利,分则两伤。
3.漫画解读:【兄弟阋墙】
漫画背景:1946年夏,国内的形势正发生新的变化,在“和平方案”的背后,蒋介石的行径激怒了有良知的中国人。1947年初,这幅漫画发表后,在报纸上,在街头,甚至在路边的电线杆上,人们都能看到它。
一、文献类
1.1945年8~10月,国共进行重庆谈判,国共双方最后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2.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战役类
1.1948年9~11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
2.1948年11月~1949年1月,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发动淮海战役并取得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3.1948年11月~1949年1月,东北人民解放军与聂荣臻指挥的华北人民解放军共同发起平津战役,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4.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渡江战役),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三、意义类
1.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意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2.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意义: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3.三大战役的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八年级上册历史大事年表(第七单元)
时间 事件
1945年8月 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1945年10月10日 国共签订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1946年6月6日 蒋介石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1947年3月 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中共中央撤出延安
1947年夏 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
1948年9月-11月 辽沈战役,东北人民解放军解放东北全境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淮海战役,解放徐州,奠定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1949年3月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4月 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3日 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含解析)2024-2025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知识速记清单讲义+习题(统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