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选择题
一、选择题
1.(2024·吉林)1915年,中国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进行了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这场运动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 九运动
2.(2024·吉林)学校开展“探寻红色文化的历史基因”主题学习活动,计划参观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应去( )
A.上海 B.瑞金 C.井冈山 D.延安
3.(2024·广元)抗日战争凝聚了全民族的力量,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下列抗战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① 九一八事变 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② 西安事变 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③ 七七事变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④ 平型关大捷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A.① B.② C.③ D.④
4.(2024·青海) 歌曲是一代人的历史记忆。“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歌曲旨在(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打倒军阀 D.抗日救亡
5.(2024·青海)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后,以青年爱国学生为先锋,工人阶级为主力,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性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6.(2024·包头)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推动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B.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探索了武装革命的新道路 D.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7.(2024·包头)1895年,台北市民鸣锣罢市,集会抗议割台,阻止饷银运出,一批台湾爱国官绅纷纷上书清政府,反对割台。引发上述事件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2024·赤峰)1897年,商务印书馆由多人集资创办,初期以印刷商业簿册报表为主,后来主要业务转为出版新式教科书、英文读本、英汉辞典等工具书、西方学术著作,兼及古籍、科技著作、文学作品和期刊。由此可知,这一转变( )
A.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B.推动近代第一批新式学校兴办
C.方便了普通百姓的生活 D.表明金业性质发生根本性改变
9.(2024·黔南)1935年,电影《渔光曲》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荣誉奖,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该影片获奖的时间换算成民国纪年是( )
A.民国二十年 B.民国二十二年
C.民国二十四年 D.民国二十六年
10.(2024·黔南)九年级某历史兴趣小组对“中华民族反抗列强侵略”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以下史事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左宗棠收复新疆→虎门销烟→黄海海战→廊坊阻击战
B.廊坊阻击战→黄海海战→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
C.黄海海战→虎门销烟→廊坊阻击战→左宗棠收复新疆
D.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廊坊阻击战
11.(2024·苏州) 下面是画家冯真的年画《娃娃戏》。扮演人民解放军和群众的小朋友们愤怒地围攻戴着写有“美帝国主义”高帽和戴着蒋介石假面的两个小朋友。这幅漫画最可能创作于( )
A.1924—1927年 B.1927—1937年
C.1931—1945年 D.1945—1949年
12.(2024·苏州) 1940年,某报社论称:“正太路自八月二十日被截断后,迄在游击军控制下,交通未能恢复,自然饶有价值,亦是最足令人兴奋的事态……日人倘使还想‘征服’中国,推行‘新秩序’,真是做梦了。”这篇社论反映出( )
A.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灭亡中国的迷梦
B.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C.百团大战振奋了国人抗战胜利的信心
D.第三次长沙会战在国内外的积极影响
13.(2024·苏州) 以下是邓中夏早期经历简表。与这些经历关系最为密切的历史事件有( )
◆1917年8月,投考北京大学,深受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影响。 ◆1919年9月,与爱国且倾向马克思主义的进步学生在“曦园”工读互助。 ◆1920年10月,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A.辛亥革命 二次革命 B.新文化运动 护国战争
C.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D.五四运动 北伐战争
14.(2024·扬州) 1940年9月,延安《新中华报》在贺电中写道:此次战役不仅打破了敌寇在华北之不断“扫荡”和封锁,同时将提高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这次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15.(2024·扬州) 1918年,北京大学学生创办白话文杂志,提出“批评的精神、科学的主义、革新的文词”三项原则。该杂志( )
A.成为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 B.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C.率先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 D.响应了新文化运动的号召
16.(2024·广西壮族自治区) 刘伯承在《回顾长征》中提到:会议以后,我军好像获得了新的生命,处处主动,左右敌人。这一“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17.(2024·黑龙江) 这场战役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这场战役指的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18.(2024·黑龙江)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此次会议指的是(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古田会议 D.瓦窑堡会议
19.(2024·黑龙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西安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20.(2024·山西) 1918年,李大钊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烈欢呼“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这些文章写作的国际背景是( )
A.第一国际的成立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巴黎公社的建立 D.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21.(2024·山西) 数据分析是历史学习常用的重要方法。小华同学收集了一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抗战的数据。这些数据表明( )
A.全民族团结才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中国人民的抗战得到了世界各国援助
C.中国抗战是近代以来抗击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D.中国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22.(2024·山西)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中国人认真地对民族战争背后的内容作出反应,并形成一种社会思潮而波及各个阶层,则无疑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体现这种“社会思潮”的主张是( )
A.“师夷长技以自强” 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C.“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23.(202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学者陈旭麓这样描述某一事件:它开始于“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悲壮歌声中,在另一种历史条件下继续了辛亥革命没有做完的事业。这一事件是( )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护法运动 D.北伐战争
24.(2024·陕西) 下列分别是我抗日军民在华北破袭铁路统计图和破袭铁路线场景。场景反映的破袭行动高潮出现在( )
A.五四运动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25.(2024·湖北) 1921年6月29日下午6点,毛泽东在长沙小西门码头,乘着暮色,登上开往上海的小火轮。他此行的目的是( )
A.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领导秋收起义
C.参加八七会议
D.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上地革命
26.(2024·齐齐哈尔)1947年夏,人民解放军按照战略部署,攻击国民党兵力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利剑插入敌人胸膛,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该军事行动是( )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27.(2024·齐齐哈尔)某老师在讲课时,描述了“毛泽东争取和平的惊人胆魄”“国民党设下鸿门宴的处心积虑”“谈判桌前与硝烟中的双重较量”等内容。可以判断老师讲的是( )
A.武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重庆谈判 D.北平和平解放
28.(2024·绥化)1945年,毛泽东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经过谈判,国共双方签署的文件是( )
A.《讨袁檄文》 B.“双十协定”
C.《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D.“九二共识”
29.(2024·绥化)在人民解放战争中,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战役是( )
A.青化砭战役 B.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
30.(2024·绥化)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序幕的事件是(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B.赣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C.陕甘革的根据地的创建 D.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31.(2024·安徽)抗战时期,“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华北平原上的一户人家写下对联:“万众一心保障国家独立,百折不挠争取民族解放”,横批:“抗战到底”。这( )
A.揭开了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的序幕
B.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C.反映了中华儿女血战到底的决心
D.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32.(2024·安徽)甲午战争前,外国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数量不多。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通过设厂、筑路、开矿等方式加大对华投资,1902年投资总额达15亿美元,比甲午战争前增加5至8倍。这一变化反映了( )
A.洋务运动未能取得成效 B.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停滞 D.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加剧
33.(2024·福建)由于秋收起义作战失利,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背弃了革命,为此毛泽东亲自撰写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份入党誓词:“牺牲个人,努力革命,阶级斗争,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这体现的精神是( )
A.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举国同心、尊重科学 D.精准务实、开拓创新
34.(2024·福建)下图体现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5.(2024·湖南)某同学准备写一篇关于张謇的人物传记。下列所拟传记标题恰当的是( )
A.“反清英雄第一人” B.革命先行者
C.中国近代铁路之父 D.状元实业家
36.(2024·湖南)1945年8月,毛泽东离开延安前说:“由于有我们的力量,全国的人心,蒋介石自己的困难,外国的干预四个条件,这次去是可以解决一些问题的。”据此判断,毛泽东此行的目的地是( )
A.重庆 B.南京 C.西安 D.广州
37.(2024·湖南)19世纪40年代,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严重破坏,中国海关失去了保护本国工、农、商业生产的作用。出现这一后果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8.(2024·天津市)刘伯承回忆说:“遵义会议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处处主动。”发生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遵义会议( )
A.做出了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决议
B.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C.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D.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39.(2024·天津市)“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这是1935年时任南开大学校长的张伯苓在开学典礼上提出的“爱国三问”。其时代背景是( )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北伐的胜利进军
C.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D.解放战争胜利前夕
40.(2024·河南)1924年,李大钊代表中国共产党在某次会议上发言并指出:共产党员的加入,是为贡献于国民革命事业而来的。该会议的召开标志着( )
A.工人运动的高涨 B.国共合作的实现
C.黄埔军校的建立 D.北伐战争的爆发
41.(2024·河南)下表列举了我国近代青年学生的一些重要活动。据此可知,他们( )
时间 重要活动
1919年5月4日 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
1931年9月26日 上海各大学51名学生代表赴南京请愿,要求驱逐日军
1935年12月9日 北平数千名学生在新华门前请愿,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
A.伸张正义,乐于助人 B.关心时局,勇担使命
C.积极行动,投身改革 D.勤于学习,追求真理
42.(2024·眉山)下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一份饱经血与火洗礼的党证。党证的主人是农民贺页朵,内容是:“牺牲个人,严守秘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服从党纪,永不叛党。”这份1931年的党证见证的历史发生在( )
A.大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43.(2024·河北)下面是《同胞快醒》的歌词。该歌词意在( )
同胞快醒暴日凶蛮,乘我灾荒祸患,死亡离散。 违反公理,将我东北河山,任意霸占。 惨无人道,乱放无情弹。 死伤逃避,无辜多被难。 妻离子散,心伤肠断,毫无抵抗,尚被摧残。 同胞快醒!一齐荷枪实弹!同赴国难! 决死一战,若不收回锦绣河山,誓不生还!
A.鼓励北伐将士,消灭军阀 B.讴歌红军长征,会师陕甘
C.呼吁广大军民,驱逐日寇 D.主张国共谈判,和平建国
44.(2024·达州)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他一生中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下列反映红军长征史实的诗句是( )
A.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B.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C.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D.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B项正确;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等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排除A项;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排除C项;
一二 九运动是1935年12月9日在北平发生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27年10月毛泽东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使中国革命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C项正确;
“上海、瑞金、延安”都与题意不符,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3.【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36 年底发生的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
A项①逻辑关系错误,1937 年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不符合题意;
B项②逻辑关系正确,符合题意;
C项③逻辑关系错误,1931 年发生的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不符合题意;
D项④逻辑关系错误,1938 年春,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歼敌一万多人,取得了自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抗日战争的重大事件。
4.【答案】D
5.【答案】D
6.【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推动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和所学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发动工农运动,推动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表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A项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项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材料中没有涉及抗战的有关情况,不符合题意;
C项发动南昌起义探索了武装革命的新道路,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D项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的贡献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结合中国共产党的贡献进行分析。
7.【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1895年”“反对割台”等,据所学知,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割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给日本。
A项《南京条约》是1842年签订的,且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天津条约》是1858年签订的,且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马关条约》引发题干事件,符合题意;
D项《辛丑条约》是1901年签订的,且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关条约》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注意识记《马关条约》的相关知识。
8.【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它编辑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A项正确;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排除B项;
这一转变推动了西方科学思想文化知识的传播,推动了中国近现代学校教育与大众教育事业的进步,与方便普通百姓的生活关系不大,排除C项;
商务印书馆传播了西方科学思想文化知识,但经营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近代社会的认识。
9.【答案】C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是民国元年,所以根据公元算民国纪年,应该是用公元年份减1911,得到民国年份,所以1935-1911=24,即民国24年,C项正确;
民国二十年是1931年,排很长A项;
民国二十二年是1933年,排除B项;
民国二十六年是1937年,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民国纪年的认识。
10.【答案】D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虎门销烟发生在1839年,左宗棠收复新疆发生在1878年,黄海海战发生在1894年,廊坊阻击战在1900年,D项正确,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华民族反抗列强侵略的认识。
11.【答案】D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46年6月底,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悍然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英勇自卫,开始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根据材料“扮演人民解放军和群众的小朋友们愤怒地围攻藏着写有‘美帝国主义’高帽和戴着蒋介石假面的两个小朋友”可知,这幅漫画应出现在1945-1949年,D符合题意;
1924—1927年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排除A;
1927—1937年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创建和领导的部队是工农革命军,后来改名为工农红军,排除B;
1931—1945年是14年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不符合题意,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解放战争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2.【答案】C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40年8月至次年1月,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历时数月,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题干中的社论反映出百团大战振奋了国人抗战胜利的信心。C符合题意;
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排除A;
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排除B;
第三次长沙会战发生在1941年,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百团大战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百团大战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3.【答案】C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发生在1915-1923年,五四运动爆发是1919年。与邓中夏早期经历关系最为密切的历史事件有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C符合题意;
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排除A;
护国战争发生在1915年,排除B;
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4.【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时间“1940年9月”“此次战役不仅打破了敌寇在华北之不断‘扫荡’和封锁,同时将提高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8月至次年1月,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历时数月,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D符合题意;
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排除A;
平型关大捷是1937年。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B;
1938年的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百团大战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百团大战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5.【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批评的精神、科学的主义、革新的文词”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描述的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相关内容,说明该杂志响应了新文化运动的号召,D符合题意;
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是《民报》,与题意无关,排除A;
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排除B;
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率先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6.【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回顾长征》”“会议以后,我军好像获得了新的生命,处处主动,左右敌人”可知,这一会议是发生于红军长征期间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是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之后,红军在毛泽东同志的指挥下四渡赤水出奇兵,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转危为安,符合刘伯承元帅的回忆“我军好像获得了新的生命,处处主动,左右敌人”。
A项八七会议是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不符合题意;
B项1929年12月,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不符合题意;
C项遵义会议和题干描述相符,符合题意;
D项中共七大是1945年抗日战争即将结束之时召开的,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遵义会议,要求运用所学分析材料信息。
17.【答案】C
【解析】【分析】1938年6月开始,日军先后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为了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100万人参战,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有利地形,构筑工事,逐次抵抗,消耗敌人。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A项平型关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胜利,不符合题意;
B项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不符合题意;
C项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符合题意;
D项百团大战打出了共产党的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极大地鼓舞了困难中的中国军民的抗战热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武汉会战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武汉会战以及意义。题干关键信息“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18.【答案】B
【解析】【分析】长征途中,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红军开始逐步改变被动局面,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A项八七会议是在革命处于危急关头召开的。会议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撤销了他的总书记职务;选举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不符合题意;
B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符合题意;
C项古田会议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核心内容是党指挥枪,不是枪指挥党,重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不符合题意;
D项瓦窑堡会议是1935年12月17日,党中央在陕北瓦窑堡举行政治局会议,是在抗日救亡运动重新高涨的形势下,亟需制定新的战略策略的情况下召开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
19.【答案】D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国共合作宣言》,不久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实际上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有关知识。抓住题干关键词“正式形成”是解题的关键,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国共合作宣言》,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
20.【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1918年,李大钊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烈欢呼‘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8年,李大钊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盛赞十月革命“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热烈欢呼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在中华大地上,李大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后来他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A项第一国际的成立是在1864年,并不是李大钊发表这些文章的国际背景,不符合题意;
B项《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在1848年,并不是李大钊发表这些文章的国际背景,不符合题意;
C项巴黎公社建立是在1871年,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并不是李大钊发表这些文章的国际背景,不符合题意;
D项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题干文章写作的国际背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21.【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参战总人口17亿,中国占4.5亿;各国军民总共伤亡9000余万人,中国伤亡3500万人;德、意、日法西斯军队1110万人(1941年),中国抗日军240万人。通过这些数据占比可知,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AB两项全民族团结才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中国人民的抗战得到了世界各国援助,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与题干强调的影响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中国抗战是近代以来抗击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属于抗日战争的国内影响,与题干强调的是国际影响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中国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重大贡献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22.【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国人认真地对民族战争背后的内容作出反应,并形成一种社会思潮而波及各个阶层,则无疑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后,中国开始对西方的冲击做出积极的回应,有了一种向西方学习的倾向,地主阶级洋务派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口号,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发起了洋务运动。
A项“师夷长技以自强”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体现这种“社会思潮”的主张,符合题意;
B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时提出的,不符合题意;
C项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民族危机加重,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变者天下之公理也”,主张变法图强,不符合题意;
D项“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提出的口号,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洋务运动的知识。
23.【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它开始于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悲壮歌声中,在另一种历史条件下继续了辛亥革命没有做完的事业”可知,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提出“打倒列强,除军阀”,以推翻张作霖、孙传芳、吴佩孚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AB两项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主要是反对袁世凯,不符合题意;
C项1917 年秋,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试图借助滇系、桂系等西南军间的军事力量,开展护法运动,不符合题意;
D项北伐战争和题干描述相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伐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分析能力,重点掌握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
24.【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我抗日军民在华北破袭铁路统计图和破袭铁路线场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团大战是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围绕正太铁路展开的交通破袭战,因此题干体现的战争是百团大战。
A项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不符合题意;
B项徐州会战是1938年1月至5月,中国军队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津浦、陇海铁路地区对日本侵略军展开的大规模防御战役,不符合题意;
C项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而题干所述为百团大战,没有发生在华北,不符合题意;
D项百团大战和题干图文内容相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百团大战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百团大战的相关史实。
25.【答案】A
【解析】【分析】据题干“1921年6月29日下午6点,毛泽东在长沙小西门码头,乘着暮色,登上开往上海的小火轮”和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参加大会的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位代表,代表全国50 多个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出席了会议,因此,毛泽东此行的目的是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A项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他此行的目的,符合题意;
B项领导秋收起义与题意中的时间和上海的地点不符,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不符合题意;
C项八七会议是1921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不符合题意;
D项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上地革命与题意中的时间和上海的地点不符,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并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共一大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
26.【答案】A
【解析】【分析】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刘邓大军从国民党重点进攻的山东和陕甘宁解放区中间发起进攻,“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刘邓大军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A项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符合题意;
B项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不符合题意;
C项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不符合题意;
D项平津战役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及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27.【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毛泽东争取和平的惊人胆魄”“国民党设下鸿门宴的处心积虑”“谈判桌前与硝烟中的双重较量”和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经过40多天的艰苦谈判,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因此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重庆谈判。
A项武昌起义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开端,不符合题意;
B项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最大成果,不符合题意;
C项重庆谈判是老师讲的内容,符合题意;
D项北平和平解放和北平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有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重庆谈判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重庆谈判的相关知识。
28.【答案】B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经过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A项《讨袁檄文》是1915年发表的,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国群豪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不符合题意;
B项“双十协定”是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签署的文件,符合题意;
C项《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的发表,标志着抗日战争战略反攻阶段开始,不符合题意;
D项“九二共识”是1992年,海峡交流基金会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重庆谈判的相关知识。理解并识记重庆谈判的相关史实。
29.【答案】C
【解析】【分析】解放战争中,1948年11月——1949年1月,东北解放军挥师入关,开赴华北战场,同华北解放军合力进行平津战役,解放军把敌军分割包围在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孤立据点,截断敌军南逃和西窜的通路,华北敌军成了“瓮中之鳖”,人民解放军先后攻克张家口、天津等地。北平获得和平解放,平津战役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A项青化砭战役是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的率领下,取得了的胜利,粉碎了敌人对陕甘宁的重点进攻,不符合题意;
B项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不符合题意;
C项平津战役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符合题意;
D项淮海战役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平津战役的意义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平津战役的相关史实。
30.【答案】A
【解析】【分析】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认真分析中国的形势,当机立断,向农村进军,到达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命道路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在它的影响下,全国各地纷纷建立根据地,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形成“燎原之势”。
A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符合题意;
BCD三项发生在井冈山根据地创建以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以及影响。
31.【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万众一心保障国家独立,百折不挠争取民族解放”“抗战到底”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中华儿女坚持抗击日本侵略,血战到底的决心,C符合题意;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的序幕,排除A;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排除B;
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抗日战争的主要事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32.【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甲午战争前,外国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数量不多。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通过设厂、筑路、开矿等方式加大对华投资,1902年投资总额达15亿美元,比甲午战争前增加5至8倍”可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对华投资迅速增长,这说明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加剧。D符合题意;
题干现象反映了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加剧,不是强调洋务运动未能取得成效,排除A ;
《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排除B;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外国对华投资,与民族资本主义无关,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33.【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由于秋收起义作战失利,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背弃了革命,为此毛泽东亲自撰写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份入党誓词:‘牺牲个人,努力革命,阶级斗争,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可知,这体现的精神是对党忠诚、不负人民,A符合题意;
题干材料体现的精神是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不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排除B;
题干材料体现的精神是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不是举国同心、尊重科学,排除C;
题干材料体现的精神是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不是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秋收起义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34.【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日本联合舰队”“威海卫”“北洋水师覆灭”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初,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李鸿章一味强调“避敌保船”,以致丧失渤海、黄海制海权。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C符合题意;
鸦片战争有英国发起,排除A;
第二次鸦片由英法发起,排除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北洋水师早已覆没,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知识。难度适中,准确识读图片信息,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35.【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进入初步发展阶段,张謇开始创办实业;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张春兴办的企业也步入鼎盛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外国资本和商品大规模侵入中国,民族工业短暂发展的时期结束,张謇创办的企业处境艰难,濒临破产,D符合题意;
“反清英雄第一人”指的是洪秀全,排除A;
革命先行者指的是孙中山,排除B;
中国近代铁路之父是詹天佑,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张謇主张实业救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6.【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1945年8月”“毛泽东离开延安”“蒋介石自己的困难”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一方面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A符合题意;
南京是国民政府的首都,1945年8月,毛泽东离开延安,赴重庆谈判,排除B;
西安是国民党政府陪都,1945年8月,毛泽东离开延安,赴重庆谈判,排除C;
广州是国民政府陪都,1945年8月,毛泽东离开延安,赴重庆谈判,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重庆谈判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重庆谈判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37.【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19世纪40年代,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严重破坏,中国海关失去了保护本国工、农、商业生产的作用。”结合所学可知,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使英国获得了协定关税权,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A符合题意;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王朝签订了《北京条约》,排除B;
甲午战败后清王朝签订了《马关条约》,排除C;
1901年清王朝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38.【答案】C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上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根据“遵义会议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处处主动。”可知,发生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C符合题意;
八七会议上做出了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决议,排除A;
井冈山等一系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排除B;
古田会议上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遵义会议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遵义会议的基本事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39.【答案】C
【解析】【分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1935年时任南开大学校长的张伯苓在开学典礼上提出“爱国三问”,其时代背景是日本加紧侵略中国,C符合题意;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1915年,排除A;
北伐的胜利进军是1926年,排除B;
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是1949年,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华北事变。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华北事变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40.【答案】B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B符合题意;
工人运动的高涨出现在1923年,排除A;
黄埔军校的建立在国共合作后,排除C;
北伐战争的爆发在1926年,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国共合作的基本事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41.【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上海各大学51名学生代表赴南京请愿,要求驱逐日军”“北平数千名学生在新华门前请愿,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及所学可知,题干反映了近代爱国学生关心时局,捍卫国家尊严及抵御外敌侵略的精神,B符合题意;
题干与伸张正义,乐于助人无关,排除A;
题干未涉及学生积极行动,投身改革的相关信息,排除C;
题干未涉及学生勤于学习,追求真理的相关信息,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华北危急等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42.【答案】B
【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1931年”和结合所学可知,土地革命时期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1927—1937年,“1931年”发生在土地革命时期,B项符合题意;
A:大革命时期指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1924—1927年,A项不符合题意;
C:抗日战争时期是1931年9月18日—1945年9月2日,C项不符合题意;
D:解放战争时期是1946年6月—1949年9月,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土地革命时期,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43.【答案】C
【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同胞快醒!一齐荷枪实弹!同赴国难!决死一战,若不收回锦绣河山,誓不生还!”和结合所学可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东北三省,屠杀无辜人民,掠夺战略资源,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歌词呼吁广大军民,抵抗日军的侵略,驱逐日寇,C项符合题意;
A:“鼓励北伐将士,消灭军阀”与北伐战争有关,A项不符合题意;
B:“讴歌红军长征,会师陕甘”与红军长征有关,B项不符合题意;
D:“主张国共谈判,和平建国”与重庆谈判,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九一八事变的知识点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九一八事变的情况以及影响。
44.【答案】D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描画了红军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D符合题意;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反映的是一五计划,排除A;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反映的是土地革命时期的战斗,排除B;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反映的是渡江战役,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红军长征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红军长征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中国近代史】选择题 试卷(含答案解析)-【备考2025】2024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