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中国现代史】选择题 试卷(含答案解析)-【备考2025】2024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中国现代史】—选择题
一、选择题
1.(2024·青海)天安门是中国古典建筑的瑰宝,见证了中国历史的重要时刻。下图是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讲话的场景,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长征胜利会师 B.解放战争胜利
C.新中国的成立 D.土地改革完成
2.(2024·包头)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刊登《难忘的一天》中写道:“六亿的人民,加上无限大的权力,这一切……都是为了社会主义的实现。”这反映出当时(  )
A.新中国工业化建设起步 B.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D.封建剥削制度已消灭
3.(2024·宜宾) 毛泽东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这场“必须”参与的战争是(  )
A.国民革命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4.(2024·赤峰)1971年《人民日报》报道称,得悉中国代表团将在十一月十五日首次参加本届大会的全体会议的消息后,许多国家的摄影记者很平就赶到联合国大厦的前门,等候拍下这个“历史性的镜头”。材料描述的重大外交成就是(  )
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
C.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发展 D.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5.(2024·赤峰)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到783.9亿元,比1952年增长12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35.5%提高到45%。重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实施 B.“大跃进”的开展
C.三大改造的实行 D.“一五”计划的完成
6.(2024·黔南)“从打开‘一扇窗’,到打开面向全世界的‘大门’。一座座城市勾勒出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棋局。”材料中的“一扇窗”指(  )
A.深圳 B.大连 C.浦东 D.昆明
7.(2024·黔南)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一史事(  )
A.标志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反映了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C.表明了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促进了与欧盟国家外交关系的发展
8.(2024·苏州) 下图是上海在不同时期发行的粮票与股票,其反映了(  )
A.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
C.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深化 D.边陲小镇蜕变为经济特区
9.(2024·扬州) 1987年,邓小平豪迈地告诉外宾:“现在我可以放胆地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决定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成功的。”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
A.农村经济改革顺利推进 B.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C.深圳等地试验成效明显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10.(2024·扬州) 下图是中国邮政发行一次党的会议周年纪念封(局部)。该会议(  )
A.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B.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C.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
D.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1.(2024·广西壮族自治区) 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青蒿素作为一线抗疟药物,在全世界已挽救数百万人的生命。对此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
A.袁隆平 B.屠呦呦 C.邓稼先 D.钱学森
12.(2024·广西壮族自治区) “我是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如需帮助,请在16频道呼叫我。”自2008年以来,这条以汉英双语播发通告从未间断。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助力亚丁湾、索马里这个世界上“最危险海域”重新成为“黄金航道”。这表明中国海军(  )
A.装备日趋完善 B.维护世界和平
C.防御体系健全 D.守护国土安全
13.(202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今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70年来,它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和认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直接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B.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C.成为促成万隆会议圆满成功的方针
D.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首次提出
14.(2024·陕西) 对下表所列史实产生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影响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促使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C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D 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经济特区 促进了西部大开发
A.A B.B C.C D.D
15.(2024·陕西)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快速发展,捷报频传。苏联大规模援助中国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抗美援朝战争的影响
C.三大改造的进行 D.中国加入华约组织
16.(2024·湖北) 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约为3.5千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到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到114万亿元,这表明我国(  )
A.教育事业获得突破性进展 B.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
C.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 D.国防军队建设取得辉煌成就
17.(2024·湖北) 图是我国美术工作者1955年创作的宣传画,画面描绘了为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开展劳动竞赛的场景。该画反映了(  )
开展劳动竞赛,为完成五年计划而奋斗
A.工业化目标激发的建设热情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喜悦
C.原子弹首次爆炸成功的自豪 D.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的骄傲
18.(2024·齐齐哈尔)某同学参观“冲天两弹,惊世一星”为主题的国防科技图片展时,看到了“一朵蘑菇云腾空而起”的图片。这张图片展示的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第一艘核潜艇研制成功 D.神舟一号开启飞天之旅
19.(2024·齐齐哈尔)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同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的外交政策是(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 D.全方位外交
20.(2024·齐齐哈尔)我们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结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一国两制
21.(2024·绥化)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交接入列。这艘航空母舰是(  )
A.“定远号” B.“致远舰" C.“长征号" D.“辽宁舰"
22.(2024·绥化)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经济特区的建立
23.(2024·安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群众体育运动快速发展,人们的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健身运动成为时尚。到2019年底,我国有近4亿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这折射出(  )
A.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B.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C.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
24.(2024·福建)表2所示说明我国(  )
表2中国交通里程变化情况(部分)
年份 里程(万公里) 1978年 2023年
公路 89 525.7
高速公路 0 18.4
铁路 5.17 15.9
高速铁路 0 4.5
A.国防科技日新月异 B.交通建设飞速发展
C.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D.工业体系已现雏形
25.(2024·福建)魏巍在《火线春节夜》中写道:“有人指着自己的一缸子白雪,几片肉,一块朝鲜打糕,还有早晨剩下的米饭说‘你看,这还不是好几个菜吗!这年过得蛮不坏哩!’”这体现了志愿军的(  )
A.严明纪律观念 B.武器装备精良
C.革命乐观主义 D.业余生活丰富
26.(2024·湖南)1955年,中国政府依据“必须走出去”的战略决策,派周恩来等代表参加了亚非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这次会议(  )
A.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B.宣告了不结盟运动的正式成立
C.恢复了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27.(2024·天津市)2021年,宣布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会是(  )
A.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
C.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
D.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
28.(2024·天津市)张老师前往我国地理位置最南端的经济特区培训学习,她去的是(  )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海南
29.(2024·天津市)下图反映了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亿元)构成变化的情况。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0.(2024·天津市)图片展示了基层人大代表选举的场面,背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这反映了(  )
纪念邮票(1954年)
穿着工装的女工正在往票箱中投选票
A.人民民主的原则 B.民族团结的愿望
C.婚姻自主的权利 D.政治协商的制度
31.(2024·河北)下面两幅图片所示人物作出的杰出贡献,都有利于我国(  )
A.解决粮食问题 B.提升科技水平
C.更新军事装备 D.改革经济体制
32.(2024·河北)20世纪7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遭遇二战后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这些国家的企业为寻找出路,瞄准了中国市场。1978年5月,邓小平指出:“这些发达国家有很多困难,它们的资金没有出路,愿意把钱借给我们。”经过谈判,中国政府与日本、意大利等国签署了政府贷款协议。这说明当时我国发展经济的有利因素是(  )
A.经济特区的设立 B.拨乱反正的完成
C.两极格局的结束 D.国际环境的变化
33.(2024·江西)图5是1978年和1987年的国有企业留利(政府留给国有企业的利润)占比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有利于(  )
图5
A.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 B.完善平均分配方式
C.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D.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34.(2024·凉山)“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一决策出自(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35.(2024·达州)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巴以冲突加剧了中东局势的紧张,引起了全球的关注。中共十八大以来,为促进世界和平,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我国提供的方案是(  )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6.(2024·烟台) “……方略在香港、澳门问题上的成功应用,为世界各国和平解决相互之间的冲突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为处理历史上遗留下来仍未了结的国际争端,找到了一条崭新的解决道路。”材料评价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 D.“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2.【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刊登《难忘的一天》中写道:‘六亿的人民,加上无限大的权力,这一切……都是为了社会主义的实现’”和所学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以国家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项新中国工业化建设起步从1953年一五计划实施开始,不符合题意;
B项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的标志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不符合题意;
C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D项封建剥削制度已消灭的标志是土地改革的完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3.【答案】D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攻占朝鲜半岛,并且把战后烧到中国东北,威胁新中国的安全,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故选项D符合题意;
A.国民革命,国民革命是在20世纪20年代,不符合题意;
B.抗日战争,抗日战争从1931年到1945年,不符合题意;
C.解放战争,解放战争从1946年到1949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其中的关键句子,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4.【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1971年《人民日报》报道称,得悉中国代表团将在十一月十五日首次参加本届大会的全体会议的消息后,许多国家的摄影记者很平就赶到联合国大厦的前门,等候拍下这个‘历史性的镜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10月25日,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提出的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进行表决。当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结果出来时,会场上沸腾了。很多国家的代表欢呼、鼓掌、拥抱,向中国表示祝贺,有的非洲代表高兴得跳起舞来。11月15日,乔冠华率中国代表团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受到热烈欢迎。因此材料描述的重大外交成就是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D项正确;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与1971年《人民日报》报道不符,排除A项;
1955年,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与1971年《人民日报》报道不符,排除B项;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发展,与题干信息“1971年《人民日报》报道称,得悉中国代表团将在十一月十五日首次参加本届大会的全体会议的消息后,许多国家的摄影记者很平就赶到联合国大厦的前门,等候拍下这个‘历史性的镜头’”不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认识。
5.【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1957年底,“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因此重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一五”计划的完成,D项正确;
土地改革的实施是1950——195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
题干的时间是1957年,而大跃进的开展是在1958年,大跃进运动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排除B项;
三大改造的实行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认识。
6.【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从打开‘一扇窗’,到打开面向全世界的‘大门’。……一座座城市勾勒出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棋局。”结合所学可知,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号称“一夜崛起之城”,是经济特区的代表,A项正确;
大连属于开放的沿海城市,在经济特区后,排除B项;
1990年,浦东开发区建立,排除C项;
昆明是内陆城市,在1992年开放,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7.【答案】B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71年,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上通过23国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B项正确;
平共处五项原则在1953年提出,排除A项;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在1972年,排除C项;
欧盟成立于1993年,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认识。
8.【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信息可知,粮票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而股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表现,说明代变化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A符合题意;
材料强调市场经济,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在农村实施,排除B;
材料突出的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不能看出对外开放的变化,排除C;
边陲小镇蜕变为经济特区是指深圳,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9.【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现在我可以放胆地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决定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成功的”结合所学可知,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置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C符合题意;
材料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无关,排除A;
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排除B;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经济特区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设立经济特区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0.【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邮票纪念的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结合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C符合题意;
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排除A;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进行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排除B;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1.【答案】B
【解析】【分析】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并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和女性,也是首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
A项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粕型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不符合题意;
B项屠呦呦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符合题意;
C项邓稼先为我国原子弹的研制做出了巨大贡献,不符合题意;
D项钱学森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屠呦呦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屠呦呦的主要贡献。
12.【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我是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如需帮助,请在16频道呼叫我”“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助力亚丁湾、索马里这个世界上‘最危险海域’重新成为‘黄金航道’”等信息表明中国海军积极维护世界和平,展现了中国积极维护世界和平的大国形象。
A项题干未涉及我国海军装备,例如导弹驱逐舰、核潜艇、航空母舰等,不符合题意;
B项维护世界和平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C项防御体系是由兵力部署、阵地编成、火力配系、障碍物配系、战斗(战役)保障和后勤保障等防御的要素所组成的有机整体,题干未体现防御体系是否健全,不符合题意;
D项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助力亚丁湾、索马里不是守护我国国土,不能说明守护国土安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及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重点掌握我国的国防建设的相关史实。
13.【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53 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A项乒乓外交直接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不符合题意;
B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符合题意;
C项“求同存异”成为促成万隆会议圆满成功的方针,不符合题意;
D项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于1950年2月14日签定的条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重点识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与影响。
14.【答案】C
【解析】【分析】A项A表述错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制定了《共同纲领》,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不符合题意;
B项B不是错误,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促使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不符合题意;
C项C表述正确,1978年,思想理论界针对“两个凡是”展开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符合题意;
D项D表述错误,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历史史实产生的影响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5.【答案】B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得到了苏联的军事援助。这一援助是基于双方共同的敌人——美国,以及苏联为了保持其在远东地区的利益而提供的。苏联意识到,一个强大的中国对其在远东的利益至关重要,因此提供了大规模的工业援助,帮助中国快速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和与苏联的交往奠定了基础,但不是苏联大规模援助中国的直接原因,不符合题意;
B项抗美援朝战争的影响是苏联大规模援助中国的直接原因,符合题意;
C项三大改造的进行是发生在1953年至1956年,这一时期主要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与苏联大规模援助中国的直接原因无直接关联,不符合题意;
D项中国加入华约组织不符合史实,华约组织是冷战时期的一个军事组织,成立于1955年,而中国并没有加入该组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
16.【答案】C
【解析】【分析】据题干“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约为3.5千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到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到114万亿元”和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做出了实现改革开放的伟大决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因此,题干数据表明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
A项教育事业获得突破性进展与题意不符,题干未涉及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情况,反映的经济的迅速增长,不符合题意;
B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与题意不符,题干未涉及我国外交上取得的成就,如中美建交、中日建交、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等,不符合题意;
C项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D项国防军队建设取得辉煌成就与题意不符,题干未涉及我国国防建设的信息,反映的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实力,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改革开放的成就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识记并理解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
17.【答案】A
【解析】【分析】据题干“为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开展劳动竞赛的场景,开展劳动竞赛,为完成五年计划而奋斗”和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因此,该画反映了工业化目标激发的建设热情。
A项工业化目标激发的建设热情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喜悦与题干画面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原子弹首次爆炸成功的自豪与题干画面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的骄傲与题干画面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一五计划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图片的能力。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18.【答案】A
【解析】【分析】为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粉碎其核威胁,维护世界和平,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戈壁,伴随着一声霹雳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它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A项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这张图片展示的内容,符合题意;
B项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与“一朵蘑菇云腾空而起”不符,1970年4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送入太空,不符合题意;
C项第一艘核潜艇研制成功与“一朵蘑菇云腾空而起”不符,1958年,中国决定自行研制核潜艇,终于在1970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并于1974年装备我国海军,不符合题意;
D项神舟一号开启飞天之旅与“一朵蘑菇云腾空而起”不符,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相关史实。
19.【答案】A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始终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同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的外交政策,符合题意;
B项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不符合题意;
C项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万降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结束,不符合题意;
D项改革开放后,中国实行全方位外交,不符合“同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的外交政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准确识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0.【答案】B
【解析】【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民族问题,我国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自治区,由当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B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制度,符合题意;
A项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重要政治制度之一,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政治协商,不符合题意;
C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不符合题意;
D项一国两制构想是为了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而提出,与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
21.【答案】D
【解析】【分析】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接入列,标志着我国海军跨入航母时代。
A项“定远号”是北洋舰队的军舰,与题干“第一艘航母”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致远舰”是北洋舰队的军舰,与题干“第一艘航母”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长征号”运载火箭1970年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与题干“第一艘航母”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辽宁舰”2012年9月,交接入列,这是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辽宁舰的准确识记能力。准确识记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22.【答案】C
【解析】【分析】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项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不符合题意;
B项中共八大的召开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不符合题意;
C项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符合题意;
D项经济特区的建立是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步骤,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三大改造的史实及意义。
23.【答案】A
【解析】【分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健身运动成为时尚。题干现象折射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A符合题意;
题干现象出现与国际地位的提高无关,排除B;
题干现象出现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无关,排除C;
题干现象出现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衣食住行的变化。难度设置,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改革开放后我国衣食住行的变化,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4.【答案】B
【解析】【分析】据表格看出,从1978年到2023年,我国公路、铁路里程迅速增长,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从无到有,迅速增长。这说明我国交通建设飞速发展,B符合题意;
题干信息与国防无关,排除A;
消费结构不断优化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
工业体系已现雏形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交通的发展。难度适中,理解表格信息,掌握改革开放后,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5.【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有人指着自己的一缸子白雪,几片肉,一块朝鲜打糕,还有早晨剩下的米饭说‘你看,这还不是好几个菜吗!这年过得蛮不坏哩!’”可知,题干描述了志愿军战士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乐观主义精神,C符合题意;
题干未涉及严明纪律观念的相关信息,排除A;
“武器装备精良”的说法与题干及史实不符,排除B;
“业余生活丰富”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抗美援朝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6.【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1955年,中国政府依据'必须走出去'的战略决策,派周恩来等代表参加了亚非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万隆会议体现了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共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的精神,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A符合题意;
不结盟运动的正式成立是在1961年,排除B;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C;
改革开放后,中国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与材料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万隆会议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万隆会议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7.【答案】C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宣布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C符合题意;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新发展理念,排除B;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梦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即可作答。
28.【答案】D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经济特别行政区有五个,分别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结合地理知识可知,海南是最南端,D符合题意;
深圳不是位置最南的经济特区,排除A;
珠海不是位置最南的经济特区,排除B;
汕头不是位置最南的经济特区,排除C。
故选: D 。
【点评】本题考查经济特区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我国经济特区的地理位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9.【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亿元)”可知,1978年农村居民储蓄占26.5%,到1984年农村居民储蓄占36.1%,由此可见,农村居民储蓄出现较大增长,主要原因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生产的积极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C符合题意;
1957年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与图示不符,排除A;
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农民没有增加收入,排除B;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知识。难度适中,准确分析图表信息,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的影响,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30.【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基层人大代表选举”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普选产生,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A符合题意;
“人大代表选举”与民族团结、婚姻自主不符,排除BC;
材料反映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政治协商制度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31.【答案】B
【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1979年全国劳动模范袁隆平、1986年全国劳动模范邓稼先”和结合所学可知,1973年袁隆平经过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被推广到许多国家,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作出重要贡献。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都提升了我国科技水平,B项符合题意;
A:袁隆平培养杂交水稻解决粮食问题,A项不符合题意;
C:邓稼先研制原子弹更新军事装备,C项不符合题意;
D:袁隆平和邓稼先与改革经济体制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袁隆平、邓稼先的相关史实。
32.【答案】D
【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20世纪7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遭遇二战后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这些国家的企业为寻找出路,瞄准了中国市场。”“经过谈判,中国政府与日本、意大利等国签署了政府贷款协议。”可知,当时我国发展经济的有利因素是国际环境的变化,D项符合题意;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A项不符合题意;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B项不符合题意;
C: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发展经济的有利因素,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33.【答案】A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1987年和1978年相比, 国有企业留利(政府留给国有企业的利润)占比大幅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样企业拥有大量利润,就可以提高企业职工的待遇,从而 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 ,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完善平均分配方式 ,国有企业改革就是要打破平均分配,不符合题意;
C. 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早在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就确立了,不符合题意;
D.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国有企业改革就是要逐步突破计划经济体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示意图,看出发生的变化,根据这个变化来分析其带来的影响回答。
34.【答案】C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1950年—1952年的土地改革。此题考察的是学生对土地改革的意义的识记能力。结合课本所学,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产生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土地改革中的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选择答案C。
35.【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巴以冲突加剧了中东局势的紧张,引起了全球的关注。中共十八大以来,为促进世界和平,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当今世界,中国对全球治理方面提出的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A项正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不符合题干时间表述,排除B;
“求同存异”是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提出,不符合题意,排除C;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36.【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方略在香港、澳门问题上的成功应用,为世界各国和平解决相互之间的冲突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为处理历史上遗留下来仍未了结的国际争端,找到了一条崭新的解决道路。”结合所学可知,一国两制为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提供了成功的典范,D符合题意;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与港澳无关,排除A;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与万隆会议有关,排除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坚持的外交基本准则,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一国两制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 掌握一国两制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中国现代史】选择题 试卷(含答案解析)-【备考2025】2024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