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十四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2024-2025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练(含解析)

十四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基础全面练】
1.(3分)(2024·丹东高一检测)明朝后期,一些高产作物自海外传入中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的压力,这些高产作物是 (  )
A.水稻、粟 B.玉米、水稻
C.小麦、粟 D.玉米、甘薯
【补偿训练】
据估算,中国古代人口从西汉末至南宋绍熙年间才实现翻番,历经近1 200年;从南宋的1亿人到17世纪中叶增加50%用了450年的时间;18世纪前期至19世纪前期人口则增加160%—170%。清朝中期这一人口发展趋势 (  )
A.加剧了人地矛盾
B.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推动了科技进步
D.提高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3分)(2024·锦州高一检测)明朝中后期,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这表明当地 (  )
A.高产粮食作物得到推广种植
B.农业经营模式日益单一
C.丝织业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拓展延伸】明清商品经济繁荣的原因
(1)国家统一,社会较为安定。
(2)高产农作物的引进。
(3)农业、手工业商品化趋势加强。
(4)新航路开辟后,白银大量流入。
3.(3分)“明朝中后期,西方兴起所出现的新事物在中国也有类似表现。”这里的“新事物”主要是指 (  )
A.开设工场 B.地域性商人群体
C.多种经营方式 D.农产品商品化
4.(3分)雍正年间“每年闽省洋船约有番银二三百万载回内地”。这一现象 (  )
A.体现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
B.推动国内商业资本的集聚
C.表明海外贸易税大大增加
D.刺激国内市场的迅速活跃
【拓展延伸】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原因及对晚明经济发展的影响
(1)原因
①欧洲新航路开辟以及对美洲殖民地的掠夺。
②西方对中国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的需求。
③中国自然经济对西方商品的抵制作用,在中西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2)影响
①促进了商业发展、市场扩大和农业、手工业的专业化生产。
②促进了赋税制度的改革。
③满足了国内对货币的需求,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促进了晚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④政府对社会资源的垄断被打破。
5.(3分)(2024·济宁高一检测)明末清初,社会剧烈动荡,思想界出现活跃局面。其中,提出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的思想家是 (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6.明末清初社会动荡、思想活跃,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思想家。其中,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思想家是 (  )
A.董仲舒 B.王守仁
C.黄宗羲 D.顾炎武
【拓展延伸】明末清初三位思想家思想的异同
(1)相同点
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限制君权。
②学术思想上: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主张“经世致用”。
(2)不同点
①黄宗羲: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猛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②顾炎武:特别倡导实学,积极求真并实践。
③王夫之:哲学贡献大,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
7.(3分)(2024·北京高一检测)自明朝中期起,社会的变化与剧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这一时期思想界出现了新的倾向是 (  )
A.政治上“无为”,崇尚“清谈”
B.主张儒、佛、道“三教合归儒”
C.人生目标是“存天理,灭人欲”
D.提倡个性自由,反对君主专制
8.(3分)明清小说题材多样,有围绕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长生殿》《莺莺传》,有描写时态民情、控诉“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及其衍生故事,有整合民间神怪传说汇于一体的《东游记》和《西游记》,还有文言志怪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这些小说 (  )
A.巩固了主流思想的根基
B.均贯彻了现实主义风格
C.批判了没落的封建制度
D.反映出市民文化的繁荣
【补偿训练】
许多明清小说比较成功地描摹了人生世情,其中一部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并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部小说是 (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9.(3分)扇子是中国戏曲的重要道具,昆曲表演中有这么一个说法,叫作“文扇胸,武扇腰,丑扇肚,媒扇肩,僧扇手心,道扇袖”。这种舞台表现形式体现了戏曲表演艺术的 (  )
A.虚拟化 B.综合性
C.程式化 D.写实性
10.(3分)有学者为某书作序: “予开卷细玩,每药标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正始也;次以集解、辩疑、正误,详其土产形状也;次以气味、主治、附方,著其体用也。”据此判断该书是 (  )
A.《唐本草》 B.《千金方》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
11.(3分)有学者认为,明朝后期,在奉教人士和开明大儒的积极倡导下,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科学仪器和科学方法,打开了中国一部分先进人士的眼界。下列著作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
A.《农政全书》 B.《永乐大典》
C.《本草纲目》 D.《几何原本》
【补偿训练】
古装电视剧《天下长河》中还原了康熙帝精通数学的形象,现在我们常用的数学术语“元”“次”“根”就是康熙帝发明的。当时康熙帝还学习了西方数学知识,他学习此部分知识最有可能是通过 (  )
A.《九章算术》 B.《周髀算经》
C.《本草纲目》 D.《几何原本》
12.(3分)(2024·龙岩高一检测)明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和李之藻合作绘成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因未把中国完全置于地球中心而被一些士大夫斥为“邪说惑众”。据此可知,明朝 (  )
A.西学开阔国人视野
B.国家主权意识强烈
C.西学逐渐深入人心
D.时人学科知识有限
【综合应用练】
13.(3分)(2024·无锡高一检测)明清时期,江苏松江府地区种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棉布有“衣被天下”之称;浙江崇德石门镇榨油业发达;江西景德镇瓷业也是“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  )
A.市镇的规模在不断扩大
B.手工业的经济主导地位日趋凸显
C.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
D.商业的经营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
14.(3分)北宋理学家张载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慷慨呼号。这些思想的共同点是 (  )
A.反映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B.蕴含了儒学的精神价值
C.隐含了平等和叛逆色彩
D.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15.(3分)(2024·重庆高一检测)清代康熙年间“屡有淫词小说”之禁,然禁而不止,流布愈广。江南民间又有社戏、神会之俗,颇受百姓欢迎。雍正时期颁布神会禁止演戏的上谕,也形同虚文。这说明 (  )
A.君主专制权威遭严重削弱
B.儒家伦理道德出现危机
C.市民阶层文化的蓬勃发展
D.陆王心学成为主流思想
【补偿训练】
明代小说中的商人形象较前代大为不同。《初刻拍案惊奇》中的商人程元玉“禀性简默端重,不妄言笑,忠厚老成”。《二刻拍案惊奇》中程宰是一个流落边塞的俗商,却得到海神的眷顾,依靠海神的指导发家致富。这主要反映出 (  )
A.文学创作彰显社会价值取向
B.商品经济繁荣推动社会转型
C.文化专制强化阻碍思想进步
D.海外贸易发展促进文化交流
16.(3分)(2024·南京高一检测)清代中后期,京剧在宫廷中日渐兴盛。除了以帝王将相为主角等宏大叙事的历史剧以外,还出现了许多以市民生活为题材的剧目,如《一捧雪》等。这表明 (  )
A.清王朝统治危机的逐渐加剧
B.经济发展世俗文化影响广泛
C.艺术受外来文化的重大挑战
D.京剧成为社会主流艺术形式
17.(3分)明、清曾有一特殊时期,当时来华的传教士群体中掀起过一股“中国文化热”。他们或习汉语、研儒学、着华服,或与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著作,一时蔚然成风。这一现象 (  )
A.是中西文化频繁交流的产物
B.促进了民族融合与华夏认同
C.客观上有利于“西学东渐”
D.便利了西方的殖民主义侵略
【补偿训练】
清朝顺治帝对传教士汤若望说:“尔汤若望来自西洋,精于象纬,闳通历法。徐光启特荐于朝,一时专家治历如魏文魁等,实不及尔……朕承天眷,定鼎之初,尔为朕修大清时宪历,迄于有成。”这说明了当时 (  )
A.西方科技得到一定的传播
B.西学东渐成为主流
C.统治者放弃闭关自守政策
D.儒家丧失正统地位
1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世界近代史的潮流下,与明朝政权的内敛和保守不同,明朝民间长期具有朝外走的内在驱动力。在明朝民众的积极拼搏下,明朝中国处于全球经济早期一体化的核心位置。但明朝的这一经济优势并未被纳入政治视野之中。简单来说,如果说明朝有两只脚,一只脚经济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而另一只脚政治却远远地落在了后面。
——摘编自赵现海《十字路口的明朝》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有关明朝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述清晰)十四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35分钟 65分)
【基础全面练】
1.(3分)(2024·丹东高一检测)明朝后期,一些高产作物自海外传入中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的压力,这些高产作物是 (  )
A.水稻、粟 B.玉米、水稻
C.小麦、粟 D.玉米、甘薯
【解析】选D。明朝后期,从海外传入中国的高产农作物有玉米、甘薯等,故选D;水稻和粟是中国最早培植出的农作物,不是从海外传入中国的,排除A、B、C。
【补偿训练】
据估算,中国古代人口从西汉末至南宋绍熙年间才实现翻番,历经近1 200年;从南宋的1亿人到17世纪中叶增加50%用了450年的时间;18世纪前期至19世纪前期人口则增加160%—170%。清朝中期这一人口发展趋势 (  )
A.加剧了人地矛盾
B.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推动了科技进步
D.提高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解析】选A。据材料可知到明清时期人口增长的速度很快,急速增加的人口超过了耕地的供给能力,因此会直接导致人地矛盾的出现,故选A;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已经完成,排除B;人口增加并不等于人才增加,因此推动科技进步的说法不成立,排除C;清朝取消了人丁税,隐瞒人口的现象减少也是人口快速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人丁税的取消使得单纯的人口增加并不能提高政府的财政收入,排除D。
2.(3分)(2024·锦州高一检测)明朝中后期,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这表明当地 (  )
A.高产粮食作物得到推广种植
B.农业经营模式日益单一
C.丝织业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解析】选D。据材料“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可知桑叶不是用来自己消费而是投入市场获得利益,说明桑叶的商品化程度加深,故选D;桑叶不属于高产量的粮食作物,排除A;材料强调出售桑叶获利比种植水稻高,无法得出农业经营模式日益单一的结论,排除B;材料强调当地部分养蚕人依靠购买桑叶养蚕,未涉及丝织业的经营方式,排除C。
【拓展延伸】明清商品经济繁荣的原因
(1)国家统一,社会较为安定。
(2)高产农作物的引进。
(3)农业、手工业商品化趋势加强。
(4)新航路开辟后,白银大量流入。
3.(3分)“明朝中后期,西方兴起所出现的新事物在中国也有类似表现。”这里的“新事物”主要是指 (  )
A.开设工场 B.地域性商人群体
C.多种经营方式 D.农产品商品化
【解析】选A。据题干可知,明朝中后期,“新事物”在西方、中国都有出现,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故选A;“地域性商人群体”即商帮,商帮出现在中国,西方未出现,排除B;“多种”不合题意,题干强调的是“新事物”,即新的经营方式,排除C;“农产品商品化”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出现,不是“新事物”,排除D。
4.(3分)雍正年间“每年闽省洋船约有番银二三百万载回内地”。这一现象 (  )
A.体现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
B.推动国内商业资本的集聚
C.表明海外贸易税大大增加
D.刺激国内市场的迅速活跃
【解析】选B。据材料“闽省洋船约有番银二三百万载回内地”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南方福建省通过海外贸易使白银大量流入国内,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故选B;闭关锁国政策终结于鸦片战争后的五口通商,此时尚处于雍正年间,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与史实不符,排除A;题中信息反映了伴随新航路的开辟,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清政府的税收政策在题干中并未体现,排除C;清政府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的政策,且海外贸易活跃主要是在南方沿海地区,白银的大量流入刺激国内市场的迅速活跃与史实不符,排除D。
【拓展延伸】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原因及对晚明经济发展的影响
(1)原因
①欧洲新航路开辟以及对美洲殖民地的掠夺。
②西方对中国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的需求。
③中国自然经济对西方商品的抵制作用,在中西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2)影响
①促进了商业发展、市场扩大和农业、手工业的专业化生产。
②促进了赋税制度的改革。
③满足了国内对货币的需求,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促进了晚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④政府对社会资源的垄断被打破。
5.(3分)(2024·济宁高一检测)明末清初,社会剧烈动荡,思想界出现活跃局面。其中,提出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的思想家是 (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解析】选B。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末清初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故选B;李贽抨击传统观念,强调个性解放,排除A;顾炎武提出经世致用,排除C;王夫之主张“循天下之公”,排除D。
6.明末清初社会动荡、思想活跃,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思想家。其中,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思想家是 (  )
A.董仲舒 B.王守仁
C.黄宗羲 D.顾炎武
【解析】选D。顾炎武认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与题意相合,故选D;董仲舒是西汉武帝时期思想家,排除A;王守仁是明朝中期思想家,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排除B;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不合题意,排除C。
【拓展延伸】明末清初三位思想家思想的异同
(1)相同点
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限制君权。
②学术思想上: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主张“经世致用”。
(2)不同点
①黄宗羲: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猛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②顾炎武:特别倡导实学,积极求真并实践。
③王夫之:哲学贡献大,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
7.(3分)(2024·北京高一检测)自明朝中期起,社会的变化与剧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这一时期思想界出现了新的倾向是 (  )
A.政治上“无为”,崇尚“清谈”
B.主张儒、佛、道“三教合归儒”
C.人生目标是“存天理,灭人欲”
D.提倡个性自由,反对君主专制
【解析】选D。明朝中期以来,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出现了提倡个性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故选D;魏晋之际,社会动荡,出现了主张“无为”,崇尚“清谈”的风气,排除A;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的理论,排除B;理学认为人生目标是“存天理,灭人欲”,排除C。
8.(3分)明清小说题材多样,有围绕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长生殿》《莺莺传》,有描写时态民情、控诉“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及其衍生故事,有整合民间神怪传说汇于一体的《东游记》和《西游记》,还有文言志怪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这些小说 (  )
A.巩固了主流思想的根基
B.均贯彻了现实主义风格
C.批判了没落的封建制度
D.反映出市民文化的繁荣
【解析】选D。据材料“《长生殿》《莺莺传》”“《水浒传》”“《东游记》和《西游记》”“《聊斋志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小说这种文学形式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其题材多样,反映出市民文化的繁荣,故选D;小说是市民文化表现,与主流思想无关,排除A;《西游记》是浪漫主义风格,排除B;《西游记》没有批判没落的封建制度,排除C。
【补偿训练】
许多明清小说比较成功地描摹了人生世情,其中一部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并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部小说是 (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解析】选D。《红楼梦》主要讲述贵族家庭贾府的兴衰和一对贵族青年男女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选D;《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家争霸的故事,排除A;《水浒传》描写了宋代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好汉被逼造反的故事,排除B;《西游记》讲述的是唐僧、孙悟空等师徒四人一行西天取经的故事,排除C。
9.(3分)扇子是中国戏曲的重要道具,昆曲表演中有这么一个说法,叫作“文扇胸,武扇腰,丑扇肚,媒扇肩,僧扇手心,道扇袖”。这种舞台表现形式体现了戏曲表演艺术的 (  )
A.虚拟化 B.综合性
C.程式化 D.写实性
【解析】选C。材料“文扇胸,武扇腰,丑扇肚,媒扇肩,僧扇手心,道扇袖”体现的是昆曲表演有着严格的程序规定,强调的是程式化,故选C;虚拟化、综合性和写实性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A、B、D。
10.(3分)有学者为某书作序: “予开卷细玩,每药标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正始也;次以集解、辩疑、正误,详其土产形状也;次以气味、主治、附方,著其体用也。”据此判断该书是 (  )
A.《唐本草》 B.《千金方》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
【解析】选C。据材料“每药标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正始也;次以集解……次以气味……著其体用也”可知,该书为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故选C;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排除A;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的《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且有许多创新,排除B;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基本上囊括了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排除D。
11.(3分)有学者认为,明朝后期,在奉教人士和开明大儒的积极倡导下,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科学仪器和科学方法,打开了中国一部分先进人士的眼界。下列著作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
A.《农政全书》 B.《永乐大典》
C.《本草纲目》 D.《几何原本》
【解析】选D。据材料“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眼界”可知,明朝后期,利玛窦和徐光启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扩大了当时知识界的视野,故选D;《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创作的农书,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排除A;《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排除B;《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所著的集中国16世纪前本草学大成的中医典籍,排除C。
【补偿训练】
古装电视剧《天下长河》中还原了康熙帝精通数学的形象,现在我们常用的数学术语“元”“次”“根”就是康熙帝发明的。当时康熙帝还学习了西方数学知识,他学习此部分知识最有可能是通过 (  )
A.《九章算术》 B.《周髀算经》
C.《本草纲目》 D.《几何原本》
【解析】选D。《几何原本》是明朝末年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与徐光启合作翻译的西方数学著作,所以清初的康熙帝最有可能通过这本书学习西方数学知识,故选D;《九章算术》是汉代成书的一本应用数学著作,属于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不是西方数学著作,排除A;《周髀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天文和数学著作,并未记载西方数学知识,排除B;《本草纲目》是李时珍所著的一部中药学巨著,并未记载西方数学知识,排除C。
12.(3分)(2024·龙岩高一检测)明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和李之藻合作绘成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因未把中国完全置于地球中心而被一些士大夫斥为“邪说惑众”。据此可知,明朝 (  )
A.西学开阔国人视野
B.国家主权意识强烈
C.西学逐渐深入人心
D.时人学科知识有限
【解析】选D。据材料“《坤舆万国全图》,因未把中国完全置于地球中心而被一些士大夫斥为‘邪说惑众’”可知,当时的一些士大夫对世界形势缺乏正确认知,学科知识有限,故选D;西学开阔国人视野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坤舆万国全图》是西方传教士将西方地理知识传播到中国的印证,并未体现出其侵略性,国家主权意识强烈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西方科学的传入受到了保守势力的抵制,西学逐渐深入人心与史实不符,排除C。
【综合应用练】
13.(3分)(2024·无锡高一检测)明清时期,江苏松江府地区种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棉布有“衣被天下”之称;浙江崇德石门镇榨油业发达;江西景德镇瓷业也是“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  )
A.市镇的规模在不断扩大
B.手工业的经济主导地位日趋凸显
C.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
D.商业的经营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
【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松江棉纺织业、崇德石门镇榨油业和景德镇瓷业,体现了生产的专业化,故选C;材料强调市镇生产的专业化,而非规模的扩大,排除A;明清时期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排除B;“根本性转变”说法错误,排除D。
14.(3分)北宋理学家张载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慷慨呼号。这些思想的共同点是 (  )
A.反映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B.蕴含了儒学的精神价值
C.隐含了平等和叛逆色彩
D.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张载和顾炎武的主张都体现了他们以天下为担当的社会责任感,蕴含了儒学在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故选B;资本主义萌芽是指在一些手工工场中,拥有资金、原料的工场主雇佣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为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的现象,与材料不符,排除A;陆王心学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隐含了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排除C;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
15.(3分)(2024·重庆高一检测)清代康熙年间“屡有淫词小说”之禁,然禁而不止,流布愈广。江南民间又有社戏、神会之俗,颇受百姓欢迎。雍正时期颁布神会禁止演戏的上谕,也形同虚文。这说明 (  )
A.君主专制权威遭严重削弱
B.儒家伦理道德出现危机
C.市民阶层文化的蓬勃发展
D.陆王心学成为主流思想
【解析】选C。材料中的淫词小说、社戏、神会之俗等都是世俗文化的体现,而这些文化“颇受百姓欢迎”可知,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并且对世俗文化具有需求,故选C;禁而不止说明国家的文化政策不能适应社会发展,故民间仍在流行,但不代表君主专制权威遭到削弱,排除A;“淫词小说”是属于官方对小说的看法,说明其价值观不符合官方的要求,但不代表社会中就出现了伦理道德危机,排除B;“社戏、神会之俗”意味着民间存在崇拜现象,但这与“心学”无必然联系,不能由此说明心学成为主流思想,排除D。
【补偿训练】
明代小说中的商人形象较前代大为不同。《初刻拍案惊奇》中的商人程元玉“禀性简默端重,不妄言笑,忠厚老成”。《二刻拍案惊奇》中程宰是一个流落边塞的俗商,却得到海神的眷顾,依靠海神的指导发家致富。这主要反映出 (  )
A.文学创作彰显社会价值取向
B.商品经济繁荣推动社会转型
C.文化专制强化阻碍思想进步
D.海外贸易发展促进文化交流
【解析】选A。据材料信息可知,明代小说中的商人禀性端正、诚信有义,渴望发家致富,充满了世俗人情气息,这体现了市民阶层的精神需求,彰显出当时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故选A;明代并没有出现社会转型,排除B;小说中的商人形象体现不出文化专制特征,排除C;D曲解了题干主旨,排除。
16.(3分)(2024·南京高一检测)清代中后期,京剧在宫廷中日渐兴盛。除了以帝王将相为主角等宏大叙事的历史剧以外,还出现了许多以市民生活为题材的剧目,如《一捧雪》等。这表明 (  )
A.清王朝统治危机的逐渐加剧
B.经济发展世俗文化影响广泛
C.艺术受外来文化的重大挑战
D.京剧成为社会主流艺术形式
【解析】选B。据材料“出现了许多以市民生活为题材的剧目”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京剧的世俗化色彩浓厚,故选B;清王朝统治危机的加剧表现在政治腐败、贫富矛盾、农民起义等,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京剧是本土文化,不是外来艺术,排除C;“京剧在宫廷中日渐兴盛”只说明在宫廷中的流行,而非整个社会,且没有对比,无法得出“主流”的结论,排除D。
17.(3分)明、清曾有一特殊时期,当时来华的传教士群体中掀起过一股“中国文化热”。他们或习汉语、研儒学、着华服,或与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著作,一时蔚然成风。这一现象 (  )
A.是中西文化频繁交流的产物
B.促进了民族融合与华夏认同
C.客观上有利于“西学东渐”
D.便利了西方的殖民主义侵略
【解析】选C。据材料信息可知,明清时期,来华传教士掀起中国文化热,学习中国文化,这有利于双方的文化交流,客观促进西方学说传入中国,即有利于“西学东渐”,故选C;“频繁”一词过于绝对,明末清初的中西文化交流程度有限,排除A;来华传教士与中国之间并不能用民族融合形容,他们也并未产生华夏认同的观念,他们学习中国文化的目的是减少传教阻力,排除B;此时西方殖民者尚未对中国实施侵略,排除D。
【补偿训练】
清朝顺治帝对传教士汤若望说:“尔汤若望来自西洋,精于象纬,闳通历法。徐光启特荐于朝,一时专家治历如魏文魁等,实不及尔……朕承天眷,定鼎之初,尔为朕修大清时宪历,迄于有成。”这说明了当时 (  )
A.西方科技得到一定的传播
B.西学东渐成为主流
C.统治者放弃闭关自守政策
D.儒家丧失正统地位
【解析】选A。据题干“朕承天眷,定鼎之初,尔为朕修大清时宪历,迄于有成”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方传教士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故选A;“成为主流”不合时空,“西学东渐成为主流”是在近代,排除B;“放弃”不合史实,清朝前期奉行闭关自守政策,排除C;“丧失”不合史实,清朝前期儒学占统治地位,排除D。
1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世界近代史的潮流下,与明朝政权的内敛和保守不同,明朝民间长期具有朝外走的内在驱动力。在明朝民众的积极拼搏下,明朝中国处于全球经济早期一体化的核心位置。但明朝的这一经济优势并未被纳入政治视野之中。简单来说,如果说明朝有两只脚,一只脚经济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而另一只脚政治却远远地落在了后面。
——摘编自赵现海《十字路口的明朝》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有关明朝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解析】首先,需要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有关明朝的观点,据材料“在世界近代史的潮流下,与明朝政权的内敛和保守不同,明朝民间长期具有朝外走的内在驱动力”可得:明朝出现了民间自发的近代化趋势。然后进行阐述,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结合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赋税制度的改革、明清时期进步思想的提出等方面进行阐述,如:明朝时,政府实施海禁政策,但并未阻断民间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源自美洲的高产作物的传入,增加了国内的粮食产量,促进了人口的增长。粮食的增多,为城市化提供了有利条件,明朝中后期工商业空前兴盛,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明朝时,由于中国在产业上的显著优势,大量白银随着民间的对外贸易流入中国,迫使政府逐步认同白银的货币地位,并改革赋税制度。受此影响,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提出了“工商皆本”的口号,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近代启蒙色彩的反专制思想。最后进行总结升华,明朝时民营经济结构、中外民间交往以及世俗文化领域均出现了向近代转型的趋向。
答案:示例一
观点:明朝出现了民间自发的近代化趋势。
阐述:明朝时,政府实施海禁政策,但并未阻断民间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源自美洲的高产作物的传入,增加了国内的粮食产量,促进了人口的增长。粮食的增多,为城市化提供了有利条件,明朝中后期工商业空前兴盛,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明朝时,由于中国在产业上的显著优势,大量白银随着民间的对外贸易流入中国,迫使政府逐步认同白银的货币地位,并改革赋税制度。受此影响,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提出了“工商皆本”的口号,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近代启蒙色彩的反专制思想。综上所述,明朝时民营经济结构、中外民间交往以及世俗文化领域均出现了向近代转型的趋向。
示例二
观点:明朝的统治政策阻碍了明朝的发展。
阐述:明朝延续了此前历代的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明朝实行的海禁政策,使中国的造船和航海技术优势未能运用于对世界市场的开拓,使明朝在地理大发现之后的国际竞争中,逐渐落后于西欧国家。明朝统治者对专制的加强,阻碍了新兴社会阶层和社会力量进入统治集团,使得与时代逐渐脱节的统治方式迟迟得不到纠正。明朝的政策旨在维持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最终明朝因阶级矛盾激化而灭亡。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十四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2024-2025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练(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