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2024-2025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练(含解析)

二十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20分钟 30分)
1.(3分)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当时宣传全会精神的标语是 (  )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政治挂帅,提高觉悟,争取更大的跃进”
D.“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选B。本题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年底召开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故选B;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排除A;“政治挂帅,提高觉悟,争取更大的跃进”是1958年“大跃进”时期的标语,排除C;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
【补偿训练】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社会上展开了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场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在于 (  )
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人心
D.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
【解析】选A。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之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顺利召开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故选A。
2.(3分)(2022·陕西合格考)2020年12月28日,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农民率先拉开改革大幕,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全面进步。”其中“率先拉开改革大幕”是指 (  )
A.进行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
B.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推行国有企业现代化改革
【解析】选C。根据材料内容可知,1978年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C正确;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在过渡时期,排除A;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排除B;国有企业现代化改革是在城市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排除D。
【深化点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始了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补偿训练】
(2023·济宁高一检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农村的主要生产经营方式,是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这一改革 (  )
A.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自主权
C.仍坚持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D.仍以生产队为基本生产经营单位
【解析】选B。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人民公社体制,集体经营、平均分配,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B正确,排除A;改革不再实行平均分配,排除C;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拓展延伸】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1)经营方式的改变: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不是所有制的变革。
(2)行政机构改变: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
(3)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4)改革统购统销体制:允许农产品进入市场,自由买卖。
3.(3分)1980年,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和利用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取得成功后将经验推广到全国。这表明设立特区的主要目的是 (  )
A.探索新型发展模式
B.加快中外经济融合
C.促进特区自身发展
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选A。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设立特区是为了吸引外资,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并将成功经验推广到全国,所以设立特区的主要目的是探索新型的发展模式,A正确;设立特区是为了探索新型发展模式,发展本国经济,而非加快中外经济融合,更不仅仅是为了促进特区自身发展,排除B、C;我国在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D。
【补偿训练】
1983年,顺德桂洲羽绒制品厂与港商、广东省畜产进出口公司合资兴建华南毛纺厂,开创了合资出口的先河,年创汇400多万美元,成为当时的龙头企业。华南毛纺厂的成功得益于 (  )
A.设立特区     B.乡镇企业的创办
C.对外开放 D.体制改革的深化
【解析】选C。根据材料“1983年,顺德桂洲羽绒制品厂与港商、广东省畜产进出口公司合资兴建华南毛纺厂”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华南毛纺厂引入外资合资经营,体现了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影响,C正确;材料未涉及特区,排除A;华南毛纺厂不是乡镇企业,排除B;1983年属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期,排除D。故选C。
4.(3分)1984年3月24日《福建日报》刊发厂长、经理的呼吁《请给我们“松绑”》:“现行体制的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手脚,企业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从此,经济领域开始 (  )
A.试点包产到户 B.国有企业的改革
C.建设市场经济 D.设立自由贸易区
【解析】选B。本题考查国有企业的改革。根据“1984年”“现行体制的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手脚,企业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可知,为了解决企业的上述问题,我国经济领域开始进行国有企业的改革,以增强企业活力,故选B;试点包产到户是在1978年的农村开始的,与题目主旨和时间都不符,排除A;建设市场经济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之后开始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设立自贸区是对外开放的内容,而题干指的是国内的国有企业面临问题需要改革,所以D与题目主旨不符,排除。
【拓展延伸】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1)管理体制: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
(2)所有制形式: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分配制度: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
(4)产权制度: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1992年以后)。
5.(3分)(2024·铜仁高一检测)中国政府于1994年取消进出口指令性计划,实行指导性计划。继1994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后,又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措施条例》等配套法规。这反映出,我国 (  )
A.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对外贸易逐渐与国际接轨
D.扩大服务贸易推动经济发展
【解析】选C。由材料“又制定了……等配套法规”可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适应对外贸易的法律法规,积极主动融入世界市场,推动对外贸易与国际接轨,故选C;材料强调中国政府颁布的法律法规,不是国际规则,排除A;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B;材料强调对外贸易,并非特指服务贸易,不能偷换概念,排除D。
【补偿训练】
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基本政策没有变……我要十分明确地讲两句话:一句是坚定不移,毫不动摇;一句是全面执行,一以贯之。”这段讲话意在 (  )
A.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B.强调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
C.阐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
D.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解析】选B。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B正确;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在题干中没有体现,A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C排除;D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排除。
6.(3分)(2023·广东合格考)中共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在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  (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科学发展观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解析】选B。根据所学可知,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和回答了在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B正确;中共十三大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排除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排除C;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排除D。
【补偿训练】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科学发展观要求实现的发展,应该是 (  )
A.速度不断提高、总量不断增长的发展
B.第一、第二产业协调增长的发展
C.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D.休养生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
【解析】选C。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由此可见,C符合题意。
7.(12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历着一场史无前例的社会转型,主要包括:
一是经济体制转型,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二是社会形态转型,即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
三是社会结构转型,包括社会阶层结构、社会组织结构、家庭结构、就业或分工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和消费结构等均较改革开放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摘编自孙凤《70年来中国
社会转型的“四个向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20世纪80年代的社会转型”为题,撰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短文撰写题,时空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属于对学生探究问题能力的考查。根据材料中“经济体制转型”,对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转型类型的划分可以得出观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整个中国社会都处于变革之中。根据材料中的部分概念解释,结合所学改革开放相关知识,诸如依法治国、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结构变化等内容,表述成文。最后对整个短文进行总结,得出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了一场社会转型,这些变革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打下了基础,同时也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答案:示例
观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整个中国社会都处于变革之中。
论述:对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并逐渐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民主制度不断完善,不断推进依法治国,民主法治建设进入新时期。现代化的社会结构逐渐建立起来,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加速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教育的逐渐普及,使社会流动性加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使贫富差距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缩小。家庭结构、分工和收入分配等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进,这为社会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基础。综上所述,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历了一场社会转型,这些变革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二十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1.(3分)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当时宣传全会精神的标语是 (  )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政治挂帅,提高觉悟,争取更大的跃进”
D.“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补偿训练】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社会上展开了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场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在于 (  )
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人心
D.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
2.(3分)(2022·陕西合格考)2020年12月28日,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农民率先拉开改革大幕,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全面进步。”其中“率先拉开改革大幕”是指 (  )
A.进行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
B.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推行国有企业现代化改革
【深化点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始了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补偿训练】
(2023·济宁高一检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农村的主要生产经营方式,是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这一改革 (  )
A.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自主权
C.仍坚持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D.仍以生产队为基本生产经营单位
【拓展延伸】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1)经营方式的改变: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不是所有制的变革。
(2)行政机构改变: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
(3)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4)改革统购统销体制:允许农产品进入市场,自由买卖。
3.(3分)1980年,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和利用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取得成功后将经验推广到全国。这表明设立特区的主要目的是 (  )
A.探索新型发展模式
B.加快中外经济融合
C.促进特区自身发展
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补偿训练】
1983年,顺德桂洲羽绒制品厂与港商、广东省畜产进出口公司合资兴建华南毛纺厂,开创了合资出口的先河,年创汇400多万美元,成为当时的龙头企业。华南毛纺厂的成功得益于 (  )
A.设立特区     B.乡镇企业的创办
C.对外开放 D.体制改革的深化
4.(3分)1984年3月24日《福建日报》刊发厂长、经理的呼吁《请给我们“松绑”》:“现行体制的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手脚,企业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从此,经济领域开始 (  )
A.试点包产到户 B.国有企业的改革
C.建设市场经济 D.设立自由贸易区
【拓展延伸】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1)管理体制: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
(2)所有制形式: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分配制度: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
(4)产权制度: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1992年以后)。
5.(3分)(2024·铜仁高一检测)中国政府于1994年取消进出口指令性计划,实行指导性计划。继1994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后,又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措施条例》等配套法规。这反映出,我国 (  )
A.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对外贸易逐渐与国际接轨
D.扩大服务贸易推动经济发展
【补偿训练】
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基本政策没有变……我要十分明确地讲两句话:一句是坚定不移,毫不动摇;一句是全面执行,一以贯之。”这段讲话意在 (  )
A.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B.强调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
C.阐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
D.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6.(3分)(2023·广东合格考)中共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在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  (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科学发展观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补偿训练】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科学发展观要求实现的发展,应该是 (  )
A.速度不断提高、总量不断增长的发展
B.第一、第二产业协调增长的发展
C.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D.休养生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
7.(12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历着一场史无前例的社会转型,主要包括:
一是经济体制转型,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二是社会形态转型,即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
三是社会结构转型,包括社会阶层结构、社会组织结构、家庭结构、就业或分工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和消费结构等均较改革开放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摘编自孙凤《70年来中国
社会转型的“四个向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20世纪80年代的社会转型”为题,撰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2024-2025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练(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