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课后小测(答案)--2023-2024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一、选择题
1.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宋代‘经济在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政务活动为中心的大城市’。”这段论述可用于说明,宋代(  )
A.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 B.海外商业贸易的繁盛
C.南方新兴城市的涌现 D.城市经济职能的增强
2.据《元丰九域志》统计,宋元丰年间两淮共有市镇176个,且多集中在沿淮、沿江和运河两岸,如蕲州蕲口镇、舒州皖口镇、真州瓜步镇、扬州瓜州镇,皆以货物集散转运而兴,成为江北沿江重镇,甚至比领辖它的州城还重要得多。这反映出北宋时期(  )
A.草市经济发展迅速
B.市镇经济发展的专业化
C.重本抑末政策松动
D.交通发展推动商业繁荣
3.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据《晋书 文帝纪》记载,当时“归附”的少数民族人口达“八百七十余万口”之多。材料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特点是(  )
A.由北向南迁徙
B.迁徙涉及阶层广和规模大
C.加速南方开发
D.政府组织和被动迁徙并存
4.三国时期吴国以一隅之地与中原的曹魏相抗衡,东晋和南朝政权也都以半壁江山与北方各政权对峙。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的经济发展维持了这种局面的长期存在。反映出(  )
A.南北经济发展处于平衡的状态
B.江南经济得到开发
C.北方社会安定有利于恢复生产
D.南北对峙阻断交流
5.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此次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有利于江南的开发和民族交融
C.为东晋门阀政治奠定了基础
D.南方的经济实力逐渐超过北方
6.一千多年过去,古老的市舶司遗址多已湮没,只有位于泉州的市舶司遗址还存在一部分,参观它,我们可以了解宋代(  )
A.民族关系的历史 B.政权兴亡的历史
C.文化发展的历史 D.对外贸易的历史
7.据《宋史》记载,薛居正之子薛惟吉之嫠妇(即寡妇)柴氏,将携重资再嫁。士大夫向敏中、张齐贤都争着求娶,互相闹得不可开交。该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  )
A.婚姻观念的世俗化 B.理学思想的浸润
C.士人价值取向改变 D.商品经济的发展
8.如表为唐至清朝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据此可知(  )
唐 宋 明 清
河南 15 16 2 1
江苏 7 8 17 49
A.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B.南北经济发展渐趋平衡
C.政治局势决定教育发展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9.北宋丁骘《请禁登科进士论财娶妻疏》中言:“窃闻近年进士登科,娶妻论财,全乖礼义。衣冠之家随所厚薄,则遣媒妁往返,甚于乞丐,小不如意,弃而之他。”这说明(  )
A.北宋官商勾结政治腐败
B.买卖婚姻得到官方认可
C.婚姻嫁娶推动经济发展
D.商品经济冲击传统观念
10.有学者谈到“坊巷的开放,坊市的混一,展现了宋代城市管理以经济生活为主旋律的开放的特点,显示了宋朝的城市管理不再如唐代那样以政治管理和治安管理为最重要目的。”材料主要说明宋朝(  )
A.城市功能的变化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统治者重视商业 D.城市比唐朝稳定
11.[2023·江西赣州高一期末]在北宋时期,南北各地农村中,出现了定期的集市——草市、墟市,或统称为坊场,进行小范围的地区性商业活动,凡属于米、麦、豆、鸡、鱼、蔬、果、柴、陶瓷用具、竹木什器、丝、布、衣、鞋、猪、军、马、牛、驴、骡等等,都在坊场买卖。这表明北宋(  )
A.重农抑商政策被彻底废除
B.自然经济结构已完全解体
C.商品经济日益向农村延伸
D.以工商业著称的城市涌现
12.[2023·广东深圳高一检测]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一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一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其中“全新的创造”是指(  )
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B.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C.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辨化
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二、综合题
13.[2023·江苏扬州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东南地区围湖造田的急剧发展是在两宋时期。据李光绍兴五年(1135年)奏疏所云,约在北宋庆历(1041~1048年)、嘉祐(1056~1063年)年间,民间开始有盗湖为田的现象。“政和(1111~1118年)以来,创为应奉,始废湖为田。”此后,东南地区不仅著名的太湖周围,江东、浙东等地的湖泊大多受到围垦……如此大量的湖泊消失或萎缩,造成了涝无蓄泄之所,旱无荫灌之水的局面,水旱灾害开始明显增多。——张建民《对围湖造田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概括“围湖造田”的做法及其急剧发展带来的危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宋时期经济布局的变动,并分析此变动的原因及影响。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一、选择题
1.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宋代‘经济在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政务活动为中心的大城市’。”这段论述可用于说明,宋代(  )
A.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 B.海外商业贸易的繁盛
C.南方新兴城市的涌现 D.城市经济职能的增强
【答案】D
2.据《元丰九域志》统计,宋元丰年间两淮共有市镇176个,且多集中在沿淮、沿江和运河两岸,如蕲州蕲口镇、舒州皖口镇、真州瓜步镇、扬州瓜州镇,皆以货物集散转运而兴,成为江北沿江重镇,甚至比领辖它的州城还重要得多。这反映出北宋时期(  )
A.草市经济发展迅速
B.市镇经济发展的专业化
C.重本抑末政策松动
D.交通发展推动商业繁荣
【答案】D
3.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据《晋书 文帝纪》记载,当时“归附”的少数民族人口达“八百七十余万口”之多。材料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特点是(  )
A.由北向南迁徙
B.迁徙涉及阶层广和规模大
C.加速南方开发
D.政府组织和被动迁徙并存
【答案】A
4.三国时期吴国以一隅之地与中原的曹魏相抗衡,东晋和南朝政权也都以半壁江山与北方各政权对峙。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的经济发展维持了这种局面的长期存在。反映出(  )
A.南北经济发展处于平衡的状态
B.江南经济得到开发
C.北方社会安定有利于恢复生产
D.南北对峙阻断交流
【答案】B
5.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此次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有利于江南的开发和民族交融
C.为东晋门阀政治奠定了基础
D.南方的经济实力逐渐超过北方
【答案】B
6.一千多年过去,古老的市舶司遗址多已湮没,只有位于泉州的市舶司遗址还存在一部分,参观它,我们可以了解宋代(  )
A.民族关系的历史 B.政权兴亡的历史
C.文化发展的历史 D.对外贸易的历史
【答案】D
7.据《宋史》记载,薛居正之子薛惟吉之嫠妇(即寡妇)柴氏,将携重资再嫁。士大夫向敏中、张齐贤都争着求娶,互相闹得不可开交。该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  )
A.婚姻观念的世俗化 B.理学思想的浸润
C.士人价值取向改变 D.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D
8.如表为唐至清朝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据此可知(  )
唐 宋 明 清
河南 15 16 2 1
江苏 7 8 17 49
A.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B.南北经济发展渐趋平衡
C.政治局势决定教育发展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答案】A
9.北宋丁骘《请禁登科进士论财娶妻疏》中言:“窃闻近年进士登科,娶妻论财,全乖礼义。衣冠之家随所厚薄,则遣媒妁往返,甚于乞丐,小不如意,弃而之他。”这说明(  )
A.北宋官商勾结政治腐败
B.买卖婚姻得到官方认可
C.婚姻嫁娶推动经济发展
D.商品经济冲击传统观念
【答案】D
10.有学者谈到“坊巷的开放,坊市的混一,展现了宋代城市管理以经济生活为主旋律的开放的特点,显示了宋朝的城市管理不再如唐代那样以政治管理和治安管理为最重要目的。”材料主要说明宋朝(  )
A.城市功能的变化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统治者重视商业 D.城市比唐朝稳定
【答案】A
11.[2023·江西赣州高一期末]在北宋时期,南北各地农村中,出现了定期的集市——草市、墟市,或统称为坊场,进行小范围的地区性商业活动,凡属于米、麦、豆、鸡、鱼、蔬、果、柴、陶瓷用具、竹木什器、丝、布、衣、鞋、猪、军、马、牛、驴、骡等等,都在坊场买卖。这表明北宋(  )
A.重农抑商政策被彻底废除
B.自然经济结构已完全解体
C.商品经济日益向农村延伸
D.以工商业著称的城市涌现
答案:C
12.[2023·广东深圳高一检测]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一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一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其中“全新的创造”是指(  )
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B.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C.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辨化
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答案:C
二、综合题
13.[2023·江苏扬州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东南地区围湖造田的急剧发展是在两宋时期。据李光绍兴五年(1135年)奏疏所云,约在北宋庆历(1041~1048年)、嘉祐(1056~1063年)年间,民间开始有盗湖为田的现象。“政和(1111~1118年)以来,创为应奉,始废湖为田。”此后,东南地区不仅著名的太湖周围,江东、浙东等地的湖泊大多受到围垦……如此大量的湖泊消失或萎缩,造成了涝无蓄泄之所,旱无荫灌之水的局面,水旱灾害开始明显增多。——张建民《对围湖造田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概括“围湖造田”的做法及其急剧发展带来的危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宋时期经济布局的变动,并分析此变动的原因及影响。
答案:(1)做法:盗湖为田;废湖为田。
危害:水旱灾害增多。(照抄原文不得分)
(2)变动:经济重心南移。
原因: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等。(任答两点)
影响:经济上:加剧了对南方的依赖;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基本定型等;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南方的生态平衡。文化上:带动南方文化的进步;推动科举政策调整,南北分卷,分别录取。(任答三点)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课后小测(答案)--2023-2024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