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35分钟 65分)
【基础全面练】
1.(3分)(2024·诸暨高一检测)宋太祖曾问宰相赵普:“唐室祸源在诸侯难制,何术以革之 ”赵普回答:“列郡以京官权知,三年一替,则无虞。”为此,北宋采取的措施是 ( )
A.任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B.地方精锐部队定期更换驻地
C.派文官出任地方长官知州
D.枢密院只有调兵权并不统兵
【解析】选C。为了避免出现唐末的藩镇割据局面,北宋政府派文官出任地方长官知州,并且三年更替一次,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故选C;枢密院为中央的军事机构,分散了宰相机构权力,与材料“诸侯难制”不符,排除A;宋朝为了加强对地方控制,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与材料“列郡以京官权知”不符,排除B;“枢密院只有调兵权并不统兵”属于分散宰相机构权力的表现,与材料“列郡以京官权知,三年一替”不符,排除D。
2.(3分)据《宋史》记载,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筦库,悉隶三司。这说明宋代 ( )
A.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B.权力制衡机制日益完善
C.冗员现象日趋严重
D.封建专制皇权得到加强
【解析】选D。宋代设立了二府三司分割相权,这使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削弱、分散,封建专制皇权得到加强,故选D;二府三司分割相权,权力分割过细影响行政效率,排除A;材料并未强调权力制衡机制和冗员现象日趋严重,排除B、C。
【拓展延伸】“二府三司制”
(1)宋代为了加强对内控制,以掌管军事的枢密院和掌管政务的中书门下共同行使行政领导权,并称为“二府”,为当时最高国务机关。二府制的特点就是文武分权。
(2)另外又将财政大权从宰相手中分割出来而设置了三司:度支、户部、盐铁掌管全国的财政,长官是三司使,亦称“计相”。这些措施使得军、政、财三权分立,互不统属,从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君主专制。
3.(3分)(2024·芜湖高一检测)宋太祖说:“朕今用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十之一也。”符合这一理念的施政方针是 ( )
A.与民休息 B.守外虚内
C.无为而治 D.崇文抑武
【解析】选D。宋代吸取五代十国以来武将专权乱政的教训,抑制武将势力,重用文臣,即“崇文抑武”,故选D;“与民休息”指在长期动乱后,保养民力,复兴经济,排除A;B、C并非宋太祖时期的施政方针,排除。
【补偿训练】
宋朝初期,宋太祖不仅在文臣中选取有军事才能者到边境任职,同时还重用和褒扬武将中“性仁厚”“清介廉谨”的曹彬等人,将其视为“儒将”典范。这反映了宋朝 ( )
A.守内虚外的统治政策
B.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
C.门第观念的逐渐淡化
D.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
【解析】选B。宋朝在“文臣中”选取有军事才能者到边境任职,重用和褒扬武将中符合儒学伦理道德要求的性情“仁厚”者,宣扬“儒将”价值导向,可得宋朝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故选B;守内虚外的统治政策不仅有崇文抑武,还有分化事权等,A夸大范围,排除;材料不涉及门第观念的问题,排除C;材料只体现了政府政策的引导,不体现结果,并未体现社会价值取向是否发生了变化,排除D。
4.(3分)(2024·北京高一检测)从制度角度上,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问题的是 ( )
A.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
B.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C.隋唐时期推行三省六部制
D.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解析】选D。宋代选派文官管理地方,同时收地方的军权和财权,大大削弱了地方权力,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问题,故选D;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并没有基本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排除A;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实力,没有削弱地方割据的基础,排除B;隋唐时期推行的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
5.(3分)“它位于民族政权交界地区,在这里进行的贸易由官吏主持。除官营贸易外,商人须纳税、交牙钱、领得证明文件(关子、标子、关引等)方能交易。”这段材料可用于研究宋代的 ( )
A.货币制度 B.对外贸易
C.市民文化 D.民族关系
【解析】选D。材料说明的是官府管理下的民族间的边境贸易,可用于研究宋代的民族关系,故选D;宋代主币是铜钱,与材料无关,排除A;民族间的贸易不是中外贸易,排除B;材料“民族政权交界地区”说明并非大都市中,排除C。
6.(3分)宋朝在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交往过程中,经常“以钱财换和平”。下列说法中最能体现双方政治地位平等的是 ( )
A.岁币 B.岁赐 C.岁贡 D.交子
【解析】选A。宋朝在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交往过程中,经常“以钱财换和平”,岁币是澶渊之盟后宋给辽的财物,二者的政治地位平等,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A正确;北宋给西夏的钱物称为岁赐,西夏向北宋称臣,二者政治地位不平等,排除B;岁贡是南宋给金的财物,南宋向金称臣,二者政治地位不平等,排除C;交子是宋朝时期的纸币,排除D。
7.(3分)宋仁宗统治时期(1022—1063年),大臣富弼说:“自来天下财货所入,十中八九赡军,军可谓多矣,财可谓耗矣。”这一现象 ( )
A.反映藩镇割据带来严重社会危害
B.源于当时对外扩张战争的频繁
C.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强化的结果
D.表明宋代“崇文抑武”政策破产
【解析】选C。富弼所言说明宋代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都用在了军队上,这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强化导致的冗兵问题,故选C;藩镇割据现象在宋初就已经解决了,排除A;宋代积贫积弱,根本没有进行对外扩张战争,排除B;题干没法体现出崇文抑武政策的结果,排除D。
8.(3分)(2024·岳阳高一检测)北宋中期,东京一带流传着“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君指范仲淹,希文是他的字)的民谣,这是因为范仲淹 ( )
A.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
B.重视理财,缓解了积贫危机
C.改革赋役,减轻了农民负担
D.推行新政,获得了各界支持
【解析】选A。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的中心措施是整顿吏治,这赢得了百姓赞誉,所以流传“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的民谣,A正确;范仲淹改革没有“缓解”北宋的积贫危机,排除B;范仲淹改革没有涉及赋役,排除C;范仲淹的新政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引发抵制,排除D。
9.(3分)王安石认为财政困难的症结不在于官吏之多和俸禄之厚,理财应“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以此为指导,他在改革中 ( )
A.大幅缩减官员俸禄 B.拨款从事商业经营
C.集中力量整顿吏治 D.废除原有的募兵制
【解析】选B。“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的生财之道即发展商业增加国家收入,故选B;王安石认为财政困难并不是因为官员薪水高,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理财,不是吏治,排除C;材料解决的是财政困难而不是军事问题,排除D。
【深化点拨】 市易法
由政府出资金,在开封设“市易务”,在平价时收购商贩滞销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的时候再卖出去。同时向商贩发放贷款,以财产作抵押,五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用以达到“通有无,权贵贱,以平物价,所以抑兼并也”。
10.(3分)(2024·安庆高一检测)王安石变法实行青苗法,在青黄不接之际贷款给农民;实行均输法,令发运使酌情贩运买卖物资。这些措施意在 ( )
A.增加赋税 B.削弱地方财政
C.广辟财源 D.节省政府开支
【解析】选C。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的施行,既能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政府的收入;均输法可以降低国家支出,减轻纳税户的额外负担,限制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和对民众的盘剥,便利市民生活,由此可见,这些措施意在广辟财源,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故选C;“增加赋税”与均输法不符,排除A;“青苗法”和“均输法”都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排除B;“均输法”可以协调供需关系,提高财政收支的效率,减少政府的开支,但与青苗法不符,排除D。
【补偿训练】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迹近于敛财……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作者认为王安石变法 ( )
A.加重人民的负担
B.实现了富国强兵
C.使北宋走向衰亡
D.加强了社会管控
【解析】选A。该学者认为王安石变法加重了百姓的负担,A正确;材料中未涉及王安石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排除B;“北宋走向衰亡”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材料未涉及社会管控加强的信息,排除D。
11.(3分)明朝诗人张以宁《过辛稼轩神道吊以诗》云:“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元无北渡心。”该诗反映 ( )
A.南宋灭亡,国家一统
B.澶渊之盟,辽宋和议
C.崇文抑武,三衙分权
D.绍兴和议,宋廷偏安
【解析】选D。材料反映了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没有北渡统一中国的心思,反映了绍兴和议和宋廷偏安,D正确;材料并非反映南宋灭亡,元朝统一中国,排除A;澶渊之盟是北宋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宋朝崇文抑武和分权的政治体制,排除C。
12.(3分)下图为南宋刘松年所绘《中兴四将图》(局部),绘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岳飞全身立像,为南宋人物肖像画中的佳作。南宋史官章颖则将岳飞、李显忠、刘锜、魏胜列入自己的《皇宋中兴四将传》一书。这反映出当时 ( )
A.忠勇爱国精神受到推崇
B.武将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
C.军事人才选拔标准多样
D.绘画成就以人物画最为突出
【解析】选A。南宋刘松年所绘《中兴四将图》(局部)和南宋史官章颖所写的《皇宋中兴四将传》都是为了颂扬岳飞等人为保卫家国而立下的卓著战功,是忠勇爱国精神受到推崇的一种体现,A正确;材料主要是对四将的褒扬,排除B;C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宋朝绘画成就以山水画最为突出,排除D。
【综合应用练】
13.(3分)(2024·贵州适应性测试)宋真宗时期,王禹偁上疏提到,“臣本鲁人,占籍济上,未及第时,一州止有刺史一人、司户一人,当时未尝阙事。自后有团练推官一人,太平兴国中,增置通判、副使、判官、推官,而监酒、榷税算又增四员。曹官之外,更益司理”。材料意在强调当时北宋 ( )
A.行政机构不断完善
B.地方事务日益繁杂
C.官僚体系庞大臃肿
D.行政官员相互制约
【解析】选C。王禹偁上疏提到宋代地方政府原来只有刺史一人、司户一人,后来不断增加官职,很多官职职权重合,使得机构臃肿,因此材料意在强调宋代的官僚体系庞大臃肿,C正确;宋代地方政府中设置大量官员,其中很多官员并没有实职,因此这并不属于行政机构的完善,排除A;材料反映宋代地方机构的官职职权重叠,并非地方事务繁杂,排除B;材料所列的宋代地方官员之间并非彼此制约,排除D。
14.(3分)描绘北宋都城的水陆交通及日常生活的《清明上河图》中,缺乏两种市井常见动物——马和羊,画面上开封的大车都用黄牛或水牛拖拉。对这一信息解读合理的是,宋代 ( )
A.交通工具的落后导致马匹供不应求
B.政府严格执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C.文人阶层对市井生活缺乏基本常识
D.边患使政府加强对战备物资的控制
【解析】选D。宋代马和羊是重要的战备物资,马匹是必不可少的征战和交通工具,羊皮则用于制作军服、营帐,北宋时期民族政权的对峙,使宋朝不得不加紧对战略物资的控制,因此“《清明上河图》中,缺乏……马和羊”“开封的大车都用黄牛或水牛拖拉”,D正确;据材料可知日常交通不用马匹,排除A;宋代抑商政策出现了一定的松动,排除B;文人阶层对市井生活有基本常识,C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15.(3分)宋人笔记《朝野类要》记载,宋辽“澶渊之盟”后,每次辽国来使,都会举行宴射。由殿前马步三司轮差,陪同来使,射于玉津园,如果获胜会有“金带、升转官资之赏”。这表明,宋朝玉津园“宴射” ( )
A.深受官僚阶层的欢迎
B.是民族交流的重要手段
C.反映社会尚武的精神
D.体现了耕战结合的观念
【解析】选B。根据材料“宋辽‘澶渊之盟’后,每次辽国来使,都会举行宴射”可知宋朝玉津园“宴射”是为加强民族交流而设,故选B;官僚阶层不符题意,社会尚武与史实不符,排除A、C;D与材料无关,排除。
16.(3分)中国自古就有改革的传统。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相似之处主要是 ( )
A.改变旧的土地制度
B.整顿腐败的官僚机构
C.建立地方行政制度
D.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解析】选D。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而王安石变法实行农田水利法,二者都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可见其相似之处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故选D;王安石变法没有改变土地制度,排除A;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都没有涉及腐败的官僚机构,排除B;王安石变法没有建立地方行政制度的举措,排除C。
17.(3分)(2024·厦门高一检测)南宋初年,朝廷有意比附东汉光武中兴的旧事,在年号、祥瑞、即位和祭祀的仪式等方面多效法光武帝。此举意在 ( )
A.打击豪强以稳固统治
B.贬抑北宋以重振朝纲
C.宣扬正统以复兴赵宋
D.营造舆论以恢复古制
【解析】选C。南宋是北宋灭亡后赵构建立的偏安政权。汉光武帝建立东汉,实现中兴,复兴了汉室。所以南宋的这种做法是想效法东汉,宣扬正统以图复兴赵宋,故选C。南宋的做法是意图复兴赵宋,而不是为了打击豪强,排除A;南宋继承自北宋,因此南宋并不会贬抑北宋,排除B;南宋的做法是为了复兴赵宋,而不是为了恢复古制,排除D。
18.(14分)(2022·山东合格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文帝时,贾谊上《治安策》,提出了“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主张;汉景帝时,晁错上《削藩策》,主张削夺王国封地。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北宋初年,宋太祖问计宰相赵普:“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赵普答曰:“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摘编自司马光《涑水记闻》
(1)贾谊和晁错上书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什么 指出导致问题的制度根源。(4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宋太祖“问计宰相赵普”的背景。(4分)
(3)宋太祖采纳了赵普的建议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6分)
【解析】第(1)题共同问题:根据材料“‘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晁错上《削藩策》,主张削夺王国封地”概括作答。制度根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刘邦为稳固统治,推行郡国并行制,西汉建国之初对维护国家稳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却为国家的动乱埋下了隐患。
第(2)题背景:根据材料“北宋初年,宋太祖问计宰相赵普:‘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概括作答。
第(3)题措施:根据材料“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答案:(1)共同问题:地方势力过大,威胁中央。
制度根源:汉初推行的郡国并行制度。
(2)背景:北宋新政权建立之初,政局不稳;藩镇割据,节度使拥兵自重;地方势力过大,威胁中央。
(3)措施:削弱节度使职权,由文官担任地方长官;杯酒释兵权;设诸路转运使,将地方财政运往中央;将地方精兵调入中央,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九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基础全面练】
1.(3分)(2024·诸暨高一检测)宋太祖曾问宰相赵普:“唐室祸源在诸侯难制,何术以革之 ”赵普回答:“列郡以京官权知,三年一替,则无虞。”为此,北宋采取的措施是 ( )
A.任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B.地方精锐部队定期更换驻地
C.派文官出任地方长官知州
D.枢密院只有调兵权并不统兵
2.(3分)据《宋史》记载,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筦库,悉隶三司。这说明宋代 ( )
A.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B.权力制衡机制日益完善
C.冗员现象日趋严重
D.封建专制皇权得到加强
【拓展延伸】“二府三司制”
(1)宋代为了加强对内控制,以掌管军事的枢密院和掌管政务的中书门下共同行使行政领导权,并称为“二府”,为当时最高国务机关。二府制的特点就是文武分权。
(2)另外又将财政大权从宰相手中分割出来而设置了三司:度支、户部、盐铁掌管全国的财政,长官是三司使,亦称“计相”。这些措施使得军、政、财三权分立,互不统属,从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君主专制。
3.(3分)(2024·芜湖高一检测)宋太祖说:“朕今用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十之一也。”符合这一理念的施政方针是 ( )
A.与民休息 B.守外虚内
C.无为而治 D.崇文抑武
【补偿训练】
宋朝初期,宋太祖不仅在文臣中选取有军事才能者到边境任职,同时还重用和褒扬武将中“性仁厚”“清介廉谨”的曹彬等人,将其视为“儒将”典范。这反映了宋朝 ( )
A.守内虚外的统治政策
B.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
C.门第观念的逐渐淡化
D.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
4.(3分)(2024·北京高一检测)从制度角度上,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问题的是 ( )
A.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
B.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C.隋唐时期推行三省六部制
D.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5.(3分)“它位于民族政权交界地区,在这里进行的贸易由官吏主持。除官营贸易外,商人须纳税、交牙钱、领得证明文件(关子、标子、关引等)方能交易。”这段材料可用于研究宋代的 ( )
A.货币制度 B.对外贸易
C.市民文化 D.民族关系
6.(3分)宋朝在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交往过程中,经常“以钱财换和平”。下列说法中最能体现双方政治地位平等的是 ( )
A.岁币 B.岁赐 C.岁贡 D.交子
7.(3分)宋仁宗统治时期(1022—1063年),大臣富弼说:“自来天下财货所入,十中八九赡军,军可谓多矣,财可谓耗矣。”这一现象 ( )
A.反映藩镇割据带来严重社会危害
B.源于当时对外扩张战争的频繁
C.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强化的结果
D.表明宋代“崇文抑武”政策破产
8.(3分)(2024·岳阳高一检测)北宋中期,东京一带流传着“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君指范仲淹,希文是他的字)的民谣,这是因为范仲淹 ( )
A.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
B.重视理财,缓解了积贫危机
C.改革赋役,减轻了农民负担
D.推行新政,获得了各界支持
9.(3分)王安石认为财政困难的症结不在于官吏之多和俸禄之厚,理财应“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以此为指导,他在改革中 ( )
A.大幅缩减官员俸禄 B.拨款从事商业经营
C.集中力量整顿吏治 D.废除原有的募兵制
【深化点拨】 市易法
由政府出资金,在开封设“市易务”,在平价时收购商贩滞销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的时候再卖出去。同时向商贩发放贷款,以财产作抵押,五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用以达到“通有无,权贵贱,以平物价,所以抑兼并也”。
10.(3分)(2024·安庆高一检测)王安石变法实行青苗法,在青黄不接之际贷款给农民;实行均输法,令发运使酌情贩运买卖物资。这些措施意在 ( )
A.增加赋税 B.削弱地方财政
C.广辟财源 D.节省政府开支
【补偿训练】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迹近于敛财……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作者认为王安石变法 ( )
A.加重人民的负担
B.实现了富国强兵
C.使北宋走向衰亡
D.加强了社会管控
11.(3分)明朝诗人张以宁《过辛稼轩神道吊以诗》云:“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元无北渡心。”该诗反映 ( )
A.南宋灭亡,国家一统
B.澶渊之盟,辽宋和议
C.崇文抑武,三衙分权
D.绍兴和议,宋廷偏安
12.(3分)下图为南宋刘松年所绘《中兴四将图》(局部),绘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岳飞全身立像,为南宋人物肖像画中的佳作。南宋史官章颖则将岳飞、李显忠、刘锜、魏胜列入自己的《皇宋中兴四将传》一书。这反映出当时 ( )
A.忠勇爱国精神受到推崇
B.武将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
C.军事人才选拔标准多样
D.绘画成就以人物画最为突出
【综合应用练】
13.(3分)(2024·贵州适应性测试)宋真宗时期,王禹偁上疏提到,“臣本鲁人,占籍济上,未及第时,一州止有刺史一人、司户一人,当时未尝阙事。自后有团练推官一人,太平兴国中,增置通判、副使、判官、推官,而监酒、榷税算又增四员。曹官之外,更益司理”。材料意在强调当时北宋 ( )
A.行政机构不断完善
B.地方事务日益繁杂
C.官僚体系庞大臃肿
D.行政官员相互制约
14.(3分)描绘北宋都城的水陆交通及日常生活的《清明上河图》中,缺乏两种市井常见动物——马和羊,画面上开封的大车都用黄牛或水牛拖拉。对这一信息解读合理的是,宋代 ( )
A.交通工具的落后导致马匹供不应求
B.政府严格执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C.文人阶层对市井生活缺乏基本常识
D.边患使政府加强对战备物资的控制
15.(3分)宋人笔记《朝野类要》记载,宋辽“澶渊之盟”后,每次辽国来使,都会举行宴射。由殿前马步三司轮差,陪同来使,射于玉津园,如果获胜会有“金带、升转官资之赏”。这表明,宋朝玉津园“宴射” ( )
A.深受官僚阶层的欢迎
B.是民族交流的重要手段
C.反映社会尚武的精神
D.体现了耕战结合的观念
16.(3分)中国自古就有改革的传统。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相似之处主要是 ( )
A.改变旧的土地制度
B.整顿腐败的官僚机构
C.建立地方行政制度
D.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17.(3分)(2024·厦门高一检测)南宋初年,朝廷有意比附东汉光武中兴的旧事,在年号、祥瑞、即位和祭祀的仪式等方面多效法光武帝。此举意在 ( )
A.打击豪强以稳固统治
B.贬抑北宋以重振朝纲
C.宣扬正统以复兴赵宋
D.营造舆论以恢复古制
18.(14分)(2022·山东合格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文帝时,贾谊上《治安策》,提出了“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主张;汉景帝时,晁错上《削藩策》,主张削夺王国封地。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北宋初年,宋太祖问计宰相赵普:“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赵普答曰:“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摘编自司马光《涑水记闻》
(1)贾谊和晁错上书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什么 指出导致问题的制度根源。(4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宋太祖“问计宰相赵普”的背景。(4分)
(3)宋太祖采纳了赵普的建议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6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九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2024-2025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练(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