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读下图,能准确解读该图的是( )
A.分封制盛行 B.分裂到统一 C.南北对峙 D.诸侯争霸
2.唐太宗的文臣武将,有的是隋末农民起义的将领,有的曾效力于他的政敌,但唐太宗对他们却不计前嫌,委以重任。这表明唐太宗( )
A.用人唯贤 B.勤于政事 C.以民为本 D.勤俭治国
3.生产工具的改进极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下列生产工具出现于唐朝的是( )
A.铁农具 B.耧车 C.曲辕犁 D.秧马
4.宋代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尚限于广东和福建: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这表明宋朝( )
A.人口数量增长 B.粮食产量增加 C.水土流失严重 D.经济作物推广
5.归纳法是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下图为中国古代时间轴示意图,其中阶段③的特征是( )
A.政权分立 B.兼并战争 C.闭关锁国 D.繁荣开放
6.下列文物共同反映了宋元时期( )
A.社会生活的丰富 B.铸造技术的高超
C.雕塑技艺的精湛 D.丝织工艺的精美
7.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可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下列属于研究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 )
A.《唐明皇》电视剧 B.世界上现存最早船坞
C.《西游记》连环画 D.唐蕃会盟碑局部拓片
8.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对下列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图①发明最早应用于唐朝 B.图②印刷术是蔡伦发明
C.图③著作的作者是宋应星 D.图④锦衣卫在隋朝设立
9.小华在阅读《国史十六讲》一书,先观其目录(见下图),再展开学习。在该书第十四讲,他可能阅读到的内容是( )
A.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B.蒙古兴起与元朝建立
C.朱元璋全面改革官制 D.康熙雅克萨痛击俄军
10.历史史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是对历史中的人物和事件做出的叙述。历史解释是指以史实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隋炀帝创立进士科 B.岳家军取得了郾城大捷
C.阿骨打建立金政权 D.成吉思汗是杰出军事家
11.绘制时间轴是梳理历史进程的重要方式。下面时间轴①处应是( )
A.夏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五代十国时期
12.下图所示明朝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是( )
A.裁撤冗员 B.制约皇权 C.强化皇权 D.厉行法治
13.明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这里强调的是明长城( )
A.具有军事防御功能 B.成为民族交往纽带
C.彰显建筑艺术价值 D.提升中华文化内涵
14.下面两幅图片反映出清朝前期( )
耕织图(局部)清朝开荒执照
A.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 B.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C.江南已成为鱼米之乡 D.城镇商品经济发展
15.下面的疆域四至图中,A和B分别是哪个政权( )
A.隋朝、唐朝 B.元朝、清朝 C.北宋、元朝 D.南宋、明朝
二、材料题
16.同学们围绕“古代文化·历久弥新”主题展板开展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古代文化·历久弥新
典籍篇 A.《资治通鉴》 B.《本草纲目》 C.《三国演义》 D.《农政全书》
工程篇
文艺篇 材料一: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
筑梦篇 材料二: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所蕴含的智慧、理念、气度、神韵,涵养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与自豪……中华文化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 ——摘自《中共十九大报告》
(1)请按照示例,将“典籍篇”中的书目进行归类,放入相应的板块。请从“典籍篇”中任意选择一部经典,说明它能入选展板的理由。(要求:写出作者、地位或影响。)
示例:板块一“史学典籍”:A板块二“农学宝典”:______
板块三“医学典籍”:______板块四“文学名著”:______
(2)图1隋朝大运河是哪位皇帝在位时期修建?图2是我国古代哪一都城的平面示意图?
(3)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北宋哪位词风豪迈的文学家扩大了词的境界?依据图3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任意一部明清时期昆曲的代表作品。
(4)依据材料二分析,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认为应该怎样增强文化自信?
17.鉴于往事,资于治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安邦之策】
【经济繁荣】
【人才选拔】
材料一:贞观八年,诏加进士试读经史一部……武太后载初元年二月,策问贡人于洛城殿,数日方了。殿前试人自此始。 ——【唐】杜佑《通典》 材料二: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统编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严格规定科举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称为“八股文”。 ——统编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
(1)将示意图中①②处内容补充完整。
(2)文物是人类社会历史文化遗存的证物,请将以上文物填写到对应的朝代中。(填写字母即可)。
宋朝:
明朝:
(3)依据材料一,写出唐朝时发展科举制度的一位君主。依据材料二,指出宋朝发展科举制的措施。材料三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科举考试的变化?
(4)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古代中国治国理政的经验有哪些值得借鉴。
18.一部中国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交往与交融】
材料一: 材料二:
阎立本《步辇图》 契丹货币西夏货币
【边疆治理与巩固】
朝代 措施
唐朝 先后设置①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元朝 设置②,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建立行政机构;设置宣政院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清朝 1727年,在西藏设置驻臧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设置③,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国家分裂与统一】
(1)材料一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哪个少数民族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材料二中契丹、西夏的货币深受中原文化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当时的民族关系如何?
(2)请将表格中①②③处内容填写完整。
(3)依据示意图,写出①政权名称。图中统一全国的政权存在期间形成了哪个新的民族?
(4)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归纳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因素。
19.某历史兴趣小组围绕“古代中国对外交往”开展项目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赏析诗词】
材料一:“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韬钤深处》 材料二:“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郑成功《复台》
【辨识地图】
图1元朝交通路线图 图2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解读史料】
材料三:上(宋高宗)谕大臣……又曰:“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材料四:各该督抚镇俱饬防守各官,相度形势,设法阻拦,或筑土坝,或树木栅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口。 ——《清世祖实录》
(1)郑成功打败哪个殖民国家收复了台湾?戚继光和郑成功具有怎样共同的民族精神?
(2)依据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的原因。依据图2,指出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哪里?
(3)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回答宋高宗和顺治帝对待海外贸易分别持什么态度?
(4)“和平交往有利于社会进步”,请你从下表中任选两个史实对这一观点加以论证。(要求:运用史实,论证观点,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遣唐使访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马可·波罗来华、郑和下西洋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南北朝到隋朝建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晋朝之后的第一个阶段是南北朝(420年—589年),这是一个长期分裂的时期,基本以长江为界,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时期,北方先由北魏统一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后又分别被北齐和北周取代。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年号开皇,定都长安。杨坚即是隋文帝。589年,他派杨广率大军攻入建康灭陈,统一南北。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因此解读最准确的是从分裂到统一,B项正确;分封制盛行是西周时期,排除A项;南北对峙只能解读图示一部分信息,排除C项;诸侯争霸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特征,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唐太宗的文臣武将,有的是隋末农民起义的将领,有的曾效力于他的政敌,但唐太宗对他们却不计前嫌,委以重任”和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魏征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当时朝中人才济济,题干现象即表明唐太宗用人唯贤,唯才是举,不计前嫌,重用魏征,A项正确;唐太宗本人的确以民为本、勤于政事、勤俭治国,没有以上几点要素,也不可能开创“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但这些均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3.答案:C
解析: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C项正确;铁制农具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排除A项;耧车是西汉时期发明的农具,排除B项;“秧马”是种植水稻时,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北宋开始大量使用,排除D项。故选C项。
4.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宋代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尚限于广东和福建: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可知,宋代的经济作物,在南方有很大的发展。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尚限于广东和福建;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因此题干反映的是经济作物推广,D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经济作物推广,与人口数量增长和水土流失严重无关,排除AC项;题干涉及的是经济作物,不是粮食作物,因此粮食作物增加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故选D项。
5.答案:D
解析:根据“中国古代时间轴示意图”可知,其中阶段③的时间段是581年到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的隋唐时期。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项正确;政权分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A项;兼并战争是指战国时期,具有统一性质,排除B项;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
6.答案:A
解析:根据图片关键词“歌舞散乐、蹴鞠、杂剧”等内容可得出,这反映是宋元时期社会生活的场景,说明当时社会生活的丰富,A项正确;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不属于铸造,排除B项;宋代墓葬的歌舞散乐壁画不属于雕塑,排除C项;壁画、蹴鞠铜镜、陶俑,都与丝织工艺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7.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可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可知,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位于北宋东京郊外,世界上现存最早船坞,属于第一手史料,史料价值最高,可以作为研究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的第一手史料,B项正确;《唐明皇》电视剧、《西游记》连环画都经过后人的艺术加工,属于第二手史料,且与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无关,排除AC项;唐蕃会盟碑局部拓片,属于第一手史料,但与题干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一书,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C项正确;战国时期出现司南,排除A项;北宋时期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排除B项;锦衣卫是明朝时期设立的,排除D项。故选C项。
9.答案:C
解析:据题干《国史十六讲》一书目录信息“第十三讲迅速崛起的蒙元、第十四讲缓慢发展的明朝、第十五讲盛极而衰的清朝”和所学知识可知,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进行全面改革官制是明朝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符合第十四讲“缓慢发展的明朝”的主题,C项正确;“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发生在唐朝,题干中明确提到第十四讲是关于“缓慢发展的明朝”,与第十四讲的内容不符,排除A项;“蒙古兴起与元朝建立”与第十三讲的内容相符,并非第十四讲,排除B项;“康熙雅克萨痛击俄军”涉及到清朝康熙皇帝时期的历史事件,与明朝无关,它不可能出现在讲述明朝的第十四讲中,排除D项。故选C项。
10.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历史史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是对历史中的人物和事件做出的叙述。历史解释是指以史实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评判”可知,成吉思汗是杰出军事家,属于历史解释,D项正确;隋炀帝创立进士科,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项;岳家军取得了郾城大捷,属于历史史实,排除B项;阿骨打建立金政权,属于历史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11.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北宋建立后,五代十国的局面结束,D项正确;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都在隋唐之前,排除ABC项。故选D项。
12.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图片信息可知,“内阁、六部、都察院、五军都督府、锦衣卫等”都直接对皇帝负责,说明强化皇权,C项正确;裁撤冗员是指减少官员,题干并未体现出官员的裁减问题,排除A项;题干所示机构都对皇帝负责,制约皇权说法错误,排除B项;厉行法治主要表现是加强法治建设、依法治国,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长城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为各民族的交往和交流作出了贡献。因此,材料体现了长城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B项正确;明长城作为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 其目的是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的南扰,但材料没有体现具有军事防御功能,排除A项;明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也是一项独特的防御建筑,材料没有体现建筑艺术价值,排除C项;题干信息强调明长城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与提升中华文化内涵无关,排除D。故选B项。
14.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耕织图》局部反映了清朝前期的农业发展;《清代开荒执照》说明清朝前期鼓励垦荒,鼓励垦荒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A项正确;图片反映出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不能反映清朝前期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地区,无法得知江南已成为鱼米之乡,排除C项;材料强调清朝前期农业的发展,无法反映城镇商品经济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15.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疆域四至图”结合所学可知,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清朝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南至南海诸岛。所以A和B分别是元朝、清朝,B项正确;隋朝疆域北至东北辽宁一带,西至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东临东海,南至越南北部一带,唐朝的疆域东至朝鲜半岛,西达中亚咸海,南到越南顺化一带,北包贝加尔湖,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北宋的疆域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为界与辽相交,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与西夏交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与青藏高原、大理国交界,南以广西与越南交界,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南宋疆域北至淮水—大散关一线,南至南海,东至东海,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6.答案:(1)农学宝典:D
医学典籍:B
文学名著:C
理由:《本草纲目》是一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作者李时珍。这部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皇帝:隋炀帝。
都城:北京城。
(3)文学家:苏轼。
代表作品:《桃花扇》。
(4)做法:青少年要努力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解析:(1)归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板块二“农学宝典”:D《农政全书》是明朝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板块三“医学典籍”:B《本草纲目》是一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板块四“文学名著”:C《三国演义》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理由:选择《本草纲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草纲目》是一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作者李时珍。这部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皇帝: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都城:根据图2的平面示意图可知,该都城是明朝的北京城。
(3)文学家: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文学家苏轼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意境,提高了词的格调。
代表作品:结合所学可知,到了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达顶峰,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
(4)本小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从了解历史,了解五千年中华文化角度来增强文化自信,如青少年要努力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17.答案:(1)行省制度。军机处。
(2)AB
(3)唐太宗时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首创武举和殿试。
宋朝重文轻武政策,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升迁迅速。
明朝。
(4)善于改革,大力发展经济;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任用;对各级官吏要加强监督等等。
解析:(1)填写:根据“安邦之策中元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设立行省制度。根据“安邦之策中清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2)填写:根据材料“经济繁荣中的交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商贸的繁荣促进货币交易量的增长,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根据“经济繁荣中青花扁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手工工艺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特别明代青花扁壶的瓷器。
(3)君主:根据材料一“贞观八年,诏加进士试读经史一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根据材料一“武太后载初元年二月,策问贡人于洛城殿,数日方了。殿前试人自此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时首创武举和殿试。
措施:根据材料二“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实施重文轻武政策,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升迁迅速。
变化:根据材料三“严格规定科举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称为‘八股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提倡尊孔崇儒,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
(4)借鉴经验: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值得借鉴的古代中国治国理政的经验是善于改革,大力发展经济;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任用;对各级官吏要加强监督等等。
18.答案:(1)少数民族:吐蕃。
民族关系:时战时和,以和为主。
(2)①安西都护府;②澎湖巡检司;③伊犁将军。
(3)政权:北宋。
新民族:回族。
(4)因素:国家的民族政策;民族融合;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理等。
解析:(1)少数民族:根据材料一“阎立本《步辇图》”可知,反映的是唐朝时期,吐蕃使者来唐朝求亲的场景,唐太宗最终答应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松赞干布。
民族关系:根据材料二“契丹货币、西夏货币”可知,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和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政权,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当时的汉族政权宋朝和少数民族政权辽与西夏是并立的政权,宋朝与当时的民族政权时战时和,以和为主。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元朝是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清朝乾隆时期,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设立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故答案为:①安西都护府;②澎湖巡检司;③伊犁将军。
(3)政权:根据题干信息“①”所处的时间段960年—1127年可知,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史称北宋。1127年,金军攻灭开封,北宋灭亡,因此①处是北宋。
新民族:根据图示政权可知,统一全国的政权是元朝。元朝时期疆域辽阔,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4)因素:根据上述反映的唐朝时期的民族政策、民族融合和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管理,可从民族政策、民族融合、边疆管理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国家的民族政策;民族融合;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理等。
19.答案:(1)殖民国家:荷兰。
民族精神: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原因:元朝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造船和航海技术发达;国家经济重心在南方,手工业繁荣等。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3)宋高宗:重视海外贸易。
顺治帝:闭关锁国政策。
(4)观点:和平交往有利于社会进步。
论述:唐朝时期,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郑和下西洋,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综上可知,和平的交往方式有利于社会进步。
解析:(1)殖民国家:结合所学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知识点可知,郑成功的主要事迹是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
民族精神:结合所学戚继光的事迹可知,他率领戚家军基本上肃清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倭患,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同样,郑成功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因此其具有的共同民族精神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原因:根据材料二“图1元朝交通路线图”并结合所学元朝的统治,可从政治、技术、经济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元朝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造船和航海技术发达;国家经济重心在南方,手工业繁荣等。
最远到达:结合所学郑和下西洋的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3)宋高宗:根据材料三“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可知,宋高宗重视海外贸易,积极开展海外贸易。
顺治帝:根据材料三“各该督抚镇俱饬防守各官,相度形势,设法阻拦,或筑土坝,或树木栅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口”可知,清朝顺治时期,采取消极的对外政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4)观点:和平交往有利于社会进步。围绕观点,结合所学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的知识进行解读,最后总结。论述:唐朝时期,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郑和下西洋,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综上可知,和平的交往方式有利于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