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4月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2024七下·沿河期中)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根据下图可知,隋朝的统一( )
A.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B.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C.结束了南北朝时期长期分裂的局面
D.使隋朝进入了中国古代鼎盛时期
【答案】C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依据图示及所学可知,隋朝的统一结束了南北朝时期长期分裂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排除A项;
隋文帝时期,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但与题干涉及的结束分裂局面不符,排除B项;
题干中的图示主要反映了隋朝统一利于南北分裂的结束,而非使隋朝进入中国鼎盛时期,且唐朝是中国古代最鼎盛的时期,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观察图示,准确理解及知识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对图示的准确理解,然后结合图示,对比备选项即可判断出准确答案。
2.(2024七下·沿河期中)“这种考试制度十分公正,因此,即使是国家中最贫穷的人,也只能说,如果他命运不济, 那是‘天意’如此,他的同胞们并没有设置任何不公正的障碍来阻挠他的提升”。以上材料中这 种“考试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 )
A.隋文帝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B.隋炀帝创立进士科
C.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 D.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
【答案】B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依据“考试制度十分公正”“最贫穷的人……没有设置任何不公正的障碍来阻挠他的提升”可判断出该制度为科举制,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B项正确;
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没有正式建立科举制,排除A项;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是对科举制的完善,排除C项;
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是对科举制的完善,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及运用已学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首先依据史料判断出该制度为:科举制度,然后联系科举制的确立发展过程,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3.(2024七下·沿河期中)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以下措施体现了唐太宗“存百姓”的是( )
A.重视人才 B.严格考察官吏的政绩
C.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 D.勤于政事,虚心纳谏
【答案】C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及所学可知,贞观时期推行了一系列革新的措施,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材料直接体现了唐太宗关心百姓疾苦,减少百姓的负担,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C项正确;
重视人才主要是为了国家的发展和治理,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当时朝中人才济济,虽然这也是重要的举措,但与“存百姓”的直接关联相对较小,排除A项;
考察官吏政绩有助于整顿吏治,但对直接减轻百姓负担的作用相对间接,排除B项;
勤于政事和虚心纳谏更多的是唐太宗自身的执政态度和方式,虽然对治理国家有重要意义,但与唐太宗“存百姓”的思想联系不那么直接和具体,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及知识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唐太宗统治措施的准确识记,然后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4.(2024七下·沿河期中)“他是唐朝的大诗人,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诗风淳朴厚重,反映了战争和政治 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材料中的“他”被誉为( )
A.“诗仙” B.“诗圣” C.“诗王” D.“诗魔”
【答案】B
【知识点】盛唐开放的社会风气;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诗风淳朴厚重,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可判断出“他”为杜甫,其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他的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 “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B项正确;
李白被称为“诗仙”,白居易被称为“诗王”或“诗魔”,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准确理解及运用已学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结合唐朝诗歌、诗人,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5.(2024七下·沿河期中)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唐玄宗统治前期,国家富裕程度已经和隋朝相差无几,但是安史之乱后,社会状况又和隋炀帝时期差不多。这说明安史之乱( )
A.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B.促进唐朝社会经济发展
C.直接导致唐朝灭亡 D.与隋唐兴亡没有联系
【答案】A
【知识点】安史之乱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唐玄宗统治前期、安史之乱后、隋炀帝”和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对唐朝的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A项正确;
安史之乱对唐朝的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而非促进积极发展,排除B项;
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但没有直接导致唐朝灭亡,排除C项;
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与隋朝的兴亡没有关系,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准确理解及运用已学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结合史料对安史之乱的准确理解,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6.(2024七下·沿河期中)物理学科中的“钟摆理论”是指钟摆总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值在一定范围内作有规律的摆动。历慎思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借用该理论绘制了如右示意图。钟摆在北宋向右摆动的原因是( )
A.地方设转运使 B.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C.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D.设置通判分如州权力
【答案】B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钟摆总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值在一定范围内作有规律的摆动”及所学可知,当钟摆向右摇摆时指针偏向了文官,这说明文官的权力远远超过了武将,这反映了北宋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B项正确;
宋初为集中财权,置诸路转运使掌一路财赋,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解除禁军将领兵权”目的是为了解决武将掌兵的问题,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
“设置通判分知州权力”是分化事权,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对史料的准确理解及知识运用的能力,解题时一方面要理解“钟摆理论”,二是需要对北宋时代背景的准确熟悉,然后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7.(2024七下·沿河期中)观察右边地图,概括该时期的时代特征( )
A.强盛的大一统 B.江南地区的开发
C.民族政权并立 D.社会经济凋敝
【答案】C
【知识点】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解析】【分析】依据地图中“辽”“西夏”“北宋”可得出北宋与辽、西夏、吐蕃等少数民族政权并立,说明了这一时期的历史时代特征是民族政权并立,C项正确;
秦汉是大一统的王朝,魏晋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图片反映政权并立属于政治层面,社会经济凋敝属于经济层面,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地图中“辽”“西夏”“北宋”,结合北宋时期的政权并立的关系,然后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8.(2024七下·沿河期中)沿河县某学校为了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家国情怀,开展了讲历史故事大 赛。七年级1班的同学准备了以下材料:①收复建康②取得郾城大捷③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④“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他们要讲述的是关于哪位历史人物的故事( )
A.黄巢 B.耶律阿保机 C.文天祥 D.岳飞
【答案】D
【知识点】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收复建康”“郾城大捷”“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可判断出应该是讲述的岳飞,在宋金战争中,岳飞收复建康,取得郾城大捷,他的军队“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D项正确;
黄巢是唐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耶律阿保机建立辽,文天祥抗元,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认识及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收复建康”“郾城大捷”“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即可判断出准确答案。
9.(2024七下·沿河期中)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纸币的出现,反映了当时 ( )
A.手工业的进步 B.农业的发展
C.商业的发展 D.城市的繁荣
【答案】C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及所学可知,两宋时期商品经济发达,纸币的出现是为了适应商业发展的需求,C项正确;
依据所学可知,纸币的出现是因为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与手工业、农业、城市发展无关,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及知识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理解纸币与商业发展的关系,然后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10.(2024七下·沿河期中)宋朝时,朝廷鼓励海外贸易,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一外国商人运送一批货物到广州销售,他抵达广州后应该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 )
A.市舶司 B.宣政院
C.北庭都元帅府 D.转运使
【答案】A
【知识点】宋元时期发达的中外交通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宋朝”“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机构”及所学可判断出该机构为市舶司,宋代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A项正确;
宣政院是元朝时期的机构,北庭都元帅府是元朝时期的机构,北宋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及运用已学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对宋朝海外贸易发展的相关史实去判断出准确答案。
11.(2024七下·沿河期中)观察下面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部分),建立③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
A.契丹族 B.党项族 C.女真族 D.蒙古族
【答案】D
【知识点】蒙古族的兴起与蒙古灭夏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依据图示及所学可知,元朝建立后,继续进攻南宋。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D项正确;
契丹族建立辽朝被金朝灭亡,党项族建立西夏政权,1227年,被蒙古所灭,女真族建立金被蒙古族所灭,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对唐到宋元时期民族关系的相关具体史实去判断出准确答案。
12.(2024七下·沿河期中)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 逐渐交融。到元朝时期,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
A.中华民族形成的复杂性
B.元朝的统一有利于民族交融
C.元朝时期民族之间十分平等
D.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
【答案】B
【知识点】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蒙古族的兴起与蒙古灭夏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到元朝时期,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和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边疆各族内迁,与汉族杂居,再加上唐末以来,各民族长期杂居,相互通婚,于是在元朝时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可见元朝的统一有利于民族交融,B项正确;
题干中只提到了回族的形成,而非中华民族形成的复杂,排除A项;
依据已学可知,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社会上形成了四等人制,排除C项;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但回族的形成并无法直接说明这一点,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及知识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比较唐到元民族发展,然后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3.(2024七下·沿河期中)唐太宗在位20多年,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推行了一系列革新的措施,使唐朝在此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 史称“ ”。
【答案】贞观之治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的知识可知,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推行了一系列革新的措施,他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故答案为:贞观之治。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对贞观之治的准确认识即可答出准确答案。
14.(2024七下·沿河期中)唐朝时,高僧 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他仍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
【答案】鉴真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唐朝时,高僧鉴真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他仍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故答案为:鉴真。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对唐朝对外交往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即可答出准确答案。
15.(2024七下·沿河期中)1004年,宋真宗亲征,打退辽军。1005年,辽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这次宋辽盟约称 。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答案】澶渊之盟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004年,宋真宗统治时,寇准力主宋真宗亲征,澶州之战宋军击退辽军。1005年,战后双方订立盟约,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史称为“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因此填写澶渊之盟。
故答案为:澶渊之盟。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对宋辽之间和谈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即可答出准确答案。
16.(2024七下·沿河期中)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 被尊称为 。
【答案】成吉思汗
【知识点】蒙古族的兴起与蒙古灭夏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因此,题干空格处应填写:成吉思汗。
故答案为:成吉思汗。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对蒙古政权建立的准确认识即可答出准确答案。
17.(2024七下·沿河期中)根据下图,元朝统一后,为了便于地方管理,推行 制度。
【答案】行省
【知识点】行省制度及其影响;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分析】依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管理,元朝统一后在地方推行行省制度。因此,题干空格处应填写:行省。
故答案为:行省。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对元朝地方政治制度的准确认识即可答出准确答案。
三、综合问答题(15分)
18.(2024七下·沿河期中)历史研究需要运用大量史料,甄别和使用不同类型史料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阅读材 料,回答下列问题.
【遗迹寻史】
材料一
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凿的.它利用了黄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趋势,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成为连接富庶经济地区与国都的纽带。
【图书佐史】
材料二
玄奘西行求法 唐太宗:“...昔人谓御戎无上策,朕今 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岂非上策乎!”他还 引见诸胡使者,对侍臣说:“汉武帝穷兵三十馀(余)年,疲弊中国,所获无几: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 ——司马光《资治通鉴》
【考古探史】 材料三
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宋代所造海船,载重量一般有数百石至五千石,最大载重量可达万石。宋代海船设 置了水密隔舱,增加了抗沉性和横向强度.船上使用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
【图像证史】
材料四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两宋时期,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从而大大提 高了水稻的产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朝大运河由谁主持开凿并分析开凿隋朝大运河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文化交流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船作为考克史料可用来研究宋朝经济发展的哪些表 现。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经济发展的因素
【答案】(1)隋炀帝(杨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对周边国家影响深远;开放包容;民族交融;各民族共同发展。
(3)海外交通、贸易发达;商业贸易繁荣;经济重心南移;造船技术发达;手工业兴盛。
(4)政局较稳定,社会较安定;政府政策支持,农业生产发展;人民辛勤劳动;越南高产作物的引进;海外贸易 发展
【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鉴真与玄奘;宋代的经济发展;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宋元时期发达的中外交通
【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凿的”及所学可知,大运河是隋炀帝杨广在位时期开凿的;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它利用了黄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趋势,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成为连接富庶经济地区与国都的纽带”可知,大运河的开凿,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解题时依据材料二“……昔人谓御戎无上策,朕今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岂非上策乎!”“汉武帝穷兵三十馀(余)年,疲弊中国,所获无几: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及所学,可以从影响深远、开放包容、民族交融、各民族共同发展等角度分析归纳即可。
(3)解题时依据材料三“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宋代所造海船,载重量一般有数百石至五千石,最大载重量可达万石。宋代海船设置了水密隔舱,增加了抗沉性和横向强度。船上使用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及所学,可以从海外交通、贸易发达:商业贸易繁荣;经济重心南移;造船技术发达;手工业兴盛等角度分析归纳。
(4)依据材料四“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并结合所可知,宋代政局较稳定,社会较安定;据材料四“两宋时期,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并结合所学可知,政府政策支持,农业生产发展;越南高产作物的引进;据材料四“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从而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人民辛勤劳动;以及海外贸易发展:这些都是宋朝经济发展的因素。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及知识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一方面阅读史料,另一方面结合隋唐宋时期的海外贸易的发展相关史实,综合分析归纳。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1分)
19.(2024七下·沿河期中)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在民族关系、对外交流、 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树,呈现出繁荣、富强的盛唐景象,是当时世界上具 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先后任用姚崇、宋璟等一批熟悉吏治、富有才能的宰相,选择良吏,建立制度.同时下令除奢从简,注意租税的均平征敛.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材料三 贞观十五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根据材料,归纳他在位时采取的措施。
(2)请根据材料二分别写出图A和图B当时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产工具名称。
(3)材料三中吐蕃人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 材料反映的这件事的历史意义是 什么?
(4)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休戚与共,共同推动了社会进步。 请你从下面的史事中任选三例,以“交往 交融”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 短文内容包含正确的史实、认识,条理清晰)
【答案】(1)唐玄宗(唐明皇或李隆基);选择良吏、建立制度、除奢从简
(2)图 A:曲辕犁;图 B:筒车。
(3)藏族;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4)示例: 交往·交融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
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唐朝时期,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朝关 系密切,如唐玄宗册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唐太宗时,文成 公主入藏促进了唐与吐蕃的友好往来和吐蕃经济社会发展。这表明恰当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的交流与发展。
【知识点】“开元盛世”;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唐朝的建立;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他先后任用姚崇、宋璟等一批熟悉吏治、富有才能的宰相”及所学可判断出“他”为唐玄宗,其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治国措施,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选择良吏,建立制度。同时下令除奢从简,注意租税的均平征敛”可知,唐玄宗在位时采取的措施是选择良吏、建立制度、除奢从简。
(2)结合图示及所学可知A为曲辕犁,其发明和应用, 是古代中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之一, 对唐朝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图2为筒车又叫水转筒车,随水流自行转动,竹筒把水由低处汲到高处,便于灌溉。
(3)第一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三“贞观十五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及所学可知,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需要严格按照格式要求,进行三段论式的论述,即:观点(题目)、论述、结论三部分,缺一不可。首先确定观点为:交往·交融,其次结合唐朝的民族政策,从交往与融合两个角度去分析论述,最后总结,点明主题,需要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及知识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结合唐朝的政治、积极、民族关系等内容去综合分析归纳。
20.(2024七下·沿河期中)历代王朝在治国理政方面都做出了大胆的尝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图所示
材料二 宋初统治者削弱相权,以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 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在中央,分别设立掌管全国行政事务、全国军事事务、监察事务的机构..….其他 地区设置10个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分别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
——统编板《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图示反映了唐朝在政治上实行哪一制度?
(2)材料二中的“宋初统治者”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削弱相权”的办法是什么?后来为“掌控财权''在地方设置了什么官职?
(3)材料三中负责“全国行政事务”的是什么机构? 请分别举出元朝在台湾地区和 西藏地区设置的管理机构的名称.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趋势。
【答案】(1)三省六部制
(2)宋太祖(赵匡胤) ;分化事权;转运使
(3)中书省;台湾:澎湖巡检司,西藏:宣政院
(4)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或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中央集权 不断加强)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解析】【分析】(1)解题时需依据材料一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中有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这三省,尚书省下还有六部,这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2)解题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初统治者”指的是北宋的建立者——宋太祖赵匡胤;宋代时期“削弱相权”通过分化事权,“控制军队”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掌控财权”在地方设置了转运使。
(3)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三“在中央,分别设立掌管全国行政事务、全国军事事务、监察事务的机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负责“全国行政事务”的是中书省;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台湾地区设置了澎湖巡检司,在西藏设置了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归宣政院统辖。
(4)解题时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政治发展趋势是皇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即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同时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即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运用已学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结合唐朝的政治制度、宋朝的政治制度等相关史实,综合分析归纳正确答案。
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4月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2024七下·沿河期中)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根据下图可知,隋朝的统一( )
A.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B.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C.结束了南北朝时期长期分裂的局面
D.使隋朝进入了中国古代鼎盛时期
2.(2024七下·沿河期中)“这种考试制度十分公正,因此,即使是国家中最贫穷的人,也只能说,如果他命运不济, 那是‘天意’如此,他的同胞们并没有设置任何不公正的障碍来阻挠他的提升”。以上材料中这 种“考试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 )
A.隋文帝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B.隋炀帝创立进士科
C.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 D.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
3.(2024七下·沿河期中)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以下措施体现了唐太宗“存百姓”的是( )
A.重视人才 B.严格考察官吏的政绩
C.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 D.勤于政事,虚心纳谏
4.(2024七下·沿河期中)“他是唐朝的大诗人,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诗风淳朴厚重,反映了战争和政治 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材料中的“他”被誉为( )
A.“诗仙” B.“诗圣” C.“诗王” D.“诗魔”
5.(2024七下·沿河期中)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唐玄宗统治前期,国家富裕程度已经和隋朝相差无几,但是安史之乱后,社会状况又和隋炀帝时期差不多。这说明安史之乱( )
A.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B.促进唐朝社会经济发展
C.直接导致唐朝灭亡 D.与隋唐兴亡没有联系
6.(2024七下·沿河期中)物理学科中的“钟摆理论”是指钟摆总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值在一定范围内作有规律的摆动。历慎思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借用该理论绘制了如右示意图。钟摆在北宋向右摆动的原因是( )
A.地方设转运使 B.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C.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D.设置通判分如州权力
7.(2024七下·沿河期中)观察右边地图,概括该时期的时代特征( )
A.强盛的大一统 B.江南地区的开发
C.民族政权并立 D.社会经济凋敝
8.(2024七下·沿河期中)沿河县某学校为了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家国情怀,开展了讲历史故事大 赛。七年级1班的同学准备了以下材料:①收复建康②取得郾城大捷③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④“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他们要讲述的是关于哪位历史人物的故事( )
A.黄巢 B.耶律阿保机 C.文天祥 D.岳飞
9.(2024七下·沿河期中)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纸币的出现,反映了当时 ( )
A.手工业的进步 B.农业的发展
C.商业的发展 D.城市的繁荣
10.(2024七下·沿河期中)宋朝时,朝廷鼓励海外贸易,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一外国商人运送一批货物到广州销售,他抵达广州后应该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 )
A.市舶司 B.宣政院
C.北庭都元帅府 D.转运使
11.(2024七下·沿河期中)观察下面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部分),建立③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
A.契丹族 B.党项族 C.女真族 D.蒙古族
12.(2024七下·沿河期中)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 逐渐交融。到元朝时期,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
A.中华民族形成的复杂性
B.元朝的统一有利于民族交融
C.元朝时期民族之间十分平等
D.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3.(2024七下·沿河期中)唐太宗在位20多年,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推行了一系列革新的措施,使唐朝在此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 史称“ ”。
14.(2024七下·沿河期中)唐朝时,高僧 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他仍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
15.(2024七下·沿河期中)1004年,宋真宗亲征,打退辽军。1005年,辽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这次宋辽盟约称 。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16.(2024七下·沿河期中)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 被尊称为 。
17.(2024七下·沿河期中)根据下图,元朝统一后,为了便于地方管理,推行 制度。
三、综合问答题(15分)
18.(2024七下·沿河期中)历史研究需要运用大量史料,甄别和使用不同类型史料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阅读材 料,回答下列问题.
【遗迹寻史】
材料一
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凿的.它利用了黄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趋势,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成为连接富庶经济地区与国都的纽带。
【图书佐史】
材料二
玄奘西行求法 唐太宗:“...昔人谓御戎无上策,朕今 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岂非上策乎!”他还 引见诸胡使者,对侍臣说:“汉武帝穷兵三十馀(余)年,疲弊中国,所获无几: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 ——司马光《资治通鉴》
【考古探史】 材料三
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宋代所造海船,载重量一般有数百石至五千石,最大载重量可达万石。宋代海船设 置了水密隔舱,增加了抗沉性和横向强度.船上使用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
【图像证史】
材料四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两宋时期,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从而大大提 高了水稻的产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朝大运河由谁主持开凿并分析开凿隋朝大运河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文化交流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船作为考克史料可用来研究宋朝经济发展的哪些表 现。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经济发展的因素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1分)
19.(2024七下·沿河期中)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在民族关系、对外交流、 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树,呈现出繁荣、富强的盛唐景象,是当时世界上具 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先后任用姚崇、宋璟等一批熟悉吏治、富有才能的宰相,选择良吏,建立制度.同时下令除奢从简,注意租税的均平征敛.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材料三 贞观十五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根据材料,归纳他在位时采取的措施。
(2)请根据材料二分别写出图A和图B当时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产工具名称。
(3)材料三中吐蕃人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 材料反映的这件事的历史意义是 什么?
(4)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休戚与共,共同推动了社会进步。 请你从下面的史事中任选三例,以“交往 交融”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 短文内容包含正确的史实、认识,条理清晰)
20.(2024七下·沿河期中)历代王朝在治国理政方面都做出了大胆的尝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图所示
材料二 宋初统治者削弱相权,以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 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在中央,分别设立掌管全国行政事务、全国军事事务、监察事务的机构..….其他 地区设置10个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分别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
——统编板《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图示反映了唐朝在政治上实行哪一制度?
(2)材料二中的“宋初统治者”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削弱相权”的办法是什么?后来为“掌控财权''在地方设置了什么官职?
(3)材料三中负责“全国行政事务”的是什么机构? 请分别举出元朝在台湾地区和 西藏地区设置的管理机构的名称.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趋势。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依据图示及所学可知,隋朝的统一结束了南北朝时期长期分裂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排除A项;
隋文帝时期,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但与题干涉及的结束分裂局面不符,排除B项;
题干中的图示主要反映了隋朝统一利于南北分裂的结束,而非使隋朝进入中国鼎盛时期,且唐朝是中国古代最鼎盛的时期,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观察图示,准确理解及知识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对图示的准确理解,然后结合图示,对比备选项即可判断出准确答案。
2.【答案】B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依据“考试制度十分公正”“最贫穷的人……没有设置任何不公正的障碍来阻挠他的提升”可判断出该制度为科举制,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B项正确;
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没有正式建立科举制,排除A项;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是对科举制的完善,排除C项;
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是对科举制的完善,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及运用已学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首先依据史料判断出该制度为:科举制度,然后联系科举制的确立发展过程,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3.【答案】C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及所学可知,贞观时期推行了一系列革新的措施,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材料直接体现了唐太宗关心百姓疾苦,减少百姓的负担,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C项正确;
重视人才主要是为了国家的发展和治理,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当时朝中人才济济,虽然这也是重要的举措,但与“存百姓”的直接关联相对较小,排除A项;
考察官吏政绩有助于整顿吏治,但对直接减轻百姓负担的作用相对间接,排除B项;
勤于政事和虚心纳谏更多的是唐太宗自身的执政态度和方式,虽然对治理国家有重要意义,但与唐太宗“存百姓”的思想联系不那么直接和具体,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及知识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唐太宗统治措施的准确识记,然后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4.【答案】B
【知识点】盛唐开放的社会风气;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诗风淳朴厚重,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可判断出“他”为杜甫,其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他的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 “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B项正确;
李白被称为“诗仙”,白居易被称为“诗王”或“诗魔”,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准确理解及运用已学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结合唐朝诗歌、诗人,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5.【答案】A
【知识点】安史之乱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唐玄宗统治前期、安史之乱后、隋炀帝”和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对唐朝的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A项正确;
安史之乱对唐朝的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而非促进积极发展,排除B项;
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但没有直接导致唐朝灭亡,排除C项;
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与隋朝的兴亡没有关系,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准确理解及运用已学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结合史料对安史之乱的准确理解,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6.【答案】B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钟摆总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值在一定范围内作有规律的摆动”及所学可知,当钟摆向右摇摆时指针偏向了文官,这说明文官的权力远远超过了武将,这反映了北宋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B项正确;
宋初为集中财权,置诸路转运使掌一路财赋,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解除禁军将领兵权”目的是为了解决武将掌兵的问题,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
“设置通判分知州权力”是分化事权,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对史料的准确理解及知识运用的能力,解题时一方面要理解“钟摆理论”,二是需要对北宋时代背景的准确熟悉,然后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7.【答案】C
【知识点】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解析】【分析】依据地图中“辽”“西夏”“北宋”可得出北宋与辽、西夏、吐蕃等少数民族政权并立,说明了这一时期的历史时代特征是民族政权并立,C项正确;
秦汉是大一统的王朝,魏晋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图片反映政权并立属于政治层面,社会经济凋敝属于经济层面,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地图中“辽”“西夏”“北宋”,结合北宋时期的政权并立的关系,然后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8.【答案】D
【知识点】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收复建康”“郾城大捷”“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可判断出应该是讲述的岳飞,在宋金战争中,岳飞收复建康,取得郾城大捷,他的军队“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D项正确;
黄巢是唐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耶律阿保机建立辽,文天祥抗元,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认识及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收复建康”“郾城大捷”“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即可判断出准确答案。
9.【答案】C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及所学可知,两宋时期商品经济发达,纸币的出现是为了适应商业发展的需求,C项正确;
依据所学可知,纸币的出现是因为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与手工业、农业、城市发展无关,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及知识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理解纸币与商业发展的关系,然后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10.【答案】A
【知识点】宋元时期发达的中外交通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宋朝”“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机构”及所学可判断出该机构为市舶司,宋代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A项正确;
宣政院是元朝时期的机构,北庭都元帅府是元朝时期的机构,北宋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及运用已学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对宋朝海外贸易发展的相关史实去判断出准确答案。
11.【答案】D
【知识点】蒙古族的兴起与蒙古灭夏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依据图示及所学可知,元朝建立后,继续进攻南宋。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D项正确;
契丹族建立辽朝被金朝灭亡,党项族建立西夏政权,1227年,被蒙古所灭,女真族建立金被蒙古族所灭,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对唐到宋元时期民族关系的相关具体史实去判断出准确答案。
12.【答案】B
【知识点】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蒙古族的兴起与蒙古灭夏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到元朝时期,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和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边疆各族内迁,与汉族杂居,再加上唐末以来,各民族长期杂居,相互通婚,于是在元朝时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可见元朝的统一有利于民族交融,B项正确;
题干中只提到了回族的形成,而非中华民族形成的复杂,排除A项;
依据已学可知,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社会上形成了四等人制,排除C项;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但回族的形成并无法直接说明这一点,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及知识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比较唐到元民族发展,然后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13.【答案】贞观之治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的知识可知,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推行了一系列革新的措施,他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故答案为:贞观之治。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对贞观之治的准确认识即可答出准确答案。
14.【答案】鉴真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唐朝时,高僧鉴真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他仍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故答案为:鉴真。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对唐朝对外交往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即可答出准确答案。
15.【答案】澶渊之盟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004年,宋真宗统治时,寇准力主宋真宗亲征,澶州之战宋军击退辽军。1005年,战后双方订立盟约,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史称为“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因此填写澶渊之盟。
故答案为:澶渊之盟。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对宋辽之间和谈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即可答出准确答案。
16.【答案】成吉思汗
【知识点】蒙古族的兴起与蒙古灭夏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因此,题干空格处应填写:成吉思汗。
故答案为:成吉思汗。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对蒙古政权建立的准确认识即可答出准确答案。
17.【答案】行省
【知识点】行省制度及其影响;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分析】依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管理,元朝统一后在地方推行行省制度。因此,题干空格处应填写:行省。
故答案为:行省。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对元朝地方政治制度的准确认识即可答出准确答案。
18.【答案】(1)隋炀帝(杨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对周边国家影响深远;开放包容;民族交融;各民族共同发展。
(3)海外交通、贸易发达;商业贸易繁荣;经济重心南移;造船技术发达;手工业兴盛。
(4)政局较稳定,社会较安定;政府政策支持,农业生产发展;人民辛勤劳动;越南高产作物的引进;海外贸易 发展
【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鉴真与玄奘;宋代的经济发展;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宋元时期发达的中外交通
【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凿的”及所学可知,大运河是隋炀帝杨广在位时期开凿的;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它利用了黄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趋势,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成为连接富庶经济地区与国都的纽带”可知,大运河的开凿,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解题时依据材料二“……昔人谓御戎无上策,朕今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岂非上策乎!”“汉武帝穷兵三十馀(余)年,疲弊中国,所获无几: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及所学,可以从影响深远、开放包容、民族交融、各民族共同发展等角度分析归纳即可。
(3)解题时依据材料三“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宋代所造海船,载重量一般有数百石至五千石,最大载重量可达万石。宋代海船设置了水密隔舱,增加了抗沉性和横向强度。船上使用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及所学,可以从海外交通、贸易发达:商业贸易繁荣;经济重心南移;造船技术发达;手工业兴盛等角度分析归纳。
(4)依据材料四“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并结合所可知,宋代政局较稳定,社会较安定;据材料四“两宋时期,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并结合所学可知,政府政策支持,农业生产发展;越南高产作物的引进;据材料四“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从而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人民辛勤劳动;以及海外贸易发展:这些都是宋朝经济发展的因素。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及知识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一方面阅读史料,另一方面结合隋唐宋时期的海外贸易的发展相关史实,综合分析归纳。
19.【答案】(1)唐玄宗(唐明皇或李隆基);选择良吏、建立制度、除奢从简
(2)图 A:曲辕犁;图 B:筒车。
(3)藏族;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4)示例: 交往·交融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
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唐朝时期,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朝关 系密切,如唐玄宗册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唐太宗时,文成 公主入藏促进了唐与吐蕃的友好往来和吐蕃经济社会发展。这表明恰当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的交流与发展。
【知识点】“开元盛世”;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唐朝的建立;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他先后任用姚崇、宋璟等一批熟悉吏治、富有才能的宰相”及所学可判断出“他”为唐玄宗,其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治国措施,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选择良吏,建立制度。同时下令除奢从简,注意租税的均平征敛”可知,唐玄宗在位时采取的措施是选择良吏、建立制度、除奢从简。
(2)结合图示及所学可知A为曲辕犁,其发明和应用, 是古代中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之一, 对唐朝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图2为筒车又叫水转筒车,随水流自行转动,竹筒把水由低处汲到高处,便于灌溉。
(3)第一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三“贞观十五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及所学可知,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需要严格按照格式要求,进行三段论式的论述,即:观点(题目)、论述、结论三部分,缺一不可。首先确定观点为:交往·交融,其次结合唐朝的民族政策,从交往与融合两个角度去分析论述,最后总结,点明主题,需要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及知识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结合唐朝的政治、积极、民族关系等内容去综合分析归纳。
20.【答案】(1)三省六部制
(2)宋太祖(赵匡胤) ;分化事权;转运使
(3)中书省;台湾:澎湖巡检司,西藏:宣政院
(4)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或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中央集权 不断加强)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解析】【分析】(1)解题时需依据材料一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中有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这三省,尚书省下还有六部,这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2)解题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初统治者”指的是北宋的建立者——宋太祖赵匡胤;宋代时期“削弱相权”通过分化事权,“控制军队”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掌控财权”在地方设置了转运使。
(3)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三“在中央,分别设立掌管全国行政事务、全国军事事务、监察事务的机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负责“全国行政事务”的是中书省;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台湾地区设置了澎湖巡检司,在西藏设置了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归宣政院统辖。
(4)解题时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政治发展趋势是皇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即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同时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即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运用已学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结合唐朝的政治制度、宋朝的政治制度等相关史实,综合分析归纳正确答案。